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诗说木叶导学案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寄语】

有种力量叫放大目标,有种智慧叫把问题缩小,有种承诺叫人生诚信,有种约定叫顶峰相见,有种幸福叫结缘惜缘,有种信念叫必定成功。

使用说明: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句子,再研读本学案。

必须牢记:未读课文,不做学案。完成预习自测题目。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标示出来。

《说“木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比较“(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初步感悟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提高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学习重点:

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学习难点:

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进行诗歌意象品味练习。

学习课时二课时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预习案】知识链接

一、背景知识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木叶”即“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由于作者是一个学者,也是诗人,有着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联想力,因而对“树”与“木”

“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艺术中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这篇课文需要我们逐字逐句认真、细致地读,把整篇文章贯穿起来,各个部分融会贯通,就可以把握文意。

二、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提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阅读文章第5段)

诗歌中的形象,即意象,具有暗示性。意象无论在任何诗人笔下,都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具有了一定约定俗成的意义,它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化入了中国人的思维。“木” “叶”如此,更有其他意象。如松、菊、梅、竹、兰等多用来表达高洁情操,关山、杨柳、兰舟、长亭等物多用作挥写离别之苦,而南山、幽居、禅寺等则多与隐逸情怀相连。这些

意象呈现出丰富多彩、相对稳定的含义,从而为我们理解诗歌内容也起到了很大 的帮

助。

2012年全国卷17题选择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题目为:“前人在评论 这首

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 否同意关键

之说?为什么?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张冠李戴。由于”折柳“的 寓意又影响了第二

个问题的思考,因此此题得分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乃不知古 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有着特

别的含义。“柳”,留,二字同音,有“留客”的含义。 因此古人有折柳赠送的习俗,

也寓示着朋友、亲人将要远离。 “折柳”是汉代惜

别的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此曲一起, “何人不

起故园情”呢?弄懂来龙去脉,寓意自然明矣。由此启发在古诗鉴赏备考复习中, 不能

不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

三、诗歌意象 “意象”一词是诗词欣赏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意象”简单 说来,就

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客 观物象”

自学导引

2)文章题目为“说‘木叶’”,为了说得有序,说得深透,本文采用了句首标 义

法,每段开头都用一句话领起下文,容易让读者把握“说”的要领。请默读全 文,抓住

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结构。

第1自然段:提出文章阐述的对象,即

第2-3自然段:区别

第4-6自然段:分析“木叶”的两个艺术特征: __.日

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自然段: 总结诗歌中一字之差而意境不同。

更常见,其关键在

。 1、看拼音写汉字:

征 sh u ( )

j u( )颂 得鱼忘qu dn ( 无 f dn g( ) l m g( )首 寒zh 缶(

sh u( )朗 x 1()窣

秋风 ni a o ni GD ( )ti do ( zhu o zhu o (

2、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也是 )其华 )起舞 “咬文嚼字”的典范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木

叶”阐述了一种文学现象,即中国诗歌的语言具有 性。

两个词语,指出

【学习案】

一、合作探究:阅读第4-6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1、古代诗歌中用“木叶”而不用“树叶”,从课文看,“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

2、为了阐述“木叶”这一诗歌形象的艺术特征,作者引用了大量的诗句和理论说明,结合相关

内容完成下表。

二、拓展探究

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文化沉淀,“木叶”这个词就往往出现在清秋的氛围中, 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暗示性。这样的现象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是很多的,如菊花、柳条、明月等等。我们熟悉的“岁寒三友”一般意味什么呢?(高洁,耐寒,坚忍)然而,如果所有的诗人都这样写,那就成了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高明的诗人往往

能打破常规。诗人们把它们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形成不同的暗示性。看以下三首咏梅诗: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字•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意三首诗词中的不同意象群,比较三首诗词中梅的不同生长环境,试分析梅的三种不同形象,并说说诗人对自己笔下的梅分别赋予了哪些情感。

王诗: 陆词: 毛词:

三、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②学不成。

【注释】①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

②“饿损纤腰”: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

(1)古典诗歌讲究炼字。前一首诗中的“逐”字和后一首诗中的“绊惹” 在用法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柳”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的“柳”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4分)

拓展: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A. 考纲解读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B. 命题特点

C. 知识梳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