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和赫斯特的黄色新闻
美国现代报业竞争与黄色新闻浪潮
·问题探讨·新闻知识(2003.8—9)美国现代报业竞争与黄色新闻浪潮王蕾岛zl移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导致廉价报刊在19世纪30年代的应运而生。
l9世纪中叶,随着资产阶级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美国报刊大众化趋势增强,报纸种类大量增加,报业呈现出新的繁荣局面。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报刊经营全面转上商业化轨道,商业报纸取代政党报纸成为美国报业的主体。
日益加剧的报业竞争以及报业初期垄断现象的出现,使发展于煽情主义新闻基础上的“黄色新闻”迅速演变成美国现代报业的一种主流新闻样式。
美国新闻史上曾出现两次典型的黄色新闻时期。
一、19世纪末一20世纪初美国报业竞争l9世纪后期,美国工业经济获得巨大发展: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城市的兴起,通讯工具的大发展以及大企业巨头的出现等等。
美国由此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整体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城市的兴起、经济的发展、移民的大量涌入及教育的普及,使美国报业拥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由近代报业演进为以商业报纸为主体的现代报业。
1、报业发展的特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个阶段,是美国报业发展中的重要转变时期。
报纸的种数越来越多,其发行量成百倍增加,报纸的普及率空前扩张。
报纸主要由社会力量创办,其经营纯粹商业化,主要依赖广告费和发行费。
从1870年至1900年,全美报纸数目增加了3倍,每天的销售量增加近6倍,报纸订户从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0%上升到26%,周刊数目增加了2倍。
①据统计,1880年全美报纸有7000家,到90年代增至12000家。
@与此同时,报纸销量也在飞速上升。
所有日报总销量从1870年的260万份上升到1900年的1500万份。
③由此美国报业形成一条“90年代的分水岭”,它标志着美国资本主义新闻事业进入现代化的时代的进程已经完成。
在激烈的竞争中,许多报纸逐步兼并集中,出现了拥有多家报纸的报业集团,报业的初期垄断开始发展。
黄色新闻在美国的起源
黄色新闻是一种品质低劣、没有灵魂的新闻。
它不但不能主持社会正义,传播准确的信息,反而编制谎言、腐蚀人的灵魂。
这类报纸制造谎言,是因为说谎有利可图。
换句话说,使他们愚蠢可卑和臭名昭著的原因就在于此,他们投了一部分道德败坏人的所好。
这种黄色新闻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
19世纪90年代,美国的报业无论作为社会组织或商业机构,都在取得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报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为了吸引众多的读者,一些报纸的编辑注重技术革新、版面设计,采用大字标题、图片和色彩给报纸增添新的面貌,而同时也有一些人采用耸人听闻的报导来吸引读者。
在这方面,美国现代新闻界最有争议的、赫斯特报系创始人威廉?伦道夫?赫斯特首先揭开了美国黄色新闻年代的序幕。
当时纽约报业霸主普利策的《世界报》星期版采用增刊彩色连环画的形式刺激发行。
其中最成功的连环画家是理查德?奥特考尔特,他的《霍根小巷》描写分租住房中的生活,每张画的中心人物是个穿着肥大衣服,没有牙齿咧嘴而笑的幼童:《世界报》的印刷工人给孩子的衣服涂上了黄颜色,从此“黄色幼童”就出了名。
在当时,《世界报》虽然趋向新闻大众化,但态度是比较严谨的。
赫斯特为了同《世界报》竞争,收买《世界报》星期刊主要几个编辑。
这样在赫斯特的《新闻报》上也出现了那个兴高采烈、咧嘴而笑、面目没有特点的“黄色幼童”。
在反对他们的新闻界人士看来,“黄色幼童”似乎象征着流行的那种耸人听闻的新闻。
“黄色新闻”这个名词即起源于此。
赫斯特的《新闻报》大胆采用粗劣的黄色新闻,销售量迅猛增加,同他们竞争的人也常常不得不采用黄色新闻。
后来虽然大多数报纸克服了这种弊病,但从那时起,现代新闻业一直受到黄色新闻年代遗留下来的影响。
当时典型的标题如下:《货真价实的美国飞兽和大龙》,是一条关于考古队发现化石遗骸的消息的标题。
《亨利?詹姆斯新作。
描写无耻犯罪行为。
大作家投身于黄色小说!》是《新闻报》为《金屋藏娇》一书的出版所写的标题。
还有一些标题如《杀死小贝西的神秘凶手》、《是什么使他偷窃?埃德加?萨尔特斯关于纽约生活的写真》、《凶手投案,要求处以绞刑。
【推荐】浅谈“黄色新闻”现象及其影响-可编辑
浅谈“黄色新闻”现象及其影响说起“黄色新闻”,人们通常将其与下流、淫秽、情色新闻等同起来,大多数人对之嗤之以鼻。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黄色新闻,是指以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
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报纸销量的目的的新闻报道。
黄色新闻只是一种新闻报道的方式而已。
如今,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众多纸媒体中,符合上述定义的“黄色新闻”不在少数。
不错,我们现在也在逐渐进入一个黄色新闻的时代。
一、“黄色新闻”的由来“黄色新闻”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美国新闻史上,是源于19世纪末美国两位著名的办报人约瑟夫·普利策和威廉·伦道夫·赫斯特之间的竞争。
1887年,仅24岁的赫斯特当上了《旧金山考察家报》的主编。
为了办出成绩,赫斯特挑选了许多才华横溢的编辑及明星记者为他效力,在技术方面他亲自安排版面,试验排版样式、安排标题形式、采用了醒目的铅字体,创造了一种后来为许多报纸所效仿的程式。
1888年,技术能手乔治·潘科斯特的加入为《旧金山考察家报》带来了新的印刷技术,这促使《旧金山考察家报》的发行量第一年就增加了一倍,达到3万份,被赫斯特称为是“日报之王”,到了1893 年其发行量就达到了72000份。
年轻的赫斯特取得这样的成绩后就决定要开始向普利策称霸的纽约市进军。
由普利策经营的《纽约世界报》在1887年时销量就达到了25万份,他以“生动的方式报道重大的新闻,以满足变化中的社会需求,并以煽情主义的新闻内容和版面来适应另一种趋势”,而普利策清楚地认识到他潜在读者群的移民特点,深知“他的读者既希望得到快乐,又希望报纸起到有效的和进步的领导作用”,因此他把握住了受众关注的事情,以至于《纽约世界报》取得了成功。
《世界报》1889年便开始出版定期的连环画组,也是美国最早着色的报纸,正是由于1893年彩色印刷机的配备使得这种报纸连环画的出版成为可能。
1895年最成功的漫画家理查德·F·奥特考尔特在《世界报》上连载了名为《霍根小巷》的漫画,这部漫画主要描写的是廉租公寓的生活,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孩,最早他的衣服是蓝色的,由于彩色印刷机的使用,《世界报》的印刷工人给这个小孩穿上了黄色的衣服,到处游荡,后来奥特考尔特又在连环画中给这个漫画的主人公加上了对白,使大家更容易理解其中的故事内容,在纽约当时非常流行,这也就使得这部连环画成为了经典的“黄孩子”。
“黄色新闻”产生原因分析
19 世纪 9 0
“
,
“
”
一
。
,
、
“
”
。
“
”
。
一
“
”
、
“
”
一
,
。
,
。
,
,
,
一
、
、
,
。
,
,
一
一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黄 色 新 闻 的意 义 由美 国著 名 的 史 学 家埃 默 里 父 子 编著 的 《 国 新 闻 美 大 众 传 播 媒介解 释 史 》 对 黄 色新 闻 做 了 这 样 的 表 史 上 述 黄 色 新 闻是 种 没 有 灵 魂 的 新式新 闻思 潮 黄 色新 闻记 者 在 标 榜 关 心 人 民 的 同 时 却用 骇 人 听 闻 华 而 不 实 刺 激 人 心 和 满 不 在 乎 的 那 种 新 闻 阻 塞 普 通 人 所 依 赖 的 新 闻渠 道 把 人 生 重 大 的 问 题 变成 了 廉 价 的 闹 剧 把 新 闻 变 成 了 最 适 合 报 童 大 声 叫卖 的 东 西 最 糟 糕 的 是 黄 色 新 闻 不 仅 起 不 到 有 ④ 效 的 领 导 作 用 反 而 为 罪 恶 性和 暴 力开 拓 黄 色 新 闻 不 是 在 普 利 策 黄 孩 子 时 期 第 次 出现 的 在 1 6 2 0 年 1 8 3 3 年 1 9 世 纪 9 0 年 代 报界 为 了 挖 掘 直 被 新 闻界 所 忽 视 的 新 的 读 者 群 而 掀 起 了 煽 情 主 义 的 浪潮⑤ 虽 然 它 们 产 生 的 时 间 以 及 发 展 的 成 熟 度 不 同 但 它们 共 同 的 特 点 就 是 为 了 吸 引 更 多 的读 者 以 此 达 到 增 加 销量 最 终 获 得 广 告 商 的 投 资 利 润 为 了 增 加 受 众 办 报 人 采 取 了 降低 价 格 内 容 高度 煽情 的 手 法 以 此 达 到 增 加读 者 的 目 的 而 在 黄 色新 闻 盛 行 的 时 候 约 有 三 分 之 二 的 报纸 都 是 黄 色报纸 三 黄 色 新 闻 产 生 的原 因 任何 新 事 物 的产 生 都 是 有 原 因 的 而 这 种原 因 并 不 是 独 立 存 在 的 都 要 将 其 置 于 当 时 的 社 会 背 景 中进 行 分 析 而 黄 色 新 闻 也 是 样 它 的 产 生 不 是 空 穴 来风 它 也 是 受 当 时 社 会 环 境 中诸 多 因 素 的 影 响 而 促 生 的 1 美 国 工 业 经 济 的发 展 十 九 世 纪 后 半 期 的 美 国 由 于 受 到 第 二 次 工 业 革命 的 影 响 生 产 方式 进 入 了 机 械 化 生 产 的 过 程 但 由 于 财 富 分 配 的 不 平 等 导 致 当 时 社 会 出现 了 个 追 逐 物质 利 益 的 种 种 现 象 再 加 上 当 时 政 治 的 动 荡 工 会 的 兴 起 及 要 求经 济 和 社 会 改革使 得 这 种 现 象 的恶 化 发展 美 国 是 个 资 源 富饶 的 国 家 不 仅 领 土 辽 阔 天 然 资 源 煤 铁等矿 藏 以及 石 油 木材 黄金 的蕴 藏量 也 相 当充 足 而 当 时 西 部 的 农 业 地 带 尚 未开 发 这 些 优 越 的 条 件 给 创 业 者 提 供 了 大 量 的 投 资和 投 机 的 资 本 但 当 利 润 分 配 不 平 等 时 抗 议 的声 音 出现 了 丰 富 的 自然 资 源 以 及 工 业 革 命 带 来 的 新 技 术 和 新 机 器 促 使 着 美 国 国 民经 济 实现 了 转 型 很 快 工 业 和 金 融 巨 头 通 过 各 种 手 段 掌 握 了 自然 资 源 并 控 制 了 基 本 发 明 创 造 的 专 利权 在 这 样 的 条件 下 垄 断 产 生 了 经 济 的 发 展 和 大 企 业 的 增 加 使 得 广 告 收入 增 多 而 广 告 对 报 纸 发 行 量 的 要 求就 是 希 望 将 广 告 置 于 发 行 量 大 的 报 纸 上 所 以 报 纸 不 得 不 采 用 切 可 能 的 方法 扩 大 自 己 的发 行 量 而 煽 情主 义 的做 法 就 是 在挖 掘 潜在 受众 以此 达 到广告 上 的 投 资利 润 在 新 的 经 济 局 面 下 外 国 移 民 的 涌 入 带来 的 新技 术 和 劳 动 力等 条件 促 使 美 国 从 第 次 世 界 大 战 后 代 替 欧 洲 掌 握 了 世 界 经 济 霸 权 而 纽 约 也 成 为 了 世 界 新 的金 融 中 心
第五章 黄色新闻的泛滥
精选完整ppt课件
8
普利策1883年对纽约《世界报》 职员提出的要求:
报纸将永远为争取进步和改革而战斗,决 不容忍不义或腐败;……永远反对特权阶 级和公众的掠夺者,决不吝啬对穷苦人的 同情;永远致力于公众福利,决不满足于 仅仅刊登新闻;永远保持严格的独立性, 决不害怕与坏事做斗争,不管这些事是掠 夺成性的豪门权贵所为,还是贪婪穷人之 举。
精选完整ppt课件
9
普利策在《北美评论》一篇文章
中总结他的信条
“我们的共和国将与媒体共存亡。拥有训 练有素、是非分明、有勇气为正义献身的 智能型报人的有能力、公正、具有民众精 神的媒体,就能够维护那种公众品德,而 缺乏它,人民大众的政府既虚伪又令人嘲 笑。一个愤世嫉俗、唯利是图、蛊惑民心 的媒体,最终会制造出一个像自己一样卑 劣的民众。塑造共和国未来的力量掌握在 未来的新闻记者手中。”
普利策“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一份 报纸的作用,特别是对发挥社论的领导作 用所抱持的崇高理念,以及这种理念在他 所办的报纸中付诸实践的方法”
精选完整ppt课件
7
普利策对记者职业下的定义
对于记者这个职业,普利策曾经下过这样 的定义:“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 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眺望者。 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 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
早期经历:创办《圣路易斯邮讯报》, 赋予其与众不同的精神:不为党派服
务,为人民服务;不是共和党的喉舌, 而是真理的喉舌;不追随任何主张,只 遵循自己的结论;不 支持行政当局,而 是批评它
精选完整ppt课件
4
普利策和《世界报》
一、买进《世界报》 二、普利策的办报方针和对社会的贡
献
精选完整ppt课件
美国黄色新闻的现实反思
第 5 卷 总第 123期 15国际传播收稿日期:2021-1-11作者简介:李熠平(1992—),女,安徽人,安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20级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舆情引导研究。
一、黄色新闻的发展历程(一)起源关于“黄色新闻”这一概念的起源,其最早是在美国新闻史上出现,即源自19世纪末美国两位著名报业亨威廉·赫斯特与约瑟夫·普利策的竞争。
1895年,在威廉·赫斯特收购《纽约新闻报》之后,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便开始以金钱购买新闻,并大量报道犯罪类、社会丑闻等新闻,以此来与擅长严谨、煽情方式获得认可的普利策《世界报》进行对抗,以此煽动贫苦大众发起各种民权运动。
(二)发展在白炽化的激烈对抗中,赫斯特花钱把《世界报》的星期日版工作人员挖走,并在自己掌控的《纽约新闻报》中给予重用,其中包括负责“黄孩子”连环漫画的画家理查·奥特考特,并将“黄孩子”的连环画也放到了《纽约新闻报》中继续连载。
“黄孩子”,即一位头发稀少,没有牙齿,且穿着又长又大黄衣服整日四处游荡,发表观感的小孩子,这位主人公形象极具特色。
在备受当时纽约人欢迎和认可的“黄孩子”被挖到《纽约新闻报》之后,普利策重新聘请另一位画家继续创造“黄孩子”,且与赫斯特对簿公堂。
这场关于争抢“黄孩子”的闹剧,引发世人极大关注,并被《纽约客》记者华德曼讽刺相关新闻是“黄色新闻”,后该词便被广泛报道运用,并成为专门的新闻学学术用语[1]。
(三)高潮后期,赫斯特通过《纽约新闻报》大量报道充满血腥味的黄色新闻,销量猛增,所以其他相关人士不得已也开始大肆推崇并运用黄色新闻。
由此,新闻业的这一弊端便被遗留了下来。
尽管这种采用黄色新闻的方式非常粗劣,但是《纽约新闻报》《世界报》这两大报业却让这种黄色新闻影响深远,并且这两大报业也由于黄色新闻得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且之后引起了全国报纸的广泛效仿。
据相关资料报道,在1899年到1900年阶段,是这种黄色新闻发展的顶峰时刻,那时候美国全国的报纸当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报纸都是纯粹的黄色新闻,黄色新闻大量充斥在全国各个角落中。
从“黄色新闻”事件看报刊媒介的传播偏向
“黄色新闻”是一种以轰动性、刺激性和趣味性为宗旨的新闻报道模式及其风格,主要指以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进行报道,运用暴力、犯罪等刺激性内容引发受众围观效应,进而达到扩大报刊销量的目的。
[1]在美国新闻传播事业史上,“黄色新闻”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报道风格和方式,这种模式对于当下新闻报道仍然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一、报刊媒介的传播偏向理论著名的加拿大政治经济学家哈罗德?伊尼斯(H a r o l dI n n i s )最早在他的专著《传播的偏向》中正式提出了“传播的偏向”概念,“根据传播媒介的特征,某种特征可能是更加适合知识在时间上的纵向传播,尤其是该媒介笨重而耐久,不适合运输的时候;它也可能更加适合知识在空间中的横向传播,尤其是该媒介轻巧而便于运输的时候。
”[2]这表明,媒介的传播都有着特定的偏向,或倚重时间或倚重空间,对知识在时间上或空间中的传播会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对社会文化、生产关系、政治体制等产生重要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代竹签书籍就是时间偏向的媒介,能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保存下来,但是不利于大范围普及和扩散,这就有利于专制统治的稳定;而现代的印刷机则是空间偏向的媒介,印刷机的出现使得易于流转的纸张实现大规模生产,使得知识快速普及,政治权威淡化,市民社会完善。
按照伊尼斯的理论,报刊媒介作为一种印刷媒介,具有空间偏向,可以快速普及传播,将新闻和信息传递给大众,促进民主思想的发展和民主制度的完善,进一步消解政治权威。
由此可见,“媒介偏向论”不仅指向时间和空间的向度,而且指向文化、政治、经济等各种向度,报刊媒介也在空间偏向的基础上具备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和向度的含义。
[3]顾名思义,经济偏向就是传播偏向在经济方面的一个向度,政治偏向是传播偏向在政治方面的一个向度,文化偏向是传播偏向在文化方面的一个向度。
二、从“黄色新闻”事件看报刊媒介的传播偏向在美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史上,“黄色新闻”事件的诞生、高潮、衰落反映了彼时报刊媒介对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倾向或影响,体现了媒介传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偏向。
色情为什么是“黄色”
龙源期刊网 色情为什么是“黄色”作者:来源:《新传奇》2016年第09期在现代中文里,用“黄色”表示色情、淫秽之义已经令人司空见惯。
但在英语中表示色情的颜色是蓝色,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色更是被尊崇的颜色。
现代汉语中的“黄色”是如何变成色情、淫秽的代名词的呢?这是来自美国的“黄色新闻”在近代中国历史语境中流传、变异的结果。
所谓的“黄色新闻”,是19 世纪末纽约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与约瑟夫·普利策激烈竞争时期出现的新闻样式。
在激烈的竞争中,赫斯特与普利策的报社争相迎合市民的趣味,新闻内容不够严谨,善用具有煽动力的笔法,尤其爱好夸张其词的大标题。
民国初年,“黄色新闻”一词首次传入中国,最初是用于介紹这种新闻样式。
1940 年的《抗战建国实用百科辞典》,将黄色新闻解释为“报纸上所记载关于盗窃、风化及其他一切足以合迎一般人的低级趣味的新闻”,已包括了轻薄、低级趣味等方面。
而到了 1940 年代中后期,“黄色”语义忽然朝着色情的方面突飞猛进。
1946年5 月12 日,有人在《申报》上指斥香港“黄色小报”专谈风月、诲淫诲盗,充满色情文字。
10 月23 日的《新华日报》则指责统治集团纵容、利用色情的东西麻醉人民。
有杂志报道作家丁玲“恋爱成功”的消息,称之为“赤色圈里的黄色新闻”。
色情意味得到了充分凸显。
1946 年之后,“黄色”一词已经开始被广泛运用到刊物、音乐、电影、文学等各主要文化领域,“黄色刊物”、“黄色音乐”、“黄色电影”、“黄色文学”等今人熟悉的词汇纷纷出现,甚至“扫黄”一词也已问世,其色情含义已经基本定型。
为什么色情含义会在1946 年前后忽然变成“黄色”的主要词义?这与抗日战争结束后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人们从战乱的压抑动荡中舒缓过来,萌生了争相享乐的风气,色情文化一度泛滥成灾。
对于这些现象,一些半懂不懂的人糊里糊涂地抓住了来自美国的“黄色新闻”、“黄色刊物”,把它当成一个时髦词汇用于批评。
普利策与赫斯特
普利策与赫斯特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是美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被称为是镀金时代,这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转型的时代,商业竞争法则主导一切,商品化现象泛滥——所有的东西(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都成为商品,新闻也不例外。
19世纪后期是美国现代新闻体制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普利策与赫斯特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他们对规范报业经营、阐释新闻理念、整合新闻文化等方面展现出截然不同的角色,他们的新闻实践不但对当时的新闻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此后百余年美国新闻业的走向树立了坐标。
镀金时代奠定了美国现代报业的基础,包括新闻理念、经营原则、外在样式等。
其代表人物是约瑟夫·普利策、威廉·赫斯特。
普利策的人生经历可看作是美国现代报业发展的缩影,他从一名不文的外国移民发展成拥有2000多万美元资产的报业大亨,创造了足以令世人及后来者叹为观止的传奇。
普利策的童年生活曲折复杂,1847年普利策出生在匈牙利一个殷实有教养的家庭,受过良好的私立学校教育。
然而,厄运不期而至,6岁时父亲因心脏病突然去世,小普利策过早失去家庭的温馨,母亲改嫁后继父对他并不好,加之欧陆战争频繁,17岁的普利策立下了从军的志向。
美国内战结束的1864年,他被北方联军赴欧招募士兵的军官选中,鬼使神差的加入林肯政府的外籍军团。
美国内战很快结束,现实冷酷而无情,普利策退伍后,为了维持生计,他做过能找到的任何工作。
在工作的过程中,他自学法律,广交朋友。
1868年,他成为《西方邮报》的记者,这为他的新生活打开了一扇门,也是他日后创立报业王国的起点。
普利策每天为《西方邮报》的记者提供专栏文章,他超乎常人的精力,不知疲倦的工作热情和高质量的稿件日渐成为报社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赫斯特1863年出生在旧金山的富裕家庭,父亲威廉.乔治靠开采金矿和银矿发家,这养成了他挥金如土,对金钱无所谓的态度和追求冒险、刺激的大胆个性。
他叛逆,当同龄人纷纷接受正规教育时,他却跟着母亲在欧洲旅行。
《外国新闻传播史》题集
《外国新闻传播史》题集第一大题: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哪个国家是现代报纸的发源地?A. 英国B. 德国C. 法国D. 意大利2.世界上第一份印刷报纸是?A. 《泰晤士报》B. 《法兰克福汇报》C. 《罗马公报》D. 《阿维斯塔新闻报》3.美国的第一份成功的日报是?A. 《纽约时报》B. 《华尔街日报》C. 《纽约时报》D. 《波士顿新闻信》4.黄色新闻业的代表人物是谁?A. 普利策B. 赫斯特C. 莫尔斯D. 肯尼迪5.下列哪项不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重要报纸?A. 《通报》B. 《巴黎革命报》C. 《人民之友报》D. 《泰晤士报》6.无线电广播诞生于哪个国家?A. 美国B. 英国C. 德国D. 法国7.世界上第一家通讯社是?A. 哈瓦斯通讯社B. 路透社C. 美联社D. 法新社8.下列哪位人物被誉为“现代新闻之父”?A. 莫尔斯B. 普利策C. 赫斯特D. 马克思9.英国广播公司(BBC)成立于哪一年?A. 1920年B. 1922年C. 1924年D. 1926年10.下列哪个国家是第一个实现电视直播的国家?A. 美国B. 英国C. 德国D. 苏联第二大题: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世界上第一份中文报纸是__________,创办于1788年。
2.美国的“便士报”时期,报纸售价降低到只需__________即可购买。
3.黄色新闻业以__________和煽情主义为特点,追求轰动效应。
4.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创办的报纸是__________。
5.无线电广播的发明者是__________。
6.世界上第一家电视台是__________,创办于1936年。
7.苏联的新闻事业在__________的领导下得到了迅速发展。
8.日本的《读卖新闻》属于__________性质的报纸。
9.英国的《泰晤士报》以其独特的__________风格而著称。
10.美国的三大广播公司是ABC、CBS和__________。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五章第一节黄色新闻浪潮的兴衰
外国新闻传播史
27
3、日本的黄色报刊
(1)早期的黄色报刊 黑岩泪香的《万朝报》:眼中无王侯,手中有斧钺 简单、痛快、明了揭丑报道:名人蓄妾连载50期; 秋山定辅的《二六新报》:妓女自由罢工、揭露烟 草大王
外国新闻传播史
28
(2)现代的黄色报纸 非主流地位的黄色报纸 《邮便报知新闻》,早期大报的沦落
3、高质量的社论版,鼓吹社 但是近年来,还没有人像
会改革;
普利策那样广泛使用。他
4、大量使用插画,连环画; 5、大篇幅、低报价;
的成功引起了模仿。人们 认为这在新闻事业是一种 灾难的趋向,使普利策的
6、重视报纸的推销。
建设性工作显得白费了。”
—引自《美国新闻史》
外国新闻传播史
13
普利策的遗产
普利策奖金的设置
外国新闻传播史
德《 夫纽 人约 被每 电日 刑新 处闻 死》 的关 报于 道斯
奈
22
三、其他国家的黄色新闻
1、英国的黄色新闻 2、俄国的黄色新闻 3、日本的黄色新闻 4、中国的黄色新闻 5、如何评价黄色新闻
外国新闻传播史
23
1、英国的黄色新闻
北岩勋爵的《每日镜报》 (DAILY Mirror)
创刊于1903年。典型的黄色 报纸。
1924年,麦克法登创办。 赫斯特集团的血统,
极端耸人听闻和夸张
创办于1924年。
煽动性大标题
第一人称写作的消息
外国新闻传播史
21
关于斯奈德夫人被处死的报道
每日写真报的新闻预报 “不要错过看明天的《每日
写真报》。惊心动魄,刺 穿人心!揭开露丝·斯奈德 夫人在人世最后的想法, 使人看后脉搏加快。请想 一想,就在她被带到烙干 烧焦的电刑刑具之前,一 个女人最后的想法,她在 最后时刻说的话。明天 《每日写真报》的独家新 闻”
世界新闻史-黄色新闻的泛滥
“黄色新闻”在中国都市报中的泛滥摘要黄色新闻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式新闻思潮。
黄色新闻记者在标榜关心‘人民’的同时,却用骇人听闻、华而不实、刺激人心和满不在乎的那种新闻阻塞普通人所依赖的新闻渠道,把人生的重大问题变成了廉价的闹剧,它是一种大量运用煽情主义的浅层次感观刺激的手法,集中渲染、夸大报道耸人听闻的色情、暴力、犯罪、天灾人祸等新闻事件,使严肃新闻的比例减少,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在新闻标题、字体字号颜色撒谎能够制造卖点,吸引读者眼球,画面低俗煽情,富于故事性、情节化。
我国最近发生的杭州扑克牌女尸案和海南小学校长带6名女生开房案都是我国都市报中黄色新闻的代表。
关键词:黄色新闻负面影响扑克牌女尸小学校长一、黄色新闻定义及发端(一)黄色新闻的由来黄色新闻起源于美国,来源于纽约的两大报纸———约瑟夫·普利策的《世界报》与威廉·伦道夫·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之间的竞争。
赫斯特为了战胜普利策,不仅以创纪录的高薪挖走了《世界报》星期刊的全班人马,而且把该报赖以成名的滑稽连环画《霍根小巷》中的主人公“黄孩子”换到了自己的报纸上。
普利策一面以侵犯版权为由把赫斯特告上了法庭,一面请人另为《世界报》星期刊画连环画。
一时间,两份报纸上都出现了那个东游西逛、面带微笑的“黄孩子”,从商店的橱窗到戏剧的舞台,“黄孩子”泛滥于纽约。
人们一看到“黄孩子”,就想到了《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想到了那种流行的耸人听闻的新闻,“黄色新闻”一词从此流传开来。
(二)黄色新闻的定义黄色新闻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新闻史上。
埃默里父子在《美国新闻史》中就写道:“从最坏处说,黄色新闻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式新闻思潮。
黄色新闻记者在标榜关心‘人民’的同时,却用骇人听闻、华而不实、刺激人心和满不在乎的那种新闻阻塞普通人所依赖的新闻渠道,把人生的重大问题变成了廉价的闹剧,把新闻变成适合报童大声叫卖的东西。
美国黄色新闻的发展及对我国新闻业的启示
美国黄色新闻的发展及对我国新闻业的启示本文介绍了美国“黄色新闻”的由来,分析了“黄色新闻”正负两方面的影响,认为对黄色新闻不能一概抹杀,要吸取其积极一面的精华,抛弃糟粕,使我国报业在对黄色新闻的“扬弃”中健康成长:新闻媒体必须恪守新闻专业主义,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新闻媒体要有明确的受众定位,确立核心受众群;新闻媒体要传播积极健康的社会信息,承担社会责任;新闻媒体要提高自律意识,形成由行业自律解决问题的机制;新闻媒体要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改进新闻业务,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
标签:美国;黄色新闻;积极意义;消极影响;启示一、黄色新闻的由来“黄色新闻”的概念首先出现在19世纪末期的美国新闻界,源于美国两位报业大亨约瑟夫·普利策和威廉·赫斯特的报业竞争。
当时美国最为畅销的报纸是普利策《纽约世界报》的星期刊《星期日世界报》(Sunday World),《星期日世界报》走俏的一个原因就在于那个颇受欢迎的彩色连环漫画专栏——《霍根小巷》。
《霍根小巷》讲的是一群小孩子的滑稽故事,其中主人翁是个顽皮的小孩,叫黄孩子(Yellow Kid),因为他总穿着一件黄色睡衣,再加上《霍根小巷》妙趣横生,拥有大批读者,黄孩子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
为了与《纽约世界报》竞争,赫斯特私下高价买了《纽约世界报》星刊的员工,包括连环漫画的黄孩子的作者奥特考尔特,面对赫斯特的这一行为,普利策在法院控告《纽约日报》,并重新雇佣一名画家继续主持《星期日世界报》的黄孩子专栏,为了争夺读者,两家报纸都以黄孩子为旗号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竞赛,一时间“黄孩子”的画报似乎铺天盖地,把纽约闹得乌烟瘴气,结果产生了“黄色新闻”的名词。
而“黄色新闻”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最早出现是在美国学者德洛斯·威尔克斯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他将《纽约新闻报》与当时较为保守的The New York Evening Post进行了对比,从而得出了“黄色新闻”的概念。
普利策和赫斯特的黄色新闻
▪ (二)发展
▪
为在竞争中击败对手,赫斯特重金将《世界报》星期日版的全班
人马挖至《纽约新闻报》,其中包括著名专栏画家理查·奥特考特。奥
特考特在《世界报》的著名漫画专栏“黄孩子”也移至《纽约新闻
报》。“黄孩子”是奥特考特所创作的著名连环画系列,主人公为一
仅有几根头发、没有牙齿的小孩,穿着一件又长又大的黄色衣服,到
普利策
• 1909,世界报揭露美国政府对法国巴 拿马运河公司的4千万美圆舞弊案
• 政府反击,指控普利策诽谤总统西·罗 ,
• 审判法院驳回指控 ——普利策被视为新闻自由的代表。
普利策
• 1911,Oct. 29,卒于自由号私人游艇
普利策
• 1912:哥伦比亚新闻学院, $2m • 1917:第一次普利策奖颁发
普利策
• 代表人民的改革者,民主代言人。 • 支持劳工,攻击垄断,揭露政治腐败。 • 推进反托拉斯立法,保险业管理。 • 致力于提高新闻的职业标准。
对普利策的评价
一、政治上的进步性:普利策是一个资产阶级改良家,主 张通过报纸来发起社会改革运动,医治资本主义社会弊病
但是通过刊登黄色新闻提高报纸发行量的做法为后人所诟。
高潮
▪ 1898年爆发的美西战争是黄色新闻进入高潮的开始。 ▪ 1899-1900年达到最高峰
▪
▪ 新闻学和历史学史上有一种观点认为黄色新闻是美西 战争的原因,甚至认为如果没有黄色新闻的煽风点火, 美西战争根本就打不起来。
▪ 虽然美西战争原因众说纷纭,但黄色新闻不择手段以 追求耸人听闻的特征,在美西战争中表露的淋漓尽致, 发挥的登峰造极。
▪ 1、社会背景:大量移民涌进城市,剧烈社会 变动使他们无所适从,紧张工作之后需要一些 刺激性、娱乐性很强的新闻报道来填充相对空 虚的精神生活。
黄色新闻大王-赫斯特
一、黄色新闻大王——赫斯特1.早年被哈佛退学的纨绔子弟赫斯特在校期间,挥霍无度,纵情于跳舞、音乐和啤酒,其行为任性是全校闻名的。
同时,由他担任经理的幽默杂志《讽刺文》却又得到全校一致好评。
后来,由于在学报上恶意攻击教授被逐出哈佛校门。
2.初露锋芒的天之骄子离开哈佛后,赫斯特从父亲那里接手了《旧金山审查报》,他仿照普利策的办报技巧,大胆进行版面改革,雇佣大量的新闻好手,使这份报纸办得有声有色。
第一年就使该报销量增加了一倍,原本亏损的《旧金山审查报》在几年中被赫斯特办成了年平均获利达35万到50万美元的盈利的报纸。
3.收购《新闻晨报》1895年,赫斯特以18万美元收购了《新闻晨报》,并将其改为《纽约新闻报》,开始大量刊登耸人听闻的新闻和引人入胜的丑闻内幕,开始了他在报界纵横驰骋的一生。
二、《纽约新闻报》的发展历程1.黄色新闻大战互挖墙角:1896年1月,赫斯特以高薪诱使普利策的全体员工离开了的《纽约世界报》,包括普利策众多得意干将和著名的连环画黄孩子的作者奥特考尔特。
普利策又用赫斯特所出高价将他们重新请回。
不料赫斯特又出更高的价钱,终于把这批普利策精心挑选的骨干全部挖走。
面对几乎陷入瘫痪的《世界报》,普利策只好用同样的办法从《太阳报》挖来主编布勒斯本,让他重新组织《世界报》的编辑工作,赫斯特重施故伎,又以高薪游说布勒斯本,布勒斯本终于也被收买。
黄孩子之争:为了与赫斯特较量,普利策又雇用一名画家乔治·B·卢克斯,继续主持黄孩子专栏。
于是,纽约就上演了一出黄孩子的“双包案”。
为了争夺读者,两家报纸都以黄孩子为旗号,都争相报道各种耸人听闻的新闻,“黄色新闻”也由此得名。
2.黄金时代——美西战争1898年,爆发了美西战争。
由于以赫斯特为主的美国报纸为了增加报纸的发行量极力制造战争气氛,煽动战争情绪,以至于美西战争被称为“赫斯特的战争”。
3.报业帝国的衰落1901年,《纽约新闻报》为造成轰动效果竟将肯塔基州州长哥贝尔遇刺身亡的责任推到麦金莱总统身上。
从5W模式视角看黄色新闻出现的必然性
从5W模式视角看黄色新闻出现的必然性本文阐述了黄色新闻的由来,通过5W模式从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的分析对黄色新闻进行了解读。
认为,多年来,黄色新闻因为其使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来渲染新闻,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新闻而被人们诟病,其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但我们不能忽略它所诞生的年代背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黄色新闻是应运而生。
标签:黄色新闻;历史背景;必然性;5W模式一、黄色新闻的由来19世纪9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黄色新闻源于19世纪末两位著名的报人约瑟夫·普利策和伦道夫·赫斯特之间的竞争。
1878年,普利策买下了《圣路易斯电讯报》,不到一年他又合并了当地的《邮报》,并改名为《邮讯报》,以煽情主义的报道手法大获成功。
1883年,普利策买下纽约《世界报》,他注重严肃的言论和报道,同时又采用煽情主义和耸人听闻的手段扩展销路,因此《世界报》取得了巨大成功。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另一位著名报人赫斯特也进军纽约报业市场,他于1895年来到纽约,购得一份每年亏损巨大的《纽约日报》,更名为《纽约新闻报》,从此开始了同普利策《世界报》的激烈竞争。
1889年,普利策在美国最早采用彩色印刷报纸,开始出版定期的连环画组。
1893年彩色印刷机的配备使得这种报纸连环画的出版成为可能。
其中最成功的案例就是理查德·奥特考尔描绘的《霍根小巷》漫画,描绘的是以霍根小巷为背景,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在廉租公寓里的故事。
这个“黄孩子”便成为纽约家喻户晓的人物,为《世界报》赢得了不少读者。
为了在竞争中取胜,赫斯特不惜重金从《世界报》挖走该报星期日报的全班人马,漫画家奥特考尔也跳槽来到了赫斯特的门下,为其画黄孩子漫画。
普利策为此另雇著名画家拉克斯到《世界报》继续主持“黄孩子”专栏。
他同时向法庭控告赫斯特侵犯版权,由此为争夺“黄孩子”版权的趣闻成了街头巷议的话题,再加上两家报纸都以极其夸张的手法来渲染充满刺激性的新闻,人们便把这种新闻同“黄孩子”漫画联系在一起,称它为黄色新闻。
简析黄色新闻的利弊
简析黄色新闻的利弊一、什么是“黄色新闻”黄色新闻,或称黄色新闻学,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指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
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销数之目的的新闻报道。
二、“黄色新闻”有关人物普利策,全名: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1847年4月10日—1919年10月29日,享年72岁),匈牙利裔美国人。
美国大众报刊的标志性人物:1878年,创办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份报纸—《圣路易快邮报》,1882年收购《纽约世界报》,奠定了美国报纸各项专栏等模式,1884年创办《星期日世界报》,刊登的“黄孩子”是世界第一个彩色漫画,成为黄色报纸的起源,1887年创办《世界晚报》。
因此普利策是“黄色新闻”的始祖。
赫斯特,全名:威廉·兰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1863年4月29日—1951年8月14日,享年88岁),美国人。
被称为“黄色新闻大王”,美国报业大王、企业家:1887年接办其父的《旧金山考察报》,1895年收购《纽约日报》(原为普利策哥哥创办的《新闻晨报》,被收购后更名为《纽约日报》)。
三、“黄色新闻”的产生(黄色新闻大战)黄色新闻的得名源于19-20世纪之交纽约漫画专栏《霍根小巷》中的主人公“黄孩子”(Yellow kid)所引发的漫画专栏争夺战(普利策与赫斯特之争)。
当时赫斯特与普利策进行商业博弈,互相抢夺报业市场,因此赫斯特的算盘先打在了普利策1884年创办的《星期日世界报》头上,他利用《旧金山考察报》在《纽约世界报》大厦租用的办公室,一天之内高价挖走《星期日世界报》所有员工,包括连环画“黄孩子”的作者奥特·考尔特,使得《星期日世界报》全体员工跳槽至赫斯特门下。
普利策打算用更高的价格将他们重新请回到《星期日世界报》进行正常工作,但赫斯特随之给出更高的价钱将《星期日世界报》全体员工重新挖走,最终获得成功,将普利策的全部骨干挖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派速写画家雷明顿前去古巴采访
“哈瓦那.雷明顿,请留在古巴。你 提供图片,我提供战争”。 ---赫斯特
2、“公使信件” 3、“缅因号事件”
《纽约新闻报》 关于“公使信件”、“缅因号事件”的煽情报道
《 纽约新闻报》在刊登“公使信件”的头版 上冠以通栏大标题: 有史以来对美国最大的侮辱
关于“缅因号事件”报道的标题: 缅因号战舰被敌人可怕的秘密武器拦腰炸断 炸毁战舰缅因号是敌人所为 全国战争狂热 干涉义不容辞刻不容缓
(四)黄色新闻大战落幕
▪ 普利策后来对《世界报》在美西战争中的煽情做法深表 后悔,备感内心谴责,并退出了黄色新闻大战
▪ 但赫斯特并没有所收敛,反而变本加厉。1901年,赫 斯特因支持落选总统的共和党领袖布莱恩而公然在《新闻 报》上煽动刺杀总统麦金莱。同年9月,麦金莱遇刺身 亡,,《新闻报》销量大跌。 从凶手的口袋里搜出这份 《新闻报》。赫斯特随即遭到社会舆论的严厉谴责 。 1906年,赫斯特不得不将《新闻报》解散,创办新的《 美国人报》。
▪ 随着《新闻报》的退出,黄色新闻逐渐衰落。
第二部分:影响
▪ 总体上看,“黄色新闻”作为一个报道流派,存在的 时间是非常短暂的,但却对整个20世纪的世界新闻史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 欧内本茵和霍恩松(2004年)认为,黄色新闻“兼具了好 新闻应该具有的所有品质”,同时也明确了“草根的人民 主义者对既定的团体和政府精英的批评”,因此黄色新闻 被认为是“另一个公共领域”。
处游荡,发表观感,在当时的纽约很受欢迎。
▪
“黄孩子”被《纽约新闻报》挖走后,普利策十分恼火,他重新
聘请画家乔治·拉克斯继续在《世界报》续画“黄孩子”,并将赫斯特
告上法庭。
▪
于是这场争夺“黄孩子”的战争在整个纽约引起轰动,两报借人
们对此事的关注大肆策划刺激性报道,争夺受众。彼时的《纽约客》
的著名记者华德曼将两报的新闻报道风格戏称为“黄色新闻”,很快
据统计,当时三分之一的大都市报刊都成为不折不扣的黄色 报刊,这股黄色新闻浪潮不仅席卷美国,而且蔓延全世界, 连一向正统的路透社都开始“对失事、火灾、爆炸、惊人 的犯罪活动、暗杀及名人去世进行专题报道。”
第三部分:评价
(一)消极意义:
▪ 1、“黄色新闻”的煽情主义宣传,大大降低了新闻事业的 水准,践踏了长期以来新闻界一贯奉行的最高准则——真实 性原则。在追求利润、追求发行目标时,黄色报纸将报刊的 使命、将社会公正置之度外,背离了近代社会的报业传统。
▪ (二)发展
▪
为在竞争中击败对手,赫斯特重金将《世界报》星期日版的全班
人马挖至《纽约新闻报》,其中包括著名专栏画家理查·奥特考特。奥
特考特在《世界报》的著名漫画专栏“黄孩子”也移至《纽约新闻
报》。“黄孩子”是奥特考特所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著名连环画系列,主人公为一
仅有几根头发、没有牙齿的小孩,穿着一件又长又大的黄色衣服,到
▪ 源自19世纪末美国两位著名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与 约瑟夫·普利策之间的竞争。
▪ 1895年,威廉·赫斯特收购《纽约新闻报》,开始同 普利策的《世界报》展开竞争。在赫斯特进入纽约新 闻界前,普利策的《世界报》以严肃的报道言论结合 煽情主义策略,取得巨大成功。赫斯特为在竞争中迅 速取得优势,将便士报时代的煽情主义传统发挥到极 致。他以金钱购买新闻,大量报道犯罪新闻与社会丑 闻,大量应用触目惊心的新闻图片,并煽动贫苦人群 发动民权运动。
▪ 赫斯特和普利策也因对战争煽风点火式的报道和鼓吹 而饱受非议。
黄色新闻的典型特征:
1.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 2.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 3.捏造访谈记录和新闻报道,采用易于引
起歧义的标题和版式 4.大量采用未经授权或真实性可疑的图片 5.报道内容流于肤浅 6.标榜同情“受压迫者”,煽动社会运动
黄色新闻 yellow journalism
▪ 定义:以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 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 犯罪方面的事件,达到耸人听闻,进而 扩大销数之目的的新闻报道。
▪起源:1895 ▪高峰:1898
第一部分: 黄色新闻的由来 • --黄孩子(Yellow Kid)
▪ (一)、起源: ▪ “黄色新闻”一词最早出现在1897。
高潮
▪ 1898年爆发的美西战争是黄色新闻进入高潮的开始。 ▪ 1899-1900年达到最高峰
▪
▪ 新闻学和历史学史上有一种观点认为黄色新闻是美西 战争的原因,甚至认为如果没有黄色新闻的煽风点火, 美西战争根本就打不起来。
▪ 虽然美西战争原因众说纷纭,但黄色新闻不择手段以 追求耸人听闻的特征,在美西战争中表露的淋漓尽致, 发挥的登峰造极。
被人们接受并沿用至今,成为专门的新闻学学术用语。
• 电影《魔女玛塔》
本片改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风靡全球的真实间谍故事,讲述 了1917年德国的女间谍玛塔·海丽 前往巴黎从事秘密任务的故事 。
玛塔.海丽被枪决
黄 色 新 闻 典 型 案 例
(三)黄色新闻高潮
美西战争-1898
原因:
新老两个帝国的争斗
▪ 2、其受众定位非常明确,观念较之政党报纸有了很 大的改变。
▪ 3、对低层读者口味的迎合是大众传媒的娱乐性功能 的一种预演和初步发挥,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反 映。
▪ 4、“黄色新闻”在新闻业务上的一些变革,进一步 活跃了报纸的版面,增强了报纸对民众的吸引力,这 一点为现代报纸所承袭。
▪ 2、黄色报纸的煽情报道、犯罪报道。耸人听闻的宣传,毒 害了人民的心灵。
▪ 3、黄色报纸以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宣传,转移了普通民 众对切身的政治、经济斗争的注意,削弱了他们对统治阶级 压迫剥削的斗争意志。
(二)积极意义:
▪ 1、“黄色新闻”故事化的报道手法发展了现代新闻 报道的“故事模式”,反映了传媒的两种功能之一: 讲述故事。
黄色新闻业
本节主要内容:
▪ 一、黄色新闻的起源、发展、高潮和结束 ▪ 二、普利策《世界报》与赫斯特《纽约新闻报》
的黄色新闻之争 ▪ 三、黄色新闻主要特征 ▪ 四、黄色新闻的影响与评价
▪
思考题:
▪ 1、黄色新闻是一种什么样的新闻? ▪ 2、如何评价黄色新闻? ▪ 3、请分析黄色新闻出现的历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