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方法论变革的案例剖析_重新审视_地理学中的例外论_之争

合集下载

地理故事高中地理学生必读的地理案例分析

地理故事高中地理学生必读的地理案例分析

地理故事高中地理学生必读的地理案例分析地理故事:高中地理学生必读的地理案例分析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它研究地球上的地形、气候、人口等方方面面。

为了帮助高中地理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本文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一、亚马逊雨林的生态系统威胁亚马逊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对地球的气候、水循环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亚马逊雨林正面临严重的生态威胁。

大量非法砍伐木材、森林火灾和违法的农业扩张等活动导致亚马逊雨林的面积不断缩小。

这不仅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还加剧了全球变暖的问题。

大面积砍伐导致土壤侵蚀,水源枯竭,动植物灭绝等生态灾难,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风险。

高中地理学生应该深入了解亚马逊雨林的重要性以及生态威胁的原因,从而增强环保意识,倡导可持续发展,保护亚马逊雨林及其他珍贵的生态系统。

二、世界上最深的峡谷——尼罗河大峡谷尼罗河大峡谷位于非洲东部,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其壮丽的地貌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

通过对尼罗河大峡谷的研究和分析,地理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地质作用和河流侵蚀的过程。

尼罗河大峡谷的形成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数百万年来,地壳的抬升和沉降导致了地质层次的错位和巨大的地表断裂。

尼罗河长期侵蚀沉积物,形成了壮丽的峡谷地貌。

通过研究尼罗河大峡谷,地理学生可以了解到地壳运动对地貌的重要影响,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地球表层动力学的理解。

三、珊瑚礁的退化和保护珊瑚礁是地球上最多样化、最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保护了海岸线免受海浪的侵蚀,为无数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珊瑚礁正面临着退化和破坏的威胁。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温度上升,使得珊瑚礁受到白化的影响。

人类的过度捕捞、城市化和污染也对珊瑚礁的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高中地理学生应该学习珊瑚礁的生态功能以及退化的原因,从而认识到珊瑚礁的重要性并关注其保护。

地理知识案例分析

地理知识案例分析

地理知识案例分析引言地理知识案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它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过程。

通过分析地理知识案例,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各种地理问题的背后原因,并从中获得宝贵的教训和启示。

本文将介绍地理知识案例分析的意义和方法,并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这一学习方法的实际运用。

地理知识案例分析的意义地理知识案例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过程,从而提高我们的地理学习效果。

通过具体的案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特定地区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分布、人口分布等等,帮助我们建立对地理事物的系统性认识。

此外,地理知识案例分析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知识案例分析的方法地理知识案例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适当的案例:选择与我们正在学习的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选择近年来发生的自然灾害、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案例,以及历史上的著名地理事件。

通过选择适当的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收集案例资料:在进行地理知识案例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先收集相关的案例资料。

这包括地理地图、统计数据、照片、新闻报道等等。

通过收集案例资料,我们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案例的背景和相关情况。

3.分析案例数据:在收集到案例资料之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仔细分析。

我们可以使用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资料进行解读,找出其中隐藏的地理规律和原因。

通过分析案例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4.总结案例教训:通过地理知识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宝贵的教训和启示。

我们可以总结案例中的错误和成功,为我们今后的行动提供指导。

地理知识案例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理事物,还可以培养我们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

地理知识案例分析的实际运用下面我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地理知识案例来说明这一学习方法的实际运用。

案例一:中国的水资源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之一,但水资源却非常有限。

地理学习中的地理案例分析与应用

地理学习中的地理案例分析与应用

地理学习中的地理案例分析与应用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旨在研究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结构和演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在地理学的学习过程中,地理案例分析与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地理案例分析地理案例分析是指通过对具体地理事件、地理现象或地理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详细探讨,分析其形成原因、发展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内容。

地理案例可以来源于真实的事件、考古发现、实地考察等,通过对地理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地理解地理学中的抽象概念和理论模型。

通过地理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研究一个特定的地理现象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例如,以“亚马逊雨林砍伐事件”为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该事件的背后原因是人类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而导致了雨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这样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地理案例分析还可以运用地理学的理论知识,解释和预测地理现象的发展趋势。

例如,通过对“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进行案例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城市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压力和社会问题。

这样的案例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空间格局和社会结构的影响,同时也为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二、地理案例应用地理案例应用是指将地理学中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或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地理案例应用,我们可以将地理学与其他学科或实际工作相结合,为解决各种地理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通过对“上海市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案例应用,我们可以借鉴和评估该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从而为其他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经验和参考。

又如在环境保护方面,通过对“福建沿海的海洋垃圾污染”进行案例应用,可以分析海洋垃圾的来源和扩散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减轻海洋生态系统的压力。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改革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改革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改革地理课是中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地球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地理领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居住的地球。

然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脱节等。

为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需要进行案例分析,并推动相应的改革。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案例分析来寻找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在。

通过对一些成功的地理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例如,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缺乏,记忆容易消失。

此外,在案例分析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弱,缺乏自主学习和信息分析的能力。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改革措施。

在改革地理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引入探究式学习。

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地球自转的知识时,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地球自转的原理。

通过引入这样的探究式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创新来改革地理课堂教学。

以地理为背景,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开展更具生活化的教学。

例如,在学习城市化的知识时,可以邀请城市规划师来讲解并展示城市规划的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启发他们对城市规划的思考。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了解城市化对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除了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地理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因此,我们可以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合作学习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近代地理学思想发展背景研究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近代地理学思想发展背景研究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近代地理学思想发展背景研究摘要:对近代地理开始于何时,有不同的看法。

迪金逊认为开始于洪堡和李特尔的工作:詹姆斯认为开始于把在大学设置专业,地理学成为一个职业学科,其标志是1847年德国建立了第一个地理系。

但两人承认洪堡、利特尔是近代地理学奠基人。

19世纪70-80年代,德英、法、美等国家相继在大学中开设了地理讲座或地理系,开始培养地理学的专业人才,地理学在近代科学中已确立了地位。

关键词:地理学;近代地理;地理学思想引言(19世纪~20世纪50年代)近代地理学是同工商业社会相适应的知识形态。

它的特点是以对地球表面各种现象及其关系的解释性描述为主体;其逻辑推理和概念体系渐趋完善;学科日益分化,学派林立。

德国为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较早受其影响的是法、英、俄、美等发达国家,然后受影响的是不发达国家,包括中国。

(一)地理学发展史产生时期(19世纪初~19世纪后期)最杰出的人物是德国A.von洪堡和C.李特尔(见彩图)。

他们不仅是德国,也是全世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洪堡将毕生贡献于考察自然界,足迹遍欧洲和南北美洲。

他的报告《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30卷),是新大陆自然、经济和政治的第一部百科全书和拉美北部的第一部区域地理著作。

他提出世界年均温等值线图和大陆性概念、以及植物纬向水平地带学说,是地理学的重要理论,从而公认他为自然地理学和植物地理学的创始人。

洪氏代表作《宇宙》,解决了近代地理学的三大问题:①认为地球是统一整体,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②主要探讨地表各区域相互关联现象的差异性;③研究特定自然要素,应注意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在柏林大学任教的李特尔是德国第一个地理学讲座教授和柏林地理学会的创建人。

他的名言是“土地影响着人类,而人类亦影响着土地”,被认为是近代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的最早阐发者和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

他对区域的开创性见解,集中于19卷的《地学通论》中,该书确定了区域的概念和层次。

他还认为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是差异性中的一致性,从而导出这门学科的两个基本部分:系统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

地理知识点的案例分析与讨论

地理知识点的案例分析与讨论

地理知识点的案例分析与讨论今天我们要来分析和讨论地理知识点的案例。

地理知识是关于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的学科。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地理知识。

下面,我们将对几个地理知识点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一、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最重要的环境挑战之一。

它对生态系统、人类生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案例来分析气候变化的具体情况。

案例一:北极冰盖的融化北极冰盖的融化是气候变化最明显的案例之一。

由于全球变暖,北极冰盖面积逐年减少。

这对于北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气候系统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当冰盖融化时,海平面上升,给沿海社区带来了风险。

此外,冰的融化也导致了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个案例说明了气候变化对于地球各个方面的重要影响。

案例二:干旱导致的食物危机干旱是气候变化的结果之一,它对农业和食物供应链造成了严重影响。

例如,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干旱使得农作物产量下降,导致了食物危机。

这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困扰,也对全球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

这个案例进一步说明了气候变化对于人类生活和经济的巨大影响。

二、城市化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类活动之一。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对社会、环境和经济都带来了重大挑战和机遇。

我们可以从以下案例来讨论城市化的影响。

案例三:中国的城市空气污染中国的城市空气污染是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工业发展和交通增加,许多中国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这不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危害,也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这个案例提示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人民的健康。

案例四: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不平等问题巴西里约热内卢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化案例,也面临着严重的不平等问题。

在这座城市中,富人和贫穷的人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城市化给社会带来了经济和社会不平等的挑战。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城市化应该关注社会公平和人民的福祉。

初中政史地学习技巧如何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地理现象

初中政史地学习技巧如何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地理现象

初中政史地学习技巧如何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地理现象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在学习地理时,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需要通过实例进行案例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政史地学习技巧,以通过案例分析来理解地理现象。

一、案例分析方法的意义学习地理需要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如地形地貌、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等。

而案例分析方法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地理概念与实际情况相联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现象。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真实的情境中,拓宽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分析技巧的运用1. 选择适合的案例在学习地理时,选择与地理现象相关的案例非常重要。

例如,学习地形地貌时选取一些著名的山脉或河流,学习气候变化时选取一些典型的气候现象等。

通过选择与地理现象相关的案例,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2. 提供充足的背景知识在进行案例分析之前,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背景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案例。

背景知识可以包括地理概念、相关数据、地图等。

通过提供充足的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现象。

3. 分析案例中的关键要素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学生应该注意分析案例中的关键要素。

例如,在学习地形地貌时,可以将山脉的高度、形状、分布等要素进行分析;在学习气候变化时,可以将温度、降水量等要素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关键要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

4. 运用多种信息来源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学生可以运用多种信息来源,如地图、图表、新闻报道等。

通过使用多种信息来源,学生可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案例分析。

三、地理案例分析的实际应用地理案例分析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多个地理学习领域,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的案例示例:1. 地形地貌分析:通过分析珠穆朗玛峰的地貌特征、高度、形状等,帮助学生理解大型山脉的形成过程和景观变化。

2. 气候变化分析:通过分析某地的温度、降水量等数据,帮助学生认识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并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地理学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

地理学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政策解读
红线划定
根据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态功能 重要性,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明确禁止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 区域。
管理政策
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政策,包 括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移民、生 态修复等措施,确保红线区域得 到有效保护。
监管与执法
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监管和 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 为,保障生态安全。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探索
产业结构现状与问题分析
基于产业结构理论和区域产业数据,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如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不足等。
优化升级路径设计与比较
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不同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 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等,并进行比较分析和选择。
公众参与机制在环保工作中推广
公众参与机制
环保宣传教育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
建立公众参与环保工作的机制,包括信息公 开、意见征集、听证会等,保障公众的知情 权和参与权。
环保社会组织培育
培育和发展环保社会组织,发挥其在环保工 作中的积极作用,推动环保事业健康发展。
04
环境保护与治理中地理学方法运用
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及成因剖析
现状调查
开展全面、系统的环境污染现状 调查,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 环境要素,识别主要污染物和污
染来源。
成因剖析
从自然因素、人为活动、政策法规 等方面,深入分析环境污染的成因 ,为制定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风险评估
评估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人体健 康等造成的潜在风险,确定优先治 理区域和重点污染物。

哈佛大学地理系的灭亡与地理学的重生

哈佛大学地理系的灭亡与地理学的重生

1948-2006:哈佛大学地理系的灭亡与地理学的重生【转】河海大学张晓祥xiaoxiang@2012年9月于美国凤凰城博主按:2012年7月在美国San Diego参加了美国ESRI全球用户大会(见我的系列博文:―2012年ESRI全球用户大会观感‖),会上授予哈佛大学Stephen Ervin博士为终身成就奖(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Ervin博士发表了一个以Geodesign为主题的获奖感言,演讲中提到了哈佛大学在GIS与设计结合的一起发展历史,特别提到了哈佛大学Carl Steinitz 教授和我国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博士)的贡献。

其实,这里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关于GIS与哈佛的历史,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思想史,与各位GIS同行分享一下。

一、从哈佛大学地理系的灭亡谈起哈佛大学是世界级的高等学府,其一言一行对全世界都具有标杆作用,哈佛大学地理系创立于1904年,由地貌学大师William Davis创建(/wiki/William_Morris_Davis),在美国地理学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但是很不幸,这个曾经辉煌的地理系在1948年轰然灭亡【详见南大小百合网文:地理系在哈佛的灭亡与计量革命】。

同样遭此厄运的还有建立于1903年的芝加哥大学地理系的灭亡。

地理学曾经是与天文学并列的学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地理学泛指关于我们生活的地球的学问,地理学孕育了很多学科,如水文学、土壤学、气象学、地质学、植物学,这些学科日益专业化最后独立成新的专门学问。

甚至于于现在的环境科学、旅游科学、城市规划等等学科都有着着深深的地理学烙印。

但是问题出来了:―在由地理学衍生而来的各门学科都获得其存在的合法性以后,地理学独立存在的合法性在哪里?【详见北大网文,为北大人文地理学上一份悼词——中国地理学的合法性刍议】‖由于地理学缺乏了合法性,因此导致了很长一段时间地理学科本身的危机,欧美一流大学纷纷取消地理系,随后中国的大学地理学系1980年代以来纷纷改名,很多人当时就大呼地理学完了。

地理学方法论演变与价值判断_叶超

地理学方法论演变与价值判断_叶超

第29卷 第5期2010年5月地 理 研 究GEOGRAPH ICA L RESEARCH V ol .29,N o .5M ay ,2010 收稿日期:2009-08-24;修订日期:2010-02-06 基金项目: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地理学方法研究”项目资助(2007FY140800) 作者简介:叶超(1978-),男,甘肃武威人,博士,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关系、地理学思想与方法。

E -mail :yeover @ 地理学方法论演变与价值判断叶 超,蔡运龙(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71)摘要:主观和客观是地理学方法论研究的一对重要范畴。

价值判断是主客观问题争论的焦点。

外在的科学或哲学理论和方法论等因素为客观范畴,地理学家的价值判断、目的等方面的因素为主观范畴。

客观层面的分析表明:专业化和交叉化并行的整体科学发展特征,以及科学哲学理论发展多元化的趋势强烈影响了地理学方法论;交叉化的倾向使二战以后的地理学频繁地向其它学科借鉴理论和吸取方法,从而在范围上拓展了地理学方法论;而科学哲学理论从范式、研究纲领向多元主义的演替路径使地理学方法论也经历了单一范式向多元主义发展的过程;科学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使地理学家深切认识到制度、社会文化背景和语言修辞对地理学的强烈影响。

主观层面的分析表明:研究者不可能摆脱他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也不可能“中立”于研究对象;在处理价值判断与研究对象之间关系时,研究者要持有审慎的态度和逻辑严整性的原则。

在科学研究的目的论上,研究者最终应该具有一种人本主义的“自向性”,即从认识研究对象回复到认识自身。

从客观和主观结合的角度看,方法论是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则与研究者个性和目的相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地理学方法论;价值判断;主观和客观文章编号:1000-0585(2010)05-0947-121 引言 作为科学体系一个门类的地理学,其理论和方法论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整体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影响。

例外主义

例外主义

一、地理科学方法论1、例外主义(个性研究)赫特纳的区域描述方法哈特向对地理学方法论特殊性的论述1 引言方法论是任何学科都要不断探索的重要问题,方法论创新是学科发展最为关键的途径。

是否提出新的方法论,往往也是一种理论是否为“新”的主要标志。

纵观地理学发展历史,地理学理论的任何重大突破或“革命”都离不开方法论的支持。

很多地理学家之所以对地理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是因其在方法论上的贡献。

比如,著名德国地理学家赫特纳(Alfred Hettner)终生倾力于地理学方法论的研究,并着重指出,“比划清科学任务的界限更重要的是关于科学的方法论研究”[1]。

著名美国地理学家大卫·哈维(David Harvey)则坚称他“对地理学最根本的观点是方法论与哲学二者必须兼顾”[2]。

研究方法论一般可以纵向追溯学科思想史,也可以选取某个横断面进行剖析比较。

对后者的研究可以采用案例研究法,这种案例可以是地理学理论与方法论演进过程中的某个重要事件,某个人物,某篇经典文献,某个重要的学术活动等等。

其“重要性”视对地理学发展历史的影响程度而判定。

《地理学中的例外论:方法论的检视》引起了地理学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方法论大论战,引发“计量革命”,揭开了二战后地理学理论革命的序幕;也是因为该文当时提出的问题和争论与中国地理学界当下面临的问题有颇多相似之处,很值得我们借鉴。

因此,虽然该文的发表距离现在已经50多年,部分内容也经由一些学者做了较为细致的介绍而众所周知[4],却并非如某些学者所认为的“事过境迁,重要性消失”[5]。

实际上,该文的一些结论、争论和论证过程及其映射的相关问题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需要重新审视和评价。

为此,本文主要从方法论研究的角度,重新分析这场方法论大争论背景,辨明地理学方法论创新的条件和背景;透析和延展该文对地理学方法论的概念主张,重新审视其对地理学方法论发展的贡献和意义;归纳方法论发展的不同途径,并对如何透视方法论提出建议。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讨论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讨论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讨论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包含了自然地理知识,也包括了人文地理知识。

在初中阶段,地理课程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初中地理教学的案例,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策略,以期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案例介绍本次案例分析的对象是某初中学校的一堂地理课。

课程内容为七年级上册的《地形与气候》章节,具体是关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这一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讲解和演示文稿的方式来传授知识,课堂上学生则通过听讲和记笔记来学习。

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通过举例说明了山脉对气候的影响,如喜马拉雅山脉对印度季风的影响,以及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等。

同时,还通过演示文稿展示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教学方法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讲解法和演示法。

讲解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表达,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知识传授给学生。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PPT和地形气候影响示意图,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记笔记。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山脉会对气候产生影响?”等。

但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

问题与对策问题一: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学生难以理解对策:1.引入实际案例: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具体的地理现象,如台风、梅雨等,来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2.增加互动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问题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高对策:1.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2.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如动画、视频等,来展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三:部分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对策:1.加强课堂管理:教师需要严格管理课堂,提醒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

地理学方法论变革的案例剖析_重新审视_地理学中的例外论_之争

地理学方法论变革的案例剖析_重新审视_地理学中的例外论_之争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4卷第9期2009年9月Vol.64,No.9Sept.,2009地理学方法论变革的案例剖析———重新审视《地理学中的例外论》之争叶超,蔡运龙(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71)摘要:方法论是关涉地理学性质和发展走向的关键问题。

案例剖析是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方法。

本文选取在地理学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地理学中的例外论:方法论的检视》一文及其引发的争议作为案例,在分析其背景的基础上,深入透视和拓展该文对地理学方法论性质的认识,重新审视和评价了“例外论”之争及其现实意义。

该案例剖析表明:方法论是方法的科学化、逻辑化和整体化,方法论的基本性质是动态演替性;地理学方法论发展的途径有传承型、革新型和调适型,对于地理学都不可或缺;方法论的发展不断经历着“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地理学能够并且应该为方法论研究和争论创造平台。

当前中国地理学迫切需要加强方法论的探索和革新。

关键词:方法论;地理学;案例剖析;例外论;舍费尔—哈特向之争1引言方法论是任何学科都要不断探索的重要问题。

方法论创新是学科发展最为关键的途径。

是否提出新的方法论,往往也是一种理论是否为“新”的主要标志。

纵观地理学发展历史,地理学理论的任何重大突破或“革命”都离不开方法论的支持。

很多地理学家之所以对地理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是因其在方法论上的贡献。

比如,著名德国地理学家赫特纳(Alfred Hettner)终生倾力于地理学方法论的研究,并着重指出,“比划清科学任务的界限更重要的是关于科学的方法论研究”[1]。

著名地理学家大卫·哈维(David Harvey)则坚称他“对地理学最根本的观点是方法论与哲学二者必须兼顾”[2]。

研究方法论一般可以纵向追溯学科思想史,也可以选取某个横断面进行剖析比较。

对后者的研究可以采用案例研究法,这种案例可以是地理学理论与方法论演进过程中的某个重要事件、某个人物、某篇经典文献、某个重要的学术活动等等。

地理知识跨区域教学的案例分析

地理知识跨区域教学的案例分析

地理知识跨区域教学的案例分析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广泛的领域和知识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地理知识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分析,探讨地理知识跨区域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案例背景:在某中学地理课堂上,教师通过一次跨区域教学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这个案例涉及到了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

案例分析:1. 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开始课堂时,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的好奇心。

例如,展示东部沿海地区的发达经济和繁荣城市的照片,以及西部内陆地区的广袤草原和壮丽山川的景观。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2. 对比分析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的差异。

例如,通过对比东部沿海地区的多山多水和西部内陆地区的干旱少水,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同时,通过对比东部沿海地区的发达经济和西部内陆地区的相对落后,让学生了解到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 实地考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两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实地考察活动。

例如,带领学生去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渔村,让他们亲眼目睹渔民的生活和渔业资源的丰富;同时,带领学生去西部内陆地区的一个牧民家庭,让他们了解到牧民的生活方式和草原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地区的差异。

4. 互动讨论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他们在实地考察中的所见所闻。

例如,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对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的感受和思考。

通过互动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5. 综合评价在案例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一次小测验或者小项目,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例如,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旅游路线图,展示他们对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的了解和想法。

地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与讨论

地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与讨论

地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与讨论地理教学案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入真实的地理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本文将从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案例分析的步骤与方法以及案例讨论的意义和技巧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地理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在选择案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真实性:案例应该基于真实的地理事件或现象,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 规模性:案例的规模应适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不至于过于复杂,超过学生的理解范围。

3. 实用性:案例应具备实际应用价值,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地理素养。

4. 多样性:案例应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多样性,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各个领域。

在设计案例时,需要明确案例的背景、目标和任务,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提供相关的素材和信息。

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点,尽量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互动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二、案例分析的步骤与方法案例分析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提供的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案例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了解案例:学生首先需要了解案例的背景和内容,明确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2. 收集信息: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地等方式,收集与案例相关的信息,为后续的分析提供支持和依据。

3. 分析现象:学生对案例中的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关联和规律,理清问题的本质。

4. 总结规律:学生通过归纳总结,提取案例中的规律和原则,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5. 解决问题:学生根据案例的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并加以实施和评估。

在案例分析中,可以运用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工具,如图表分析、模拟实验、数据统计等,以加强学生的实证思维和操作能力。

同时,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也是案例分析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地理六年级第七章案例分析研究讲解

地理六年级第七章案例分析研究讲解

地理六年级第七章案例分析研究讲解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构造和自然环境的学科,通过案例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理论和进行实证研究。

在地理六年级的教学中,第七章主要讲解地理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对地理六年级第七章案例分析研究进行详细讲解。

案例分析是指通过对特定的地理案例进行观察和研究,以验证或者拓展地理理论并获得新的知识。

案例分析常常用来说明地理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对地理现象进行深入的解释与理解。

在地理学的研究中,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一、案例分析的定义和特点案例分析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具体事件、地区或个体的详细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案例分析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具体性:案例分析以某个具体的事件或地区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来认识问题的本质。

2. 综合性:案例分析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地理学中的多个知识点和理论,以全面分析案例背后的因素。

3. 实证性:案例分析需要以实证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案例进行观察、测量和数据分析,来支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案例背后的历史背景、地理特征和相关研究成果,为案例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2. 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考察和收集实证数据,获取案例所在地的真实情况,可以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环境、人文特征等方面的信息。

3. 数据分析法: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案例背后的规律和因果关系,检验研究假设的可行性。

4. 比较研究法:将案例与其他相似或对比的案例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异同之处,从而得出结论并验证地理理论。

三、案例分析的实际应用地理学中的案例分析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案例分析在地理学中的一些应用:1. 自然灾害研究:通过对历史上的自然灾害案例进行分析,可以揭示灾害发生的地理背景和原因,并为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世界的地理学科发展与变革

世界的地理学科发展与变革

世界的地理学科发展与变革地理学是一门学科,研究地球的表面特征、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理学科不断发展和变革,逐渐从传统的区域地理演变为一门更加综合和交叉学科。

本文将探讨世界的地理学科发展与变革,分析其重要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一、地理学的起源和传统发展地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时期,众所周知的地理学奠基人是爱尔兰的托勒密。

在古代,地理学主要以区域地理的形式存在,探讨地球各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这种传统的地理学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通过地图和地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来研究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差异。

二、地理学的综合性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理学逐渐从传统的区域研究发展为一门更加综合的学科。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地理学可以更好地整合和分析地球的各种数据和信息。

现代地理学强调空间分析和模型建立,通过收集和处理大量的地理数据,探究地球上的空间和时间关系。

三、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地理学逐渐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学科。

例如,环境地理学将地理学与环境科学结合起来,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

城市地理学将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和城市研究结合起来,研究城市发展和城市化现象。

这些交叉学科的出现丰富了地理学领域的研究内容,使之更加深入和有意义。

四、全球化对地理学的影响全球化是近年来地理学的一个重要话题。

全球化使得地理学家需要关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变化和相互依存关系。

全球化使得国际间的地理学合作更加紧密,各个国家的学者可以共同合作解决全球性的地理问题。

例如,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研究需要全球范围的数据和信息交流,不同国家的地理学家可以共同研究和预测。

全球化的影响使得地理学更加关注全球议题和全球环境变化。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讨论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讨论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讨论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讨论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地理教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本文将以实际教学案例为依据,对初中地理教学进行分析讨论。

二、案例介绍1.案例来源:某初级中学八年级地理课堂2.案例内容:地球上的水循环3.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原理及过程,掌握水循环在各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三、案例分析1.教学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水循环问题的思考。

导入环节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教师以地球上的水循环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原理、过程及影响因素。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地图等教学资源,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实践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关于水循环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实验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4.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针对水循环在各领域的应用展开讨论。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5.总结与反思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总结与反思环节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案例评价1.成功之处(1)教学导入引人入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3)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4)小组讨论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团队协作。

2.不足之处(1)案例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单一,未能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2)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略显不足,可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课堂总结环节较为简单,可以增加对知识点的深入探讨和拓展。

中学地理教学案例分享——多角度解读地理问题

中学地理教学案例分享——多角度解读地理问题

中学地理教学案例分享——多角度解读地理问题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关注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享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解读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探讨如何多角度解读地理问题。

案例一: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迅猛推进。

然而,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备受关注。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享,让学生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来解读土地利用问题。

从经济角度来看,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与城市规划、土地资源配置等密切相关。

学生可以分析城市化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以及土地利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社会角度来看,土地利用问题与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交通状况、公共设施等息息相关。

学生可以探讨土地利用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在土地利用中的权益分配问题。

从环境角度来看,土地利用问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可以分析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案例二: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它对农业生产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地理、生态、经济等多个角度来解读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从地理角度来看,气候变化导致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变化,进而影响到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生长。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地理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情况,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品质等的影响。

从生态角度来看,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等产生着重要影响。

学生可以探讨气候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生态农业等方式来适应气候变化。

从经济角度来看,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将直接关系到粮食供应、农产品价格等经济问题。

学生可以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初二年级地理学习中的案例分析方法

初二年级地理学习中的案例分析方法

初二年级地理学习中的案例分析方法
在初二年级的地理学习中,案例分析方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地理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思考能力。

首先,案例分析方法能够将抽象的地理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事件或问题作为案例,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例如,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学生可以理解环境保护对社会的重要性,并探讨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其次,案例分析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分析案例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信息,从中提取关键问题并进行推理和判断。

这种过程不仅提升了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另外,案例分析方法也能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小组或班级内共同分析案例,学生需要相互讨论和交流意见,协作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他们不仅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观点,还能从中学习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最后,案例分析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在探索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更是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去,从而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初二年级地理学习中的案例分析方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4卷第9期2009年9月Vol.64,No.9Sept.,2009地理学方法论变革的案例剖析———重新审视《地理学中的例外论》之争叶超,蔡运龙(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71)摘要:方法论是关涉地理学性质和发展走向的关键问题。

案例剖析是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方法。

本文选取在地理学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地理学中的例外论:方法论的检视》一文及其引发的争议作为案例,在分析其背景的基础上,深入透视和拓展该文对地理学方法论性质的认识,重新审视和评价了“例外论”之争及其现实意义。

该案例剖析表明:方法论是方法的科学化、逻辑化和整体化,方法论的基本性质是动态演替性;地理学方法论发展的途径有传承型、革新型和调适型,对于地理学都不可或缺;方法论的发展不断经历着“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地理学能够并且应该为方法论研究和争论创造平台。

当前中国地理学迫切需要加强方法论的探索和革新。

关键词:方法论;地理学;案例剖析;例外论;舍费尔—哈特向之争1引言方法论是任何学科都要不断探索的重要问题。

方法论创新是学科发展最为关键的途径。

是否提出新的方法论,往往也是一种理论是否为“新”的主要标志。

纵观地理学发展历史,地理学理论的任何重大突破或“革命”都离不开方法论的支持。

很多地理学家之所以对地理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是因其在方法论上的贡献。

比如,著名德国地理学家赫特纳(Alfred Hettner)终生倾力于地理学方法论的研究,并着重指出,“比划清科学任务的界限更重要的是关于科学的方法论研究”[1]。

著名地理学家大卫·哈维(David Harvey)则坚称他“对地理学最根本的观点是方法论与哲学二者必须兼顾”[2]。

研究方法论一般可以纵向追溯学科思想史,也可以选取某个横断面进行剖析比较。

对后者的研究可以采用案例研究法,这种案例可以是地理学理论与方法论演进过程中的某个重要事件、某个人物、某篇经典文献、某个重要的学术活动等等。

其“重要性”视对地理学发展历史的影响程度而判定。

《地理学中的例外论:方法论的检视》[3](简称《例外论》,本文内引此文,只注页码)是一篇经典的地理学文献。

我们选取它为案例,既是因为它的历史地位和重大影响:引起了地理学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方法论大论战,引发“计量革命”,揭开了二战后地理学理论革命的序幕;也是因为该文当时提出的问题和争论与中国地理学界当下面临的问题有颇多相似之处,很值得我们借鉴。

因此,虽然该文的发表距离现在已经50多年,部分内容也经由一些学者做了较为细致的介绍而众所周知[4],却并非如某些学者所认为的“事过境迁,重要性消失”[5]。

实际上,该文的一些结论、争论和论证过程及其映射的相关问题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需要重新审视和评价。

为此,本文主要从方法论研究的角度介绍这场方法论大争论的背景;透析和延展该文对地理学方法论的概念主张,收稿日期:2009-06-01;修订日期:2009-06-29基金项目: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项目(2007FY140800)[Foundation:Innovation Method Fund of China,No.2007FY140800]作者简介:叶超(1978-),男,甘肃武威人,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关系、地理学思想与方法。

E-mail:yeover@1134-1142页9期叶超等:地理学方法论变革的案例剖析1135重新审视其对地理学方法论发展的贡献和意义;归纳方法论发展的不同途径,并对如何透视方法论提出建议。

在当前国内地理学方法论研究欠缺的状况下,以我们的视角分析西方案例,从中反观中国地理学的特点和差距,或许能为未来中国地理学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2《例外论》发表的背景和引起的争论2.1舍费尔其人与《例外论》的哲学立场《例外论》的作者弗雷德·舍费尔(Fred Schaefer,1904-1953)是德国地理学家,1904年出生于柏林,曾修习政治学和政治地理学(舍费尔生平及《例外论》发表前后事件经过的介绍详见参考文献[19])。

但是纳粹上台后,他作为活跃的社会民主党人被投进集中营,后来逃脱并流亡欧洲其他国家。

1938年到纽约,1939年初到衣阿华州,战时曾在军队参与一些培训计划。

1946年,衣阿华州立大学成立地理系,他获得一个教职,至1953年逝世前,他一直在该系任教,主要教授地理学思想史、政治地理学以及欧洲和苏联地理。

就后一研究领域而言,他除了在美国地理学家协会的年会上做过苏联地理规划内容的报告之外,再没有更多的学术活动记录。

舍费尔非常推崇古典区位论和数学、统计方法。

他与同为德国流亡来的衣阿华州立大学哲学系的伯格曼(Gustav Bergmann)教授结为好友,深受其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

实际上,《例外论》就持这种哲学立场。

在准备写作专著《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章“地理学的性质”时,通过与伯格曼等友人的交流,他愈发感觉和确信地理学方法论问题的重要性,并认为写一篇独立的论文比只是作为专著中的一章更有意义。

于是,地理学史上最具争议的论文就此诞生。

2.2《例外论》引发的剧烈争议在发表《例外论》之前,舍费尔一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者和教师,所以对其生平事迹关注者甚少;在该文正式发表之前,他又因心脏病复发去世,甚至论文的校订也是《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年刊》(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后文简称《年刊》)的主编亨利·肯德尔(Henry Kendall)委托伯格曼教授代为完成。

该文矛头直指当时地理学界如日中天的、以赫特纳—哈特向(Hettner-Hartshorne)为代表的区域学派,批判他们关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区域差异,地理学不同于其它科学的主张是“例外论”(第231页)。

因而论文在审稿和编辑部讨论时就引起很大争议,但是亨利·肯德尔最终顶着压力和风险,力排众议,决议刊发该文。

这篇论文发表之后,果然引发地理学界的“大地震”,哈特向的反应最为强烈[6]。

他致函编辑部和一些著名地理学家,猛烈驳斥和批判舍费尔的观点,甚至在给编辑的一封信中认为编辑部刊发舍费尔对他和赫特纳以及康德等地理学家的“错误评述”是“史无前例的犯罪”("the annals has committed a crime unparalleled in its history"),并力图澄清自己和赫特纳等并非“例外论者”。

其后,哈特向在《年刊》上发表了“地理学中例外论的再检视”(Exceptionalism in Geography:Re-examined,1955)一文,引注达百余条,几乎是对舍费尔文章的逐行逐条回应和批驳[7];1958年在《年刊》上又撰文详细考证从康德、洪堡到赫特纳对地理学概念和性质的阐述[8];1959年出版《地理学性质的透视》(Perspective on the Nature of Geography),对舍费尔的主张又一次进行驳斥[9]。

哈特向凭借其深厚的地理学思想史功底和地理学界的权威地位,获得了许多地理学家的支持。

然而,虽然他在当时的争论中占了上风,但是舍费尔挑战权威的勇气和犀利的论证方式,尤其是他提出的完整一贯的方法论纲领,既顺应了当时科学发展趋向实证主义的大势,又瞄准了地理学界急需新的理论和方法论营养的内部需求,所以他的论文被年轻一代地理学64卷地理学报1136者所遵奉,成为二战后地理学理论革命的先导之作。

值得注意的是,地理学史上也有人(如马丁)把这场方法论大争论称为“舍费尔—哈特向之争”(Schaefer-Hartshorne Debate),其实并不严格。

因为这种提法把方法论立场的分歧和争论归于个人,虽然较为简便和吸引人,但是一则违背了舍费尔此文的立场,即舍费尔真正(想要)批判的对象并不是康德、赫特纳或哈特向个人,而是“例外论”(主义);二则在于它强调和强化了个人和学派的冲突,而容易使人忽视争论的实质性内容及其对于学科发展的意义。

也许是预见到他的方法论有被误解的可能性,舍费尔在文中强调:“方法论的讨论基本上是辩证的,对各自主张的相互批判更能澄清事实;它不是残酷的,也不是初次相见那样热衷争论”(第243页)。

应该说,这种对方法论讨论和争论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依循。

3从《例外论》看地理学方法论方法论是关涉一门学科性质和发展走向的关键问题,也是难点问题。

不同学者因其理论基础和哲学立场不一,所采用的方法论也存在差别,因此很难达成共识。

困难还在于,人们往往容易混淆方法论和方法,并产生困惑。

因此,在方法论问题上,首先必须辨明方法论与方法的区别和联系,其次是明确学科方法论的性质。

3.1舍费尔对学科方法论性质的阐述对于方法论的定义,舍费尔开门见山地表明他的主张:“一门学科的方法论不是一个专门技术的工具包。

在地理学中,这种技术如制图、教学方法或者学科发展的史实等常被误认为方法论……方法论就是要明确一门学科在整体科学系统中的地位和范围以及学科概念的特征和本质。

”(第226页)。

这个论断一方面指出方法论不是方法,也不是方法集;另一方面指出学科方法论具有论证清楚学科地位和核心概念的任务。

3.2方法论与方法的联系与区别方法论与方法有着必然的渊源和紧密联系。

从词源学的角度看,方法论(Methodology)源自方法(Method)。

这样,广义的方法概念就自然包含方法论的内容。

应该注意,Method除了方法之意,还有条理、秩序的含义,实际上就是逻辑。

Methodology 中,-logy这个后缀意为(方法或逻辑的)科学化或学科化。

可见,方法论涉及对“科学”概念的确切认识。

舍费尔对哈特向方法论进行批判的一个依据就是哈特向将德语中科学的概念直接套用在英语中,因而误解了赫特纳的意思:赫特纳所用的科学一词,在德语中为wissenschaft,比英语中的科学一词涵义更宽泛,具有任何被组织的知识的意思;舍费尔认为这导致哈特向对“科学”认识不清,进而使他对地理“科学”的性质产生错误认识。

而哈特向则有力地反驳道:“把科学法则形成看做科学的终极目的,是混淆了手段和目的”[10]。

但是在关于什么是“科学”的认识上,他们两人都很看重的德国大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Immanuel Kant)(哈特向对他推崇备至,舍费尔则归谬于他)曾有过经典的论述(这段论述却被他们都忽视了):“任何一种学说,如果它可以成为一个系统,即成为一个按照原则而整理好的知识整体的话,就叫做科学。

……只有那些其确定性是无可置辩的科学才能成为本义上的科学,仅仅只是具有经验的确定性的知识只能在非本义上称之为学问(wisse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