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背景介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一种平衡、和谐的关系,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为了严重的破坏,导致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灭绝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二、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1. 维护生态平衡: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自然环境可以维护生态平衡,确保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2. 保护人类健康:污染的空气、水源和土壤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保护自然环境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3. 保护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自然环境可以有效利用和保护资源,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措施1. 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系。
2.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可持续产业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 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4. 提倡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的生活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5.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6.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案例分析1. 新西兰:新西兰是一个注重环境保护的国家,该国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限制砍伐森林、推动可持续农业等措施,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巴西:巴西是世界上拥有最大热带雨林的国家之一,该国通过加强森林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措施,保护了亚马逊雨林的生态系统,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 日本: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该国通过节约能源、推动环保科技的发展等措施,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实现途径
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实现途径一、引言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理念,也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
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环境问题、生态问题、资源问题等不断涌现。
因此,探讨和谐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寻求实现和谐发展的途径,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人类在利用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过度的人类活动导致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气候变化等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和谐发展的实现途径1. 转变发展观念: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发展模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发展模式转变,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 加强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
3. 推动绿色发展:推广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等绿色发展方式,降低碳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4.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四、和谐发展的成功案例1. 丹麦风能之都——哥本哈根:哥本哈根将可再生能源应用于城市供暖、交通和电力等领域,实现了碳排放的减少和环境的改善。
2. 巴西森林保护——亚马逊雨林计划:巴西通过实施森林保护和植树造林计划,成功地保护了亚马逊雨林,并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经济发展。
3. 中国竹林城市——安吉:中国浙江省安吉市通过发展竹产业和加强生态保护,实现了竹林城市的建设和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五、结论与展望和谐发展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平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以确保人类的生存和自然环境的健康。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 生态保护与恢复: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推动生态修复等措施来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
例如,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定特定区域进行严格保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标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此外,推动生态修复,例如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有助于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维护生态平衡。
2.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它要求我们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伤害未来世代的利益。
我们可以通过推动绿色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促进清洁能源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推动绿色经济转型,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例如推广废物分类回收利用制度,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此外,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例如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3. 教育与意识提升:提高公众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认识和意识,培养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是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
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宣传和社会参预等方式来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
例如,加强环境教育,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课程,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同时,通过宣传活动,向公众传递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激发公众参预环境保护的热情。
此外,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参预环境保护行动,例如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开展环境保护公益项目等,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践。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和互动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人类依赖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但过度的开辟和污染会造成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崩溃,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因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保护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基础。
这包括保护森林、水源、土地和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防止过度开辟和滥用。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2. 推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
通过推动绿色经济、低碳发展和循环经济等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同时,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推动全社会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3. 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和修复: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命的基础,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生态系统已经遭受破坏。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采取措施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如植树造林、湿地保护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等。
4.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环境监测和评估是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环境变化的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加强环境数据的采集和共享,提高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 加强国际合作: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全球性的任务,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同时,加强国际环境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确保各国共同遵守环境保护的原则和规定。
总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保护自然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和修复、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漂亮而可持续的地球家园。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界之间保持平衡、相互促进的一种发展状态。
在现代社会,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给自然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导致了气候变化、物种灭绝、水资源匮乏等问题。
因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
我们需要加强环境监测与保护,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大环境教育的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居民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其次,推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需求的发展方式。
我们需要鼓励绿色发展,提倡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方式。
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优化城市布局等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该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保护体系,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自然保护地进行严格保护。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与滥用自然资源。
此外,生态农业的发展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农业是指以生态平衡为基础,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村生态环境的农业发展方式。
我们应该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并且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科技创新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提升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技术水平。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科学研究,探索自然规律,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为此,我们应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可持续发展,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发展生态农业,推动科技创新等。
只有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创造一个美丽的地球家园。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背景介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既要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又要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辟和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已经引起了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
因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重要性与意义1. 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生态灾难的发生。
2. 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惟独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才干够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3. 人类福祉:和谐发展能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改善环境质量,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4. 文化传承:自然环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保护自然环境能够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传承人类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三、实现途径与措施1. 加强环境保护: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推动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推动绿色发展: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利用,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3. 促进生态修复: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恢复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4. 倡导节约型生活方式:推动节约资源和减少浪费的生活方式,提倡绿色消费和低碳出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
5. 加强环境教育:加大环境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四、案例分析1. 案例一:新加坡的水资源管理新加坡是一个水资源非常紧缺的国家,但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手段,成功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新加坡通过建设雨水采集系统、海水淡化厂和废水处理厂等设施,将雨水和废水转化为可供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了人们的生活需求。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努力,包括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资源利用等等。
首先,环境保护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大气、水体和土壤的质量。
同时,要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此外,还需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其次,生态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需要加强生态修复和重建,保护和恢复湿地、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
同时,要加强生态农业的推广,推动绿色种植和养殖方式的发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再次,资源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们需要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耗。
要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此外,教育和宣传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们需要加强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
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生态教育,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成为保护自然、建设美丽家园的生力军。
总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建设好生态系统,合理利用资源,加强教育和宣传,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点和看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点和看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我们与自然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和看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类社会应该尊重自然。
我们应该意识到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应该遵守自然规律,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不进行过度的开采和排放,以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
2. 人与自然应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相互依存。
我们应该积极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将自然纳入到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双赢。
例如,我们可以在城市中推广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创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3. 人与自然应该在生态平衡上相互依存。
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促进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例如,我们可以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采取治理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除了以上观点,我还将进一步拓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我们应该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加强社会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该加强环保责任,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生态保护和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世界。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背景介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实现平衡与协调的发展方式。
随着人口增长、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人类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文将从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活等方面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生态环境保护1. 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例如,建立更多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强监测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伐、捕猎和破坏行为。
2. 生态修复与恢复:加大对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力度,采取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例如,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推动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减少水土流失和水污染。
3. 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物种保护网络。
例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禁止非法猎捕和贩卖珍稀濒危物种,推动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
三、可持续发展1.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排放。
例如,加强对能源的管理和监测,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 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鼓励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例如,推动绿色制造、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等行业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
3. 教育与宣传: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意识。
例如,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推动环保知识的普及,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四、绿色生活1. 节约用水:提倡节约用水的生活方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例如,修复和改造供水管网,推广水-saving设备和节水灌溉技术,倡导居民合理用水。
2. 减少垃圾产生:鼓励居民减少垃圾产生,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例如,建立垃圾分类系统,推动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行动,加强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3. 低碳出行:鼓励居民采用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引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它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和相互依存关系,并追求人类社会的繁荣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性、现状及相关措施。
2.重要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于社会、经济和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2.1 社会方面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通过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人们可以享受到清洁的空气、水源和食物,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同时,和谐的自然环境也有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愉悦。
2.2 经济方面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可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从而为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撑。
此外,和谐的自然环境也为旅游业、生态农业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3 环境方面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人们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这对于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至关重要。
3.现状然而,目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3.1 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许多地区的自然资源遭受过度开发和破坏。
森林砍伐、水源污染、土地沙漠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2 环境污染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3.3 生物多样性丧失人类活动导致了大量物种的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森林砍伐、生境破坏和非法捕捞等行为威胁了许多珍稀物种的生存,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4.措施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4.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鼓励人们采取环保行动,如节约能源、减少废物产生等,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然是指宇宙万物的总体,包括地球、空气、水、树、花、草、鱼、虫、鸟、兽、人等等生命体。
而人是其中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的变化是紧密相关的。
然而,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因此,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与改善众所周知,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是破坏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原因。
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自然现象,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周期性,但是由于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人为因素,自然现象的频繁发生可能会带来普遍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加、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例如,全球气候的变化已经引起了很多不利的环境与自然现象。
雾霾天气、水体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同时,由于野生动物和森林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滥砍滥伐,野生动物数量极度减少,荒漠化、沙化面积逐年扩大,地球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
人类对世界各地不同自然资源的破坏, 可以谓是力度之大, 规模之大, 影响之广, 伤害之深远, 前无古人, 今是弗能究。
中国面临的巨大的改善任务,涉及海洋、河流、湖泊、湿地、大气、土地等各个领域。
由于环境污染严重, 化学物质和毒物质大量释放, 导致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消失, 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由于大气、水体、土地的污染, 使土地受损, 水源减少, 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人类社会也随之受到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改善这些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行动。
许多国家发起了一系列的环保活动,人们追求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建立了许多清洁能源发电系统,开展了生态环保、减少污染物排放、宣传环保等各种活动,限制城市和工业化的扩张,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修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活力,增强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摘要:人与自然关系史就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从自然中获取自由的历史。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
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
人与自然之关系不仅应该有认识关系,欲求关系,还应该有情感关系。
因此,人类为了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必须科学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改变生产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人口、自然、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
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
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遇到新的挑战。
同时,人类在自然的“报复”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与自然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不同,人与自然和谐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和谐与否, 如何实现和谐, 取决于人类当时的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
原始社会,人与自然曾保持了一种原始的和谐关系。
当时, 人类以采集狩猎为生, 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人类屈服于自然,敬畏自然和崇拜自然,为强有力的自然所支配。
这一时期, 人类在畏惧自然情绪的笼罩下曾闪烁出或是萌发过人与自然和谐的愿望。
人类在这一时期对自然的认识仍是以畏惧自然情绪为主导的。
农业社会, 人与自然关系在整体保持和谐的同时出现了阶段性和区域性不和谐。
当人类把第一颗种子种入地下, 辛勤耕耘,期盼丰收时,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便由本能变为自觉, 人类开始由顺应自然到积极干预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内涵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内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一个持久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主张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相互尊重的、相互支撑的。
这一理念提出了从人类利益和自然保护两个维度出发的以和谐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注重人的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平衡。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往往忽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只关注短期经济利益。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强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又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经济的发展不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其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认为人类要尊重自然的规律和节制自己的行为,以便与自然保持和谐的相互作用。
只有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整体,才能建立起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实现持久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追求的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它要求人们在经济发展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绿色发展,降低环境压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的实现需要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强化环境意识和生态伦理,建立起爱护动植物、推行循环经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
此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强调的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建设。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环境保护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加强对环境破坏行为的惩治,促进公民参与环境保护,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责任共担的保护自然的氛围。
总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一种科学、可持续、平衡的发展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它强调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依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加强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建设,建立起人与自然之间的良性循环关系,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背景介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平衡和谐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为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导致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义1. 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求。
3. 保障人类健康: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4. 维护社会稳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减少资源竞争和环境破坏引起的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关键措施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培养环保习惯。
2. 推动绿色发展:加大对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
3. 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加强对珍稀物种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4. 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开辟和利用规划,加强对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5. 强化环境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监管和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
6. 推动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环境保护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案例分析1. 新加坡的水资源管理:新加坡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通过建设水源保护区、海水淡化厂和雨水采集系统等措施,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保障了国家的水供应。
2. 荷兰的防洪工程:荷兰位于海平面以下,面临洪水威胁。
荷兰通过修筑堤坝、水闸和抽水站等防洪设施,有效减少了洪灾的发生,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摘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
本文从哲学认识史的角度对人与自然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并阐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并结合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分析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本途径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程回顾人和自然关系的产生同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一样久远,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矛盾统一体,依赖自然界,又超越自然界,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受自然界的影响。
在原始社会,人完全处于自然的支配之中,本能地依赖大自然,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周围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生活的价值;在古希腊时期,人类经过无数次的生产实践,逐渐认识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人类可以凭借理性来认识自然规律,把自然界看作人可以认识的实体。
然而,从整体上来说,由于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限,人是自然的奴隶的思想依旧占主导地位。
近代人类通过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加速了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的步伐,人是自然的主人的思想成为近代认识的主流。
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
“人化自然”,这似乎证明,人类已经征服了自然,成为自然界的真正主人[1]。
然而,人类沉浸在对自然探索改造取得巨大成就的喜悦的同时遭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地震、海啸、温室效应、沙漠化、雾霾等等严重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这一切表明,自然并不是人类温顺的奴隶,我们应把握好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使自然界能更好的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处理与自然关系的主要目标和理想。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实现良好平衡的发展方式。
在这种发展中,人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同时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等。
环境保护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基础。
通过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健康。
例如,加强水源保护,减少水污染,确保人类有足够的清洁饮用水;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减少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加强土壤保护,减少土地退化和污染。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自然资源,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后代子孙留下良好的生存条件。
例如,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交通,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生态建设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通过生态建设,可以恢复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例如,推动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的功能,提升生物多样性;加强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企业应加强环境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
公众应增强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总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通过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等措施的综合推进,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促进人类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内涵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内涵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现代社会,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已经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我们需要深入探索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其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
首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类依赖自然资源维持生存和发展,而自然资源又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因此,只有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其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我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自然是万物生长发展的源头,是人类之外的众多生物的家园。
我们应该以谦卑的心态对待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不以短期利益为导向,追求与自然协调共生的发展模式。
只有敬畏自然,才能意识到人类只是自然界中的一环,不可逆天行事,否则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第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往往以短期经济利益为导向,忽视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
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找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
第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大量的自然资源被耗竭和破坏,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赢。
最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需要全球范围的合作与共同努力。
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是全球性的,任何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会对其他地方产生影响。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制定和执行国际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标准,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论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论证
论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论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
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之间实现平衡、相互促进的状态。
它强调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人类尊重自然,不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依赖自然提供的空气、水源、食物等生存资源。
因此,我们应当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我们应当尽量减少污染排放,推动能源的清洁利用,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共存。
和谐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
自然界的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人类应当尊重自然的规律,与自然相互合作。
通过研究自然科学,人类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从而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社会的发展。
例如,人们通过研究气候变化,可以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人们通过研究植物生长规律,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
这些都是人类与自然合作共进的体现。
和谐发展要求人类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消耗。
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子孙后代才能继续享受良好的生存环境。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我们应当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
只有在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未来。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背景介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既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又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
因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了全球共同的目标。
二、重要性1. 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稳定。
2. 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谐发展可以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资源的可再生性和长期供应。
3.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谐发展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4. 环境保护:和谐发展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三、实现途径1. 建立环境意识: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定并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 加强环境管理: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4.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5. 保护生态系统: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6.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环境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案例分析1. 新加坡的城市绿化: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但他们通过大规模的城市绿化计划,将城市变成为了一个绿色的花园。
他们在城市中建立了许多公园和绿化带,提供了大量的绿色空间给市民休闲和娱乐,同时还改善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2. 冰岛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冰岛是一个拥有丰富地热能和水能资源的国家,他们充分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几乎100%的电力供应都来自于可再生能源。
这不仅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了自然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班级:道路桥梁1003班姓名:张淑文2010年12月21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摘要:善待地球,科学发展,就是要正确对待地球自然系统,特别是要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自然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深刻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人与自然: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是:肯定人是自然界的相对主体,人类的社会经济必须继续向前发展。
同时,要清醒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努力做到在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这就是人类社会的新的文明——生态文明。
1.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内涵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类对客观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类对人与自然的认识有显著的不同。
当前大规模的、无序的人类活动已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结构,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变路径和方向,对人类生存安全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人与自然和谐,从理论层面上看,它应是人与自然互相适应的辨证统一、互动和谐;从实践层面上讲,它应有人与自然双方均处于既被改造又应保护的关系之中。
历史经验表明,当人类与自然处于平等、互利、和谐关系的时候,自然也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1.2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文明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
从历史上看,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
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
如果说以工业生产为核心的文明是工业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就是以生态产业(或产业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
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
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则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间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言的。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天成的。
人不能选择脱离自然的道路,只能选择某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与自然的关系。
在人的能力空前提高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和谐。
生态文明发展到今天,不能不说是人类开始了为有效遏制生态危机,为自己重建一个可以使儿孙万代永续发展的绿色家园做了一次有益的伟大尝试。
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
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因此,人类为了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必须充分认识自然规律。
人类发展到今天,应该而且已有能力主动调整自身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立生态文明,必须着力培养人们正确的资源观、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点,教育人们保护好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新的生态伦理。
事实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是一种“生命维系”的关系。
人是生命的存在体,自然生态也是作为“生命存在体”而存在的。
一方面,自然生态具有自身不断进化的生命过程;另一方面,人作为客观现实世界的一员,其生命状态与自然生态的生命状态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自然生态的死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的衰竭。
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首先应当是一种生命维系的关系。
从表面上看,生态伦理所涉及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实质上仍然是指人与人的关系,行为者与他人的关系,以及现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
在今天,人类再也不能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而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这是生态伦理学的重要内容和道德规范。
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是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来实现的,就是说,它是以自然为中介而表现出来的。
生态伦理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涵盖到了人与人的关系中去,比传统伦理学的内容更丰富了。
确立生态文明的新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针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口、环境与发展悖论,应该确立一种新的文明即生态文明,也就是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文明。
1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自然观与社会发展观首先,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和谐的统一,即提倡把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统一起来的自然观。
其次,在社会发展观方面,我们必须确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把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和积极保护统一起来。
我们不能离开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单纯强调对自然的保护,使保护变成被动的适应,那样就无法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就会使社会进步缓慢乃至倒退。
2全民动员,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又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
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向前发展,生态文明将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文明形态。
1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
生态文明观念的核心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塑,即必须认识到:人既是自然的主人,又是自然的存在物;人既利用自然,又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当前最重要的是转变环境教育观念。
要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度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环境价值观。
2加强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生态环境的渐趋恶化,需要把生态道德教育提上议事日程。
通过这种教育,增强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使之认识到,生态道德是人类道德的重要方面,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所应履行的道德义务与责任。
影片《后天》就帮我们描绘出了可能会出现的恶果。
在影片中人类面对的敌人是最具压倒性、最无可抵抗的大自然本身:龙卷风袭击美国洛杉矶、狂雪掩覆印度新德里、葡萄柚大小的冰雹重创日本东京,而纽约将在短短一天之内从炎热急速降为酷寒!这些突如其来的气候改变将对全地球全人类造成难以想象的灾害。
也许你会觉得这仅仅是个科幻片,不用那么紧张。
可如果它变为现实呢?等到它变为现实了我们就连追悔莫及的机会都没有了。
也不仅仅是感叹“曾经有一个美好的环境摆在人类面前,人类没有好好珍惜,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这么简单了。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是以巨大的环境和资源代价换来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以征服自然为目的,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物质财富的增长为动力的传统发展模式,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转化为了毁害人类自身的力量,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同时却变成了被自然征服的对象。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上出现了一系列尖锐的矛盾。
人口剧增、能源短缺、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水资源匮乏、森林锐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等生态危机的现实,表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正在使生态环境的退化趋向极限,同时也把人类自身置于危险的生存困境中。
尽管,每次自然灾害在我们面前,都被众志成城的我们所战胜。
但这种胜利所昭示的只是在面临生死之交,一种同舟共济、奋力拼搏的民族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只是将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的一种自救。
除此之外,我们要做的应是冷静地反思一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思忖一下,如何去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
最近这几年,不管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可以清楚感觉到地球气候异变。
大陆冰雹,欧洲水灾、印度热浪、美国一天16次龙卷风等,这一切让人不禁要问,地球究竟怎么了?世卫组织表示每年将有16万人因温室效应外围影响丧生,2020年死亡人数更会加倍。
海平面上升更造成2500万人远离家园,第三世界将因洪水、饥荒、干旱和农作物歉收大举移民,欧洲老年人将死于热浪。
到2050年,125万种生物将会灭绝;美丽的自然景观将由于气温变暖而消失;由于气候变暖,各种疾病将在这个星球上大肆传播……几千年来,人类在不断吞噬自然的躯体,同时,也在品尝自然所酿造的苦酒。
今天,人类比任何时候都能领略到气候变化的威胁。
如果人类再不行动,那么,100年后,巨大的热浪将会席卷地球每一个角落,海洋中漂浮的冰山将会融化得无影无踪,《后天》的场景未必就是杞人忧天。
在影片《可可西里》中,藏羚羊无辜的眼神,铺满山坡、满身枪眼的数百张羊皮,日泰队长异乎寻常的死亡方式里,逃亡者与追捕者紧张的角逐,生命的平等对望,这些牵人心魄,触目惊心的故事情节打破了渺无人烟的平静沙丘。
这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藏羚羊这样一个单纯而执著的信念。
为了它,巡山队员们甘愿付出毕生的心血,甚至生命。
如果世界上多些他们这样的人,少一些可恶的盗猎者,就不用那么的可爱的动物惨遭杀害了。
这是因为真正为自然环境考虑的人太少了,所以每一秒都有那么多破坏环境的事情发生。
只有我们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才能自觉的自愿的保护我们的环境。
我们的生存无不依赖于自然系统。
人类文明与大自然的命运已紧密交织在一起,就如同心灵和躯体一样密不可分。
今天,人类不能再以一个征服者的面目对自然发号施令,而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和谐共处。
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的调节者,从而与自然达到和谐的境界。
虽然某些对人类不利的自然因素(如洪水、干旱、风暴、地震、海啸等)从开天辟地以来就存在,不以我们意志而改变;但对于此类自然问题,人类可以采取一些有力措施,从而减少它的消极影响和破坏力,使自己得以更好地生存。
只要人们能够正确认识自然、合理改造自然、充分利用自然、有效保护自然,自然就能够成为人类的挚友,为人类谋福利、创幸福,让人类感受到自然的博大胸襟和优美环境。
我国已经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这既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定位,也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一种新认识。
既然已经认识到了自然的重要性,就应该从我们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我们的环境。
《后天》的结尾有这样的一个画面,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重新呈现出纯净的蔚蓝色,这美丽是如此动人,可是这美丽又是如此脆弱。
如果我们想要这美丽成为亘古不变的事实,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好好的对待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1]何怀宏主编:《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2]路甬祥:把握人与自然关系实质深入探讨和谐发展规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3]傅治平:和谐社会导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4]郭艳华:走向绿色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5]黄鼎成、王毅、康晓光著,人与自然关系导论,1997年7月第一版,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6]陈敏豪编著:归程何处——生态史观话文明,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7]廖福霖编著: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