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淫致病
六淫
六淫简介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
各种解释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六气的正常运行变化,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变化,但如果六气太过或不及,则气候反常,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就能成为致病因素,则称“六淫”或“六邪”。
六淫病邪均由外而入,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
如春季多风病、冬季多寒病,秋季多燥病,夏季及高温作业中暑、居住潮湿易感湿邪等。
六淫可单独作用机体而致病,也可二、三种邪气同时侵袭人体致病,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湿热黄疸,风寒湿痹等,且可互相转化,如风寒不解入里化热;热邪不解耗伤津液可化燥;热极生风等。
中医除指六淫为病因外,也将六气的特征与该病症状联系起来认识而形成病证名称,即风证、寒证、湿证、火证、燥证……等.这些病证与六淫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风邪侵袭引起外感风寒,但有的并不要外感疾病而有类似风寒湿燥火的证候,如风疹块,临床表现起病急,消退快、瘙痒等,与风的“善行而数变”的特点相似,一般多认为是由风邪所致,由于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也可产生与外感六淫所具有的某些类似的性质和证候特点,中医为区别外感六淫称之为内风、内寒、内燥、内火、内湿等。
以下所讨论的以外感六淫为主,包括致病因素的特点和与病因相关的证候。
六淫:病因病理学名词,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的合称。
六气太过、不及或不应时,影响到人体的调节适应机能及病原体的孳生传播,成为致病的邪气,属于外感病(包括一些流行性病和传染病)的病因。
六淫致病,自外而入,称为外因。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
”风为六淫之首中医学认为在外感六淫邪气当中,风为六淫之首。
也就是说风邪为六淫邪气的主要致病因素。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风为阳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其性开泄,易使人体皮肤腠理疏松开张而津气外泄,进而使人体的防护功能减弱,外邪乘虚而入。
中医外感六淫致病
中医外感六淫致病中医把导致疾病的因素分四类:•外因•内因•病理产物•其他病因外因——即中医中的外感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内因——就是我们的各种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病理产物——就是痰饮、淤血、结石等;其他病因——包括外伤、虫兽咬伤以及烧烫伤等。
一、外感六淫外感六淫致病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外感性是指外界的邪气通过人的体表、口鼻来侵入人体从而致病。
•季节性是指常常在一定时间段发病。
•地区性是指与人居住的地区和环境关系密切。
•相兼性是指外感六淫在侵入人们时还会强强联手,几种同时侵入。
•转化性是指六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淫——有太过、浸淫之意,引申为不正、异常。
二、六淫与六气六淫与六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称为“六气”。
六气的不断运动变化,决定了一年四季气候的不同,即春风、夏暑(火)、秋燥、冬寒、长夏湿。
•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对六气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使人体发病。
•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一定限度,•如六气的太过或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冷、暴热等),•机体不能适应,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当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风、寒、暑、湿、燥、火乘虚而入,导致人体发生疾病,•这种情况下的六气,便称为“六淫”。
•由于六淫是不正之气,所以又称为“六邪”。
•因此,是六气还是六淫,主要与机体是否发病有关。
三、六淫之邪的致病特点1.外感性六淫为病,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2.故又有“外感六淫”之称。
3.所致疾病,统称为外感病。
4.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
5.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
6.但是,也有一个季节可有多种邪气致病。
7.地域性六淫致病常与生活地区和环境密切相关。
中医知识:外感六淫
中医知识:外感六淫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
风、寒、暑、湿、燥、热(火),本是六种正常的自然气候因素,合称为"六气"。
人生存在自然环境中,不可避免地要与自然界各种气候变化"打交道"。
正常情况下,人体对各种自然气候的变化具有充分的适应能力,自然气候有序的变化也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
如果人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协调关系被打破,不能适应自然气候的变化,就会导致疾病。
此时,六气相对于人体就成为致病的因素,中医学把这类致病因素叫做"六淫"。
六淫可以是气候的反常变化,也可以是正常的气候因素。
当气候发生反常变化时,人群中多数人不能适应,所以会有较多的人感受外邪而生病,只有体质特别强健的人才可以避免。
但是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也会有一部分人感受外邪而生病,是因为这部分人体质较弱,或因为某种原因降低了他们对正常环境的适应能力,于是就容易感受外邪而发病。
六淫致病,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
(2)六淫邪气可单独侵袭人体,也可以相互兼挟侵入人体而使人发病。
如风邪可兼寒、湿、燥、热等邪,而形成风寒、风湿、风燥、风热等证。
(3) 六淫所致疾病的性质可以与其原始性质一致,也可以因个体的体质因素及其反应性的差异而发生转化。
如感受寒邪,可以入里化热,湿邪蕴积日久也可以化热。
感受各种邪气,还可以因其体质不同而表现为不同性质的疾病,中医学把这种现象叫做"从化"。
如素体阳盛或阴虚者,感受外邪后易从热化;素体阴盛或阳虚者,感受外邪后易从寒化;素体湿盛或脾虚者,感受外邪后易从湿化等。
(4)六淫邪气往往从外感受而发病,或从皮肤侵入肌表,或从口鼻侵入肺卫。
因此,外感六淫早期多先出现表证,然后逐步向里传变。
此外,临床上还有某些并非感受六淫外邪,而是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类似于风、寒、湿、燥、热(火)的病理变化,中医学称为"内生五邪"、"内生五气"等,如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热(火)之类。
中医总结六淫的致病特点
中医总结六淫的致病特点
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是外感病邪的统称。
风邪:风邪致病表现为汗出怕风症状,风邪通常侵犯人体的上部、肌表、肺和腰部,风邪入侵以后,表现出的症状是眩晕、震颤、四肢抽搐等,风邪容易兼夹其他邪气一起损伤人体。
寒邪:寒邪是阴邪,容易伤阳气。
寒邪是凝滞的,容易导致痛痹,表现为关节痛。
寒性是收引的,造成腠理(毛孔)闭塞。
暑邪:暑是阳邪,有升散的作用。
暑邪多夹有湿邪,常夹湿邪同时侵犯人体而发病。
湿邪:湿邪是阴邪,容易伤阳气。
它的性质是重浊的,容易造成人体重浊沉重病痛的反应。
湿性是黏腻的、趋下的,容易侵袭人体的下部,造成下部疾病发生。
燥邪:特点就是燥,是干涩的,容易伤津液。
火邪:火邪是阳邪,火性是炎上的,容易伤风、动血,会导致一些出血病证,比如吐血、便血、皮肤发斑。
火邪容易扰动心神,导致疮疡发生。
中医学: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中医学: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六淫侵袭人体,尽管随季节气候变化的不同而各有其致病特点,但作为一类外感性病因,又有其共同的致病特点。
1.外感性六淫邪气自外而来,多从肌表、口鼻侵袭人体,引起外感疾病。
六淫致病初起多为表证,常以发热、恶寒、舌苔薄、脉浮为主要临床特征;表证不除,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传变。
正如《素问♦缪刺论》所说:“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
”2.季节性六气的变化有一定的季节性,而不同的气候变化,对于致病因素的滋生、传播流行均有不同的影响,故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
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
但是,此致病特征并非绝对不变,因为同一性质的病邪,虽然多见于相应季节,但其他季节亦可发生;加之不同体质对外邪的易感性差异,所以同一季节也可有不同性质的外感病发生。
3.环境性六淫致病常与生活、工作的区域和环境密切相关。
如久居潮湿之地或水中作业之人,易患湿病;高温环境下工作,常见火热燥邪致病;西北高原地区天气寒凉,多见寒邪、燥邪为病;东南沿海地区气温偏高,湿度偏大,常见湿邪、热邪为病。
4.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如伤风、伤寒、伤湿、伤燥等;又可多种邪气相兼而侵犯人体致病,如风热犯肺、风寒束表、湿热中阻等,甚或三种邪气相合致病,如痹症中有风寒湿或风湿热三邪相兼为病。
5.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条件下,其证候的性质可以发生转化。
如感受风寒之邪,初起多表现为风寒表证,但也可以入里化热而转变为里热证等。
故《温热经纬•卷三》指出:“六气之邪有阴阳不同,其伤人也,又随人身之阴阳强弱变化而为病。
”病邪的转化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多与体质和邪郁有关。
一般来说,阴虚阳盛体质,感邪后易于化热、化燥;阳虚阴盛体质,感邪后易于化寒、化湿。
应该注意的是,这里所讲的转化,并不是六淫中一种邪气变成了另一种邪气,而是邪气所致疾病的证候性质随体质、治疗等因素的转化,表现出的病证特征与最初感受之邪所致病证的性质有所不同。
中医基础理论(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一、六淫的基本概念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称为“六气”。
人类长期生活在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中,对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致病。
但在自然界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下降,不能适应自然界气候变化而导致发病时,六气则成为致病因素。
此时,伤人致病的六气便称之为“六淫”。
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
由于六淫是致病的邪气,所以又称其为“六邪”。
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异常与否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该地区常年同期气候变化相比,或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冬季应寒而暖等,或气候变化过于强烈急骤,如严寒酷热,或暴冷暴热等,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此时六气淫胜,则为六淫之邪。
二是气候变化作为致病条件,是与人体正气的强弱及适应能力相对而言的。
若气候剧变,机体正气强盛者可自我调节而不病,而正气虚弱之人则可能感邪发病;此外,自然界气候虽然正常变迁,但因个体的正气不足,体质较弱,适应能力低下,仍可感邪发病,因此对于病人而言,六气即成为致病邪气,所致病证也属六淫致病范畴。
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六淫致病一般有以下共同特点:1.外感性六淫致病,其侵犯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
如风寒湿邪易犯人肌表,温热燥邪易自口鼻而入等。
由于六淫邪气均是自外界侵犯人体,故称其为外感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即称为“外感病”。
2.季节性六淫致病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
六淫致病与时令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故其所致病变又称之为“时令病”。
由于气候异常变化的相对性,因此夏季也可见寒病,冬季也可有热病。
3.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
如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病、江南多湿热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长期高温环境作业者,多燥热或火邪为病等。
中医论致病因素之六淫火邪
中医论致病因素之六淫火邪中医学认为,人体在遇到不良的病因因素时,会导致藏于体内的六淫邪气侵袭,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而其中之一为“火邪”。
火邪是一种病因,表示一种热性病因,包含了炎热、热邪、火热等不同形式,它在中医理论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火邪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调,导致阴虚阳亢或是阳虚阴亢而产生。
它通常表现为机体内部的热力过盛,从而导致各种与火热相关的病症。
首先,火邪可以导致体内的阳气过盛,引发上火症状。
例如,由于熬夜、饮食不规律或长期情绪不稳定等原因,人体内的火气就会累积,使得气血运行不畅,产生口腔溃疡、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症状。
此外,火邪还可能导致失眠、口渴、便秘等一系列与消化系统有关的问题。
其次,火邪还会引起伤暑病。
炎热的环境和高温天气,容易让人体内的火邪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进一步加剧阳气过盛。
这种情况下,人体往往容易出现中暑、高烧、烦躁不安等病症。
除此之外,火邪还与肝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在中医理论中,肝脏主疏泄,并调节脾胃的功能,若火邪入侵肝脏,容易导致肝火上升、肝阴不足的情况。
这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大、易怒、头晕目眩等相关症状。
火邪所带来的种种病症,在中医学中有相应的调理方法。
首先,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的清淡化,避免辛辣食物的摄入,尤其是热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此外,多饮水,经常运动,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湿热毒素,减少火邪的产生。
另外,调节情绪也是很重要的。
由于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到火邪的产生,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适当的放松方式如冥想、瑜伽等来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对于调理火邪有一定的帮助。
最后,中医理论还强调药物调理。
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如黄连、连翘等,可以用来清除体内的火邪,并平衡人体的阴阳。
但是,在采用药物治疗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因个体差异和用药不当带来其他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火邪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持阴阳的平衡,避免火邪的产生。
中医基础理论(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一、六淫的基本概念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称为“六气”。
人类长期生活在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中,对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致病。
但在自然界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下降,不能适应自然界气候变化而导致发病时,六气则成为致病因素。
此时,伤人致病的六气便称之为“六淫”。
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
由于六淫是致病的邪气,所以又称其为“六邪”。
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异常与否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该地区常年同期气候变化相比,或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冬季应寒而暖等,或气候变化过于强烈急骤,如严寒酷热,或暴冷暴热等,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此时六气淫胜,则为六淫之邪。
二是气候变化作为致病条件,是与人体正气的强弱及适应能力相对而言的。
若气候剧变,机体正气强盛者可自我调节而不病,而正气虚弱之人则可能感邪发病;此外,自然界气候虽然正常变迁,但因个体的正气不足,体质较弱,适应能力低下,仍可感邪发病,因此对于病人而言,六气即成为致病邪气,所致病证也属六淫致病范畴。
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六淫致病一般有以下共同特点:1.外感性六淫致病,其侵犯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
如风寒湿邪易犯人肌表,温热燥邪易自口鼻而入等。
由于六淫邪气均是自外界侵犯人体,故称其为外感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即称为“外感病”。
2.季节性六淫致病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
六淫致病与时令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故其所致病变又称之为“时令病”。
由于气候异常变化的相对性,因此夏季也可见寒病,冬季也可有热病。
3.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
如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病、江南多湿热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长期高温环境作业者,多燥热或火邪为病等。
六淫与致病
六淫与致病冠县中医医院心病科李朝力中医师1.六淫的出处、六淫的概念?即六淫是谁提出来的?什么是六淫?“六淫”病名,首见于宋代陈无泽《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他说“夫六淫者,寒暑燥湿风热是也”,又说“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
”淫,就是太过、浸淫之意。
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人体是无害的。
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过剧的暴热、爆冷),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而发病。
这种情况下的六气,便成为“六淫”。
由于六淫是不正之气,所以又称为“六邪”。
2.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是什么?六淫致病有6大特点:(1)外感性:六淫为病,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故又称“外感六淫”。
所致疾病,统称外感病。
(2)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初秋多湿病,深秋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但是,一个季节也可以多种邪气致病。
(3)地域性:六淫致病常与生活地区密切相关。
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东南沿海地区多温病、湿病。
(4)环境性:六淫致病与所处环境密切相关,如:久居潮湿环境易患湿病,高温作业者,常见燥邪、火邪致病等。
(5)相兼性:六淫邪气可单独致病,也可夹杂致病。
单独致病者,如寒邪之中脏腑而致泄泻;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发病者,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湿热泄泻、风湿热痹、风寒湿痹等。
(6)转化性:六淫,在疾病发展发展过程中,不仅可以相互影响,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如:寒邪可郁而化热,暑邪日久又可以化燥伤阴,六淫又皆可化火等等。
当然,这种转化与体质有关。
人的体质有强弱,气有盛衰,脏有寒热,因此病邪侵入人体,多从脏气而转化。
阴虚体质,最易化燥;阳虚体质,最易化湿。
中医学知识点归纳:六淫致病特点
中医学知识点归纳:六淫致病特点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
六淫的概念源于六气,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它是万物生长变化的自然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在正常的环境下是不会致病的。
只有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一定限度,包括六气太过(如夏天热极、冬天寒极),六气不及(如暑天不热或冬天不冷),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应温而反寒,冬季应寒而反温),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骤冷、骤热)等,超过人体的适应能力,从而使人发病,这时六气就变成六淫。
六淫侵犯人体致病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1、外感性六淫致病,多从体表或口鼻入侵,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头疼等感冒初期症状中医称为表证。
如果表邪不能及时驱除,由表入里损伤其他脏器可使病情加重,如感冒加重侵犯肺脏可以转变为肺炎。
像《素问》中说: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
说明了外邪侵犯人体之后会呈现出由表及里的传变过程。
2、季节性六淫多与各个季节的气候变化有关,多是由于各个季节的主气过盛而形成淫邪致病。
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3、地方性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不尽相同,例如夏季南方偏湿热,而北方偏干热,所以同样的季节会导致不同的疾病。
中医认为同样的疾病因为地域的差异,病因和用药也不相同。
如夏季感冒北方多为暑热,南方则多为暑湿。
4、相兼性六淫之邪可单独致病,也可兼夹致病,如夏季暑邪可以单独致病如暑热,也可以和湿邪相合致病为暑湿。
5、转化性六淫在致病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其征候的性质可以发生转化,例如寒邪入侵本身体质偏阳的人,正邪抗争于里就会发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伤阴。
【考题】夏季南方偏湿热,而北方偏干热,所以同样的季节会导致不同的疾病。
这体现了六淫致病的什么特点( )A.外感性B.季节性C.相兼性D.地方性E.转化性。
中医知识:中医外科疾病致病因素之外感六淫
中医知识: 中医外科疾病致病因素之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毒能直接或间接地侵害人体, 发生外科疾病。
中医外科疾病致病因素之外感六淫与季节有关, 同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的特点。
六淫致病特点:风为阳邪, 善行而数变, 故发病迅速, 多为阳证;风性燥烈, 风性上行, 多侵犯人体上部, 如颈痈、抱头火丹等。
其导致的疾病, 患部皮色或红或不变, 痛无定处, 走注甚速, 常伴恶风、头痛等全身症状。
寒主收引, 寒胜则痛, 寒邪侵袭人体而致局部气血凝滞, 血脉流行失常, 易患冻疮、脱疽等病。
寒为阴邪, 致病一般多为阴证, 常侵袭人之筋骨关节, 患部多表现为色紫青暗, 不红不热, 肿势散漫, 痛有定处, 得暖则减, 化脓迟缓, 常伴恶寒、四肢不温、小便清长等全身症状。
暑为热邪, 行于盛夏, 发病多夹湿邪。
由于外受暑热, 蕴蒸肌肤, 汗出过多, 或汗出不畅, 以致暑湿逗留, 易生痱瘩;复经搔抓, 破伤染毒, 即可发生暑疖, 甚至导致暑湿流注。
暑为阳邪, 具有热微则痒、热甚则痛、热胜肉腐等特征, 故其致病多为阳证, 患部掀红、肿胀、灼热、糜烂流脓, 或伴滋水, 或痒或痛, 其痛遇冷则减, 常伴口渴、胸闷、神疲乏力等全身症状。
湿为重浊之邪, 以长夏感受者多。
湿性下趋, 故生于下半身的外科疾病, 多与湿邪有关。
湿性粘滞, 着而难去, 为阴邪, 致病每多缠绵难愈, 或反复发作, 湿邪致病, 常与风、寒、暑、热兼夹为患, 外科疾病中以湿热、暑湿致病多见, 如臁疮、下肢丹毒、湿疮、囊痈、暑湿流注等, 湿邪致病特点:局部肿胀、起水疱、糜烂、渗液、瘙痒, 常伴纳差、胸闷腹胀、大便稀薄、四肢困倦、舌苔厚腻、脉濡或缓等全身症状。
燥邪为病, 有凉燥与温燥之别, 在外科的发病过程中, 以温燥者居多。
燥为阳邪, 易伤阴液, 多致皮肤干燥皲裂, 外邪乘机侵袭, 易致生痈, 或引起手足部疔疮等。
燥邪致病特点:易侵犯手足、皮肤、粘膜等部位, 出现患部干燥、枯槁、皲裂、脱屑等, 常伴口干唇燥、咽喉干燥或疼痛等全身症状。
病因学之六淫致病
病因学之六淫致病
中医病因学中,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天然气候因素,它们可以在某些情况下致病。
在中医理论中,六淫致病有以下特点:
1. 六淫不是单一因素致病:在现代医学中,很多疾病都有单一的病因或致病因素,但是在中医理论中,疾病的产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六淫也是如此,不是单一因素致病。
2. 六淫可互相转化:在气候变化中,不同的气候因素可以相互转化,例如炎热的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容易产生暑湿、暑热等病。
3. 不同的六淫有不同的致病机理:每一种六淫致病机理不同,例如风寒可以导致经络不通,痛证等,寒湿可以导致关节痛,而暑湿可以导致消化道疾病等。
4. 人体的抵御能力影响疾病的产生:人体的抵御能力不同,面对六淫的影响也不同。
如果个人体質较弱,就容易感受到六淫的影响而致病。
总之,中医理论中的六淫致病理论,为我们了解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角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以提高免疫力,增强对六淫致病的抵抗能力。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1.外感性:六淫邪气多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而发病。
2.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
3.地区性:六淫致病常与居住地区和环境密切相关。
如西北高原多寒病,燥病,东南沿海多湿病,温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高温作业多患火热燥病。
4.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致病,亦可两者以上兼夹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风寒湿痹等5.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其症候可发生转化。
如寒邪入里可以化热热邪不解可以伤阴化燥.如何理解“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是外邪致病的先导,六淫中其他病邪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热、风湿等。
因风邪为外感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又多与其他邪气相合而致病,故称风为“百病之长。
”何谓七情内伤?七情内伤的共同致病特点是什么?七情内伤指在人的喜、怒、哀、乐、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生理活动调节范围,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等疾病的发生。
七情的致病特点:(一)直接伤及内脏: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七情的刺激均可损及于心,心神受损又常影响其它脏腑而发病。
肝藏血,主疏泄条畅情志: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
故临床上情志所伤的病症,以心、肝、脾、多见。
(二)影响脏腑气机:导致气血运行紊乱(1)怒则气上: 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疏泄太过,而致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并走于上。
(2)喜则气缓: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方面。
(3)悲则气消:是指过度被忧,可耗伤肺气,出现胸闷气短,意志消沉,情绪低落等症。
(4)恐则气下:是指过度恐惧,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以下。
(5)惊则气乱: 是指突然受惊,损伤心志,导致气血紊乱。
(6)思则气结:是指思虑过度,可使脾气郁结,以致脾不健运,出现纳呆,腹泻等症。
(三)影响病情变化:若患者受七情刺激而引起较剧烈的情志活动,往往会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
中医六淫五邪辩证以及调理方法
举例:宫寒
即“子宫寒冷”的简称,中医称“胞宫” 因不同发病原因和不同的发病阶段,宫 寒可在女性的经、孕、乳、杂病等各方 面有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如:
1,表现为月经期病:月经量少错后、闭经、经期浮肿,经 期腹泻、痛经;
2,表现为孕期病: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宫外孕
3,表现为哺乳期病:恶露淋漓不尽、产后腹痛等;
如用舒活灵动药油刺激以下穴位:安眠穴,神门穴,, 申脉穴,三阴交,心俞穴。
肝火扰心,即伴有情绪不宁,急躁易怒,舌红脉弦。 配合活力疏利药油清泻肝火,加行间穴,侠溪穴。
心脾两虚:即伴有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舌淡脉弱。 配合腹部运化调理脾胃,加足三里。
心肾不交:即伴有腰膝酸软,耳鸣早衰。 配合月见草调理肾脏子宫,加命门穴,太溪穴。
火淫证
1,火邪旺于夏季,与心气相应。 2,火性燔灼,即燃烧熏灼,临床表现高热、恶热等证。 3,火性炎上,致病多表现于上部。如肝火上亢引起的
头痛,目赤红肿。
4, 易扰心神:火与心应,如致病如心烦失眠,狂躁妄 动,甚至神昏谵语等症
5,伤津耗气:火热蒸腾煎灼津液 使人体津气耗伤。致病临床表现除 热象显著外,且伴有口渴喜饮、咽 干舌燥、尿短簧、便干结等损伤津 液水份之征。气生于水,津液虚少 无以化气,故亦导致气虚,如又可 见少气懒言、肢体乏力等气虚之证。
心胆气虚:即伴有多梦易惊,胆怯多 疑,舌淡脉弦细。 配合调理活力疏利(肝胆),加阳陵泉, 胆囊穴。
暑淫证
概述: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多表现阳热亢盛的症状, 多发心烦闷乱,心神不安,多汗,常与湿气相煎之病 而导致四肢困倦,胸闷 恶心,大便泄泻,甚至突然 昏倒,不省人事。
暑、火、热的关系:本质基本相同,但又有区别。
特点
1,损伤人体阳气:阳气受损,失于温煦之功,, 全身或局部可出现明显的寒象。如寒邪束表, 卫阳郁遏,则现恶寒、发热、无汗等,称之为 “伤寒”。
六淫致病特点
临床症状 致病特点
症状的
粘
粘滞性
滞
病程的
缠绵性
分泌物和排泄 物多滞涩不畅
湿疹、湿痹、湿 温病程多较长或 反复发作
致病特点
临床症状
重
沉重感
浊
分泌物排泄
物秽浊不清
头重身困,四 肢发沉,关节 重着疼痛
小便混浊 , 大便溏泻、下 痢粘液脓血、 面垢眵多
致病特点
临床症状
趋
伤及人体下部,症
状多见于下部。
下
(另:温邪与火热之邪同类,是温热病的致病因 素,一般只在温病学范畴内应用。)
2
火邪 的性 质和 致病 特点
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 火热易扰心神
火热易伤津耗气 火热易生风动血
火邪易致疮痈
致病特点
临床症状
为
发为实
高 热、烦 渴、
阳
汗 出、脉 洪。
邪
热性病证
, 性 趋 上
侵害人 体上部
目赤肿痛、咽喉肿 痛、口舌生疮糜烂、 牙龈肿痛、耳内肿
痛流脓。
火热入营血
临床症状
易 扰
轻者
心
神
重者
心神不宁而 心烦、失眠
狂躁不安, 神昏、谵语
临床症状
易
热淫于内
伤
迫津外泄,
津
煎灼津液
耗
壮火食气
气
气随津脱
汗出,口渴喜冷饮,咽干 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 结
少气懒言,肢倦乏力,气 不接续
临床症状
易
热极
生 风
生风
动
迫血
血
妄行
高热神昏、 四肢抽搐、 两目上视
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六淫的概念
六淫致病有哪些共同特点
六淫致病有哪些共同特点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六淫致病有哪些共同特点?相信这都是执业中药师的考生们最想知道,最想了解的问题。
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了解及复习执业中药师能有所帮助。
正常的六气是风寒暑湿燥火,其中反常的六气称为六淫,又六淫为不正之气,所以又称为六邪。
【小编原创】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
六淫致病特点主要症状风(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2)风邪善行而数变(3)风为百病之长恶风、汗多、风疹、风痹、眩晕、抽搐寒(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主痛(3)寒性收引[小编原创]恶寒,发热,四肢厥冷,全身冷痛,拘挛暑(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3)暑多挟湿高热、面赤、烦躁、汗多、口舌干燥、气短、四肢困倦、胸闷恶心、大便溏薄湿(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2)湿性重浊(3)湿性黏滞(4)湿性趋下,易伤阴位泄泻、水肿、头身困重、湿疹、唾液、大便或白带黏腻燥(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燥易伤肺口舌干燥、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小便少、大便干火(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2)火易伤津耗气(3)火热易生风动血(4)火热易发肿疡发热、头痛、衄血、咽喉疼痛、小便短赤、大便干燥、心烦失眠、狂躁谵语〖小编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中医论致病因素之“六淫”——湿、寒、热三邪综析
中医论致病因素之“六淫”——湿、寒、热三邪综析中医论致病因素之“六淫”——湿、寒、热三邪综析西医研究人体的营养状况,中医研究人体的自然状态,因为中医认为人体与大自然相应,大自然有湿、燥、寒、热的天气变化,人体一样也有湿、燥、寒、热的状态改变。
随着人体状态的改变,人体的功能、生理表现与自我感觉也有所不同,不舒服的自我感觉常常就是我们所认为的“病”。
西医用直接消除症状的药物去治“病”,而中医巧妙地去调节人体的自然状态,使“病”的症状不治而愈。
【一、湿的概念与常见病】湿在生活中常是指物体有水的状态,但是在中医术语中,湿的意义就比较复杂。
湿阻、伤湿、寒湿、湿热、湿温等。
正常人体的含水量约体重的七成左右,但是湿在人体内不单是指水分太多,还包括很多带水的多余物质,例如过剩营养和代谢产物。
存在于人体的水分,也有类似于大自然中水分的变化,吸收进人体的水混合了人体中的营养精华成为人体内的津液,正常的津液在人体中呈不断流动的液态,在体温的影响下,一部分变成气态的津液,流动的津液与气态的津液共同维持细胞组织的生理活动。
与大自然不同的是,活人体内有正常的相对稳定温度,所以水在人体中没有固态的冰,但却仍有固态的或类似固态的水混合物,那就是津液与病理产物的混合物。
津液与病理产物混合,就是人体中的湿邪,由湿邪与寒邪或热邪再混合而成的汗、痰饮、痰、痰核、硬结、肿瘤等,会使人体产生各种疾病,如西医中的上呼吸道感染、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纤维组织炎、湿疹、皮炎、神经衰弱、脑供血不足、脑部肿瘤、鼻炎、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胆囊炎、胆结石、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胰腺炎、肝硬化、肝硬化腹水、结肠炎、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炎、良性和恶性肿瘤、妇科带下、月经不调以及多种皮肤病等等,都是与湿相关的病症。
湿也有外湿与内湿之分别。
外湿是指环境的湿,居住在山林、沿海地区和亚热带地区的人,比较容易患上与湿相关的病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淫致病
六淫是“风、寒、暑(热)、湿、燥、火”的总称。
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是四季气候变化的表现,加春天风和日暖,夏天暑气炎热,长夏湿气偏盛,秋天干燥凉爽,冬天冰冻寒冷,这些气候的不断变化,促进了自然界的万物牛长,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个条件。
如果非其时而有其气,出现反常的气候,使人致病,则称为“六淫”。
六淫是导致人体产生疾病的外因,关幼波老医生强调外因是条件,而人体的正气是依据,如果身体健康,虽然在气候反常的外因致病因素侵袭下,可以不发病。
假如体质素来虚弱,又不注意锻炼,即使气候稍有变化,亦可发病。
出于人体的体质不同,在感受六淫之邪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出现转化,如风寒可以化热,湿郁可以化热,火热可以化燥,热极可以生风。
人体感受六淫邪气也不是单纯的,如风就有“风寒”、“风湿”、“风寒湿”混合侵入的见症受六淫邪气也不是单纯的,如风就有“风寒”、“风湿”、“风寒湿”混合侵入的见症,在肝炎的病变中,以湿热为最常见、最顽固的致病原因此外由于脏腑本身机能失调,亦可产生风、寒、热、湿、燥、火的病理现象,这并非外来六淫之邪.而是内生的脏腑病理变化的一种表现。
外来的六淫之邪.与内生的风、寒、热、湿、燥、火在证候表现和治疗方法上有所不同.伯是它们的临床表现队;既可有相同之处又可有密切联系
下面扼要介织一下六淫的致病特点:
●风:风为百病之长.多与寒、湿、热等邪相兼.一年四季都可出现。
风性善行而数变,发病急、变化快。
风为阳邪.易袭人体阳位.如人体上部、外部风性主动,如高热、惊厥。
外风为邪侵肌表,肺卫不固;内风多为肝阳上亢、化火生风。
●寒:寒为阴邪,最易伤人阳气.在肝炎患者中,脾阳不足则腹胀便溏。
肾阳不足则腰膝发凉,阳萎或女子带下清稀。
脾肾阳虚还出现水肿、腹水。
寒邪犯脾,脾虚寒湿停滞可出现脾阳不运的阴黄证。
寒性收引主痛,盛寒较重,可出现骨节疼痛、脉痛、脉沉肢冷、手足挛痛、甚至昏迷僵直。
人伤于寒,而出现恶寒发热外寒则恶寒.得温不减;内寒则畏寒.得温则减。
●暑(热:暑为热邪的—种。
特点是最易耗气伤津,而出现汗出气促、唇干烦渴。
夏天感寒出现发热、恶寒、肢体疼痛、腹痛、吐泻,名为“阴暑”。
暑热侵袭。
突然晕倒,冷汗自出,手足发凉,名为“中暑”。
热(暑)多兼湿邪
●湿: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为脾阳。
湿性重浊、粘滞、缠绵反复。
湿有外湿、内湿之分。
外混为久居潮湿之地。
外感雾露,或长期涉水淋雨所致;内湿为脾阳不振,过食生冷或酗酒人过,水谷运化失职所生,聚而生湿,停而成痰.留而成饮、积而成水湿邪侵入人体可从寒化或热化,
脾阳素虚.过用寒凉药物,湿邪易以寒化以寒化;胃热,过用温燥药物,湿邢易以热化。
肝炎的病因与病理变比,与湿热关系最为密切。
湿热相合如油裹回,湿得热愈甚,热得湿愈彰,湿伤阳耗气,热伤阴动血,缠绵不解,成为肝病向慢件转化的重要原因。
湿热合邪,郁于肝胆,迫使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于肌肤,遂成黄疸。
湿热可分为湿重于热、热重于湿与湿热并重三型。
湿重者纳呆、厌油、头重如裹、肢体沉重.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脉滑;热重者,口喝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数;湿热并重者,两者兼见。
关幼波老医生强调还应分清湿热偏于中上二焦,还是偏于中下二焦。
湿热偏于中上焦则见口苦咽干、脘闷腹胀、头重如裹、纳呆厌油;偏于中下二焦则见纳呆腹胀、小便短赤、便溏或便秘。
●燥:燥与湿相反,是秋天的主气,燥则燥结干涩,易伤人津液,侵及肺胃。
燥有湿、凉之分。
秋深切凉,人感之多为凉燥;秋阳暴烈、久晴无雨,人感之多为温燥,温燥、凉燥均为外燥,系外因所致。
此外尚有因汗、叶、下、以及失血等引起的内燥。
不论内燥还是外燥,都以阴液缺乏为特征,如口干、唇干、鼻干、咽干、皮肤干、干咳、大便干等。
●火:火与热只是程度的不同,热为火之微,火为热之惭,热极即可以化火。
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灼阴伤津动血。
外感诸邪,郁久不解都能化火,内伤七情和腑腑功能失调.也能生火。
火有虚火与实火。
如高烧、神昏、面红目赤、溲赤便秘等火盛的症状明显,而阴伤的症状不明显,为实火;午后低烧,颧红盗汗、五心烦热,舌红无苔等阴伤为主的里热症,为虚火。
实火迫血妄行可出现的衄血、出血l、发斑。
疮疡肿痛也属火证,叫“火毒”。
脏腑功能失调可以化火,而相应出现有关脏腑火盛的表现,在肝炎病患者,常可出现肝胆火盛的症状,如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口苦目赤、胁痛善怒、溲赤便结。
肝肾阴虚火内生而出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而数等症。
在重症肝炎中,火毒炽盛,耗伤津液,迅速内陷营血,致衄血发斑,黄疸加深.昏迷不醒,是为病情危重的“急黄”。
原文地址:/html/201209/454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