第三章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十二五” 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重庆医科大学
张 彦
一、血糖及糖代谢紊乱
二、糖代谢紊乱的主要检测项目
三、糖代谢紊乱主要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
了解低糖血症、先天性糖代谢异常及其生化检验 熟悉糖尿病分型及各型特点、糖尿病的主要代谢 紊乱及并发症
掌握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生物 化学检验
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昏迷(lactic acidosis diabetic coma)
由于胰岛素的绝对和相对不足,机体组织不能有效地利用血糖, 丙酮酸大量还原为乳酸,使体内乳酸堆积增多。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chronic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
长期的高血糖使蛋白质发生非酶促糖基化反应,糖基化蛋白质分子与
传性代谢缺陷或酮性低血糖引起,且往往由于禁食或发热性疾病
而进一步降低。
2.成人空腹低血糖症
可能由于肝脏葡萄糖的生成速率下降或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所致。 一般而言,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3.0mmol/L(55mg/dl)时,开始出现低血 糖有关症状,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50mg/dl)时,会发生脑功能损害。
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糖尿病的分型
根据病因分为: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3)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4)妊娠期糖尿病
空腹血糖受损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 IFG) 反
映了基础状态下糖代谢稳态的轻度异常。 糖耐量减退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 反 映了负荷状态下机体对葡萄糖处理能力的减弱。 二者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 ,统称为糖调节受损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它们可单独或合 并存在。
4. 妊娠期糖尿病
指在妊娠期间发现的糖尿病,包括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减退 或糖尿病发作,但已知糖尿病伴妊娠者不属此型。
在分娩6周后,应按复查的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重新确定为: (1)糖尿病
(2)空腹血糖受损(IFG)
(3)糖耐量减退(IGT) (4)正常血糖
(四)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紊乱
1.糖尿病时体内的主要代谢紊乱 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和)相对不足,机体组 织不能有效地摄取和利用血糖,不仅造成血糖浓
因糖代谢相关酶类发生先天性异常或缺陷,导致某些 单糖或糖原在体内贮积,并从尿中排出。
此类疾病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症状轻重不等,
可伴有血浆葡萄糖水平降低。 临床常见有半乳糖代谢异常、果糖代谢异常、戊糖代 谢紊乱和糖原累积病等,有关内容详见第十七章。
第二节 糖代谢紊乱的主要检测项目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与糖化白蛋白 胰岛素及C肽 胰岛素原
度增高,而且组织细胞内三大营养物质的消耗增
加,以满足机体的供能需要。
糖代谢
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减少, 而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增多,导致血糖 升高。
脂肪代谢
脂肪合成减少、分解加速,血浆游离脂肪酸和甘 油三酯浓度升高;胰岛素严重不足时,脂肪组织动 员分解产生大量酮体,形成酮症,进一步发展为酮
症酸中毒。
脑、肾等的病变和高血压等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diabetic ketoacidosis coma)
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常见于1型患者伴应激时。脂肪分解加 速、酮体生成增多、血浆中酮体积累超过2.0mmol/L时称为酮血症。 酮体进一步积聚,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称为酮症酸中毒,表现为:严 重失水、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和广泛的功能紊乱。除尿酮呈强阳 性外,血酮体常>5mmol/L、HCO3-降低、血pH<7.35。
3.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这类糖尿病往往继发于其他疾病,病因众多,但患者较少:
(1)β细胞功能缺陷性糖尿病:成人型糖尿病、线粒体糖尿病
(2)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性糖尿病 (3)胰腺外分泌性疾病所致糖尿病
(4)内分泌疾病所致糖尿病
(5)药物和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6)感染所致糖尿病
(7)少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
4.糖尿病性低血糖症
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经常发生的低血 糖。发生的机制包括: (1)血糖的反馈调节机制受损 (2)可能与肾上腺素对低血糖的反应降低有关
5.甲苯磺丁脲耐受试验
降糖药甲苯胺丁脲可刺激正常胰腺释放胰岛素。
胰腺对甲苯磺丁脲的反应可用于空腹低血糖症、胰
岛细胞瘤的研究和鉴别糖尿病类型。
四、糖代谢的先天异常
第一节 血糖及糖代谢紊乱
血糖及血糖调节
糖尿病及其代谢紊乱
低血糖症 糖代谢的先天异常
一、血糖及血糖调节 血糖(blood glucose)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维持在3.89~6.11mmol/L (70~110mg/dl)范围内。
血糖浓度的稳定取决于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的平衡。
食物糖 肝糖原
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化学物质对胰岛细胞的破坏。
2型糖尿病
遗传因素:明显的遗传倾向和家族聚集性。 环境因素:包括年龄、营养因素、肥胖、体力活动缺 乏、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压力等。 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 病机制的2个主要环节。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指单 位浓度的胰岛素细胞效应减弱,即机体对正常浓 度胰岛素的生物反应性降低的现象。 目前认为IR是2型糖尿病和肥胖等多种疾病 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约90%的2型糖尿病存在
分类及病因
分类 新生儿低血糖症




婴儿低血糖症
成人低糖血症
①早产和未成熟;②呼吸窘迫综合征;③母体糖 尿病;④妊娠毒血症;⑤其他(如寒冷应激,红 细胞增多症等) ①酮性低血糖症;②先天性糖代谢酶缺陷;③糖 原贮积病;④糖异生酶缺陷;⑤半乳糖血症;⑥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⑦亮氨酸超敏症;⑧内源 性高胰岛素血症;⑨莱耶综合征(Reye’s syndrome);⑩特发性低血糖症 ①医源性(胰岛素、口服降糖药);②中毒性 (酒精、降糖氨酸);③严重肝功能受损;④激 素缺乏如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⑤胰岛β细 胞瘤;⑥胰岛素抗体;⑦非胰腺的肿瘤;⑧败血 症;⑨慢性肾功能衰竭;⑩反应性低血糖
(7)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特别与HLA某些基
因型关联很强
特发性1型糖尿病
显著特点是具有1型糖尿病的表现,但没有明显
的自身免疫反应的证据,也没有HLA基因型的相关
特点。
2. 2型糖尿病
特点:
(1)典型病例常见40岁以上肥胖的中老年成人,偶见于幼儿
(2)起病较慢 (3)血浆胰岛素含量绝对值不降低,但糖剌激后呈延迟释放 (4)ICA等自身抗体呈阴性 (5)初发患者单用口服降糖药一般可以控制血糖 (6)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比例不如1型糖尿病 (7)有遗传倾向,但与HLA基因型无关
未被糖化的分子互相结合交联,使分子不断加大,进一步形成大分子的 糖化产物。 这种反应多发生在那些半寿期较长的蛋白质分子上,如胶原蛋白、晶 体蛋白、髓鞘蛋白和弹性硬蛋白等,引起血管基底膜增厚、晶体浑浊变 性和神经病变等病理变化。由此引起的大血管、微血管和神经病变,是 导致眼、肾、神经、心脏和血管等多器官损害的基础。
自身抗体包括: (1)胰岛细胞抗体(ICA) (2)胰岛素自身抗体(IAA)
(3)抗65-kD谷氨酸脱羧酶抗体(anti-GAD65 )
(4)胰岛瘤相关抗原IA-2和IA-2β
(5)胰岛细胞表面抗体(ICSA)
特点是: (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典型病例常见于青少年 (2)起病较急 (3)血浆胰岛素及C肽含量低,糖耐量曲线呈低平状态 (4)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是重要的发病机制,可检出 自身抗体 (5)治疗以依赖胰岛素为主 (6)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诊断低血糖紊乱的经典试验是 72h 禁食试验。
血糖浓度降低合并低血糖的体征或症状,就可诊
断为低血糖紊乱,但仅有血糖降低不能确诊。如 果禁食期间未出现有关低血糖的体征或症状,则 可以排除低血糖紊乱。
3.餐后低血糖症
餐后低血糖症(postprandial hypoglycemia)可由多种因素引 发,其中包括反应性低血糖症 。后者被定义为一种临床病症,即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餐后出现的低血糖症状,且血糖浓度低于2.5 ~ 2.8 mmol/L(45 ~50mg/dl)。 可用5小时进餐耐量试验或5小时OGTT试验确诊。
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合成减弱、分解代谢加速,可致机体出 现负氮平衡、体重减轻、生长迟缓等现象。
2. 糖尿病并发症时体内的主要代谢紊乱
急性并发症包括: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昏迷等 。
慢性病变:主要是微血管病变,如肾脏病变、眼底
病变、神经病变;大血管病变如动脉弱样硬化及心、
消化吸收
氧化分解
CO2、H2O、能量
分解
合成
血糖
肝(肌糖原)
其他糖类衍生物
转换
非糖物质
糖异生
转换
其他非糖物质
尿糖
大于肾阈
血糖浓度受多种激素的精细调节
升高血糖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生长激素 糖皮质激素 血糖
降低血糖的激素 胰岛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二、糖尿病及其代谢紊乱
空腹血糖浓度超过超过7.0 mmol/L时称为 高血糖症(hyperglycemia)。 病理性高血糖症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受损、 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
(一)糖尿病的定义与分型
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 )是一组由于 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 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症。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 有时伴随有多食及视力下降,并容易继发感染, 青少年患者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可并发危及生命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和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hyperosmolar nonketotic diabetic coma)
多见于60岁以上2型糖尿病病情较轻者及少数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 机制复杂 。 诱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失水、脱水等。 本症中血浆渗透压升高程度远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明显,加上患
者有一定量的内源性胰岛素,故在血糖极高的情况下,一般不易发生
(二)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两种: 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抵抗; 胰腺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以及胰腺功能损伤。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共同参与,引起胰岛素分泌的绝对和/
或相对不足,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1型糖尿病
遗传因素:多基因遗传病,与HLA有很强关联性。 自身免疫: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体内存在 多种自身抗体。
(8)其他可能伴有糖尿病的遗传综合征
线粒体糖尿病
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将本病列为β细胞遗传缺陷 性糖尿病。属于母系遗传,也可散发,人群中发病率为0.5%~ 1.5%,发病年龄多在30~40岁,最常见的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 尿病。 患者无肥胖、无酮症倾向,多数患者在病程中需要胰岛素治 疗,常伴有轻度至中度的神经性耳聋。 目前至少已发现20余种线粒体的基因突变与发病有关,这些 基因的突变导致胰腺β细胞内能量产生不足,引起胰岛素分泌障 碍而致糖尿病的发生。
胰岛素抵抗。
(三)各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
1. 1型糖尿病 这类糖尿病主要是因胰岛β细胞的 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不足引起。 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为免疫介导性
糖尿病和特发性糖尿病。
免疫介导性1型糖尿病
主要因为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害导致胰 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引起,大多数由T细胞介导,多
数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具有酮症酸中毒倾向。
1.新生儿与婴幼儿低血糖症
新生儿的血糖浓度远低于成人,出生后又因肝糖原的耗尽而 迅速下降 ,可在没有任何低血糖临床表现的情况下,下降至 1.7mmol/L(30mg/dl),早产儿血糖可低至1.1mmol/L(20mg/dl)。新 生儿期的低血糖往往是短暂性的 。 婴幼儿早期发生的低血糖却很少是短暂性的。可能是由于遗
三、低血糖(hypoglycemia)
低血糖(hypoglycemia)指血糖浓度低于空腹血糖参 考水平下限。 多数人建议空腹血糖参考下限为2.78mmol/L
(50mg/dl)。
临床症状
主要是与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的异常相关,
Leabharlann Baidu
由于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患者多出现多汗、战栗、恶心、
脉博加速,轻度头痛头晕,饥饿和上腹不适,但这些症 状是非特异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