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初中《科学》“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核心的理念,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社会实践。为此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和设计理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的核心,并以此条件展开的教学过程,能成为支撑学生学习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和过程。
关健词:自主学习探究性教学社会实践问题情景现代信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具体地讲有五个高三组方面。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立足学生发展。三是体现科学本身。四是突出科学探究。五是反映当代的科学成果。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然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
一、转变学生学的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被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要转变学生这种单一的、他主的和被地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要改变这种学习状
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鼓励学生具有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二、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
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追求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忠实的实施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也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共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增进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目前,国际科学教育领域有观点认为:创设学生认为值得思考的“问题”情境,是符合建构主义认知过程和科学推理特征的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方法,激化矛盾;对学生典型错误进行分析,既揭示其知识中的不足,也表明学生潜在的发展可能性。
(1)通过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景。
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所喜爱,并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开发。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事例与科学知识有关。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与现象,结合身边生活实际,创设活生生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情景:“大家都有这种感觉,夏天洗澡后,同样的温度,为什么从水池里上来的人觉得冷,而坐在岸上的人却不觉得冷”,这是发生在学生身边极其普通的生活事例,而且是学生的亲身感受,设计这样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去思考,通过学生的猜想、验证等途径,提出“蒸发要不得吸热”的结论。进一步拓展与此类似的场景,如“电风扇对人吹风人为什么会凉爽”,可以展开一系列的讨论,起到一个巩固和促进作用。创设“老虎钳”、“菜刀”上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去探索“简单机械”、“压强”的知识;创设“高压锅”、“电饭煲”、“照相机”等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探索相关的科学知识。这些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探究性教学素材,近在身边,学生容易感受,亲切、直观而现实。既引导学生要关心生活,又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教师应积极的创设。
(2)运用实验创设问题情景。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及教师自身的观念问题,对自然科学中实验教学的认识不足仍有存在,甚至于为了图方便图痛快简单了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的的层面上,没有真正发挥实验的最大功效。科学实验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起着发现新事实,提出新问题,
获取事实、证据,验证科学猜想等作用。得用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开展探究性教学,教师平时用得比较多是的通过实验设置悬念,引入新课。还可以利用实验中的一些现象,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3)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景。
当我们对抽象知识难以讲解或学生难以理解时,我们往往采用挂图、投影或实物模型等直观媒体来帮助我们解决,但许多微观知识(如分子、原子结构等)和难以示范的动态变化过程(如血液循环、气体交换、物体的浮沉过程等)就很难一般媒体来达到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此时,借助于多媒体创设问题情景,对学生的不同感官产生全方位的刺激,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索中来。例如,在学习食物消化和吸收时,可制作“食物在消化和吸收过程”的课件,从食物开始进入消化道到营养物质吸收完成,把食物在消化道各部位的成份变化以及消化后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链接起来,为学生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研究提供也形象、直观、生动的问题情景,有利于通过探究,解决消化和吸收的一系列问题。
总之,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观和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和设计理念,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探究,为培养合格的新世纪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美)乔依斯·韦尔著,丁证霖等编译.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山西教育出版社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
[3]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4]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