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考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考点一、考点解析概括分析题是近些年高考文言文板块必考题型,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题目要求往往是“选是”或“选非”。
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断。
而比对法是解答这类题较好的方法之一。
二、解题技巧1.仔细比对,找异同。
比对法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仔细比对:关键词句、增减内容、人物、时间、地点、关系等。
2.比对方法①比对选项中在“谁在何时何地说何做何”与原文是否一致。
②检查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的道理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偷换概念。
③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以及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三、常见设错误点命题设误1曲解文意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迷惑考生,这种设误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无中生有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等内容,致使选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以偏概全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的方式,故意扩大或缩小判断对象的范围张冠李戴即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的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的结果命题设误2时序颠倒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空间错位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使事情发生的地点错位改变因果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或将因果关系改变成其他关系事件杂糅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故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四、概括分析题解题“两步骤”第一步:定比对区间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通常按照文本内容的先后顺序设置四个选项。
解答时,应依据选项内容,回归文本,筛选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句段,锁定比对区间第二步:定比对角度将选项内容与锁定的比对区间的内容相比较,特别是要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设误角度进行细致比对,找出似是而非之处,然后做出是否相符的准确判断【真题回顾1】(2022年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教学设计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上学期,第5周
4.教学时数:2课时(90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强化文化传承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概括和分析文本的核心内容,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感受文言文的韵味,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运用所学知识,对未知文言文作品进行有效解读,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师准备教案、学案、课后作业等相关教学材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课程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
-准备《出师表》的背景资料,包括作者诸葛亮的历史背景介绍,以及当时的历史情境。
-收集并整理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结构图解,以便学生直观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特点。
-搜集与《出师表》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如三国时期地图、诸葛亮画像等,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感知。
-及时将作业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正。
-在作业评价中,除了指出学生的错误外,还要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予积极正面的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鼓励学生根据作业评价结果进行自我反思,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定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趋势和普遍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板书设计:
- ①文言文词汇:列出重点词汇,解释其含义,便于学生记忆。
- ②文言文句式结构:图解常见句式结构,突出语法特点,帮助学生理解。
- ③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各种修辞手法,突出其在《出师表》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板书设计中,注重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方便学生整理笔记,固记忆。
文言文阅读: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 学案
文言文阅读: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学案文言文阅读: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学案学习目标:掌握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4个设题陷阱及解题对策。
学习重点:探究并归纳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4个设题陷阱以及解题对策。
学习难点:解题对策的灵活运用。
学习方法:讨论交流法。
一、走近真题(2017课标全国2)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更始乃征憙。
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
文言文概括与分析
设误类型:曲解文意
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 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 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予一见不敢再 也 ,亦未知其孝。 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 我因此只见了李台州一面 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 而不敢再见第二次,因此 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 不了解他的孝行
设误类型:强加因果
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 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 致使 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 执言。 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 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 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 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 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 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 败 行。
设误类型:对象错位
C 孙博不畏金人,努力全保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 二宦者 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这就 是误伤太子之人。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 民间,别求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 类宦者二人
两个像宦官的人
设误类型:误解形象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 直言不讳 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 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 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 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 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 过,臣不胜大庆。”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复习之概括分析课件
写人叙事性文言文:是以展示事件过程和情景为中
心,以事件的发生、发展为线索组织行文的。阅读这类文
章,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理清思路,看看作者叙述了什么事,文章如何开端、
谁,怎么样
发展、演绎高潮乃至结束。
(性格、能力、才
②文章写了哪些事?中心事件是什么?主次详略如何? 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用了哪些手法? 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情感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析】错误,根据原文,并非宋朝皇帝主动议和,而是契丹主动议 和,
训练二(2021·全国乙卷) 【原文】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 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选项】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 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 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2021·新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前文提示:唐太宗即位,与大臣议事:降宗室郡王爵位、减赋清
廉止盗、张玄素谏任群臣,裴矩力谏。)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
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 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②看清层次,文章大致分为几层,每层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是并列还是 层进,使用什么说理手法,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或情感,观点在文中是隐是显, 情感在文中有无变化。
命题陷阱
要求:
误解形象
1、识别五大设“误”陷阱。
张冠李戴
2、检查预习“步步高的思维探究这五组题设置的 时空错误
·[选项C]
·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 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一、考纲说明
• • • • • • • •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⑴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⑶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⑷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⑸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 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 1.人物行为举止特点;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3分)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 3. 人物道德品行和聪明才智; 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 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4. 人物性格和情感。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 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 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 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 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 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 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一、考纲说明
• • • • • • •
3.分析综合 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⑵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⑴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文言文整体阅读
史传文的主角一般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等,阅读文章时,应 注意筛选以下信息:
(二)多为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多在“具体行为事例(分析)” 设误。
• 2015年(新课标 I)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 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 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 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 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 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 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 前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 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文意概括简答题知识讲解与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意概括简答题知识讲解与练习一、考查类型1.概括内容要点这类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体现新的思维成果。
对于史传类文言文而言,作者往往围绕一个主要人物来展开事件叙述,并作简要的观点阐发。
因而能否分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命题者检验考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途径。
2.概括人物特点此类题目一般是据事求理,根据人物具体言行概括其行为特征或思想性格。
这些“特点”词有的可以从原文中摘取,更多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其中对人物的言行的理解不可断章取义、孤立片面,要学会在具体语境中,在具体的事件情境下理解,只有这样,概括才能准确。
人物形象特点具有多重性,在准确使用“特点”词的前提下多方位概括,力求立体丰满。
3.探寻事件原因这类题要求考生读懂文本,深入了解事实真相和来龙去脉,重点是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它所包含的深层意义,在此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进行回答。
原因与结果是无法割裂开的。
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原因。
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条件。
就文言文中某一现象或结果要求考生结合选文追溯原因,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文言文,考生备考时应加以重视。
4.概括观点态度“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最高层次。
在一般的传记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往往不会明确说出来,我们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等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还是憎,作品的倾向是肯定还是否定,写作意图是歌颂赞扬还是鞭挞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
在论说文中,要通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时代,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
5.分析评价内容这类题要求考生能够对文中的某个人物、某件事情、某种做法、某关键句的意义或文章的语言特点等内容进行分析评价。
要答好此类题就必须依据原文,从实际出发,对原文内容进行辩证的思考和客观的评价。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阅读文意概括分析
命题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 方式 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设误方式
比对 方法
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对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 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 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注意是否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动与被动 方式等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甲卷第12题D项)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 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原文: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 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 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 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 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 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
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 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 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 而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答案 有误。“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中的“主动”错。从 原文来看,应是契丹主动议和,而非宋朝皇帝。选项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
说其中一个
比对 注意选项中“于是”“因此”“所以”“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 方法 与原文相关句子比对一下,看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乙卷第12题D项)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 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 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原文: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 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 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 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 戒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真题考查解读近年真题对比命题规律解密名校模拟探源高考必备知识(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
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
”曹君弗听。
釐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
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
”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
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子奚不先自贰焉。
”负羁曰:“诺。
”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璧,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
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也。
如是弗定,则非与人..十年矣。
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今其宗庙不被阴而社稷不血食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群臣皆曰:“善。
”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
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
”又令人告釐负羁曰:“军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其表子之间,寡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
”曹人闻之,率其亲戚而保釐负羁之闾者七百余家,此礼之所用也。
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曾伤G君H不如杀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穷,指困窘、困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相同。
2020届文言文的概括分析解析版
例2:(2017天津卷)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父未尝笞,母未尝非.......不 好徼名于世......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好杰友雅徒,不泛结 俗材。(王充《论衡》
了梅镒
例5:(2019江苏卷)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 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汤显祖诗文 集》)
【口头翻译】先生和我约定游览灵岩虎丘山川,却不 能筹办三个月的粮食,犹豫着放弃了。
【选项设置】C.汤显祖与邹迪光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但没准备好 粮食,因而作罢。
【对比分析】“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理解错误,原文 中“而不能办三月粮”意思是不能准备三个月的粮食。
例3:御史汤兆京劾其纵酒逾检,帝不问,国祚遂引疾归。 光宗即位,以囯祚尝侍潜邸,特旨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 士,入阁参机务。
【口头翻译】御史汤兆京弹劾他纵酒超越礼制,皇上不过 问,朱国祚于是称病回乡。光宗即位,因为朱国祚曾在府 邸侍奉,特下圣旨拜他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 参与机密要务。
【选项设置】C.朱国祚深受优待。御史汤兆京弹劾他纵酒超越礼 制,因为皇帝还未即位时,他曾经侍奉皇帝,因此皇帝对此并不 过问。
【选项设置】C. 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 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 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2.曲解文意
2.曲解文意
题正者 成【对为对原 设文 题比关 的键 主分细 要析节 陷阱(】关。键“因词为语不错)故得误意极旋错其解细踵以微迷”,惑故指考要生不认。真可这、种畏细曲心避解比文对退意。的缩方。式
文言文分析概括【范本模板】
文言文分析内容、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和观点态度题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压轴题都是“文意理解题",命题者构拟这类试题的错误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与分析之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识别。
为此,探究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无疑为我们突破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题"的误区提供了一条捷径.归纳起来,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六种:1、曲解词义2、对象错位3、时序倒置4、事件杂糅5、无中生有6、表述失度一、曲解词义所谓“曲解词义",就是命题人在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时,对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故意地加以曲解,从而导致了分析和概括的错误。
如:A.凡是有才学、有知识的穷书生,冯道都予以引荐和任用。
(辽宁卷)[解析]该项源自原文的“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一句。
该句中“知识"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古为“相知、相识",而命题人却将“知识”的古义曲解成了今义,这就导致了分析和概括的错误。
如:A。
搏鸡者一向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使性好斗,所以乡里侠者都瞧不起他。
【解析】原文“博鸡者袁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
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下”是“低于,等次或品级低”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可译为服从于他。
如: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
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全国卷)【解析】原文对李广引刀自刭原因的表述是“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该项的出错点就落在对该句中“对"的理解上。
“刀笔之吏”是古代掌刀笔、管文书的小吏,他们负责作审讯的记录,而不负责去替人辩护。
所以,此处的“对",应理解成“接受(刀笔之吏的)审讯”,而命题人却故意曲解成了“请(刀笔之吏)辩护”。
如:B.大公鼎在沈州改革乡规,减少徭役,发展农业生产,建立孔子庙和学校,提倡教化百姓,百姓都顺服他。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教学设计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本节课可能不需要实验器材,但如果有实验环节,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器材,并进行安全检查。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可以将教室座位重新安排,形成小组讨论的区域,以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4. 设计一个关于文言文阅读的小游戏,可以是与同学之间互动的游戏,也可以是个人挑战的游戏。游戏需体现文言文阅读的元素,如词汇猜谜、句子翻译等。
5. 制作一个关于《诗经》的简易海报,内容包括《诗经》的简介、主要篇目的介绍以及你对《诗经》的理解和感悟。
板书设计
标题: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
1. 文言文的基本概念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文言文阅读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诗经》其他篇目的阅读:《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除了《关雎》和《卫风·淇奥》,还有许多其他脍炙人口的篇目,如《伐檀》、《硕鼠》等。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这些篇目,进一步感受古人的智慧和生活。
(3)修辞手法的理解:文言文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生可能会对这些手法的理解感到困难。例如,《卫风·淇奥》中的“维鸟之萃,于彼淇奥。”中的“维鸟之萃”就是一种比喻手法,学生需要理解其意义。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实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的理解方法。
(4)文本内容的深入分析:对于《关雎》和《卫风·淇奥》两篇诗歌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脉络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可能会成为学生的难点。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3)概括分析简答题
充分理解文本,筛选相关信息,分析整合:重复的内容 删选,互补的内容合并,圈画有概括性的词语,辨明无概括 性词语的意思和性质。但是,很多考生只会抄录原文,不能 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提炼整合,导致作答不够精准而丢分。
试题易错点
一、不明命题角度和范围,忽略隐含信息 简答题命题角度灵活多样,有的要求概括人物做的事情,有的要求分析、推断人物做 某事的原因,有的要求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形象,有的要求发表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等等。 往往切口不大,指向明确,涉及的文本区间有时局限于一段或几段。在读题时一定要耐心 地读透题干,审清要求,特别要注意审准命题角度和命题范围。
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 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2新课标Ⅱ卷
14.《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 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
比较分析 概括人物特点
2021新高考Ⅰ卷
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 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①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②死间:指派往敌方的间谍 不能脱身而为敌方所杀。
题目
李靖在与突厥的战争中不顾唐俭安全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①战争中机不可失; ②认为唐俭无法使突厥归附; ③为了消除国家大患顾不得个人小情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时诏鸿胪卿唐俭等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安。 若万骑赍二十日粮,自白道袭之,必得所欲。”公谨曰:“上已与约降,行 人在彼,奈何?”靖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辈何足惜 哉!”(由此处画线句可知:李靖认为战争中机不可失) 太宗曰:“昔唐俭使突厥,卿因击而败之。人言卿以俭为死间②,朕至今 疑焉。如何?”靖再拜曰:“臣与俭比肩事主,料俭说必不能柔服,故臣因 纵兵击之……”(由此处画线句可知:李靖认为唐俭的说辞必然不能使突厥 归顺,他作为使臣的价值并不大)。
考点19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原卷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点19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命题趋势】概括材料内容是新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目,一般有概括原因、分析人物性格、概括写作目的、列举事件、分析文章细节等类型,答题时注意明确题干要求,在文中找到对应的文句,然后概括作答。
【真题再现】一、【2021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儒生,礼义也;耕战,饮食也。
贵耕战而贱.儒生,是弃礼义求饮食也。
使.礼义废,纲纪败,上下乱而.阴阳谬,水旱失时,五谷不登,万民饥死,农不得耕,士不得战也。
故以旧防.为无益而去之,必有水灾;以.旧礼为无补而去之,必有乱患。
儒者之在世,礼义之旧防也,有之无益,无之有损。
夫礼义,无成效于人,然成效者须[1]礼义而成。
犹足蹈路而行,所路之路须不蹈者;身须手足而动,动者待不动者。
故事或无益,而.益者须之;或无效,而效者待之。
儒生,耕战所须待也,弃而不存,如何?韩子非儒,谓之无益有损,盖谓俗儒无行操,举措不重礼,以儒名而俗行,以实学而伪说,贪官尊荣,故不足贵。
夫志洁行显,不徇爵禄,去卿相之位若脱躧者,居位治职,功虽不立,此礼义为业者.也。
国之所以存者.,礼义也。
民无礼义,倾国危主。
今儒者之操,重礼爱义,率无礼义士,激无义之人。
人民为.善,爱其主上,此亦有益也。
闻伯夷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此上化也,非人所见。
段干木(2)阖门不出,魏文(3)敬之,表式其闾,秦军闻之,卒不攻魏。
使魏无干木,秦兵入境,境土危亡。
秦,强国也,兵无不胜,兵加于魏,魏国必破,三军兵顿,流血千里。
今魏文式阖门之士,却强秦之兵,全魏国之境,济三军之众,功莫大焉,赏莫先焉。
齐有高节之士,曰狂谲、华士,二人昆弟也,义不降志,不仕非其主。
太公封于齐,以.此二子解沮(4)齐众,开不为.上用之路,同时诛之。
韩子善之,以为二子无益而有损也。
夫狂谲、华士,段干木之类也,太公诛之,无所却到;魏文侯式之,却强秦而全魏,功孰大者?狂谲、华士之操,干木之节也,使韩子善干木阖门之节、高魏文之式是也,则善太公之诛非也。
文言文语段概括分析
吴祐在父亲 去世后,安 于清贫,边 放猪边吟诵 经书,不为 人言所动。 后与黄真一 起被举荐为 孝廉,并被 人称赞为清 廉有节操。
答案:“后与黄 真一起被举荐为 孝廉,并被人称 赞为清廉有节 操”错,由原文 中的“真后亦举 孝廉,除新蔡 长,世称其清 节”可知,黄真 是在吴祐之后被 举荐为孝廉的, 而且只是他被人 称赞为清廉有节 操,没有涉及吴 祐。
比对结果
答案:
对应选项(仔细 比对角度 原文(认真阅读原文) 比对选项)
崔慰祖字悦宗,清 河东武城人也。父 庆绪,永明中,为 梁州刺史。慰祖解 1.比对人 褐奉朝请。父丧不 物—— 食盐,母曰:“汝 防张冠李 既无兄弟,又未有 戴 子胤。毁不灭性, 政当不进肴羞耳, 如何绝盐?吾今亦 不食矣。”慰祖不 得已从之 崔慰祖出身官 宦家庭,为人 孝顺。他的父 亲曾担任梁州 刺史、奉朝 请。父亲去世 后他坚持不吃 盐,在母亲的 劝说下他改变 了这种做法。
吴祐在父亲 去世后,安 于清贫,边 放猪边吟诵 经书,不为 人言所动。 后与黄真一 起被举荐为 孝廉,并被 人称赞为清 廉有节操。
答案: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 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 年十二,随从到官。„„及 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 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 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 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 2.比对时 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 间—— 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 防时序 如初。后举孝廉,将行,郡 错乱 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 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 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大守 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 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 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 节。
成遵聪颖好 学,终能脱颖 而出。他自幼 聪敏颖悟,勤 学不辍,苦于 当地先辈中没 有教授应试科 举文的人,后 因受县尹杨惠 赏识得以赴京 师深造,考中 进士。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内容,把握主旨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内容,把握主旨【开篇导语】文言文中对于概括内容,把握主旨的考查,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判断、推理,说出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或对材料内容进行评论等。
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但要学习积累一些经典句子,更要了解传达给我们的内容,包括文章刻画了什么人物,叙述了什么事件,阐述了什么道理。
从这些事件中看出人物的品质、事件的意义、文章的主旨、得到的启示等,而这些内容也正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难点。
【典例呈现】(2022・四川达州卷)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1.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
(用原文回答)2.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考点解析】考点一概括内容[思维轨迹]例题中的第1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整体内容的把握和概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
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
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 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 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 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 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 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 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着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 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 关(。亲三戚”争 十)财 年四, ,为 卒个鄙,选之 时年甚项四。的十今二分顺,多序共上少甚一,痛般不惜与至之有,选乏使文,二身卫各死千节之人后营内,毕容岂葬复事的见,先追 后乡宅顺君,死他序,一留无一下所致巨取万。资财、园
赠太常。(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三、解题方法与技巧
• 方法 1、找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原文
【尖兵出战】
张冠李戴
•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秉忠才华横溢,不拘一格。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出仕后又弃
官隐居为僧。后受世祖召见,与海云禅师一起入府觐见,颇受赏识。 B.刘秉忠心地善良,仁爱宽厚。在攻打宋时,他常以天地有好生
之德劝喻皇上不要滥杀无辜,因他得以保全性命的百姓不可胜数。 • 原文:刘秉忠,字仲晦。其先瑞州人也,世仕辽,为官族。……十七,
• 原文: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 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币振 之。
【现场练兵】
• 2016年(全国新课标Ⅱ)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 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 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比对关键点(三)比对人物——防张冠李戴
• 【例题】 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 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 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 原文:混(谢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 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 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 微子。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 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 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二)多为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多在“具体行为事例(分析)” 设误。
• 2015年(新课标 I)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现场练兵】
• 2017年(新课标II卷)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 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 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 原文: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 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 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 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 “并教导他们弃恶从善”于文无据,无中生有。 • 将作余党迁往异地的是皇帝,是皇帝听从了赵熹的建议, 才这样做的。不是赵熹直接将他们迁往异地。
【尖兵出战】
曲解文意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种谔屡立战功。他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失地,攻占城池,斩首七千; 攻打米脂时,面对增援的八万西夏军队,他巧设伏兵,大破敌军。
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 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 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
B 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
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 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
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 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 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
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 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
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
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 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
C 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 赏识,称为微子。
【现场练兵】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 任梁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他坚持不吃盐,在 母亲的劝说下他改变了这种做法。
• 原文: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 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 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 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 已,从之。
文言文复习专题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一、考纲说明
•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 1.识记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 2.理解 • ⑴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 ⑶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⑷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 ⑸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 仔细比对,准确辨析
• 技巧一:结合选项进行分层阅读;快速找准比对范围 • 技巧二:重看“具体行为事例(分析)” • 技巧三: 把握比对关键点,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比对关键点(一)比对关键词(多为实词)——防曲解文意
• 【例题】 2016年(新课标 I)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 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 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 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 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 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 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 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 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尖兵出战】
•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II卷)
无中生有
• 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
酋与临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 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 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 例,着手压缩编制。
• 原文: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 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 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 害讫息。
比对关键点(二)比对添加内容——防无中生有
• 【例题】 2014年(全国大纲卷) •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
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 们见后无不感叹。
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
D.弘微事兄如父,临
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 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
D 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
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 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
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二、考查题型及命题特点
• 2017年(新课标Ⅰ)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 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 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 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 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 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 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 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 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二、考查题型及命题特点
• 2016年(新课标 I)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 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 原文: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韦凑)谏,以为:“方 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 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 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
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
性严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
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 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