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物理下册 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势能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势能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势能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3节动能势能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影响因素,以及能够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物体运动和力的概念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抽象的动能和势能概念,以及运用能量转化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影响因素。

2.培养学生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能量转化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物理规律。

2.运用实验、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3.采用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4.注重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如滑轮组、小车等。

2.收集与动能和势能相关的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源。

3.准备课堂练习题和拓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验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和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讲解它们的影响因素。

在此过程中,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动能和势能的知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直观演示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梯、小车、球、斜坡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记录观察和思考。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让孩子们观察和体验滑梯、小车等活动,引导他们发现物体的运动和停止运动与动能和势能的关系。

2. 实践: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将球从斜坡上滚下来,观察和记录球滚动的过程中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3. 讨论:在实践后,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理解,引导他们发现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发现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次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同时,我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如观察和记录生活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现象,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我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在学习中成长,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幼儿园课程时,我特别关注了几个重要的细节,这些细节对于孩子们的理解和掌握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至关重要。

一、实践活动设计我选择了与孩子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滑梯、小车和斜坡等,旨在通过直观的体验让他们感受到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11-3 动能和势能(人教版)

11-3 动能和势能(人教版)

11.3 动能和势能【考点梳理】考点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的质量;②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考点二、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的质量;②物体被举高的高度。

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单位是焦耳。

考点三、弹性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单位是焦耳。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幅度。

物体的弹性形变幅度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技巧归纳:对动能和势能的理解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3.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4.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①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②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题型归纳】题型一:动能及其影响因素1.(2022·上海·八年级)下列关于动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动能B.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动能C.速度大的物体甲具有的动能一定大于速度小的物体乙具有的动能D.运动物体质量越大,所具有的动能一定越多2.(2020·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体积相等的实心铜球和木球(ρ铜>ρ木),以相同大小的速度运动,它们的动能分别为EK铜和EK木。

比较铜球和木球的动能大小,则()A.EK铜<EK木B.EK铜>EK木C.EK铜=EK木D.无法判断3.(2020·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同一铁球A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B(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物体的动能是指木块B的动能B.该实验说明物体的动能大小与高度有关C.铁球A从斜面上滚下来的过程中动能一直减小D.木块B从被撞击到停止运动过程中,动能先变大,然后变小题型二:重力势能及其影响因素4.(2022·上海·八年级单元测试)一位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过程中,关于他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小B.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小D.动能变小,重力势能不变5.(2021·广西北海·八年级期末)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其中把“高空坠物”纳入了违法行为,使受害者能依法追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3动能和势能 教案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3动能和势能 教案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3动能和势能教案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3节动能和势能,是学生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转化。

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物理现象、培养科学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动能和势能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机械能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动能和势能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概念抽象、影响因素复杂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能和势能的本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是机械能的两种表现形式。

2.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能量转化。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

2.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

3.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直观地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转化。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滑轮组、小车、斜面、重物、弹簧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3.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教辅、实验指导书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辆行驶中的小车和一颗上升的篮球,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行驶中的小车具有什么能量?上升的篮球具有什么能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动能和势能。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实验,向学生介绍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转化规律。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验证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 势能的概念: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 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以及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

2.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物理实验器材(如小车、斜面、小球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练习册、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滚摆上升和下降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 课堂讲解:讲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如质量、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等。

4. 动手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 例题讲解: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最大高度等。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动能和势能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动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3.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跳伞运动员下降过程中速度减小、高度降低等。

2. 计算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其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3. 请结合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动能和势能的物理课程,旨在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直观演示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定义。

2. 能够观察和分析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3. 能够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难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篮球、斜坡、滑梯、小车等。

学具:记录表格、画笔、彩色纸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让孩子们观察篮球从高处落下和从低处上升的过程,引导他们思考篮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2. 演示:用斜坡和小车进行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小车从斜坡上下滑的过程,引导他们感受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3. 实践: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滑梯,观察和记录滑梯上下滑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5. 应用:让孩子们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滚摆上升和下降的过程。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难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这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动能和势能的变化,他们能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孩子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还有一定的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

拓展延伸:可以让孩子们进一步探索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机械能的转化、热能的转化等,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记录更多的生活中的动能和势能现象,巩固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3 动能和势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3 动能和势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3 动能和势能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在设计活动中,我采用了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动能和势能的直观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问题引导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难点: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斜坡、小球等)。

学具:笔记本、笔。

活动过程:一、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动能和势能的实例,如滑滑梯、滚动的球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探究动能和势能的概念(10分钟)1. 讲解动能的概念,并以小车为例,说明动能与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2. 讲解势能的概念,并以小球为例,说明势能与高度和质量的关系。

三、实验演示(10分钟)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 实验一:观察小车在不同速度下的运动情况,感受动能的变化。

3. 实验二:观察小球在不同高度下的运动情况,感受势能的变化。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感悟。

活动重难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难点: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动能和势能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

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动能和势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1.3动能和势能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1.3动能和势能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1.3动能和势能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我的教案:动能和势能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

3. 让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相互转化。

难点: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规律,以及如何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小球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感受物体在运动中具有的能量。

2. 讲解: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3. 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4.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6. 应用:让学生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相互转化。

活动难点: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规律,以及如何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的方式,初步掌握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规律。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

拓展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动能和势能的其他相关问题,如动能和势能的守恒定律。

2. 让学生探索动能和势能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机械能、电能等。

3.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能量转化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规律。

2. 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动能和势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能量的概念、单位(2)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3)知道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3.情感与态度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动能、势能所涉及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实验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初中生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难点:能量的概念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播放影片《超强台风》片段提出问题:影片中力对那些物体做了功? 再次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交流,并板书 提出问题:是哪些物体对他们做了功?讲解:这些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我们就锁这些物体就有能量,能量的单位是焦耳投影出事图片:判断这些物体是否具有能量?学生观看视频,初步认识能量 学生再次观看视频,寻找力对哪些物体做了功?说出被力做功的物体 找出做功的物体聆听并完成笔记学生相互交流,得出结论物理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用震撼的视频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中发现物理问题。

引出能量的概念巩固能量的概念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问题一、你能使桌面上的器材具有能量吗?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实验巩固能量的概念,并下一步教学做好过渡引导学生交流,并追问:物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具有了能量?教师讲解: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问题二、这些物体具有什么能量?(投影)学生展示实验,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聆听并完成笔记观察教师演示实验,仔细观察现象,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5篇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5篇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5篇一份优秀的说课稿,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师的能力,更体现出教师对工作的热爱认真程度,通过说课稿,教师可以更好地展开教学,合理科学的规划使教学作用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1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发展能力,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

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了《机械能》、《内能》。

这一节是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结合,学习两种能量的转化及生活应用。

同时本节也是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的补充,所以学好前三节知识是前提,学好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2、通过视频了解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方法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的意义2、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本节重点为: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难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会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些问题台阶,帮助学生逐步通过现象分析到本质。

在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分析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时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内能减小)通过实验归类,进行突破。

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这个重难点突破方法上,我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刺激:有视频、有自主学习课本、有问题引导合作讨论、有模具针对点观察(曲轴的转动情况)。

初二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初二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教案:初二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3 动能和势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3节,主要包括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具体内容包括:1. 动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掌握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2. 能够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难点: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判断;动能和势能大小变化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小球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滚摆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动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势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与物体的质量、高度和形变程度有关。

(3)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如滚摆上升时势能增大,下降时势能转化为动能。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PPT展示几个典型例题,讲解动能、势能的计算及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动能和势能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影响因素:质量、速度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影响因素:质量、高度(重力势能)、形变程度(弹性势能)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案1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以《动能和势能》为主题,旨在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观察、操作和实践的方式,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 让幼儿能够区分动能和势能。

3. 让幼儿能够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梯、小车、球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小车和一个球。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滑梯上下滑动的物体,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

2.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向幼儿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让幼儿知道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在某个位置上具有的能量。

3. 操作实践:让幼儿分成小组,用小车和球进行实验,观察小车下滑时动能的增加和球被抛出时势能的转化。

4. 讨论交流:让幼儿分组讨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并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同时,活动中幼儿的操作实践环节进展顺利,大多数幼儿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物体,思考它们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通过实践情景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

本节课主要讲述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难点: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物理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现象涉及到动能和势能?2. 知识讲解:(1)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1.3 动能和势能一、动能1. 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 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二、势能1. 概念: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

2. 影响因素:质量、高度(重力势能)、弹性形变(弹性势能)。

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 条件:无外力做功。

2. 特点:能量守恒。

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2. 请举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3. 判断题:物体在高度降低的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

(对/错)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及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但在课堂上,对于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判断,部分学生仍存在困惑,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探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滚摆、弹性球等。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3动能与势能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3动能与势能

教案:动能与势能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第3节。

2. 详细内容:(1) 动能的定义、影响因素及计算公式。

(2) 势能的定义、分类(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影响因素及计算公式。

(3) 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条件和过程。

(4) 能量守恒定律在动能与势能转化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

2. 掌握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条件和过程。

3. 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动能与势能转化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条件和过程,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动能、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动能与势能转化的生活实例,如滚摆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2. 知识讲解:(1) 动能的定义、影响因素及计算公式。

(2) 势能的定义、分类(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影响因素及计算公式。

(3) 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条件和过程。

(4) 能量守恒定律在动能与势能转化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关于动能与势能转化的物理题目,如一个物体从高处落下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一些关于动能与势能转化的练习题目。

5. 知识巩固: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动能与势能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动能的定义、计算公式。

2. 势能的定义、分类、计算公式。

3. 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条件和过程。

4. 能量守恒定律在动能与势能转化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从高处落下,求物体落地前的动能和势能。

答案:根据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代入相应数值计算即可。

2. 题目:一个弹簧振子在上抛过程中,求振子到达最高点时的动能和势能。

答案:根据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代入相应数值计算即可。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11.3动能和势能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出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这次我设计的活动主题是“动能和势能”,旨在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游戏,让幼儿能够感知到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实验和游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直观的展示和亲身体验,让幼儿能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通过实际的操作,感知到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际的操作,感知到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斜坡、球、沙子、积木学具:记录表格、画笔五、活动过程1.情境引入(5分钟)我会给幼儿展示一个小车从斜坡上滑下的情景,让幼儿观察小车滑下时的状态,并引导幼儿说出小车滑下时产生的现象。

2.实验操作(10分钟)我会分组让幼儿进行实验,实验内容包括:让小车从斜坡上滑下,观察小车滑下的距离和速度;用沙子堆积成不同的高度,让球从不同的高度落下,观察球落下的速度和沙子被压缩的程度;用积木搭建不同的结构,让小车从不同的高度滑下,观察小车滑下的距离和速度。

4.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我会让幼儿在课后写下自己对动能和势能的理解,以及自己在实验中的感受和发现。

同时,我也会鼓励幼儿在课后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活动,如观察生活中的动能和势能转化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际的操作,感知到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在这次活动中,我坚持以幼儿的兴趣为导向,通过实验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能够直观地感知到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人教版8下物理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人教版8下物理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人教版8下物理 11.3动能和势能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难点: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斜面、球、弹簧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动能和势能现象,如滚摆、抛物线等,引导学生思考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2.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动能和势能的转换实验,如小车下滑、球被弹簧弹出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3. 课堂讲解:结合实验现象,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数学关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动能和势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难点: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活动学生掌握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关系,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生活中更多的动能和势能现象,如电梯、滑梯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人教版2020年春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教案设计

人教版2020年春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教案设计

《动能和势能》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2、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4、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心态,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教学难点
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最新】精选八年级物理下册 11-3动能和势能教案(新
版)新人教版
课题动能和势能课时安排共()课时课程标准
标注课程标准页码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2.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3.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教学难点势能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举例说明法教学准备
课前作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
环节一
引入新课
由于能量和做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由功和能的关系理解能量的概念.提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有:怎样才算做功了;功的必要条件和单位;分析具体实例引入能量的概念.
实验:演示钢球从斜面上滚下,在水平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学生分析在碰撞过程中,做功的情况.由分析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出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在物理学中,能量和
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课中作业
我们常用的能量单位是,用字母来表示
环节二1),动能概念的建立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例:风吹动帆船航行,空气对帆船做了功;急流的河水把石头冲走,水对石头做了功,运动的钢球打在木块上,把木块推走,钢球对木块做了功.
利用板图帮助学生找到不同现象的共性的内容:运动的物体能够做功,我们把它们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从板图上,学生应当能够总结出“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由学生总结结论,也可以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的寻求共同点,得到结论.
2),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实验步骤1:让同一个钢球在斜面的不同位置上滚下,观察小球撞击木块的现象,并分析得到的结论.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钢球先后从不同高度处滚下的原因;撞击距离的远近说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
分析过程:同一个钢球
,原来的位置越高,滚到斜面下端时的速度越大,把木块推得越远,做的功越多,说明具有的动能越大,所以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实验步骤2:观察钢球和木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撞到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的现象,并分析实验的结论.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思考的问题:钢球和木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的原因;撞击木块的远近说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
分析过程:钢球和木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相同,钢球的质量大,把木块推得远,做功多,具有动能大,所以动能的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综上所述:物体的动能大小和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有关
课中作业
1、司机开车上坡前,往往加大油门,以提高汽车的速度,这是为了()A.增大动能B.增大势能C.增大惯性D.减小阻力
环节三
重力势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重锤具有做功能力,因而具有能量:重锤被举高,当下落时,能够把木桩打入地里,对木桩做
功,所以它因能够做功而具有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称为重力势能.
学生列举生活中存在重力势能的实例.并结合实例分析出物体和地面有高度差就有重力势能(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都是以地面为参考,来分析重力势能的)
学生从实例中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并结合实际现象分析是否有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大小比较、重力势能的变化三个方面
的问题.弹性势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建议学习方法为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什么是弹性势能;举例说明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可以做功;分析压缩弹簧被放松而做功的实例;列举并分析弹性势能大小比较和弹性势能变化的实例.
4,新授课:机械能
讲清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统称其中统称的含义: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而且机械能只有动能和势能这两种.一个物体既可以有动能也可以有势能.
课中作业
6、小明去商场购
物,自动扶梯把他从一楼匀速送到二楼的过程中,关于他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正确的是()
A.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B.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
课后作业设计:
练习1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球一定比速度小的球动能大
B.同一辆车运动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C.子弹的速度比火车的速度大,所以子弹动能就比火车动能大
D.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洒水的洒水车动能不变
练习2 一架沿竖直方向上升的直升机,它具有( )。

A.动能B.重力势能
C.弹性势能 D.动能和重力势能
练习3 某同学骑自行车上坡时,速度越来越慢,则车和人的()。

A.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大
B.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小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D.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
1.动能是指物体由
于而具有的能,其大小与物体的和有关.
2.势能包含势能和势能两种.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势能,它与物体的和有关;物体由于发生而具有的能叫做势能,它的大小与有关.
3.我们常用的能量单位是,用字母来表示. (修改人:)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