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总论(1)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汇总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汇总

影像学名词解释(一)影像诊断学总论1.数字化X线成像:包括CR和DR,成像过程中,均需将透过人体的X线信息进行像素化和数字化,再经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处理,最后转换为模拟X线图像。

2.自然对比:X线检查时,基于人体组织结构固有的密度和厚度差异所形成的灰度对比,称之为自然对比。

3.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以人为引入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组织或器官的物质,使之产生灰度对比,称之为人工对比。

4.X线造影检查:通过人工对比方法进行的X线检查即为X线造影检查。

5.CT: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是由英国工程师Hounsfield设计并于1971年应用于临床的一种现代医学成像技术。

CT的应用,明显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显著扩大了医学影像诊断的应用领域,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

6.体素:CT成像中,需将扫描层面分为若干体积相同的立方体或长方体,称之为体素。

7.像素:CT成像中,需将扫描层面的数字矩阵,依其数值的高低赋予不同的灰阶,进而转换为黑白不同灰度的方形单元,称之为像素。

8.CT平扫:指不用对比剂(不包括应用胃肠道对比剂)的扫描,常规先行平扫。

9.CT:对比增强检查: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常简称为CT增强检查。

10.CT动态增强扫描:指注射对比剂后对某一选定层面或区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连续多期扫描(常用三期扫描,即动脉期、静脉期和实质期),主要用于了解组织、器官或病变的血液供应状况。

11.CT灌注成像:指在静脉注射对比剂的同时对选定的层面进行连续多次动态扫描,以获得该层面内每--体素的时间-密度曲线,然后根据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组织血流灌注的各项参数,并通过色阶赋值形成灌注图像,以此来评价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

12.CT造影:指对某一器官或结构进行造影再行扫描的方法,它能更好地显示结构和发现病变。

13.CT血管造影:采用静脉团注的方式注人含碘对比剂,当对比剂流经靶区血管时,利用多层螺旋CT进行快速连续扫描,再行多平面及三维CT重组获得血管成像的一种方法。

(完整)医学影像学(自己吐血整理,知识点全面,但标注的考点可略有不同),推荐文档

(完整)医学影像学(自己吐血整理,知识点全面,但标注的考点可略有不同),推荐文档

医学影像学第一章总论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

TX线的特性: 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1)穿透性:穿透人体组织(2)人体组织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异,吸收量不同,穿透身体的X线量有差别(3)有差别的剩余X线是不可见的,经过显像,在荧屏或胶片上就形成了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三、X线图象特点1、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组成,是灰阶图像。

2、图像的白影、黑影与人体组织的厚度及组织结构密度的高低有关3、是穿透不同组织结构相互叠加的影像.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X线造影检查中钡剂主要用于食管及胃肠造影。

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是一种特殊专用于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数字化X线设备。

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金标准。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 T)1.CT图像特点CT值即代表CT图像象素内组织结构线性衰减系数相对值的数值单位:亨氏单位Hu.【考】骨=1000 软组织=20-50 水=0 脂肪-90——-70 空气=-1000【名解】窗宽:是指荧屏图像上包括16个灰阶的CT值范围.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均以不同的模拟灰度显示,CT值高于此范围的组织均显示为白色,而CT值低于此范围的组织均显示为黑色。

【名解】窗位:又称窗中心,是指观察某一组织结构细节时,以该组织CT值为中心观察.窗位的高低影响图像的亮度,提高窗位图像变黑,降低则变白。

加大窗宽,图像层次增多,组织对比降低;。

2.CT成像的主要优势与局限性【考】(1)密度分辨率高:能够清晰的显示密度差别小的软组织和器官(例如脑、纵隔、腹盆部器官),能敏感地发现病灶并显示其特征(例如脑出血),这是X线成像所不能比拟的。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总论

CT图像的特点(6)
第一节
在荧光屏上,为了使CT图像上欲观察的组织结构和病
变达到最佳显示,需使用窗技术,其包括窗位和窗宽
提高窗位,荧光屏上所显示的图像变黑
降低窗位则图像变白 增大窗宽,图像上的层次增多,组织间对比度下降 缩小窗宽,图像上的层次减少,组织间对比度增加
CT图像的特点(7)
第一节
CT图像的特点(1)
第一节
CT 图像是数字化图像,是重建图像,是由
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固有矩
阵排列而成。这些像素的灰度反映的是相应
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CT图像的特点(2)
第一节
如同普通 X 线图像, CT 图像亦是用灰度反
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
与 普 通 X 线 图 像 不 同 , CT 的 密 度 分 辨 力
医学影像学的重要作用
纵观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其应用领域
在不断地扩大,诊断水平亦在不断地提高, 已成为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放射课 是医院中作用特殊,任务重大,不可或缺的 重要临床科室
对医学影像学医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即将走向医学影像学工作岗位的影 像专业医学生,除了要求了解专业发展的最 新动态和努力学习影像诊专业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 ,尚需熟悉临床各相关 学科的一些专业知识,掌握医学影像诊断的 基本原则和步骤及正确书写诊断报告书,才 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影像学医师
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消化管除外)、 泌尿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病变的检出和诊断都
具有突出的优越性
CT检查的限度
第一节
CT检查使用X线,具有辐射性损伤,这就限制
了CT在妇产科领域中的应用 CT检查虽能发现绝大多数疾病,准确地显示病 灶的部位和范围,然而如同其它影像学检查, CT对疾病的定性诊断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度

医学影像学期末重点总结(整理版)

医学影像学期末重点总结(整理版)

医学影像学总论影像诊断学:X线、CT、DSA、MRI、介入放射学:DSA、超声、CT、MR第一章医学影像学总论一.(概述、优缺点、适用范围)一. X线成像X线成像1.X线产生原理: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自由活动的电子群②电子群在高压电场和真空条件下高速进行③电子群在高速运行时突然受阻通过人体后的衰减的X线作用于胶片或采集板上使胶片上的化学物质(溴化银)产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图像2.X线特点①X线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诊断用X线波长为0.008~0.031nm,比可见光短得多,肉眼不可见②主要特征:(1)穿透作用,能穿透一般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质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强。

X线管电压越高,产生的X线波长越短(2)荧光作用,能激发荧光物质(如铂氰化钡、钨酸钙等)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X线透视的基础(3)感光作用,可使涂有卤化银的胶片感光,X线摄影的基础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吸收的X线量多,在图像上呈白影。

反之,物质的密度低,比重小,吸收的X线量少,在图像上呈黑影电离作用,可使物质的分子分解为正、负离子。

空气的电离程度(正负离子量)与空气吸收的X线量成正比,放射剂量学的基础生物效应,可使机体和细胞结构受到损害甚至坏死,损害程度与吸收X线量的大小有关,放射治疗学的基础和放射防护必要性的依2.优缺点分类:X线检查方法包括:普通X线检查(荧光透视和摄影)、特殊检查(体层摄影、软线摄影等)、造影检查。

1 透视:①透视的主要优点是可转动患者体位,改变方向进行观察;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

②透视的主要缺点是荧屏亮度较低,影像对比度及清晰度较差,难于观察密度与厚度差别较小的器官以及密度与厚度较大的部位。

2 摄影:①摄影的主要优点是成像清晰,对比度及清晰度均较好;对于较厚部位以及厚度和密度较小的病变比透视容易显示;照片可作永久记录,长期保存,便于复查时对照和会诊。

②摄影的主要缺点是每张照片仅是一个方位和一瞬间的X线影像,为建立立体概念,常需作互相垂直的两个方位摄影;费用比透视稍高,但相较其它影像学检查如CT、MRI则相对低廉。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总论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总论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总论一、引言医学影像检查是现代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通过使用各种影像设备,如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等,对人体进行无创性检查,以获取内部结构和器官的详细图像信息。

这些图像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以及监测疾病的进展。

二、X射线检查技术X射线是医学影像检查中最早且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将人体暴露在X射线下,通过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来获得影像图像。

X射线检查适用于诊断:骨折、肺炎、肿瘤等疾病。

虽然X射线能够提供较高的分辨率,但由于其辐射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护措施。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三维影像重建技术,通过将身体部位按层面扫描来获得更加详细和全面的影像。

CT对于检测器官和组织的密度差别非常敏感,因此在对脑部、腹部、胸部等区域的病变进行评估时非常有用。

CT扫描的优点是速度快、准确度高,但其缺点是对辐射的暴露较高。

四、核磁共振(MRI)技术核磁共振(MRI)是一种基于磁共振原理的成像技术。

它通过利用磁场和无线电脉冲来产生人体组织的信号,进而生成具有高分辨率的图像。

MRI适用于检测肌肉、关节、器官、血管等组织,对于软组织的分辨能力更好。

与X射线和CT相比,MRI没有辐射,因此更加安全。

然而,MRI设备昂贵且复杂,扫描时间较长,不适用于急诊情况。

五、超声波检查技术超声波是一种利用高频声波波束来获得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图像。

它是一种无辐射的检查方法,适用于妇科、胃肠道、心脏和血管等区域的评估。

超声波检查的优点是安全、非侵入性和可重复性强,但由于其分辨率相对较低,对于某些细微结构的评估可能不够准确。

六、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技术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是通过内部摄取或注射放射性同位素,通过检测它们在人体内部的分布来获得图像信息。

放射性同位素检查适用于检测心脏、骨骼、器官功能等方面。

该技术的优点是敏感度高,能够提供代谢和功能信息,但也存在辐射暴露的风险。

2013年医学系影像总论(一)

2013年医学系影像总论(一)

我院从1990年开始,开展介入放射学,发展 迅速,肿瘤及周围血管介入位居全省第一, 去年介入手术达2000多台。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介入手术室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
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价值
医学影像学是医学战场侦察兵
眼睛:通过检查发现病变 双手:介入治疗可以部分替代外
科大夫的双手。
1.影像诊断学的临床应用价值
(2)某些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如主 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子宫肌瘤等);
(3)暂时不适合手术治疗的疾病或病人(如 中晚期肝癌等),经介入治疗后为二期手 术创造条件;
2.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价值
(4)临床应用证实,介入治疗优于或等同于 其它治疗方法,(如布加氏综合征、动脉 硬化闭塞症);
(5)某些急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 肺栓塞、支气管扩张咯血、化脓性胆管炎 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首选的治疗手段;
1.如何学习和运用影像诊断学
(3)熟悉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检查方 法所获取图像的正常所见和异常表现,这 是进行影像诊断的主要依据;
(4)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要点,有利 于理解诊断报告,评估疾病的程度和预后
1.如何学习和运用影像诊断学
申请影像学检查时,选择合适的成像技术 和检查方法,是临床医师获得正确诊断的 首要环节。
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人体的 组织结构;
2. 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 异,穿透人体后,剩余的X线量有差别;
3. 这个有差别的剩余X线,是不可见的,经过 显像过程,就能获得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 异的X线影像。
人体组织结构的自然 对比
人体组织结构自然存在的密度上的差异叫做自 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可归纳为三类:高密 度的骨组织和钙化灶等;中等密度的软骨、肌肉、 神经、实质器官、结缔组织以及体液等;低密度的 有脂肪组织以及存在于呼吸道、胃肠道、鼻窦和乳 突内的气体。

医学影像学第一章 总 论 练习题

医学影像学第一章 总 论 练习题

第一篇总论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

)1.下述X线特性中,不属于物理效应的是()A.穿透性B.荧光作用C.生物效应D.热作用E.电离作用2.孕妇需尽量避免X线检查,是因为()A.X线的光化学效应B.X线的荧光作用C.X线的生物作用D.X线的感光效应E.以上都不是3.X线球管中的阴极产生大量的自由电子是通过()A.高电压、小电流B.低电压、大电流C.只需电流D.低电压、小电流E.高电压、大电流4.标准后前位立位胸片,焦片距应为()A.0~0.5mB.0.5~1.0mC.1.0~1.5mD.1.5~2.0mE.1.8~2.0m5.有关副鼻窦摄影的常规位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柯氏位、瓦氏位B.斯氏位C.劳氏位D.瑞氏位E.汤氏位6.关节前后位摄片,中心线应对准()A.髌骨中心B.髌骨下缘C.髌骨上缘D.髌骨下缘并向头侧倾斜15度E.髌骨下三分之一处7.软X线摄影的管电压值应是()A.20KV以下B.40KV以下C.60KV以下D.80KV以下E.120KV以上8.下列哪一种物质可用作阴性造影剂()A.泛影葡胺B.空气C.40%碘化油D.5%碘化钠溶液E.钡剂9.静脉肾盂造影的禁忌证不包括()A.碘过敏B.严重的甲状腺机能亢进C.腹部巨大肿块D.严重肝肾功能衰竭E.急性泌尿系炎症及严重血尿、肾绞痛10.下列成像方法,哪一种较少用于胸部()A.平片B.支气管分层C.CTD.MRIE.超声11.胸片常规摄片位指的是()A.立位前后位B.立位后前位C.卧位前后位D.卧位后前位E.右侧位12.下列哪一项措施不能减少医患人员接受的X线照射剂量()A.隔室操作B.用高速增感屏C.用滤线栅D.使用遮光器E.穿戴个人防护服13.与普通血管造影相比,下述哪一项不是DSA 的优点()A.密度分辨率高B.空间分辨率高C.有利于靶血管的实时观察D.可后处理图像E.可反复动态观察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总论
MEDICAL IMAGING (总论)
医学影像学
何为“医学影像学”? What is Medical Imaging?
定义:
以医学影像设备为工具,以医学影 像为依据,对疾病进行分析诊断和 治疗的医学科学。
Plane film 平片
Cerebral Angiography 脑血管造影
Ultrasound
发展史
1、从小到大 从单一的X线作为工具的放射学 (RADIOLOGY),到应用多种工具(X线、CT、 超声、MRI、核医学)的医学影像学 (MEDICAL IMAGING)。 2、由弱到强 由简单分析X线照片的辅助科室,到集诊断治疗 于一身,下设若干分支的临床一级科室。
伦琴与X线的发现
Wilhelm Conrad Rö ntgen
CT 计算机X线体层
超声
MRI
磁共振成像
THE FAMILY OF MEDICAL IMAGING 医学影像学大家族
影像诊断学: 常规X线、CT、超声、MRI、DSA、核医学 介入诊断学: 常规X线、CT、超声、MRI、DSA 介入治疗学: 常规X线、CT、超声、MRI、DSA 放射治疗学: X线 伽玛射线

INTERVENTIONAL THERAPEUTICS
介入治疗学



以影像设备为工具,用介入手段进行治疗的医 学学科分支 包括: 血管内:栓塞、药物灌注、放置支架或 其他治疗器具、激光等 血管外腔内:支架、药物灌注、消炎等 其他 :抽吸、药物灌注、放疗、消融、 激光、超声等
RADIOTHERAPEUTICS 放射治疗学
PACS
X线成像
第一节 X线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一、X线的产生和特性 二、X线成像基本原理 三、X线成像设备

医学影像学总论(1)综述

医学影像学总论(1)综述
医学影像学
放射学教研室 马德智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篇总论 概述: 自伦琴1895年发现X线以后不久,在医学上, X线就被用于对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 了放射诊断学的新学科,并奠定了医学影像学的 基础。至今放射诊断学仍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主要 内容,应用普遍。50年代到60年代开始应用超声 与核素扫描进行人体检查,出现了超声成像和γ 闪烁成像。70年代和80年代又相继出现了X线计 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 MRI)和 发射体层成像(ECT)如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 (SPECT )与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等 新的成像技术。这样,仅100年的时间就形成了 包括X线诊断的影像诊断学。
一、医学影像学的学科内容: 1、放射诊断学:1895 2、超声成像:A超1966,B超1967 3、核素成像—γ闪烁成像:1955 4、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1969 5、磁共振成像(MRI):1979 6、发射体层成像(ECT):1979
SPECT PET 7、介入放射学:1976

放射诊断学
超声成像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发射体层成像
介入放射学
二、医学影像学的性质: 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形成影像,从而 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以及病理变化, 以达到诊断的目的;都属于活体器官的视诊范 畴,是特殊的诊断方法。70年代迅速兴起的介 入放射学,即在影像监视下采集标本或在影像 诊断的基础上,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使影像 诊断学发展为医学影像学的崭新局面。医学影 像学不仅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了诊断 水平,而且可以对某引些疾病进行治疗。
X线影像密度的关系


描述病变密度的术语 密度增高 密度减低

医学影像学总复习

医学影像学总复习

医学影像学总复习医学影像学总复习第⼀章医学影像学总论⼀.X线成像1.X线成像三个基本条件1).X线具有⼀定的穿透⼒2).被穿透的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异3).(荧光或摄影)显⽰2.普通X线检查透视(照光)电视透视普通摄影(照⽚,平⽚,素⽚)特殊检查:体层摄影,记波摄影,⾼仟伏摄影,放⼤摄影,软X线摄影(钼靶)3.X线的特性电磁波,波长短(⾁眼不可见)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物效应)⼆.计算机体层成像(c o m p u t e d t o m o g r a p h y,C T)1.CT图像特点CT值即代表CT图像象素内组织结构线性衰减系数相对值的数值单位:Hu. ⾻=1000软组织=20-50 ⽔=0 脂肪-90——-70 空⽓=-1窗宽是指荧屏图像上包括16个灰阶的CT值范围.窗位是指观察某⼀组织结构细节时,以该组织CT值为中⼼观察.加⼤窗宽,图像层次增多,组织对⽐降低;提⾼窗位,图像变⿊降低窗位,图像变⽩2.C T检查⽅法1)平扫2)增强扫描 3)造影扫描三、磁共振成像M R I增强扫描,常⽤Gd-DTPA0.1mmol/kg磁共振⾎管(MRA),时间飞跃(TOF)法四.DSA:数字减影⾎管造影。

⾎管造影时,光学减影技术,消除⾻骼和软组织影对⾎管显⽰的重迭⼲扰第⼆章⾻骼肌⾁系统影像诊断第⼀节⾻与软组织⼀.常⽤检查⽅法X线检查⽅法:1.透视:⽤于寻找异物与定位或⾻折、脱位时复位2.照⽚:1) ⼀般包括正侧位,有些需斜位、切线位、轴位2) 包括周围软组织,四肢应包括邻近⼀个关节3) 表现轻微或诊断困难时需加照对侧3.⾎管造影(angiography)C T检查⽅法:平扫:最好双侧对照;软组织窗和⾻窗并⽤增强:确定病变范围和性质。

M R I检查⽅法:平扫:线圈、序列、层⾯等选择;增强:Gd-DTPA ⼆.⼩⼉长⾻特点:有骺软⾻,且未完全⾻化组成:1.⾻⼲2. ⼲骺端3.骺4. 骺板:⼲骺端与骺之间,⼆者⾻性联合后骺线消失临时钙化带:骺板软⾻基质的钙化椎间隙(intervertebral space)椎间盘软⾻板,髓核和纤维环组成⼆.⾻骼基本病变X线表现1.⾻质疏松(o s t e o p o r o s i s)定义:⼀定体积内正常钙化的⾻组织减少,⾻组织中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者⽐例正常X线表现:⾻密度减低(长⾻、椎体中表现)常见病:⼴泛性—⽼⼈,绝经后妇⼥,营养不良,代谢或内分泌障碍局限性—废⽤性2.⾻质软化(o s t e o m a l a c i a)定义:⼀定单位体积内⾻组织有机成分正常,⽽矿物质含量减少X线表现:⾻密度减低与⾻质疏松鉴别:⾻⼩梁和⾻⽪质边缘模糊;承重⾻胳变形;假⾻折线等常见病:佝偻病,⾻软化症,其它代谢性⾻病等3.⾻质破坏(d e s t r u c t i o n o f b o n e)定义:局部⾻组织为病理组织代替⽽造成⾻组织消失X线表现:⾻质局限性密度降低⾻⼩梁稀疏或形成⾻缺损,其中全⽆⾻结构。

医学影像诊断学总论(001)

医学影像诊断学总论(001)

X线胶片 最白 灰白 灰黑 最黑
31
内容继续...
32
二、X线图像特点
X线图像是X线束穿透某一部位的不同密度 和厚度组织结构后的投影总和,是该穿透 路径上各层投影相互叠加在一起的影像。 由于X线束是从X线管向人体作锥形投射, 因此,将使X线影像有一定程度放大并产生 伴影(图1-1-4)。伴影使X线影像的清晰 度减低 。6来自内容继续...7
8
9
磁共振成像仪 10 图片继续...
11
图片继续...
12
13
单光子断层扫描仪(ECT) 14
图片继续...
15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
16
图片继续...
17
第一节 X线成像技术与特点
一、 X线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1、X线的产生和特性 2、X线成像基本原理 3、X线成像设备
图1-1-3 体层摄影原理示意图
3、造影检查
将高于或低于该组织结构的物质引 入器官内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 比以显影,此即造影检查。引入的 物质称为造影剂(contrast media)
38
内容继续...
造影剂
1.高密度造影剂
常用的有钡剂和碘剂。 (1)钡剂:医用硫酸钡粉末。 (2)碘剂:分有片剂、水剂、油剂。 水剂分为有机碘制剂、无机碘制剂两类。 ①无机碘制剂:碘化钠
3
概述内容...
第一章 总论
近百年来,我国的放射--影像学走 过了曲折而发展的过程尤其在改革开放 20余年来进展迅速,由原来的X线学 (放射学)发展成为诊治兼备的医学影 像诊断学。
4
内容继续...
第一篇 总论
近20年来,由于超声成像( ultrasonography 简称USG)γ闪烁成像(γ-scintigraphy)、X线电 算体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简 称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简称MRI)、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ECT)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总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教研室前言•第一章X线成像•第二章CT成像•第三章磁共振成像•第四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第五章超声成像•第六章计算机X线成像和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第七章影像诊断检查方法选择和分析诊断原则•第八章影像诊断学学习方法前言•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教授发现了X线,并于同年12月22日用X线拍摄了伦琴夫人手部X线片,从此将X线引入医学诊断领域,奠定了X线诊断基础。

1901年该项发现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迄今一百余年来,特别是近二十年,随着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更新,各种检查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

•目前放射诊断学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由以往单一的X线诊断学发展为包括: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r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超声成像(Ultra Sonography,USG)、影像核医学(Image Nuclear Medical)在内的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eology)。

•70年代兴起的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使医学影像发展成为诊断和治疗的综合学科。

目前,介入放射学已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支柱。

•医学影像学的范畴,进一步得到了深入发展,实验影像研究已逐步开展,功能影像学、远程放射学(Teleradiology)正在发展与开通。

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目的在于了解这些成像技术的基本成像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熟悉和掌握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原则,掌握正常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影像表现和各种疾病的影像特征,比较不同成像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与限度。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一定要应用比较影像学原则,正确选用检查方法,以最小的合理花费达到最大的诊断效益。

•总论将重点介绍基本X线、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RI、超声等各种成像原理、方法、图像特点,分析诊断和选用原则,其中X线诊断仍为影像诊断的基础和重点。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总论
二、CT图像密度分辨力高
1 黑影—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肺 白影---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
2 CT的突出优点:人体软组织的密度差别虽然 小,吸收系 数多接近水,也能形成对比而成 像。
三、CT具有一个量的概念: CT值
CT图像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其密度的高低, 还可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 高低的程度,具有一个量的概念,即用CT值说明密 度,单位为HU (Hounsfield Unit)。
度好。
缺点:费用较高,不能看动态变化。
二、特殊检查
1.体层摄影 定义:是摄取人体某一层
面组织的摄影方法。 基本原理:是投照时X线球 管与X线胶片沿某一支点向 相反方向移动,使某一选定 层面清晰显示,而非选定层 面模糊不清。
• 2、软X线摄影---乳腺X线检查
三、造影检查
定义:用人工方法将对比剂引入体内, 增大器官与组织间的密度差, 造成人工对比的方法称造影检查
螺旋CT特点: • 1、扫描时间短 • 2、任意部位图像重建 • 3、提高三维与多平面重建图像的质量
CT成像技术的比较
螺旋CT临床应用优点: • 1、扫描速度快,避免呼吸及运动伪影; • 2、可任选间隔重建,不遗漏小病灶; • 3、通过病灶中心重建,可最大限度减少部
分容积效应; • 4、减少造影剂的用量,且在强化峰值获得
亦有价值。 四、骨关节疾病应用较少。
肝 癌
肺癌的CT图像
仿真内镜
MPVR图像-MIP(CTA)
MPVR图像-MIP(CTA)
SSD
MIP
Ray Sum图像
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 内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计算机重建成 像的一种新技术。

医学影像诊断学(总论)

医学影像诊断学(总论)
第六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报 告 如 何 书 写 ?
第六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报 告 如 何 书 写 ?
第六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谢谢!
第六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X线图象特点
• 关于放大与伴影及失真:靶片距离,球管 焦点,投照距离,投照中心点,照射野的 选择。
• 关于普通X线成像与数字X线成像:后者 可进行图像后处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 黑白灰阶图象,其灰度与X线穿透路径组织的密度与
厚度直接相关:白影感光少---组织致密和/或厚度大, 黑影感光多---组织疏松和/或厚度薄。 • 人体组织密度可分为:骨骼、钙化---白影;软组织、 体液---灰白影;脂肪组织灰黑影;空气---黑影。 • 病灶密度的判断:与灶周正常组织比较
• 为X线穿透路径所有组织的重叠影像。Biblioteka 总结:密度和/或形态的异常改变
通常是影像诊断中最重要的异常表现
第六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第四节 正确书写影像诊断报告书
一、准备工作
• 仔细审核影像检查申请单:临床症状、体征、 实验室资料;检查目的与要求等;既往影像 学检查资料
• 认真审核影像学图像:影像一般资料信息,检查 技术与方法,图像质量及伪影。
reformation,MPVR)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MRP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CPR显示胰管扩张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人体组织结构密度与 X线影像密度的关系
描述病变密度的术语 密度增高 密度减低
第四节 X线检查技术 一、普通检查:透视、摄影 普通检查:透视、 特殊检查: 二、特殊检查:体层摄影 放大摄影 荧光摄影 造影检查: 三、造影检查:
一、普通检查:透视、摄影 普通检查:透视、 1、透视:优、缺点,临床应用 透视: 缺点,
二、X线机基本构造 X线管 变压器 操作台
三、X线的特性 1、穿透性: 穿透性:
2、摄影作用:摄影检查的基础 摄影作用:
3、荧光效应:透视检查的基础 荧光效应:
4、电离作用:生物效应 电离作用: 放射治疗的基础 放射防护的基础
第二节 X线成像基本原理 一、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分类
医学影像学
放射学教研室 马德智
第一篇 概述: 概述:
总论
自伦琴1895年发现 线以后不久,在医学上, 年发现X线以后不久 在医学上, 自伦琴 年发现 线以后不久, X线就被用于对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 线就被用于对人体检查, 线就被用于对人体检查 进行疾病诊断, 了放射诊断学的新学科, 了放射诊断学的新学科,并奠定了医学影像学的 基础。 基础。至今放射诊断学仍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主要 内容,应用普遍。 年代到 年代到60年代开始应用超声 内容,应用普遍。50年代到 年代开始应用超声 与核素扫描进行人体检查,出现了超声成像和γ 与核素扫描进行人体检查,出现了超声成像和 闪烁成像。 年代和 年代又相继出现了X线计 年代和80年代又相继出现了 闪烁成像。70年代和 年代又相继出现了 线计 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 MRI)和 ) 发射体层成像( 发射体层成像(ECT)如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 ) 与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SPECT )与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等 ) 新的成像技术。这样,仅100年的时间就形成了 新的成像技术。这样, 年的时间就形成了 包括X线诊断的影像诊断学 线诊断的影像诊断学。 包括 线诊断的影像诊断学。
不同厚度的人体组织器官的影像
二、 X线成像基本原理 (1)、 (1)、X线的特性 (2)、 (2)、人体组织结构有密度差别 厚度的差别 (3)、 (3)、经过显像 不同灰阶影像。 不同灰阶影像。
第三节 X线图像特点 1、黑到白不同灰阶的影像组成 2、重叠影像
3、图像有一定程度的放大 4、被照物体原形失真
放射诊断学
超声成像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发射体层成像
介入放射学
二、医学影像学的性质: 医学影像学的性质:
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形成影像, 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形成影像,从而 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以及病理变化, 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以及病理变化, 以达到诊断的目的; 以达到诊断的目的;都属于活体器官的视诊范 是特殊的诊断方法。 年代迅速兴起的介 畴,是特殊的诊断方法。70年代迅速兴起的介 入放射学, 入放射学,即在影像监视下采集标本或在影像 诊断的基础上,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 诊断的基础上,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使影像 诊断学发展为医学影像学的崭新局面。医学影 诊断学发展为医学影像学的崭新局面。 像学不仅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 像学不仅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了诊断 水平,而且可以对某引些疾病进行治疗。 水平,而且可以对某引些疾病进行治疗。
2、摄影:优、缺点,临床应用 摄影: 缺点,
二、特殊检查(1):体层摄影 特殊检查( ):体层摄影
二、特殊检查(2):放大摄影 特殊检查( ):放大摄影
二、特殊检查(3):荧光缩影 特殊检查( ):荧光缩影
三、造影检查 目的: 目的:
(一)造影剂: 造影剂: 低密度:空气、O2、 1、低密度:空气、O2、CO2 高密度: 2、高密度: 钡剂: 钡剂: 碘剂: 碘剂: 无机—12.5% 12.5%碘化钠 无机 12.5%碘化钠 有机—水剂 非离子型、 水剂: 有机 水剂:非离子型、离子型 油剂:40%碘化油 碘化油、 油剂:40%碘化油、碘苯酯 片剂: 片剂:碘番酸
第五节 X线的诊断原则与步骤 一、X线诊断原则 1、以客观影像为 基础 2、结合解剖辨别 正常 结合病理分析异常 3、结合临床资料 诊断
二、X线诊断步骤 全面观察: 1、全面观察: 具体分析: 2、具体分析: 结合临床作出诊断: 3、结合临床作出诊断:
1、全面观察: 全面观察: a.分析技术 因素: 因素: X线照片质量 左右 摄影位置 b.按顺序 全面观察
三、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目的 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目的 1、熟悉各种成像技术影像特点 学会观察、 2、学会观察、分析影像 综合应用不同成像诊断 3、了解各种成像技术的优缺点 学会选择各种成像技术
第一章 X线成像 第一节 X线的产生与特性 一、X线的产生的条件 自由活动电子群 电子群高速运行 高速运行电子群突然受阻
2、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 部位、数目、 部位、数目、 大小、形态、 大小、形态、 密度、分布、 密度、分布、 边缘、 边缘、 邻近器官 的改变、 的改变、 功能改变
3、结合临床作出诊断临床
小结X 小结X线诊断步骤 全面观察: 1、全面观察: 具体分析: 2、具体分析: 3、结合作的评定: 1、肯定性诊断 2、否定性诊断 3、可能性诊断
(二)造影方式: 造影方式: 直接引入式:口服法、灌注法、 (1)直接引入式:口服法、灌注法、 穿刺注入法 间接引入式: (2)间接引入式:
(三)造影前的准备 造影反应的处理
(四) 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 1、由简到繁,又能满足诊断要求 由简到繁, 一种方法已达到诊断目的, 2、一种方法已达到诊断目的,就 不必再选用其他方法。 不必再选用其他方法。 有时需用几种方法进行检查。 3、有时需用几种方法进行检查。
一、医学影像学的学科内容: 医学影像学的学科内容: 放射诊断学: 1、放射诊断学:1895 超声成像: 1966, 2、超声成像:A超1966,B超1967 核素成像—γ闪烁成像: 3、核素成像 γ闪烁成像:1955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 ):1969 4、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1969 磁共振成像(MRI): ):1979 5、磁共振成像(MRI):1979 发射体层成像(ECT): ):1979 6、发射体层成像(ECT):1979 SPECT PET 介入放射学: 7、介入放射学:1976
第六节
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X线的防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