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的改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碳纳米管进行酸处理后,碳纳米管表面产生大量的官能团;再将其在sn和Pd溶液中进行敏化活化

处理,使碳纳米管表面形成密集的活化点。结果表明:通过化学沉积方法,金属镍可在活化点沉积并形成包覆层;碳纳米管的改性,高密度的活化点及较低的沉积速率是得到连续包覆层的关键;热处理使得包覆层更加光滑致密。

实验步骤为:1)将碳纳米管在HNO和Hz()按体积比]:2配制的溶液中搅拌、超声波分散,加热煮沸90min,清洗,再在HCI和Ho ()按体积比4:3配制的溶液中进行同样的处理后,即得到纯化的碳纳米管;2)将纯化

过的碳纳米管在10 g / i o SnCl: • 2Ho O十40 g /1,Hcl溶液中进行敏化处理40 min ; 3)用敏化后的碳纳米管在0,5 g /i,PdC[z+0. 25 mI。HC溶液中活化处理们min。每一步骤后均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

2. 碳纳米管因其优异的力学、物理性能, 是一种理想的复合材料增强体,但其与基体金属的润湿性较差. 通

过对镀钴前碳纳米管的微波、氧化、敏化和活化处理, 改善了碳纳米管的表面性能并在碳纳米管表面增加了活化点, 成功地在碳纳米管表面镀上一层较为连续的金属钴,以改善碳纳米管与金属基体的润湿性,增强与金属基体的界面结合力.并用XRD TEM寸镀钻后的碳纳米管进行了表征.

3. 采用微波对碳纳米管进行热处理,消除非晶碳改善碳纳米管结晶度。然后将微波处理过的碳纳米管分别

用4mol/L的NaOl溶液、浓HCI和浓HNO<,3进一步提纯和氧化处理,除去其中的Si、Fe、Al等杂质,进一步

提高碳纳米管的纯度。浓HNO<,3处理碳纳米管时在碳纳米管表面可接枝羰基(>C=O)、羟基(—OH)羧基(一COOH等有机官能团,改善其表面性能,这些有机官能团有利于对碳纳米管进行敏化和活化处理。

4. 通过硝酸和盐酸的纯化,得到了纯度较高的碳纳米管,并使碳纳米管表面产生大量的官能团

5. 通过浓硝酸回流处理以及聚乙烯醇氧化的方法改善碳纳米管的分散性,碳纳米管的顶端被打开,随着时间的增加,弯曲的碳纳米管断裂成较短的碳纳米管,较好的解决了碳纳米管的团聚问题。

5. 首先对碳纳米管的纯化处理进行了研究。采用浓硝酸回流与混合酸(H<,2>SO<,4>/HNO<,3>=5/2)超声处

理相结合的方法对碳纳米管进行纯化处理。由扫描电镜结果可知,碳纳米管表面的非晶碳,催化剂等杂质

都已去除,纯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混酸超声处理使碳纳米管进一步开口,短切,有效地提

高了碳纳米管的芬散性。将纯化处理后的碳纳米管在SnCI<,2>和胶体Pd溶液中进行敏化活化处理

6. 实验中,对碳纳米管、活性炭的纯化处理、氧化处理及敏化、活化处理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从而找出了

一种比较理想的预处理方法:即先对碳纳米管进行研磨,接着在NaOl溶液中进行纯化,在浓硝酸溶液、Fenton

试剂中进行氧化,最后采用敏化活化一步法完成化学镀前的预处理。

7. 通过对多壁碳纳米管的改牲研究,寻找提高碳纳米管分散性的途径。采用NaOl对碳纳米管进

行预处理,通过SEM DSC分析表明,该处理过程对去除多壁碳纳米管中杂质和提高其分散性有积极效

果。通过H2S04和HN03勺混酸处理法与HN0馳理法的对比,知前者对碳纳米管的损失要大于后者,且通过对HIR的对比分析,后者对碳纳米管的改性效果好于前者。TG TEM分析表明,聚乙烯醇均匀

包覆在碳纳采管表面,碳纳米管分散幔较酸处理的有所改进。

8. 1.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多壁碳纳米管(MWNT)值径I0nm或40nm)置于1:3混合的HNO3/H2SC溶液

中,60 C下超声3h o倒入大量去离子水中,得到良好分散的黑色溶液。将此溶液用0.22卩m聚碳酸酯微孔滤

膜过滤,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至滤液pH值为7.0。将滤膜上的碳管真空干燥24h获得羧基化的

多壁碳纳米管(MWNT-COO粉末,产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检测分析。

9. 利用浓硫酸和浓硝酸组成的混合体系(1:1,v/V) 对全长的碳纳米管进行了表面氧化切割处理,使碳纳米管表面产生一定数量的官能基团,得到具有一定长径比的、两端开口的改性碳纳米管。二、利用改性碳纳米管表面上产生的羟基作为接枝反应点,与丙烯酰氯单体反应,并将所得丙烯酸酯化

的碳纳米管与苯乙烯单体进行原位共聚。实现了碳纳米管在聚苯乙烯中的均匀分散。

10.. 三、同样以碳纳米管表面的羟基为起点,与聚丙烯酰氯发生酯化,将后者共价地接枝到碳纳米管的表面。由于碳纳米管表面上的羟基基团远少于聚丙烯酰氯上的酰氯基,酯化反应后在接枝的聚丙烯酰氯上仍保持大量的酰氯侧基,通过进一步的反应制备了如下碳纳米管与聚合物的复合材料:(1) 将剩余的酰氯基团水解制得了聚丙烯酸接枝的碳纳米管,这种碳纳米管在水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能;(2) 将酰氯基团与乙二胺进行酰胺化反应,制得了表面多胺基官能化的碳纳米管,这种碳纳米管能作为环氧树脂的共固化剂来使用;

(3) 将酰氯基团与聚乙二醇进行酯化反应,得到了聚乙二醇接枝的碳纳米管,在有机溶剂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能;

(4) 将酰氯基团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制得了聚丙烯酸钠盐接枝官能化的碳纳米管,再利用接枝物中的羧酸根负电荷,在水溶液中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进行离子交换,使长烷基与碳纳米管通过离子键相连接。这种官能化的碳纳米管在非极性溶剂和聚合物中有很好的分散性能。四、利用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共聚物分子链中的羧基与碳纳米管表面上的羟基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酯化,实现了丙烯腈共聚物在碳纳米管表面的接枝。将所得产物分散在丙烯腈共聚物的溶液中进行静电纺丝,制得碳纳米管/ 丙烯腈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膜

11. 碳纳米管改性主要包括:碳纳米管管端的改性、碳纳米管侧壁的改性、碳纳米管管内的填充。碳纳米管的端帽处是锥度和曲度最大处,是碳纳米管的最择优反应部位,许多研究就是利用这一择优反应打开碳纳米管的两端。1994年Tstang SC[21发现,利用强酸对碳纳米管进行化学切割可以得到开管的碳纳米管。

随后’33发现,碳纳米管的开口端含有一定数量的一COoH 一0H等活性基团,并预言,可以利用活性基团

对碳纳米管进行改性。Haddon R C等利用切割后的碳纳米管用SOCIz再与正十八胺反应,产物可溶于CS2、CHC I。、CHzCI。等有机溶剂。并提出可能的反应方程式[4]。由于在这个过程中,开口端部会带上一COOH 官能团,再利用SOClo转化成酰氯,这种酸性含氯的碳纳米管可再与胺反应生成胺基化合物。

12. 碳纳米管的侧壁是由C的六元环构成,每六元环的碳原子都以sp2杂化为主,每个碳原子又都以sp2杂化

轨道与相邻六元环上的碳原子sp2杂化轨道相互重叠形碳的D键,每个碳原子的3个sp2杂化轨道的对称轴之间的夹角是120o,这样就形成了正六边的碳骨架。此外,每个碳原子还有1个垂直于此平面的P轨道,它们

形成高度离域化的大兀键,这些丌电子可以通过矿兀健的相互作用和其他含兀电子的化合物作用而得到该

性的碳纳米管。

13. 首先研究了碳纳米管的酸化过程。利用红外光谱(IR)、热失重仃G)等分析手段,研究不同酸化方法(稀酸酸化、混酸酸化)对碳纳米管酸化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各种酸化处理方法均可以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表面产生少量羧基。其中混酸酸化产生的羧基量最大。研究了一步混酸酸化不同超声波振荡时间对

碳纳米管酸化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6h以上的一步混酸酸化超声波振荡时间会破坏碳纳米管的结构,将

碳纳米管切断。结合TG IR、拉曼光谱(Raman)分析手段研究了两步混酸酸化不同反应时间对碳纳米管酸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步混酸酸化0.5h得到的碳纳米管酸化效果最佳。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手段研究酸氧化处理方法与碳纳米管表面羧基含量的关系发现,一步混酸酸化碳纳米管不易在碳纳米管表面产生大量的羧基,而两步混酸酸化只要0.5h 即可以在多壁碳纳米管表面产生大量的羧基,羧基含量高达8.13mmol/g。对用同样的两步酸化方法处理单壁碳纳米管(SWNT的结果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在SWNT 表面产生的羧基量少于MWN,只有4.84mmol/g。

14. 在碳纳米管的功能化改性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在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溶液中对悬浮于其中的单壁

碳纳米管进行一定强度的超声处NE删,这样的处理不仅可以在管壁上产生空洞,而且也可以将碳纳米管两

端的管帽打开,通过控制一定的反应条件,甚至可以将单壁碳纳米管打断成为100〜300nm左右的片段。在

这些发生断裂的部位,碳纳米管上产生了大量含氧基团(其中主要羧基--COOH)。若要控制使碳纳米管的管

端开口,而不将碳纳米管打断,仅需以更加温和的条件在硝酸溶液中进行回流就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处

理方式,碳纳米管本身的力学、电学性能基本不会受到影响,并且可以带上大量的活性较高的--COOH S团。在--COOHS团的基础上,通过酯化、酰胺化反应(Fig 1-3)又可以接枝一O— 0R、〜C—NHRI团。通过多步

的功能化后,碳纳米管上还可以接枝上核酸、酶、金属络合物、半导体和金属纳米颗粒等。如果将碳纳米管管端的羧基进行脱酐反应,还可以将碳纳米管制成环形,这样就不仅是对管壁的改性,而且涉及到纳米微观形态的变化Tt“]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