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政策学习题1全解
公共政策学习题1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年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与丹尼尔·勒纳合编的《政策科学:近来在范畴与方法上的发展》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公共政策学的诞生。
A.1950 B.1951 C.1952 D.19532、公共政策指()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企业 B.政府 C.第三部门 D.个人3、公共政策学的发展走过了一条()的道路。
A.学科化——组织化——产业化 B.组织化——学科化——产业化 C.组织化——产业化——学科化D.产业化——学科化——组织化4、制定政策的政策指()。
A.元政策B.基本政策C.具体政策 D.实质性政策5、涉及由谁采取行动或怎样采取行动的公共政策,属于()。
A.实质性政策B.分配性的政策 C.再分配性的政策D.程序性政策6、当政策涉及相关群体的利益时,受益人是特定的群体,即该项公共政策只向一个或数个受益群体提供利益,而该利益的获得并不使其他特定群体损益。
这类公共政策属于()。
A.分配性的政策B.调节性的政策C.自我调节性的政策D.再分配性的政策7、()被认为是公共政策学的奠基者。
A.德罗尔B.西蒙 C.史密斯 D.拉斯韦尔8、()被认为是公共政策学发展史上第二个分水岭的代表人物。
A.史密斯B.德罗尔C.西蒙D.拉斯韦尔9、()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
A.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B.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C.政治领袖的政策意向 D.社会公众的政策呼吁10、公共政策对象指()。
A.直接政策对象B.直接政策对象和间接的政策对象C.直接政策对象、间接的政策对象和其他 D.间接的政策对象11、公共政策执行的正确程序是()。
A.政策颁布——实施准备——政策宣传——政策实验——全面推行B.政策颁布——政策宣传——实施准备——政策实验——全面推行C.政策宣传——政策颁布——实施准备——政策实验——全面推行D.政策颁布——政策实验——政策宣传——实施准备——全面推行12、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只是被宣传了一通,而未被转化为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属于公共政策失真表现中的()。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个人主义方法论,认为个体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中的行为都是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 最大化。同时,它关注政治市场的竞争性和民主性,以及政府失灵和利益集团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的重要性
揭示政府失灵
公共选择理论揭示了政府在提供 公共物品和服务时可能存在的低 效、浪费和滥用权力等问题,为 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时出现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情况。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政府机构和官员的自利 性、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分配和外部性问题等方面出现的无效率和不平衡的情况。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不完全 竞争、外部性、公共物品等。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01
02
03
公共选择理论在公共部门人力资 源管理中强调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 机制,提高公共部门的人才素质 和服务水平。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部门人力 资源管理应注重员工的激励和约 束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和创造力。
公共选择理论提倡建立员工绩效 评估机制,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 行科学评估和反馈,以提高工作 效率和服务质量。
02 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
施。
建立政策调整和修正机制
03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正政策,确保政策的持续
性和有效性。
05 公共选择理论案例研究
案例一:某城市垃圾处理政策制定过程
背景
某城市面临垃圾处理问题,需要制定相关政 策。
公共选择理论应用
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官员、利益集团、居民等各 方参与者通过博弈、协商等方式,争取自身利益最 大化。
第4章政府行为理论
尔经济学奖。现任乔治·梅森大学经济
James McGill Buchanan Jr. (born October 3, 1919)
学教授。
4.1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观点
公共品 理论
政府失 灵理论
公共选 择理论
投票理 论
寻租理 论
利益集 团理论
4.1 公共选择理论
一、公共选择对象—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那种能够同时由许多人消费的服务和
A<B<C<A
偏好强度与投票交易
项目 医院
选民甲 200
选民乙 -55
选民丙 -50
净效 益之 和
95
幼儿园 -30
150 -40 80
图书馆 -120 -65 300 115
多数票表决时都会被否决。 若甲乙互投赞成票:
甲:170 乙:95 因此交易可以达成,使医 院和幼儿园方案均获通过。 同理,甲丙也可以达成交 易,于是三个项目都可以通过。
4.1 公共选择理论
三、利益集团理论
利益集团,指一个由少数有共同利益的投票人 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政治游说,力争使政府通 过有利于该集团的立法或政策。
利益集团中人数过多会产生“免费搭车”的 问题。
4.1 公共选择理论
四、寻租理论
(1)、寻租:投票人(尤其是其中的利益集团)通过各种 合法或非法的努力,如游说、行贿等来影响公共选择和决 策为自己谋利的行为。
(不平等性 和强制性服 从与统治)
个人或集体之间 进行的复杂交易 (政客、组织)
最大 化
4.1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学派的领袖—布坎南
布坎南1919年生于美国田纳西
州,大学期间受教于自由主义经济学
第四讲公共选择理论
第四讲公共选择理论第四讲公共选择理论11>. 公共选择理论简介2. 投票机制: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供给3. 现实政治中的政治行为分析3.1 选民的行为分析3.2 政党与政治家的行为分析3.3 利益集团行为分析3.4 政府官员的行为分析4. 政治经济周期5. 政府失败与克治5.1 政府失败的含义5.2 政府失败的表现5.3 政府失败的深层原因与克治6.思考与练习6.1讨论题:火车站也有设租的机会吗?6.2 练习6.3案例分析题1、公共选择理论简介1.1 公共选择是什么1.2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划分1.3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前提: 经济人假设1.4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个体分析、边际分析、交易分析1.5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特点1.6 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与发展历程1.7 小结:公共选择理论是什么?1.1 公共选择是什么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程序投票等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理性决策。
公共选择的目的:保证政府按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意愿来提供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公共选择的方法:投票及其他民主形式和程序。
公共选择的机制:各参与主体通过交易来谋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公共选择的过程:个人偏好向社会偏好转化的过程。
公共选择的因素:中位选民、利益集团、官僚集团、政治经济周期等。
1.2 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公共选择理论的切入点:决策环境的划分:市场环境和非市场环境大多数的经济活动通过市场进行。
价格能够完全反映消费者的偏好;企业能够提供所有的消费者所需的水平。
非市场决策影响大多数民众的生活。
投票反映偏好;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联系与区别非市场决策的研究意义决策环境的划分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联系与区别个人或集体之间复杂交易个人之间简单交易主体规则价格杠杆选票钞票媒介权利不平等强制执行调整缓慢公共产品非市场决策个人利益最大化权利平等自愿执行调整迅速私人产品市场决策动力特点内容非市场决策的研究意义谁作出决策?——政府部门如何作出决策?——决策机制偏好如何表达?——投票民众对非市场决策过程如何施加压力?——利益集团政府的结果是否反映民众的偏好?政府自身规模扩大?1.3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前提——经济人假设经济理性人:人具有自利性理性,是理性行为者,其行为的目的是谋求私利的最大化。
公共选择理论主要内容
公共选择理论主要内容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研究人们在公共领域做出决策的理论,它主要关注个体在群体中做出决策时的行为模式和结果。
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其他个体的影响。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其基本假设、决策模式以及对社会政策的启示。
首先,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这意味着个体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利益来选择最合适的决策方案,而不会完全考虑到整个群体的利益。
这种自私理性的假设在公共选择理论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在一些公共事务中会出现自私行为和资源分配不公的情况。
其次,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不同的决策模式,其中最著名的是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指在一个博弈过程中,个体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而导致最终结果对所有人都不利的情况。
在囚徒困境中,个体会因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最终导致了不利的结果。
这一模式在公共选择理论中被广泛运用,用来解释为什么在一些公共事务中难以实现合作和共赢的局面。
最后,公共选择理论对社会政策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它提醒我们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需要考虑到个体的自私理性,不能过分依赖于道德和社会责任来约束行为。
其次,公共选择理论也提醒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合作机制,来引导个体做出符合整体利益的决策。
只有通过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才能实现公共事务的协调和共赢。
综上所述,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它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在公共领域中做出决策的行为模式和结果。
通过深入研究公共选择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共事务中的合作与冲突,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对公共选择理论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首先,公共选择理论强调公共产品的特性。
公共产品是指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影响其他人使用的产品,例如公共道路、公共教育和国防等。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由于公共产品的特性,个体在决定是否使用公共产品时通常会出现“搭便车”行为,即个体倾向于享受公共产品的好处,而不愿意为其付出成本。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公共产品的过度使用和资源浪费,因此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政府干预、税收和激励机制等。
其次,公共选择理论关注集体行动的动机和机制。
在群体中,个体通常会面临是否参与集体行动的选择。
公共选择理论指出,由于集体行动所产生的成本和收益通常分散在整个群体中,个体往往会出现“自私”行为,即倾向于不参与集体行动,而希望其他人为其做出贡献。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集体行动的失败,因此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一些激励机制和组织形式,以鼓励个体参与集体行动,如奖励制度、社会规范和组织协调等。
最后,公共选择理论在政治经济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决策是由个体在群体中做出的选择决策,因此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应该关注个体的行为模式和决策机制。
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一些关于政府行为和政治机制的观点,如政府失灵、利益集团和政治激励等。
这些观点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描述人们在群体中做出决策时的行为模式的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公共产品、集体行动、政治经济学等方面。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对于理解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模式和决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解决公共产品和集体行动中的问题提供了一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 政府理论
1、偏好显示问题 在政治市场上,人们无法有效表示自己对某种公共产品 的看法啊,选民们只能通过对官员的选举来反映出需要 多少水平的公共支出,但不能反映出对具体公共产品的 偏好。 另外,即使人们能够表示自己对公共产品的偏好,他们 也未必就会真实表露出来。
实行统 一税制 的效用
富人的效用 中间阶层的效用 穷人的效用 GR GM GP 公共产品的数量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二节 投票理论
(二)、投票悖论 1、投票悖论 多数票规则可能无法在多个备选方案中达到均衡,而在各种选择之 间循环。 2、阿罗不可能定理 不存在一种能够把个人对多种备选方案的偏好次序转换为社会偏好 次序,并且准确表达全体社会成员各自的个人偏好的社会选择机制。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 政府理论
二、政府的不同类型及其决策 无差异曲线:是指这样一条曲线,曲线上每一点都代表了不同产品 的一种消费组合,而消费者从这些不同的组合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 一样的。 政府的不同类型: 1、帕拉图式的政府 即大公无私的、只为全民利益服务的公仆政府。 该类型的政府根据社会偏好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律和秩序等公共 产品,同时从私人部门那里课税,以税收收入来支付政府雇员的工 资。
三、官僚预算最大化理论 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官僚会追求预算的最大化。官僚通过预 算的增加,可以获得职位、权限、尤其是随之而来的特权和名誉等 个人利益。 官僚与政府的关系: 是一种双边垄断关系,官僚将自己的服务出售给政府或政治家, 政府则向官僚们支付工资,从官僚那里购买服务。官僚从政府那里 获得一次性拨款,同时许诺将提供一定水平的总产出。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三节 官僚理论
第4章 公共选择
• 4、竞争性质的不同。 • 在经济市场中,由于竞争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促使着 厂商会不断地扩大生产、改善管理,以此去满足消费 者,并最终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在公共选择中 ,对于每一届政府来说,其行为具有短期性和垄断性 。 • (二)公共选择的必要性 • 存在公共选择的必要性的原因有二: • 1、公共产品的存在。 一是在提供效率上,公共产 品的公共提供比私人提供更有效率。二是在交易费用 上,由于公共产品消费中搭便车行为的存在,会使得 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交易费用大于公共提供时的交易 费用。
爬山
爬山
Hale Waihona Puke 第三选择钓鱼钓鱼打球
打球
打球
• 4、单峰偏好和多峰偏好 • (1)单峰偏好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对 于这个唯一的最理想目标的偏离,无论是正的方向, 还是负的方向,都是坏事情。 • (2)多峰偏好则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 最初,当人们偏离其最偏好的选择目标时,境况会因 此变坏。但若继续沿着这个方向运动,其境况则会最 终变好。 • 一般地说,如果所有选民的偏好都是单峰的,那么投 票悖论就不会出现。
• 1、作为投票者的经济人 • 投票经济人的选择行为可分为四个方面: • 首先,是目标。投票人在进行投票时,有两个 方面的目标。一个是投票者个人所追求的目标 ,另一个是投票人所在或所代表团体的利益, • 其次,是候选方案。 • 再次,是选举规则和程序。选举规则即人们常 说的投票规则,如一致通过原则、多数同意规 则等等。选举程序,有直接选举和代表代为选 举的间接选举两种主要形式。
• 公共产品的存在,首先要求政府要组织集体行动进行生产,而 一旦有了政府或集体的行动,就产生了一个政治过程,分散的 私人选择也就转化为集体的公共选择。其次,决定公共产品的 数量和生产方式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公共选择过程。公共产 品的存在充分说明了公共选择的必要性。 • 2、外部效应的存在。导致外部效应的制造者不需要承担坏效 应的损失或好效应的收益,这表明存在着一种非价格的因素, 它在自由交换的市场上是解决不了的,或解决的成本超过了收 益。也正因为此,决定了外部效应问题只有通过非市场决策即 公共选择来解决。
公共选择理论
一、布坎南的生平布坎南,1919年10月2日生于美国田纳西州,1940年毕业于中田纳西州师范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41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4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芝大期间,布坎南受教于芝加哥学派创始人之一的着名经济学家F.H奈特,奈特属于自由派经济学家,布坎南受其影响很深,并曾为之撰写传记.1949年,布坎南接受田纳西大学的聘请,成为该校的教授,并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1955-1956年,布坎南靠富布赖特奖学金在意大利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受到了欧洲财政学派的影响,从而使他对政治决策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从意大利回国后,1956-1968年,布坎南在弗吉尼亚大学任麦金太尔讲座经济学教授,并于1958-1969年担任杰斐逊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68年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1969-1983年在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及州立大学任教授,并兼任公共选择中心主任.1983年后到乔治·梅森大学任教.布坎南一生多次获得荣誉奖,并在多个重要机构任咨询职务.1962年创立公共选择学会,并于同年任美国南部经济学会主席.1967-1969年任美国经济学会执行委员,1972年任该学会副主席.1977年获迈阿密大学法学经济学中心颁发的法学经济学奖.1980-1981年当选蒙特·佩策林学会执行委员.1982年任美国西部经济学会副主席.布坎南的着作甚丰,主要有:财政理论和政治经济1960年;赞同的计算:宪法民主的逻辑基础与塔洛克合着,1962年;民主进程中的财政1966年;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1968年;公共选择理论:经济学在政治方面的应用与R.托尼逊合着,1972年;自由的限度1975年;赤字民主:凯恩斯勋爵的政治遗产与查理德·瓦格纳合着,1977年;凯恩斯先生的结论:对于把经济理论滥用于政治投机活动的分析以及对宪法纪律的建议1978年;自由、市场和国家:八十年代的政治经济学1986年.二、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一公共选择理论产生的背景经济是现实的产物,经济理论也是为现实服务的,经济学理论之所以有其存在的价值,乃是因为它符合了它所处时代的要求;同时,现实的社会经济现象更是理论产生必不可少的背景.布坎南所提出的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点.首先,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自由主义经济学复兴的浪潮中.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理论成为西方经济学界的主导理论,受凯恩斯理论的影响,西方各国纷纷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随着国家干预经济力量的增强,政府职能和政府规模也不断扩大,其结果是政府机构不断膨胀,政府资源浪费,国家干预陷入困境.公共选择理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政府失灵以及政府行为分析时的“经济人”假说,并以此来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提倡新自由主义.其次,进入20世纪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一大批经济学家大量地将数学工具引入经济学,然而,使用数学工具研究经济在给经济研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经济学家过分地注重了指标分析和模型建立.于是,一些不满经济学现状的学者们主张恢复古典经济学的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以分析“交易过程”为核心的分析方法,并将这种方法论延伸到对政治市场的分析之中.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所提倡的分析方法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1二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方法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经济人假设的推广.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是指: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即总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公共选择理论将这种假设引入分析之中,将其运用到对政治行为的分析.公共选择学派以“有理性的经济人”来分析政治市场交换中产生的各种弊端.在分析过程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其独到之处.其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1个人主义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不论是政治行为还是经济行为,都应从个体的角度去寻找原因,因为个体是组成群体的基本细胞,个体行为的集合构成了集体行为.这是经济人假设的前提条件.2经济人假定的分析在政治学中再现.经济学认为,作为一个人,无论他处于什么地位,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都以追求个人利益、极大化个人的满足程度为最基本的动机.这就是假定人都具有经济人的特征.3政治学研究应符合经济学的交易特征分析.布坎南认为经济学中的基本命题不是“选择”如消费者选择最有利的消费组合、生产者选择最大利润的生产组合之类而是“交换”,即不同经济个体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换.政治活动领域也一样,重要的命题并不是社团、党派与国家,而是这些集团之间与组成集团的个体之间,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程.有效率的政策结果并不是产生于某个政治领袖或神秘人物的头脑,而是产生于集团之间或组成集团的个体之间相互讨价还价、妥协与调整的政治过程.三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核心内容1.基本观点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中,政府与厂商、消费者具有性质完全不同的行为.“经济人”的假设只属于厂商和消费者,只有他们才是利己的、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人”,在私利及贪欲的驱使下,对经济生活中自己的位置作出最有利于个人的判断和设计,而政府则是超出这一狭隘的个人利益的,政府以其自己的公正与准确超乎众人之上,在追求公众的利益之时,政府以它的公正赢得公众对它的信任和支持.因此,公正与准确是政府固有的一种天赋.与此相反,公共选择理论则认为,其实政府官员与厂商和消费者一样,也是具有理性和私利的“经济人”,他们也具有自己的动机、愿望和偏好,他们同样关心自己在政治活动中的成本和收益,在交易过程中他们也同样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同样的人不可能仅仅因为从经济市场转入政治市场之后就由仔细求利的自利者转变成为大公无私的“利他者”,政府官员作为单个的个人在政治市场上会对不同的决策规则和集体制度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反应.所以,在把这种“利己者”的个人偏好转化为大公无私的“利他者”的社会决策机制或程序的选择时,这些机制或程序通过直接方式或者指定代表的间接方式,显示公民对广义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的偏好.于是,在选民和国家之间就必须插入一个媒介———选举制度.但是,由于所采用的规则不同,影响选民、政治家或政党的有关行为的成本—收益也不同,因而会表现出不同的“需求”结构.而且,不论以何种方式作出公共选择,最终实施社会决策的是官僚和官僚机构,其最终的决策也就很难体现公共利益的最优化.而特殊利益集团、官僚和立法官员追求私利的行为,一方面导致过多的公共物品供给,另一方面导致公共物品的实际成本过高,结果便是社会资源的浪费.这种结果正是政府失灵的体现.2.核心内容———政府的失灵及其表现根据“经济人”的分析模式,布坎南的政府理论研究了市场经济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和政府失灵问题.这是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问题.所谓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并不总像应该的那样或像理论上所说的那样“有效”.在布坎南看来,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理人,其作用是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并使各经济人员所做决定的社会效应比政府进行干预以前更高.否则,政府的存在就无任何经济意义.但是政府决策往往不能符合这一目标,有些政策的作用恰恰相反.它们削弱了国家干预的社会“正效应”,也就是说,政策效果削弱而不是改善了社会福利2P316.于是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政府干预会产生“负效应”,以及如何从制度上弥补这些缺陷.布坎南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灵说.布坎南对政府失灵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及其根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并就如何补救这种“失灵”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1政府政策的低效率.布坎南认为,所谓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是指所执行的政策不能确保资源的最佳配置.以美国为例,政府的政策在理论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由政府有关部门拟定方案,最后由选民投票确定的政策,像重大税收政策的调整,对国家前途影响较大的对外政策的制定等.第二类是由政府的高级领导层拟定方案,如联邦政府或地方州政府拟定的方案.第三类是由政府部门全权独立制定与实施的政策,这种政策的合理性通常是由宪法等法规来保障的,政府部门的职责是照章办事.这里我们仅以第三类政府政策拟定的方式为政策低效率的考察对象.就这类政府政策而言,因为每个政府部门所遵循的政策,通常是由该部门领导人根据自己对公共利益的理解来决定的,所以,一方面是由于这些部门政治家的行为具有相当大的自由,使得他们有意或无意地被自身的“经济人”动机所左右,以致于对公共利益的理解经常难以符合实际;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部门政治家行为的灵活性与他们的自利动机的强刺激性,使得他们的行为实际上不是倾向于为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服务,而是依据自己获得的信息和个人效用最大化原则来决策.布坎南认为,产生这一政府行为的外部原因是缺乏一种约束机制制约政府行为方式.如果约束机制不能提供一种良性压力,以便确保任何人处于某一特权地位时均不能过多地牟取私利,那么,再高尚的执政官也不能保证公共利益不被他人或他的后继者有意或无意地损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不应该把增加社会福利与保证个人平等的权力随便交给某一特权机构,然后再虔诚地等待它的恩赐.理性的做法应当是,使这些特权机构或特权人物受制于某一硬约束机制,并且由公民真正地而非形式上掌握该约束机制的最终决策权.2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政府失灵说认为政府机构低效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①缺乏竞争压力.在美国的政府机构里,由于相当一部分官员和公务员,受终身雇佣条例的保护,没有足够的压力去努力提高其工作效率;在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机构里,也往往因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而使其不注重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②政府行为趋向于资源浪费.布坎南认为,首先,官员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就像弗里德曼所说的“用他人的钱,为别人办事”,由于没有产权约束,他们的一切活动根本不必担心成本问题.官员行事时无成本压力,自由度比市场中私人企业家还大,使不计成本的政府行为不断发生.其次,政府行为也没有利润含义,官员从个人的得失出发,为追求选票和政绩,尽量满足来自方方面面的要求,结果使公共产品超量供应,社会福利费用过高,造成了资源浪费.不仅如此,由于政府官员的权力是垄断的,有“无穷透支”的可能,他们一旦决策失误,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可能远远大于一个企业家的投资失误.③监督信息不完备.从理论上说,政治家及公共服务机构并不能为所欲为,而是必须服从公民代表的政治监督及司法、审计监督等,以保证政府运行的效率.然而在现实中,这些监督的效力很可能因为信息的不完备而降低,甚至消失.这是因为,监督者为了有效履行其职能,必须对被监督者的情况了如指掌,但向监督者提供信息的往往是被监督者,由于政府部门对其经营业务有着自然的垄断性,可以利用其垄断地位来封锁一部分公共产品所涉及的有关资源和成本的信息.因此,监督者根据被监督者提供的不完备的信息所进行的监督,其实效是大打折扣的.3政府的寻租活动.根据布坎南的定义,寻租是投票人,尤其是其中的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的努力,如游说和行贿等,促使政府帮助自己建立垄断地位,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如纺织业寻求政府的关税与配额的保护,将外商拒之于国门之外,维持本行业的垄断地位,而高额垄断利润超过平均利润的部分被称为经济租.可见,寻租者所得到的利润并非是生产的结果,而是对现有生产成果利润的一种再分配.因此,寻租行为具有非生产性特征.同时,寻租的前提是政府权力对市场交易活动的介入,政府权力的介入导致资源的无效配置和分配格局的扭曲,产生大量的社会成本,这些成本包括:寻租活动中浪费的资源,经济寻租引起政治寻租浪费的资源,寻租成功后损失的社会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常见的寻租行为有四种:一是政府定价;二是政府的特许权;三是政府的关税和进口配额;四是政府订货.正是基于上述分析,因此,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对西方现行的民主制度、对国家和政府深表怀疑.正如布坎南所说的一样:“公共选择理论以一套悲观色彩较重的观念取代了政府的那套浪漫、虚幻的观念.公共选择理论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路,在这里,有关政府及统治者行为的浪漫的、虚幻的观点已经被有关政府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的充满怀疑的观点所替代.”三、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廉政建设的启示布坎南指出:国家不是神的造物,它并没有无所不在和正确无误的天赋.因为国家仍是一种人类的组织,在这里做决定的人和其他人没有什么差别,既不更好,也不更坏,这些人一样会犯错误.因此,建立在道德神话基础之上的国家政治理论一遇上“经济人”这一现实的问题便陷入难以解决的困境.布坎南认为,政治也是一种交易,而政策和制度的出台是各方博弈所达成的契约.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在中国,一些制定政策和制度的博弈游戏往往缺乏监督机制和监督者,很多政府的官员,当他们的权利失去了有效的制约和监督的时候,他们便成为了“拿政治当生意做的人”,一旦当他们将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力用来与之相关的利益主体作交易,其交易的目标当然就早已不是国家和公民的共同利益的最大化了.不仅如此,在我国,政府往往通过为数众多的管制条例来体现其作用,许可证、认可和各种形式的授权是相当普遍的.开商店、借款、投资、驾驶、买车、建造房屋、从事外贸活动、获取外汇、获得一个护照、出国等等,都需要特定的文件凭证或授权,而这些框框本应成为约束政府部门以便有利于市场机制良性运行的手段,但却成了一些部门谋取私利的特权.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政府作为“经济人”的性质便表现了出来,拥有这些授权审批资格的官员,他们作为政府行使其作用的最小单位,往往不能按照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来配置资源,他们会在这个政治市场上按照自己的偏好,做出最大化自身利益的选择,这也就是政府失灵现象在我国现实中的一个具体表现.与此同时,权利还因为在现实中,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总是互相联结的,政治过程中的权力因素往往直接介入经济活动之中去,干预经济当事人之间的交易.在此前提下,很多人会力求借助于权力因素设立垄断、限制、特权以谋取个人最大利益即获得租金,这就产生了“寻租”行为.正如布坎南所认为的那样,产生上述政府失灵的外部原因是缺乏一种约束机制以制约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方式,并且这种约束机制理应真正地掌握在公民手中.所以在我国,要真正提高政府的效率,就必须增强这种约束机制的作用,使公民掌握这些约束机制的最终决策权,使得政府行为者在这些机制中受到有效的约束,以确保他们无法通过自己的某一特权来牟取私利.与此同时,在进行相关制度设计时,必须遵循“权利相对论”,以权利制约权利.只有每一项职能部门的政策和制度都有利于人民或服务主体,有利于弱势群体,这些政策和制度才能对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发挥作用,也才能真正做到以民为本.。
公共经济学第四章
三、单峰偏好(布莱克定理) 单峰偏好(布莱克定理)
单峰偏好定理的提出其实正是经济学家 企图放松阿罗五条条件中的某一条,从 而摆脱投票悖论的一种尝试。 这是由邓肯·布莱克在1958年出版的《委 员会与选举理论》一书中做出的。他认 为:通过对个人的偏好进行适当限制, 使其适合于某一种类型,则多数决策结 果界满足可传递性的假设。
政策A 个人1 个人2 个人3 合计 70 10 45 125
政策B 15 50 45 110
政策C 15 40 10 65
投票结果是: 投票结果是:
政策A得了125分,是三个方案中的得分最 高的一个,A因此是获胜者,是选择的目标. 这种方案保证了传递性,但有可能出现不 分胜负. 打分投票制不失为解决投票悖论的一种 思路.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政府 的运行机制。公共选择的特点是,它 从经济学的角度,以经济学的假设出 发,运用经济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政府 行为的机制,并探索使政府行为合理 化的途径。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线索
现代公共选择理论发端于美国经济学家 肯尼思、阿罗1951年出版的经典著作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后有美国经 济学家森和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对阿罗 理论的发展,其中布坎男成为公共选择 理论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公共选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布坎南、 唐斯、塔洛克与麦肯都认为国家不是神 的创造物,它并没有无所不在和正确无 误的天赋。国家是一种人类组织,在这 里做出决定的人和其他人没有差别。公 共选择学派的方法就是把经济市场与政 治决策这两个人类行为的基本方面重新 纳入单一的私人利益分析模式。
第二节 投票悖论以及解决思 路
四、偏好强度
前面的分析是假定一人一票,他将这一票投在 某一个他认为是最理想的方案上。而在市场上, 消费者可以对自己中意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这种更高的价格这种更高的价格就显示了消费 者的偏好强度。模拟市场机制,我们设计出一 种多数投票程序,叫做“打分投票制”(Paint Voting System),假设每个人都被给予100分,允 许每个人将100分分别打在A,B,C三个不同的方 案上.
MPA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3.投票者获得与提案有关的成本和效益的信息的难易程度
4.税收份额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
5.公共物品的效益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
第1篇 第4章
4.1 简单多数规则
4.1.3 多数规则下政治均衡的实证分析
举例分析
就两项提案分别进行投票,且无 投票交易的情况
存在投票交易的情况对资源配 置效率的影响
第1篇 第4章
4.3 投票交易
4.3.3 投票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图4—6 投票交易:互投赞成票
第1篇 第4章
4.3 投票交易
4.3.3 投票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图4—6 投票交易:互投赞成票
第1篇 第4章
4.3 投票交易
重点问题
政治均衡的概念与投票决策中的政治均衡 单峰偏好和多峰偏好的含义及其与政治均衡间的关系
投票交易及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公共选择过程中的政治行为
第1篇 第4章
4.1 简单多数规则
4.1.1 政治均衡的概念
如果一个社会的成员根据既定 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 的供给量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 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所 谓政治均衡。
图4—2 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第1篇 第4章
4.1 简单多数规则
4.1.4 中间投票者
所谓中间投票者,指的是这样一种投票者,其最偏好的结 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结果的中间状态。
中间投票者定理:如果所有投票者对公共物品的边际 效益曲线均呈向右下方倾斜状态,中间投票者最偏好 的公共物品的产量,就是简单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
4.4 政治行为的分析
4.4.3 官僚主义与公共物品的供给
公共经济学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4.1.2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1.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2. 政治活动中的经济人假说 3. 作为一门交易科学的经济学
赵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4.1.3 公共选择学派及主要观点
1. 弗吉尼亚学派 2. 罗切斯特学派 3. 芝加哥政治经济学派
赵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4.2 公共选择中的投票 4.2.1 市场化与非市场化决策 4.2.2 选民的偏好显示与公共选择中的投票规则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赵建国 教授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zhaojg@
赵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1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4.2 公共选择中的投票 4.3 公共选择中的政治行为分析 4.4 寻租与腐败
赵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4.1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4.1.1 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与发展 4.1.2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主要表现在: (1)消费偏好的表达方式不同; (2)参与的程度不同; (3)消费偏好的体系不同; (4)表达偏好的性质不同。
赵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4.2.2 选民的偏好显示与公共选择中的投票规则
1. 选民的偏好显示 2. 投票规则
赵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 选民的偏好显示
(1)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单峰偏好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多峰偏好意味着 人们最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 (2)选民的偏好显示 偏好是指个体对两个或两个以上选择对象之间关系的一种主观 感受。 对公共产品而言,人们显示其偏好的途径一般有以下四种: 通过投票表达,包括直接投票和间接投票两种机制; 通过发言表达,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两种方式; 通过进退表达,又称“以足投票”; 通过反叛表达。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 公共选择
21:47:16
16
公共选择理论有不同的名称,如:
“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 “集体选择”(collective choice), “公共选择经济学” ( economics of public choice),
“新政治经济学” ( new political economy),
21:47:16
18
公共选择是研究集体决策的科学。有两层含义:
一是集体性。单个人自己的决策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集体决策就不可避免,因而公共选 择就成为必需。 二是规则性。决策就是制定规则,在人与人之间存在 偏好差异的情况下,必须决定规则以使人们的行为协 调起来,因此,人们必须进行决策以选择那些能够反 映和满足一般人偏好的规则。
21:47:16
19
二、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供给
(一)政治市场中的参与者
公共产品需求的决定是在政治市场上进行的。 政治市场(Political Market)是指人们参与 政治活动时,与其他政治个体和政治组织发生 关系的场所。政治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对象 是公共产品,需求方是投票者(纳税人),供 给方是政治家、官员和利益集团。
一个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药品 帕拉巴(Panalba)的故事。帕拉巴是多种抗生 素的混合物,1957年-1970年间在市场上销售, 属于普强公司(Vpjohn Company)的产品。该 产品的疗效较差,病人服用后,有的病情没有 好转,有的还受到严重伤害甚至死亡。FDA和 美国国家科学院都表示,帕拉巴在现代药品中 不应有立足之地。但是,对于该药品是否应该 撤市的问题上,FDA和美国医学会持有不同意 见,后者认为应该把决定病人健康的权力交给 医生而不是政府监管机构。
(4)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概念和决定因素
3.主要特点
(1)强调政府的力量和作用,通过政府 “看
得见的手”解决当时的危机;来自(2)建立一系列的管制机构和委员会,对国
家经济和社会多方面进行强力干预;
(3)政府成为了积极的守夜人,管理的内容
和手段也开始走向规范化。
4.典型案例(北欧福利国家): 国家全面负责其原初由家庭和社区负责 的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形成了空前庞 大的公共事业部门; “从摇篮到坟墓”,覆盖到公共生活的 各个方面,形成了所谓的“福利国家”。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 概念和决定因素
一、公共选择理论 理论关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独特之处在于 将政府中的官僚和政客看作是会追求自身利益 的理性经济人,为“政府失灵”现象给出了一 种解释,同时开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打破政府的垄断地位,建立公私机构之间的 竞争,从而使公众得到自由选择的机会,以此 改善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 没有任何逻辑理由证明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 官僚机构来提供。
2.囚徒困境 (1)单次博弈:纳什均衡非最优策略解 (2)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结局 3.集体理性与集体行动 ( 1 )(美)奥尔森( 1965 ):《集体行动的逻 辑》; (2)个人在集体行动中存在“搭便车”倾向,当 搭便车者达到一定数量,集体行动就会陷入瘫痪; (3)解决方案:选择性激励,但仍然只适合于小 集团或若干小集团组成的大集团中。
(二)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基本内涵 1.定义 即为在公共事业管理生产和供给过程中,承 担公共事业事务的各方主体之间的关系和组合 方式。 (1)谁生产和提供,生产与提供者是同一主 体还是不同主体; (2)提供方式是基于计划的还是市场的; (3)提供者之间如何分工,关系如何。
2.理解要点 (1)公共事业管理模式主要表现在政府与市 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状况; (2)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受到特定历史环境的 约束,同一管理模式在具体的细节表现上会有 所差异; (3)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更多是从公共品的生 产和供给方式来考虑的,通过界定承担主体的 组合关系来实现满足公众的需要,但需求方的 参与正逐渐引入进来。
公共选择理论主要内容
公共选择理论主要内容
公共选择理论是指在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中,研究个体在集体决策中的行
为和选择的理论。
它主要关注个体在公共事务中的选择行为,以及这些选择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理性选择、集体行动、政府干预等方面。
首先,公共选择理论强调理性选择。
理性选择是指个体在面对不同选择时,会
根据自身利益和偏好做出最优决策。
在公共事务中,个体会根据自身的利益和价值观进行选择,以最大化个人利益。
这种理性选择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其次,公共选择理论关注集体行动。
在公共事务中,个体的选择和行为会对整
个社会产生影响。
当个体面对共同利益或共同问题时,他们可能会进行集体行动,以实现共同的利益或解决共同的问题。
集体行动的结果往往取决于个体的选择和行为,因此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了个体在集体决策中的作用和影响。
此外,公共选择理论还涉及政府干预。
在现实社会中,政府往往会对公共事务
进行干预和管理,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了政府的决策行为,以及政府对个体选择和行为的影响。
政府的干预可能会改变个体的选择和行为,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综上所述,公共选择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公共事务中的选择行为,以及这些选
择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它强调了理性选择、集体行动和政府干预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和集体在公共事务中的行为和选择,为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 公共选择
——回答“公共财政提供什 么样的公共产品”和“提 供多少公共产品”的问题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
第二节 公共选择主体的行为分析 第三节 公共选择的方式与规则 第四节 政府失灵与公共治理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
财政决策是财政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即
“提供什么公共产品”和“提供多少公共
产品”。不同于家庭决策和企业决策,财
官僚的行为动机一般包括薪水、津贴、社会声 望、权力、影响力和轻松的工作负担等。为了 达到这些目标,政府官僚必然设法追求机构预 算的最大化和政府权力的有效控制。
第三节 公共选择的方式与规则
一、公共选择的两个基本问题
(1)每个人如何在政治市场上显示对政治决 策方案即公共产品的偏好。 (2)如何对偏好进行加总。
所谓偏好的“峰”是指把一个人偏好曲线中比所
有临近点都高的店定义为“峰”。如果投票人偏
离他最偏好的选择,不论偏离的方向如何,他的
效用都将下降,那么该投票人的偏好是单峰的。
如果该投票人偏离他最偏好的选择,其效用是先
下降后上升,其偏好是双峰的。如果多次重复出
现这种情形,那么他的偏好是多峰的。
单峰偏好定理:如果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形,多数规则 下的投票结果就是唯一的,不会出现循环胜出现象;如果所有
2.假设条件
两个基本的连贯性公理: (1)连续性公理 (2)传递性 五个条件 (1)个人理性 (2)与选择方案无关的独立性假设 (3)帕累托效率状态 (4)定义域的非约束性假设 (5)非个人独裁假定
3.意义
公共选择规则也会导致民主失效,因此多 数票原则的民主决策机制的合理性是有限 度的。
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做出突出的 贡献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引言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用来分析和解释在政府决策中人们的行为和决策方式。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行为也是由个人理性选择所决定的,旨在解释政府失灵以及通过经济激励措施优化公共政策的可能性。
理论基础1.个体理性选择: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个体在政府决策中也像在市场中一样作出理性的选择。
个体会根据个人的利益和期望来评估政府提供的不同政策选项,并选择对个人利益最有利的选项。
2.理性忽视:公共选择理论指出,个体在政府决策中更关注直接影响个人利益的因素,而忽视了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这种理性忽视可能导致政府决策的偏离理想状态。
3.政府行为的经济激励: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由于政府官员也是个体,他们的行为受到经济激励的影响。
政府官员会根据自身的个人利益来选择决策,比如争取选票、提升政治地位等,而不一定是为了实现最优的公共利益。
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理论通过分析个体理性选择和政府官员的经济激励,解释了政府失灵的原因和机制。
1. 政策失效:个体的理性忽视以及政府官员的个人利益可能导致政策的偏离理论上最优的状态。
政府官员出于个人利益考虑可能推动不符合公共利益的政策制定,导致政策失效。
2. 肯定的外部性: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会倾向于提供产生正面外部性的公共物品,因为这样政府官员可以通过提供公共物品来争取选民支持。
然而,政府官员更可能过度提供公共物品,从而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扭曲。
3. 负面外部性:同样地,政府官员也可能忽视负面外部性,因为他们对个人利益更感兴趣。
这可能导致政府对环境保护等问题的不足关注。
优化公共政策公共选择理论也提醒我们,通过适当的经济激励措施,可以优化公共政策。
1. 激励约束:政府可以通过激励约束来改变政府官员的行为。
例如,引入绩效奖励制度可以使政府官员更倾向于追求公共利益而非个人利益。
2. 市场机制: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引入市场机制可以促使政府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减少政府官员追求个人利益和资源浪费的倾向。
《公共选择理论 》课件
发展:20世纪 50年代,公共 选择理论逐渐 形成,成为经 济学的一个重
要分支
成熟:20世纪 60年代,公共 选择理论在学 术界得到广泛 认可,成为经 济学研究的重
要领域
应用:20世纪 70年代,公共 选择理论开始 应用于政策制 定和公共管理 领域,对政府 决策产生重要
影响
理性人假设:假设每个决策者都是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集体行动假设:假设集体行动能够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信息不对称假设:假设决策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决策结果偏离最优 外部性假设:假设公共决策存在外部性,即决策结果对非决策者产生影响
选民的短视行为:在公共选择理论中,选民往往只关注短期利益,缺乏对长期后果的考虑。
政治家的机会主义行为:政治家倾向于追求个人利益而非公共利益,通过操纵信息、利益交换 等方式来获取选票和权力。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由于选民的短视行为和政治家的机会主义行为,公共政策往往难以实现最 优化的社会福利。
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加强信息披露、建立激励机制等,以改善公共政策的制 定和实施。
公共选择理论在 公共品供给中的 应用
公共品供给的决 策机制
公共品供给的效 率与公平
公共品供给的监 管与评价
成本:政府规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监管、执法、行 政管理等方面的成本。
收益:政府规制可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提 高社会福利水平。
成本-收益平衡:政府需要在成本和收益之间进行权衡,选择最优的规制方 案,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政治市场:政治决策者、选民、 利益集团等参与者构成的市场
经济人假设:政治决策者、选 民、利益集团等参与者都是追 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流派与主要理论观点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流派与主要理论观点公共选择理论有三个学派,他们是罗切斯特学派、芝加哥学派和弗吉尼亚学派。
罗切斯特学派:赖客是该学派的领袖人物。
该学派有两个特点:一是坚持用数理方法来研究政治学,在投票、互投赞成票、利益集团和官员研究中使用数学推理;二是坚持把实证的政治理论与伦理学区分开来。
其更多的运用理性选择理论和政治行为的博弈理论。
赖客认为,政治活动是一个博弈过程,政党竞争是一个零和博弈,一方所得是另一方所失,每个政党的最优策略是让对手规模尽可能大,而自己只需保持略有优势(有时甚至是一票之差)就可以战胜对手。
因此,在多数票选举制度下,最终将会形成在规模上略有差异,但仍然是势均力敌的两个政党。
因而,冲突和冲突和解是公共选择理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该学派始终一贯地把实证的政治理论用来研究选举、政党策略、投票程序控制、政党联盟形成、立法机构和政府官员。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该学派论著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理论性的和抽象的,基本上不涉及制度内容。
这一派的成员大多对西方传统的政治学偏好制度主义持反感态度,而注重空间投票模型的研究。
同时,该学派的大多数论著不讨论规范问题,他们试图站在中性立场上来研究民主选举中的多数票循环、互投赞成票所造成的缺乏效率、利益集团政治学、官员斟酌权等公共选择论题。
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有贝克尔、佩茨曼等。
芝加哥学派的自由主义色彩尤其是“反历史”的色彩最为明显。
该学派认为,经济学家可以观察、解释和描述历史过程,但是不能影响历史过程;改变这个世界的努力总的来说是枉费心机的,是对本来就稀缺的资源的一种浪费。
根据这个基本思想,该学派排除了经济学家向政府提供政策建议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芝加哥政治经济学建立在效用和利润最大化的强假设前途上,它从价格理论和实证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政府,把政府主要看作是受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性的个人所利用的、在社会范围内对财富进行再分配的一种机制。
其否认政府是为公众谋利益的,它认为,政治市场只不过是满足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益集团成员再分配偏好的技术上有效率的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满足一切民主要求又能排除循环投票困 境的决策机制不存在。 境的决策机制不存在。这就是著名的阿 罗不可能定理。
23
中位选民
• 1.中位选民的定义: 中位选民的定义: 中位选民的定义
– 处于所有投票者最优偏好结果的中间状态的投票者。
• 2.中位选民定理: 中位选民定理: 中位选民定理
– 中位选民最偏好的公共产品或劳务的提供量,往往 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 3.中位选民的作用: 3.中位选民的作用: 中位选民的作用
– 对政党而言,他们必须寻找中位选民的偏好以获得 最多的选票而当选,各个政党的竞争会导致一个代 表大多数人意见的政治纲要; – 对社会福利而言,中位选民定理能将社会福利损失 降到最低点。
24
政党
• 1.含义: 含义: 含义
– 通过合理的方式以普通选举来获得政权、支配 通过合理的方式以普通选举来获得政权、 政府的人的联合体。 政府的人的联合体。 – 政党和选民是政治市场上的两个行为主体,他 政党和选民是政治市场上的两个行为主体, 们是政治市场上的供求双方。 们是政治市场上的供求双方。
• 3.政府有时也会有失灵,解决政府失灵 3.政府有时也会有失灵 政府失灵也 政府有时也会有失灵 政府失灵 必需通过公共选择。
6
政府失灵与公共选择
• 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政 政府失灵( ),政 ), 府职能没有有效发挥 没有有效发挥。 府职能没有有效发挥。
– 指政府行动(政策)不能增进效率或政府把 收入再分配给那些不应当获得这种收入的人。
—200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奖辞 年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奖辞
艾利诺艾利诺-奥斯特罗姆 奥斯特罗姆是公 共资源研究方面 具有领先地位的 学者。
12
3.公共选择理论内涵: .公共选择理论内涵:
• (1)前提:经济人假设 )前提:
– 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作为其理论分析的 出发点,即以人的“自利”为出发点来解释 人类行为,特别是政治家的行为。 – 公共选择学派认为在政治市场上,存在着三 经济人” 种“经济人”:作为投票者的经济人、作为 选民代表的经济人、作为部门与政府政治家的 经济人。这一假设,开辟了对政治现象和政治 行为的全新观察视角和研究方法,构成了公共 经济学的逻辑出发点和理论前提。 逻辑出发点和理论前提。 逻辑出发点和理论前提
公共选择理 论应运而生
3
二、公共选择的涵义及必要性
• (一)公共选择的涵义
– 私人选择则是指个人在市场上按照效用最大化 的原则 原则,通过理性决策和选择,来自由地决定 原则 各种经济行为的过程。 – 公共选择,即人们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程序来 公共选择, 决定资源在公共产品之间是如何分配的。 决定资源在公共产品之间是如何分配的。
• 2.目标: 目标: 目标
– 政党从事政治活动是为了使政治支持最大化, 政党从事政治活动是为了使政治支持最大化, 具体表现为获得选票最大化。 具体表现为获得选票最大化。 – 政党间的竞争的目的不过是上台执政并最终控 制政府和社会资源的分配;同时, 制政府和社会资源的分配;同时,政党的官员 们所追求的也不是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们所追求的也不是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是由 选票最大化带来的收入、名声及权力等好处。 选票最大化带来的收入、名声及权力等好处。
肯尼斯·阿罗 肯尼斯 阿罗
11
• 自从诺贝尔奖从1969年设 立经济学奖以来,奥斯特 首位获奖的女性。 若姆是首位 首位 她于1933年出生。评审委 员会特别表彰了她对公共 经济管理行为的贡献。 •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获颁 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以表彰“她对经济治理的 分析,尤其是对普通人经 济治理活动的研究”。
5
(三)公共选择的必要性
• 1.公共选择的含义回顾: 1.公共选择的含义 公共选择的含义
–资源在公共产品之间是如何分配的?
• 2.公共产品和外在性 2.公共产品和外在性 公共产品和外在性的存在为公共选择提 供了理由。
–不存在一种刺激机制来诱使个人真实地显示其 偏好。 –不存在消费者—生产者的信息传递机制。 –“搭便车”造成公共物品的实际供给偏离最优 水平。
选票
规则 (不平等 性 和强制 性服从与 统治) 统治)
个人利益 或效用 最大化
15
重要概念: ( 3 )重要概念:交易
交易的含义: 是指各经济主体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出 发,相互之间进行自愿交换,从而实现个人 利益最大化。
经济人假设 交易过程 公共选择理论的桥梁作用示意图
16
经济学
政治学
(二)公共选择的基本概念
– 阿罗于1951年出版《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 与 – 1958年,邓肯·布莱克《委员会与选举理论》, 开创了对政治的公共选择研究方法。 – 布坎南、塔洛克于1962年发表《同意的计算》, 为现代公共选择理论奠定基础。
• 2.成熟标志: 成熟标志: 成熟标志
– 60年代,公共选择理论逐渐成熟,代表人物,詹 姆斯·布坎南,提出把政治因素纳入到经济分析之 中。 – 20世纪80年代,迅猛发展,尤其詹姆斯·布坎南 9 在198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 • • • • • 投票机制 中位选民 政党 官僚集团 利益集团 寻租问题
17
投票机制
• 1.投票的定义: 投票的定义: 投票的定义
– 投票是把个人偏好转变为社会偏好的手段之 一,是现有的民主决策中的最佳方法。 – 投票的原因:通过投票改善其处境或提高福 利水平。
• 2.投票中的个人偏好: 2.投票中的个人偏好: 投票中的个人偏好
A B ① A C C
A C C ② B C B B A A ③ B
21
排 序
效 用 值
第一选择 第二选择
马 杨 牛
A B C
第三选择
1
2
3
备选方案
多峰偏好示意图
多峰偏好导致投票悖论示意图
22
6.阿罗不可能定理
• 单峰投票和多峰投票之间的矛盾证实了 民主政治的内在缺陷: 民主政治的内在缺陷:
– 循环投票现象; – 非民主现象:①多数人暴政、②进行投票交 易、③个人独裁;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其结 果都是选民利益受损,全社制下,选 公共选择: 民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投 投 票等民主程序来实现对公共经济政策的理 理 性选择。 性选择
4
(二)对公共选择的理解
• ①目的:为了保证政府能够按照大多数社 会成员的意愿来提供公共产品。 • ②方法:投票或其他民主形式和程序。 • ③机制:各参与主体通过交易 交易来谋求自 交易 我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 ④过程:个人选择 个人选择 集体选择 • ⑤因素:中位选民 中位选民、利益集团、官僚集 中位选民 团等。 投票及其相关决策程序 决策程序的研 • ⑥核心:对投票 核心: 投票 决策程序 究。
13
公共选择理论的切入点: ( 2 )公共选择理论的切入点: 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划分
决策环境
经济市场
价格反映偏好 货币进行交易
政治市场 投票反映偏好 选票进行交易
厂商
消费者
选民、 选民、 利益集团
政治家、 政治家、 官员
14
经济市场决策与政治市场决策的 联系与区别
内 容 媒介 钞票 杠 杆 主 体 人性假设 物物交换 经 (商品) 商品) 济 市 场 政 治 市 场 参与者共同 认可的公共 产品成本 政策、 (政策、法 律制度) 律制度) 价格(等 价格( 价交换、 价交换、 平等自愿) 平等自愿) 个人之间 可进行的 简单交易 个人、 (个人、 厂商) 厂商) 个人或集 体之间进 行的复杂 交易 政客、 (政客、 组织) 组织)
• 原因: 原因:
– 1、评价政策好坏的标准与导致政策偏差 – 2、政府政策的低效率 – 3、政府机构工作的低效率
• 需要通过公共选择来克服政府失灵
7
第二节:公共选择理论
• 一、公共选择理论及其内涵 •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
8
一、公共选择理论及其内涵
• 1.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
5.投票悖论: 投票悖论: 投票悖论
• 在有两个以上备选方案时,往往会出现循环投票 循环投票 现象,无胜出者。 • 循环投票:投票结果随投票的次序不同而变化, 循环投票: 大部分甚至全部供选方案都有机会当选,从而出 现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 • 解决: 未来避免投票悖论的出现,布莱克提出了 解决: 单峰偏好理论。 单峰偏好
• 全体一致:公平但缺乏效率 全体一致: • 多数一致:高效但缺乏公平 多数一致:
• 4.投票规则的原则(阿罗): 投票规则的原则(阿罗): 投票规则的原则
– – – – – 理性原则:备选项可比、可逆; 帕累托改进原则:对现有状态改善; 独立原则:不受不列入选项的影响 非限制原则:按个人意志自由选择 非独裁原则:排除一人偏好强加于全社会的可 能。 19
传统经济理论主要是关于消费者和企业 家如何做出关于商品购买、工作选择、 生产及投资决策的,而布坎南则相应地 创建了公共部门的决策理论,被称作 “新政治经济学”或“公共选择”理论。 布坎南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将经济学中 个人间相互交换的概念移植到了政治决 策的领域中。于是,政治过程便成为一 种旨在达到互利的合作手段。但政治秩 序的形成要求人们接受一套规则、一种 宪法。这反过来又强调了规则形成的极 端重要性和宪法改革的可能性。布坎南 认为,劝导政治家或试图影响特定问题 詹姆斯·布坎南 詹姆斯 布坎南 的结局常常是徒劳的,事情结局在很大 程度上是由规则体系决定的。 ——1986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贺辞 1986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贺辞 1986
– 单峰偏好是指每个选民的偏好只有一个峰值。 – 布莱克的理论实际上是对阿罗五原则中的第4项即非限 制原则作出的修正。 – 单峰偏好理论实质是要求每位选民在多轮的投票中只 能锁定一个偏好。与单峰偏好相对的是多峰偏好,即 选民的偏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