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热工基础部分
内燃机原理(含热工基础)考试复习资料
热工部分1、热机: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统称为热力发电机,简称热机。
2、工质: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换是通过媒介物质在热机中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来实现,这种媒介物质称为工质。
3、系统:工程热力学通常选取一定的工质或空间作为研究对象,称之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4、状态:工质在某一瞬间所呈现的宏观的物理状态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简称状态。
5、状态参数:用于描述工质所处物理状态的宏观物理量称为状态参数。
状态参数具有点函数的性质。
状态参数的变化只取决于给定的初始与最终状态,而与变化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中间状态或路径无关。
6、平衡状态: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工质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7、非平衡状态:当系统内部各部分的温度或压力不一致时,各部分间将发生热量的传递或相对位移,其状态将随时间而变化,这种状态称为非平衡状态。
8、基本状态参数:在工程热力学中,常用的状态参数有压力、温度、比体积、热力学能、焓、熵等。
其中,压力、温度、比体积可以直接测量,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9、热平衡状态:当两个温度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它们之间将发生热量传递。
如果不受其他影响,那么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两者将达到相同温度,即热平衡状态。
10、温标:温度的数值表示法称为温标。
11、比体积:单位质量的工质所占有的体积。
υ=V/m12、密度:单位体积工质的质量。
ρ=1/V13、状态公理:对于和外界只有热量和体积变化功的简单可压缩系统,只需两个独立的参数便可确定它的平衡状态。
14、过程:系统的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变化过程称为热力过程,简称过程。
15、准静态过程(准平衡过程):如果在热力过程中,系统所经历的每一个状态都无限地接近平衡状态,称为准静态过程。
16、驰豫时间:在没有外界作用下,一个系统从非平衡状态达到完全平衡态需要很长时间,但是从非平衡态趋近平衡态所需时间往往不长,这段时间叫做驰豫时间。
17、可逆过程:如果系统完成了某一过程之后,再沿着原路径逆行而回到原来状态,外界也随之回复到原来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则这一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热工基础》第一章
1
第一章 基本概念
本章重点介绍工程热力学中常用的基本 概念,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学习工程 热力学的基础。
1-1 热机、工质、热源与热力系统
热机:
能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如蒸汽 机、蒸汽轮机、燃气轮机、内燃机和喷气发 动机等。
2
3
工质:
实现热能和机械能之间转换的媒介物质。
例如:在活塞式热力机械中,活塞运动的 速度一般在10m/s以内,但气体的内部压力 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声速,通常每秒数百米, 活塞运动的速度很慢,这类情况就可按准平 衡过程处理。
38
不平衡过程 :过程中并非每一点都
非常接近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1
平衡状态2
39
思考: 准平衡过程和不平衡过程哪个常见? • 准平衡过程:一般均可视作 • 不平衡过程:会特别说明
36
在系统内外的不平衡势(如压力差、温
度差等)较小、过程进行较慢、弛豫时间非
常短的情况下,可以将实际过程近似地看作
准平衡过程。
非平衡态→近平衡态 时间
在状态参数坐标图上,准平衡过程可以近 似地用连续的实线表示。
p
1
2
v 37
在系统内外的不平衡势(如压力差、温度 差)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弛豫时间非常短, 可以将实际过程近似地看做准平衡过程。
(3)可逆过程
如果系统完成了某 一过程之后可以沿原路 逆行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并且不给外界留下任何 变化,这样的过程为可 逆过程。
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如传热、混合、 扩散、渗透、溶解、燃烧、电加热等 。
可逆过程是一个理想过程。可逆过程的
条件:准平衡过程+无耗散效应。
不可逆过程无法恢复到初始状态? 错!
第1章 工程热力学基础 发动机原理_143
1.784
0.524
0.316
1.667
H2
O2 N2 空气 CO CO2 H2O
CH4
C2H4
2.016
32.000 28.016 28.97 28.011 44.010 18.016
16.04
28.054
4.1244
0.2598 0.2968 0.2871 0.2968 0.1889 0.4615
表明工质状态特征的各个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状态参数。 汽 车发动机在变热为功的整个过程中,工质的状态总是不断地 变化着,可以用压力p、温度T、比容v、内能U、焓H、熵S六 个状态参数来描述。 其中p、T、v 可以直接用仪表测量,且 其物理意义易于理解,故成为描述工质状态的基本状态参数。
压力 p
工质在单位面积容器壁上所施加的垂直作用力称 为压力,对于气体工质来说,气体的压力是大量 的分子在紊乱的运动中对容壁碰撞的统计量。假 定气体分子在容器壁的垂直方向上产生总的作用 力为F,容器壁的总面积A为,则有:
2.热量Q
热量是指两物体间通过微观的分子运动发生相互 作用而传递的能量。所以无论对于系统或外界都 不能说它们含有多少热量。
热量和功一样不是热力状态的参数,而是工质状 态改变时对外的效应。它们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通 过微观分子运动作用而传递的能量,后者则是通 过宏观运动作用而传递的能量。
在热力学中规定,外界加给系统的热量为正,而 系统放给外界的热量为负,国际单位制规定功和 热量Q的单位都用焦耳(J)。
温度 T
在工程上,温度也可以用摄氏温标来量度,用符 号t和单位℃表示。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 为:
tT27.135
由上式可知,热力学温度273.15K为摄氏温标的零 点。用摄氏度表示的温度也可用开(K)表示。须 注意的是只有热力学温度才是状态参数。
热工基础与内燃机原理
热工基础与内燃机原理主讲:王会明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学院第一章:气体工质的热力性质第一节:基本概念热学:是研究宏观物体的各种热现象及其相互联系与规律的一门科学。
热工学:是研究热能与其他各种能量之间相互转换的科学。
热力学:是研究热能与机械能之间转换规律的科学。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直接传递规律的科学。
目的:是研究燃料的热能在转换为机械能的过程中,热能的高效利用问题。
工程热力学不深入到物质的微观范围去研究,而是利用宏观的方法研究具有明显边界物体的连续介质系统,该系统称为热力学系统。
处于系统之外,而与系统有直接关系的周围物质,叫外界。
系统和外界之间的分界面称边界。
若热力系统和外界间仅有热和功的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称为闭口系统;若热力系统和外界间即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称为开口系统。
在开口系统中,不仅要考虑系统内工质状态变化,还要分析流入和流出系统工质状态不同带来的影响。
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系统称绝热系统;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质量交换的系统称为孤立系统。
第二节:气体工质的基本状态参数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称为热机。
在热机中进行能量转换的工作物质称为工质。
气体具有很好的膨胀性、流动性和压缩性,故工质多为气体。
工质所处的某种(压力、温度、容积)和热力有关的状态,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
工质状态(压力、温度、比容、内能、焓、熵)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参数。
系统中气体各部分的压力、温度均匀一致,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称为热力平衡状态。
一、压力: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对容器频繁撞击的总结果称为压力。
(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称为压强。
)气体压力的大小是以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来衡量。
单位kPa。
压力决定于分子运动的强度和分子的浓度。
气体的压力称为绝对压力,绝对压力于大气压力的差值称为表压力或真空度。
当P>P0时,P=P0+Pg;当P<P0时,P=P0-PV。
式中:P0-大气压力;Pg-表压力;PV-真空度。
二、温度:表示气体冷热的程度叫温度。
热工基础与发动机原理第2章
• 5)发动机工作温度 • 发动机的工作温度直接影响润滑油的工作温度,而随润滑油温度的提
高,其黏度减小。发动机的工作温度过高或过低,就会使润滑油的黏 度过小或过大,均会导致机械损失增加,机械效率下降。同时,温度 过高有时使润滑油变质。因此,使用中应尽量保持发动机正常的工作 温度,一般为80℃~95℃。此外,发动机的工作温度也直接影响混合 气的形成及燃烧过程。发动机工作温度过低,燃料不易蒸发,混合气 形成不良,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加,指示功率减小,使机械效率下降。 而温度过高,则会导致燃烧过程不正常,汽油机易发生爆燃,也会使 指示功率减少,机械效率下降。
,每小时耗油量为 GT (kg/h),则指示燃油消耗率为
Pi (kW)
gi
GT Pi
10 3
指示燃油消耗率是评定发动机实际循环经济 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9
• 4.指示热效率
• 指示热效率是指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热量之比,即
i
Wi Q1
• Q1 为做 Wi 指示功所消耗的热量,按所消耗的燃料量与燃料的热值 来计算,燃料的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燃料燃烧后放出的热量,其数值 取决于燃料本身的性质。
19
• 3.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 (1)点火提前角或供油提前角 • 汽油机的点火提前角和柴油机的供油提前角直接影响实际循环指示功
和缸内最高压力。汽油机的点火提前角和柴油机的供油提前角不易过 大或过小,必须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等合理选择。 • (2)发动机转速 • 随发动机转速提高,各摩擦表面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加大,摩擦损失增 加;同时由于转速上升而引起运动件的惯性力加大,致使活塞侧压力 和轴承负荷增加,也会使汽缸和活塞的摩擦损失增加。此外,转速提 高,还会使泵气损失及驱动附件的机械损失增加。所以,随发动机转 速提高,机械损失功率增加,机械效率下降。根据试验统计,机械损 失功率与转速平方近似成正比,所以转速越高,机械效率下降越快, 如图2-3所示。这也成为通过提高转速来强化发动机动力性的一大障 碍。
热工基础与发动机原理第1章 1.5
dv 0 w 0 dv 0 w 0
定容线是确定w正负的分界线
技术功
wt vdp
dp 0 wt 0 dp 0 wt 0
定压线是确定wt正负的分界线
热力学能与焓
du cV dT
dh cpdT
c p、cV 均恒大于0
dT 0 du 0, dh 0 dT 0 du 0, dh 0
定温线是确定du、dh正负的分界线
思考题
试将满足以下要求的理想气体多变过程 在p-v图和T-s图上表示出来: (1)工质又膨胀、又放热 (2)工质又受压缩、又升温、又吸热 (3)工质又受压缩、又降温、又降压
wt vdp 0
热量为 q cpT cpt q h
1.5.3 定温过程
1.过程方程 pv=定值
2.基本状态参数间关 系
p1 v2 p2 v1
3.定温过程在状态参 数坐标图上的表示
• 1-2过程是压力下降 的膨胀吸热过程
图1-24 定温过程在状态 参数坐标图上的表示
T2 ( p2 )(k1) / k
T1
p1
3.绝热过程在状态参 数坐标图上的表示
• 1-2过程是可逆绝热 膨胀过程
图1-25 理想气体可逆绝热过程在 状态参数坐标图上的表示
1.5.4 绝热过程
4.单位质量的功量和热量分析
膨胀功 技术功
w u u1 u2
w cV (T1 T2 )
1.5.3 定温过程
4.单位质量的功量和热量分析
膨胀功 技术功
w
2 1
pdv
RgT1 ln
v2 v1
00章 热工基础
比定压热容与比定容热容之比称为绝热 指数或比热比,用κ表示
(四)理想气体的熵 熵是一个导出的状态参数 S为熵(单位为J/K),s为单位质量的熵, 称为比熵(单位为J/(K·kg))
二、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及参数计算 (一)多变过程与基本热力过程 分析热力过程中工质状态的变化规律, 即过程方程式p、v、T间的关系,进一步 可导出其热力学能、热量、功量的计算 公式
状态参数坐标图
工质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变化时所经历的全部状 态的总和称为热力过程。在状态参数坐标图中表示为 一条连续曲线,如图1-2曲线。 当工质从某一状态开始,经过一系列中间状态后,又 回复到原来状态时,则是封闭的热力过程,如图b的闭 合曲线,称为热力循环。
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
三、功和热量 热力过程中工质的能量交换用功和热量表示。 工质通过系统界面和外界进行的机械能的交换 表现为做功,即使工质的体积变化(膨胀或压 缩),如图1-7所示。
热量的符号规定:
当工质从外界吸热时,热量为正值,即 Q>0,系统的熵增加,即dS>0; 当工质对外界放热时,热量为负值,即 Q<0,系统的熵减少,即dS<0; 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时,热量为零,即 Q=0,系统的熵不变,即dS=0。
四、热力学第一定律 加入热力系统的能量的总和-离开热力系 统能量的总和=热力系统总能量的增量
图1-8 过程的功量和热量
热量传递的动力是温度,只要存在温差就会传 热 Q=TdS S(单位为J/K) 是状态参数熵;单位质量的熵称 为比熵,用s(单位为J/(kg·K))表示 q=Tds 系统经过一个过程后,工质与外界交换的热量 可以用图1-8b所示T-S图上1-2-3-4-1的面积表 示。
工程热力学与发动机原理
2、热力系统
热力学系统(热力系统、热力系、系统)——人为选 定的某些确定的物质或某个确定空间中的物质 。 外界—系统之外与系统能量转换过程有关的一切其他 物质。 边界—分割系统与外界的界面。 闭口系统——与外界无质量交换的系统(控制质量)。 开口系统——与外界有质量交换的系统(控制容积、 控制体)。 绝热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 孤立系统——与外界既无能量(功量、热量)交换, 又无质量交换的系统。
⑵热力过程性质
热量是过程量。比热容与热力过程有关。 定容过程的比热容称为比定容热容cv, 定压过程的比热容称为比定压热容cp.
设比热比 k= cp/ cv . k又称绝热指数。
⑶加热时工质的状态 比热容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 2 3 c a a T a T a T 0 1 2 3 1)真实比热容 q1 2 t2 考虑温度对比热容的影响 cm t 1 2)平均比热容 t2 t1 考虑温度对比热容的影响 3)定值比热容 不考虑温度对比热容的影响,把比热容作为常量。
⑵温度T
表示气体的冷热程度 ,是描述系统热状况的参 数。 热力学温标的基本温度为热力学温度T。 热力学温标也用摄氏温度t来表示。单位为 ℃(摄氏度)。摄氏温度的定义为 t =T-273.15 K
⑶比体积v
单位质量物质占有的体积。描述系统内部物质 分布状况的参数。 V v m3/kg m 密度和比体积互为倒数,即
1、热量的定义 热力学系统和外界之间仅仅由于温度不同而通过边 界传递的能量。 2、 热量是过程量;热量是传递的能量。 热量是物体间通过紊乱的分子运动发生相互作用而 传递的能量;而功则是物体间通过有规则的微观运 动或宏观运动发生相互作用而传递的能量。 3、 热量符号:系统吸热时热量为正,系统放热时热 量为负。
热工基础与发动机原理第1章 1.6
C
图1-33概括性卡诺循环
1.6.4卡诺定理
• 定理一:在两个恒温热源之间工作的一切可逆热 机具有相同的热效率,其热效率等于在同样热源 间工作的卡诺循环热效率,与工质的性质无关。
• 定理二:在两个恒温热源之间工作的任何不可逆 热机的热效率都小于可逆热机的热效率。
• 证明
1.6.4卡诺定理
图1-34 卡诺定理证明
图1-38
1.6.8 热量有效能及有效能损失
• 当低温热源温度为环境温度时,温度为T的 热源放出的热量Q中能转变为有用功的最大 份额称为有效能,又称为热量的做功能力 。热量Q中不能转变为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 称为热量无效能,又称为热量的非做功能 .
• 例1-17 1kg空气经绝热节流,由状态pl= 0.6Mpa,t1=127℃变化到状态 p2=0.1MPa 。试确定有效能损失(大气温度 T0=300 K )。
1.6.9 能量的品质与能量贬值原理
• 在孤立系统的能量传递与转换过程中,能 量的数量保持不变,但品质却只能下降, 不能升高,极限条件下保持不变。这个表 述称为“能量贬值原理”,它是热力学第 二定律更一般、更概括性的说法。
谢谢大家!
• d-a: 工质可逆绝热压缩 回复到初始状态。
1.卡诺循环
图1-31 卡诺循环的p-v图和T-s图
• 工质在整个循环中从热源吸热 q1 ,向冷源放
热 q2 ,对外界作功 w0 ,外界对系统作功 w2。
• 卡诺循环的热效率仅与高热源温度T1和 冷源温度T2关
c
net
q1
1 q2 q1
• 多热源可逆循环
图1-35 多热源可逆循环
• 例1-15 设工质在恒温热源=800K和恒温冷 源=200K间按热力循环工作,视为理想情况 无任何不可逆损失,已知吸热量为200kJ,求 循环热效率和净功。
热工基础与发动机原理教学大纲
《热工基础与发动机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0350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工程流体力学总学时数:63学分:3.5讲课:55实验8适合层次:本科适合专业: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一、课程的目的及任务本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和发动机原理的综合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热力学的基本理论、探讨能量有效利用的途径和方法并使学生获得有关热能传递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应的分析计算能力。
同时突出对车用发动机原理与性能的认识,从车辆对发动机使用要求出发,来学习研究发动机的特性,该课程不仅为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也是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1、掌握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并会应用于对一些工程问题的分析与计算。
2、掌握热力过程的理论与规律,并将之应用于实际,学会对工程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并进一步作分析研究的方法。
3、学会对传热过程进行解剖处理和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
4、掌握导热的基本定律,能对无热源的简单几何形状物体在常物性条件下的导热进行熟练的分析计算,并对导热问题的数值求解途径有所了解。
5、理解对流换热的实质,并会准则方程式计算。
6、掌握热幅射的基本定律,熟悉由透明介质所隔开的两物体间辐射换热的基本计算方法。
7、掌握发动机中热功转换的基本规律和性能。
8、掌握车用发动机的特性及匹配方法。
9、具备分析影响发动机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提出提高性能指标的措施和方法之能力。
10、熟悉常规的发动机台架试验方法。
二、理论教学内容1、绪论能源及能源的利用方式;几种热机循环的组织;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发动机原理的主要学习内容。
2、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热力状态参数;温度、压力及比重;平衡状态;状态方程式;参数坐标图;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热量和功;熵;热力循环。
3、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表达式;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焓;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的应用。
热工基础与发动机原理第1章 1.3
• 例1-4 某气体在压气机中被压缩,压缩前气体的 参数是 p1 100 kPa,v1 0.845 m3 / kg ,压缩后的参数 是 p2 800 kPa,v2 0.175 m3 / kg,设在压缩过程中每 公斤气体的内能增加150kJ,同时向外界放出热量 50kJ,压气机每分钟生产压缩气体10kg。求:
• 例1-3:闭口系从状态1沿l-2-3途径到状 态3,传递给外界的热量为47.5kJ,而系统 对外作功为30kJ,如图1-9所示。
图1-9 例1-3
1.3.4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及其应用
• 稳定流动是指热力系统在流动空间任意一 点上工质的状态都不随时间而变化的流动 过程。
1.3.4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及其应用
与外界换热也没有功量的传递,可理想化 称为绝热节流。 h1 h2
图1-18 绝热节流过程
谢谢大家!
• (1)压缩过程中对每公斤气体所作的压缩功;
• (2)每生产1kg压缩气体所需的轴功;
• (3)带动此压气机要用多大功率的电动机;
• (4)压缩前后气体焓的变化。
• 五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的应用 • 1.热交换器
q
h
1 2
c 2
gz
ws
q h2 h1
图1-13 锅炉
• 2.热力发动机
• 表述1:热可以转变为功,功也可以转变为 热;一定量的热消失时,必然伴随产生相 应量的功;消耗一定的功时,必然出现与 之对应量的热。
• 表述2:“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 。
1.3.2热力学能
U f (T,V )
• 单位质量工质的热力学能称为比热力学能 u
热工基础与发动机原理
热工基础与发动机原理
热工基础是研究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等基础理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热工基础的内容包括热力学基础、热力学循环、传热基础、传热设备和流体力学基础等。
发动机原理是研究内燃机和外燃机等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性能的学科。
发动机原理的内容包括燃烧过程、循环过程、燃料供给系统、气缸和活塞的工作原理、气缸压力和功率输出等。
热工基础和发动机原理的关系是,发动机是热能转化设备,它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热工基础提供了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等基础理论支持,而发动机原理则是在热工基础的基础上研究发动机具体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工程热力学与发动机原理提纲(带答案)
《工程热力学与发动机原理》复习提纲工程热力学基础部分一、基本概念:工质、压力、温度、比容、内能、焓、熵、功、热量、热力循环等概念。
工质:用以实现热工转换的工作物质。
压力:p流体在单位面积容器壁上的垂直作用力。
是描述流体物质组成的热力系统内部力学状况的参数。
绝对压力p(流体真实压力)大气压力p b温度T:表示气体的冷热程度,是描述系统热状况的参数。
热力学温标的基本温度是热力学温度T单位是K。
摄氏温度t=T-273.15K比容:比热容:1kg物质温度升高1K(或1度)所需的热量。
内能(热力学能):U是系统内部各种形式能量的总和。
包括内动能(是温度的函数)和内位能(是压力或比体积的函数)。
焓:焓的物理意义是:焓是随工质流动跨越边界而转移的能量。
熵:熵的增量等于系统在可逆过程中交换的热量除以传热时的绝对温度所得的商。
功:是物体间通过规则的微观运动或宏观运动发生相互作用而传递的能量。
容积变化功的定义:直接由系统容积变化与外界间发生作用而传递的功称为容积变化功(膨胀功或压缩功)。
热量:热力学系统和外界之间仅仅由于温度不同而通过边界传递的能量。
热力循环:使工质经过一系列的状态重新回到原来状态的全部过程,称为热力循环。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能可以转换为机械能,机械能也可以转换为热能,转换中能量的总量守恒。
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了热能向机械能转换时过程的方向性、条件以及限度问题。
三、评定理想循环的两个指标:定义式、各参数含义。
1、循环热效率ηt:工质所作循环功W(J)与循环加热量Q1(J)之比。
式中:W—m kg工质的循环净功[J]ηt=W-Q1=(Q1-Q2)/Q1Q1、Q2—m kg工质在循环中吸收、放出的热量[J]ηt用来评定循环中的经济性。
2、循环平均压力p t: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循环功。
p t=W/V s式中:W—循环所做的功(J)V s—气缸工作容积[L]p t用来评定循环的动力性(做功能力)四、内燃机理想循环的简化条件。
热工基础与发动机原理第5章
火焰传播速度是指火焰前锋面在法线方向上相对于未燃混合气的移动 速度。
图5-5给出了层流火焰与火焰前锋面形状的 关系
10
• (2)湍流火焰燃烧速率 • 所谓湍流,是指由流体质点组成的微元气体所进行的无规则的脉动运
动。这些由气体质点所组成的小气团大小不一,流动的速度、方向也 不相同,但宏观流动方向则是一致的。湍流运动使火焰前锋表面积明 显增大,火焰传播速度加快。 • 湍流火焰传播速率可以用下式表示:
5
5.1.2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
•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方式主要有:一类是利 用化油器在气缸外部形成均匀可燃混合气 ,靠控制节气门开度调节混合气数量;一 类是利用喷油器直接向进气管、进气道或 气缸内喷射汽油形成混合气。
• 近年来,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其成本大 为降低,加上汽油喷射的燃烧系统便于电 子控制,性能优越,在汽油机混合气的形 成方式上汽油喷射已经取代化油器。
7
• (1)着火落后期 (图5-11中1~2段)它是指从火花塞点火到火焰核 心形成的阶段,即从火花塞点火(点1)至气缸压力线明显脱离压缩 线而急剧上升时(点2)的时间或曲轴转角,这段时间约占整个燃烧 时间的15%左右。
• (2)明显燃烧期 (图5-11中2~3段)是指火焰由火焰中心烧遍整个 燃烧室的阶段,因此也可称为火焰传遍阶段。在示功图上指气缸压力 线脱离压缩线开始急剧上升(图5-11中2点,图中虚线是压缩线)到 压力达到最高点(3点)止。明显燃烧期是汽油机燃烧的主要时期。 在均质混合气中,当火焰中心形成之后,火焰向四周传播,形成一个 近似球面的火焰层,即火焰前锋,从火焰中心开始层层向四周未燃混合 气传播,直到连续不断的火焰前锋扫过整个燃烧室。
。
热工基础
1、凡是能将热能换为机械能转的机器统称热力发动机,简称热机。
2、热能和机械能之间转换是通过媒介物质在热机中的一系列状态变化过程实现的,这种煤质称为工质。
3、如果在热力过程中系统所经历的每一个状态都无限接近平衡态,这种过程称为准平衡过程或准静态过程。
4、系统在某一瞬间所呈现的宏观物理状况称为系统的热力状态,简称状态。
系统内部各处的宏观性质均匀一致、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系统内部不存在热量传递,即各处的温度均匀一致的状态称为热平衡状态。
5、用于描述工质所处状态的宏观物理量称为状态参数。
在工程热力学中,通常选取一定的工质或空间作为研究的对象,称之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系统以外的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
系统与外界之间的分界面称为边界。
(1)闭口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系统的质量始终保持恒定,也称为控制质量系统。
(2)开口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系统的容积始终保持不变,也称为控制容积系统(3)绝热系统(4)孤立系统6、当液体在有限空间内加热汽化时,当蒸汽空间中蒸汽的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是,在同一时间内,溢出液面的分子数就会与回到液面的分子数相等,气、液两相达到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饱和状态7、饱和水继续加热至全部转化为干饱和蒸汽时吸收的的热量称为汽化潜热8、郎肯循环的热效率取决于汽轮机进口蒸汽的焓h1、乏汽焓h2、以及凝结水的焓h3,且有&=(h1-h2)/(h1-h3)*100%9、在物体内部或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之间,由于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叫做热传导。
10、大平壁一维稳态导热的特点:1.平壁两表面维持均匀恒定不变温度;2.平壁温度只沿垂直于壁面的方向发生变化;3.平壁温度不随时间改变;4.热量只沿着垂直于壁面的方向传递。
11、热对流: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使不同温度的流体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热对流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并伴随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产生的导热。
热工基础与发动机原理第4章
喷油规律
10
理想喷油规律 喷油规律是在喷油过程中喷油器的实
际喷油速率随凸轮轴转角(或时间t)的变
化关系:
dq
d r
f r
电控喷油器
喷油规律
11
4.3 柴油机燃油喷射调节
柴油机燃油喷射调节是根据柴油机负荷变化,改变供油量和喷油时
刻,以使柴油机能工作在最佳状态。
(1)机械调速器
(2) 调速曲线
热工基础与发动机原理
第4章 发动机燃油供给与调节
• 学习目标:
1. 掌握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结构、部件结构以及供油规律, 了解电控喷油系统的特性。
2. 掌握喷油器结构和性能以及喷油规律。 3. 熟悉调速器的喷油调节原理、特性。 4. 学习高压共轨系统的结构、原理和控制功能。 5. 理解汽油机电控喷油系统结构、原理和控制功能。
5
6
7
2. 柴油机供油原理
喷油泵由供油组、凸轮轴、加油齿杆、泵体四部分组成。柱塞式喷油 泵的核心部件是柱塞偶件和出油阀偶件。
8
(1) 供油原理
(2)供油规律
9
4.2 柴油机燃料喷射
喷油器只负责向气缸内喷油雾化并完成混合燃烧的任务,决定燃烧放
热规律的喷油规律,取决于喷油泵的供油规律
机械喷油器
喷油控制方式
18
汽油机喷油器
喷油时间
19
喷油正时控制 同时喷射控制
顺序喷射控制
EGR% megr = megr mtotal mair megr
分组喷射控制
20
功能控制 谢大家!
14
(2)供油原理
(3)喷油器组成
15
2. 系统控制参数 (1)喷油量控制
热工基础与发动机原理第1章 1.1 -1.2
1.1.6 热力循环
• 热力学中把系统由初始状态出发,经过一 系列的中间状态变化,又回复到初始状态 所完成的一个封闭的热力过程称为热力循 环.
图1-6 热力循环
• 根据循环效果和进行的方向,可以把循环分为正向循环和 逆向循环。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循环称为正向循环,它 使外界获得功;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的循环叫 做逆向循环,其必然消耗外功。
图1-7 正向循环和逆向循环 a) 正向循环p-v图 b) 正向循环T-s图 c) 逆向循环p-v图 d)逆向循环T-s图
谢谢大家!
工程热力学中常用的状态参数有:压力(p)、温度 (T)、比体积(v)、热力学能(U)、焓(H)、熵(S)。
6
1.2.2 工质的热力学状态及基本状态参数
3.基本状态参数——压力
a) U形管压力计
b) 弹簧式压力表
图1-2 压力的测量
1-基座 2-外壳 3一弹簧管 4一指针 5-齿轮传动装置 6-拉杆
热工基础与发动机原理
第1章 热工基础 1.1-1.2 基本概念
学习目标 理解热能转换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重点 理解准平衡过程、可逆过程的含义,理解功量、热
量、正向循环及逆向循环的含义。
难点 学会判断过程是否可逆。
2
1.1 引言
1.为什么要学习热工基础 2.热工基础的内容 3.热工基础的研究方法
1.2.5 功量及热量
1.功量
• 功是系统与外界间在力差
的推动下,通过边界传递
的能量。
2
W 1 Fdx
• 可逆过程的体积变化功
1.2.5 功量及热量
• 热量:热量是系统与外界间在温差的推动 下,通过边界传递的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w Fx
1
a b
2
热机中:体积变化功 (膨胀功)
状态参数: 描述 热力系统 工质 状态 的宏观物理量
如:压力 p、温度 T、 比体积 v=V/m (比容)
2
p p1 p2 0 v1
●
W12 pAdx pdV ( J 或 kJ) 1 1
2
2
热力过程 1
●
单位工质:
两个独立状态参数组成的 坐标图 如:p-v图、 T-S图
(二)热传导的特点 1 微观粒子能量,热量由高温传向低温
pv w0 1 1 k k 1 1 k 1 k 1
35
2 发生在固体和静止流体中,运动流体中也存在 3 参与导热的各部分(或不同物体)直接接触
36
34
4
(三)导热基本定律 Fourier定律 大平壁的稳态导热 热流量
pv w0 1 1 k 1 1 k 1 k 1 k 1
pv w0 1 1 1 k 1 1 k 1
T2
3. 低速柴油机(定压加热循环)
=1
t 1
1
k 1
k 1 k 1
二、热对流与对流换热 (一)热对流(对流) 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致使不同温度的流体相对位移而产 生的热量传递现象(流体团块掺混) 只发生在流体中,伴随有微观粒子热运动产生的导热
t w1 t w 4 Q 1 2 3 A 1 A 2 A 3
(W) Q
R
tw1 (W/m2 )
37
t R 1 R 2 R 3
导热系数: , W/(mK),物性参数 导热热阻: R
tw2
R1
Q t t t w1 w 2 热流密度 q A r
T n= 1 n=0
n= k
n=0
n= 1
q2 q2 w0 q1 q2
q q
热效率:
s
-∞
nk q cv (T2 T1 ) n 1
+∞
w q q q t 0 1 2 1 2 q1 q1 q1
26
a
b
1 供热系数: 2 1 w0 q1 q2 热泵
25
内动能:分子热运动的动能 内位能:分子之间由于相互 U:(J或 kJ) 作用所形成的位能 储存于热力系内部的能 u:( J/kg或kJ/kg) 量。与工质的分子结构 及微观运动形式有关 比热力学能
pdv
热量也是一个过程量
2
c p / cV k R cv k 1
c p cV R kR cp k 1
(三) 定温过程 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1.过程方程式: T = 定值 2.基本状态参数间的关系式
(四) 定熵过程 1.过程方程式:
可逆 绝热的热力过程
pv k 常数
k 1 k
2.基本状态参数间的关系式
v2 T2 v1 T1
3.功量与热量的分析计算
p1v1 p2 v2
3.功量与热量的分析计算
状态参数坐标图
V dV p1V1 ln 2 1386 J V V1
15
三、功和热量的类比
热量Q :系统与外界之间由于温度不同而通过边界所传递的能量
能量传递方式 推动力 状态参数的变化
热量- 系统 热量+ 外界
四、理想气体的性质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kg: pv RT m kg: pV mRT
p2 v c p ln 2 p1 v1
20
2.基本状态参数间的关系式: p T v1 v2 及 2 2 p1 T1 3.功量与热量的分析计算:
w pdv 0
1
2
q cv (T2 T1 )
21
(二) 定压过程 热力过程中压力保持不变 1.过程方程式: p = 定值 2.基本状态参数间的关系式
32
v1 k 1 ) T1 k 1 v2 p T3 T2 3 T2 T1 k 1 2-3:定容加热 p2 v2 v3 v4 k 1 T4 T3 T3 T1 3-4:定压加热 v1 v5 v3 v v 4-5:绝热膨胀 T5 T4 ( 4 ) k 1 T4 ( 3 ) k 1 T4 ( ) k 1 T1 k v5 v1
16
17
18
1
系统总储存能(E)=热力学能(U)+外储存能(Ek+Ep)
1 单位质量工质的比储存能: e u c 2 gz 2
U/u:状态参数,与过程的途径无关
能量平衡式:
理想气体热力学能的计算 能量方程(微分形式): 对定容过程:
第二节 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
q du pdv
qv cv dT
理想气体的熵的计算
s c v ln
s c p ln
s c v ln
: 汽车 柴油机
19
q du pdv T T cv dT pdv T T
ds
T2 v R ln 2 T1 v1
T2 p R ln 2 T1 p1
1-2:绝热压缩 4-5:绝热膨胀 2-3 :定容加热 5-1 :定容放热
31
wo q1 q 2 q q2 1 2 1 q1 q1 q1 q1 q1
3-4:定压加热
q2 cv 0 T3 T2 c p 0 T4 T3 q1 q1 q2 cv 0 T5 T1
一、理想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 (一) 定容过程 热力过程中容积保持不变 1.过程方程式: v = 定值
qv du pdv du
输入系统的能量-输出系统的能量=系统总储存能量的变化
系统从外界热源取得热量Q 对外界做膨胀功W 对于不做整体移动的闭口系,系统 宏观动能和位能均无变化
du cv dT
多层平壁的稳态导热 热流量
导热系数( W/(mK)) 固体 晶体 (如金属 )的较高 纯金属>合金 晶体 >非晶体(如玻璃 ) (W) Q 建材 与材料的性质、结 构、孔隙度、湿度等有关
R 3
Q A
t w1 tw 2 t t /( A ) R
1-2:绝热压缩
33
2. 汽油机(定容加热循环)
第三节 传热过程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热传导;对流;热辐射 一、热传导 (导热) (一)热传导的定义 物体内部分之间不发生宏观相对位移,依靠分子、原子 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T1>T2
t 1
1
k 1
k 1 1 k 1
p2 v T v T p ( 1 ) k 或 2 ( 1 ) k 1 或 2 ( 2 ) p1 v2 T1 v2 T1 p1
3.功量与热量的分析计算 膨胀功为 w pdv
RT1 p k 1 [1 ( 2 ) k ] k 1 p1
w pdv p (v2 v1 )
五、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能和机械能在转换过程中,能量总量必定守恒
容积变化功 压力 p dV , dv
热量 温度 T dS , ds
力学的功 力F dx
例题
系 统 储 存 能
热力学能
w pdv
w
q Tds
q Tds
W Fdx
熵 S:J/K 比熵 s:J/kgK
定容 /定压比热容 (cv / cp) 定容 /定压下单位量的气体,温度升高 1K所吸收的热量
3.功量与热量的分析计算: 1 w ( p1v1 p2 v2 ) n 1 n 1 R RT1 p (T 1T2 ) [1 ( 2 ) n ] n 1 n 1 p1
n=0 n= 1 n= k
q2
-∞ n +∞
n= k
将热变为功
q1 d q2 c 制冷系数: 1
+∞ -∞
第一章 热工基础知识
第一节 热力学基本概念 一、状态参数及其坐标图
二、 膨胀功
功+ 力学中功
例:p1=4MPa V1=500cm3,分别经历如下二个不同的过程
(J 或 kJ) 系统 功- 外界
膨胀到 V2=1000cm3。 (a) p=const ; ( b) pv=const 。 求过程的功。 解 :(a)
=1
t 1
1
k 1
k 1 1 1 k 1 1 k 1
T1
w0 q1 q2 cv 0 T3 T2 c p 0 T4 T3 cv 0 T5 T1 w0 cv 0T1 k 1 1 k 1 k 1
28 29
1, c
2 ,c
q2 T2 w0 T1 T 2 q T1 1 w0 T1 T 2
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 5) T∈【 T1, T2】, η t,c= max
30
3
四、内燃机热力循环分析 1. 高速柴油机
压缩比: = v1/v2 升力升高比:
混合加热循环
q1
n= k
二、热力循环 工质从某一状态出发,经过一系列的状态变化后又回到 初态的热力过程,称为热力循环 1. 正向循环 (热机循环 )
v
pv 常数
n 1 n
n
p
2. 逆向循环 (逆时针) 消耗外界功
q1
n= 1
2.基本状态参数间的关系式:
n=0
p2 v T v T p ( 1 ) n 或 2 ( 1 )n 1 或 2 ( 2 ) p1 v2 T1 v2 T1 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