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3-06-07T14:20:31.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郭蕾

[导读] 老年高血压病程进展缓慢,大部分患者在一开始都没有任何症状,通常是在进行体检或者治疗其他疾病的时候发现的。

郭蕾(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 550001)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辩证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其中一组单纯采用西药进行治疗,称为对照组;另外一组在其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中医辩证治疗,称为观察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各项指标变化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糖以及血脂等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但其差异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5.3%,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辩证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辩证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351-01 现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9月间入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8例,应用三子养阴汤联合西药进行治疗,分析观察其临床效果,现将临床报告整理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一般材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9月间入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8例,年龄》75岁,血压》150/90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与出血性疾病患者,68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中医症候:根据《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辨证属主要是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主症:眩晕,头痛,急躁易怒,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胸闷气短,呕吐痰涎,面红口干,便秘,心悸失眠,耳鸣健忘,口淡食少。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三子养阴汤。西药选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每日一次,每次5㎎。三子养阴汤组成:柯杞子12g、女贞子12g、沙苑子12g、生地24g、黄连6g、菊花9g、决明子9g,水煎服,每天一剂,煎二次,分二次温服,若患者有气虚、血虚、气滞等症状,加用补气、养血、通络、行气中药材。

3.疗效指标

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变化情况。以降压疗效来判定治疗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收缩压下降≥20mmHg并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未到正常值但下降幅度在30 mmHg以上,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收缩压下降小于20mmHg但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未达到正常值但下降20-30mmHg左右,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收缩压变化幅度不大或病情恶化,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以显效+有效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4.统计分析

对临床所取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与x2检验,数据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糖以及血脂等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但其差异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5.3%,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变化情况对比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如表2所示。

表 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变化情况对比

三.讨论

老年高血压病程进展缓慢,大部分患者在一开始都没有任何症状,通常是在进行体检或者治疗其他疾病的时候发现的。只有一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头晕、健忘、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但是随着病程的不断进展,其血压会出现持续升高,从而导致心、肾或者脑等重要

器官的损害,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为了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晚年生活质量,必须加强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参考文献

[1]汪笋,郑琼莉,祝炜.三子养阴汤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9(6):37-38.

[2]李右军,王春玲.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2(7):364-3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