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的实质一是决策
领导的实质与作用
领导理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 、 性格理论阶段 (20世纪开始~30年代)
侧重于研究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 面的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 、 行为理论阶段 (20世纪40年代~60年代)
从领导者的风格和领导者应起的作 用入手,把领导者的行为划分为不同的 领导类型,分析各类领导行为的特点、 优缺点并进行相互比较。
领导者素质——是指在先天禀赋 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 炼和学习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 作用的诸内在要素的总和。它是领导者 进行领导活动的自身基础条件,是潜在 的领导能力。
领导者个人素质的要求包括:
1.政治素质 是对领导者政治作风和思想品德方面的 要求. 2.知识素质 要求领导者必须有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 识、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法定权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 决策权 2. 组织权 3. 指挥权 4. 人事权 5. 奖惩权
(二) 自身影响力
自身影响力是领导者以自身的威信影响 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它取 决于领导者本人的素质和修养,无法由组织 “赋予”,不具强制性。
构成领导者影响力的因素,包括下述几 方面:
1. 品德;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决策方法,都要 求决策者具有超前意识并善于听取不同 意见。
(三)尽量实现经营决策的程序化
决策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要求分 阶段进行的,有科学的程序。
二、合理用人的艺术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激发职工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在能 力,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源泉。
能否激发和挖掘职工的潜在能力, 是现代企业管理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体现在如何用人、激励人和治理 人的艺术方面。
浅论领导决策的内涵和本质
浅论领导决策的内涵和本质作者:高兴国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3年第2期高兴国(甘肃省委党校党建研究所,兰州 730071)摘要:领导决策贯穿于领导活动的全过程,连接着领导活动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是领导过程的核心。
从本质上讲,领导决策既是一种领导行为,又是一种组织行为。
关键词:领导;决策;本质中图分类号:C9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065-02一、领导决策的内涵决策简单地说就是做出决定,是人们对面临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在社会实践中,小至个人家庭,大到国家政党,都要为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而做出各种决定。
因此,决策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
领导决策,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在被领导者的参与下,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对组织群体未来行动的目标、途径、对策以及其他重大的现实问题,从多种备选方案中所作的择优选择和决定,以此实现领导目标的活动过程。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方管理决策理论学派创始人,美国学者霍特·西蒙在《行政行为》一书中明确地指出“管理过程是决策的过程”。
而在领导活动中,领导工作的过程便是决策的过程。
领导的一系列决策均贯穿于领导工作的始终,领导决策是领导过程的核心,如确定目标、制订计划、组织管理、选才用人、监督检查等都离不开决策,正是这一系列的决策指引和保证着领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而且,领导者还要根据内外条件的变化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修正决策。
所以说,领导决策贯穿于领导活动的全过程,连接着领导活动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是领导过程的核心。
二、领导决策应该具备的条件具体地说,科学的领导决策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1.领导决策的主体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尽管领导者在决策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主要的,但绝不能忽视被领导者参与决策的积极作用。
2.领导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决策总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做出的决定,因此决策是有目标地面向未来的认识活动。
没有目标,无从决策;目标不明确,将会造成决策的失误。
领导的实质
领导的实质——论领导实质的界定与变迁杨婷 07经济学一班 20074083038领导的实质——论领导实质的界定与变迁杨婷 07经济学一班 20074083038【内容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在领导本质的界定的时候,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近几十年来为“领导”这一概念下定义、作解释的学者越来越多。
在我国有诸如“领导木质是集中”、“领导的三级本质:带领性、服务性、开拓性”等各种各样的观点。
与对领导概念的界定一样,人们对于领导本质的界定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
在当今社会,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界限越来越小,领导者的影响力越来越变为隐性的和柔性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越来越成为一种频繁互易其位、双向互动的关系.而双方都在此中迈向新的境界。
【关键词】领导;领导的本质;界定;变迁;局限性在传统理论中,“领导”就是处于等级结构最顶端的人们,只有一小部分人才可能具有“领导”的经历和体验,也就是说是一种“特质”的论调。
在许多人看来就是一种操纵或凌驾他人之上的权力,一旦当上了领导就意味着拥有权力、金钱、荣誉等一系列耀眼的光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在领导本质的界定的时候,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近几十年来为“领导”这一概念下定义、作解释的学者越来越多。
在我国有诸如“领导木质是集中”、“领导的三级木质:带领性、服务性、开拓性”等各种各样的观点。
邓小平说,领导是什么?领导就是服务。
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一般被定义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奉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家。
既然是无产阶级专政,领导在社会主义的定义下就是人民的公仆,领导活动就是为人民服务。
与对领导概念的界定一样,人们对于领导本质的界定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
最早在社会生产相对简单和官僚制盛行的时候,人们曾把权力界定为领导的本质,因为权力的有效运行保障了生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后来当行为科学和人际关系学说兴起时,人们发现领导者的个体行为和影响力对于组织的发展十分重要,此时就把权威看作是领导的本质。
简述领导决策与用人
简述领导决策与用人毛泽东主席曾说:领导者得责任,就是出主意、用干部。
也就是说领导的实质一是决策,二是用人。
决策水平的高低,用人效果的好坏,不仅反映了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和能力,而且决定着整个组织的发展走向。
关于决策,决策是一门科学,是建立在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厚理论基础之上的科学管理思维能力。
决策存在于整个领导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决策,也就没有领导。
领导者要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对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进行理性思考,深入研究分析自己或他人的成败得失及其成因、环境、过程等,从中借鉴经验、摒弃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经验总结是基础,决策能力的提高必须借助理论修养。
领导者要加强理论特别是哲学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自己思维过程的广阔性、深刻性、独创性、逻辑性等思辨能力,增强自己对复杂情况的鉴别能力和应变能力,防止决策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领导者必须培养具备创新型思维,在“认识、总结、提高”到“再认识、再总结、再提高”的辩证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运用到具体的决策实践之中去。
在经验中提炼,在实践中升华,在思想上飞跃是领导者提高决策能力的必由之路。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必然要求。
只有充分了解和熟悉实际情况,掌握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才能通过归纳、整理、比较、选择,按照科学的程序作出正确的决策;没有调查研究的决策是盲目的决策,是产生不了积极效果的决策。
发扬民主、善于集中是领导者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
发扬民主,是集思广益的过程,是博采众长的过程;“包打天下”的英雄领导只能演变成独裁,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民主是过程,集中是目的,是展现领导者智慧和魄力的巅峰时刻;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决策的关键阶段必定善于集中不同意见,勇于拍板定案。
权衡得失,利害取舍是决策过程考验领导能力的重要尺度。
领导者必须培养全局意识,树立大局观念,活用“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最优化原则,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作出准确、有效、务实的决策。
浅论领导决策的内涵和本质
认识和改造世界 的活 动。制定 决策后 必然要 付诸 实施 , 不准备 实施 的决策是 多余 的决策 。决 策以实践 为基 础和 目的 , 又是 实 践 的准备和指导 。因此要特别重视决策 的可操作性 , 使之切 实 可行 。同时 , 领导决策要在实施的过程 中反馈修正 、 发展完善 。
样性 中确定 出最 优 目标和最优方案 , 必须 经过选择的途径 。有 比较才有鉴别 , 有鉴别才有优选 。 所 以, 从决策 目标 和行动方案
的多样性 中经过 比较 、 鉴别 , 选择出最优 目标和行动方案 , 是领
导决策的核心问题。
诺贝尔奖 金获得者 , 西方 管理决策 理论学派创 始人 , 美 国
I
、
领 导决 策的 Βιβλιοθήκη 涵 的 目标 , 并且优化地实现 目标 的过程 。以最少 的消耗 , 获得最佳
效果是 领导决策追求的理想境地 。不追求优化 , 决策就没有任
何 意义 。
决策简单地说就是做 出决定 , 是人们对面 临的问题所采 取
的对策 。在社会实践 中 , 小至个人家庭 , 大到国家政党 , 都要 为 实现某种特定 的 目标而做 出各种决定 。因此 , 决策广泛地存 在
动 。就是说 领导决策包括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两大阶段。
和形势发展 的需要 , 不 断调整和修正决策 。 所以说 , 领导决策贯
穿于领导活动 的全过程 , 连接着 领导活动 的各个 阶段 、 各 个环
节, 是 领 导 过 程 的 核心 。
8 . 领导决策是领导者能力素质提高的过程 。决 策时需要 分 析能力 、 综合 能力 、 协调能力 、 应变能力 , 需要胆识魄力 , 需要 热
浅析决策是领导的基本职能
浅析决策是领导的基本职能领导是一门科学,领导的基本职能有选人用人职能、思想政治工作职能、决策职能等。
这些职能都是领导活动的过程,也是作出决策、实施决策的过程。
决策贯穿于领导活动的始终,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领导活动的成败。
决策是领导的基本职能,愈来愈受现代领导者的关注与重视。
那么,作为现代领导者应该如何理解和掌握决策的有关知识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了解决策的定义及发展;其次理解决策在领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掌握科学决策的程序和方法,这样才能进行科学的正确决策,使领导工作立于不败之地。
一、决策的定义及发展1、什么是决策所谓决策,其一般含义就是作出决定,是选择对策的决定。
决策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决策概念专指决策者对行动方案的最终选择,即通常所说的最终“拍板”。
决策方案的最终选择,只是整个决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虽然它是决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但是如果没有最终选择前的一系列活动,就无法做出科学的正确决策。
决策方案的最终选择,是以选择前的各项工作为前提,它是决策活动的全过程的成果。
所以我们应对决策作广义的理解。
广义的决策概念,是把决策理解为决策者制订、选择、实施行动方案的整个过程。
人们对行动方案的决定,不是一下子完成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决策程序和活动来实现的。
从提出问题、确立目标开始,进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最后才选择方案。
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还需要对原有方案进行个别修正,甚至在必要时还要追踪决策。
2、决策的发展决策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
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决策,人们在日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总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总要对处理这些问题做出决定,也就是进行决策。
个人对个人的各种事情做出决定,就是个人决策,而领导者对自己所属部门、组织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做出决定,就是领导决策。
我们这里所说的决策是领导的决策。
自古以来,各种类型的领导,无一不重视决策。
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说的就是政治家、军事家的决策功能的极端重要性。
管理学习题(含答案)领导
一、单项选择题1、领导的实质是指( C )A、决策B、指挥C、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力D、管制、监督下属认2、领导者有权对组织内部的一些违纪行为给予一定的处分或惩罚,指的是( B )A、法定权B、强制权C、奖赏权D、处分权3、在布莱克的方格理论中,属于战斗集体型的管理是( C )A、(1,9)型B、(9,1)型C、(9,9)型D、(5,5)型4、根据布莱克的方格理论,最为有效的管理应是( C )A、(1,9)型B、(9,1)型C、(9,9)型D、(5,5)型5、在领导理论研究中,最先提出领导周期理论的是( D )A、赫塞B、布兰查德C、费德勒D、科曼6、对于较不成熟的下属,较为有效的领导风格是( B )A、指导型B、推销型C、参与型D、授权型7、对于高度成熟的下属,较为有效的领导风格是( C )A、指导型B、推销型C、参与型D、授权型8.将领导者分为事务型领导者和战略型领导者是以 C 为标准来分的。
A.领导者权力运用方式B.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进行制度创新的方式C.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思维方式9.俄亥俄州立大学队领导方式的研究发现, B 的领导者一般更能使下属达到高绩效和高满意度。
A.高关怀-高定规B.高关怀-低定规C.低关怀-高定规D.低关怀-低定规10.下列理论 B 不属于领导情景论。
A.权变理论B. 路径-目标理论C.领导生命周期理论D.管理方格论11. A 认为各种领导方式都有可能在一定环境内有效,这种环境是多种外部与内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体。
A.权变理论B.路径-目标理论C.领导生命周期理论D.管理方格论12. 管理方格论中,表示领导者只重视任务效果而不重视下属发展和士气的是 E 。
A.乡村俱乐部B.贫乏型C.中庸之道D.团队型E.任务型13.乡村俱乐部型领导方式位于管理方格图的 B 格。
A.9.1B.1.9C.5.5D.9.9E.1.114.根据权变理论,在环境较差的情况下,采用 B 的方式比较有效。
领导的本质及内容
论利用领导的“四个方面”加强消防中队的管理一.领导的本质与内容“领导”一词通常有两种含义;其一,作为名词,是指领导人、领导者,即组织中确定和实现组织目标的首领。
一个组织的领导者,犹如一个交响乐团的指挥,他能影响乐队中的每个成员,并把他们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在他指挥统率下,整个乐队协调配合,从而能奏出和谐自然、优美动听的乐章。
领导人如不具备这种能力,即使该组织拥有许多优秀人才,也很难发挥其整体效能。
其二,作为动词,领导指的是一项管理工作、管理职能,通过该项职能的行使,领导者能促成被领导者努力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
领导者和管理者,领导职能和管理职能,它们既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
如果将管理者视为直线管理人员与辅助参谋人员的统一体,那么管理者的范围要大于领导者。
即便从直线管理人员的角度看,就像好的管理者不一定会是一个好的领导一样,一个好领导未必就一定是个有成效的管理者。
因为一个管理者除了要做好领导工作以外,还有其他许多工作要处理。
领导职能只是管理职能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人能够影响别人这一事实并不表明他同样也能够计划、组织和控制。
另一方面,一个人可能是个领导者,但并非是个管理者。
领导者的任务是要促使被领导者实现组织目标。
好的领导者不是高高在上进行命令和指挥,他们时而站在所领导群体的后面进行激励和推动,时而置身于群体之前,引导和鼓舞群体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领导的本职就是通过人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被领导者能义无反顾地追随他前进,自觉自愿而又充满信心地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组织,促进组织目标的更有效实现。
不领导不是单方面的领导者行为,而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关系和过程。
侧重于人的因素及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作用,这是领导职能与其他管理职能的显著区别之一。
与领导职能不同,计划、组织和控制一般都是偏重于方法、程序和结果的,它们可由管理者独自坐在办公室完成,因而不具有或者说基本上不具有与人交往的特点。
然而,领导却不是独自一人的事,而是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完成。
1领导的实质是什么
第10章领导1.领导的实质是什么?领导是由领导者向下属施加影响的行为,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影响力有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两个方面构成.法定权是组织赋予领导者的岗位权力,它以服从为前提,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它随职务的授予而开始,以职务的免除而终止.通常法定权包括:决策权、组织权、指挥权、人事权和奖惩权。
自身影响力是领导者以自身的威信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与强制性的法定权不同,自身影响力不具有法定性质,而是由领导者个人的品质、道德、学识、才能等方面的修养在被领导者心目中形成的形象与地位决定的。
它取决于领导者本人的素质和修养,无法由组织“赋予”。
构成领导者影响力的因素包括:品德、学识、能力和情感等.2.组织赋予领导者哪些法定的权力?法定权是组织赋予领导者的岗位权力,它以服从为前提,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它们包括:(1)决策权: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过程就是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决策正确与否是领导者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2)组织权:主要包括:设计合理的组织机构,规定必要的组织纪律,确定适宜的人员编制和配备恰当的人员等。
这是领导意图得以实现的组织保证.(3)指挥权:指挥权是领导者实施领导决策或规划、计划等的必要保障,如果没有这种保障,领导者便无法完成其使命。
(4)人事权:人事权是指领导者对工作人员的挑选录用、培养、调配、任免等权力。
大量事实说明,如果人事问题不与主管领导发生直接联系,必然要削弱领导者的权力基础。
(5)奖惩权:领导者根据下属的功过表现进行奖励或惩罚的权力。
3.管理系统理论是怎样对领导方式进行分类的?管理系统理论将领导方式分为以下类型:(1)专权命令式。
即领导人极为专制,对下属缺乏信任,主要用恐吓和惩罚来激励下属,惯于由上而下地下达命令、传递信息,决策权高度集中。
(2)温和命令式。
即领导者允许下属反映意见和提出要求,允许下属一定的决策权但严加控制。
(3)协商式。
领导者对下属有较高的信任度.以允许下属参与管理的方式激励他们;注意倾听下属意见,重大决策由领导者裁决,具体事项则由下属安排或协商解决。
领导与领导决策
领导与领导决策摘要决策是领导的基本职责,决策是领导工作的中心环节,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领导活动的效能和成败,而能否做出科学有效的进行领导决策取决于领导者的决策能力,按照西蒙的决策理论,领导决策需要遵循决策的一般规律,按照一系列的决策进行,还要讲究决策艺术。
了解领导决策的本质及其重要性关键词:决策、领导决策、本质一、引言(一)领导与决策领导,何者谓之领导,因为领导是管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所以我们一般会把领导这个词置于管理学中理解。
根据《管理学基础》中的解释:领导是以实践中心展开的,由拘役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
决策,何者又谓之决策,决策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 决策是管理中经常发生的一种活动; 决策是决定的意思, 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根据客观的可能性, 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 借助一定的工具、技巧和方法, 对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选优后, 对未来行动作出决定。
决策分析是一门与经济学、数学、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有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决策, 它的研究目的是帮助人们提高决策质量, 减少决策的时间和成本。
因此, 决策分析是一门创造性的管理技术。
它包括发现问题、确定目标、确定评价标准、方案制定、方案选优和方案实施等过程。
关于决策,有如下分类:1、按决策范围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三者相辅相成,构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战略:指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涉及组织全局的长远性的、方向性的决策。
风险大。
一般需要长时间才可看出决策结果,所需解决问题复杂,环境变动较大,并不过分依赖数学模式和技术,定性定量并重,对决策者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要求高。
领导工作的实质与核心——决策
领导工作的实质与核心——决策作者:钱三强来源:《决策与信息》 2014年第11期中央领导多次指出:软科学研究,也就是决策研究“是我国科技界以及整个知识界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把科学引入决策过程中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采用民主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决策,必将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当然,作为任何一个人,每时每刻无不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大大小小的决策。
因为,人在做每一件事之前,总是先“想好了”再干。
这种“想好了”的过程,就是决策过程。
这种“想”就有自觉和不自觉、科学和不科学之分了。
决策学就是研究、探索自觉地做出科学的决策的规律的科学。
它使人们在做事之前自觉地遵从着科学的方法去“想”,并想出最佳的完成事业的“好方法”来。
就决策的范围大小来看,有个人决策、团体决策、国家决策、国际决策。
决策学着重研究后三种,即非个人决策。
因此,决策者实际上就是领导者、管理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决策学也是关于领导的科学,是领导“专业化”的必修课。
历史和现实的实践证明,要想做好领导工作必须把握领导的科学。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武功“专业”知识精通、能征善战,但它当不了领导,刘备把徐州交给他“领导、管理”,他很快就把徐州丢了。
可见,要想实施科学的领导,把握某一门“专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握领导的科学——决策学。
决策是领导工作的实质与核心,是任何一个领导的主要职能。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向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决策正确与否事关重大。
大跃进决策的失误,造成数以千亿元的重大损失。
“文革”十年的决策失误,误国殃民,祸及子孙,使我们至今仍不得不努力消除这些重大决策错误所造成的深远后果。
所以,万里同志说:“在一切失误中,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
大量的事实证明,这是—条千真万确的真理。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几个乃至一个决策错误,就能使一个企业倒闭,就能使一个百万富翁(在资本主义社会)或一个万元户(在我们国家)变成一个穷汉。
这种陡然的变化不能用生产技术的优劣、生产效率的高低来解释和说明。
试论领导与决策
试论领导与决策
领导与决策是组织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在组织中,领导负责制定和实施决策,而决策则为领导提供了行动指导和战略方向。
首先,领导是决策的基础。
作为组织的中坚力量,领导者负责制定并执行战略决策。
领导者应该具备明确的目标和愿景,并能够通过决策来实现这些目标。
他们需要在不
同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包括战略决策、组织决策、人力资源决策等。
领导者的决策能
力和智慧对组织的发展和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领导和决策是相互交织的。
领导者需要根据组织的需求和外部环境来做出决策,而决策也会影响领导者的形象和声誉。
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较强的决策能力和判断力,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下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且能够为团队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方向。
最后,领导和决策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改进。
领导者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
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掌握更多的决策技巧和方法。
同时,他们也应该建立良好的决策机
制和团队合作机制,促进决策的有效执行。
总之,领导和决策是组织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优秀的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决策
能力和判断力,能够为组织提供明确的战略方向和行动指导。
同时,他们也需要通过
持续的学习和改进来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确保组织的长期发展和成功。
领导实质的名词解释
领导实质的名词解释领导,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通过指导和影响他人的行为,以实现特定目标和使命的能力或权力。
领导实质则指的是领导所具备的本质特征和核心要素,而非其表面上的形式。
在不同的领域中,领导实质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
例如,在组织或机构中,领导实质体现为组织和调配资源的能力,以及制定并实施策略的能力。
领导者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团队建设,激发员工积极性,推动组织整体的发展。
领导实质还包括在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时展现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领导力的稳定性。
在教育领域,领导实质体现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领。
教育领导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还要有使学生挖掘潜力和发展个人能力的能力。
他们应该赋予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同时,教育领导者还需要塑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领导实质在社会领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领导者不仅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制定和社会变革的方向,还在危机和困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领导者需要具备广泛的社会视野和对公共利益的责任感。
他们应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以便有效地凝聚社会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
在家庭中,领导实质则展现为对家庭成员的关怀和引导。
家庭领导者需要培养和塑造家庭价值观念,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并为家庭成员提供支持和指导。
他们应该以身作则,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在家庭中传递积极的能量和情感。
无论是在组织、教育、社会还是家庭领域,领导实质的核心特征都包括:智慧、勇气、责任感、沟通能力和影响力。
智慧是指领导者拥有清晰的目标和愿景,能够做出明智和准确的决策。
勇气则是指领导者敢于承担责任,面对困难和挑战,并且能够勇往直前。
责任感体现为领导者对组织、团队或家庭成员的关怀和承诺,愿意为其付出努力。
沟通能力则是领导者与他人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以便传递信息、建立信任和解决问题。
影响力是领导者通过个人魅力和说服力,对他人行为和态度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
领导的概念本质是
领导的概念本质是领导的概念本质涉及到管理和指导他人,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领导者是一个组织或团队中的核心人物,他们能够激励和影响员工,并为他们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指导。
以下是对领导概念本质的更详细解释。
首先,领导是一种影响力。
领导者通过其行为和态度影响他人。
他们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动力。
领导者具有强大的个人魅力和说服力,能够激发他人的潜力并引导他们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其次,领导是一种管理能力。
领导者需要具备管理和组织他人的能力。
他们需要能够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能够协调团队中的不同成员和资源,以确保任务的完成。
领导者还需要具备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困难和复杂的情况下为团队做出正确的决策。
此外,领导是一种指导和教育的过程。
领导者应该能够为员工提供指导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发展个人能力和实现职业目标。
他们应该能够识别员工的强项和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通过指导和教育,领导者可以培养出能够继续成长和适应变化的团队。
还有,领导是一种激励和激发团队的能力。
领导者应该能够赋予员工自信和积极情绪,以克服挑战并实现优异绩效。
他们应该能够识别并激发团队成员的激情和动力,并为他们提供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感到他们的工作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最后,领导是一种影响组织文化和价值观的能力。
领导者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谈塑造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他们应该能够树立榜样,并以身作则,以鼓励和激发员工遵守组织的价值观。
领导者还应该能够营造一种开放的沟通氛围,以鼓励员工分享想法和意见,促进团队合作和创新。
总结来说,领导的概念本质是一种影响、管理、指导和激励他人的能力。
领导者通过其行为和态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动力,并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指导。
他们应该具备强大的个人魅力和说服力,以及管理和决策的能力。
同时,领导者还应该拥有教育和激发团队的能力,塑造组织的价值观和文化。
这些能力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领导者实现组织和团队的共同目标。
领导工作的实质是
领导工作的实质是
领导工作的实质是通过有效的沟通和指导,帮助团队成员实现共同的目标。
领导者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清晰地传达任务和期望,以及倾听员工的反馈和建议。
作为领导者,还需要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另外,领导者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帮助团队克服困难。
总而言之,领导工作的实质在于引导和激励团队成员,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取得成功。
领导工作的实质还包括建立积极的工作氛围和团队文化。
领导者应该树立榜样,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信任,营造一个能够激发创新和高效执行的团队环境。
领导者还需要关注团队成员的个人发展,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和职业发展路径,帮助他们提升技能水平并实现职业目标。
另外,领导工作的实质还包括有效地管理团队资源和项目进度。
领导者需要分配任务并监督工作进展,确保团队成员明确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使整个团队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同时,领导者也要关注团队的绩效表现,及时给予认可和反馈,鼓励团队成员持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现代企业中,领导者还需要具备跨部门合作和管理全球化团队的能力。
他们需要在不同文化和背景下的团队中展现领导力,解决来自不同地域、行业和背景的团队成员所面临的挑战,并协调各方合作,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总之,领导工作的实质在于带领团队实现共同的目标,有效地
管理资源和项目进度,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持续推动团队成员的职业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需要展现出卓越的沟通、管理和决策能力,成为团队的引领者和榜样。
领导的实质一是决策
领导的实质一是决策,二是用人。
决策水平的高低,用人效果的好坏,不仅反映了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和能力,而且决定着整个组织的发展走向。
决策是一门科学,是建立在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厚理论基础之上的科学管理思维能力。
领导者要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对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进行理性思考,深入研究分析自己或他人的成败得失及其成因、环境、过程等,从中借鉴经验、摒弃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经验总结是基础,决策能力的提高必须借助理论修养。
领导者要加强理论特别是哲学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自己思维过程的广阔性、深刻性、独创性、逻辑性等思辩能力,增强自己对复杂情况的鉴别能力和应变能力,防止决策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领导者必须培养具备创新型思维,在“认识、总结、提高”到“再认识、再总结、再提高”的辩证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运用到具体的决策实践之中去。
在经验中提炼,在实践中升华,在思想上飞跃是领导者提高决策能力的必由之路。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必然要求。
只有充分了解和熟悉实际情况,掌握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才能通过归纳、整理、比较、选择,按照科学的程序作出正确的决策;没有调查研究的决策是盲目的决策,是产生不了积极效果的决策。
发扬民主、善于集中是领导者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
发扬民主,是集思广益的过程,是博采众长的过程;“包打天下”的英雄领导只能演变成独裁,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民主是过程,集中是目的,是展现领导者智慧和魄力的巅峰时刻;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决策的关键阶段必定善于集中不同意见,勇于拍板定案。
权衡得失,利害取舍是决策过程考验领导能力的重要尺度。
领导者必须培养全局意识,树立大局观念,活用“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最优化原则,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作出准确、有效、务实的决策。
用人是一门艺术,闪现着领导者的智慧之光,往往成为领导者领导过程的神来之笔。
知人善用是用人之本,“不浪费一个人才、不误用一个庸才”也许过于理想化,但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位置并不难。
决策是领导者的最基本职责_领导者要学会决策
《决策是领导者的最基本职责_领导者要学会决策》摘要:现代化大工业和科学的发展,使现代社会管理学(或叫领导科学)应运而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现代化事业的进展,乃至成败,而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决策,因此,大力提倡研究决策科学,普及推广科学的决策方法,是我们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该书还就决策作为一门科学的具体内容作了探讨,如关于决策的方法、决策的分类、决策的过程等现代化大工业和科学的发展,使现代社会管理学(或叫领导科学)应运而生。
它是用来解决现代化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的控制和管理问题的。
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现代化事业的进展,乃至成败,而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决策,因此,大力提倡研究决策科学,普及推广科学的决策方法,是我们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近年出版的《决策科学方法》一书,共收入二十四篇文章,虽各自独立成篇,却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于什么是决策科学,决策的科学方法,决策所需要的条件,决策全过程,决策的最新手段以及决策科学在现代化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和论述,值得领导者一读。
该书首先对决策科学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描述,对决策由经验变为科学的社会原因进行了细致地分析。
决策作为达到一定目标而选择最优行为的运算活动,可以溯至远古,但古代决策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决策者个人的习惯、经验、智慧和才能,因而属于经验决策的范畴。
这是与小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一种决策方式。
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前进,也影响着决策方式的变化。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大科学(指导弹、宇航、加速器、氢弹等大型科研项目)、大工程(指大型建筑物、大型水利工程等)、大企业(指科研、生产联合企业)。
它们给社会活动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使社会活动愈来愈复杂,愈来愈多变,愈来愈具有整体性,这些都是过去小生产自然经济所无法比拟的。
在这种情况下,经验决策已不适用了,决策逐渐从一门纯粹凭个人经验和能力的运筹艺术,向着一门使用现代化手段和方法,博采SCI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DSC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科学学、未来学、预测学、社会学、现代心理学等众家之长,建立在严格逻辑论证和实验检查的基础上的现代综合科学的方向发展。
领导的本质是什么
领导的本质是什么领导能力首先是一个人的个性和洞察力——他作为一个人的最核心的东西。
正如领导才能研究专家费雷阶史密斯说:“领导人物走在队伍前面,并且一直走在前面。
他们用自己提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并且也乐意别人用这些标准来衡量他们。
”领导的本质是什么领导的本质是通过发挥影响力,让别人把该办的事情办好。
这是领导的专业定位。
领导就是要把“我”变成“我们”,把“我会”变成“我们都会”,把“我想”变成“我们都想”,注重发挥团队的作用。
领导的胸怀体现在:把你擅长的事交给不擅长的下属去做,他即使做得不如你或不如你所期待的,你依然要送上掌声鼓励他,让下属在出错甚至失败中学习提高。
好的领导就是要用B级的人做A级的事。
实施领导的过程就是善于发挥影响力的过程,影响力包括权力影响力和人格影响力。
这是领导的层次定位。
“领导”本身就是一门专业,一门科学。
只不过这门科学更加讲求实践,更加讲求艺术性。
我们平常讲的“外行领导内行”,就是不懂“领导”的外行话。
考察领导的水平不是看他怎么做事,而是看他用什么人来做事。
刘帮运筹帷幄不如张良,搞后勤保障不如萧何,上阵打仗不如韩信,但他会“领导”,“吾能用之”,让有本事的人为他做事。
衡量领导成功的标志有三条:成事、立制、育人。
领导者通过发挥影响力把事情办成、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那是必须的。
工作做好,事业发展进步是有形的硬指标。
此外要看你靠什么方式领导,是报时型领导,还是报钟型领导。
所谓报时型领导,就是整个组织上下就数你能力强水平高,干什么都得请示你请教你。
“群众很崇拜,领导很得意”。
领导的本质是什么1.提升你的团队一个人一旦走上管理岗位,特别是主要管理岗位,其成功之举就不再是发展自己,而是发展别人。
也就是说,领导者行使领导职权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断地发现别人、发展别人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团队提升的过程。
2.正直,赢取他人的信任作为管理者,首先你要正直,以坦诚精神、透明度和声望,建立别人对自己的信赖感。
领导就是决策(可编辑)
领导就是决策为将之道第一部分第1章领导就是决策(1) 领导生涯即是“决策岁月”领导者一定是那些能快速决断的人最坏的决策也比没有决策好决策是一场孤独的冒险疑虑止于决断领导生涯即是“决策岁月”尽管现代民主制度凭借程序化的决策机制有力地保障了国家和社会的正常运行,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对领导人的个人依赖,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面临生死攸关、对全局具有关键作用的困难时,程序化的民主制度往往会失灵。
因为,现实生活中,个人和组织的决策需要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是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进行的。
它需要高瞻远瞩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性,它需要历史性的魄力和伟大的牺牲精神。
任何一位美军战区司令官在做出重要决策时可能面临的那些挑战都让杜鲁门总统给赶上了。
1945年,当罗斯福总统去世时,杜鲁门任副总统才83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杜鲁门曾作为上尉军官在欧洲服役,自那以后他就再也没去过欧洲。
他从来没被邀请到白宫西厅的战争室,在那里各方面的战况源源不断地从前线汇报过来供罗斯福了解战事的进展。
他没有被邀请出席雅尔塔会议,也没有人向他介绍有关的背景情况,他不清楚美国与苏联在波兰问题上的对抗,他对曼哈顿工程(制造原子弹)一无所知,他从未进过大学的门。
尽管现代民主制度凭借程序化的决策机制有力地保障了国家和社会的正常运行,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对领导人的个人依赖,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面临生死攸关、对全局具有关键作用的困难时,程序化的民主制度往往会失灵。
因为,现实生活中个人和组织的决策需要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是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进行的。
它需要高瞻远瞩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性,它需要历史性的魄力和伟大的牺牲精神。
在继任总统后的第一个月里,杜鲁门面临着成堆需要立即处理的重大决策问题: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决策,如何处理对战败的德国进行占领的问题,鼓励苏联对日本宣战的问题,如何处理苏联在华沙建立傀儡政权的问题。
因此毫不奇怪,杜鲁门把他的第一卷回忆录起名为《决策岁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的实质一是决策,二是用人。
决策水平的高低,用人效果的好坏,不仅反映了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和能力,而且决定着整个组织的发展走向。
决策是一门科学,是建立在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厚理论基础之上的科学管理思维能力。
领导者要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对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进行理性思考,深入研究分析自己或他人的成败得失及其成因、环境、过程等,从中借鉴经验、摒弃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经验总结是基础,决策能力的提高必须借助理论修养。
领导者要加强理论特别是哲学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自己思维过程的广阔性、深刻性、独创性、逻辑性等思辩能力,增强自己对复杂情况的鉴别能力和应变能力,防止决策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领导者必须培养具备创新型思维,在“认识、总结、提高”到“再认识、再总结、再提高”的辩证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运用到具体的决策实践之中去。
在经验中提炼,在实践中升华,在思想上飞跃是领导者提高决策能力的必由之路。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必然要求。
只有充分了解和熟悉实际情况,掌握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才能通过归纳、整理、比较、选择,按照科学的程序作出正确的决策;没有调查研究的决策是盲目的决策,是产生不了积极效果的决策。
发扬民主、善于集中是领导者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
发扬民主,是集思广益的过程,是博采众长的过程;“包打天下”的英雄领导只能演变成独裁,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民主是过程,集中是目的,是展现领导者智慧和魄力的巅峰时刻;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决策的关键阶段必定善于集中不同意见,勇于拍板定案。
权衡得失,利害取舍是决策过程考验领导能力的重要尺度。
领导者必须培养全局意识,树立大局观念,活用“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最优化原则,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作出准确、有效、务实的决策。
用人是一门艺术,闪现着领导者的智慧之光,往往成为领导者领导过程的神来之笔。
知人善用是用人之本,“不浪费一个人才、不误用一个庸才”也许过于理想化,但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位置并不难。
这一点汉高祖刘邦的心得最深:“运筹帏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有子房;镇国家,抚百姓,不绝粮饷,吾有肖何;连百万之兵,攻必取、战必胜,吾有韩信。
此三子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得天下者也”。
从刘邦得意洋洋的炫耀中不难看出,对张良、肖何、韩信三人的知人善用是汉王朝的致胜法宝,刘邦一生的经典之作就是用对人、用好人、用活人。
人尽其才是用人的科学法则。
日本企业管理者把高层、中层、基层人员的使用要求按技能和思维标准分类:高层人员以思维为重、技能为辅,基层人员以技能为主、思维为次,中层人员思维技能两相平衡。
应该说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用人观。
人们常常津津乐道“德才兼备”,现实情况却要求领导者用人时按具体需要对德与才进行权衡。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用人的一大境界。
信任是基础,是用“活”人的催化剂,没有信任就没有用人的理想效果。
掣肘之举是卑俗的,到头来很可能两败俱伤,比之如洪秀全对石达开;科学的做法应该是用制度、程序规范约束用人过程中可能的消极因素,诸如利用“庸人集团”、“第三只眼”(耳目制度)等等更非成就大事之举。
“宁让一个人管多个事、不让多个人管一个事”是“用人不疑”的最好诠释。
用人的最大痼疾是任人唯亲,这颇有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味道;无论亲疏一视同仁体现出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举贤不避亲”反映了领导者的豁达与坦荡。
兵法云: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于一人。
这个“一人”,就是集决策智慧和用人艺术于一身的领导,是克敌制胜的关键。
决策与用人,是科学也是艺术,是领导者领导才能的标志。
组织集体决策是现代领导者的重要职能。
一般而言,凡是涉及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发展方向和影响所有组织成员的切身利益的决策,都宜于采用集体决策。
领导者要组织好集体决策,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必须对影响集体决策质量的各种心理因素保持清醒头脑,并且明确自己的领导责任。
影响集体决策质量的心理因素1.从众心理在集体决策中普遍存在着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或者是参与者不愿意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以免感到孤立,而当参与者的态度和见解与其他成员一致时,会有“没有错”的安全感;或者是参与者对讨论的问题不了解,吃不准,心中无数,缺乏主见,因而在有人发言之后,不认真考虑也跟着附和;或者是参与者看见大多数人的意见都差不多,尽管自己有不同看法,可是担心讲出来不为大家接受,不能改变任何事情,干脆随大流,人云亦云。
从众心理的负效应在于:一方面,当多数人的不正确认识误导集体决策时,没有人敢于站出来坚持真理;另一方面,如果有预谋的少数人抢先发言或拿出方案,会使不明真相的大多数人轻易赞同,可能损害自身利益的集体决策。
2.群体压力从众心理一般起源于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是指已经形成的群体规范,对群体成员的行为具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使得每个群体成员不得不顺从群体的行为。
集体决策的顺利进行需要正式的群体规范如议事规则等约束参与者的言行,而由习惯、先例等构成的非正式群体规范也要影响参与者的行为反应。
并且,非正式群体规范产生的群体压力常常更大。
例如,一些集体讨论的发言顺序总是会按照职务等级要么自高而低,要么由下而上,这不是明文规定的要求,而是习惯造成的结果,谁不按惯例打乱顺序发言,马上就会感到群体压力迫使其回归原位。
虽然群体压力没有强制执行的性质,但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往往难以违抗。
这就使集体决策的参与者在与多数人发生意见分歧时,迫于强大的群体压力,容易选择沉默不语或放弃己见。
在一边倒的情况下做出的集体决策,其正确性和可行性都将大打折扣。
3.个人控制如果决策集体被一个有才干的人所掌握,他可能是主要领导者,德高望重,可能是个性坚强者,很有个人魅力,可能是敢于说话者,能言善辩,总之,他可以左右整个决策集体,对其他人产生个人控制。
这样一来,集体决策就会出现如下现象:谁职务高谁说了算,谁资格老谁说了算,谁敢抢先说谁说了算,谁霸道谁说了算。
虽然个人控制者的特征没有一个是作出集体决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那些外在因素与集体决策质量本身没有必然联系,但却容易制人。
而且,个人控制在集体决策中的负效应非常突出,会起到抑制集体讨论、降低其他成员的创造力和妨碍其他成员作出贡献的消极作用。
4.小团体意识小团体意识是指在集体决策过程中形成的不合理地、过分地追求一致的现象和倾向。
一旦集体决策被小团体意识所支配,集体决策参与者们就会片面地不遗余力地追求一致而忽视集体决策的质量。
他们为了保持一团和气,为了达成形式上的团结统一,有不同意见不愿说,怕伤害彼此和气,有问题不愿争论,怕影响彼此感情,强调大家抱团,什么都要一致,甚至在表面一致赞同的假象下强行通过不正确的集体决策方案。
小团体意识最大的弊端是排斥不利于自己意见的信息,按照固定模式评价和选择决策方案,听不进群众和智囊团的不同意见,因而导致阻断决策信息、压抑创造精神和破坏集体决策功能的后果。
提高集体决策质量对领导者的要求1.创造宽松心理气氛集体决策的优势之一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取各种知识和信息,在尽可能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的决策。
然而,要使集体决策的这个优势充分发挥,领导者必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让集体决策的参与者们觉得不怕讲话,因而敢说真话,敢讲心里话,敢于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
只有当参与者们能够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不同意见,集体决策才能汇聚最新知识、获取准确信息和掌握真实情况。
创造宽松心理气氛不仅需要领导者经常公开号召大家打消顾虑、有啥说啥,也要求领导者通过改进信息联系方式、改善讨论会场布置等举措展示虚心听取意见的诚意,从而解除集体决策参与者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决策讨论,大胆直抒己见。
2.有效控制决策过程耗时多是集体决策的一个弱点,而一些心理因素的干扰造成议而不决更会拖长集体决策的时间。
例如,有的人在讨论问题时,持有不同见解,可是担心直截了当说出来会得罪人,于是就绕着圈子发表意见,说了半天可能还没有触及实质问题,时间却已经流逝。
尤其是当研究重大问题时,许多人害怕说错话被人视为愚蠢或被人笑话,就保持沉默,不表态,不置可否,但当涉及到那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时,他们自信胸有成竹,发言热烈,海阔天空,可遗憾的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仍然没有答案。
为了提高集体决策的效率,领导者应当有效控制决策过程,这不是要控制参与者的思想,而是要在决策过程中保证集体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在重大问题上,始终紧扣和抓住核心问题讨论研究,高效率高质量地做出决定。
3.灵敏捕捉闪光思想真理有时候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上。
这就要求领导者组织集体决策必须尊重少数人的意见,更不能借多数人的意见压制少数人的意见。
应当看到,好的决策方案总是由个别人先提出来。
虽然个别人声音微弱,但有价值的思想是很有生命力的。
任何高质量的集体决策都会充满每一个参与者的闪光思想,都要充分吸纳每一个参与者有价值的见解。
因此,领导者能不能敏锐地意识到、捕捉住集体决策参与者们的闪光的思想火花,并将其融入最终的决策方案,对提高集体决策质量至关重要。
这也就要求领导者时刻注意接受好思想,一发现某人有好的想法,就应让他详细陈述意见,然后再交大家讨论,集中讨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吸收、扩展、完善好的思想的过程。
4.开发利用不同观点集体决策过程中出现不同观点交锋是正常现象,是优势所在,是大好事情。
如果没有任何不同意见就作出的重大决策不一定是好决策,过早一致达成的决策常常隐藏着重大灾难。
高质量的集体决策离不开反向思维,欢迎不同意见的争论。
为什么我国“一五计划”期间许多重点项目决策的正确性经受住了历史考验?因为每个项目都是反复讨论的结果,要是没有不同意见,领导者要自己站在反面提意见讨论,要是提不出意见,先放一下,让大家再考虑,看能不能提出不同意见,经过反复考虑才最终拍板。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和协调;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
”这就是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组织对重大问题的集体决策时,必须高度重视不同意见,要积极开发利用不同观点,不能把不同观点视为麻烦,而是应该看成财富,要鼓励、启发人们提出更多的不同观点,以利于打开决策思路,扩展决策视野,防止决策疏漏,提高决策质量。
5.善于提炼归纳总结提高集体决策质量要求领导者必须善于提炼、归纳、总结。
如果有十个决策方案提交领导者选择,高明的领导者往往不会选定其中之一,而是提炼十个方案的精华,将每个方案的独到之处归纳起来,加以整合,再造一个高于原有十个方案的更为理想的决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