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和赫斯特的黄色新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源自19世纪末美国两位著名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与 约瑟夫·普利策之间的竞争。
▪ 1895年,威廉·赫斯特收购《纽约新闻报》,开始同 普利策的《世界报》展开竞争。在赫斯特进入纽约新 闻界前,普利策的《世界报》以严肃的报道言论结合 煽情主义策略,取得巨大成功。赫斯特为在竞争中迅 速取得优势,将便士报时代的煽情主义传统发挥到极 致。他以金钱购买新闻,大量报道犯罪新闻与社会丑 闻,大量应用触目惊心的新闻图片,并煽动贫苦人群 发动民权运动。
黄色新闻业
本节主要内容:
▪ 一、黄色新闻的起源、发展、高潮和结束 ▪ 二、普利策《世界报》与赫斯特《纽约新闻报》
的黄色新闻之争 ▪ 三、黄色新闻主要特征 ▪ 四、黄色新闻的影响与评价

思考题:
▪ 1、黄色新闻是一种什么样的新闻? ▪ 2、如何评价黄色新闻? ▪ 3、请分析黄色新闻出现的历史原因?
▪ 2、其受众定位非常明确,观念较之政党报纸有了很 大的改变。
▪ 3、对低层读者口味的迎合是大众传媒的娱乐性功能 的一种预演和初步发挥,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反 映。
▪ 4、“黄色新闻”在新闻业务上的一些变革,进一步 活跃了报纸的版面,增强了报纸对民众的吸引力,这 一点为现代报纸所承袭。
据统计,当时三分之一的大都市报刊都成为不折不扣的黄色 报刊,这股黄色新闻浪潮不仅席卷美国,而且蔓延全世界, 连一向正统的路透社都开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失事、火灾、爆炸、惊人 的犯罪活动、暗杀及名人去世进行专题报道。”
第三部分:评价
(一)消极意义:
▪ 1、“黄色新闻”的煽情主义宣传,大大降低了新闻事业的 水准,践踏了长期以来新闻界一贯奉行的最高准则——真实 性原则。在追求利润、追求发行目标时,黄色报纸将报刊的 使命、将社会公正置之度外,背离了近代社会的报业传统。
诱因:
1、派速写画家雷明顿前去古巴采访
“哈瓦那.雷明顿,请留在古巴。你 提供图片,我提供战争”。 ---赫斯特
2、“公使信件” 3、“缅因号事件”
《纽约新闻报》 关于“公使信件”、“缅因号事件”的煽情报道
《 纽约新闻报》在刊登“公使信件”的头版 上冠以通栏大标题: 有史以来对美国最大的侮辱
关于“缅因号事件”报道的标题: 缅因号战舰被敌人可怕的秘密武器拦腰炸断 炸毁战舰缅因号是敌人所为 全国战争狂热 干涉义不容辞刻不容缓
▪ 2、黄色报纸的煽情报道、犯罪报道。耸人听闻的宣传,毒 害了人民的心灵。
▪ 3、黄色报纸以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宣传,转移了普通民 众对切身的政治、经济斗争的注意,削弱了他们对统治阶级 压迫剥削的斗争意志。
(二)积极意义:
▪ 1、“黄色新闻”故事化的报道手法发展了现代新闻 报道的“故事模式”,反映了传媒的两种功能之一: 讲述故事。
▪ 赫斯特和普利策也因对战争煽风点火式的报道和鼓吹 而饱受非议。
黄色新闻的典型特征:
1.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 2.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 3.捏造访谈记录和新闻报道,采用易于引
起歧义的标题和版式 4.大量采用未经授权或真实性可疑的图片 5.报道内容流于肤浅 6.标榜同情“受压迫者”,煽动社会运动
黄色新闻 yellow journalism
▪ 定义:以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 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 犯罪方面的事件,达到耸人听闻,进而 扩大销数之目的的新闻报道。
▪起源:1895 ▪高峰:1898
第一部分: 黄色新闻的由来 • --黄孩子(Yellow Kid)
▪ (一)、起源: ▪ “黄色新闻”一词最早出现在1897。
高潮
▪ 1898年爆发的美西战争是黄色新闻进入高潮的开始。 ▪ 1899-1900年达到最高峰

▪ 新闻学和历史学史上有一种观点认为黄色新闻是美西 战争的原因,甚至认为如果没有黄色新闻的煽风点火, 美西战争根本就打不起来。
▪ 虽然美西战争原因众说纷纭,但黄色新闻不择手段以 追求耸人听闻的特征,在美西战争中表露的淋漓尽致, 发挥的登峰造极。
被人们接受并沿用至今,成为专门的新闻学学术用语。
• 电影《魔女玛塔》
本片改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风靡全球的真实间谍故事,讲述 了1917年德国的女间谍玛塔·海丽 前往巴黎从事秘密任务的故事 。
玛塔.海丽被枪决
黄 色 新 闻 典 型 案 例
(三)黄色新闻高潮
美西战争-1898
原因:
新老两个帝国的争斗
处游荡,发表观感,在当时的纽约很受欢迎。

“黄孩子”被《纽约新闻报》挖走后,普利策十分恼火,他重新
聘请画家乔治·拉克斯继续在《世界报》续画“黄孩子”,并将赫斯特
告上法庭。

于是这场争夺“黄孩子”的战争在整个纽约引起轰动,两报借人
们对此事的关注大肆策划刺激性报道,争夺受众。彼时的《纽约客》
的著名记者华德曼将两报的新闻报道风格戏称为“黄色新闻”,很快
▪ (二)发展

为在竞争中击败对手,赫斯特重金将《世界报》星期日版的全班
人马挖至《纽约新闻报》,其中包括著名专栏画家理查·奥特考特。奥
特考特在《世界报》的著名漫画专栏“黄孩子”也移至《纽约新闻
报》。“黄孩子”是奥特考特所创作的著名连环画系列,主人公为一
仅有几根头发、没有牙齿的小孩,穿着一件又长又大的黄色衣服,到
(四)黄色新闻大战落幕
▪ 普利策后来对《世界报》在美西战争中的煽情做法深表 后悔,备感内心谴责,并退出了黄色新闻大战
▪ 但赫斯特并没有所收敛,反而变本加厉。1901年,赫 斯特因支持落选总统的共和党领袖布莱恩而公然在《新闻 报》上煽动刺杀总统麦金莱。同年9月,麦金莱遇刺身 亡,,《新闻报》销量大跌。 从凶手的口袋里搜出这份 《新闻报》。赫斯特随即遭到社会舆论的严厉谴责 。 1906年,赫斯特不得不将《新闻报》解散,创办新的《 美国人报》。
▪ 随着《新闻报》的退出,黄色新闻逐渐衰落。
第二部分:影响
▪ 总体上看,“黄色新闻”作为一个报道流派,存在的 时间是非常短暂的,但却对整个20世纪的世界新闻史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 欧内本茵和霍恩松(2004年)认为,黄色新闻“兼具了好 新闻应该具有的所有品质”,同时也明确了“草根的人民 主义者对既定的团体和政府精英的批评”,因此黄色新闻 被认为是“另一个公共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