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认识水一年级上册科学
2020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制)一年级上册12《认识水》教学设计
![2020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制)一年级上册12《认识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119a13148d7c1c708a145d1.png)
12《认识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认识水》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水》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认识水的特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感官、采用多种方法观察事物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唤起保护水的意识。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水是什么样的?通过观察对比牛奶与清水的颜色、白醋与清水的气味、食盐水与清水的味道让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研究水的特征;第二部分辩一辩,哪一杯是清水。
让学生按照“一看二闻三尝”的顺序来辨别哪一杯是清水;引领学生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结合水的特征准确的分辨出清水。
第三部分把水倒进不同的容器里有什么发现,通过操作与观察,学生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让学生学会用多种角度、多种方法的观察水。
本课通过设计不同的观察比较活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特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感官、采用多种方法观察事物的能力。
【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
水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学生对水能说出一些自己的认识,但是水有哪些特征?怎样去研究水的这些特征?水有形状吗?这些学生又说不太清楚。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
2.知道水是可以流动的。
3.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科学探究目标:1.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借助简单的工具观察水的特征。
2.通过操作体验,水与其他液体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重难点】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借助简单的工具观察水的特征。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喝水杯教师准备:纸杯四个(其中一个事先放上点海绵等吸水物质)、玻璃杯、纱布、橡皮筋、锥形瓶(瓶底放一点点品红)、胶塞、漏斗,玻璃棒、牛奶、白醋、清水、盐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魔术导入(利用水的性质设计魔术引起学生兴趣)。
一年级科学上册12.-认识水课件
![一年级科学上册12.-认识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4fc07ada38376baf1faee0.png)
认识水
实验器材
透明水杯、清水、白 醋、盐水、白糖水、 牛奶、橙汁、可乐、
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得请它来。(打
一自然物)
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
你想探究水 的哪些特点?
用什么方法 探究?
水的颜色 水的味道
看一看 尝一尝
小组合作 探究水的特征
找出了水与牛奶、盐水、白醋 等物品的不同,这就是在比较
我国缺水严重
一水多用 循环利用
水的特点我知道:
没有 颜色
没有 气味
水
没有 味道
哪个杯子里 的是清水?
四个杯子里分别 放的是:
白醋
清水
糖水
橙汁
二闻 一看三尝①②③ ④白醋 清水 橙汁 糖水
辨一辨:哪杯是水?
辨一辨:哪杯是水? 一看 二闻 三尝
白醋 谢谢 清水
橙汁
①
②③
④ 糖水
观察水的形状 水 是 可 以 流 动 的
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水?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2 认识水》 青岛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2 认识水》 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af1d48195f312b3069a557.png)
12.认识水学习目标:1、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等特征;2、通过把相同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活动,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可以流动的特征;3、学会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式展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尝味棒、记录单学生材料:不同形状的瓶子、滴管、装有水的烧杯学生准备:红色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图片:海洋、小溪、雨水、水滴、瀑布师:这些图片中都有什么?(生:水)这也就告诉我们,大自然中的水是普遍存在的。
2、组织学生说说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
师:我们的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小朋友们知道吗?生: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
学生举例:煮饭需要水、浇花需要水、洗车需要水、洗衣服……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用水,水在人们生活中很重要。
3、揭题师:那么水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生:学生说说对水的认识。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水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二、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1、出示四杯液体,让学生找出哪一杯是水。
师:老师这里有四杯液体,分别是白醋、水、牛奶、白糖水。
大家想想怎样找出哪一杯是水?生:学生小组讨论,先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说方法:通过讨论我们发现可以用排除法来找出哪杯是水,用眼睛观察,排除牛奶。
用鼻子闻气味,排除白醋。
用舌头尝味道,排除白糖水,剩下的一杯就是水。
生:学生分小组活动,依次找出水。
(教师小组巡视,发现错误操作及时纠正、指导)2、用气泡图来总结水的基本特征。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水有哪些特征呢?生:学生汇报。
师生一起填写气泡图:水是无色的、透明的、没有气味的、没有味道的。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12 认识水》 青岛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12 认识水》 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5b5f687c1cfad6185fa757.png)
课题:认识水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水有许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动、透明等。
水和洗发液一样,都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
但与木块等物体相比,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2.科学探究目标学习观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法比较水与洗发液、木块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能用语音简单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他人观点,乐于讲述自己观点。
乐于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是珍贵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通过有序的观察辨别描述出水的一般特征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谁的特征说出判断的理由三、教学准备两人一组,每组4瓶液体(水、白醋、油、洗发水),糖水,茶水,研究记录单四、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了解物体具有重量、形状等属性之后学习对水进行观察和描述。
通过学生观察判断哪一瓶是水的过程,使学生发现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的特征,进一步学习眼看、鼻闻、手摸的观察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水具有流动性,无固定形状。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1.谈话:前面我们都观察过一些物体,我们都用了哪些观察方法?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看、闻、尝、听、摸)3.提醒:在这么多观察方法中,你有没有要提醒同学们的?(二)聚焦1.今天我们将要用这些本领跟一个物体打交道:出示水2.提问:水是什么样的呢?——了解学生的学情3.任务布置:既然你们都见过水,今天可难了,今天老师请同学们做一件事。
出示4瓶液体。
4.激趣:请同学动动脑子,用这些方法,找出水来。
你有办法吗?5.研究单任务说明:有办法不稀奇,看下研究单。
、(三)学生活动1.学生进行试验,教师巡视。
2.小组活动要求:先商量达成一致再观察3.教师通过拍摄,记录学生的学习记录单(四)学生汇报记录单1.学生上台通过记录单,表达自己的观点——适时提问学生:你们同意吗?2.学生味道和气味会容易弄错。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2.认识水》(动画版)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2.认识水》(动画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558717763231126edb11bf.png)
白醋
无味道清水
甜甜的糖水
橙汁
把水倒进不同的容器里,有什么发现?
水没有固定形状
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
你有哪些收获?
水: 无气味
闻一闻
二、哪杯水是水?那杯水是醋?
水: 无味道
尝一尝
找出水和牛奶的相同与不 同,就是比较。
你能说说水有哪些性质吗?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
辩一辩,哪杯是清水?
这里有白醋、清水、 橙汁、白糖水。
按照“一看二闻三
尝”的顺序来辨别。
一看
橙汁
二闻
酸酸的味道白醋
橙汁
三尝
1、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颇色、状态、气昧等.
2、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借助简单的
工具观察水的形态特征。
3、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认识水的特点。 4、初步意识到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辩一辩:哪杯是水?哪杯是牛奶?
无色 水 牛奶
水:
二、哪杯水是水?那杯水是醋?
一年级科学上册12.认识水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12.认识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f904e9312b3169a451a4e0.png)
12、认识水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12课《认识水》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知道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2、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借助简单的工具观察水的特征。
3、初步意识到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借助简单的工具观察水的特征。
活动准备:透明水杯(或烧杯)清水白醋盐水白糖水牛奶橙汁可乐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出示谜语: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得请它来。
(打一自然物)师:谜底是什么?学生猜想,揭示谜底—水师: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想想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水呢?预设:刷牙洗脸、洗菜煮饭、洗衣服、浇花、喝水、洗手、游泳、洗车师:生活中用到水的地方可真多,其实啊,远远不止这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哪些地方需要水》视频)总结引出课题:人的生活离不开水,生产离不开水,动植物也离不开水,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如此宝贵的水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水的世界,去认识水。
(引出课题)【设计意图:从小学生喜欢的简单谜语入手,通过猜谜引出关于水的话题。
通过让学生了解水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让学生意识到水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研究水的积极性】二、活动探究(一)探究水的特点1、方案探究师:同学们,你认为水是什么样的?你想探究水的哪些特点?有什么好的探究方法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预设:用看一看的方法研究水的颜色用闻一闻的方法研究水的气味用尝一尝的方法研究水的味道师总结: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是重要的观察方法。
但是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物品是有毒副作用的,我们不可以随便闻或者尝。
科学实验中只有在确保物品安全和老师允许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闻或者尝。
视频学习《如何正确的闻和尝》学生自主探究水的特点,并将结果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选出来【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设计观察方案并寻找观察方法,为下面即将开展的有序观察活动打好基础。
】2、交流探究结果预设1:我们小组选取了牛奶、可乐和水,通过看一看的方法发现牛奶是白色的,可乐是褐色的,而水是没有颜色的。
一年级科学上册《认识水》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认识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18ce32d4d8d15abe234ec9.png)
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板书设计
水——无色、无味、透明、易流动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应让学生真正认识水,同时让他们知道: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做液体。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它能溶解一些物质。
(2)知道影响溶解的因素。
(3)通过学习过滤的实验操作,初步了解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和基本步骤。
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
(2)学会欣赏美丽的水体,体会自然界的美丽。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它能溶解一些物质,初步了解什么是溶解。
让学生掌握运用对比实验来进行探究活动,知道影响溶解的因数。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准备
水、烧杯、水槽、量筒、不同形状的其他容器等。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1
授课时间
11月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教师出示课件有关水的图片?学生观看。
2、谈话:我们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水。(板书课题)“12、认识水”
二、认识水
1)、你们知道哪些水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回答。
2)、你闻一闻容器里的水,是什么味道?尝一尝什么味道?
板书:无色、无味、透明、易流动
第十二课 总课时数: 备课时间:第十二周
课题
第十二课认识水
课型
新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组织学生对水和其他外观与水一样的液体进行观察实验,知道水的物理性质、水的溶解性、水的净化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江、河、湖、泊、溪流、瀑布等水域景观,学会欣赏美丽的水体。
一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12.认识水》教案
![一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12.认识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31582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1.png)
一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12.认识水》教案教学目标:1. 感知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等性质。
2. 知道水是一种常见的物质。
3. 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和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感知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等性质。
知道水是一种常见的物质。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地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几样物品(课前),每组一套实验用具(自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准备一些物品,如纸张、塑料、玻璃等,并将它们展示给学生看。
)教师问: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它们都是由不同的材料做成的。
那么,你们知道水是由什么构成的吗?学生可能会回答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教师接着说:对,水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它无色、无味、透明,并且会流动。
在我们的周围,水无处不在。
它可以帮助我们解渴,也可以在植物的生长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水的知识。
然后,教师板书课题:12. 认识水。
二、新授教学1. 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特征。
教师首先拿出一个杯子,往里面倒水。
然后问学生:“你们能看到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水。
”接着,教师把一个土豆放入杯中,再次询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土豆在水中。
”此时,教师可以将土豆取出,让学生观察杯中水的变化,学生会发现此时只能看到土豆的轮廓,这表明水是无色、无味的。
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水的这些特征。
(2)教师接着说:水是无色、无味的,它透明,会流动。
这个特点非常重要,因为这些特征使得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我们观察周围的事物时,也要注意留心观察水的存在和变化。
2. 引导学生了解水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作用。
例如,展示河流、湖泊、海洋等场景,让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和广泛性。
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关于水的自然现象和过程,如水的循环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了解水占物体的大部分。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12课《 认识水》课件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12课《 认识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4f7f1c69eae009581bec9a.png)
12 认识水
水是什么样子的?
?
比一比,看一看,水和牛奶有什么不同?
水是没有颜色的
比一比,闻一闻,水和白醋有什么不同?
水是没有气味的
尝一尝,比一比,水和盐水有什么不同?
水是没有味道的
下面四个杯子里分别装着白开水、白糖水、食盐水、橙汁, 你会用怎样的方法快速把白开水找出来?
地球上97%的水是海水和咸水湖中的水,只有3% 是淡水,而淡水中还有许多不能被开采的深层地下水、 水蒸气等,人类实际能够利用的水只占地球上总水量 的0.37%左右。
有人比喻说,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人类可以 饮用的水只有一汤匙。
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
科学一年级上册 青岛版
谢谢
水是什么形状的?
?
把水分别倒入下列容器中,你会发现什么?
玻璃杯Biblioteka 锥形瓶平底烧瓶矿泉水瓶 去掉上半 部分
把水装入气球中,挤压气球,观察水的 形状有什么变化?
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我知道: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没有固定形状、透明的。
生 活 中 , 水 有 哪 些 用 处 ?
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2 认识水》 青岛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2 认识水》 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af1d48195f312b3069a557.png)
12.认识水学习目标:1、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等特征;2、通过把相同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活动,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可以流动的特征;3、学会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式展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尝味棒、记录单学生材料:不同形状的瓶子、滴管、装有水的烧杯学生准备:红色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图片:海洋、小溪、雨水、水滴、瀑布师:这些图片中都有什么?(生:水)这也就告诉我们,大自然中的水是普遍存在的。
2、组织学生说说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
师:我们的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小朋友们知道吗?生: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
学生举例:煮饭需要水、浇花需要水、洗车需要水、洗衣服……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用水,水在人们生活中很重要。
3、揭题师:那么水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生:学生说说对水的认识。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水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二、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1、出示四杯液体,让学生找出哪一杯是水。
师:老师这里有四杯液体,分别是白醋、水、牛奶、白糖水。
大家想想怎样找出哪一杯是水?生:学生小组讨论,先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说方法:通过讨论我们发现可以用排除法来找出哪杯是水,用眼睛观察,排除牛奶。
用鼻子闻气味,排除白醋。
用舌头尝味道,排除白糖水,剩下的一杯就是水。
生:学生分小组活动,依次找出水。
(教师小组巡视,发现错误操作及时纠正、指导)2、用气泡图来总结水的基本特征。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水有哪些特征呢?生:学生汇报。
师生一起填写气泡图:水是无色的、透明的、没有气味的、没有味道的。
最新12.认识水一年级上册科学
![最新12.认识水一年级上册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b3f308c49e314332396893b1.png)
第四单元水12.认识水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借助简单的工具观察水的形态特征。
3、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认识水的特点。
4、初步意识到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教学难点: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认识水的特点。
教学准备:白醋、牛奶、橙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借助简单的工具观察水的形态特征。
一、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如“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
钢刀切不断,铁钩钩不起”。
二、探究活动。
(一)水是什么样的?1、调动已有经验,交流对水的认识。
对于水,学生并不陌生,通过交流,学生可以丰富和拓展已有的认识。
再让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让学生从中选择适合研究的问题。
2、用感官观察,了解水的特点。
(1)明确不同感官的作用:眼看、鼻闻、舌尝、手摸、耳听……(2)讨论正确观察物体的顺序:一看、二闻、三尝、四摸等。
回顾前面单元学习的“闻”和“尝”的方法,用正确的方法来“闻”和“尝”。
学生交流,教师提示:要用用手扇动的方法来闻气味;不能随便尝,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品尝。
用筷子或吸管蘸一点,用舌尖尝一尝。
(3)学生观察水,并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观察水,并结合已有的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结果。
(4)汇报观察的结果,初步了解水的特征。
3、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观察水。
出示教科书图片,提出:我们可以像他们这样来观察水。
(1)用眼看水、牛奶的颜色,进行颜色和透明度的比较。
(2)用鼻闻水、白醋的气味,进行嗅觉的比较。
(3)用舌尝水和白糖水的味道,进行味觉的比较。
4、交流总结,认识水的基本性质。
(1)前面我们用了感官观察和比较观察这两种方法。
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2认识水
![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2认识水](https://img.taocdn.com/s3/m/cf3c528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e.png)
【课题与课时】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认识水【课标要求】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2.1)【学习目标】(准确、清晰、可观察、可操作、可测评)目标含义示例成果性目标通过学习获得的成果是什么知道,了解,会用,会读……过程性目标重要的学习经历即是学习结果观察,探究,经历,体验,感受……创造性目标一个开放的,难以预设的结果设计,归纳,总结,树立……1.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
2.通过“一看、二闻、三尝”的顺序来辨别哪一杯是水。
观察水在不同容器中形状的变化,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3.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唤起保护水的意识。
【评价任务】(紧扣学习目标)1.任务一:运用比较的方法,知道水是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
(检测目标1)2.任务二:借助简单的器材观察水的外部形态特征。
(检测目标2)3.任务三:初步意识到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课前准备(学生)生活中常见白醋、牛奶、橙汁,形状各异的透明玻璃容器。
2.学习过程:首先,通过感官观察水,初步了解水的特征;接着,用比较的方法按“一看、二闻、三尝”的顺序来认识水的特征;再次,观察水在不同容器中形状是变化的。
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本课学习重点是“认识水的特征”,也是本科难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加上教师的引导观察物体的顺序将有助于突破难点。
【学习过程】课前探究观察水的颜色、气味、味道......任务一:运用比较的方法,知道水是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
(检测目标1)一、情境聚焦出示三杯液体(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白醋),猜一猜哪一杯是水?提出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讨论后得出“只看颜色还不能准确判断,还要调动其他感官”。
二、方案探究(一)基础活动——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1.教师:出示一杯水、一杯白醋、一杯牛奶、一杯糖水2.分组讨论:怎样判断哪一杯是水?(用眼睛看一看颜色、用鼻子闻一闻气味、用舌头尝一尝味道)3.出示温馨提示:闻气味时,用手扇动来闻;不能随便尝不明物体,要在老师指导下,用筷子蘸一点用舌尖尝一尝。
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认识水教学设计
![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认识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95be8e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9.png)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激趣导入
教师活动
1.猜谜语: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刚刀砍不断,铁钩勾不起。
2.结合经验,说一说水的样子。
3.引入课题:认识水。
学生质疑,进行猜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揭示课题,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下面的学习。
环节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教师活动
1、引领复习,观察方法
10.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过程性评价要适量、适度,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3.科学态度: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认识水的特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初步意识到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4.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借助简单的工具观察水的形态特征。
2.难点: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5演示实验,探究形状
(1)学生猜想水的形状。
(2)教师演示实验。
(3)得出结论:水的形状是不固定。
(4)雨水图片引出歌曲:小雨沙沙(拍手唱歌)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交流。
让学生进行观察区分。
学生做游戏,交流发现。
学生回答。
学生交流后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找学生尝试操作。
学生自由活动,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已见,培养学生愿意倾听并与同学分享的意识。
倡导学生开始合作学习。当前入学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独”字突出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随便。在具体行动上,还不能很明确区别“自己”和“他人”。课堂上,别人在发言,他还举手喊“老师”,要求发言。做事很少考虑别人。因此,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探究水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意识。
青岛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时认识水教学设计.docx
![青岛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时认识水教学设计.docx](https://img.taocdn.com/s3/m/c2d1912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7.png)
12.认识水学生可以跟着教师的步伐,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初步感受怎样运水,可以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把刚才发现的水的特点用"V”勾出来。
3.用鼻''闻",观察水的气味.每个小组的桌面上还有一杯清水和一杯白醋。
你还能看出哪杯是水,哪杯是醋吗?(不能.)师:按照我们前面了解的观来顺序,用“看”的方法分不出来了,可以再用什么方法?学生回容:闻.师示范,讲解:在闻物体的时候,不要让物体离鼻孔太近,应该让物体在鼻孔下面隔一段距离,用手扇动来刚气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闻”,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醋是有酸味的,水没有味”这样的说法。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用“闻”的方法辨别的是“气味”,不能模糊地说成“味师组织填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把刚才发现的水的特点用“V”勾出来。
师:这次我们是把水跟什么比较,知道水没有气味的?学生回答:醋。
4.用舌尝,观察水的味道。
水是什么味道的呢?引导学生说一说。
桌上有一杯清水和一杯食盐水。
怎样比较一下它们的味道?教师示范讲解“尝”的方法,在“尝”之前,要知道这种物质有没有毒性。
就算没有毒,尝的时候也要用筷子随一点,在舌尖上尝一尝它的味道。
学生观察比较。
交流总结:水没有味道。
学生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把刚才发现的水的特点用“V” 勾出来。
5.总结水的基本特征。
前面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发现了水的不同特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水到底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表述。
教师评价,引导,完善总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
(二)辨认哪一杯是清水。
每个小组桌上有白醋、清水,橙汁、白糖水各一杯。
根据前面掌握的水的知识,同学们能找出哪一杯是清水吗?想一想,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
在交流的过程中,能有条理的进行阐述。
能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制定的方法来进行操作,互相协助。
学生可以说出哪些可以运水,哪些不行,在对水的性质探究的时候,有的孩子可能分的不太准确,这时借助小游戏或者实例的方式来增强孩子的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水
12.认识水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借助简单的工具观察水的形态特征。
3、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认识水的特点。
4、初步意识到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教学难点: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认识水的特点。
教学准备:白醋、牛奶、橙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借助简单的工具观察水的形态特征。
一、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如“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
钢刀切不断,铁钩钩不起”。
二、探究活动。
(一)水是什么样的?
1、调动已有经验,交流对水的认识。
对于水,学生并不陌生,通过交流,学生可以丰富和拓展已有的认识。
再让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让学生从中选择适合研究的问题。
2、用感官观察,了解水的特点。
(1)明确不同感官的作用:眼看、鼻闻、舌尝、手摸、耳听……
(2)讨论正确观察物体的顺序:一看、二闻、三尝、四摸等。
回顾前面单元学习的“闻”和“尝”的方法,用正确的方法来“闻”和“尝”。
学生交流,教师提示:要用用手扇动的方法来闻气味;不能随便尝,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品尝。
用筷子或吸管蘸一点,用舌尖尝一尝。
(3)学生观察水,并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观察水,并结合已有的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结果。
(4)汇报观察的结果,初步了解水的特征。
3、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观察水。
出示教科书图片,提出:我们可以像他们这样来观察水。
(1)用眼看水、牛奶的颜色,进行颜色和透明度的比较。
(2)用鼻闻水、白醋的气味,进行嗅觉的比较。
(3)用舌尝水和白糖水的味道,进行味觉的比较。
4、交流总结,认识水的基本性质。
(1)前面我们用了感官观察和比较观察这两种方法。
哪种方法更容易观察到水的特点呢?
(2)学生通过亲历过程体会到:虽然都是观察,但运用比较的方法会发现水的更多的秘密。
“比较”这种观察方法在科学中应用很广泛。
师生总结水的特点: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认识水的特点。
2、初步意识到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辩一辩,哪一杯清水。
1、谈话:把水和糖水(或食盐水)、白醋、橙汁放在一起,你能又快又准确地把水找出来了吗?
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观察顺序多角度观察不同的液体,分辨出水。
2、讨论一下,你们准备怎样观察分辨。
引导学生总结观察方法:按照看——闻——尝的观察顺序观察分辨。
3、分组实验:辨别各种液体。
4、交流辨别液体的方法。
(橙汁有颜色、不透明,白醋虽透明但有气味,糖水虽透明、没有气味但有味道。
)
5、小结:首先用眼睛看,找到橙汁;接着用鼻子闻,能找到醋;最然后用舌头尝,能找到糖水;只有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那杯才是水。
提示学生: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要随便“尝”和“闻”。
要注意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
二、把水倒进不同的容器,有什么发现?
1、提出问题:把水倒进不同的容器里,有什么发现?
2、学生实验:把水倒入不同的容器里。
3、学生观察、比较水在不同容器中的形状。
4、师生总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三、说一说,我们周围哪里有水?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哪里有水,并搜集水的图片或照片,进行展示。
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不同的研究内容。
板书设计:
《认识水》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