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约瑟悖论的理解并探讨其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对李约瑟难题的回答和几点启示

对李约瑟难题的回答和几点启示

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和启示院系: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班级:2010级法学本科班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和启示在人类历史发展历程中,人类不断地回顾过去,总结历史。

有一种对历史的总结就是基于现有的“历史事实”提出各种“难题”,对这些“难题”的研究不仅为“难题”本身提供了种种试解,而且也促进了与“难题”相关的其他问题的研究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

“李约瑟难题”就是这样的“难题”之一。

自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中国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高潮,众多专家学者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心理、科学技术结构、地理环境等方面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积极的阐释与试解,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首先应该对“李约瑟难题”进行阐释与解答主这两个问题:一是怎样理解“李约瑟难题”,二是怎样回答“李约瑟难题”。

一、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1945年,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序言中,首次提出这样的疑问:在1—15世纪,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可是中国的科学为什么持续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或中古型的理论?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了近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未能在亚洲产生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1964年李约瑟在《当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将这一质疑表述为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产生?”,二是“为什么在公元前1一15世纪期问,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r}后者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对“李约瑟难题”的表述。

相比较可以发现,这些疑问所探讨的内容可以简单表述为:在科学技术方面,为什么中国古代遥遥领先于西方,而近代以来却落后于西方。

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后一个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但对后一个问题的解答需要探索前一个问题,对前一个问题的解答最终也要归结到对后一个问题的思考。

对“李约瑟问题”的质疑与再审-自然辩证法论文-哲学论文

对“李约瑟问题”的质疑与再审-自然辩证法论文-哲学论文

对“李约瑟问题”的质疑与再审-自然辩证法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李约瑟问题(既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比西方遥遥领先,为何近代科学却没有在中国出现呢? )的实质是:应当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的科学传统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哲学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 它与西方古代的科学传统,及其哲学、文化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异? 从这个意义上说,李约瑟问题就不仅是个科技史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乎中西哲学和文化之间比较的问题了。

一、李约瑟问题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李约瑟(Joseph Needham)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和科学史家,原名约瑟夫尼达姆,是个生物化学专家,李约瑟是他的中文姓名。

他以毕生的精力,和他的合作者一起,终于完成了七大卷二十多分册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China,直译为《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李约瑟问题(the Needham question)正是他在研究、论述中国古代科技史时提出的一个问题。

他在该书英文著作第一卷(1954 年)中,正式表述了这个问题,他说:中国的科学为什么持续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论? 如果事情确实是这样,那末在科学技术发明的许多方面,中国人又怎样成功地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 并在 3 到13 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准? 中国在理论和几何学方法体系方面所存在的弱点,为什么没有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中国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特别是在15 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欧洲在16 世纪以后就诞生了近代科学,这种科学已经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未能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中国科技长期优胜的认定,既是李约瑟问题的基本前提,也是他毕生从事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和创作的巨大原动力。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李约瑟之问是指“西方为什么没有‘科学革命’而东方有之”,这个问题涉及到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科学发展的历史问题。

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有着不同的解读和启示,下面我们就从多个角度来简答这个问题,并探讨当代的启示。

一、历史角度从历史角度来看,李约瑟之问涉及到东西方在科学发展上的差异。

事实上,在古代,东方比西方更早地出现了一些科学发现和创新。

比如古印度、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在天文学、数学、医学等方面都有很多成就。

而在欧洲,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出现了科学革命,并导致了现代科学的诞生。

这种历史差异可以从东西方的文化、制度、经济等多个方面来解释。

东方强调大一统的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科学发展可能受到了束缚;而西方的分权制度和市场经济则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当代启示:在当代,我们可以借鉴东西方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在尊重传统和历史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方式,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二、文化角度从文化角度来看,东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这也影响了科学的发展。

东方注重整体性思维和共同体意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西方强调个体主义和理性思维,更注重个体的创新和自由。

这种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差异也影响了科学发展的方向和方式。

东方科学更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和应用,强调实用主义和技术创新;而西方科学更注重理论探索和学科分化,注重科学的纯粹性和普遍性。

当代启示:在当代,文化的差异可以成为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基础,促进科学成果的共享和传播,推动科技创新的合作和交流。

三、制度角度从制度角度来看,东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教育制度的不同也影响了科学的发展。

东方的大一统制度和儒家教育强调秩序和道德,抑制了科学的创新和发展;而西方的分权制度和市场经济则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因为它们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机会给科学家进行研究和创新。

当代启示:在当代,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社会制度和政策环境,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自由和机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_李约瑟难题_研究的现实意义_孟现志

_李约瑟难题_研究的现实意义_孟现志

“李约瑟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摘要“李约瑟难题”是世界科技发展史中的难解之谜,吸引了不同时代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有的研究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新中国成立至今,虽然取得举世公认的科技成就,但科技发展仍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如技投入状况欠佳、科技国际竞争力在下降、科技教育效果不容乐观、公民科学素养有待提高等。

因此,“李约瑟难题”至今不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深远社会价值、发展价值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中国科技发展问题与反思1、李约瑟难题1400年以前,中国的科技水平领先于欧洲,因此科技交流的主体是从亚洲移向欧洲的,这是所有研究科学技术史的人所公认的事实。

在中国明代之前,300 多项世界性重大发明中,中国就占了 175 项。

特别是被马克思认为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改变欧洲文明历程的四大发明,更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璀璨夺目的智慧之光和强大无比的辐射力。

然而,影响世界文明进程、使西方社会发生沧桑巨变的四大发明并未在它的故乡本土产生革命性的作用,反而成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武器;改变人类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近代科学革命并没有发生在充满智慧、有文化、有技术,一度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国度,而是诞生于中世纪曾处于“黑暗”之中、科技并不比中国发达的欧洲国家。

非但如此,在震动了西方的“两次科学革命”和伴随而来的产业革命面前,中国无动于衷。

根据权威资料显示,19-20世纪间改变世界面貌的重大科技成果的发明权没有一项属于中国人。

中国偏离了世界发展的主航道,中国科技落伍了,中国从荣耀的顶巅“突然”跌入屈辱的山谷,这一“奇异的对联式悲歌”不仅引起许多国内仁人志士、专家学者的思考,而且也令一些海外学者困惑。

李约瑟,这位世界著名的生物化学家、科技史专家,怀着对中国古代文化浓厚的兴趣顺理成章地提出如下问题:既然中国在古代和中世纪如此先进,为何科学革命、近代科学仅发生在欧洲1这就是著名的的“李约瑟难题”,也称“中国难题”。

李约瑟难题的解答与启示

李约瑟难题的解答与启示

李约瑟难题的解答与启示李约瑟难题的思考与解答摘要李约瑟难题是中西比较科学史研究中的一个著名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0世纪40年代以来,难题引起国内外学术界日益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在肯定李约瑟难题合理性的基础上,对李约瑟难题的提出与解答进行了一定的探析。

首先,从李约瑟本人的简介出发,介绍和引入了李约瑟难题的内容和意义,然后通过对相关理论文献研究的归纳与分析,给出了李约瑟难题的研究现状,最后,从历史变换的角度出发,对于李约瑟难题,给出自己的几点思考与解答。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李约瑟解答,几种解答,个人思考目录摘要 ............................................ I 1.李约瑟难题的提出. (1)1.1李约瑟人物简介 (1)1.2李约瑟难题 (1)2.李约瑟对于难题的解答 (1)3.李约瑟难题的几种解答 (2)3.1从地理和人口的角度分析李约瑟难题 (2)3.2从中国传统和教育角度分析李约瑟难题 (2)3.3从中西科学与文化的对比诠释 (3)4.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思考李约瑟难题 (3)4.1近代初期——南宋兴起 (3)4.2希望覆灭的分析 (4)5.总结 (4)参考文献 (5)1.李约瑟难题的提出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说过:“人类福祉从不久停一方。

”“在1500年前,是世界冲击欧洲,而1500年以后,是欧洲冲击世界。

”今日,我们仍不得不承认西方先进于我们,尤其是科学与技术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

为什么古代中国科学文明是那样熠熠生辉,而今日,西方却占据主导地位?试图解答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引入在科学技术史上仍值得思考的问题——李约瑟难题。

1.1李约瑟人物简介李约瑟(Joseph Needham, 1900-1995)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传奇人物。

1937年起,李约瑟开始对中国古代文明产生浓厚兴趣,在随后的40年数次来华,并到边疆地区进行过广泛的旅行考察。

浅谈李约瑟难题的现实意义

浅谈李约瑟难题的现实意义

摘要:本文阐述了李约瑟难题的现代启示,认为造成李约瑟难题的一些因素至今仍然在阻碍中国科技发展,提出应突破“官本位”思想的影响、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消除教育体制中影响科技创新的消极因素、加强学术交流,从而实现中国科技的早日腾飞。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体制改革;科技创新。

学术交流著名科学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曾经在其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提出一个至今还困扰着众多科学史工作者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也就是说,一句话,曾经领先世界各国几百年上千年的中国科技,中国文明在近代为什么又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

李约瑟难题”的学术价值之所以很高,在于其文化内涵之富。

但擞富文化内涵的问题,一般也不是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显然,李约瑟难题不存在标准解。

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并非所有问题都可解或有解。

当然。

无解的问题不一定不值得探讨。

这类问题虽无确定鬃,但却都有意义,探索和追寻答案的过程会开阔科学的视野,加深对自然和人的认识。

“李约瑟难题”也属此类。

李约瑟难题之所以有不寻常和持久的学术魅力,关键在于它站在西方文明和中华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

尽管对该难题的意义和根据存在质疑,但该难题的学术价值和魅力不会减少。

几十年来在东西方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哲学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寻找答案的中外学者都只是航行者,而这一难题本身却是海洋,它包含太多文化内涵和历史内涵。

对探索者来说,重要的不是找到,而且也不能找到标准答案,但思考这个问题却会找到一种世界文明史的感觉和全球文化视野。

在中国人知道必须“吃西药”和经历疼痛才能现代化的现实国情下,这有助于中华民族在全球化的世纪对中西文化持平衡心态,在面对世界时自信而不自卑和自负,在世界多元文明并存共进时能有包容之量,善于学习和富于革新。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著名科学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曾经提出一个至今还困扰着众多科学史工作者的难题,那就是:为什么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西方更为有效?而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也就是说,一句话,曾经领先世界各国几百年上千年的中国科技,中国文明在近代为什么又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中国光辉灿烂的5000年文明造就了辉煌的成就,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曾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全人类历史的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里这样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前提,为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质基础,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资产阶级去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的出现使得欧洲的航海家有可能发现美洲新大陆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

除此之外,中国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也取得过许多重大成就。

天文方面,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中的《石氏星表》测定了120多个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我国古代对日月食、恒星、太阳黑子的记录均早于欧洲。

东汉时期张衡就发明了水运浑象仪,他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他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到千里之外地震发生的方向。

唐代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用它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这在世界上是首次。

元代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要早300多年,他还主持了全国的天文和大地测量工作,测定的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及其精确,受到世界天文学界推崇,他编成的《授时历》,同现行公历一年的周期相同,然而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

李约瑟悖论

李约瑟悖论

李约瑟悖论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对中国古代科技发达而近代中国科技却落后于西方的问题进行过研究论述,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或“李约瑟悖论”。

李约瑟在《科学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一文中阐述了中国古代大量的科学技术成就之后,对学术界长期存在的三种论点:中国无科论制度抑制发明论和中国文明停滞论,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该文结论部分提出的三个“悖论”,本意就是对这三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分析与反驳,结果使关于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的问题深化了,故从积极意义上称之为“李约瑟悖论”。

这表明李约瑟本人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既在不断求解又在不断修正和深化。

对于“李约瑟悖论”,现在我们可以更为明确地加以表述,它具有渐次递深的三重内涵,或者说包括三个悖论。

(一)中国无科学论与李约瑟第一悖论该文引述了冯友兰先生《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1936)一文的观点,注意到“中国无科学论”的症结就在于人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上。

科学作为一个整体,包括经验、实用、思辨形态的占典科学和以数学、实验、假说形态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如果科学仅仅被定义为近代科学,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讲,文艺复兴以前的欧洲也不存在。

就科学整体而言,从5 世纪到15 世纪中国科学技术成果辉煌,并领先于欧洲(当然,整体领先并非什么都领先)。

这样,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问题,既不是从来就落后,更不是从来就没有科学技术,也不是古代科学技术与近代科学设有关系,而是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是近代科学落后。

因此,可以将李约瑟第一悖论表述为:古代科学技术产生那么多成就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或者反过来说:近代科学为什么发源于中世纪科学技术滞后于中国的欧洲?(二)制度抑制发明论与李约瑟第二悖论针对关于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原因被简单地归于官僚封建制度压制科学应用与技术发明的通常说法,李约瑟引用有说服力的例证加以否定认为:公元前5世纪到15世纪中国官僚封建制度在自然知识应用方面,比欧洲军事贵族封建制度或奴隶制古代文明有效得多。

论李约瑟难题的理论

论李约瑟难题的理论

论李约瑟难题的理论,意义之我所见摘要: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怀着对中国古代文化浓厚的兴趣顺理成章地提出学术界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本文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李约瑟难题”进行理论探究和分析,结合对我国科技革新的启示,将会促使我国早日重归世界科技的前沿,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关于“李约瑟难题”的理论英国现代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在公元前2世纪-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志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之西方更为有效?为什么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对于这一难题,李约瑟给出了自己的解答: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十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归路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壮”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

李约瑟还特别提出了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这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中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是很好的批评。

二、李约瑟难题的现实意义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上的辉煌延续了数千年,一度还还引领历史潮流,雄踞时代巅峰。

1400年以前,中国的科技水平领先于欧洲,因此科技交流的主体是从亚洲移向欧洲的,这是所有研究科学技术史的人所公认的事实。

在中国明代之前,300多项世界性重大发明中,中国就占了175项。

特别是被马克思认为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改变欧洲文明历程的四大发明,更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璀璨夺目的智慧之光和强大无比的辐射力。

但20世纪以后,社会的动荡和历次运动的洗礼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生了变化,现在的青年人已经似乎很少主动读《论语》,《孟子》,很少把儒家的理论挂在嘴边,无论我们承认与否,传统的儒家文化渐息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每天所接触的文化和知志大部分来源于西方,饮食起居触目可及都是来自欧美的“舶来品”,美国的可口可乐和麦当劳对青年人的诱惑远大于凉茶和中式快餐,欧美流行歌手的知名度高于民乐歌手……这些都从侧面印证了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困境。

对李约瑟悖论的理解并探讨其现实意义

对李约瑟悖论的理解并探讨其现实意义

对李约瑟悖论的理解并探讨其现实意义李约瑟悖论的涵义: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对中国古代科技发达而近代中国科技却落后于西方的问题进行过研究论述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或“李约瑟悖论”。

李约瑟在《科学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一文中阐述了中国古代大量的科学技术成就之后对学术界长期存在的三种论点中国无科论制度抑制发明论和中国文明停滞论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该文结论部分提出的三个“悖论”本意就是对这三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分析与反驳结果使关于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的问题深化了故从积极意义上称之为“李约瑟悖论”。

这表明李约瑟本人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既在不断求解又在不断修正和深化。

对于“李约瑟悖论”现在我们可以更为明确地加以表述它具有渐次递深的三重内涵或者说包括三个悖论。

一、李约瑟第一悖论与中国无科学论该文引述了冯友兰先生《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1936 一文的观点注意到“中国无科学论”的症结就在于人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上。

科学作为一个整体包括经验、实用、思辨形态的占典科学和以数学、实验、假说形态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如果科学仅仅被定义为近代科学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讲文艺复兴以前的欧洲也不存在。

就科学整体而言从5 世纪到15 世纪中国科学技术成果辉煌并领先于欧洲当然整体领先并非什么都领先。

这样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问题既不是从来就落后更不是从来就没有科学技术也不是古代科学技术与近代科学设有关系而是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是近代科学落后。

因此可以将李约瑟第一悖论表述为古代科学技术产生那么多成就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或者反过来说近代科学为什么发源于中世纪科学技术滞后于中国的欧洲。

二、李约瑟第二悖论与制度抑制发明论针对关于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原因被简单地归于官僚封建制度压制科学应用与技术发明的通常说法李约瑟引用有说服力的例证加以否定认为公元前 5 世纪到15 世纪中国官僚封建制度在自然知识应用方面比欧洲军事贵族封建制度或奴隶制古代文明有效得多。

对李约瑟之谜的解读与评析

对李约瑟之谜的解读与评析

李约瑟问题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 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 国。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希腊、 罗马的古代典籍也被欧洲中世纪的焚书毁灭,欧 洲从阿拉伯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复兴了希 腊、罗马文化的同时消化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科技 与产业、体制与文艺等成就,从而诞生了近现代 科技与工业文明 ——全球化地球文明。
张建华 《经济学——入门与创新》 李俊华 《 基于技术创新的视角看" 李约瑟问题“》 朱希溪 《从经济学视角重解“李约瑟之谜》 周建标《“李约瑟难题”的文化学解释》
张 瑶,从《“李约瑟之谜”看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
山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张建华先生在其《经济学——入门与创新》(中国农 业出版社2005年8月)中提出了一些独特的个人看法:
关键就在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萌芽迟迟未能发展起来。 小农经济本质上是排斥科学的,中国古代曾长期将一些民间创 造发明斥之为“奇技淫巧”。分析其原因,可以设想一个封建 小农家庭,其产品都由自己家人消费,首先,自己是不会欺骗 自己的,因此无需对产品的数量与质量进行严格的定量检验; 其次,投入与产出均在家庭内部完成,因此无需进行严格的会 计核算;第三,没有市场需求,自己家庭的需求有限,因此无 需费心地探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的方法;第四,家庭的能力 有限,除忙于日常生产外,根本无力顾及其它;第五,小农家 庭经营规模过小,一项新技术即使能够使产量成倍增加,对农 户来讲,也没有什么吸引力。归纳起来,当这种封建小农家庭 在社会上占据绝对多数的时候,即使少数人有兴趣进行科学研 究,也成不了气候。

世 以纪 上南 ︐宋 工中 商国 业经 空济 前占 发世 展界 经 济
• 13 40%
而与南宋至明朝几乎同时期,西欧文艺复兴,民主制度大幅度带 动科技发展,民主是科学的基石。

“李约瑟难题”的探讨

“李约瑟难题”的探讨

“李约瑟难题”的探讨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很多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重大猜想,比如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律等等。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某一学科的诞生和发展,其影响有时甚至超过了某一学科本身,“李约瑟难题”就是这类问题之一,对此问题,国内外学者的相关争论和解答众说纷纭,各有千秋。

如果说“李约瑟难题”的研究和讨论曾一度唤醒了沉睡多年的中华民族的话,那么由此所触发的一系列思考和启示,才是真正深刻而久远的,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代意义。

1.“李约瑟难题”概述李约瑟作为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他又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拓利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对此问题的争论一直非常热烈,其实李约瑟一直强调其问题是把双刃的剑。

李约瑟难题还有另外一个表述方式:为什么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之西方更为有效?或者,为什么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学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李约瑟难题”。

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外一些学者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在新世纪之初,重新探究这一问题,寻找科学发展的条件和规律,对于弘扬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促使我国重新回到世界科技的前沿,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就是遵循这一宗旨进行理论探究和分析,以求效用。

2.对于“李约瑟问题”的探索有关“李约瑟难题”,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从描述性的解释到深层次的理论解答,众说纷纭,面面俱到,从社会、经济、文化、宗教、政治等多种因素分别加以理论阐释。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1. 引言1.1 李约瑟之问的背景李约瑟之问是指中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个问题,即中国古代科技为何未出现工业革命。

这个问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中国却未经历类似的现代化进程。

李约瑟之问的提出使人们开始思考中国传统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局限,也引发了对全球科技发展的比较与探索。

中国古代科技在农业、纺织、冶金、建筑等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但为何没有像西方那样迅速实现工业化却成为一个谜团。

李约瑟之问的背景不仅是对中国科技历史的反思,更是对现代化进程中历史文化因素的探讨。

通过对中国古代科技的研究和比较,李约瑟之问的背景揭示了不同文明间科技发展的差异,为理解全球科技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李约瑟之问的背景引起了广泛的学术和社会关注,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科技的特点和不足,也激发了对科技发展模式和路径的思考。

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对李约瑟之问的回答不仅关乎中国科技史的解读,更涉及到全球科技格局的演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此段满足200字要求】1.2 李约瑟之问的意义李约瑟之问是中国历史学家李约瑟在20世纪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为什么中国没有实现工业革命?”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以及全球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差异。

李约瑟之问的意义在于引发人们对中国历史的反思,促使学者们探讨中国现代化的因由,找寻中国发展的道路。

通过分析李约瑟之问,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思考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定位和挑战。

李约瑟之问的意义也在于挑战了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普遍性和适用性。

通过对比中国与西方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审视现代化进程中的多元文化交流与碰撞,重塑发展模式和范式。

李约瑟之问提醒我们要警惕单一化的现代化路径,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

李约瑟之问的意义不仅在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还在于启示我们要拓展视野,超越传统发展模式的设限,创新发展战略和理念,迎接全球化挑战,推动中国走向更为可持续的现代化之路。

论“李约瑟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论“李约瑟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论“李约瑟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作者:薛羿冰来源:《速读·中旬》2020年第02期上世纪,“李约瑟难题”一经提出,便有大量的中外学者试图寻找问题的答案。

对于“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产生?”这一谜题,尽管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追本溯源,可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个答案能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赞同,因此,回答“李约瑟难题”便成了一个“浩大的工程”。

于是,当诸多学者开始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政治、经济、文化、个人、地理环境等各种因素使该问题变的更加难以捉摸。

对于“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问题,“无科学说”“伪问题说”“有毛病说”“无意义说”“逻辑矛盾说”众说纷纭。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李约瑟难题”的提出,对于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科技文化成就,揭示中西科学发展的历史规律,特别是对于反思中国人民为何缺乏创新意识,中国的科学与技术成果为何缺乏原创性以及未来应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从文化多样性角度给“西方中心主义”毁灭性的一击在李约瑟眼中,所有的非西方文明不再被视为“落后”的。

当西方社会、西方科学史界乃至整个学术界都普遍认为,现代科学起源于欧洲,而非西方世界则没有对科学的诞生做出什么实质性的贡献的时候,李约瑟强烈反对这一看法,并且,李约瑟提出,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在很长的历史期间内还领先于西方,一点也不比西方逊色。

中国独立的书写技术、气势恢弘的水利工程、技艺精美的陶瓷工业、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以及有着明确记载的天文学、占星术、数学、气象学、绘图学、医学研究等,无不向世界展现着古代中国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

李约瑟穷尽后半生的精力写作《中国科学技术史》,提出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一方面公正的评价了中国文明对现代科学的贡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另一方面也纠正了西方世界长久以来形成的偏见,打击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李约瑟之问是指美籍华裔历史学家李约瑟所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问题。

在他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论文集》中,李约瑟首次提出了“中国为何没有实现工业革命”、“中国科技为何走向停滞”等问题,引发了学术界和公众的广泛讨论。

本文将围绕李约瑟之问展开多角度的简答,并探讨当代对这些问题的启示。

一、中国为何没有实现工业革命?在李约瑟的研究中,他认为中国没有实现工业革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传统封建制度的束缚、科技创新的不足、商业资本的匮乏、社会结构的僵化等。

封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历史上,中国的统治者往往倾向于维护现有的政治和经济秩序,对于技术和商业的发展持保守态度。

中国古代的科技创新虽然较为发达,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实用性和生产力的关注,导致了科技创新的停滞。

商业资本的匮乏也成为制约中国实现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商业和金融活动长期以来受到严格的限制,难以形成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相对较为僵化,社会等级制度、士绅的地位等因素也制约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当代启示:在当代,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古代未实现工业革命的原因,并吸取其中的教训。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商业和金融领域的改革,逐步打破社会的僵化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科技为何走向停滞?李约瑟认为中国科技走向停滞的原因在于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官僚体制的弊端、社会发展的停滞等。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儒家思想对科技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儒家强调“文而不武”,重视文化修养而轻视实际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中国的官僚体制也成为了制约科技进步的因素,官员们往往倾向于保守和守旧,并不支持科技创新。

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也成为制约科技发展的重要障碍,社会发展停滞导致了人们对于科技创新的需求不强烈,科技发展缺乏动力。

当代启示:我们需要在当代社会中重视科技创新,加强对传统思想观念的批判和反思,建立支持科技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体系,降低官僚体制的弊端,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保护。

李约瑟悖论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李约瑟悖论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李约瑟悖论内涵及其现实意义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对中国古代科技发达而近代中国科技却落后于西方的问题进行过研究论述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或“李约瑟悖论” 。

本文就谈谈我对李约瑟悖论的内涵理解以及它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李约瑟悖论“李约瑟悖论”是指李约瑟在《科学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一文中对三个“悖论”的分析。

李约瑟在该文中阐述了中国古代大量的科学技术成就之后,对学术界长期存在的三种论点:中国无科学论、制度抑制发明论和中国文明停滞论,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该文结论部分提出的三个“悖沦” ,本意就是对这三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分析与反驳,结果使关于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的问题深化了,所以从积极意义上称之为“李约瑟悖论” 。

二、李约瑟悖论的内涵(一)中国无科学论与李约瑟第一悖论早在1915 年,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的任鸿隽,在《科学》创刊号上就发表过《论中国无科学之原因》的文章,认为:“秦汉以后,人心梏于时学,其察物也,取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择术也,骛于空虚而引避实际” 。

其后,1936 年哲学家冯友兰再次发表《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一文,认为“中国向来没有科学,因为据其自身之价值标准,她无需任何科学” 。

他们首先断定中国没有科学,然后分析其原因。

李约瑟指出:“根据通常的说法,中国从来就没有什么科学与技术。

这里指的是,把科学定义为近代科学,那么它的确仅仅起源于文艺复兴后期、伽利略时代的西欧,指的是数学化的假说与实验结合起来的近代科学。

但这与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不是一回事。

”就科学整体而言,有大量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从公元前5世纪至15 世纪中国科学技术成果辉煌,遥遥领先于欧洲。

这样,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问题,既不是从来就落后,更不是从来就没有科学技术,也不是古代科学技术与近代科学没有关系,而是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是近代科学落后。

因此,可以将李约瑟第一悖论表述为:古代科学技术产生那么多成就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二)制度抑制发明论与李约瑟第二悖论针对关于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原因被简单地归于封建官僚制度压制科学应用与技术发5 世纪到15 世纪中国官明的通常说法,李约瑟引用有说服力的例证加以否定,认为公元前僚封建制度在自然知识应用方面,比欧洲军事贵族封建制度或奴隶制古代文明有效得多。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一、本文概述1、介绍李约瑟难题的背景和起源李约瑟难题,又称李约瑟之问,是由英国学者李约瑟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中国科技史的著名问题。

这个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

李约瑟在研究中发现,尽管中国在古代拥有悠久且辉煌的科技成就,如四大发明、水利工程、医药学、天文学等,但在近现代的科技革命中,中国却未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这种鲜明的对比引发了李约瑟的深思: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如此发达,却在近代科学革命中落后了呢?李约瑟难题的提出,不仅是对中国科技史的一次重新审视,也是对全球科技发展历程的一次深刻反思。

它挑战了西方中心论的观点,即认为西方科技是近现代科学革命的唯一源泉。

这个问题也激发了学者们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动力以及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

通过对这一难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中国在近现代科技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阐述李约瑟难题的核心问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尽管中国有着悠久的科学传统?李约瑟难题的核心问题集中在这样一个悖论上:尽管中国拥有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其中包括了丰富的科学传统和实践,但为何近代科学并没有在中国产生,而是在欧洲得以繁荣发展?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科学史的研究,更触及到文明发展、社会结构、哲学观念等多个层面。

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的科学传统确实非常深厚。

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天文、数学、医学、农学等领域的卓越成就,都证明了中国人民在科学探索和创新方面的能力和智慧。

然而,这些传统的科学实践往往是基于经验积累和实用主义的,而缺乏一种系统的、理论化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科学技术往往服务于皇权和王权,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同时,儒家文化强调人文道德和社会秩序,对于探索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的兴趣并不强烈。

政治复习题123

政治复习题123

1、如何理解“李约瑟悖论”的涵义,并思考探讨这一命题的重大现实意义。

李约瑟悖论涵义:“从公元1世纪至公元15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在应用自然科学知识满足于人的需要方面,曾经胜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为什么近代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突然落后了?”现实意义1)从社会经济发展上找原因,认为导致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阻碍,没有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从观念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对科学的排斥是近代科学末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深层次原因。

3)从政治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明清封建大一统政治体制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兴起。

4)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中国古人重思辨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分离致近代科学在中国不发达。

2、雅典时期自然哲学的重要成就及其自然观意义?重要成就1)米利都学派。

泰勒斯关于世界万物本原是“水”的主张2)毕达哥拉斯学派。

该学派提出了“万物皆数”的世界本质论,认为“宇宙万物的结构及其运行服从数的和谐”,这一学说在科学思想史上意义深远。

3).原子论思想。

该派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肉眼所不能看见的物质微粒,永恒运动是原子的本性,自然界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聚散及其运动,整个世界由原子和虚空所构成。

4)亚里士多德学说。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在他的哲学中,哲学和自然科学已开始分化。

a在世界本源问题上,提出了两种“实体”说,并用“四因说”加以论证;b在宇宙结构问题上,主张地心说,建立了同心球宇宙模型,第一次把几何学和天文学结合起来;c在物体运动问题上,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能运动,重物坠落的速度较轻物快。

自然观意义1)亚里斯多德和其他希腊思想家的最大功绩就是把自然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2)古希腊科学是哲学的一个方面,所以它一开始就有重视理论思维、重视理性探索的特征,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和物活论的色彩,由于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古希腊科学中含有特别重的数学尤其几何学的成分。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作者:沈文杰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13期摘要李约瑟之问,是由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的关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问题,简要来说可理解为“尽管古代中国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李约瑟之问,是对中国科技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同时也对研究世界科技文明发展规律极具重要意义。

该问题涉及政治制度,文化传播,经济发展,社会观念等各方面因素,因而极具研究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李约瑟之问的分析,从东西方两个角度,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对该问题做出简要解答。

关键词李约瑟之问科学技术东方与西方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1李约瑟之问的具体内涵李约瑟问题具体有两个,首先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可以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6世纪在科学技术方面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和领先地位,而类似中国的教育制度,文化繁荣没能在西方出现?毋庸置疑的是,在中国古代,伟大的华夏人民在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医学,数学,农学等各类学科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例如;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是世界上科学测量本初子午线的第一人;祖冲之精确计算了圆周率,领先西方近千年;墨子所著《墨经》中已出现对杠杆原理和浮力原理的阐述。

很难想象,在社会发展初期,在一切技术手段落后的封建社会,中国就拥有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这是值得称赞的。

而促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李约瑟也在后半个问题中提了出来,中国独创的塾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科举制度为统治阶级遴选了人才,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让思想碰撞,而这一切很难在西方历史中找到相似的印记。

中世纪欧洲各国,普遍采用赐官制进行官员選拔,由国王,教皇等人恩赐,委任,进而发展到由政党人员私自将职务分给自己的亲属。

无论是哪种方法,其公正性,有效性,稳定性都不如中国的科举制度;教育制度方面,西欧早期以宗教教育,骑士教育为主;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迎来了不同思想的百花齐放,众多学术流派在中华大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同一时期的西方正处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奴隶制社会阶段,其实也出现了如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哲学流派,以泰勒斯为代表的伊奥尼亚学派,以色诺芬尼为代表的奥利亚派等不同的思想,但其影响力和对社会发展的推动性远不如东方。

李约瑟的现代意义

李约瑟的现代意义

李约瑟的现代意义我想从“李约瑟问题”或曰“李约瑟难题”出发,介绍一点自己最近的思考。

李约瑟工作的现代意义,在于他在处理人类文明演进史时,以中国为例阐述了非西方传统的贡献,从文化多样性和科学普适性的高度,对长期流行的西方中心主义给予了有力的批评。

对于“李约瑟问题”的思考,不但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科学技术传统的价值,而且有助于加深对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道路的认识。

我记得李约瑟表达过这样一个意见,大意是说未来的科学革命如果发生,将绝不是牛顿式的,而是普朗克和海森堡式的。

我理解他这话的意思是说,将来主导科学发展的世界观、科学观,不会是那种机械论和还原论的,而是一种注重整体、注重辨证关系的思维模式。

李约瑟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机自然观非常崇尚。

他在讲这话的时候,还不知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的一些科学成就,例如协同学、混沌理论、分形理论、复杂性科学等,当时这些比较新鲜的科学分支还没有诞生。

我想如果他看到这些成果,会更加增强这样一种信念,那就是未来的科学革命,会在一种整体论的有机自然观的基础上产生。

如果说中国古代有科学,有些人可能会不同意,因为中国古代的科学传统与西方的近代科学有很大差异,但是大家都承认中国的技术发明曾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民族。

如果真的存在一种由工具所驱动的科学革命,我们的民族在这方面是不是应该有些得益于文化传统的优势呢?在21世纪科学革命大潮来临的时候,我们是做“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弄潮儿,还是跟在大潮后面随波逐流?这是科学家、科学史家、科技政策工作者们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在蒙特利尔的一篇演讲中,李约瑟说:“假如我能长生不老,并能列席到世界大同后的科学应用委员会之中,我非常希望中国人也能加入其中。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只有在中国、日本以及在整个东南亚,都能看到的伦理思想,才是能够纠正西方社会中偏重科学观点的惟一法宝。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人类要认识什么是不可能做的事情,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事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李约瑟悖论的理解并探讨其现实意义
李约瑟悖论的涵义: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对中国古代科技发达而近代中国科技却落后于西方的问题进行过研究论述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或“李约瑟悖论”。

李约瑟在《科学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一文中阐述了中国古代大量的科学技术成就之后对学术界长期存在的三种论点中国无科论制度抑制发明论和中国文明停滞论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该文结论部分提出的三个“悖论”本意就是对这三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分析与反驳结果使关于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的问题深化了故从积极意义上称之为“李约瑟悖论”。

这表明李约瑟本人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既在不断求解又在不断修正和深化。

对于“李约瑟悖论”现在我们可以更为明确地加以表述它具有渐次递深的三重内涵或者说包括三个悖论。

一、李约瑟第一悖论与中国无科学论
该文引述了冯友兰先生《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1936一文的观点注意到“中国无科学论”的症结就在于人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上。

科学作为一个整体包括经验、实用、思辨形态的占典科学和以数学、实验、假说形态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如果科学仅仅被定义为近代科学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讲文艺复兴以前的欧洲也不存在。

就科学整体而言从5 世纪到15 世纪中国科学技术成果辉煌并领先于欧洲当然整体领先并非什么都领先。

这样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问题既不是从来就落后更不是从来就没有科学技术也不是古代科学技术与近代科学设有关系而是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是近代科学落后。

因此可以将李约瑟第一悖论表述为古代科学技术产生那么多成就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或者反过来说近代科学为什么发源于中世纪科学技术滞后于中国的欧洲。

二、李约瑟第二悖论与制度抑制发明论
针对关于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原因被简单地归于官僚封建制度压制科学应用与技术发明的通常说法李约瑟引用有说服力的例证加以否定认为公元前5世纪到15世纪中国官僚封建制度在自然知识应用方面比欧洲军事贵族封建制度或奴隶制古代文明有效得多。

例如汉朝用地动仪为宫廷提供地震发生的消息并确定地震的方位唐朝派出过考察队测量从印度支那到蒙古1500 多英里长的子午线弧度及绘制从爪哇到南天极200 之内的星图宋朝建立了雨雪计量站的网络。

因此如果说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是官僚封建制度抑制的结果那么为什么汉唐以来封建朝廷在许多方面鼓励应用科学这显然是一悖论。

在我看来这个悖论值得人们探究的含义可以表述为曾经在许多方面鼓励应用科学的中国封建制度为什么没有引起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

三、李约瑟第三悖论与中国文明停滞论
早在19世纪法国大作家雨果1802--1885曾在其作品《笑面人》中说过一段话“象印刷术、火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一有一种发明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旧停留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这似乎是对中国社会停滞不前的辛辣讽刺至此之后这便成为中外人士比较中西文化的惯用手法使人们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中国为永恒停滞的文明西方是永久大变动的文明。

李约瑟严肃地指出“所有这些奇异的对照可以证明在历史土全是虚假的。

中国人的发现和发明大都进行了很大的广泛的应用但只是在一种相对稳定的标准的社会控制之下。

”他不赞成关于中国文明停滞的看法认为“由西方误解所引起的有关停滞的陈词滥调从来就不真正适用于中国中国只是缓慢而稳步的进展而被在文艺复兴以后近代科学的按指数的发展及其一切成果所超越。

”所以中国只是相对落后。

而且中国的发现和发明特别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传到欧洲成为摧毁西方社会结构的定时炸弹。

因此他认为这是一个“悖论中的悖论”。

这三个悖论是相互关联的要弄清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发于中国简单地归结于封建制度是不充分的因为产生近代科学的欧洲其中世纪封建制度更为黑暗而中国封建时代科学技术却远远领先于欧洲。

因此必需回答为什么近代科学起源于欧洲总之理解李约瑟悖论的内涵有助于更深刻地剖析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李约瑟悖论的现实意义
一、从李约瑟难题研究角度与方法进一步深化与提高层面虑。

从世纪年代李约瑟难题提出至今知识界在此问题的讨论一直未停止过中间经历讨论高潮。

如果未来国家科技及综合实力还不强大相信还会有学者追问类似于李约瑟难题这样的问题。

李约瑟难题本身真伪的争论只有经过长时间探讨才会越来越明晰、深入。

进一步研究李约瑟难题会清误溯本使研究思路、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李约瑟难题研究进路从问题对话更多转向方法思考就是学者们对难题深入探讨的明证。

二、李约瑟难题中的科学概念“是一种与‘西方近代科学’有别的、有机的、普适的世界性科学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将汇流到这种科学之中。

这种普适的科学的概念以及中国古代的成就与其之间的关系使得中国古代科学史的研究得到了合法化的地位。

”李约瑟难题是科学技术史和科学社会学学科一直悬而未解的难题之一。

进一步加深研究李约瑟难题是这两大学科的任务。

“与李约瑟有关的一个编史学问题是‘科学进步论’一定导向‘欧洲中心论’吗”科学产生是必然还是偶然针对“科学进步”未来我们如何做才能避免科学消极影响在“科学进步论的前提下现在及未来各个文明间如何避免冲突这些问题应是李约瑟难题深入探讨的问题。

三、第三通过李约瑟难题的求解时对中西科学传统、文化氛围等的比较研究“它把人们的视角从问题自身引申到东西方两大文明超越交融的高度上来在加深人们对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科技制度等问题认识的同时使人们更加理性地关注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系列因素研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