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设计(优秀11篇)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设计(优秀11篇)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11篇《陋室铭》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陋室铭教案。
,全文中心小结:篇一本文通过简要而生动地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并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陋室铭》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2.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3.联系现实对《学生铭》谈看法并仿写教学重点、难点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简介刘禹锡、陋室铭的来历和“铭”这种文体。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刺史等官职,《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
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二.整体感知,疏通句意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2.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可以给课文内容配上怎样的画面。
3.提供一些画面让学生们匹配相应的课文语句三.精读细品,把握主旨先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1.你知道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吗?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全班交流提问: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学生发表见解并评价四.联系现实,发表见解出示仿写篇《学生铭》,提要求有学生学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后仿写了一篇《学生铭》,你觉得它反映的是何种学习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陋室铭》教案(15篇)

《陋室铭》教案(15篇)《陋室铭》教案1【教材简解】《陋室铭》是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几篇__分别表现了人物不同的优秀品质与风范。
《陋室铭》这篇__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陋室进行描绘,极力表现“陋室不陋”,从而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品性及安贫乐道的情怀。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们通常侧重于文言字词、翻译句子等知识的教授,如何将品德的教育较好地融入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中,这是我们这篇教案所要解决的问题。
【目标预设】1、朗读课文,了解“铭”文的特点,感受其押韵美。
2、理解__大意的基础上,发挥想象,体会“陋室不陋”。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高洁旷达的高尚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情怀。
【重难点】1、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设计理念】人一生之中不免会遭受各种不顺与挫折,语文的学习,不应该仅是知识的学习,我们应该从语文课上学到生活的态度,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
有了这个想法,教学安排上就着重让学生多读,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__的音韵美,感受作者的乐观与旷达,感受作者高洁的品性与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初读陋室,感音美1、导入我们曾经学过刘禹锡的《秋词》,知道了他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陋室铭》,看看他对居室又有怎样的认识?(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学生齐读课题作者)2、了解“铭”(课件展示)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齐读)3、感音美请同学们速读这篇__,看看文中哪些字是押韵的?所押的韵是什么?__韵脚:名ing,灵ing,馨in,青ing,丁ing,琴in,经ing,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 和in韵朗读指导:对于韵脚,我们朗读时应该读得响亮些,读得稍微长点,使韵脚能有别于一般的字词。
要想把这篇__读得更有韵味,更美,我们还得了解这篇__的节奏。
下面老师来朗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字音及节奏,在书上做好标注。
精选《陋室铭》教案4篇

《陋室铭》教案精选《陋室铭》教案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押韵及其作用,朗读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导语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官府宅邪,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
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
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
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解题1.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
碑锅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
如:墓志铭、座右铭等。
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2.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
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胜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
有研究者指出:当年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受到和州知县的百般刁难,让他在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符的房子人刘禹锡因此起笔写了腼室铭》一文,并请人刻在石头上,立在门前,以此明志。
(三)整体感知——感受结构美1.准确朗读全文,要求:(1)读准字音,如“馨”、“牍”。
(2)结合课文注释理清思路。
2.结合课文,组织学生依次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明确:不矛盾。
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处“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一等奖教学设计4篇

《陋室铭》一等奖教学设计篇4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本文2、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3、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二、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分析文章内容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难点背诵并默写课文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3分钟)PPT展示图片金箍棒和羽毛扇,问同学们是否认识这两样东西,是否也想拥有它们。
大家之所以喜欢金箍棒可能是因为孙悟空,也可能是因为它本身能够变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为何能够妇孺皆知,流传千古?原来是因为它的主人诸葛亮。
这样说来,某样东西的价值似乎与使用它的主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要去看看一间简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一起学习《陋室铭》。
导入课题,并图解“铭”这一文体。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1、听示范朗读。
要求一边听一边给拿不准的字注音,并且划分节奏2、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齐读。
要求声音洪亮,整齐划一。
(三)分组合作,疏通文意过渡:读完以后,你能不能告诉我,这“陋室”真的“陋”吗?如果不能,也没关系,可能对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为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内容就让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
具体操作:本文共计九句话,全班12个小组,前9组,每小组翻译一句话,其余三组做评委。
然后每组推选一位发言人分享成果。
要求:先解释重点字词,再翻译整句话。
(四)抽丝剥茧,感悟情思经过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内容,那么现在能回答老师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吗?(ppt展示问题)作者笔下的这间“陋室”真的“陋”吗?请说说理由。
(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板书)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认屋子简陋,又不觉得简陋,因为主人品德高尚。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描写陋室环境清幽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教学设计【6篇】

《陋室铭》教学设计【6篇】《陋室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教字方法: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教学铺垫导入①师生问好②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二、学习课文(一读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①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学生试读课文③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④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二读品析诗句)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③与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鸿儒,无白丁(雅)④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⑤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⑦“鸿儒”可否换成“群儒”?不能。
“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三读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①“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②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明确不能。
因为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陋室铭》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陋室铭》的教学设计《陋室铭》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陋室铭》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陋室铭》的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品千古铭文。
2、悟万世雅人。
【设计理念】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1、《陋室铭》篇幅短小,韵律十足,节奏分明,读起来琅琅上口。
引导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地诵读课文并理解文章大意是目标设计之一。
2、《陋室铭》借陋室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一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借助文章论文知人,并借助拓展材料论世知人也是本文达成目标之一。
【故事导入】在大唐历史上,有一位倔强的诗人,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此人毫无怨言,随手写下一幅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把他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他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见知县如此欺人太甚,此人愤然提笔写下千古铭文,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此人何许人也?——刘禹锡刘禹锡何许人也?——唐代诗人、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千古铭文是什么?——《陋室铭》【设计理念】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兴趣,背景材料早知,引导学生更深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借背景了解作者、引出课题,水到渠成。
《陋室铭》优秀教案(精选10篇)

《陋室铭》优秀教案《陋室铭》优秀教案(精选10篇)《陋室铭》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背诵全文2、学习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3、感受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翻译背诵全文教学难点:感受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教学流程:一、导入1、你心中理想的居所是怎样的?2、刘禹锡被贬谪时,受到排挤欺压,居住于一间陋室,他的心态可能是怎样的呢?二、朗读指导、落实字词1、教师范读、学生朗读2、圈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落实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三、整体把握1、陋室“陋”还是”不陋”?评判的依据是什么?物质——陋精神——不陋作者的态度——不陋作者评价的依据——主人品格的高下2、朗读课文,作者是分几个层次表现陋室因为主人品格而不陋的?为课文划分层次四、逐层理清1、作者是怎样开篇的(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是为了说山道水吗?重点在于“仙”“龙”(2)“仙”“龙”有暗指什么?体现作者怎样的心理?暗指作者自己,对自己品德高于庸俗常人的自信精神志向不因为现实而受局限(3)用怎样的情绪朗读这一句?(4)通过类比引入主题2、作者是怎样承接主题展开表现的。
环境幽雅:(1)展开想象,说说这是怎样的环境?(2)“上”“入”两字是什么用法,这样用给人怎样的感受?(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可能暗示什么?交往风雅:(1)“鸿儒”指什么?“白丁”指什么?(2)“谈笑有鸿儒”与“苔痕上阶绿”是否矛盾?(3)想象作者写这两句话的时候心理活动是怎样的?情趣高雅:(1)什么叫“素琴”?什么叫“金经”?(2)“素琴”“金经”意在说明什么?(3)“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否矛盾?(4)“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作者追求怎样的生活状态?3、作者宕开一笔的突转效果(1)、写自己的陋室、表现自己心志、精神追求,作者却为何宕开一笔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是不是把话题扯远了,偏题了?(2)写诸葛亮、扬雄的两句话删去对作者的思想的表达有没有影响?总结全文呼应开头(1)引用孔子的话的作用仅仅是再次强调陋室不陋吗?(2)“孔子云”只是一个巧合吗?《陋室铭》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3篇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3篇《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3篇《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熟读成诵。
2、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感受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
一、创设情境,走近陋室(课前视频欣赏:古琴曲《陋室铭》)刚才大家欣赏的是古琴曲《陋室铭》。
伴随着这悠扬的旋律,让我们步入时光隧道,跟随唐朝诗人、文学家刘禹锡的脚步,踏上拜访陋室的旅程,共同感受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
(板书题目、作者)简介文体:看课题《陋室铭》,大家已经预习过,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铭文,这种文体有哪些特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是古代散文的一种。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辞精炼,句式工整,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如墓志铭(称述功德)、座右铭(警戒自己)……二、朗读感知,初识陋室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们学习古文应该反复朗读,以至成诵。
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意蕴。
(1)、听读:首先请大家听现代朗诵名家张家生的课文朗诵。
请同学们听准字音、节奏停顿、注意语调,并在书上作好标记。
(播放视频)(屏显:听读课文的要求)1、听准字音2、把握节奏3、注意语调、语速(2)检查听读效果:明确字音出示朗读节奏(3)、自由读:听完了示范朗诵,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诵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大家在读之前,请注意老师给大家的朗读提示。
(课件展示朗读提示)(指名读字音后,自由放声读后,自我展示)(4)配乐个别读:哪个同学愿意起来朗读一下课文?大家评价一下xx的朗读:读的好不好?好在哪?(字音正确、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停顿准确自然,重音把握准确、语速把握好——对,文言文的诵读,语速要慢,才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语调呢?最后一句话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要表达一种更肯定的语气,是不是这点处理得不太好啊。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10篇)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
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和情操。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问题导入法2、诵读教学法3、合作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
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
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适时解题目: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
2、背景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
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
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
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
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陋室铭教案篇一[课标要求]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5、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学法点悟]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作者的不慕荣利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
这篇文章的“物”指的是“陋室”,“志”指的是“德馨”。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物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自己的心志和情趣。
[整体感知]“陋室”,简陋的房子。
“铭”,本是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来经久不衰。
它的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精辟。
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对偶工整,对比鲜明,互相衬托,虚实相生,引经据典,言志如诗,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具有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文气通达起伏,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
[疑难解析]质疑: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解惑:从山水写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
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
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
“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初中语文《陋室铭》优秀教案三篇

初中语文《陋室铭》优秀教案三篇《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语文《陋室铭》优秀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陋室铭》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二、课型新授课三、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2.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托物言志四、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诵读法七、教学步骤(一)导入曾经有一位文人因政治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
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房三厢的屋子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三室三厅;可是当地的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文人是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
知县强迫这位文人在半年的时间内搬了三次家,这住房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只能容纳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
如果同学们是这位文人,你们会怎么办呢?我们的文人用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他选择写了一篇文章,立于房门前。
那今天呢,我们就要来学习这篇立于房门前的文章《陋室铭》,一起了解这位文人是怎么想的,请大家翻到书本第173页。
(板书:陋室铭 )(二)教师活动:作者及文体介绍同学们知道这位文人是谁了吗?是的,就是刘禹锡。
(板书:刘禹锡)那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他所了解的刘禹锡呢?明确:刘禹锡,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陋室,是作者给自己的居室取的名字,意思是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这在书上注释一中有解释,同学们注意勾画。
(三)教师活动:范读现在呢,老师先读一遍课文,请大家注意:①听清字音。
不熟悉的字音要标注。
②听清断句,停顿的地方也要进行标注。
《陋室铭》教案3篇

《陋室铭》教案3篇《陋室铭》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__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重点:朗读并分析__的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__的主旨。
二、教学过程:(一)课前交谈话题:来到嘉兴,就不能不说南湖,谁给我介绍一下南湖?(红船,南湖菱)南湖还有一种特产,就是“南湖菱”。
谁来介绍一下?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称“菱角”,南湖菱与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样,是无角菱。
据说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会变成无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
“菱”与“灵”相通,据说,吃了南湖菱会让人有灵气,南湖菱养育了充满灵气的嘉兴人。
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学眼睛都水灵灵的,个个都充满了灵气啊。
远在唐朝的时候,嘉兴就孕育了一个充满灵气的青年才俊。
他就是刘禹锡。
他出生在嘉兴,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灵气。
他在老师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满腹经纶。
19岁时游学当时的京城长安。
22岁就进士及第,后来年纪轻轻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员,深得朝廷重用。
另外,他写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写的文与柳宗元齐名。
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月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__——《陋室铭》。
(二)初读课文,感受音乐美1、检查预习情况:注音、句读2、请同学读没有句读的课文,指出“德馨、案牍”的读音。
(三)走进陋室,再读课文,把握主旨1——“高洁”1、题目是《陋室铭》,了解铭文特点。
2、师:陋室铭,陋室铭,刘禹锡想要借这陋室,让自己铭记什么呢?让我能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
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
在《陋室铭》81字的片言中,刘禹锡的百意是什么?下面请自读课文4—7句,根据注释翻译,在翻译的基础上为这几句话做批注。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范文多篇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范文多篇《<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范文多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陋室铭》。
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疏通文意。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刘禹锡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能够准确翻译全文。
2、教学难点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能学以致用。
理解刘禹锡在困境中保持高尚情操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韵律和节奏之美。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子和写作手法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如果你们的居住环境比较简陋,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简陋的环境中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
3、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在简陋的居室中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心境,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
3、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如“陋室”“铭”“德馨”“鸿儒”等。
(三)疏通文意1、学生分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遇到不懂的地方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巡视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翻译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陋室铭》教案12篇(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教案12篇(陋室铭公开课教案)下面是收集的《陋室铭》教案12篇(陋室铭公开课教案),以供借鉴。
《陋室铭》教案1教学目标1、感受作品的韵味情调2、品析作品的思想内容3、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语我国是礼仪之邦,是诗的国度,诗歌在古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部分诗人也拥有人们的高度赞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豪————?诗豪刘禹锡,我国唐代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参与王叔文集团革新运动失败以后,被贬到和州当刺史。
按照惯例,他到和州应该在县衙拥有九间房子,由于县令的刁难,却被安排在城南面江水立的三间房自里,面对滔滔的江水,他诗兴大发,写下“面对大江观百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豪迈诗篇,也因此激怒县令,被迫搬迁到城北仅一间半的小屋。
这里环境宜人,他为此写出了“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超俗诗章,又再度激怒了县令,不得不住进仅容一床、一桌、一椅是斗屋陋室。
半年三迁居,且越迁越小的窘迫境遇没使他怨天尤人,而是奋笔写下了传世佳作《陋室铭》。
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陋室,看看它有什么特别。
二、整体感知诵读文本,品析音律美。
1、分组诵读,互动正音————吾、馨、儒2、教师范读,注意节奏,并看看每句最后一个字之间有什么共同特点?————名、灵、馨、青、经、形————押韵:每句末尾一个字韵母相同或相近3、全班齐读,速读成背三、研读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经过一翻诵读相信同学们对诗豪的“陋室”已有了总体认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陋室不陋2、陋室为什么又不陋呢?(原文)————惟吾德馨————山因仙而出名,水因龙而灵气,为此可得出“室因德而馨(芳香、有名),我们也可说“室不在华,有德则馨”(类推出中心)。
3、刚才我们知道了陋室是因为“德”(主人品德高尚)而“馨”(不陋),在文章中“德”“馨”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优秀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优秀公开课教案陋室铭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陋室铭优秀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陋室铭优秀公开课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陋室”的“陋”和“不陋”,进而掌握文章的主旨“惟吾德馨”。
能力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理解“铭”这种文体,可以赏析并仿写对偶句乃至铭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本研读及课外知识延伸,理解作者刘禹锡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并进而理解中国古今名士的闲雅情趣和精神追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交流探讨,理解文章主旨!2、学习铭文的写作手法,尤其是比兴和类比的手法!3、反复吟诵乃至当堂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有效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感悟中国古今名士的闲雅情趣和精神追求,能够静听贤明之心!三、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
陋室,是作者刘禹锡受人挤兑而住的简陋房屋,但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
真可谓用“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的博大胸襟和高尚情操激励了太多的中国文人,所以在纯粹“赏析”的教学设计上,教会学生理解作者及所有和作者有一样精神追求的雅士的情怀,是上课的重难点。
至于铭文的写作手法,如“比兴、对偶和类比”学生很容易掌握,会仿写即可!四、计划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步骤1、导入:人的一生当中,必定会经历很多挫折和磨难,但是,越是苦难的挫折,越能折射出“高人雅士”的坦荡胸襟和励志情怀!一路走来,我们接触过苏轼被贬但仍“夜游承天寺”,释怀地吟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龚自珍被迫离开朝廷,也是一路高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今天,我们再来听一听又一个被贬文人刘禹锡的故事,看看他又经历了什么?2、【多媒体展示】话说唐朝诗人刘禹锡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到和州做“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
《陋室铭》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

《陋室铭》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陋室铭》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陋室铭》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陋室铭》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作者。
2、掌握本课实词重点语句。
3、能顺畅的翻译课文。
4、能用原文回答问题。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同目标2、3、4。
教具:网络教室。
课时:1教法:小组讨论,自学教学过程:一、以《酬乐天扬州席上出逢见赠》导入,学生介绍作者。
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曾中进士,官接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
有《刘宾客集》。
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2、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朗读等。
四、学生分小组进入网络完成学习任务。
1、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
有龙则灵:灵异。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帘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管弦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2、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3、提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关于《陋室铭》教案(精选11篇)

《陋室铭》教案关于《陋室铭》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陋室铭》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陋室铭》教案篇1教学目的1、知识: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强调朗读品位、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合作讨论、渗透时代观念--与时俱进。
教学重点:目标1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家,你怎样设计呢?(学生自由发言)唐朝的刘禹锡他和部分同学一样喜欢简陋的居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样?(板书:《陋室铭》刘禹锡)二、简介作者、解题(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回答,教师适当补充)1、陋室:简陋的居室,是刘禹锡的室名。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用韵。
(介绍表现文体的字:表、说、记、序。
/押韵--刨根问底:立即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韵脚和所押之韵。
)3、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颇得白居易推崇。
三、初读课文,熟悉课文1、学生自由读(要求大声朗读,注意停顿,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注意句读)。
3、范读(听课文录音)。
4、齐读。
四、二读课文,疏通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参照注释,读懂课文。
(遇到疑难,同桌讨论)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鸿、白丁、馨等)3、指名翻译。
五、三读课文,理解课文齐读课文,出示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
1、陋室,陋室,陋在何处?(从文中找出体现“陋”的语句)讨论并归纳:“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明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极为简陋。
2、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认为作者这样说对吗?理由?讨论并归纳:人品高尚(斯是陋室,唯吴德馨)景色宜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恬静)来人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生活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3、作者写陋室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讨论并归纳: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愿追逐名利,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陋室铭》教案精选【五篇】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读罢此文,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重点与难点: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习本文重点,读完本文后,从中获得的启示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语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
你要哪个?生:我选择后者,因为师: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
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简介作者及作品,突出其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
二、小组讨论,扫除生字词,初步弄清全文大意,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1.集体讨论,适当点拨,疏通全文。
2.师生共同活动,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师: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生2: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师:(课外拓展)老师这里有一句话,看看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什么地方?(投影)透过窗户看天空,透过天空历史,透过历史看人生。
生: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人生”,它是通过“窗户”、“天空”“历史”而引出的。
师:陋室陋吗?生:不陋。
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里是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生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这里是写陋室主人的情趣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里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生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里作者援引西汉扬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师:大家的发言非常踊跃。
(指导学生美文美读美背美诵,继而引导学生合理想像,充分感受作品气韵)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想像那陋室的自然环境。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让学生了解押韵及其作用,朗读、背诵全文。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点:1.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2.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课时安排共1课时五、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这座破旧简陋的房子,虽然没有流光溢彩的屋檐,也没有金碧辉煌的陈设,更没有珠光宝气的点缀,但是它却成就了唐代诗人和哲学家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正如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所说:“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陋室,共同感受作者超越世俗的志趣和情怀。
出示课题(二)、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
有《刘宾客集》。
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作者刘禹锡,当时他被贬到和州做刺史时,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的屋子。
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
半年之内让他搬家三次,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让他住进了一所非常简陋的小房子。
他在愤激之中,一气呵成,写成了《陋室铭》,并请有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刻写在碑上,竖在门外,以明心志。
(三)、板题并解题:陋室,意为简陋的房子。
“铭”古代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和建功立业的理想,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三)教法
1、圈点批注法
2、诵读品味法
3、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代诗豪)
同学们熟悉刘禹锡吗?
刘禹锡这个人,我们不熟悉,但他的很多诗歌,同学们应该听过,如这首《秋词》,还记得吗?一起背一下。
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刘禹锡,他能在自然的悲秋里唱出春的豪情。
所以他的好友白居易评价他为一代诗豪。
(一段经历)
(齐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被贬23年由和州返回洛阳时写给白居易的答谢诗)
23年被朝廷“弃置”不用,对于一个有才华的文人来说确实悲凉。
刘禹锡21岁就中进士,他怀着济世理想,想一展抱负积极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却因此得罪了当朝权贵,他又不肯向权贵低头的傲骨,所以被一贬再贬。
最后一次是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一篇铭文)
就在这里他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
介绍该铭文传说。
他写这篇铭文到底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们就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学习,这也是同学们在前置学习中提得最多的问题。
二、了解“铭”的文体知识。
作为一代诗豪的刘禹锡,这次没有用诗,而选择用“铭”文来表达情感,那么“铭”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呢?
(出示定义: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勉或称颂功德的文字。
一般要押韵,属于韵文类。
)同学们能否根据定义中的关键词,分析一下它应该有什么样的特点吗?
板书:韵、赞、戒(勉励)
(刻在器物上,一般字数不会太多,如座右铭——短小;押韵——韵律和谐;用来警戒自勉和称述功德的话一般都是深刻有哲理值得反复回味的——寓意深刻。
)
三、朗读,感受铭文音韵
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铭文的音韵
(1)老师用这样的形式排列出文中的句子,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体会韵律,观察文章句式上有何特点,这样的句式读起来有什么感觉?
骈散结合,整齐中有变化,让人感觉摇曳生姿。
整齐大声的朗读一遍
(2)铭文属于韵文,一般要押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圈出文中的韵脚,哪些字押韵?
而且这些韵脚都在偶句,读起来不仅朗朗上口,还抑扬有致。
(3)和谐的节奏也会增加韵律的美感,请同学们放慢语速自由朗读课文,尝试根据朗读的音韵来划分一下节
奏。
和谐的音韵,不仅给文章带来音乐美感,它朗朗上口的特点,也便于人们传诵。
刘禹锡希望人们传诵什么呢。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文章看看。
四、品读,体会铭文文韵
1、分析陋室之陋
这是文中描写陋室的几个句子,请四位同学来试着翻译一下,先翻译蓝色字体,再翻译句子。
(师点拨:痕——滋生之迹、上、鸿(大)、白丁(丁,成年男子)、丝竹、之、乱、劳。
提示:可以运用对偶析词义)
刘禹锡说“斯是陋室”,在我们的生活中陋有哪些含义?(组词猜想)
“陋”的含义:
1、简单、不华美。
如:简陋
2、狭小如:陋巷
3、偏僻、边远。
如:僻陋
4、知识浅薄。
如: 浅陋
5、粗俗,野鄙。
如: 陋俗
6、不好看,丑。
如: 丑陋
同学们根据陋的含义,结合课文分析一下刘禹锡说他是一间陋室的原因。
结论:这是一间狭小、不华美、僻远的居室。
(屋内物品简单、不加装饰;访客少,无权无势的处境,世俗的人趋炎附势(淡泊名利的人不世俗))身居闹市,为何少人探访?
2、住在这样的居室里,刘禹锡却说“何陋之有?”(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何陋,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觉得“不
陋”
小组合作:请同学们再根据陋的含义,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一下,刘禹锡认为“不陋”的指的是什么意思?用这样的句式回答——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清幽宜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道不同,不相为谋”写客高雅渊博,是饱学之士,其实是为了写主,借客人衬托主人的不凡。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主人的精神气韵很高雅,抚琴弄弦,展卷读书,修身养性,淡泊宁静。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远离尘嚣,高雅绝俗。
齐读:读出悠闲自得、怡然自乐之情,语气要舒展、柔和。
(分句读,生提到哪句就读哪句,读出“不陋”之感)
齐读,带着自得的语气
五、赏读,铭文意蕴
1、住在陋室却能看到幽雅之景,交往儒雅之人,做出高雅之事,其根本原因在于——原文“惟吾德馨”
刘禹锡所说的“德馨”指的是什么样高尚品质?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耿介正直
处于贫困中或人生的困境中,仍然能保持乐观,坚守——安贫乐道、乐观豁达、达观自适
2、看来刘禹锡是假借陋室之“物”言德馨之“志”啊,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
借陋室不陋的特点,表达自己不慕荣华、高洁傲岸、乐观豁达的心境和志趣。
(提示:托物言志中的“物”与“言志”的人在某方面存在共性)
这样看来刘禹锡对自己在黑暗污浊的政治环境中还能保有高洁的志趣是有几分自得的,认为这一点是值得称颂的。
在历史上安贫乐道的人也不少。
你们看五柳先生住在不蔽风日的陋室中,还能穿着破旧的衣服“常著文章自娱”,山中宰相陶弘景寄情山水,在清淡缥缈的白云中也能领略到真趣,皇帝请他出山做宰相也不愿意,
谢绝出仕。
刘禹锡是否也要在陋室中弹着素琴悠闲自在的过一辈子吗?文章要表达的仅仅是安贫乐道的志趣吗?
3、我们来看铭文的开头,一起读一遍(开头)。
刘禹锡提到“仙、龙”,是想表达什么情感?
刘禹锡以仙龙自喻,是因为他心中有青云之志啊。
我们看看结尾几句——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介绍诸葛亮、杨雄的身份、事迹。
补写——“和州梦得屋”,体会类比之意。
想当年,诸葛亮和杨雄不也是在茅舍陋室中纵论天下形式或写出不朽的文章吗?含蓄的以古代名贤自比,将他们作为自己的同道和楷模。
表现自己也能做出一番大事业。
但他没有写出与他们并列,说明这是一种对自己的自我勉励,虽居僻壤,仍希望能像诸葛亮一样得到明主重用在政治上建功立业,如果没有明主,那就潜心著作,在文学上有所建树,高远志趣。
有自期之意,不是一味消极的孤芳自赏,还希望有所作为。
被朝廷弃置,依然乐观豁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建功立业的理想。
所以,他曾经在知县老爷把他安排在另一个地方的时候,他写过这样的诗句:
【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
5、“何陋之有?”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就是君子的特质:具有道德理想,兼善天下。
刘禹锡不愧是谦谦君子,所以他在结尾借用孔子的话说身处陋室,又“何陋之有”呢?暗含自己的“君子情怀”结尾,贴切有力,又有画龙点睛之效。
齐读开头、结尾。
读出高远的志向!要读出一种豪气来,把“何陋之有”读两遍。
六、总结:
刘禹锡——他虽然有着“二十三年弃置身”的贬谪境遇,但依然有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铮铮傲骨和满腹豪情;
他自喻仙龙,自比诸葛子云,想在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和文学上流芳千古的高远志趣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
看来他写这篇文章是想让我们铭记——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
板书:
陋室不陋铭德馨
不华美景——清(幽)雅韵
狭小人——儒雅
僻远事——高雅赞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戒(自勉)建功立业(抱负)
托“物”言“志”
前置学习反馈
同学们在前置学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同学们最关心的是这几个问题:
1、“铭”是什么意思?(杨心怡、李诗含等)(文体)
2、文中开头写“山不在高……有龙则灵”和结尾提到诸葛亮、杨子云的居所,跟陋室有什么关系?(方琦、
吴鑫等)
3、结尾为什么要引用孔子的话?(杨心怡、唐邱萍等)
4、文章前面说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结尾又说不简陋,不是矛盾吗?(颜西晨、邓皓天等)(结构和内容)
5、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姚玉、刘宇等)(中心)
(问得最多的是这个问题)
文章开头结尾的内容,还有什么用呢?这也是很多同学在前置学习中提到的问题。
请同学们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改写成这样的句式,保持意思不变呢。
“室不在华,有德则馨”(馨在古文中也有“流传久远的道德和名声”的意思,如《晋书·苻坚载记》“垂馨千祀”借指美好的名声远播)
看出它们有什么关系了吗?
文字精简而深刻,“辞简意密,情浓味隽”
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对待“穷”的问题
教材解读:
品鉴刘禹锡本人耿介正直、达观自适、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人格特征。
教学设计思路、理念:
文言文教学内容应包括: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者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自然融合。
“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本课中,我把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辅以适时点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