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hang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电芯正负极的容量匹配设计是个难题,讲明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电芯正负极的容量匹配设计是个难题,讲明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电芯正负极的容量匹配设计是个难题,讲明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锂电前沿原创作品:网上已有较多的N/P的文章,内容非常不错,也非常有深度。

比如:锂圈人的《锂电池设计的N/P比》(见文末延伸阅读)的文章和锂想生活的《Overhang设计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见文末延伸阅读)的文章。

但是,从业新手普遍对文章中提到的传统石墨负极锂离子电池的N/P设计的实例运用和钛酸锂负极锂电池的N/P比两个问题感到迷茫。

本文着重讲述这两个问题,当然由于水平所限,讲述不足的地方,请大牛多多指教。

正文:在设计锂电池时,正确计算正负极容量合理的配比系数非常重要。

对于传统石墨负极锂离子电池,电池充放电循环失效短板主要在于负极侧发生析锂、死区等,因此通常采用负极过量的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电池的容量是由正极容量限制,负极容量/正极容量比大于1.0(即N/P 比>1.0)。

如果正极过量,在充电时,正极中出来的多余的锂离子无法进入负极,会在负极表面形成锂的沉积以致生成枝晶,使电池循环性能变差,也会造成电池内部短路,引发电池安全问题。

因此一般石墨负极锂电池中负极都会略多于正极,但也不能过量太多,过量太多会消耗正极中的锂;另外也会造成负极浪费,降低电池能量密度,提高电池成本。

对于钛酸锂负极电池,由于LTO负极结构较稳定,具有高的电压平台,循环性能优异且不会发生析锂现象,循环失效原因主要发在正极端,电池体系设计可取的方案是采用正极过量,负极限容(N/P 比<1.0),这样可以缓解当电池接近或处于完全充电状态时在高电位区域正极电位较高导致电解质分解。

图1、石墨负极不足和负极过量时电池性能趋势图传统石墨负极锂离子电池 N/P比的计算实例N/P比(Negative/Positive)是指负极容量和正极容量的比值,其实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叫CB(cell Balance)。

一般情况下,电池中的正负极配比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①正负极材料的首次效率:要考虑所有存在反应的物质,包括导电剂,粘接剂,集流体,隔膜,电解液。

锂电池热失控与过充电的关联分析

锂电池热失控与过充电的关联分析

锂电池热失控与过充电的关联分析锂电池热失控与过充电的关联分析锂电池热失控是指在充电或放电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电池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进而引发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不可逆转,最终导致电池冒烟、起火或爆炸等严重事故。

而过充电则是指将电池充电至超过其额定电压或容量的状态。

首先,锂电池的热失控与过充电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过充电会导致电池内部的电压和温度升高,进而加剧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速度。

当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速度超过了电池自身的调节能力时,就容易发生热失控。

其次,过充电会引发电池内部的腐蚀反应。

在过充电状态下,电池内部产生的过多的电子将无法被及时地吸收,从而导致电池内部的金属离子逐渐析出,并与电解液中的物质发生反应。

这些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进而加剧电池的温升,导致热失控的风险增加。

此外,过充电还会引发电池内部的气体产生。

在过充电状态下,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如氢气。

这些气体的积聚会增加电池内部的压力,当压力超过电池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引发热失控。

另外,过充电还会导致电池内部的结构变化。

当电池充电超过其额定电压或容量时,电池内部的金属离子将会发生异常的堆积和析出,从而导致电池内部的结构发生变化。

这种结构变化会导致电池内部的电解质流动性变差,形成电池的“热点”,进一步增加了热失控的风险。

综上所述,锂电池热失控与过充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过充电会导致电池内部的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度加快、腐蚀反应、气体产生和结构变化等现象,从而增加了电池发生热失控的概率。

因此,在使用锂电池时,合理控制充电水平,避免过充电是预防锂电池热失控的重要措施之一。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锂电池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过充电情况,以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高循环次数下的铁锂电池性能变化

高循环次数下的铁锂电池性能变化

高循环次数下的铁锂电池性能变化高循环次数下的铁锂电池性能变化铁锂电池是一种重要的电池类型,在许多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然而,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其性能可能会发生变化。

本文将逐步讨论高循环次数下铁锂电池性能的变化。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铁锂电池的工作原理。

铁锂电池是一种锂离子电池,其正极材料通常由锂铁磷酸盐组成。

当电池充电时,锂离子会从正极移到负极,并在负极上嵌入。

而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则会从负极释放,并返回正极。

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铁锂电池的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首先,电池的容量可能会逐渐降低。

这是由于电池循环过程中,锂离子的嵌入和释放过程会导致正极材料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降低电池的可嵌入锂离子数量。

此外,电池内部的电解液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电池内阻的增加,进而影响电池的放电性能。

其次,高循环次数下,铁锂电池的循环效率可能会下降。

循环效率是指电池在每一次充放电循环中的能量损失情况。

在高循环次数下,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可能会变得不完全,导致能量的损失增加。

因此,电池的循环效率可能会逐渐下降。

此外,在高循环次数下,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能也需要关注。

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而高循环次数下,电池内部的热量可能会积累并引起温升。

如果电池无法有效散热,可能会导致过热甚至发生火灾等安全问题。

为了应对高循环次数下的性能变化,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合理使用电池,避免过度充放电和过度放电,以减少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此外,定期进行电池维护和检测,及时发现并解决电池内部的问题。

另外,研发新型的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以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性能稳定性。

综上所述,高循环次数下铁锂电池的性能可能会发生变化。

电池容量和循环效率可能会下降,而安全性能也需要关注。

然而,通过合理使用和维护,以及研发新材料和技术,我们可以应对这些问题,提高铁锂电池的性能稳定性和循环寿命。

长期浮充对方型钛酸锂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

长期浮充对方型钛酸锂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

长期浮充对方型钛酸锂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
方型钛酸锂电池是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自放电率等优点,在现代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长期浮充可能会对方型钛酸锂电池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电池容量、内阻、循环寿命等方面进行分析。

长期浮充对方型钛酸锂电池的容量表现出一定的影响。

浮充过程中,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会不断进行,导致电池的容量损失。

研究表明,长时间的高压浮充会引起电极表面的氧化,形成氧化膜,从而降低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效率,进而降低电池容量。

长期浮充可能会导致方型钛酸锂电池容量的衰减。

长期浮充还会对方型钛酸锂电池的内阻产生一定的影响。

内阻是电池充放电过程中能量转换的主要阻碍因素,对电池性能有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浮充过程中,电池内部的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来回迁移,容易引起电池内部电解液中的溶解物沉积,形成电极堵塞现象,导致电池内阻增加。

长期浮充还容易引起正负极材料的脱粘、分层现象,进一步增加电池内阻。

长期浮充可能会导致方型钛酸锂电池内阻的增加。

长期浮充对方型钛酸锂电池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电池容量衰减、内阻增加和循环寿命减少等方面。

为了保护方型钛酸锂电池的性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的高压浮充,合理选择电池的充放电方式,并严格控制电池的工作条件,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高电压锂离子电池高温浮充性能影响因素分析与改善

高电压锂离子电池高温浮充性能影响因素分析与改善

第8卷 第6期2019年11月储能科学与技术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 ol.8 No.6Nov. 2019锂离子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长使用寿命以及轻量化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电高电压锂离子电池高温浮充性能影响因素分析与改善孔令丽,张克军,夏晓萌,蔡嘉兴,孙 杰,杨玉秋(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384)摘 要:为研究高电压体系锂离子电池浮充性能的影响因素,对浮充失效电池的产气成分、正负极材料的结构变化、金属溶出情况、隔膜形貌及Gurley 值变化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池在长时间高温浮充过程中,正极材料发生相变,金属元素溶出,同时释放O 2造成电解液的氧化分解;高温高电压状态下负极SEI 膜也会破坏,并发生不断的重整及修复反应,这些反应产物沉积到负极表面及隔膜孔隙内,导致靠近负极侧的隔膜孔隙堵塞甚至贯穿,即引起正负极微短路,释放出大量气体。

通过提高正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优化电解液形成稳定的CEI 和SEI ,改善增加隔膜的穿刺强度都能明显改善电池的高温浮充性能。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高电压;高温;浮充性能;鼓胀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9.0089中图分类号:O 646. 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4239(2019)06-1165-06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high temperature floating charge performance for high voltage lithium ion batteriesKONG Lily , ZHANG Kejun , XIA Xiaomeng , CAI Jiaxing , SUN Jie , YANG Yuqiu(Tianjin Lishen Battery Joint-Stock Co., LTD., Tianjin 300384,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floating charge performance of lithium ion battery in high-voltage system, the gas-producing composition, structure change of cathode and anode materials, metal dissolution, separator morphology and Gurley value change of floating charge failure battery were deep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rocess of floating charge at high temperature for a long time, the cathode material will undergo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metal elements will be dissolved. Meanwhile, O 2 will be released to cause the oxida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the electrolyt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voltage, the SEI film on anode surface will also be destroyed, and continuous reforming and repair reactions will occur. These reaction products are deposited on the surface of anode and in the separator pores, resulting in the blockage and even penetration of separator pores near the anode electrode side. In other words, the cathode and anode micro-short circuit will be caused, and a large amount of gas will be released. By improving structure stability of cathode materials, optimizing electrolyte and increasing the puncture strength of separator, the high-temperature floating charge performance of the battery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Key words: lithium ion battery; high voltage; high temperature; float charge; swelling 研究开发收稿日期:2019-05-16;修改稿日期:2019-06-10。

锂电池性能分析及维护

锂电池性能分析及维护

锂电池性能分析及维护锂电池性能分析及维护锂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电池类型,已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电动车辆和储能系统等领域。

为了保证锂电池的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我们需要了解其性能特点并采取适当的维护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锂电池的性能特点。

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低自放电率等特点。

这意味着锂电池能够提供更长的使用时间,经受更多的充放电循环,并且在不使用时自放电的速度较慢。

然而,锂电池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容量衰减、温度敏感和充电速度限制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注意锂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方式。

为了保护锂电池,我们应该使用合适的充电器,并避免过度充电或过度放电。

过度充电会导致电池产生热量,甚至引发火灾的风险。

而过度放电则会降低电池的容量和寿命。

因此,建议使用充电器时遵循厂商的建议,并及时将电池充满或充电到适当的水平。

此外,锂电池的温度也很重要。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锂电池的性能。

高温会导致电池容量减少和电池寿命缩短,同时也会增加电池爆炸的风险。

低温下,电池的反应速度会降低,导致电池性能下降。

因此,在使用锂电池时,尽量避免将其暴露在极端的温度环境下,并注意保持适当的工作温度。

另外,适当的储存也是锂电池维护的重要方面。

如果长时间不使用锂电池,应将其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并确保电池的电量保持在适当的水平。

锂电池在长时间不使用时会自然放电,如果电量过低,可能会导致电池无法再次充电。

因此,建议定期检查锂电池的电量并进行适当的充电,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最后,适当的使用锂电池也能延长其寿命和性能。

避免过度使用和频繁充放电可以减少锂电池的容量衰减速度。

此外,应避免将锂电池暴露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环境下,以防止损害电池。

总之,了解锂电池的性能特点,并采取适当的维护措施是保证其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

通过正确的充放电方式、注意温度控制、适当的储存和合理的使用,我们可以有效地维护锂电池,并确保其稳定和可靠的工作。

过渡金属氧化物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过渡金属氧化物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小结
➢ 将金属氧化物纳米化的思路,同时对不同纳米结
构进行复合,获得多级纳米结构材料,形成纳米效应、 结构效应和复合效应从而改善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 性能是提高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性价比的重要 措施。 ➢ 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 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随着过渡金属氧化物 性能的改善,其在新型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将会成 为一种趋势。
改善措施
➢ 可以把目前众多的改善措施分为两二类,分别是纳 米化与复合化。
➢ 纳米化指的是至小把材料三维尺寸中的一维减少到纳 米尺度范围之内,相应的就会出现零维(OD)、一维(ID)和 二维(ZD)纳米结构的金属氧化物。由于纳米材料独特的 优势使得其在过渡金属氧化物体系电极材料,甚至是其它 体系的电极材料,中得到成功的应用。这些优势包括:(l)纳 米材料可以诱发新的储铿机制;(2)纳米材料缩短了电子 和铿离子传输路径,有利于电极于大电流密度下充放电;(3) 增加电极/电解液接触面积三(4)能缓和充放电过程中锉 离子嵌入/脱出所造成的体积变化;(5)纳米材料高的表面 能或缺陷能,显著地影响着电池反应的理论电压,使得电 极反应可以在较宽的电压窗口内进行。
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
➢ 由于单一的氧化物虽然有较高的比容量,但是它们在充 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比较严重,因此也制约它们的发展。二元 过渡金属氧化物,由于他们既含有具有电化学活性的部分,同 时又具有骨架的部分,能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和倍率 性能。因此现在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锰锌二元氧化物,由 于其材料来源广,价格低廉,易于 制备以及性能良好而受到的研
NiO + 2Li++ 2e- = Ni + Li2O
主要问题
ZnO、MnO2和 NiO 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 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循环稳定性较差。活性材料在和锂离子反应 的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大,引发较大的内应力,破坏了材 料结构,使材料发生了粉化,丧失电化学活性,容量快 速衰减。 ➢体二,电是导倍率率不性高能,高较倍低率。充Zn放O、电M时n电O2极和材N料iO不都能是及半时导和 锂反应,高倍率下难以发挥过渡金属氧化物比容量大 的优点。

过放电失安全失效机制

过放电失安全失效机制

过放电失安全失效机制
过放电(Over-discharge)是指电池在使用或储存过程中被放电至过低的电压水平,导致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无法正常进行,可能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

过放电失效机制是指在电池经历过放电过程后,可能导致电池性能下降或失效的一系列原因和机制。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过放电失效机制:
极化效应(Polarization):过放电可能导致电池内部产生极化效应,即电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聚集,增加电阻,降低电池性能。

极板损伤:过度放电会导致电池极板的物理和化学损伤,影响其导电性能和稳定性。

金属枝晶(Dendrite Formation):在锂离子电池中,过放电可能导致锂金属枝晶的形成,这些枝晶可能穿透电池隔膜,引发短路,甚至引发火灾或爆炸。

电解液分解:过放电时,电池中的电解液可能会分解,产生气体或有害的化学物质,导致电池失效。

电池反应物质溶解:过度放电可能导致电池中的活性物质溶解,降低其浓度,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电池内部结构破坏:长时间的过度放电可能导致电池内部结构的破坏,例如电极材料的颗粒剥落或结构松散,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

为了避免过放电失效,电池设计和使用中通常会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保护电路、设置电池管理系统(BMS)、设定最低电压保护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障电池的安全性和性能。

提升锂离子电池过渡金属碳酸盐负极材料性能的策略总结

提升锂离子电池过渡金属碳酸盐负极材料性能的策略总结

提升锂离子电池过渡金属碳酸盐负极材料性能的策略总结提升锂离子电池过渡金属碳酸盐负极材料性能的策略总结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便携电子设备、电动车辆等领域的高性能能源储存装置,其性能的提升一直是研究者们的关注焦点。

过渡金属碳酸盐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一种重要类别,其电化学性能和循环寿命对电池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提升过渡金属碳酸盐材料的性能,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策略。

本文将对这些策略进行总结,并分析其优缺点。

首先,优化过渡金属碳酸盐材料的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策略。

通过控制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形貌,可以调控其电化学性能。

例如,采用合适的合成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高度晶体度的过渡金属碳酸盐材料,提高其电导率和离子扩散速率。

此外,调控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孔结构,有助于提高材料的比表面积和电荷传递速率。

其次,通过合适的掺杂和合金化来提升材料的性能。

过渡金属碳酸盐材料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可以通过引入其他元素进行调控。

例如,掺杂材料中的金属离子可以改变材料的能带结构和离子扩散路径,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容量保持率。

此外,与其他材料形成合金也可改善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

此外,优化电极界面也是提升过渡金属碳酸盐材料性能的关键之一。

良好的电极界面能够减少电池极化和界面反应,提高电化学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为了实现优化的电极界面,可以采用适当的电解液和添加剂,以及利用导电剂和添加剂来调整电解液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最后,合理设计电池结构也是提升过渡金属碳酸盐材料性能的重要策略。

电池的结构参数和组件配置对电池性能有显著影响。

例如,选择适当的电池组装方式和电极材料组分比例,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

此外,合理的电池包装和隔膜设计也能减少电池的内阻和漏电,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总之,通过优化过渡金属碳酸盐材料的结构,合理进行掺杂和合金化,优化电极界面和设计合理的电池结构,可以有效提升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这些策略为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并有望在电动车辆、智能电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联苯对锂离子电池过充性能的影响

联苯对锂离子电池过充性能的影响
第 8期 李云峰:联苯对锂离子电池过充性能的影响
·27·
联苯对锂离子电池过充性能的影响
李云峰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 焦作 454006)
摘 要:采用联苯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过充保护添加剂,研究了其对锂离子电池过充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明,在过充时,联苯在 4.5~4.75V发生聚合反应,增加电池的内阻,阻断充电,提供过充保护。同时在正常充放电
全性一直是制约锂离子电池在高能量 /高功率领域 应用的关键性因素[1]。正常使用过程中,合格的锂
联苯作为电解液过充添加剂,研究其对软包电池过 充性能的影响,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离子电池不会出现安全问题,但是在严重过充电、过 放电、局部温度过高或电池内部短路等滥用条件下, 电池会发生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2]。
收稿日期:2018-06-11 作者简介:李云峰(1980-),男,工程师,从事电池及材料的研发工作,E-mail:dfdwyq@163.com。
·28·
河南化工
HENANCHEMICALINDUSTRY
2018年 第 35卷
1.2 扣试电池及三电极制作 将正极活性 材 料 镍 钴 锰 酸 锂 (LiNi0.5Co0.2Mn0.3
软包电池:型号 1265132,容量 10Ah,以 LiNi0.5 Co0.2Mn0.3O2 为正极,石墨为负极,BP-J和空白样 为电解液。电池制作工序为:配料—涂布—辊压— 模切—装配—烘烤—注液—静置—化成—分容。
2 结果分析
2.1 过充测试 图 1为采用不同电解液的电池过充测试曲线
图,过充测酸甲乙酯(EMC)、碳酸乙烯酯(EC)、碳
酸二乙酯(DEC)质量比分别为 5∶3∶2,以碳酸亚 乙烯酯(VC)、1,3丙磺酸内酯 (PS)作为成膜添加 剂,添加量为 2%,联苯(BP)作为过充添加剂,添加 量为 1.5%,锂盐浓度 1mol/L,在充满氩气的手套 箱内进行电解液的配制,所配电解液简称 BP-J,空 白样中未添加联苯。

极片反弹对锂电池生产的影响

极片反弹对锂电池生产的影响

极片反弹对锂电池生产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有时会发现极片在几小时后或者在其它工序之后,极片厚度比辊压之后的极片厚度有增大的现象,这就是极片的反弹。

极片处于不同的阶段,其厚度反弹(例如辊压反弹、干燥反弹、充放电反弹等)的原因不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压实密度的选择不合理。

一、极片反弹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极片制造属于前段工序,在整个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极片质量的好坏,关系着锂电池中段组装工序的进行,也影响着后段及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极片制造主要由浆料制备、集流体涂覆活物质、极片辊压以及极片分切组成。

分散均一的锂电池浆料通过狭缝挤压式或预计量转移式涂布头涂覆在正负极集流体铝箔或铜箔上,经过不同阶段温区的烘箱干燥,去除浆料中多余的水分或NMP溶剂,就形成了最初的锂电池电极极片。

涂覆完成的极片初始孔隙率高,粘结性较低,有着不利于电解液的浸润、活物质颗粒间接触电阻大、锂电池使用过程中活物质容易剥离集流体等弊端,严重影响了锂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发挥。

故涂布完成后的极片,需要经过辊压工序来改善其性能。

从涂布到辊压,极片经历了从厚变薄,孔隙率从大变小的过程。

我们期望的电极极片是在不破坏正负极活物质颗粒形貌的基础上,具有适当的孔隙率和最小的界面接触电阻。

意味着在以上的基础下,极片被压的厚度越薄越好,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有时会发现极片在几小时后或者在其它工序之后,极片厚度比辊压之后的极片厚度有增大的现象,这就是极片的反弹。

极片处于不同的阶段,其厚度反弹(例如辊压反弹、干燥反弹、充放电反弹等)的原因不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压实密度的选择不合理。

通常情况下,原材料供应商会给锂电池企业提供一个最大压实密度的范围,这个压实密度范围是根据材料的真实密度、材料组成、硬度等参数得出的。

压实密度选取过大或过小都是不正确的,压实密度过小极片内孔隙率较高,活物质颗粒接触不紧密,电池内阻大影响了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压实密度过大则会造成活物质结构破坏,颗粒之间无足够的空隙,。

锂离子电池一直过放反极

锂离子电池一直过放反极

锂离子电池一直过放反极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电动汽车、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锂离子电池作为主要的动力源和储能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使用过程中,锂离子电池一直过放反极问题时有发生,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和设备损坏。

事实上,这一问题的发生涉及到许多因素,包括电池设计、制造工艺、使用环境和用户操作等。

本文将对锂离子电池一直过放反极问题进行探究,并对其影响和解决方法进行阐述。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过放反极”。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是通过正负极之间的离子流动来完成的。

在充电状态下,锂禩离子流向正极,而在放电状态下,锂离子流向负极。

如果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一直处于超过极限的放电状态,就会出现过放反极的问题。

这可能会导致电池内部化学反应的不均匀,形成极化现象,甚至引发电池短路、爆炸等严重后果。

那么,锂离子电池一直过放反极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呢?电池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缺陷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

电极材料的选择、涂覆工艺、电解质配方等方面的不合理设计都有可能导致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过放反极的问题。

使用环境和条件也会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高温、潮湿、严重振动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加剧电池的老化和故障。

用户操作不当也是造成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

持续高负荷放电、频繁深度放电、使用不当的充电设备等都会加速电池的老化和损坏。

在面对锂离子电池一直过放反极问题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作为生产厂家应该加强对电池设计和制造过程的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用户在日常使用中要注意避免将电池置于极端环境条件下,例如高温、潮湿等环境。

避免频繁深度放电、使用不当的充电设备等行为也是非常重要的。

用户在发现电池存在异常情况时,应该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厂家或专业人员进行处理,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锂离子电池一直过放反极问题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防止这一问题的发生,需要厂家、用户和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

只有全社会共同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更好地保障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和可靠使用。

锂电池充电:当心过充电

锂电池充电:当心过充电

锂电池充电:当心过充电作者:文锋姜久春张维戈郭慧萍来源:《新能源汽车报》2015年第20期长期以来,铅酸蓄电池作为主要的动力源或后备电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镍氢电池和锂电池出现以后,多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数码相机等小功率场合。

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和体积密度高、工作电压高、无记忆效应、自放电低又无环境污染的优点,是电动汽车的理想动力源。

但锂电池的抗过充电能力较铅酸电池差,部分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过充电现象,使得电池的容量下降迅速,电池的寿命严重缩短,车辆的运行成本增加,阻碍了电动汽车的发展。

过充电现象由于锂电池的抗过充电能力较弱,不能像铅酸电池一样通过充电后期的涓流充电实现均衡,所以即便在电池出厂时进行了严格的筛选,使用一段时间后,单体电池之间的容量依然会出现差异,这样在充电过程中,势必出现部分电池先充满电的现象发生。

同时,基于电池组端电压的充电方法并不能及时有效地得知电池组中是否有个别电池已经充满电,使得先充满电的电池出现过充电现象。

因此,对于锂离子电池而言,采用基于端电压的充电模式也会因为发生了严重的过充电问题,导致电池大量发热和电池的容量衰减迅速,寿命严重缩短。

更严重的会使电池的电解液分解,产生的气体使压力增加、电池的温度迅速上升。

继续充电会导致电池的隔膜热闭合、隔膜溶解、电池的正负极断路大量发热,使得电池着火甚至爆炸,进而损毁电池。

因此,电动汽车的锂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采用电池管理系统(BMS)十分必要。

BMS使充电机能够实时地了解电池的信息,从而有效地解决部分电池的过充电问题。

保证实时监测的方法充电过程中,BMS通过通信线和充电机联系起来,实现数据的共享。

BMS将总电压、最高单体电池电压、最高温度、温升、最大允许充电电压、最高允许单体电池电压以及最大允许充电电流等参数实时地传送到充电机,充电机就能根据电池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改变自己的充电策略和输出电流。

在实际操作中,当BMS提供的最大允许充电电流比充电机设计的电流容量高时,充电机按照设计的最大输出电流充电;当电池的电压、温度超限时,BMS能实时检测到并及时通知充电机改变电流输出;当充电电流大于最大允许充电电流时,充电机将根据最大允许充电电流进行充电。

解读锂电 fuel gauge曲线

解读锂电 fuel gauge曲线

解读锂电 fuel gauge曲线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池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其中,锂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轻量化和长周期寿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汽车电池中。

而作为锂电池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fuel gauge(电池燃料计量器)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实时监测和估算锂电池的电量,为用户提供准确的电量显示和使用时间估计。

对锂电池 fuel gauge 曲线的深入解读,对我们更好地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使用方法都至关重要。

1. 锂电池 fuel gauge 曲线的特点从电池管理系统的角度来看,锂电池的工作状态可以通过电压、电池电量、温度和负载等多种参数来描述。

而锂电池 fuel gauge 曲线,则是描述锂电池在不同电量状态下的电压变化曲线。

一般来说,锂电池的工作电压范围是指定的,而在不同的电量状态下,电池的电压也会有所变化。

通过对锂电池 fuel gauge 曲线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电池在不同电量状态下的电压表现,从而更好地掌握电池的使用情况。

2. 如何解读锂电 fuel gauge 曲线在解读锂电 fuel gauge 曲线时,我们需要首先了解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锂电池是一种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迁移来释放或存储能量的电池,其电压与电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一般来说,锂电池在满电状态下的电压相对较高,在放电过程中,电压会逐渐下降。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锂电池的化学特性和内阻等因素的影响,电压与电量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在解读锂电 fuel gauge 曲线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电量状态,观察电压的变化趋势。

一般来说,锂电池 fuel gauge 曲线会呈现出一个典型的电压随电量下降的趋势。

当电量耗尽时,电压会迅速下降,这也是电子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充电的原因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锂电 fuel gauge 曲线,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电池在不同电量状态下的电压特点,从而为电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负极膨胀对电芯的影响

负极膨胀对电芯的影响

负极膨胀对电芯的影响1.引言1.1 概述负极膨胀是指电芯内部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因为反应产物积聚或结构变化而膨胀的现象。

这种膨胀会对电芯的性能和可靠性产生影响。

在锂离子电池等电化学储能器件中,负极通常由石墨等碳材料构成。

当电池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移动到负极,负极材料中的锂原子插入石墨层间的空隙中形成嵌入化合物,导致负极膨胀一定程度的膨胀。

而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脱出再进入正极,负极材料的结构会发生变化,导致负极膨胀量减小。

由于充放电过程中负极的膨胀和收缩导致循环伸缩应力的产生,长时间的循环就会导致负极材料的结构疲劳和松动。

负极膨胀对电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负极膨胀会导致电芯内部的应力集中,从而增加电芯的内部压力,可能引发电芯外壳的破裂和泄漏;其次,膨胀还会导致电芯内部锂离子的移动路径变长,增大了电阻,影响电芯的充放电效率;此外,负极膨胀还会限制电芯容量的利用率,降低电池的续航能力。

因此,对于负极膨胀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对于实现高性能、长寿命的电芯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了解负极膨胀对电芯的原理和影响,可以为电芯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优化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启示,进一步提高电芯的性能与可靠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组织框架和章节安排。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按照如下结构进行展开: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负极膨胀对电芯的原理2.2 负极膨胀对电芯的影响3. 结论3.1 总结负极膨胀对电芯的影响3.2 对电芯设计和应用的启示在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负极膨胀对电芯的问题,并对本文的结构进行了介绍。

在正文部分,具体探讨了负极膨胀对电芯的原理以及其对电芯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负极膨胀对电芯的影响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电芯设计和应用的启示。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负极膨胀对电芯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其原理和影响,总结对电芯设计和应用的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负极膨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可以为电芯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参考。

Overhang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Overhang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Overhang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外接电源给锂离子电池充电时,正极上的电子e通过外部电路跑到负极上,锂离子Li+从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内部“跳进”电解液里,“爬过”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孔隙,“游泳”到达负极,与早就跑过来的电子结合在一起,进入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内部。

如果负极没有接受锂离子的位置,锂离子会在负极表面析出,形成锂枝晶,刺穿隔膜,造成电池内短路,引发热失控。

因此,在锂电池设计时,负极往往需要过量设计以避免此类情况出现,具体包括两个方面:(1)N/P设计,即单位面积内负极容量与正极容量的比值,NP比一般为1.1-1.5之间,保证负极具备一定的过量以避免锂枝晶析出,NP比具体数值按照不用材料体系的设计考虑。

(2)Overhang设计,Overhang是指负极极片长度和宽度方向多出正负极极片之外的部分。

负极过量以上两个方面的设计都需要考虑电池制造工程能力,比如涂布面密度精度,极片尺寸精度,电芯组装精度等方面,在生产精度范围内务必保证负极过量。

从电池能量密度和成本方面考虑,负极过量又应该尽可能低。

但是,实际的情况特别复杂,N/P设计和Overhang设计都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那,Overhang设计对锂离子电池性能又有什么影响呢?德国明斯特大学Tim Daggera做了专门实验研究这个问题。

图1不同的Overhang设计示意图图1是不同的Overhang设计,然后按照表1程序对以上几种电池做循环测试,然后对不同阶段的极片做ICP测试,研究负极极片锂浓度的分布。

表1中SD表示CCCV充电后静置120h做电池自放电实验,dcv表示恒流放电之后再做0.05C恒压放电测试。

表1电池循环测试程序图2是Overhang设计对电池首效和容量的影响,随着负极过量面积的增加,电池首效降低,从而电池的容量也逐渐降低。

在充电过程中,部分锂离子会扩散进入负极过量区域,从而造成首效和容量下降。

在第7次充电后静置120h 自放电,电池容量进一步降低,而且随着负极尺寸过量面积增加,自放电容量损失增加。

《非高斯干扰下锂电池充电过程的两层EMPC方法研究》范文

《非高斯干扰下锂电池充电过程的两层EMPC方法研究》范文

《非高斯干扰下锂电池充电过程的两层EMPC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飞速发展,锂电池的充电问题愈发成为研究热点。

特别是在复杂、非高斯干扰环境下,如何精确地控制锂电池的充电过程,是提升其使用性能与安全性的关键。

传统的控制方法往往面临诸多挑战,如对干扰的敏感性和缺乏适应性等。

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两层EMPC(能量管理与功率控制)方法,以解决非高斯干扰下的锂电池充电问题。

二、背景及问题描述锂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存储等领域。

然而,其充电过程中存在许多挑战,尤其是在非高斯干扰环境下。

非高斯干扰通常指那些无法用正态分布描述的干扰因素,如温度变化、电池老化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电池的充电状态(SOC)难以预测和控制,增加了电池的过充和损伤风险。

三、两层EMPC方法介绍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两层EMPC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能量管理(EMS)和功率控制(PC)两个部分。

1. 能量管理(EMS)层:该层主要负责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全局优化管理。

首先,通过建立精确的电池模型,预测电池在非高斯干扰下的性能变化。

然后,根据预测结果和用户需求,制定合理的充电计划,包括充电速率、充电时间等。

此外,该层还考虑了电池的SOC、温度等状态信息,以实现能量管理的动态调整。

2. 功率控制(PC)层:该层主要负责实时控制电池的充电功率。

在接收到EMS层的指令后,PC层根据当前电池的状态和外界环境信息,实时调整充电功率。

该层采用了先进的控制算法,如MPC(模型预测控制)等,以实现对非高斯干扰的快速响应和适应。

此外,该层还具有过充保护、过热保护等功能,以确保电池的安全。

四、实验与结果分析为了验证两层EMPC方法的性能,我们在非高斯干扰环境下进行了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持高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过充和损伤的风险。

具体而言,该方法在面对温度变化、电池老化等非高斯干扰时,能够快速响应并调整充电策略,保持电池SOC在合理范围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verhang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外接电源给锂离子电池充电时,正极上的电子e通过外部电路跑到负极上,锂离子Li+从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内部“跳进”电解液里,“爬过”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孔隙,“游泳”到达负极,与早就跑过来的电子结合在一起,进入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内部。

如果负极没有接受锂离子的位置,锂离子会在负极表面析出,形成锂枝晶,刺穿隔膜,造成电池内短路,引发热失控。

因此,在锂电池设计时,负极往往需要过量设计以避免此类情况出现,具体包括两个方面:(1)N/P设计,即单位面积内负极容量与正极容量的比值,NP比一般为1.1-1.5之间,保证负极具备一定的过量以避免锂枝晶析出,NP比具体数值按照不用材料体系的设计考虑。

(2)Overhang设计,Overhang是指负极极片长度和宽度方向多出正负极极片之外的部分。

负极过量以上两个方面的设计都需要考虑电池制造工程能力,比如涂布面密度精度,极片尺寸精度,电芯组装精度等方面,在生产精度范围内务必保证负极过量。

从电池能量密度和成本方面考虑,负极过量又应该尽可能低。

但是,实际的情况特别复杂,N/P设计和Overhang设计都需要综合
考虑各方面因素。

那,Overhang设计对锂离子电池性能又有什么影响呢?德国明斯特大学Tim Daggera做了专门实验研究这个问题。

图1不同的Overhang设计示意图
图1是不同的Overhang设计,然后按照表1程序对以上几种电池做循环测试,然后对不同阶段的极片做ICP测试,研究负极极片锂浓度的分布。

表1中SD表示CCCV充电后静置120h做电池自放电实验,dcv表示恒流放电之后再做
0.05C恒压放电测试。

表1电池循环测试程序
图2是Overhang设计对电池首效和容量的影响,随着负极过量面积的增加,电池首效降低,从而电池的容量也逐渐降低。

在充电过程中,部分锂离子会扩散进入负极过量区域,从而造成首效和容量下降。

在第7次充电后静置120h 自放电,电池容量进一步降低,而且随着负极尺寸过量面积增加,自放电容量损失增加。

但是,后续的充放电循环,部
分容量能够再次恢复,负极过量面积比较大时,容量恢复的循环次数更多,如图3所示。

图2 Overhang设计对电池首效和容量的影响
图3 SD和dcv对不同Overhang设计的影响以上过程伴随着锂离子的自扩散,如图4所示,充电后自放电静置实验,负极极片锂离子发生自扩散,在负极极片整体区域内比较均匀的分布,其中也包括overhang区域,部分锂离子自与正极重叠区域扩散到了overhang区域,放电后overhang区域的锂离子残留在负极,使放电容量降低了。

后续的循环过程中又有部分overhang区域残留锂离子扩散到了与正极重叠区域发挥作用,容量恢复,图3所示,第8次循环后放电容量高于充电容量。

图4负极极片锂浓度分布:(a)极片示意图,(b)第7次循环后充电状态(自放电实验后),(c)第7次循环后放电状态,(d)后续循环放电状态
为了加速overhang区域的残留锂离子扩散到重叠区域发挥作用,在20次循环放电后再加一个小电流恒压放电,在电场作用下,overhang区域的锂离子加速扩散进入重叠区域,图3所示,之后容量恢复更明显,而且overhang区域
面积越大,容量恢复越多。

表2不同状态下overhang区域锂浓度
为了证实以上结论,作者做了ICP测试,测试负极overhang区域的锂浓度,如表2所示。

cc放电后锂浓度为0.81mg,如果充电后静置120h自放电再cc放overhang区域电锂浓度为0.98mg,说明锂从重叠区域扩散到了overhang 区域,放电后残留在此区域。

如果放电后再恒压放电overhang区域锂浓度降低,说明锂扩散回重叠区域发挥作用了,锂浓度详细分布如图5所示。

图5负极极片锂浓度分布:(a)未循环,(b)第6次循环后放电状态(无自放电),(c)第7次循环后放电状态(自放电实验后),(d)第20次循环后放电状态(恒压放电实验后)
结论:overhang会影响电池电化学性能,正负极完全重叠,没有overhang设计的电池性能最好,但是由于工程精度无法实现这种情况,电池反而容易出现析锂。

overhang会使锂离子扩散至此并残留造成容量损失,特别是如果在充电
状态下长时间保存更明显。

放电后再加小电流恒压放电能使overhang区域残留锂离子扩散回重叠区域发挥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