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全套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4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四单元)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为小说单元,选编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
《桥》塑造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时舍已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夫妇善良、美好的心灵,《金色的鱼钩》则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另外本单元选编小说中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着重要作用。
如《桥》一课,在一波三折戏剧式的情节和对山洪灾难的环境描写下老支书的形象赫然挺立;《穷人》一课则从对话和心理描写中树立起人物形象。
二、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语言运用:让学生通过读中悟的方式,发挥想象,尝试创编生活故事。
思维能力:观察身边的人、事,学会创编生活故事。
审美创造:让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了解小说的特点及魅力,体会小说的语言魅力和人物形象的鲜明。
单元要素分解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迁移运用课内阅读学到方法单元任务群设计教法策略建议1.结合具体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梳理情节,留心环境、心理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如《桥》,用大量笔墨写情况的危急,从而突出老支书的光辉形象。
又如《穷人》,通过对桑娜屋内的环境描写,可以看出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人。
2.体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妙处。
如《桥》一文的结尾部分“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在小说的最后才点明小伙子和老汉的关系,才发现老汉“揪”的大公无私,“推”的伟大父爱。
3.要联系学生的阅读和生活经验,从理解内容、揣摩表达,再到体会人物形象,循序渐进,适时点拨,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会通过关键词、句子、段落来概括文章大意。
3.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课文内容1. 《草原》2. 《丁香结》3. 《峰》4. 《猫》语文园地1. 词语辨析2. 句子仿写3. 段落理解与应用三、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总结规律。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回答问题准确性、合作意识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练习册等。
3. 阅读测试:定期进行阅读理解测试,了解学生学习效果。
六、教学时间安排1. 课文教学:每篇课文2课时,共计8课时。
2. 语文园地:每课时1课时,共计4课时。
七、课后作业与辅导1. 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辅导: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 教辅资料:课后练习册、阅读理解训练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课文1《草原》2. 第二周:课文2《丁香结》3. 第三周:课文3《峰》4. 第四周:课文4《猫》5. 第五周:语文园地16. 第六周:语文园地27. 第七周:语文园地38. 第八周:语文园地4以上为第四单元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各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集体备课第四单元
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集体备课第四单元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拼读、书写第四单元的生字词。
- 理解第四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
- 掌握第四单元所学的语文知识点,如修辞手法、语法结构等。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第四单元课文,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培养学生对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 《草原》- 《丁香结》- 《花钟》- 《古诗三首》2.2 生字词- 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2.3 知识点-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 修辞手法、语法结构等语文知识点的掌握。
三、教学重难点- 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 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 修辞手法、语法结构等语文知识点的掌握。
四、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引导与启发: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趣味性教学: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第四单元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上为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集体备课第四单元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教学。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桥》《穷人》《在柏林》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本单元习作是笔尖流出的故事。
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根据已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虚构的故事。
语文园地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和情节描写刻画人物,通过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了解情节描写的作用,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尝试写出人物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
如:《桥》一文中老支书在桥头指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孩子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在柏林》一文中老兵的妻子在车厢里数“一、二、三”的情节等。
这些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些情节。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三、单元课时安排12.桥…………………………………………………………………2课时13.穷人………………………………………………………………2课时14*在柏林……………………………………………………………2课时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1课时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2课时语文园地一…………………………………………………………2课时快乐读书吧…………………………………………………………1课时12 桥教学目标: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咆哮、拥戴、呻吟、搀扶”等词语。
集体备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集体备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成语和谚语。
3.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 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领悟课文中所传递的正能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学生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内容课文内容1. 《草原》2. 《枫桥夜泊》3. 《观书有感》4. 《月光曲》生字词1. 草原:草原、辽阔、牧羊、奶牛等。
2. 枫桥夜泊:枫桥、夜泊、江村、寒山等。
3. 观书有感:观书、有感、窗前、明月等。
4. 月光曲:月光、钢琴、旋律、和谐等。
成语与谚语1. 成语:一望无际、水平如镜、自由自在等。
2. 谚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成语和谚语,以及正确书写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四、教学措施1.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
2. 教师应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教师应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课外阅读。
3. 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成语和谚语,写一段话。
4. 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写一篇小作文。
六、集体备课安排1. 第一周:讨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等。
2. 第二周:讨论教学措施、课后作业设计等。
3. 第三周:试讲、评课、完善教学方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上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寻找“小说家”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单元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
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中外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
《桥》塑造了一位老支书在山洪爆发时,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夫妇善良美好的心灵;《金色的鱼钩》以鱼钩为线索,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
关于“感受人物形象”这一范畴的阅读训练要素,部编版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做了循序渐进的编排。
纵观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四、五、六年级都有落实“感受人物形象”这一阅读要素,但是只有本单元题及小说题材,这就是本单元的落脚点不仅仅是“体会人物形象”,还有就是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学会如何阅读小说。
通过五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
这次专门编排小说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情节推动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桥》为让学生体会情节设置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课后练习先引导学生感受一波三折的情节中老支书的形象,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描写,体会其作用。
《穷人》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内容,从对话和心理描写中体会人物形象,再启发学生思考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金色的鱼钩》则结合红军长征背景,根据人物对话和心理的描写来体会老班长的形象。
“交流平台”通过回顾课文,梳理总结了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童年》《小英雄雨来》和《爱的教育》这三本小说,讲述的都是成长故事,不仅主题贴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在阅读方法上也紧扣单元的语文要素,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课文阅读学到的方法,加强品析和鉴赏小说的能力。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与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有一定的联系,从小说阅读到自己创编故事,让学生经历由阅读到表达的过程,既加深学生对小说基本特点的理解,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六上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整体教学解读本单元课文主要围绕“小说是虚构的”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桥》《穷人》两篇精读课文和《金色的鱼钩》一篇略读课文组成,《桥》描写了老支书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的指挥全村人过桥撤离、舍己为人的故事;《穷人》记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桑娜和渔夫在自己生活十分贫穷的情况下,收养了已故邻居的两个孩子,课文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金色的鱼钩》是一篇讲述革命故事的略读课文,它叙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但是故事线索清晰,情节紧凑,人物事迹感人,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素材。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或自己创设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虚构的故事,《语文园地》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和情节描写刻画人物,通过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了解情节描写的作用;尝试写出人物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课文选取了中外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内容生动感人。
通过五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了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基于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和理解,让学生经历由阅读到表达的过程,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中的课文,梳理故事情节,理解内容,渗透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的训练,揣摩小说表达,体会人物形象。
二、单元任务群设计课标依据从教材导语页可以大致了解,这个单元是以小说为题材,文学阅读为主题展开的,重点探究运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能更好的理解小说的价值。
对照2022年版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本单元从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整体教学解读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以小说为主题,选编了三篇课文:《桥》、《穷人》、《金色的鱼钩》。
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小说的三要素及阅读小说的方法:知道小说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因此既有写实的一面,也有虚构的一面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会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小说具备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学习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
4.学习说服别人,取得别人的支持。
5.习作时发挥想象,联系身边实际,创编故事。
6.引导学生阅读关于成长的故事,体验成长历程中的快乐、痛苦等情感。
三、教学难点1.了解小说具备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学习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
2.口语交际中学习说服别人,取得别人的支持。
3.习作时发挥想象,联系身边实际,创编故事。
这个单元是用“文学阅读”主题下的小说题材来学习运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能更好的理解小说的价值。
从学习内容和目标定位可以作出初步判断,在课程内容上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总体要求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其次是梳理教材里与“感受人物形象”相关的语文要素,找出它们之间知识和技能发展的进阶线索。
通读小学语文各册教材后,梳理出相关的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四上第六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为: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四下第七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为: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从中可以看出,就“感受人物形象”这一要素,中年级要求学生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而高年级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关注环境、情节的变化,从中感受人物形象。
中年级到高年级,其能力培养的进阶线索是,从关注人物自身细节,到关注人物与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及人物所处的周围环境,这是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是对学生感受人物形象能力要求的提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计划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计划一、单元概述第四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包含《草原》、《最后一课》、《灯光》和《慢性子与急性子》四篇课文。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体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同时,通过对比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对比阅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体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学会珍惜时光,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对比阅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培养写作技巧。
四、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1)教师提前备课,熟悉课文内容。
(2)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
(3)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课堂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单元所学内容,为新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出本单元主题。
3. 课文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自然美景。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4. 对比阅读:(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5.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四单元集体教学准备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四单元集体教学准备目标本次集体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四单元的内容,包括课文的理解和朗读、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以及相关的写作和讨论活动。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 课程内容: 基础知识讲解-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题和背景,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 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课文朗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 教学资源: 课本、多媒体投影仪第二课时- 课程内容: 生字词学习-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
- 教学方法: 教师示范默写、学生个别练习、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资源: 黑板、课本、生字词卡片第三课时- 课程内容: 阅读理解和写作-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写作。
-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理解训练,然后进行写作练习。
- 教学资源: 课本、作文纸、笔第四课时- 课程内容: 小组讨论和展示-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小组展示和总结。
- 教学资源: 课本、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方式: 阶段性测试、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分- 教学评估内容: 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评估。
- 教学评估工具: 题目、评分表教学反思与调整-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 教师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以便在下一次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本次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四单元集体教学的准备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第12课《桥》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练生动,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即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培养了较好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运用合作、讨论等形式展开阅读活动。
在阅读中,他们基本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还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人生的问题并且真正有所收获,不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内容调动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和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课件多组;音乐教学过程一、交流文体,初识小说师:同学们,听说我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读书。
老师想知道你们最近有没有读过小说?说说吧,都读了哪些?(生:我最近看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白象家族》,章回小说、魔幻小说、历史小说、武侠小说等等)师:老师和大家一样,平时也很喜欢读小说,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篇很特别的小说《敲门声》。
(课件出示: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请一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学会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故事情节等描写理解人物形象。
2.感受名著中生动的人物形象描写。
3.体会学习心理描写。
4.感受诗人久别回乡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点】1.感受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2.感知心理描写对人物塑造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会通过不同描写来理解小说中人物的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心理描写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因为心理描写在描写人物时常用到,在《穷人》一课的讲解中我也对心理描写进行了重点学习,所以学生在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时难度不大。
但是仿写时,写出的片段千篇一律,少有精彩之作,所以可见学生运用还不熟练,以后我会加强学生的练习。
学法辅导:复习管理:讲方法【想】:即回想,回忆是闭着眼睛想,在大脑中放电影。
学生课后最需要做的是回想。
此过程非常重要,几乎所以的清华北大状元都是这样做的。
学生应在每天晚上临睡前安排一定时间回想。
【查】:回想是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最有效的复习方法,也是查漏补缺的最好方法。
回想时,有些会非常清楚的想出来,有些则模糊,甚至一点也想不起来。
能想起来,说明了你已经很好的复习了一遍。
通过这样间隔性的2-3遍,几乎终生不忘。
而模糊和完全不记得就是漏缺部分,需从头再学。
【看】:即看课本,听课笔记。
既有面,更有点。
这个点,既包括课程内容上重点,也包括回忆的时候没有想起来、较模糊的“漏缺“点。
【写】:随时记下重难点、漏缺点。
一定要在笔记中把它详细整理,并做上记号,以便总复习的时候,注意复习这部分内容。
【说】:就是复述。
如:每天都复述一下自己学过的知识、每周末复述自己一周内学过的知识。
听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说明白才是真明白。
坚持2~3个月就会记忆力好,概括能力、领悟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写作能力增强。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13.桥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沙哑、呻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语文要素】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2.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8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初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谈话导入桥有看得见的,如木桥、石桥;也有看不见的,如心灵的桥、生命的桥、友谊的桥。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将会是一座怎样的桥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自学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交流)(黎明时分,当洪水袭来时,老汉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2.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梳理课文结构。
(第1~6自然段:山洪逼近;第7~13自然段:疏导撤离;第14~23自然段:桥塌殉职;第24~27自然段:祭奠亲人)三、深入学习,感受洪水的狂野1.洪水来了,洪水要摧毁这座让村民安全逃生的桥,老汉为了村民,舍生忘死,这座桥见证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2.谈话交流:(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①仔细分析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像泼。
像倒。
”两个字就是一句话。
②平时我们写作,都要求把句子写具体。
那么,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像泼。
像倒”,可以怎么说?用一个句子又怎么说呢?③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把句子写具体呢?(突出当时情况危急)(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①自由朗读这句话,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洪水来势凶猛)②思考:“势不可当”是什么意思?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洪水的来势凶猛?(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四单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四单元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单元包括《詹天佑》、《草原》、《丁香结》、《月光曲》等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对历史人物的介绍,也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还有对艺术作品的欣赏。
2. 语文素养: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感悟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德育教育: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对祖国、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研究状态。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3.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感悟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拓展延伸:通过相关阅读材料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对学生的研究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朗读和感悟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建议1. 注重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4.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 优质版教案
【教学目标】
1.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2.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3.通过阅读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仿照示例,试着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二、“日积月累”的教学
1.读了题目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出示课件18)(板书:回乡偶书 贺知章)
重点理解“偶书”,偶然写的。
2.自由朗读古诗《回乡偶书》,读通读顺。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出示课件19、20)
3.理解诗句大意。(出示课件21)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错事,想认错又不敢,或想做好事又不好意思做的经历?写一写内心经历这Hale Waihona Puke 事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出示课件16)
示例: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我慌慌张张向家里跑去。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出现在我眼前。我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像揣着一只小兔子似的。我匆匆地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说过,放学后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可是我刚遵守了几天,就又忘记了。这回爸爸一定会特别生气,说不定还要揍我呢。(出示课件17)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2.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学完本单元的小说,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也感受到忠于革命的崇高品质。(出示课件3)(板书:语文园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计划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计划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静夜思》的背景和作者李白;2. 研究并理解古诗《静夜思》的内容和意境;3. 能够流畅朗读古诗《静夜思》;4.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静夜思》的内容和意境;2. 能够流畅朗读古诗《静夜思》。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课时:导入与展示(1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月亮夜晚的景象,引起学生的兴趣;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夜晚的特点和人们在夜晚的活动。
第二课时:背景介绍与阅读(30分钟)1. 介绍古诗《静夜思》的背景和作者李白;2. 分段讲解古诗《静夜思》的内容和意境;3. 带领学生朗读古诗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第三课时:语文知识点讲解(20分钟)1. 教授古诗《静夜思》中的生字和词语的意思;2. 解释一些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 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
第四课时:朗读与演绎(2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朗读古诗《静夜思》;2. 引导学生体验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3.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古诗演绎,可以是朗诵、表演或绘画等形式。
第五课时:欣赏与评析(25分钟)1. 分享学生的个人或小组古诗演绎作品;2. 引导学生对古诗《静夜思》进行欣赏和评析;3.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想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视觉教学法: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夜晚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教学法:通过分段讲解古诗内容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3. 朗读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朗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4. 演绎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古诗演绎,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5.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欣赏和评析,培养批判思维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学生的朗读表现和理解程度;2. 学生个人或小组古诗演绎作品的创意和表达能力;3. 学生对古诗《静夜思》的欣赏和评析能力;4.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和适应性评价;5. 教学计划的合理性和完整性评价。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
学生练习。
教师引导:完成了吗?看一看你写的对不对。
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出示课件18)教师小结:其实“标点符号大家族”中还有很多好朋友,平时在阅读时同学们要多留心,注意它们的使用方法,让自己在写作时标点使用越来越规范。
(出示课件5)教师点拨:不同的文章适合不同风格的朗读,我们的朗读也要跟随文章中的情感进行变化。谁能举例说说?
预设:比如《古诗三首》我们要读出古诗的韵律,不能读得太着急,同时还要体会着作者的情感,比如悲痛的、气愤的。
教师引导:想要读出悲痛的、气愤的情感,应该如何读呢?
预设:可以语调稍微低沉一些,语速缓慢一些。
2.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并能恰当运用。
3.体会顿号的用法,并能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回顾方法
1.读一读,找规律。
教师导入: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不仅学习了课文,感受了课文中的爱国情怀,还掌握了结合资料来体会思想情感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本单元的学习,走进快乐的“语文园地”。
(出示课件6)教师点拨:你们说得都很好。想要通过朗读来体现课文中的情感,首先就要把握好文章的情感基调。是欢快的,充满希望的,还是悲痛、哀伤的。比如《古诗三首》表达的是诗人们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和深切的热爱之情。在把握好感情基调之后,还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感情。谁再来结合着本单元其他文章说一说?
教师提问: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小岛》四篇课文,你都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呢?结合文章说一说。
预设1:我感受到了自古以来中国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在《古诗三首》中,陆游、林升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让我印象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12 桥1.会写“咆、哮、嗓”等8个生字,会写“咆哮、惊慌、嗓子、跌跌撞撞”等12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语句。
3.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4.领悟小说在情节设置、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上的表达特点,使学生对小说的体裁有初步的了解。
重点1.品析词句,体会老支书高尚的精神品质。
2.关注小说情节、环境描写的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学习课文在情节设置、环境描写上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1.字词教学本课8个生字的学习,要结合词语进行教学。
比如本课课后要求会写的生字里共出现5个口字旁的生字,分别是“咆”“哮”“嗓”“哑”“呻”,要结合“咆哮”“嗓子”“沙哑”“呻吟”4个词语进行学习,可以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利用语段学习词语“惊慌”“跌跌撞撞”“废话”“吞没”“猛然”,感受环境描写突出的人物形象;“拥戴”“搀扶”可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利用偏旁相同的词语进行识记,比如“咆哮”“搀扶”“惊慌”。
汉字的书写特别强调表音部分,如“哮”表示读音部分的是“孝”;“淌”中尚字头部分的书写变化。
2.阅读教学教学中,可以抓住环境描写以及描写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关键语句进行品味,展开想象,感悟人物形象。
特别是文本中对雨、山洪和桥的描写,要把恶劣的天气、咆哮的山洪、窄窄的木桥和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紧紧结合,让学生抓住其中关键的词句反复领悟,反复品味,将文字描绘的情景在头脑中还原成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
抓住老支书在危机时刻,面对乱哄哄的人们,他“沙哑喊话”“冷冷地说”“冲上前”“揪出”等一系列的神态、语言、动作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品质。
3.表达运用学会表达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
针对本课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环境描写渲染的紧张气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现力等特点,学生能学会用新颖的想象设置故事情节;学会用言简意赅的环境描写塑造丰富的人物形象;能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1.预习提纲(1)收集汶川地震中共产党员英勇抗震救灾的例子,整理好后和同学交流感受。
(2)初读课文,自学课后要求的会写字,对会写字进行生字归类。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
(3)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本课的故事情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4)用“_______”画出环境描写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做批注,写写你的感受。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咆、哮、嗓”等8个生字,会写“咆哮、惊慌、嗓子、跌跌撞撞”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唤发情感1.(播放歌曲《为了谁》)导语:这首歌是1998年长江抗洪后写给人民子弟兵的,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人。
2.(课件出示2008年汶川大地震图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汶川地震中共产党员无私无畏、抗震救灾的例子。
3.每年我们国家都会评选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每年都有那么多感人的故事发生,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
4.板书课题,感情读题。
【设计意图】“一出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课要有好的开端。
”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引用汶川大地震中优秀共产党员的例子唤起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情感道德教育,引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初识人物形象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读本课生字,正音。
课件出示:咆哮嗓淌哑揪呻废3.(课件出示词语)学习本课词语。
课件出示:咆哮惊慌嗓子跌跌撞撞拥戴沙哑党员呻吟废话吞没猛然搀扶(1)指名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正音。
(2)突出显示课件中“咆哮、惊慌、呻吟、搀扶、跌跌撞撞”这几个词语,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在组成上的特点:偏旁相同。
(3)指导书写词语“咆哮”。
提示书写要领:两个字都是左窄右宽。
“哮”字右边为“孝”,右边上面为“耂”,右边下面为“子”。
它是口字旁,“口”在此处表示发出声响,“咆哮”形容声音巨大。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识字和词语学习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了从字到词的学习过程。
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进行书写指导,既巩固了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又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印象。
4.指名3名学生接龙读课文,结合预习思考: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支书?课件出示: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沉着镇定、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设计意图】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也是教师对下一环节学习目标的校正。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故事情节,从感情上对老支书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印象。
三、再读课文,感受环境描写1.(课件出示词语)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咆哮狞笑放肆没腿深2.说说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
(师相机板书:洪水)请你们在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一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预设:这是一场可怕、凶猛、咆哮的洪水。
3.师:黎明时,一场灾难悄然无声地降临到了小村庄,让我们穿越时空,和村民一起去经历那个特殊的黎明。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课件出示: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在文中用“__________”画出,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4.汇报交流所画句子。
(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句子)(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老师指导:“像泼。
像倒。
”四个字,两句话,句子虽然简洁,却让我们感受到这场雨下得很大,大得就像水从天上泼下来,而且很急,急的就像水从天上倒下来。
看来简洁的语言能给人丰富的想象。
朗读指导:①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这是一场大雨。
指名读。
②雨很大!很急!全班读。
(2)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你感受到了洪水的什么特点?预设:猛烈、疯狂。
朗读指导:①想象一下,受惊的野马狂奔而来的画面,指名再读一读。
②这洪水不仅猛烈,而且疯狂。
一起读:“山洪咆哮着——”③想着画面,身临其境齐声朗读这一句。
(3)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读一读,同桌间相互交流。
(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课件出示: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4)这些句子都有什么特点?①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狞笑”“放肆”等词句让我们非常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
②这些句子的语言都非常简洁,精练,如,“像泼。
像倒。
”学生反复诵读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谈谈感受,师生评价;男女比读,互相评价;齐读。
5.小结写法,读出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所有描写洪水的句子,让学生自由谈感受,学生通过抓“像泼、像倒、咆哮、受惊的野马、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跳舞、狞笑”等重点词语,感受当时洪水的肆虐与形势的紧急。
体会比喻、拟人的表现手法所产生的表达效果,让学生仿佛看到了铺天盖地而来的肆虐的洪水,感受到洪水的疯狂,为老支书的人物形象塑造做铺垫。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学习了8个生字和12个词语,感受了洪水的凶猛、疯狂,面对这样可怕的洪水,故事怎样发展?人们是怎样的表现?故事中的主人翁老支书又是怎样做的呢?下次课我们接着品读。
【设计意图】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以三个连续的问题为学习人物形象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第2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情境创设,品味语言,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人物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无私无畏、不徇私情的形象。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了解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上的特点,使学生对小说的体裁有初步的了解。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1.揭示课题,继续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桥。
2.听写检查,复习词语。
3.出示词语,指名读。
课件出示: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清瘦沙哑豹子胸膛4.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洪水来袭,老支书冒着生命危险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板书:洪水老汉)5.出示句子,分组读,再次感受洪水的凶猛。
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过渡: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几句描写洪水的句子中,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
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
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设计意图】孔子说:“温故而知新。
”在学习开始时,教师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
二、细读课文,探究人物形象(一)抓住人们的表现,体会群众内心的慌乱。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人们表现的句子。
2.学生读找出的描写人们面对洪水的句子,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①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②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③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3.自由大声地读这三句话,你们读出了什么?假如用一个字去概括,你会用哪个字?(引导学生理解“疯”)4.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当时慌乱的情境吗?(指导朗读)(二)品读老汉言行,感悟品质。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默读第7~23自然段,找一找作者对老汉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从中能看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在旁边做简单批注,并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
2.自读批画,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以及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品析文本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全班交流,品味情感。
课件出示: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动作描写“站”,体现了老支书的忠于职守。
(1)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汉?(板书:忠于职守)(2)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这是一位忠于职守的老汉。
示例二:课件出示: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神态描写突出了老支书沉着冷静,以及崇高的责任感。
“他像一座山”是比喻手法的运用,让我们感受到老支书的镇定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