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问题与方程相遇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f3fe2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14.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第【1】篇〗实际问题与方程说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六课实际问题与方程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解较复杂的方程。
(2)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列较复杂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建立热爱体育活动的良好情感。
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重点:掌握较复杂方程的解法说教学难点:会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说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练习本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会解下列方程。
X-2.5=100.4X=123.2+X=40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指明板演,然后集体订正2.(1)某班有女生x人,男生3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2)某班有女生x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6人,男生有30人。
要求学生列方程解答,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教师指名说一说解答过程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用方程解答这类问题。
教师板书:实际问题与方程二、探究新知1. 出示例1课件小明破纪录了,成绩为4.21米,超过原纪录0.06米,学校原纪录是多少米?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列方程解答。
交流汇报并让学生根据题意说出所列方程所表示的等量关系。
允许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
学生小组讨论解法汇报交流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②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出答案。
2.教师:同学们喜欢踢足球吗?一只小小的足球上也有数学问题哩!教学例1:(1)教师出示例题2课件教师:从图上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图画,交流画面信息,学生可能会说出:足球上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黑色皮?(2)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白色皮和黑色皮有什么关系?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2023相遇问题说课稿(精选3篇)
![2023相遇问题说课稿(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b2123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0.png)
2023相遇问题说课稿(精选3篇)相遇问题说课稿1《相遇问题》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变单一的知识教学为发展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创新学习成为数学学习的主流。
相遇问题是在学习了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一个物体运动的特点和数量关系为基础来探索两个物体运动的特点和数量关系,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一、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学习,帮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及特点,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相遇求路程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相遇求路程的问题,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组织形式: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教学。
一个小组要最快最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必然会团结协作,积极思考。
这样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也利于面向全体,人人都有发言机会,逐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技巧,小组间的竞争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
三、教学过程:1、从实际出发,初步感知。
“相向、相背”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我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学生初步感知。
我设计了“怎样知道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程?”这样一个问题,引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引出用“速度时间=路程”的方法,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接着又问“如果找你的好朋友来,你们两个人合作,怎样能较快的走完从家到学校的路,再算出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小组合作想办法,汇报交流时,学生想出了两种方法,借助这两种方法帮学生初步感知“相向、相背”的含义。
2、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恰到好处的利用课件演示,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之相遇问题教案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之相遇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38945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13.png)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之相遇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相遇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通过对相遇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相遇问题的定义及示意图。
2. 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相遇路程= 甲的路程+ 乙的路程。
3. 相遇问题的方程解答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数量关系及方程解答方法。
2. 教学难点: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转化及方程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利用多媒体演示相遇问题,直观地展示问题解决过程。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相遇问题,引发学生对相遇问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相遇问题的定义、示意图及数量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相遇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答。
4. 方法讲解:讲解相遇问题的方程解答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综合性较强的相遇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9. 课堂反馈:课后收集学生练习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相遇问题定义、示意图、数量关系和方程解答方法的课件。
2.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不同难度的相遇问题练习题。
3. 分组标签:为了方便学生分组讨论,准备小组标签。
4. 教学笔和板书:用于在黑板上书写关键信息和解题步骤。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与导入:通过简短的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数量关系。
2. 实例演示: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具体的相遇问题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问题情景。
3. 问题提出: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他们用方程来解决这个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说课稿(通用3篇)
![《相遇问题》说课稿(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70f21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b.png)
《相遇问题》说课稿《相遇问题》说课稿(通用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遇问题》说课稿(通用3篇),欢迎大家分享。
《相遇问题》说课稿1各位领导、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津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步计算和应用》中的相遇问题。
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我的说课:分析教材,理清思路。
优选教法,注重学法。
优化程序,突出主体。
一、分析教材,理清思路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之后进行的教学。
本内容和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借助生活原型,可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学好此内容,也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明确相遇问题的特点。
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正确分析解答相遇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推理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本内容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实施知识目标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在“做”中发现规律,从而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优选教法,注重学法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好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
课上我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做中悟,悟中创。
教师则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及促进者。
除此之外,我还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选择学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孩子学到不同的数学,使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优化程序,突出主体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实践探究、巩固深化、课后小节。
(一)创设情境1、引发思考:每天早晨背着书包来上学,马路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学生们会很快地说出:车多、人多。
)2、播放录像:注意观察马路上的车辆在行驶的方向上有哪些情况?(在现实的情境中,学生发现了车辆在行驶的方向上有以下情况:相对、相反、同向。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ed3ac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4.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第【1】篇〗第5单元简易方程第14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2)【说教学内容】:教材P74例2及练习十六第5、6、9题。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如ax±b=c的方程,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寻找等量关系式。
难点:找等量关系式列方程。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说教学准备】:多媒体。
【说教学过程】一、忆旧引新1.看图列方程。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列方程,不用求解。
(1)公鸡x 只,母鸡30只,比公鸡只数少6只。
(2)公鸡x 只,母鸡30只,是公鸡只数的2倍。
二、互动新授1.出示足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足球吗?其实,足球里蕴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
请观察老师手中的足球,你发现白皮和黑皮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吗?师:除了形状,白皮、黑皮的块数也不相同哦,有几位男生正在探究这个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瞧瞧。
2.出示教材第74页例2情境图。
观察图,并说说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回答:知道的信息: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的,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
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
解决的问题:共有多少块黑色皮?追问:你能根据信息和问题列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吗?交流汇报,并根据回答选择板书: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4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引导学生观察第二个等量关系式,说一说这个等量关系式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分别是什么?已知条件:白色皮共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未知条件:黑色皮有多少块?3.引导学生利用例1的经验,自主列方程解答:学生自主解答,教师指导。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65f85c92561252d381eb6e0f.png)
《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实际问题与方程》第五课时内容。
2.教材分析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掌握行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教材给学生提供了“骑车”的情境,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方式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 2 个问题:①让学生根据两辆车的速度信息进行估计,在哪个地方相遇。
②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三年级接触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生就真正的开始学习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用三者的数量关系来解决行程问题。
而本节课正是运用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相遇问题的探究。
4、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出发,制定了以下的目标:①使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及特点。
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③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课重点制定为: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制定为:找出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
二、说教法:通过情景教学,创设最佳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紧扣教学内容,科学直观地演示两个物体相对运动的情景,这样把数学问题转化成动态的数学模型展现出来。
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探究,激发学生兴趣,激活思维,逐层推进,分散难点,增强感性认识,建立表象、抽象规律。
本节课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也有难度,所以我想只有站在学生学习的起点上,尊重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多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所有学生通过本堂课都能有所收获。
三、说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用手势理解关键词、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质疑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培养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述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实际问题与方程(五)相遇问题》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实际问题与方程(五)相遇问题》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054bc59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4.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实际问题与方程(五)相遇问题》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我将就《实际问题与方程(五)相遇问题》这一课题,分享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主要涉及方程的应用,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利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能运用方程独立解决相遇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难点是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能够正确列出方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准备好练习本、铅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以两个邮递员送信的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实际意义。
2. 讲解概念:通过PPT展示相遇问题的定义,让学生明确相遇问题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在同一时间出发,相向而行,在某一时刻相遇的问题。
3. 例题讲解:我选取了一道典型的相遇问题题目,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讨论的方式理解题意,并指导他们如何列出方程求解。
4. 随堂练习:我设计了几个不同难度的相遇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并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
6. 巩固提高:我鼓励学生思考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升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相遇问题的定义、解决步骤以及关键公式。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和小华从相距1200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走60米,小华每分钟走80米,问他们多长时间后相遇?答案:20分钟2. 题目:甲、乙两辆火车从相距360公里的两个城市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公里,问他们多少小时后相遇?答案:3小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75b835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f.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方程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章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方程解法的基础,对于本章的内容,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
但同时,由于方程的抽象性,部分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方程的抽象性,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解法的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展示方程的解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方程的概念。
2.新课讲解:通过示例,讲解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练习巩固: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对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方程的概念解法实际问题方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等方面进行。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正确解答问题,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批改和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改正。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badffeb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e.png)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及解方程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多角度观察的过程,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目标分析学生在掌握方程的意义和简单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多角度观察、交流与反思,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孕伏新知1.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能举个例子吗?2.复习:我们学过哪些类型的方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3.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孕伏新知,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观察主题图,将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知经验回答。
教师引导和补充,在丰富学生的认知的基础上自然引出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2.揭示课题:看来我们可以用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找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自然引入用方程解决问题。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1)学生读题:(课件出示)订阅《数学报》的份数和总钱数成正比例。
也就是说,订阅份数增加,所花的总钱数也会增加。
小明花了120元订购了数学报。
请同学们根据题目中的图示填表。
(2)理解题意:订购《数学报》份数和总钱数成什么关系?如果订阅《数学报》的总钱数和份数成正比例,那它们之间应该存在怎样的比例关系?如果有这样一个表格:订购的份数和总钱数成正比例吗?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之相遇问题教案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之相遇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a7913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d.png)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之相遇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遇问题的定义及图示。
2. 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3. 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4. 实际例子讲解和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熟练运用方程求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相遇问题情境。
3. 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
4. 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相遇问题的定义及图示,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相遇问题。
2. 新课讲解:讲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中的变量。
3. 实例演示:给出实际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
4. 列方程解决:让学生尝试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指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相遇问题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检验学习效果。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相遇问题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对相遇问题定义和解决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收集学生作业和练习题,评价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需要调整。
3. 反思作业布置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介绍其他类似问题,如追及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之相遇问题教案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之相遇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51bbe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a.png)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之相遇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并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相遇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遇问题的定义及特点2. 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3. 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的一般步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列出相遇问题的方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2. 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3.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教学案例及配套练习题3.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教案内容待补充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相遇问题情境,如两个人从不同地点出发,相向而行,询问他们何时相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相遇问题。
2. 讲解:讲解相遇问题的定义、特点和数量关系。
举例说明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3. 案例分析:给出一个具体的相遇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列出方程并求解。
4. 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几个类似的相遇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练习1. 自主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相遇问题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八、课后作业布置几道有一定难度的相遇问题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思考并完成。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十、教学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相遇问题的定义及特点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85dee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2.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答问题的步骤和基本方法,能够正确列出实际的方程解答比较容易的问题。
2、自主探究,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好习惯,并渗透环保教育。
说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列出ax=b的方程解答比较容易的问题。
说教学难点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说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同学们见过足球吧?(出示1个足球)那你们观察过足球上的花纹有什么特点呢?(出示例2)一起观察挂图,问:同学们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二、探究新知:(一)足球问题。
1、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刚才有一位同学想知道黑色皮有多少块,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怎样解决黑色皮有多少块呢?2、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3、小组合作探究稍复杂方程的解法:(1)我们还可以用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这个等量关系式列方程,最后求出x=12,还要检验12是不是这个方程的解。
(2)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展示两个不同方程的解法步骤,并检验。
4、大家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步骤是什么呢?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②分析、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③解方程;④检验并写答语。
(二)水龙头接水问题。
1、出示教材第73页做一做的情境图,组织学生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
提问:半小时的接水量表示什么?每分钟滴水量、半小时的滴水量之间有什么关系?3、根据等量关系式,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我们应该设哪个量为未知数?怎样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组织学生列出方程,并在课本上完成解题过程的填空。
提醒学生要验算。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1、学校买来20米长的布,准备做16件儿童表演服。
每件儿童表演服用布多少米?2、王老师买奖品,其中有42棵练习本,是日记本的3倍。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相遇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相遇问题》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83ae87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64.png)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相遇问题》说课稿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相遇问题》说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相遇问题》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课题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相遇问题”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材简析:相遇问题是行程应用题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一个物体运动的有关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是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这部分内容又是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及工程问题的基础。
例如数学书58页-8题(长沙到广州的铁路长699千米,一列货车从长沙开往广州,每小实行69千米。
这列货车开除后1小时,一列客车从广州开往长沙,每小时行71千米,再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58页-11题。
同时,由于相遇问题中术语较多,如相向、相背、同时、相距,并且速度和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此类题目的发展变化也比较多,因此也是应用题教学的难点。
3、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相遇问题的术语:同时、两地、相向、速度和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空间观念。
(2)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这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掌握相遇问题求路程的解题方法。
(3)经历比较、优化等学习过程,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培养学生细致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空间感缺乏认知能力,所以首要解决的就是一些术语的理解,行程问题在生活中我们常遇到,却很少用专业的词语去表述所以我特意设置了真实场景、电脑演示、文具模拟帮助学生建立对于物体位置移动的空间想象感。
我班的大部分学生都属于龙洞本村的孩子,平时的家庭辅导仅仅限于检查作业是否完成。
相遇问题说课稿
![相遇问题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1ca537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4.png)
相遇问题说课稿一、引言相遇问题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解决实际问题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相遇问题涉及到两个物体或人在不同的速度下同时出发,最终相遇的时间、地点等问题。
本文将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二、基本概念1. 相遇问题的基本思想:相遇问题是通过设立两个物体(人)的相对距离,利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在相遇问题中,我们通常会设立一个未知数,通过列方程求解。
2. 相对速度:相对速度是指两个物体(人)相对于彼此的速度。
在相遇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两个物体(人)的速度之差来计算相对速度。
3. 相对距离:相对距离是指两个物体(人)之间的距离。
在相遇问题中,我们通常会设立两个物体(人)的相对距离,通过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来求解。
三、解题方法1. 同向相遇问题:同向相遇问题是指两个物体(人)在同一方向上以不同的速度出发,最终相遇的问题。
解决同向相遇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两个物体(人)的相对速度。
2. 反向相遇问题:反向相遇问题是指两个物体(人)在相反方向上以不同的速度出发,最终相遇的问题。
解决反向相遇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两个物体(人)的相对速度和相对距离。
四、实例分析1. 同向相遇问题实例:假设小明和小红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小明的速度为5m/s,小红的速度为3m/s。
问他们相遇需要多长时间?解析: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相对速度的定义,小明和小红的相对速度为5m/s - 3m/s = 2m/s。
根据相对速度和相对距离的关系,可以列出方程:2t = 0,解得t = 0。
因此,小明和小红相遇的时间为0秒。
2. 反向相遇问题实例:假设小明从A地出发,小红从B地出发,两地相距100km。
小明的速度为10km/h,小红的速度为8km/h。
问他们相遇需要多长时间?相遇地点在哪里?解析: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相对速度的定义,小明和小红的相对速度为10km/h +8km/h = 18km/h。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之相遇问题教案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之相遇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d0b52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9.png)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之相遇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遇问题的定义及示意图。
2. 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式:相遇路程= 速度和×相遇时间。
3. 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的一般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及运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2. 教学难点: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的步骤及灵活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3.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及答案。
3. 计时器。
4. 图形绘制工具。
5. 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相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 讲解:介绍相遇问题的定义和示意图,解释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3. 演示: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讲解每一步的思路和原因。
4. 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相遇问题,并提供解答和反馈。
5. 应用: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复杂的相遇问题,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七、练习与巩固:1. 布置一些相遇问题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提供答案和解题思路,让学生自我检查和巩固。
3. 针对学生的困难,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八、拓展与提高:1. 引导学生思考相遇问题的变形,如变量的增加或减少。
2. 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相遇问题,如多物体相遇。
3.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
九、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总结解题步骤和思路。
2. 引导学生反思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强调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9d3815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a.png)
《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实际问题与方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实际问题与方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中的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等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学会运用方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和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通过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求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能够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
但是,对于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能会存在以下困难:1、难以准确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2、对于设未知数和列方程的方法掌握不够熟练。
3、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
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加强解方程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求解;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能够正确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准确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实际问题与方程(五)相遇问题》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实际问题与方程(五)相遇问题》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080d050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8.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实际问题与方程(五)相遇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方程”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以及如何解方程,为解决本节课的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遇问题是方程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它将方程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并运用方程的概念。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速度、时间、路程的经验,这些都为学习相遇问题提供了现实基础。
然而,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对五年级学生来说仍是一个挑战。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根据相遇问题列出方程并求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并求解。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以及如何求解方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相遇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题,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尝试列出方程。
3.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强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
4. 练习:布置一些相遇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决相遇问题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并正确列出方程。
6. 作业:布置一些与相遇问题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尝试列出方程。
2. 练习评价:检查学生在练习题中的完成情况,评价他们是否能够正确求解方程。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b3d47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b.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掌握设未知数的方法,并会正确地解答。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乘法分配律来解答形如ax±bx=c的方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重点:教会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说教学难点:分析、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
1、解方程。
4X+5=54 3×2.1+2X=13.4 0.3X÷2=9 4(X+8)=202、果园里有桃树45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1)分析:本题有两种什么树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2)独立解答。
二、新授。
教学例4。
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
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方千米问题: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活动要求:读读例题→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分享展示1、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今天的题目有2个未知数。
为了解答方便,通常设一倍数为X。
2、列方程并解答。
数量关系:陆地面积+海洋面积=地球表面积方法一: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积为2.4x 亿平方千米。
x+2.4x=5.1方法二:解:设陆地的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
那么海洋面积为(5.1-x)亿平方千米。
x+(5.1-x)=5.1方法三:解:设海洋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那么陆地面积为2.4 ÷x亿平方千米。
(x÷2.4)+ x=5.1海洋面积÷陆地面积=2.4方法四: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积为2.4x 亿平方千米。
(5.1-x)÷x=2.4 2.4x=5.1-x方法五:解:设陆地的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积为2.4x亿平方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遇问题”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学习了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简易方程的运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算术知识。
教学内容:教材P79例5及练习十七第11、12、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学生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
过程与方法: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寻找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式。
教学难点: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游戏复习:教师出示速度,让学生猜猜下一个可能会出现什么和速度有关系的词语,从而复习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2.引导:一般情况下,咱们算的路程问题都是向同一个方向走的。
那么,想一想,如果两个人同时从一段路的两端出发,相对而行,会怎样?(相遇)
3.揭题:今天我们就利用方程来研究相遇问题。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79页例5。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自主回答:已知:小林和小云家相距4.5千米,小林的骑车速度是每分钟250m,小云的骑车速度是每分钟200m。
问题:两人何时相遇?
2.质疑:求相遇的时间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明白:这里的路程已经不是一个人行驶了,而是两个人行驶的路之和。
相遇的时间就是两个人共同行使全程用的时间。
3.活动:让学生上台走一走演示相遇,并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出示线段图,教师讲解线段图:
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全程,小林与小云分别从相对的方向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后相遇,也就是行完了全程。
追问:从线段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
4.质疑:现在能不能求出小林骑的路程和小云的路程呢?
引导学生汇报:都不能求出,因为他们行驶的时间不知道。
再思考:他们两个行驶的时间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后会发现:他们是同时出发,所以相遇时行驶的时间应该是一样的,可以把他们行驶的时间都设为x 。
5.让学生根据分析,尝试列方程解答问题。
小组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见板书设计):
引导学生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知道这两种方法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板书: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三、巩固拓展
1、老师课前准备一些信封里面装着一些题卡,请各小组的组长来抽题,然后各小组解决抽到的题。
2、请一人上台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1.通过画线段图可以清楚地分析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2.解决相遇问题要用数量关系: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3.列方程解求速度、相遇时间等问题时,首先要根据以前学习的相遇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再正确地解答。
作业:教材第82页练习十七第11、13题。
妈妈和小红相距100米,妈妈和小红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妈妈每分钟行30米,小红每分钟行20米,问几分钟后相遇?
小组成员:
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30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行驶,轿车每小时行80千米,客车每小时行70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小组成员:
小华家和小芳家相距200米,小华和小芳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华每分钟行60米,小芳每分钟行40米,问几分钟后相遇?
小组成员:
两列火车从相距300km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
甲车每小时行90km,乙车每小时行
60km。
经过几个小时两车相遇?
两地间的路程是300km。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68km,乙车每小时行82km,经过几小时相遇?
两个工程队同时开凿一条30m长的隧道,各从一端相向施工,。
甲队每天开凿8m,乙队每天开凿7m,经过几天打通?
小组成员:
甲、乙两个工程队同时挖一条50m长的水渠,各从一端相向施工,甲队每天挖4m,乙队每天挖6m,经过几天两队相遇?
小明和小红家相距800米,小明和小红同时骑自行车出发相向而行,小红每分钟骑180米,小明每分钟骑220米?经过几分钟后相遇?
小明和小红相距600米,小明和小红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55米,小红每分钟行45米,问几分钟后相遇?
甲、乙两个工程队同时挖一条100m长的水渠,各从一端相向施工,甲队每天挖4m,乙队每天挖6m,经过几天两队相遇?
两个工程队同时开凿一条75m长的隧道,各从一端相向施工,。
甲队每天开凿8m,乙队每天开凿7m,经过几天打通?
小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