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练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练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思考题1、解释名词:(1)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门以探寻人类文学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为宗旨,以跨文化研究为实质的文学研究;它以对话作为方法论基础,对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的历史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以及学科交叉关系进行汇通的研究。
(2)民族文学:民族文学指的是在多民族国家中那些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他们遵循共同的美学标准,所保留下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质的书面和口头文学。
(3)国别文学:国别文学又叫国家文学,是按照国家这个政治概念和地域人为划分成的文学,他可以由多个民族文学组成,也可以是单一民族文学所构成。
(4)总体文学:总体文学又叫一般文学,是指为了找出具有普遍性规律,对所有的文学现象所进行的全面、综合性的研究。
(5)世界文学:在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的思想中,世界文学被赋予了个民族文学应该交流其独特精神财富的含义。
2、谈谈你对比较文学宗旨的理解。
比较文学的宗旨是“探寻人类文学共同规律民族文学特色”,比较文学的宗旨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文学研究不能取代的。
一般的国别文学研究,可以在本文化体系内探索文学演变规律,看到民族文学的独特性,但达不到寻求人类文学共同规律目的。
而且其民族文学特色没有其他民族文学的参照比较,也是自说自话,无从谈起。
而一般的文学理论研究,研究的是文学的普遍性规律,确以忽略各自民族文学的独特性为特点。
只有在比较文学研究中,通过跨文化的文学比较,对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两个方面都是一种自觉。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这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为表里,互相依存,两者不容分割。
3、为什么说“跨文化”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实质?跨文化研究是对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确定的根本依据。
跨国界、跨语言、跨民族等都不是根本依据。
蒙藏民间文学的比较没有跨国,但是比较文学,英、美文学没有跨语言,印度英语作家的创作与英国文学比较,没有跨语言,却是比较文学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也是比较文学;印度人祖先和伊朗人祖先都是雅利安人,他们的古代文学比较,当然是比较文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呼世斌答案解析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蔗糖(C12H22O11)溶液B. 葡萄糖(C6H12O6)溶液C. 丙三醇(C 3H8O3)溶液D. 尿素((NH2)2 CO)溶液解:选D。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NaCl溶液B. C12H22O11溶液C. HAc溶液D. H2SO4溶液解:选D。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 胶团B. 电位离子C. 反离子D. 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 胶体的布朗运动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 胶团有溶剂化膜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由于纯化的Fe(OH)3溶胶具有这种聚结稳定性,从而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
第1章 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
第1章 思考题参考解答1.变化规律已知的信号称之为确定信号,反之,变化规律不确定的信号称之为随机信号。
以固定常数周期变化的信号称之为周期信号,否则称之为非周期信号。
函数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称之为连续时间信号,也称之为模拟信号。
自变量取离散值变化的信号称之为离散时间信号。
离散信号幅值按照一定精度要求量化后所得信号称之为数字信号。
2.对于最高频率为f c 的非周期信号,选取f s =2f c 可以从采样点恢复原来的连续信号。
而对于最高频率为f c 的非周期信号,选取f s =2f c 一般不能从采样点恢复原来的连续信号的周期信号,通常采用远高于2f c 的采样频率才能从采样点恢复原来的周期连续信号。
3.被采样信号如果含有折叠频率以上的高频成分,或者含有干扰噪声,这些频率成分将不满足采样恢复定理的条件,必然产生频率混叠,导致无法恢复被采样信号。
4.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h (n )满足n <0,h (n )=0,则系统是因果的。
若∞<=∑∞-∞=P n h n |)(|,则系统是稳定的。
5.ω表示数字角频率,Ω表示模拟角频率。
ω=ΩT (T 表示采样周期)。
6.不一定。
只有当周期信号的采样序列满足x (n )= x (n +N )时,才构成一个周期序列。
7.常系数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若满足叠加原理,则一定是线性时不变系统。
否则,常系数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不是线性时不变系统。
8.该说法错误。
需要增加采样和量化两道工序。
9.受采样频率、有限字长效应的约束,与模拟信号处理系统完全等效的数字系统不一定找得到。
因此,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分析方法是先对采样信号及系统进行分析,再考虑幅度量化及实现过程中有限字长效应所造成的影响。
故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理论是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基础。
10、只有当系统是线性时不变时,有y (n )= h (n )*x (n )。
11、时域采样在频域产生周期延拓效应。
12.输入信号x a (t )先通过一个前置低通模拟滤波器限制其最高频率在一定数值之内,使其满足采样频率定理的条件。
第一章 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思考题答案1. 答:不对,压力是强度性质,在一个热力学平衡体系中,当n 、T 、V 一定时,压力p 处处相等,不具加和性。
所谓加和性,是指在同一个热力学平衡体系中,某物理量的数值与体系中物质的数量成正比,如,()p B p m C n C =B ∑,在道尔顿分压定律中分压B p 的物理意义是指在同一温度下B 组分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具有的压力,总压和分压p B p 不是同一热力学平衡体系中的物理量,且与物质的数量不成正比关系,故B p p =∑不属加和性。
2. 答:(1)封闭体系非膨胀功0f W =。
(2)封闭体系、平衡态。
(3)p H Q Δ=,封闭体系、平衡态,不作非膨胀功,等压过程。
,封闭体系、平衡态,不作非膨胀功,等容过程。
V U Q Δ= (4)封闭体系,平衡态,不作非膨胀功,状态连续变化的等压过程,对于理想气体状态变化时适用于除等温过程以外的一切过程。
(5)封闭体系、平衡态、不作非膨胀功,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过程。
(6)封闭体系、平衡态、不作非膨胀功,等外压过程。
(7)封闭体系、平衡态、不作非膨胀功,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
(8)封闭体系、平衡态、不作非膨胀功,理想气体绝热过程。
(9)理想气体、多方可逆过程pV δ=常数。
3. 答:(1)对。
(2)对。
(3)错。
(4)错。
(5)对。
因为恒温过程是指体系与环境的温度始终保持相等且恒定,是一个自始至终保持热平衡的过程,由于只有同时满足力学平衡、相平衡、化学平衡才能保持热平衡,所以这种过程是一个保持连续平衡状态的过程,即为可逆可逆过程。
恒温过程不同于等温过程,后者只需始终态温度相等即可,而不管中间经历的状态如何,等温可逆过程则一定是恒温过程。
(6)错。
这是一个等外压过程,不是等压过程,绝热膨胀时,,不是0Q =0p Q =。
绝热膨胀后,212,1p p T T <<,理想气体的焓时温度的函数,该过程中0H Δ<。
01a-《核反应堆物理基础》教材思考题
《核反应堆物理基础》教材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思考题:1、试根据核力的特性解释稳定核素的中子-质子数目比会随着质子数的增加而逐渐从1变成大于1。
[解答]:A<40时,β稳定綫近似为直线,N/Z=1,这些核素比较稳定;对于A>40,由于随质子数Z的增大,长程的库仑排斥力加大,需要较多的中子来抵销库仑效应,所以β稳定綫的中/质比变成大于1。
2、既然宏观截面代表一个中子在介质中穿行单位距离与介质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的概率,那么,若宏观截面大于1,有何物理意义?[解答]:宏观截面并非是用百分数来表示的一般意义上概率,而是表示一个中子与单位体积内所有靶核发生某类核反应的概率,亦即一个中子在介质中每单位穿行距离上与靶核发生某类核反应的概率。
如果宏观截面大于1,则说明中子与靶核发生某类核反应之前可能的自由飞行的平均距离小于1cm。
3、我们知道中子的散射平均自由程代表中子在介质中与介质原子核前后发生两次碰撞时平均穿行的距离,那么,吸收平均自由程又怎么解释呢?[解答]:吸收平均自由程就是中子与靶核发生吸收核反应之前可能的自由飞行的平均距离。
4、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慢化过程中铀-238对中子的共振吸收?[解答]:当燃料和慢化剂作非均匀布置时,可减少中子在慢化过程中铀-238核对中子的共振吸收,即有较大的逃脱共振吸收几率,原因如下:1)由于燃料芯块对共振能量的中子有屏蔽作用(自屏效应),燃料核吸收共振中子的能力下降。
这是因为共振中子主要在慢化剂中产生,随后入射到燃料芯块上,所以首先为芯块表层的的U-238核所吸收(σr U-238很大),所以,在芯块内的共振中子通量密度急剧下降。
2)当燃料芯块之间的距离足够大时,慢化到共振能量的中子与燃料核的碰撞几率就要比均匀系统的小,而与慢化剂核的碰撞几率却增加了。
中子与慢化剂核碰撞后,能量往往就直接降到共振能量以下了。
5、试运用四因子模型,分析以下因素对反应堆有效增殖系数的影响:1)提高核燃料的富集度;2)向反应堆内引入吸收体;3)把包裹在堆芯外的中子屏蔽/反射层移走;4)把反应堆内的液体慢化剂排走。
传热学思考题参考答案(陶文铨第四版)
答:放大镜的中间厚,边缘薄,光线在透过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因此会把物图像放大。要点: 值越大则温度变化率越小,在图上标示出来就是斜率越小(具体可参考换热器原理一书)。当相等时,顺流为对称的两曲线,而逆流时则为平行线。
答:在圆管外敷设保温层和设置肋片都使表面换热热阻降低而导热热阻增加,而一般情况下保温使导热热阻增加较多,使换热热阻降低较少,使总热阻增加,起到削弱传热的效果;设置肋片使导热热阻增加较少,而换热热阻降低较多,使总热阻下降,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但当外径小于临界直径时,增加保温层厚度反而会强化传热。理论上只有当肋化系数与肋面总效率的乘积小于1时,肋化才会削弱传热。
答:条件:(1)材料的导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以及沿肋高方向的横截面积均各自为常数(2)肋片温度在垂直纸面方向(即长度方向)不发生变化,因此可取一个截面(即单位长度)来分析(3)表面上的换热热阻远远大于肋片中的导热热阻,因而在任一截面上肋片温度可认为是均匀的(4)肋片顶端可视为绝热。并不是扩展表面细长就可以按一维问题处理,必须满足上述四个假设才可视为一维问题。
第八章:
1、选择太阳能集热器的表面涂层时,该涂层表面吸收率随波长的变化最佳曲线是什么?有人认为取暖用的辐射采暖片也需要涂上这种材料,你认为合适吗?
分析:太阳辐射的主要能量集中在0.2~2μm,该涂层表面吸收率随波长的变化最佳曲线是当波长小于2μm时,吸收率大,当波长大于2μm时,吸收率要小。
不合适。因为如果暖片在高温(波长小)时有很大的吸收比,那么暖片将有很大的辐射换热量,减小了对流换热量,因此不适合。
答:虽然黑体表面与重辐射面均具有J=Eb的特点,但二者具有不同的性质。黑体表面的温度不依赖于其他参与辐射的表面,相当于源热势。而重辐射面的温度则是浮动的,取决于参与辐射的其他表面。
《直播营销》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1章思考题:1.什么是狭义的市场营销与广义的市场营销?狭义的市场营销是指一个企业为将其产品以赢利的方式出售给它的顾客所采取的活动。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市场营销是指以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营销对象可以是产品、服务、体验、人物、组织、事件、地点、信息、观念、财产权等。
从广义上说,市场营销是个人或组织为了争取外界对其实现自身目标的支持而采取的各种行动。
通俗地说,营销就是为了让市场支持你(你的产品|服务|行为|观念)而采取的各种行动。
对企业来说,市场营销就是企业争取市场对其实现盈利目标的支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
对个人来说,市场营销就是个人争取社会对其实现自身愿望的支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
例如,对竞选者来说,就是争取社会对其投赞成票所采取的各种行动。
2.企业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市场?目标市场选择,是指企业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选择其中某个或某几个子市场作为经营目标的决策过程。
企业应当选择与企业定位一致的细分市场、选择需求足够大的细分市场、选择有潜力的细分市场、选择自身具有竞争优势的细分市场。
3.市场竞争有几个层次?市场竞争战略有几种类型?任何一家企业一般都面临行业间的竞争、行业内的竞争、产品间的竞争、品牌间的竞争等不同层次的竞争。
以上四个层次中,行业间的竞争是不同行业的竞争,其余三者是同行业竞争,相似点越多竞争越激烈。
由于品牌间的产品相互替代性较高,因而品牌之间的竞争最严峻、最迫近、最激烈,而大多数竞争终将面对这一竞争。
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
4.顾客需求有哪些特点?影响顾客购买的因素有哪些?顾客是为了获得必要的生活资料而从事是消费行为的个人或家庭,顾客需求有以下几个特点:需求的零星性、需求的多样性、需求的多变性、需求的层次性、需求的非专业性、需求的相关性、需求的波动性、购买行为的可诱导性。
光学思考题和习题解答第一章
第一章 思考题部分1. 答:茂密树叶缝隙相当于一个个小孔,太阳光通过小孔进行成像,投射到地面是太阳的倒立像;若太阳偏食,将出现偏食太阳的像。
2. 答:平静的水平相当于一个镜面,远处灯光经过反射后形成单一的像;当水面荡漾时,完整的镜面破碎为很多不同倾角的小平面,每个小平面对灯光各自形成一个像,这些位置不同的像就是拉得很长的倒影。
3. 答:不可以,能够证明:要使出光口越来越小,反射光锥将很长;这样入射光线的入射角逐渐减少,经过若干次反射后,入射光线从法线的左边改变为右边,光线又反射出来。
最终光线无法射出反射光锥。
4. 答:原因是太阳上部和下部发出的光线经过大气折射后往上偏离原来位置的大小不一样,下部往上偏离大,上部往上偏离小,因而显得扁。
5. 答:星星越远离天顶,实际位置与像位置的偏离越大;6. 答:入射光束与折射光束的束宽比为:212121cos cos cos cos i i i d i d d d ==,d 等于两束光在界面的长度。
7. 答:把救人者当做一束行进的光,因而他在岸上和水中运动所花费的时间要满足费马原理,列出整个过程的时间函数式,求导数并令之为零,算得的时间即为极值,路径也就确定。
该过程与光的折射定律类似。
部分习题解答与思路4、解:对第一个折射面有:1sin sin 1i n =⋅θ,因为入射角很小,得1ni =θ;折射光线与第二个折射面的交点与法线的距离等于nti t AC θ≈=1tan ;入射光线延长线与与第二个折射面的交点与法线的距离等于为θθt t BC ≈=tan ;点A 到入射光线延长线的距离就是第二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垂直距离,等于θθt nn AC BC AB x 1)(cos -=-≈=5、解:对每个折射面,满足: nn n n i n n i n n i n 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1122111100=⋅=⋅=⋅--θθθ因而,有n n n n θθsin sin 00⋅=⋅,显然,出射方向只由0n 和n n 决定。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思考题1. 下列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1) 绝热封闭系统就是孤立系统;(2) 不作功的封闭系统未必就是孤立系统;(3)作功又吸热的系统是封闭系统;(4)与环境有化学作用的系统是敞开系统。
【答】(1)不一定正确。
绝热条件可以保证系统和环境之间没有热交换,封闭条件可以保证系统和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
但是单单这两个条件不能保证系统和环境之间没有其他能量交换方式,如作功。
当绝热封闭的系统在重力场中高度发生大幅度变化时,系统和地球间的作功不能忽略,系统的状态将发生变化.(2)正确。
(3)不正确。
系统和环境间发生物质交换时,可以作功又吸热,但显然不是封闭系统.为了防止混淆,一般在讨论功和热的时候,都指定为封闭系统,但这并不意味着发生物质交换时没有功和热的发生.但至少在这种情况下功和热的意义是含混的。
(4)正确。
当发生化学作用(即系统和环境间物质交换)时,将同时有热和功发生,而且还有物质转移,因此是敞开系统。
2. 一隔板将一刚性容器分为左、右两室,左室气体的压力大于右室气体的压力。
现将隔板抽去,左、右室气体的压力达到平衡。
若以全部气体作为系统,则△U、Q、W为正?为负?或为零?【答】因为容器是刚性的,在不考虑存在其它功的情况下,系统对环境所作的功的W = 0 ;容器又是绝热的,系统和环境之间没有能量交换,因此Q = 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 = Q +W,系统的热力学能(热力学能)变化△U = 0.3。
若系统经下列变化过程,则Q、W、Q + W 和△U 各量是否完全确定?为什么?(1)使封闭系统由某一始态经过不同途径变到某一终态;(2)若在绝热的条件下,使系统从某一始态变化到某一终态.【答】(1)对一个物理化学过程的完整描述,包括过程的始态、终态和过程所经历的具体途径,因此仅仅给定过程的始、终态不能完整地说明该过程。
Q、W 都是途径依赖(path—dependent)量,其数值依赖于过程的始态、终态和具体途径,只要过程不完全确定,Q、W 的数值就可能不确定。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1章思考题及习题1参考答案一、填空1. 除了单片机这一名称之外,单片机还可称为或。
答:微控制器,嵌入式控制器.2.单片机与普通微型计算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将、、和三部分,通过内部连接在一起,集成于一块芯片上。
答:CPU、存储器、I/O口、总线3. AT89S52单片机工作频率上限为 MHz。
答:33 MHz。
4. 专用单片机已使系统结构最简化、软硬件资源利用最优化,从而大大降低和提高。
答:成本,可靠性。
二、单选1. 单片机内部数据之所以用二进制形式表示,主要是A.为了编程方便B.受器件的物理性能限制C.为了通用性D.为了提高运算速度答:B2. 在家用电器中使用单片机应属于微计算机的。
A.辅助设计应用B.测量、控制应用C.数值计算应用D.数据处理应用答: B3. 下面的哪一项应用,不属于单片机的应用范围。
A.工业控制 B.家用电器的控制 C.数据库管理 D.汽车电子设备答:C三、判断对错1. STC系列单片机是8051内核的单片机。
对2. AT89S52与AT89S51相比,片内多出了4KB的Flash程序存储器、128B的RAM、1个中断源、1个定时器(且具有捕捉功能)。
对3. 单片机是一种CPU。
错4. AT89S52单片机是微处理器。
错5. AT89C52片内的Flash程序存储器可在线写入,而AT89S52则不能。
错6. 为AT89C51单片机设计的应用系统板,可将芯片AT89C51直接用芯片AT89S51替换。
对7. 为AT89S51单片机设计的应用系统板,可将芯片AT89S51直接用芯片AT89S52替换。
对8. 单片机的功能侧重于测量和控制,而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运算及高速的测控功能则是DSP的长处。
对四、简答1. 微处理器、微计算机、微处理机、CPU、单片机、嵌入式处理器它们之间有何区别?答:微处理器、微处理机和CPU它们都是中央处理器的不同称谓,微处理器芯片本身不是计算机。
而微计算机、单片机它们都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单片机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用于测控目的的单片微计算机。
1.微观第一章 思考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思考题答案及解析一、思考题A:基础知识题1.1B 实证经济学主要回答国民经济实际如何运行。
1.2B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配置。
1.3A 所得税率对中等收入家庭不公平不是实证经济学的命题。
1.4B“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的一门学科。
1.5D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1.6B机会成本的经济含义是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放弃这种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7B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做出选择,这是因为人们在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二、思考题B:名校历年考研真题2.1答案详解:经济学上均衡是指静止状态,说明其他情况不变,没有外来因素干扰情况下,经济行为或经济情况不再变动之意。
例如消费者的均衡是说明某特定时间,其他情况不变,预算和商品的价格已知,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而不再变更消费量的情况。
2.2答案详解:(1)属于规经济学,而不是实证经济学。
(2)实证经济学说明和回答的问题是经济现象“是什么”,而规经济学就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种标准。
它力求回答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
(3)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点好,个人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
可见这个问题属于规经济学畴。
2.3对,答案详解:最后一元钱的边际效用对富人来说就是小于穷人。
2.4D答案详解:如果为了选择了A而放弃了B,那么机会成本是指放弃B而减少的收益。
2.5C答案详解: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是亚当•斯密。
2.6答案详解:局部均衡是在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考察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而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2.7B答案详解:“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时小一点好”这一问题属于规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2.8C答案详解:经济学可定义为研究如何最合理的配置稀奇资源于诸多竞争性用途的科学。
2.9答案详解: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
地下水动力学_01-第一章_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1-1.何谓渗流?
实际的地下水水流仅存在空隙空间,其余部分则是固体的岩石 。但为了研究方便,我们用一种假想的水流来代替实际的水流。
这种假想水流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粘滞性等)和真实的地下水
相同,但它充满了整个多孔介质(包括空隙和固体部分)的连续体; 而且这种假想水流的阻力与实际水流在任意岩石空隙体积内中所受 的阻力相同;它的任意一点压强P和任一断面的流量Q与实际水流在 该点周围一个小范围内的平均值相等。这就是在渗透阻力、渗透压 强以及渗透流量保持等效的原则下,把实际渗流速度平均到包括固 体颗粒骨架在内的整个渗流场中。这种假想水流称为渗透水流,简 称渗流。 渗流是用一种假想的宏观水平的地下水流。
垂向排泄的非稳定流条件
。
3-2.三者有何关系?
地下水质点流速矢量 u′、孔隙平均流速u和渗
透流速v三者之间的关系见
图1-1-2b,而且v=neu。
图1-1-2b 地下水各种流速关系概图
4-1.地下水一维、二维、三维流的划分原则。 根据渗透流速与空间坐标轴的关系,可把地下水流分为一维 流动、二维流动、三维流动: 只沿一个坐标方向运动的称为一维流动;沿两个坐标方向有 分流速的称为二维流动;而沿三个坐标方向都有分流速的则称三
坡度呈正比。
表示渗流段内的水力坡度不是常量,沿流向可以变 大也可以变小。
J dH ds
6-1.达西实验的条件是什么? 达西实验的条件: >>均匀、各向同性介质; >>一维稳定流。
6-2.(均质、非均质,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稳定流与非稳定流等 )达西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达西定律的适用条件: >>当Re<1-10的条件下,通过多孔介质的流体作层流运动,渗流 才满足达西定律;超出此范围,达西定律不再适用。 >>某些粘性土存在一个起始的水力坡度J0。若实际水力坡度J<J0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而言,人的需求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而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
2.资源配置——对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作出的选择。
从生产的角度来说,资源稀缺就要进行选择,例如,选择生产什么?选择如何生产?选择为谁生产?等等,上述三个问题通常被称为资源配置(Resources Allocation)的问题。
3.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4.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应的。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研究如何对稀缺性资源实现充分利用。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5.实证分析——实证分析(Positive Aualysis)是指以事实为依据,对经济现象是怎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变化、变化的后果会怎样等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它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分析的正确与否可以通过对事实的检验来判断。
6.规范分析——规范分析(Normative Aualysis)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7.边际分析——在西方经济学中,我们把研究一种可变因素的数量变动会对其他可变因素的变动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称为边际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法就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微增量的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
8.均衡——均衡(Equilibrium)是借用物理学的概念,在经济学的分析中,均衡是指影响经济活动的两种相反力量相互作用而处于一种静止的状态。
理论力学第一章思考题习题解答
第一章 思考题1.1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有何不同?在什么情况下,它们一致?答:平均速度因所取时间间隔不同而不同,它只能对运动状态作一般描述,平均速度的方向只是在首末两端点连线的方向;而瞬时速度表示了运动的真实状况,它给出了质点在运动轨道上各点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沿轨道切线方向)。
只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质点的平均速度才与瞬时速度一致。
1.2 在极坐标系中,θθ r v r v r ==,为什么2θ r r a r-=而非r ?为什么θθθ r r a 2+=而非θθθr r a +=?你能说出r a 中的2θ r -和θa 中另一个θ r 出现的原因和它们的物理意义吗?答:在极坐标系中,径向速度和横向速度,不但有量值的变化,而且有方向的变化,单位矢量对时间的微商不再等于零,导致了上面几项的出现。
实际上将质点的运动视为径向的直线运动以及以极点为中心的横向的圆周运动。
因此径向加速度分量r a 中,除经向直线运动的加速度r 外,还有因横向速度的方向变化产生的加速度分量2θ r -;横向加速度分量中除圆周运动的切向加速度分量θr 外,还有沿横向的附加加速度θ r 2,其中的一半θ r是由于径向运动受横向转动的影响而产生的,另一半θ r 是由于横向运动受径向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
1.3 在内禀方程中,n a 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在空间曲线中它总沿着主法线的方向?当质点沿空间曲线运动时,副法线方向的加速度b a 等于零,而作用力在副法线方向的分量b F 一般不等于零,这是不是违背了牛顿运动定律呢?答:由于自然坐标系是以轨道切线、主法线和副法线为坐标系,当质点沿着轨道曲线运动时,轨道的切线方向始终在密切平面内,由于速度方向的不断变化,产生了n a 沿主法线方向且指向曲率中心。
在副法线方向不存在加速度分量,b a 等于零,这并不违背牛顿运动定律,因为在副法线方向作用的主动外力不一定为零,但可做到∑=0b F ,即所有外力之和在副法线方向平衡。
环境系统分析第一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系统分析第一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环境系统分析》第一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1.简述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参考答案:系统分析就是针对所研究的问题的整体,对共同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外部条件展开全面的、互相联系的和发展的研究,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或替代方案。
为此,系统分析过程必须遵从整体性原理、最优性原理、阶层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和环境适应性原理。
整体性原理是指,构成系统的各个元素是以系统最优为总目标结合在一起的,各个元素的状态及状态之间的联系都必须服从这一总目标。
整体性原理是系统分析最主要、最基本的原理。
最优性原理是指系统分析的结果应力求系统的最优解,通过调整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寻求系统的最佳结构。
阶层性原理是指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着层次结构,这种结构形成了系统内部各元素的主次和重要性程度,是形成有序系统的重要依据。
动态性原理是指一个系统总是处在不断运动发展之中,必须用发展的观点来探寻系统的最优解。
环境适应性原理是指一个系统总是处在外部环境的约束之中,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环境适应性是建立系统约束的重要依据。
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就是水解、综合和评价的反反复复协同,达至系统的最佳化。
水解和综合就是系统分析的两个主要环节。
水解就是研究和叙述共同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的特征,掌控各要素的变化规律,也就是模型化;综合就是研究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有机女团,达至系统的总目标最优,也就是最佳化。
2.系统的各个特征在最优化模型中各起着什么作用?参考答案:整体性特征就是结构系统模型的出发点,只有那些与系统有关的元素及其变量就可以步入模型;相关性特征就是辨识模型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形成系统模型的基础;目的性特征则就是创建系统目标和目标体系的指导和依据;阶层性特征说明模型中各个变量的层次关系,就是分辨变量重要性的依据;环境适应性则为创建系统外部约束条件提供更多了基础。
3.数学模型在系统分析中起什么作用?系统分析是否一定要应用数学模型?参考答案:数学模型就是系统分析的工具和手段,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抽象:运用数学方法对现实世界展开抽象化,通过数学符号及各种表达形式创建研究客体的内部规律及其与外部的联系,从而可以运用数学规律去化解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思考题
1、维持温度不变,将压力相同、体积不同的气体混合,混合后保持压力不变,总体积与各
组分体积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总体积是各组分体积之和
混合前:pV1=n1RT, pV2=n2RT, …, pV k=n k RT
混合后:pV总=n总RT=(n1+n2+…+n k)RT=n1RT+n2RT+…+n k RT=pV1+pV2+…+pV k=p(V1+V2+…+V k) ∴V总=V1+V2+…+V k
2、根据什么选择R的取值与单位?R有哪几种单位?
答: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单位n为mol、T单位为K,R的取值与单位则由p、V的单位来确定。
R的常用取值与单位见书第10页,有8.31 kPa·dm3·mol-1·K-1, 0.0831 bar·dm3·mol-1·K-1, 0.0821 atm·dm3·mol-1·K-1, 62.4 mmHg·dm3·mol-1·K-1, 8.31 J·mol-1·K-1, 1.99 cal·dm3·mol-1·K-1等。
其中最常用的R值取8.31,相应的单位为kPa·dm3·mol-1·K-1或J·mol-1·K-1。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含有1mol H2和2mol O2,哪种气体的分压力大?
答:p1V=n1RT, p2V=n2RT
∴
在定容、恒温的条件下,分压的大小与分子的种类和分子量无关,只与分子的数量有关,所以1 mol H2与2 mol O2相比,氧气的分压更大。
4、“在沸点以上的液体不能存在”这句话对么?
答:不对。
温度超过沸点的液体叫做“过热液体”,液体沸腾时,液体的内部必须有许多小气泡使液体在其周围气化,即小气泡起着“气化核”的作用,在纯净液体内小气泡不容易形成,因此容易出现过热现象。
另一方面,沸点与外界压力有关。
只有临界温度以上时,无论如何加压都不能使气体液化。
而临界温度以下的沸点,可以通过加压使气体液化。
比如,在一个大气压和105℃时(高于水的正常沸点100℃)的水蒸气,通过加压到一定程度,可以使水蒸气液化。
5、什么是临界温度?它和液体的正常沸点有何区别?
答:①临界温度,使物质由气体变为液体的最高温度。
每种物质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加多大的压力都不能使气体液化,这个温度就是临界温度。
②液体的蒸汽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升高到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液体就沸腾了,这个温度就是液体的沸点。
而液体的正常沸点是外界压力为101.33kPa(1atm)时液体的沸点。
如表1-3所示,对于永久气体,不存在正常沸点Tb,其临界温度Tc低于室温;对于可凝聚气体,Tb低于室温而Tc高于室温;而对于常温常压下的液体,其Tb和Tc都高于室温。
6、在什么条件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用于液体蒸汽压的计算?
答:当液体的蒸汽可以看作理想气体时,即压力不很高、温度不很低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计算。
而处于与液体共存条件下的气体,或者在改变温度或压力时气体发生凝聚时,不能用气体状态方程来计算液体的蒸汽压(参见习题5)。
7、在一定温度下,饱和蒸汽压与体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对于处于气液平衡状态下的饱和蒸汽压与体积(气体或液体或气液总体积)没有关系,饱和蒸汽压只与温度和蒸发焓有关;对于只有气体存在的饱和蒸汽,在维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当体积增加时压力会降低,可用气体状态方程来估算;当体积减小时(等于施加外压),饱和蒸汽的一部分会凝聚,使得n变小,但压力不会改变(参见习题5中饱和水蒸气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情况)。
8、外压小于1×102kPa时,沸腾现象是否存在?举例说明。
答:液体在外压为1×102kPa时的沸点为正常沸点。
对于常温常压下为液体的物质,均有正常沸点。
在低于1×102kPa标准压力下,仍有沸腾现象,但沸点会相应地降低, 比如在高山上由于气压低于1×102kPa,水不到100℃就沸腾了;对于那些在1×102kPa标准压力下为气体、在保持压力不变通过降温不能成为液体的物质,在等于或低于1×102kPa时就不会有沸腾现象存在。
如CO2气体,在1个大气压下降温到78.5℃时开始变为固体。
9、“水在0℃以下和100℃以上都不能以液态存在”的说法对吗?
答:不对。
高纯水在缓慢降温时能在0℃甚至-40℃以下以过冷水的形式存在。
在给水施加高压时其凝固点也会降低,因此会出现0℃以下的液态水。
在加压时水的沸点也会升高,故100℃以上的液态水也是可以存在的。
10、冰和水共存的体系,受热时温度是否变化?为什么?
答:不变。
在冰水共存时,体系吸收的热用于冰的融化,而不使体系的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多少由摩尔熔化热来决定。
直到冰全部溶化后,水温随着吸热而升高。
在冰水共存时,冰的融化(吸热)和水的凝固(放热)维持平衡,保持冰点的温度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