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九章 儿童个性的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个性的发展
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测试手段,对儿童个性进行更全面的评估。
儿童个性发展的正常范围
个体差异 适应性 健康发展
儿童个性会存在差异,正常范围包含多样性的 个性表现。
儿童的个性应能适应环境和社会要求,能与他 人和谐相处。
儿童个性的发展应符合身心健康的发展轨迹。
儿童个性发展的异常情况
焦虑障碍
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个性的发 展
了解儿童个性的发展对于儿童发展心理学至关重要。本次演示将介绍儿童发 展的定义、个性的组成要素、发展阶段等相关内容。
儿童发展的定义
基本概念
儿童发展是指儿童在身体、 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 的逐渐成长和变化。
长期过程
儿童发展是一个持续而渐 进的过程,从出生到成年 都会经历不同阶段的发展。
多维度
儿童发展涉及到身体、智 力、情感、行为等多个方 面的综合变化和成长。
儿童个性的组成要素
1 遗传因素
儿童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包括遗传性格特征、智力等。
2 环境因素
儿童个性也会受到家庭环境、社交环境、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塑造。
3 发展经历
儿童个性的形成也受到个体的发展经历和学习经验的影响。
儿童个性出现过度焦虑、担心 和恐惧的表现。
行为问题
儿童个性呈现攻击性、挑战性 和不顺从行为。
情绪障碍
儿童个性出现情绪低落、沮丧 和兴趣减退的问题。
儿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开始展现出独特的兴趣、倾向和行为模式。
2
学龄期
学龄期是个性发展的进一步巩固和稳定阶段,儿童逐渐建立起自我认同和自信心。
3
青春期
青春期是个性发展的挑战期,儿童在身份认同、价值观等方面经历较大的变化和探索。
小学儿童心理学第九章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ppt课件
end
1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5
父母教师强化合性别行为儿童的行为儿童观察和模仿他人通常是同性别的同伴对他人的行为起着强化作用认知分类解释注意模仿儿童观察和模仿榜样因为性别相同儿童一般认知发展性别认同知识儿童参加活动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活动适合于他人的性别10一生物因素1
第八章 小学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性别差异 第二节 儿童角色的形成与发展
(二)社会学习理论
无论儿童性别角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还是性别角色规范,都是儿 童在生活环境中一方面由成人,特别是父母和教师塑造而成;另 一方面是通过儿童的观察学习或模仿而获得。 父母 教师 强化合性别行为→儿童的行为→儿童观察和模仿他人 (通常是同性别的) 同伴 对他人的行为起着强化作用
6
7
8
3.认知发展的观点
1.性别角色认同的发展 2.性别刻板印象的发展
(二)性别特征行为的发展
5
二、有关性别定型化的理论
(一)生物学的观点
男女两性之间的心理差异以及儿童性别角色的分化主要是由两性 在遗传及生物因素方面的差异所决定。(生物因素直接导致性别 差异,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只能强化儿童性别角色的程序,不能改 变性别角色的发展方向。)
认知—分类—解释—注意、模仿
儿童观察和模仿榜样,
因为性别相同
儿童一般认知发展 → 性别认同知识 →
↓
儿童参加活动,
因为他们知道
这些活动适合于他人的性别
9
10
三、性别差异产生的因素
(一)生物因素 1.染色体生物遗传特性的影响 2.荷尔蒙的影响 3.大脑单侧化的影响 (二)家庭因素 (三)同伴因素 (四)学校教育因素 (五)媒介与文化因素
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性和价值1.2 儿童发展概述掌握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儿童发展的不同理论和观点1.3 研究方法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掌握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儿童行为和发展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2.1 感知觉和注意力理解儿童感知觉和注意力的发展过程学习如何促进儿童的感知觉和注意力发展2.2 记忆和语言掌握儿童记忆和语言的发展特点探索如何促进儿童记忆和语言能力的提升2.3 思维和问题解决了解儿童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成长学习如何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第三章:儿童情感和社会发展3.1 情感和情绪发展掌握儿童情感和情绪的发展过程探索如何理解和管理儿童的情感和情绪3.2 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理解儿童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学习如何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技巧和合作能力3.3 道德和价值观探索儿童道德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学习如何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第四章:儿童个性和自我意识发展4.1 个性特征和人格发展掌握儿童个性特征和人格的发展过程探索如何培养儿童的积极个性和健康人格4.2 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理解儿童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的形成学习如何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4.3 自尊和自信探索儿童自尊和自信的培养方法学习如何提高儿童的自尊和自信心第五章:儿童发展中的问题和干预策略5.1 常见发展问题了解儿童发展中常见的问题和挑战学习如何识别和应对儿童发展中的常见问题5.2 干预策略和方法掌握儿童发展中的干预策略和方法探索如何通过教育和支持促进儿童的发展5.3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理解家庭和学校在儿童发展中的合作重要性第六章:儿童发展中的心理健康6.1 心理健康概述理解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学习儿童心理健康的评估和识别方法6.2 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掌握儿童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常见类型探索针对儿童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干预策略6.3 心理创伤和逆境了解儿童心理创伤和逆境的影响学习如何帮助儿童应对心理创伤和逆境第七章:特殊儿童的发展7.1 特殊儿童的定义和分类理解特殊儿童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学习如何识别和评估特殊儿童的需求7.2 特殊儿童的发展特点掌握特殊儿童的发展特点和挑战探索如何适应和支持特殊儿童的发展7.3 特殊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了解特殊教育的原则和目标学习特殊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以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第八章:文化和社会背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8.1 文化背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发展的差异学习如何尊重和促进儿童的文化多样性8.2 社会背景和环境因素掌握社会背景和环境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8.3 社会公正和平等了解社会公正和平等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学习如何推动社会公正和平等,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第九章:观察和评估儿童发展9.1 观察和评估的重要性理解观察和评估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学习有效观察和评估儿童发展的方法和技巧9.2 发展适宜的评估工具掌握常用的评估工具和量表探索如何选择和使用适合儿童发展的评估工具9.3 评估结果的应用和改进了解评估结果对儿童教育和干预的意义学习如何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改进和家长支持第十章:未来趋势和研究前沿10.1 技术在儿童发展中的应用理解科技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和机会学习如何利用技术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10.2 跨学科研究的兴起掌握跨学科研究在儿童发展中的应用探索如何通过跨学科合作推动儿童发展研究10.3 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了解儿童发展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学习如何为儿童发展做好准备,应对未来的变化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关注章节: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重点关注儿童感知觉、记忆、语言、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个性的发展PPT课件
2021/8/2
15
第15页/共159页
4 勤奋对自卑(6-11岁)
• 埃里克森认为,学龄期人格的变化是以弗洛伊德的潜伏期为基础的。虽然弗洛伊 德理论不再被广泛地接受,但具有积极经验的儿童会带着平静的自信,即弗洛伊 德所谓的潜伏特性,进入学龄期。他们的能量从假装游戏重新回到现实成就上来。
2021/8/2
2021/8/2
17
第17页/共159页
勤奋感
• 埃里克森所谓的勤奋感综合了儿童中期的几种发展成就:积极而现实的自我概念,完成任务的骄傲和自豪 感,更多的道德责任感,与同龄伙伴的合作。
2021/8/2
18
第18页/共159页
发展任务
• 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2021/8/2
19
• 同一性混乱
无法发现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 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形成清晰的牢固的自 我同一感。
青少年出现暂时的混乱可能是正常的。
2021/8/2
28
第28页/共159页
培养措施
• 顺利实现同一感的关键是鼓励并支持青少年亲自去作一些试验。通过亲身的体验,摒弃不合适的,发现适 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2021/8/2
6
第6页/共159页
培养措施
• 应使儿童的生活有一定的节律和规律,要让儿童 产生期望并使期望得以实现。即父母养育方式的 一贯性、可靠性和可预见性对于儿童形成基本的 信任感很重要。
• 不仅要重视育儿的技术,更要重视育儿时亲子关 系的性质。信任是双向的,要使婴儿信任父母, 父母必须相信“我们所做的事情的方式于自己的 儿童是有益的”。婴儿对于母亲有一种特殊的身 体上的移情。如果母亲感到焦虑,婴儿也会感到 焦虑;反之,也是如此。总之,父母对儿童、对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1)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611603学分: 3 总学时:54说明【课程性质】《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原理,并学习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及发展状况,特别是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树立科学的心理发展观及育人观;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儿童的语言和认知的发展、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以及儿童的心理卫生等问题。
【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本课程的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教学方法:以讲授方法为主,同时辅以必要的讨论、专题研究和案例分析。
【先修课程要求】普通心理学序号内容学时安排小计理论课时实验课时习题课时上机课时1 第一章儿童发展心理学导论 3 32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3 33 第三章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3 3 64 第四章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 6 65 第五章儿童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理论 3 36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 3 37 第七章儿童智力的发展 3 3 68 第八章儿童情绪的发展 6 69 第九章儿童个性的发展 3 3 610 第十章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3 311 第十一章儿童交往的发展 3 3 612 第十二章儿童道德的发展 3 3总计42 12 54教材;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教学参考书目】1.朱智贤.《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2.刘范.《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发展》.北京:团结出版社,1989年3.王振宇.《儿童发展心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4.许政媛.《儿童发展心理学》.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年5.朱智贤、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6.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7.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8.杨丽珠.《儿童发展心理学教程》.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教学内容第一章儿童发展心理学导论(3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了解心理学及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内容及经历的历史变化,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及研究设计类型、基本方法,认识到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九章 儿童品德心理与发展)
第九章儿童品德心理与发展一、填空题:1、品德发展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依据社会道德向儿童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儿童品德发展现状的矛盾,这一矛盾推动了儿童品德的发展。
当然,外部教育影响是品德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自我教育是品德发展的根本动力。
2、品德发展是四个因素协调、统一发展的过程,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道德情感是动力,道德意志起调控作用,道德行为是前三者的综合表现,也是个体品德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3、皮亚杰认为,儿童在6 岁以前处于无道德规则阶段,他们在游戏中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而儿童在6——10 岁期间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其道德判断都基于对规则的无条件服从。
4、班杜拉认为,社会学习主要不是直接强化的操作学习,而是替代强化的观察学习。
5、道德认识是一种对于是非、好坏、善恶的行动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
其中,道德观念是指社会道德现象在人脑里留下的表象;道德概念是指社会道德本质特征的反映;道德信念是个体坚信自己的道德观念正确,并使这种道德观念伴随着内心体验而成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6、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从“对人”到“对己”;从片面到全面。
7、道德意志就是人在道德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道德意志体现在道德行为中。
8、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表现在:认识具有模糊性;情绪具有对立性;意志具有脆弱性;行为具有逆反性。
二、选择题:1.人们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他人或自己言行时所产生的体验是(B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会将“我妈妈说的”“我们老师说的”挂在嘴边,表明其道德发展阶段处于皮亚杰所说的( B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3、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A )。
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4、班杜拉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C )。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参照国内外现行的年龄阶段划分方式,我们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1)新生儿期,(2)乳儿期,(3)婴儿期,(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5)童年中期,(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7)青年早期。
2、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加工经历这几个阶段:感觉登录、注意、知觉、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3、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对抗性条件作用、系统脱敏法、模特塑造法、认知疗法。
4、在有关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阐释中,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
5、按照进行的目的性分类,幼儿的游戏分为:(1)创造性游戏,(2)建筑性游戏,(3)教学游戏,(4)活动性游戏等几类。
6、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与模仿范性获得的。
7、儿童获得道德认识上的发展必须摆脱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理解到别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看法,从而发展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自我概念。
二、选择:1、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儿童心理学家(2)。
(1)肖孝嵘(2)陈鹤琴(3)黄翼2、(3)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1)染色体(2)DNA (3)基因3、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3—7岁儿童处于(3)阶段。
(1)口唇期(2)肛门期(3)性器期(4)潜伏期(5)生殖器4、(1)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1)家庭(2)幼儿园(3)儿童游乐场所5、(3)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助利他行为的实践。
(1)观点或角色的采择(2)交往技能的训练(3)角色扮演三、判断:(√)1、儿童的先天素质不是单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儿童的先天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2、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程序是由前往后分别进行的,其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儿童心理学个性的名词解释
儿童心理学个性的名词解释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思维、情感和行为发展的科学领域。
在心理学中,个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一个人在思维、情感和行为上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而在儿童心理学领域,个性更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需要通过多种因素进行解释和理解。
首先,儿童个性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
遗传因素是指通过基因传递给儿童的特征,如身高、体型、智商等。
环境因素则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外部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儿童的个性。
其次,儿童个性包括多个维度。
其中,情绪稳定性是一种个性特质,指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反应方式。
一些儿童可能情绪容易波动,对挫折缺乏应对能力,而另一些儿童则表现出更强的情绪控制能力和自主性。
知觉样式是另一个重要的个性维度,指个体处理感觉信息的方式。
有些儿童更注重细节,善于观察和分析细微变化,而另一些儿童则更注重整体,擅长捕捉整体的意义和涵义。
除了情绪稳定性和知觉样式,人际关系也是儿童个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些儿童更容易建立和维护亲密的人际关系,喜欢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而另一些儿童则更倾向于独立和独处,对他人的依赖程度较低。
这些不同的个性特征对儿童的社交和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儿童个性还包括一些其他的维度,如自尊、动机、认知风格等。
自尊是指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和自信程度,对儿童的发展和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动机则是指儿童追求目标和行动的内部驱动力,对他们的学习和成就有着深刻的影响。
认知风格则是儿童在思考和学习过程中的偏好和方式,包括整体性和细节性思维、顺序性和非顺序性思维等。
儿童个性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遗传因素在个体差异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儿童的个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他们的基因背景。
其次,家庭和教育环境也对儿童个性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积极情绪、自信心和合作能力,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
幼儿个性发展心理学
幼儿个性发展心理学一、幼儿个性发展的基本概念幼儿个性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在早期发展过程中个性特点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幼儿个性发展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对幼儿的成长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1. 遗传因素幼儿个性的发展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家族遗传特征会在幼儿身上显现出来。
2. 家庭环境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亲子关系、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 社会环境幼儿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会对其个性发展产生影响,社会风气、同伴关系等因素都会影响幼儿的个性特点的形成。
三、幼儿个性发展的阶段特征1. 初生婴儿期(出生-1岁)在这一阶段,幼儿主要表现出对外界的好奇心和依赖性,此时幼儿的个性特征还在形成中。
2. 幼儿期(1-3岁)幼儿期是幼儿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们开始表现出自我意识,对外界有了更多的认知和反应。
3. 学龄前期(3-6岁)在这一阶段,幼儿的个性开始趋于稳定,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
同时,社会环境和学习经历也会对其个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教育方法1.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教育者应该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不应一刀切地对待。
2. 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活动,满足幼儿不同兴趣和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
3. 善于引导教育者应该善于引导幼儿,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个性特征。
五、幼儿个性发展心理学的意义幼儿个性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幼儿教育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幼儿,有效地促进其个性发展,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上是关于幼儿个性发展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影响因素、阶段特征、教育方法以及其意义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是指孩子在学龄前期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独特的、稳定的特点和行为方式。
个性是构成一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既受遗传基因的影响,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是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对他们的整个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过程。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个性发展的最主要环境,家庭成员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个性产生深远影响。
学校和社会环境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广泛的社交机会和多样化的学习经验,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1.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提高:3-6岁是孩子自我意识和自我认识快速提高的阶段。
孩子开始认识自己的名字、性别,懂得区分自己和他人。
他们会成为对自己情感、兴趣和能力有自我评价的主体,表现出自尊心的形成。
2.情绪表达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情感表达能力逐渐增强,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他们开始懂得关心他人,懂得分享和表达爱意。
3.社交技能的培养:学前儿童逐渐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开始有一定的朋友圈子。
他们能够适应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的需求,尝试与人分享玩具和游戏。
4.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学前儿童在这个阶段非常喜欢进行角色扮演和想象游戏,他们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力进行丰富多样的游戏和活动。
这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5.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提高:学前儿童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够按照规则和约束进行游戏和活动。
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学会等待、分享和尊重他人。
6.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学前儿童在这个阶段经历了很多新的学习和体验,开始表现出对一些领域的兴趣和喜好。
他们可以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和游戏来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资源:家庭和学校应该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幼儿的个性发展
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社会 性。
幼儿期个性发展重要性
01
02
03
塑造健康人格
幼儿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 期,良好个性发展有助于 塑造健康人格,为未来成 长奠定基础。
促进社会适应
个性发展有助于幼儿更好 地适应社会环境和人际交 往,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
提升学习能力
良好个性品质如专注力、 创造力等,有助于提升幼 儿学习能力,促进智力发 展。
学习习惯
引导幼儿专注力、思考力、创造力等良好学习习 惯的养成。
3
社交习惯
教育幼儿礼貌待人、尊重他人、友善合作等社交 习惯。
尊重他人和自律意识培养
尊重他人
教育幼儿尊重他人的权利、感受和隐私,学会换位思考。
自律意识
引导幼儿自觉遵守规则、承担责任、控制情绪等自律行为 。
责任感培养
通过任务委派、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使 命感。
记忆力训练方法分享
复述法
让幼儿复述刚刚听到或看到的内 容,如故事、儿歌等,有助于提
高其记忆力。
联想记忆法
引导幼儿将新知识与已有经验相联 系,形成联想记忆,有助于加深记 忆。
定期复习法
定期回顾和复习已学过的内容,帮 助幼儿巩固记忆。
想象力与创造力激发
艺术创作
鼓励幼儿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 艺术创作活动,激发其想象力和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家校互补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各自优势,实现互补互益。
05
艺术素养与审美情趣
Chapter
音乐、舞蹈等艺术特长挖掘
01
观察幼儿对音乐和 舞蹈的自然反应, 了解他们的兴趣和 天赋。
幼儿个性发展心理学
学龄期儿童逐渐表现出独立性,能够承担一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责 任感得到提高。
同伴关系和社交能力发展
学龄期儿童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社交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
学龄期儿童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够接受更为系统和深入的 教育,学习兴趣也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应对方法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对幼儿情感需求的重视。建立社会支持体系,为处于困境中的家庭提供帮 助。加强法律法规对虐待和忽视行为的惩处力度,保护幼儿的权益。
学习困难和心理问题
01
总结词
学习困难和心理问题可能是幼儿个性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挑 战,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干预。
02 03
详细描述
学习困难可能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阅读或数 学能力不足等。心理问题可能包括焦虑、抑郁、自卑、攻 击性行为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幼儿的学习、社交和日 常生活。
提供多种感官刺激
02
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
探索欲望,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鼓励幼儿与同伴互动
பைடு நூலகம்03
提供机会让孩子们一起玩耍、交流,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
作精神。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选择
允许幼儿自主选择玩具、游戏和活动, 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决策能力。
鼓励幼儿独立完成任务
纵向研究
长期追踪研究将更深入地揭示幼儿个性发展的动态过程和影响因 素。
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
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基因和环境如何共同影响幼儿个性发展。
幼儿个性发展的教育实践
01
02
03
2019考研发展心理学要点: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的发展_毙考题
2019考研发展心理学要点: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的发展心理学考研,发展心理学部分有哪些重难点需要大家强化记忆?毙考题为考生整理分享,下面我们来看发展心理学之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的发展2019考研发展心理学要点: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五)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的发展1)自我意识的发展童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在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1--2年级和5--6年级处于上升期,其中1-2年级上升幅度最大) (1)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像,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自己的能力,性格,行为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价值和行为标准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发展的主要标志和主要成分,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基础上产生的。
主要特点是:a.由顺从他人的评价,到有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提高;b.从对自己比较笼统的评价道对自己个别方面,甚至多方面优缺点的评价;c.出现对内心品质评价的初步倾向;d.评价由具体性向抽象性,从对外显行为到内部世界发展;e.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增强;自我体验: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具有一致性,其中,愉快,愤怒发展比较早,而自尊,内疚发展比较晚;2)社会认知与交往技能(1)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趋势a.从表面到内部b.从简单到复杂c.从对事物呆板的认识到对事物灵活的认识d.从对自己及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对他人及长远利益的关心;e.从对事物具体的思考到对事物抽象的思考;f.从弥散性,间断性想法到有组织,有系统的综合性想法;(2)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观点采择,即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a.弗拉维尔关于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模式第一,存在阶段第二,需要阶段第三,推断阶段第四,应用阶段b.塞尔曼关于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阶段模式阶段0:自我中心或无差别的观点(3--6岁):儿童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不同;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产生的原因;阶段2:自我反省式角色采择(8-10岁):儿童能认识到即使面临同样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冲突,已经能考虑他人的观点,但还不能同时考虑到自己和他人的观点;阶段3:相互性角色采择(10--12岁):儿童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对事件进行解释;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角色替换(12--15岁):儿童能够利用社会标准和信息去衡量和判断事件;(3)社会交往的发展特点a.与父母的关系:第一,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时间和内容发生了变化;第二,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了变化;第三,儿童与父母间的冲突减少;第四,父母的控制模式发生了变化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b.同伴交往与团体形成①童年期儿童的友谊:第一阶段(3--7岁)还未形成友谊的概念;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第四阶段(9--15岁)亲密共享阶段,此时的友谊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第五阶段(12岁以后)最高阶段;②童年儿童的同伴团体a.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具有几个基本特点:第一,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形式更复杂; 第二,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能力增强第三,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动;第四,儿童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b.同伴团体具有以下基本特点:第一,在一定的规则基础上进行交往;第二,具有明确或暗含的行为标准;第三,限制成员的归属感;第四,发展了使成员朝向完成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组织;③师生关系:儿童对教师的态度从入学的绝对服从逐渐转变为辩证的批判。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类型:理论型撰写人:审核人:编写日期:《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6021030)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以《普通心理学》课程为前导,在对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等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儿童认知、语言、智力、情绪、社会性的发展,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初步形成运用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其做好学前教育教学、幼儿保健等工作的必要基础。
二、课程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总学分:2三、适用专业及年级: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少儿推拿与保健方向)一年级学生四、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同时为学生将来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帮助。
提高学生热爱学前教育、从事学前教育的专业精神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学要求:(一)知识目标着重掌握儿童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过程的特点及相关理论知识,全面认识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研究儿童和教育工作中的心理问题的兴趣;提高其运用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情感;具有科学的儿童发展观以及浓厚的观察和研究幼儿的兴趣;有较完善的心理素养和个性品质。
五、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导论1.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问题第三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第四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2.教学要求: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掌握遗传、环境、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了解西方和中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分别经历了不同的时期;熟悉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的研究方法等知识点。
第九章 儿童自我的发展
(一)从简单到分化
两极化 维度单一
精细化 多维度
儿 (二)儿童一般自我概念的发展曲线是起伏变化的
童 自 我 概 念 水 平
小学 初中 青春期 大学毕业 中年
(三)儿童自我概念结构的复杂性随年龄增长而 不断增加
儿童自我不仅表现在儿童的自我概念从 单一因素的机构 逐渐发展为多层次的整合的复杂结构,而且还表现在儿童自我概 念的结构中区别于他人自我概念中的成分 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 儿童自我概念结构各成分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紧密程度随儿童年龄 增长却有所降低。
3)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和体验 。
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可以获得许多评价和体验, 但并非所有的评价和体验都属于自尊,只有那些对自我价 值的评价和体验(如自信心、成就感等)才属于自尊。
4)自尊是在社会比较过程中获得的。
上行比较(与比自己好或强的人比较) 下行比较(与比自己差或弱的人比较);
横向比较(自己与他人比较) 纵向比较(个体把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将来比较)
? 自尊和自我概念是自我系统的两个不同的成份或结构。两 者密切联系又存在区别。
? 自我概念是个体有关自我的描述和评价过程,而自尊则是 个体自我评价的结果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
(一)自尊的结构 ? 1、单维结构模型。这一模型是由w.詹姆斯(James,1890)
提出的。他认为,自尊就是指个体的成就感,它取决于个体 在实现其所设定的目标过程中的成功或失败的感受。他提出 一个著名的公式:
二、儿童自我发展的一般趋势
1、自我认知的内容 从反映外部的、可观察的、具体的、有明确参
照系统的自我特点到反映内部的、不能直接观察的、 抽象的、参照系统模糊的自我特点。 2、儿童自我的结构
从简单的结构到分化的、多重的结构,并逐渐出 现层次性,最后形成复杂的、整合的自我结构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父母对不同体格的孩子的期望不同,这影响到了不同体 格孩子个性发展结果 ;
三、成熟速率的影响
早熟的男孩在情感和社会适应上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 晚熟的女孩在情感和社会适应上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 解释 1、青少年身体发育于他所处的社会文化特点的匹配程度; 2、青少年在生理上与同伴的适应程度;
第三节 个性发展的社会动因
第九章 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一节 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 第二节 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第三节 个性发展的社会动因 第四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一节 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1、心理动力学中人格结构的形成: 伊底、自我、超我 2、人格发展的阶段: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
阶段 年龄范围 口唇期 0-18个月 肛门期 8个月-4岁 性器期 3-7岁 潜伏期 5-12岁 生殖期 12-20岁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1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 理论的区别
弗洛伊德
埃里克森
强调本能
把儿童放在母亲、父亲 的关系上研究
强调自我 把儿童放在社会关系上研究
研究阶段到青春期
研究阶段为人的一生
人的本性是恶的
人的本性是善的
2、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八个发展阶段-同一性渐成说
三、自尊及其发展
自尊的稳定性 如何促进孩子自尊的发展
1、以孩子为中心 2、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 3、建立可信赖的自尊
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说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 2、婴幼儿气质有哪几种主要类型?为什么要研究婴幼儿
的气质? 3、幼儿自我评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成人对幼儿评价必
须客观、公正? 4、青少年自我意识有哪些特点?产生自我意识突变的原
性感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嘴、唇、舌牙齿 肛门、屁股 生殖器
性的活动 吸吮、吞咽、咀嚼、咬 排泄或滞留排泄物 手淫
生殖器
手淫、性交、对其他人的感情
3、简评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1)强调家庭关系和早期经验对儿童人格健康发展的意 义,提供了一个理解儿童情感问题的理论框架。 (2)过分强调性的作用;不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意义;没 有直接研究儿童,却建立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第二节 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一、最初的个性或气质
托马斯和切斯的研究
容易护理的儿童——40% 困难的儿童——10% 慢慢活跃起来的儿童——15% 样本中有35%不符合上述气质类 型
二、体貌与体格的影响
谢尔登的研究:
三种类型:内胚层, 中胚层, 外胚层
解释:
1、体格反映了潜在的精力与气质上的差异;
2、父母及周围的人对不同体格的人有不同的反应,从而造 成了个性发展结果的差异;
二、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1、对学龄初期儿童自我意识的研究 2、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研究 ①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突变时期,产生的原因有: ——生理原因 ——心理上的原因 ——社会的原因 ②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成人感和独立意识的发展 ——自我的分化 ——自我意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地增加 ——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
1
8 成熟
2
3
4
5
6
7
8
自我整合与 绝望
7 成年期
6 年轻的成 年期
亲密与 孤独
繁衍 与停
滞
5 发身期青 春期
同一性与角 色混乱
4 潜伏期
3 运动的生殖的
主动与 内疚
勤奋与 自卑
2 肌肉的肛门的
自主与怀 疑羞愧
1 口腔的- 基本的信赖与
感知的
不信赖
3、简评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1、整体性研究 2、辩证法的思想 3、重视教育 4、对精神分析理论作了修改 5、描述了个性发展各个阶段中社会要求和自我的冲突
一、父母的管教活动 二、家庭结构 三、家庭的物理环境 四、电视的影响
第四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有关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实验研究 ——“点红实验”
幼儿自我概念的特征:
1、非常具体;
2、自我概念常和自己拥有 的物品连在一起;
3、幼儿开始认识到个人的 独特性。
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①依从性和被动性 ②表面性和局部性 ③情绪性和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