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学思想
杜威教育思想

杜威教育思想史蒂芬·杜威教育思想1、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史蒂芬·杜威(Stephen M. Dewey)提出的一种教育学理论,它着重于培养和发展孩子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科学精神以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实证主义主张学习者“要看见而不是相信,要证明而不是推测,要判断而不是被动”,同时注重实践性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客观规律。
2、建立自主学习能力当学习者可以从实际现象中提炼出一些规律和原理时,就可以从中获得自我满足感,建立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史蒂芬.杜威教育思想的关键一点就是要培养学习者独立思考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从探究、发现和实践中掌握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智识,认识客观严密的规律。
3、质疑传统的教学模式杜威质疑传统教学中只涉及到记忆和传授信息,而忽略学习者主动思考和发现知识的过程,他强调倡导学习者探索自己的智慧,而不是被动领受知识,同时他也主张以探究的方法和实证的方法来学习,不盲从权威的主义,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
4、重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除学习知识外,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杜威认为,要帮助学生更自然地应用所学知识,就需要重视审美教育,准确无误而且深刻地把握情感教育,努力挖掘学生内心深处隐含的价值观。
另外,他也把精神分析作为教育重要的手段,倡导学生学会用心理学的方法深入自我认知,构建更加完整的人格。
5、注重发展个性史蒂芬·杜威教育思想非常强调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他认为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应发挥教师的特殊作用,注重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思想和技能,以便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力,把握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处理情感困境,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6、重视多面向的教育史蒂芬·杜威也非常重视多面向的教育,他把传统的学习实践融合了起来,从功利目的出发,通过对学生文化、心理、各种技能及多元需求的研究,来指导教育行为,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全面的个性的、智慧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价值思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及有用性,走出自由的道路。
杜威教学论的主要观点

杜威教学论的主要观点一、教育的本质1.教育即生活(1)杜威所处的时代,传统教育往往与实际生活脱节,学校教育被视为为未来成人生活做准备的阶段。
然而,杜威认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他主张教育应该是生活的过程,就像呼吸对于生命一样自然。
例如,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不应该仅仅是抽象的理论知识,而应该包含生活中的各种实际事务。
比如,学习数学不只是为了记住公式和解题方法,更应该让学生在购物、测量、理财等生活场景中去运用数学知识,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的价值。
(2)学校本身也应该是一种社会生活的形式。
教室的布置、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活动的组织都应该模拟真实的社会环境。
例如,在班级中可以设立模拟的小社会,有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如“商店店员”“银行职员”等,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这个小社会中体验生活,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
2.教育即生长(1)杜威认为儿童的生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就像植物的生长一样,有其自身的节奏和规律。
教育者不能揠苗助长,而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速度。
比如,有些儿童在艺术方面有天赋,对色彩和形状有着敏锐的感知;有些儿童则在逻辑思维方面表现突出,喜欢探索数字和规律。
教育应该根据这些差异,为每个儿童提供适合他们生长的土壤。
(2)生长不仅是身体的发育,还包括心理、情感和社会能力等多个方面。
教育应该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道德教育方面,不是简单地告诉儿童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是通过引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交往,让他们在与同伴的互动中,体会公平、友善、责任等道德观念,从而促进他们道德品质的自然生长。
3.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1)经验是杜威教育思想中的核心概念。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会获得各种各样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杂乱无章的。
教育的作用就是帮助儿童对这些经验进行筛选、整理、改组和改造。
例如,一个儿童在野外观察到了蜜蜂采蜜的过程,这是一个原始的经验。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儿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纪录片等方式,将这个经验与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如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花朵的结构以及传粉的过程等,从而将这个经验改造为具有科学价值的知识。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
1858至1879年在佛蒙特州立大学学习期间就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884年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此后,先后在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大学执教,讲授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
在教育学方面著述甚丰,主要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教育与社会》(1899)、《明日之学校》(1915)、《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为代表作。
1. “教育即生活”杜威用“生活”来表示个人与种族的全部经验,而且个人的经验是在不断更新的。
他认为教育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
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
”教育的作用:一是传递经验,二是交流经验。
他认为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儿童将来的某种生活做预备的。
2. “教育即生长”他把生物学上的名词“生长”搬到教育上来。
所谓“生长”,就是指儿童本能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不仅包括身体方面,而且也包括智力和道德。
因此,儿童的本能是教育最根本的基础。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组织保证儿童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使教育得以继续进行。
因此,从“生长”的含义出发,教育就是发展,即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
3. “学校即社会”杜威强调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型的社会”,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学校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型的状态,呈现给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学生应把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
这就是说学生应在学校学习现实社会生活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知识。
4. “从做中学”杜威从批判传统的学校教育出发,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
他认为,在传统学校的教室里,一切都是有利于“静听”的,儿童很少有活动的机会和地方,这样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
约翰杜威的教育学观点(3篇)

第1篇一、引言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他的教育思想对20世纪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杜威的教育哲学、教育目的、教育方法、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其教育学观点进行探讨。
二、杜威的教育哲学1. 实用主义哲学杜威的教育思想深受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
实用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经验,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在教育领域,杜威主张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实际经验,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
2. 功能主义哲学杜威还受到功能主义哲学的影响。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教育应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教育实践中,杜威强调教育应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杜威的教育目的1.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他主张教育应关注学生的身体、智力、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2. 培养独立思考的人杜威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他认为,教育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3. 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杜威认为,教育应关注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他主张教育应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杜威的教育方法1. 活动教学杜威提倡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活动教学包括实验、游戏、社会服务等形式。
2. 问题教学杜威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合作学习杜威主张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他认为,学生在合作中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五、杜威的课程与教学1. 课程改革杜威主张对传统课程进行改革。
他认为,课程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1)教育即“生活”、“生长”与“经验的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与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与发展起来。
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与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与习得知识技能,这就就是教育。
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与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的改造”。
(2)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就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
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在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就是显而易见的。
(3)“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就是身心成长与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与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与经验的改造。
(4)教学论杜威以教育就是生活、生长与经验的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与教法等作出与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①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与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就是科学而就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具体地讲就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②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她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与读书所获得的知识就是虚渺的。
(5)道德教育论杜威说:“道德就是教育的最高与最终的目的。
”、“道德过程与教育过程就是统一的。
”在杜威瞧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就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就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
再次,她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精选试题】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就是(C)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国家利益论【几种典型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观】1、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杜威教育思想

杜威(1859~1952)是20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等,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最集中、最系统的表述了他的教育理论,被视为堪与《理想国》和《爱弥儿》相提并论的专著。
一、教育的本质1.教育即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命题关注正规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以及个人(儿童)生活的关系。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理想的学校生活应该与孩子自己的生活相适应,满足他们的需要和兴趣。
它应适应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趋势,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杜威提出“生命教育”在本质上是针对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现状,和需要改革过时的学校教育和学校生活,使其更有活力,更有趣,更有效,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和社会改革。
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进一步提出“学校即社会”,意在使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
而要将此落于实处,就必须改革学校课程,把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作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
可见,“学校即社会”是对“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的进一步引申,代表社会生活的活动性课程的引入是使学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基本保证。
从“教育即生活”到“学校即社会”再到课程的变革(“从做中学”)是层层递进的。
杜威之所以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因为他坚信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认为社会的改造要依靠教育的改造,教育改造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能给社会生活的变革以充分的和明显的影响。
杜威希望通过教育改造社会生活,使之更完善、更美好。
2.教育即生长杜威的“教育即生长”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
他针对当时的教育无视儿童天性,消极地对待儿童,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的现状,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观念,要求摒除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教育的影响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一、引言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杜威教育思想不仅在美国享有权威,而且对世界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不是完美的,有其合理的一面和谬误的一面。
但是,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他们国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际方面受到了杜威的影响。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
重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强调教育的实用性、生活性,反对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杜威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本能为出发点,以使他们将来能够顺利融入社会从而成为合格公民为目的,教育不过是由此出发点而达到此目的的桥梁或渡船。
他说:“成人社会是教育的目的,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学校是二者之间一条过渡的桥。
教育的目的,是要儿童走过这座桥到成人社会里去做一个有用的分子。
”杜威的“从做中学”的观点,实际上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在一定程度上,它强调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知识本来源自实践,而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实践锻炼。
对于缺少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实践经验的儿童来说,纯粹的理论知识是神秘而抽象的。
如果只采取课堂灌输的教法和死记硬背的学法,很难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有效的教学方法应是还原抽象理论知识于实践,使学生在亲身“做”的过程中具体生动地理解、掌握和创新知识。
他指出,这种教学只是从外面对儿童进行灌输,所用教材与教法与儿童本身的需要没有联系。
他批评这种教学是“三中心”教学,即仅仅以学习前人知识、课堂系统讲授和教师主导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唯独不考虑真正的中心——“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他提出:“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活动力。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杜威用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作为武器,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从做中学"等观点。
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
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
"在他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
"因此,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因此,杜威还认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我们如要度量学校教育的价值,要看它能否创造继续不断的生长欲望,能否供给方法,使这种欲望得以生长。
"在他看来,所谓的"生长"就是指儿童本能发展的各个阶段,不仅包括身体方面,而且也包括智力和道德方面。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使教育得以继续进行下去。
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型的社会。
"在他看来,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形的状态。
在学校里,必须能够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如同他们的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所上所经历的过程。
这样,"使得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以反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活动…。
当学校能在这样一个小社会里引导和训练每个儿童成为社会的成员,用服务的精神熏陶他,并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导的工具,我们将有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的最深切而最好的保证。
"3."教育无目的"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这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在于这种过程中。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杜威从心理学、教育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不同角度,论述了教育的本质。
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造”三个重要论点。
(一)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和作用就是促进儿童本能生长的过程。
它有三个从低到高的层次。
一是指因为儿童从未成年到成年,就其生理方面来看,儿童“有机体”是一个不断生长的过程。
二是儿童从未成年到成年,他们的智慧与能力是不断发展的。
这种发展是个人从经验中学习而获得的。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儿童虽然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但是成人和教育者对他们进行“辅助”也是必要的。
学校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培养儿童具有“不断生长”的欲望,学校教育价值怎样,要看他能将这件事办到什么程度。
三是儿童的习惯与道德也是在生活与适应环境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成人和教育者要利用各种条件去促进儿童习惯与品性的形成。
(二)教育即生活杜威指出,儿童的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生活就是生长的社会性表现。
最好的学习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学校教育应该利用儿童现有的生活作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
应把教育与儿童眼前的生活结合起来,教儿童学会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他把教育与生活、生长与发展视为同一意义的概念,家庭生活、学校生活、集体生活、社会生活都是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
教育既始于社会又将归于社会。
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三者之中,社会生活是整合其它两种生活的关键。
各种场合的教育实质上进行的是不同形式的生活。
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
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生长的基础。
教育上的许多失败就是由于它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一基本原则,教育丝毫也离不开生活。
离开了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了道德的目标,也没有了什么目的。
如果关闭在一个孤立的学校里,我们就没有指导原则。
第六讲 杜威的教学思想

4、关于师生关系:儿童是中心 “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 心 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 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 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是中心,教育 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二、杜威教学思想的主要观点 1、教学组织:学生为中心 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 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因为 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 致的,所以,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 是中心,而且是目的。杜威强调说,“我们 必 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 出发点 。”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1、实用主义哲学 接受了皮尔斯的“存在就是有用”和詹 姆 士的“有用就是真理”的实用主义哲学观点, 并强调哲学必须研究“效用”,认为哲学必 须 与人的生活、事务发生联系,完成反对或捍 卫某种立场的使命,最好的方式是使哲学和 教育结合起来。
2、生物化心理学 杜威认为人生来即有“制造、交际、表 现、 探索”四种本能,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 了 人的制作、语言和社交、艺术表现与探究发 现四种兴趣,这些本能和兴趣提供学习活动 的心理基础和动力,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按照 儿童本能生长的不同阶段给他适当的材料, 促进人的生物本能和欲望的表现和发展。
1、关于教育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 即 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 会”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的历程、它是辅助受教者使之生长、发展、 改造经验的活动。所以,教育就是生活、生 长。从生活生长着眼,教育是生活的更新, 不断生长,也就是不断地重新组织、构造、 形式的过程。
练习与思考 1、述评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1、分析杜威课程观的特点及其启示 。 2、简述儿童经验与学科知识的关系,分析杜 威经验课程论的启示。
杜威的三大教育思想

经验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 不单是有机体受着
环境塑造 , 还存在着有机 体对环境的主动的改造 。 在教育
意在使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 的 、 净化 的 、 理想的社 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和水平,顾及儿
力量。杜威提出“ 教育即生活” 实质上是针对当时教育脱 体。 在经验过程中, 儿童不仅获得知识 , 而目 形成能力 、 养 离社会生活的现状 , 要求改造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和学 成 品德 。“ 教育 即经验 的改造” 是儿童身心的各 种因素的
校 生活 , 使 之更有活力 , 更有乐趣 , 更具实效 , 更有 益于儿 全面改造 、 全面发展 、 全面生长。
些, 学术陛普通高中的内涵与特征也并非永 匣 不变的, 是 新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探 索与实践D 】 . 创新 人 才教 育 , 2 o 1 3 ( o 5 ) . 随着社会与文化理念的发展而变化的。但有一点可以肯
定, 那 就是 : 学术 陛普 通高 中这 一全新 的高 中办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式 ,
会生活, 使学校成为—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
二、 教 育 即 生 长
童兴趣, 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陛, 同时
要注意改善外部条 件 , 以使儿童 的经验更具教 育价值 。 从这个 意义而言 , 杜威 的“ 教育 即经验 的改造” 是指
杜 威的“ 教育 即生长” 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 的儿童
发展观和教育观。 他针对当时的教育无视儿 童天 l 生, 消极 构成人的身心的各种 因素在外部环境 和人 的主动经验过 地对待儿童 ,不考虑儿童 的需要 和兴趣 的现状 ,提出了 程 中统一的全面改造 、 全面发展 、 全面生长的过程 。
杜威教育思想

杜威教育思想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杜威教育思想是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的,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教育的目标和方法要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培养出具备实际运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本文将从杜威教育思想的起源、核心观点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杜威教育思想的起源可追溯到约翰·杜威在20世纪初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反思。
传统教育往往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强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
约翰·杜威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发展个性,从而引发了杜威教育思想的诞生。
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学生应该参与到真实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学习,而不仅仅是通过传授知识和灌输信息。
杜威主张学校应该创造出一种有机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活动来构建知识,培养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杜威教育思想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传统上,教师被视为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的代表,而杜威认为教师应该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和兴趣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杜威教育思想的实际应用可以体现在学校教育中的各个方面。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传统的学科知识和理论应该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学习和项目制学习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实践。
同时,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如图书馆、实验室、社区参与等,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机的学习环境。
最后,在评价与反馈上,学校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和实际能力的评价,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挥自己的潜能。
杜威的教学观

杜威的教学观一、从做中学的教学论思想(一)在儿童的现实生活中“从做中学”杜威以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论思想。
传统观念认为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然而杜威认为学生从教师口中被动听来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只能抑制儿童的活力和阻碍儿童创造才能的发展。
教学不应直接注入知识,而应诱导儿童全身心地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以迂回的方式无意识地获取经验和知识,于是就应“从做中学”。
做是根本,没有做,儿童的学习就没有依托。
“从做中学”强调的是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依附于儿童的现实生活。
教学过程就是“做”的过程。
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
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
儿童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
“从做中学”是杜威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渗透到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中去。
是对传统的知识中心、讲授中心和教师中心的全盘否定和批判。
杜威提出“人们最初的知识,最能永久令人不忘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为此,教育就应循着获取知识的“自然途径”,为学生设备相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那么教学就应以表现个性和培养个性,以自由活动和已从经验中学为主。
(二)思维五步与教学五步杜威“从做中学”的原则鲜明地体现在他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步骤的论述中。
在他的教学理论体系中,以儿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活动既是教材,也是教学方法。
这种活动以儿童的需要为中心,他的教学方法看重解决儿童怎样学的探讨,而不是看重教师怎样教。
杜威认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
杜威的教育思想概述

杜威的教育思想概述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一)论教育本质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
”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
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
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
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二)教学论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从做中学”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
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 (howtodo)的知识。
论杜威的教学论思想

论杜威的教学论思想
杜威的教学论思想被称为“经验主义教育”,强调学生的实际经验和直接参与是教育的核心要素。
以下是杜威教学论思想的几个重要观点:
1. 经验为基础:杜威认为,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实际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直接参与、观察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学生中心:杜威主张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重视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导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3. 自主性和合作性:杜威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自主决策和与他人合作的活动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
4. 问题解决:杜威鼓励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
他认为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通过自主探索和思考,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学习并实现深层次的理解。
5. 整体性教育:杜威主张将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他强调教育应该涵盖学术、道德、社交等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体来说,杜威的教学论思想强调学生的实际参与和经验,以及学生中心、自主性和合作性的教育方式。
他的思想对于现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在强调学生主体性和培养综合能力方面。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一)论教育本质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
"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
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
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
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二)教学论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外国教育史 杜威的教育思想

第一,民主的教育应当是所有人的教育。 第二,民主社会教育是与强制的、权威的教育相对立的。
第三,民主社会的教育重视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重视共同
交流经验的方式。
第四,学校在训练儿童时,应当尽可能多给儿童自由,并且
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独立性等品质。
2、民主教育应当重视儿童的生长
这是杜威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杜威认为用
实用主义教育的知的。
杜威认为旧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学科与生活的隔绝,学科
变成书本上的东西,不是真实的东西,学科在实际上不能应
用。
杜威认为,知识和行为应当是合一的。
方法论(教学论)
以主动作业为基础的教材教法心理化,“做中学”的教学原则
经验与思维的统一:活动
五步教学法:疑难的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 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3、实用主义教育的儿童观
从教育所需要调剂的儿童——社会——学校和教材三个方
面来看,杜威特别强调,儿童是教育的起点。
儿童本性的发展和特点。 在儿童的发展问题上,杜威也十分重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在儿童的发展问题上,杜威更重视儿童经验的获得和发展。 杜威指出,儿童是在解决问题时获取经验的。杜威的这种
– 这些作业活动的重要性在于它们能把人类社会的基本
事务引进到学校课程中来
4、实用主义教育的普通教育观
关于初等教育。他认为,初等教育的建立基于两个重要的
事实,一是儿童期是最初接受学校教育的时期;二是这一
时期是一个打基础的时期。因此,初等教育是人一生发展 的重要时期。 关于中等教育,杜威认为它与初等教育不同,它的目的以 求知识为重,主要让学生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威教学思想汉语言091 叶子5133约翰·杜威(1859-1952)是美国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先驱,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代表,近代美国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哲学家。
他一生始终不渝地对现代教育进行着探索,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构建起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阅读了杜威的教育理念,让我有很深的感触,也将其与中国的教育状况进行对比,引发了一些思考,因此我向大家推荐杜威的教育理念。
下面我就介绍一些杜威的主要教育理念,和我的感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特点:“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这样的思想换句话说就是教育的本质就是生长和生活。
在杜威眼里教育并不是单单的指我们的学校教育,教育的实质是贯穿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
而现在我们普遍的教育史忽视了家庭教育这个第一阵地,我们忽视了生活中可以给孩子的一些潜移默化的教育。
我们都普遍的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回家后更主张孩子休息,放松。
其实从劳逸结合的角度讲这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其实也可以让孩子在玩中学习,这样也许孩子会记得更牢,更乐意去接受。
所以我觉得要做一个有心的家长。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
”“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在这点上我深有体会,因为我父亲喜欢音乐,从小他就为我选择了二胡这个乐器,四年的学习中我是无不充满痛苦的。
我对音乐没有丝毫的兴趣,但只是单纯的因为父亲喜欢,他就逼迫我去学习。
所以二胡的成绩也不是很好,最后不得不放弃。
我觉得现在的社会发展,竞争压力,导致很多家人和我父亲当年一样,由于自己的某种喜好,或者觉得这个东西可能会有用,就从小逼迫孩子去学习各种兴趣班。
从而忽视了孩子自己的兴趣,自己的天赋。
因此我很赞同杜威的这个观点,教育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要挖掘不同孩子的不同天赋与潜力,而不是强加灌输。
此外,杜威还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
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
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
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从做中学”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
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
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
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在杜威看来,这也许标志着对于儿童一生有益的一个转折点。
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教育。
杜威指出,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
杜威认为儿童具有好动的本质。
只有才做的实践中学习的知识和经验才能被儿童更好的理解和应用。
在这点上正是我们中国的教学中缺少的,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可能是条件的限制,更多的是老师的讲授,或者老师简单的演示。
特别是在理科实验上这点显得尤其重要。
动手能力差,这几乎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在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的对比中。
在采访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的同学时,他们说:“在实验室中,哪里有爆炸声,哪里就有杨振宁。
”著名物理学家在实验中也无法避免这样的弊端。
究其原因还是在从小的教育中的动手能力培训的不够,也就是杜威说的“做”的不够。
不做我们就永远发现不了问题,永远无法真正的学会弄懂。
在杜威的教学理念中我觉得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近年来我们的教育界普遍关注并重点加强的。
杜威认为“道德是教育最高最后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同一的”,“道德就是教育”。
杜威把道德看作是社会进步的枢纽,看作是民主社会构成的基本因素。
与政治、经济、哲学、科学、艺术、宗教等同作为社会构成的因素,且认为在当前民主社会中,道德是诸因素中的决定性因素,民主政治与道德不可分割。
民主政治是根据道德规律建立的,且服务于道德。
没有任何别的东西能够代替道德而给与民主社会以更多的支持,道德是民主社会中最基本和最宝贵的因素。
注重道德教育,在道德教学实施上,价值教育并不完全将某些特定的社会价值观,移植给青年的儿童。
也不是把道德,价值当做一种知识传授给青年和儿童。
在民主制度的社会里,价值是个人历经各种价值经验而形成的。
价值的教学应该偏向于启发性,诱导青少年的价值形成与发展。
而且这种价值观的发展应该是自由的,而非强制性的。
应该是理性的认知结果,而非盲目的无知所形成。
例如我们从小讲的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要求小孩将自己喜欢的东西主动让给别人,要做到先人后己。
而这种价值观的教育是与小孩本身的天性相反的。
小孩本身是绝对不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先主动让于他人,而我们要求小孩去模仿孔融,但是这样简单的模仿是远远不够的,小孩子是不知道做这件事的意义,对于自己的意义,对于他人的意义。
杜威把这样的模仿看成是“把车子放在马前面,本末倒置,倒果为因。
”只有真正的内化才能建立真正的道德,这才是杜威所倡导的道德教育。
“思维与教学”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
所谓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法。
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
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
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
杜威指出,这五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
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防。
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
在杜威看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可以学到创造知识以应付需求的方法。
但是,他也承认,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无目的。
杜威主张在教学中,教育是无目的的。
很多人很容易理解错,认为教学是应该确立一个目标,一个目的,不能盲目教学。
其实不然,杜威反对的只是那种外在的,强制的教育目的论。
对教育内部生成的教育目的论还是给与充分的肯定。
人的活动中不能没有目标,这个目标给与这个活动一定的方向性,但是这个目标却不可远离活动的需要,更不能是一个虚的目标。
杜威说:“我们探索教育的目的时,不能到教育过程之外去寻找一个目的,是教育服从于这个目的。
我们整个教育观点不允许我们这样做,我们所有做的是把属于教育过程内部教育,和从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进行比较。
”一个教育目的,如果是由教育工作之外的命令目的来确定的,那么教育本身从一开始便是错误的。
从杜威的教育思想中比较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第一,我们教育是“应试教育”,即只关注教育的结果,考试的结果。
而忽视了教育的过程,与实际的生活相距甚远。
学生的在实践中去学习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第二,我国目前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智力教育,而忽视了道德教育与价值观教育,这样就出现了很多高科技,高智商犯罪。
和一些成绩优异而道德败坏的学生,例如药家鑫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这样的案例出现的越多,我们的社会便更危险,我们的教育便越失败。
第三,我们的教育更多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试教育的发展下,我们都基本上将学生打造成为同一个模型。
强制学生去吸收学生无兴趣的东西,而一再的打压学生的天性。
总之,我觉得中国的教育,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