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3.分类和整理(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课前预习:按照课本提示对气球分别按照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类,体会到分类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地运用。
通过思考分类的好处,培养学生的分类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进而认识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7页《分类和整理》1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认识象形统计图。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统计意识和创新意识。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按单一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完成简单的核计活动。
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两个书柜。
(一个乱摆放的,一个摆整齐的。
)问:你喜欢哪一个书柜?为什么?学生口答。
师: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分类与整理的知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学生觉得亲切、自然、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新知识的兴趣。
同时老师还可以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及思想教育。
二、新授探究一:初步感知什么叫分类(1)、课件出示两组照片,应到学生观察,思考: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特点呢?(2)、汇报交流。
(3)、小结。
像图片上的这样把用处相同或者特点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是分类。
探究二:感知分类要有标准,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按照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讨论汇报。
按照颜色来分一分,结果和前面的一样吗?讨论汇报。
探究三:认识统计图(课件出示象形统计图)告诉学生像这样画出的图,可以称为象形统计图。
提问:(1)、哪种形状气球最多?哪种现状气球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2)、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体会分类,然后再探究具体的分类,提供的材料都是学生特别喜欢玩的,学生可以用分类的的知识解决所出的问题,探究的难度逐步提高,既让学生学会了分类,又认识了分类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是针对一年级学生开展分类和整理活动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分类和整理的概念,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对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分类和整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分类和整理的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引导和培养,逐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理解分类和整理的概念,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对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分类和整理的概念,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对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类和整理活动。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分类和整理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分类和整理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分类和整理的教具,如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合作的工具,如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和整理?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和整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分类和整理的教具,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进行分类和整理。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分类和整理方法,如按照形状、颜色等进行分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分类和整理方法,对给定的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3 《分类与整理》教案11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3 《分类与整理》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按规定的标准对不同形状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2.能够用两种以上的方式进行分类整理物品。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分类整理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类整理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简单分类整理。
•教学难点:理解整理物品的不同方式,灵活运用分类整理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分类整理的示范物品,教学图片或教具。
2.学生准备:学生自带一些小物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几个不同形状的物品,请学生讨论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 学习新知
1.教师示范分类整理物品的方法,比如按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用自带的小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3. 拓展练习
1.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将物品按照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讨论如何利用分类整理方法整理自己的玩具、书籍等物品。
4. 归纳总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分类整理方法,强化学生对分类整理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按照不同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并且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分类整理方法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上的分类整理练习。
2.回家整理自己的书包或玩具,看看能不能用分类整理的方法将物品整
理得更有序。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方法。
下节课再见!。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分类结果》
你能知道一共有多少人吗?
类别 大人 孩子
性别
男
女
人数
8
6
人数
7
7
你有什么收获?
标准不同
结果不同 总数相同
不分成两组,你有其他的 我分成了四组分,组一方个法家吗庭?一组, 四个家庭分成了四组。
不同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多样的。
分一分
颜色 黄色 绿色 橙色 蓝色
数量 3
5
4
4
形状 正方体 长方体 球
数量 4
4
4
圆柱 4
如果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把分组 结果整理在表格中。
性别 人数
男生 25
女生 30
类别 人数
城镇 45
非城镇 10
可以按照男生、女生分,也可以按照 居住地分。
选自教材第28页做一做
1. 分一分,填一填。
(1)按底纹分。
无底纹
个数
3个
带方格底纹 带斜条底纹
3个
2个
1. 分一分,填一填。
2.下面是小强折的不同颜色的五角星的数量。
个数
红色 6个
黄色 8个
蓝色 5个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所提问题不唯一) 一共有多少个 ?
6+8+5+5=24(个) 口答:一共有24个 。
绿色 5个
3. 观察下图,完成下面各题。 (1)涂一涂。
正方形 长方形 三角形 圆 平行四 边形
4. 下面这些糖果可以怎样分?分一分。
①②
③
④
⑤
⑥
按种类分:①和④、 ②和⑤、 ③和⑥。 按数量分:①和④、 ⑤和⑥、 ②和③。
按下面的要求分一分。(填序号)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分类结果)
知识梳理
例 2:统计图形的个数。
图形
个数
2
1
10
3
知识梳理
例 3:把下列的图片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并填入表格。
分发一: 分发二:
个数 个数
笑脸 4
黄色 3
哭脸 3
灰色 4
知识梳理
【方法小结】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 不相同。把数据按要求进行整理、归类、并按 一定的顺序把数据排列起来,制成表格,这就 是简单的统计表。
课堂练习
1.将这些物品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
名称
学习用品
生活用品
橡皮、铅笔、地球仪、尺子、书、 梳子、毛巾、吹风机、
铅笔刨、文具盒
镜子、牙膏、牙刷
课堂练习
2.下面是动物园里集中动物的数量。
(1)动物园里,( 猴子)最多,( 熊猫)最少。 (2)小猴比梅花鹿多多少只? 18 - 9 = 9
6
6
课题引入
(3)按大人和孩子的标准分类: 大人:
小孩: (4)按男、女的标准分类:
男: 女:
教学新知
1.数一数,填一填。
图形
数量
3
3
2
知识梳理
知识点:分类并整理表格数据 例 1:分一分,数一数,填入表格。
图形 个数
圆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体
3
3
2
2
【解析】用分类统计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确定分类标准进行统计 并完成表格。
课堂练习
3.分类统计图形,完成统计表。
方法一: 方法二:
形状 个数
颜色 个数
圆柱 3
深色 2
长方体 2 灰色 3
正方体 2 白色 2
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教学课件-分类与整理
最喜欢 的动物
人数 3 6 6 7 8
最喜欢 的动物
人数 3 6 6 7 8
根据上面的统计结果回答问题。 (1)喜欢哪种动物的人最多? 喜欢熊猫的人最多。
(2)喜欢哪两种动物的人同样多? 喜欢猴子和猫的人同样多。
(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答案不唯一 喜欢什么动物的人最少? 喜欢乌龟的人最少。
按男、女分:
性别 男 女 人数 7 7
按是否带包分: 类别 带包 没带包 人数 6 8
分类标准一致,分类结果就一致; 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多样。
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人呢?你有什么发现?
按大人和孩子分:
类别 大人 孩子 人数 8 6
按男、女分:
性别 男 女 人数 7 7
按是否带包分: 类别 带包 没带包 人数 6 8
图形 圆 三角形 正方形 长方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个数 4 3
3
5
6
3
4
(2)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类别 个数
平面图形 15个
立体图形 13个
图形 圆 三角形 正方形 长方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个数 4 3
3
5
6
3
4
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个数 15个
13个
(3)根据分组的结果,与同桌互相提一个问题。
按大人和孩子分:
类别 大人 孩子 人数 8 6
按男、女分:
性别 男 女 人数 7 7
按是否带包分: 类别 带包 没带包 人数 6 8
将分类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就是 简单的统计表。
交流:观察下面三个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同样是这些人,分类结果却不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人教版一班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班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班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根据多种标准分类,体会分类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孩子们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图片出示3组图片,找出不同类的并圈出来。
(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2、出示水果类、蔬菜类与文具类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分类。
3、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让学生解释什么是分类。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出示例1情景图。
师: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生1:有很多气球。
生2:有各种形状的气球。
生3:有各种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分类理整,汇报、沟通。
生1:按形状分类。
生2:还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2、分一分,数一数。
(1)按形状分类。
师:下面我们先分组,按形状分一分,并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多少个。
学生分组活动。
沟通、汇报。
师:谁先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按形状把这些气球分成了哪几类?每类气球各有几个,并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怎么数的?生1: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
我们边数边画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生2: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我们是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的,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全部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全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分类和整理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分类和整理事物的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整洁、有条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了解分类和整理的概念。
2.能够运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分类和整理事物。
教学难点1.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分类和整理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教具:彩色图卡、玩具、物品、幻灯片等3.其他:课堂活动安排、教学参考资料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杂乱的物品让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并引出“分类”概念。
2.课堂讨论:通过学生讨论不同物品的特征和共同点,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分类标准。
3.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彩色图卡表示不同分类的物品,然后相互交流并互相讨论。
4.总结归纳:老师带领学生总结不同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进行相关练习。
2.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引出“整理”概念。
3.教学示范:老师用具体物品演示如何对物品进行整理,鼓励学生模仿。
4.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整理自己的物品,比较不同组的整理结果。
5.总结反思:帮助学生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让学生整理家里的书桌、玩具等物品,写下整理的心得体会。
2.拓展练习:设计一些情境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类和整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观察、归纳、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运用所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
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探 究分类的方法
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 验分类的过程
总结归纳,让学生掌握分 类的方法和原则
动手实践,巩固提高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分类与整理的理解。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分类与整理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共同进步。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分类与整理的概念
分类的定义和意义
01 定义:按照事物的性质、特点、关系等,将具有相同或相似 属性的事物归为一类,不同属性的事物归为不同的类。
02 意义:分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有助于人们 系统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相关 知识。在数学中,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 维和归纳总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分类时,可以将物品按照数量从多到少或从少到多进行排序,以便更好 地了解物品的分布情况。 除了按照数量分类,还可以按照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 以便更好地了解物品的特点和属性。
在分类时,需要注意分类的依据和方法,确保分类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按照物品的颜色分类
定义:根据物品的颜色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类的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分辨能力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物品的分类,特别是颜色较为明显的物品
拓展延伸,培养思维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 分类与整理问题,培养数学应用 意识。
结合游戏、故事等趣味元素,让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分 类与整理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多种方 式进行分类与整理,培养思维灵 活性和创造性。
人教版数学一下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下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分类整理物品,并能够用图形、表格等形式表示分类结果。
–能够使用分类整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引导学生发现分类整理的规律,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类整理的方法和应用。
•难点:通过实际问题学习分类整理的技巧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入分类整理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类
整理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与讲解:教师示范如何对一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并讲解分类
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3.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水果、动物等,对一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4.展示与分享: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分类整理结果,让其他小组学生
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5.概括总结:通过学生的展示和讨论,概括总结分类整理的方法和规律。
6.拓展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练习分类整理的能力,并应
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类整理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分类整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分类整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人教版小学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及反思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27页。
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渗透分类思想;2、在分类的过程中。
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学会简单的整理数据的方法;3、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用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的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
瞧,谁来了?(美猴王孙悟空)美猴王今天是有事来了,他听说咱们班的孩子最聪明了,所以有事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师: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为表诚意,美猴王还特意从超市给大家买来了一些礼物。
(出示乱的礼物图)可是,这么多礼物,现在只有两个空袋子,聪明的你能帮他整理一下吗?生:把所有的文具放到一个袋子里,把水果放到另一个袋子里。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呢?生:因为这样就更方便、更清楚。
师:你真是个整理小能手。
像这样,把同一类物品放在一起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分类。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类与整理。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师:刚才你们一下子就帮美猴王解决了燃眉之急,他可开心了!邀请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玩。
看,游乐园门口好多漂亮的气球啊!再走近一点看,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了几个小孩子手里拿着一些气球。
师:你真会观察,你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气球呢?生:有红色的气球、有圆形的气球、、、、、、师:这么多不同类型的气球,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下面请同桌两人为一组,拿出信封里的气球卡片,一起动手分一分,最后请将你分类的结果在练习本上记录下来,听明白了吗?赶紧开始行动吧!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都整理的特别好,现在咱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都是怎么做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及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1.出示例2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
(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
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
(第31页的第6题)四、应用练习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
(第32页第7题)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
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a.小组活动。
(放背景音乐)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说课稿范文(通用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分类与整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能根据事物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
二、说学情一年级小朋友他们的年龄小,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教材中的情境图很适合孩子们的心理,所以我创设情境导入,并在这个情境主线的贯穿之下,开展由浅入深的分类操作活动,由观察、讨论方法,到能够按照单一标准分类,最后发现物品能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活动中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主动性,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学会分类,掌握分类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1、会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会说出分类的方法。
2、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分类的结果。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孩子们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五、说教法、学法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法上突出了以下特点: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
本节课我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参与合作,在交流中学交流与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教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
本课是在学生已具备较少的物体分类经验的基础上,行教学的,教材创设了气球分类的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适时提出分类这一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分类的标准和分类计数的方法。
学好这部分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的方法,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一)生活与知识能力方面: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认识图形(一)》中已接触了形状的分类。
(二)认知基础: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但在生活中开始具备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思想。
(三)己有能力:大部分学生具有根据实物表面特征进行简单分类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象形统计图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象形统计图的简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一些分类的规律。
2、体验分类标准多样化,会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计数。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分类课堂导入环节,准备好不同颜色的糖果,上课后先把不同颜色的糖果按照性别的不同,分发给班里的同学们。
然后做一个小的总结,其实分发糖果的过程就是一个简单的分类,从而引出今天的新课《分类与整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 出示例题的气球,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怎样分类。
(学生有的说按颜色分类,有的说按形状分类)。
2. 老师让学生根据任务(先按形状分类)用实物操作并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大概七八分钟的时间,先请同学们进行观察,然后请同学们到黑板上进行操作分类,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通过实际操作增强他们对分类的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例题1及相关练习(P27—P32)。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在统计内容的选择上尊重了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例题1是让学生对生活中接触较多的形状各异的气球进行分类整理,初步体会统计图在分类中的直观性。
例题2把几个家庭的成员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等。
内容的编排注重了让学生经历事物的分类和整理的过程,并进一步认识并灵活运用简单的统计表进行表示,使大家体验到分类与整理这一数学方法在生活中确实是很常见也是很有用的。
【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的分析、描述、分类和整理的过程,初步了解分类与整理这一数学方法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4、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求知,能试着从统计图中提出不同的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根据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与整理;2、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提出并回答问题。
难点:掌握简单的统计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适趣情境,激活经验师:(出示红黄两种颜色的花朵卡片)能快速告诉老师,黑板上有几朵花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红花有5朵,黄花有3朵,5+3=8朵。
生:大的花有4朵,小的花有4朵,4+4=8朵。
师: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的解决方法不同呢?生:因为我是根据花的不同颜色分的。
生:我是从花的大小分的。
师:大家都说的很好,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涉及到的问题——分类。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漂亮的花朵能迅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当老师的问题提出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前基础的孩子们,能快速用简单的方法获取到图中花儿的总数,并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理由。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类与整理》-人教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分类与整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整理书包或书桌。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让学生们按形状分类积木,并记录每种形状的数量。
4.解决问题:通过分类与整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找出一个分类中的不同之处或相同之处。
二、核心素养目标
《分类与整理》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在分类过程中能发现事物的共性与差异,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2.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学会整理和描述数据,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数据整理与表示:重点教授学生如何用简单的图表(如画圈、画线等)来整理和表示数据。
-描述分类结果:培养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分类结果的能力,例如“这个多,那个少”。
-解决问题:通过分类与整理,学会将问题简化,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举例解释:
-在学习按形状分类时,重点强调学生要识别不同形状(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能够将相同形状的物体归类在一起。
其次,在数据整理的环节,有些孩子对数据的记录不够准确,出现了遗漏或重复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操作中学会如何准确地记录和整理数据。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孩子表现得比较内向,不愿意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我计划在以后的课堂中,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分类与整理(1)》
苹果皮属于厨余垃圾。 苹果皮属于什么垃圾?
属于其它垃圾。
不含汞的干电池属于 什么垃圾?
人行道
自行车道
机动车道
除了垃圾分类,你能想到生活中 还有哪些分类?
蔬菜瓜果区
水产区
饮料区
生活中处处有分类,什么是分类呢?
探究新知 1 下面这些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按形状分类,每种气球各有几个?将结果表示出来。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第1课时 按给定的标准分类
情境导入
垃圾要先分类,然后扔进垃圾箱。 你你们知知道道垃垃圾圾要要怎怎样么分处类理吗吗??
垃圾分类就是按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 回收垃圾、其它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根 据不同垃圾的种类放入相应的垃圾桶里。
啤酒瓶属于可回收垃圾。 啤酒瓶属于什么垃圾?
①
②
③
④
跨学科学习
垃圾分类歌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1.根据不同的功能、用途、颜色、形状等可以将事物 进行分类。 2.将同一类事物一个一个地排成一列分类整理的图, 叫象形统计图。 3.单一标准下的分类,分类的结果是相同的;不同标 准下的分类,由于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小组讨论
1.想一想,数一数。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在 小组内说一说分的结果。
3个 4个 5个 先分再数。
边数边画。
3个 4个 5个
3个 4个 5个
将同一类事物一个一个地排成一列 分类整理的图,叫象形统计图。
3个 4个 5个 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分类结果。
3个 4个 5个
圆形气球最多, 花形气球最少。
⑬
⑭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3 《分类与整理》教案7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3 《分类与整理》教案7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什么是分类和整理,能够将物品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
2.能够用图形和文字记录分类和整理的结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组织能力。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分类和整理的概念。
2.能够用不同的方式记录分类和整理的结果。
三、教学难点1.能够灵活运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
2.能够将分类和整理的概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教案、教具、板书内容。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带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将准备的不同种类的小物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后,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之处,为分类和整理的概念铺垫。
2. 概念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分类和整理的概念,示范将展示物品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比如形状、颜色等。
通过示范让学生理解分类和整理的基本方法。
3. 分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类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体会分类和整理的乐趣和重要性。
教师在一旁指导和帮助学生。
4. 记录成果让学生将分类和整理的结果用图形和文字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进行交流讨论。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上分类和整理小组作业的记录。
2.在家中选择一类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分类和整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分类和整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基础知识达标1.把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圈上。
2.整理卡片。
(1)按动物的种类分,在下面涂一涂,填一填。
(2)按卡片的形状分一分,在下面涂一涂,填一填。
(3)看图回答①填表。
②正方形卡片比圆形卡片少几张?(4)看图回答①填表。
②青蛙卡片比奶牛卡片多几张?3.连一连综合能力运用4.下面是动物园里几种动物的数量。
(1)动物园里,________最多,________最少。
(2)小猴比梅花鹿多多少只?(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解:【考点】简单物体的分类【解析】【分析】第一行中,花朵是植物,剩下的属于交通工具;第二行中,蛋糕是食品,剩下的属于动物;第三行中,西瓜是水果,而其他的属于日常用品。
2.【答案】(1)解:(2)解:(3)解:①②(4)①②【考点】20个元素以内的分类与整理【解析】【分析】(1)图中有4张青蛙卡片、5张小鸟卡片、1张奶牛卡片,所以按此涂色即可;(2)图中正方形的卡片有3张、圆形的卡片有4张、三角形的卡片有3张,所以按此涂色即可;(3)①根据(2)题中各张卡片的张数填空即可;②正方形卡片比圆形卡片少的张数=圆形卡片的张数-正方形卡片的张数,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4)①根据(1)题中各张卡片的张数填空即可;②青蛙卡片比奶牛卡片多的张数=青蛙卡片的张数-奶牛卡片的张数,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3.【答案】解:【考点】简单物体的分类【解析】【解答】水果有:菠萝、葡萄、火龙果、草莓、香蕉;蔬菜有:青椒、胡萝卜、油菜、南瓜、西红柿。
【分析】根据水果和蔬菜的定义进行分类即可。
4.【答案】(1)猴子;熊猫(2)解:18-9=9(只)答:小猴比梅花鹿多9只。
(3)解:斑马和熊猫共有多少只?9+4=13(只)答:斑马和熊猫共有13只。
【考点】数据收集整理【解析】【分析】(1)观察图中每种动物的数量,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即可;(2)小猴比梅花鹿多的只数=小猴的只数-梅花鹿的只数,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3)图中给出了每种动物的数量据此可以提问关于他们之间数量关系的问题,例如斑马和熊猫共有多少只?解答时,斑马和熊猫共有的只数=斑马的只数+熊猫的只数,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还可以怎样分?
★把车涂上颜色
5
3
分类
8 1
10 9 8 7 6 5 4 3 2 19 261074
分 类
想一想,可以怎么分?
可以按长短不同分
可以按有没有用过分
可以按颜色不同分
可以按有没有有带 分
按长短不同分 你做对了吗?
按颜色不同分 你做对了吗?
按有没有用过分 你做对了吗?
按有没有有带 分 你做对了吗?
问题: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完成:1. 按水果的种类分一分,在教材上涂一涂、填一填。
2. 按卡片的形状分一分,在教材上涂一涂、填一填。
( 5 )个
(4 )个 ( 6)个
( 6)个 ( 5)个 ( 4 )个
每行中不同类的是什么?
今天你学到 了什么?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按形状分类
按颜色分类
介绍:像这样画出的图,可以称为象形统计图。 问题: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是这样摆的,先 分一分,再数一数。
我是这样表示的。
我是这样摆的,先 分一分,再数一数。
问题: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
我是这样表示的。
二、分类计数,认识象形统计图
一共有几件礼物?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整理前的书架
整理后的书架
问题:如果要看《365夜故事》,你更愿意从哪个书架上找?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把同类的东西 放在一起就叫
做分类。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 表示出来吗?(提示:可以 画一画、写一写,也可以摆 一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