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讲义
新闻评论教程PPT-马少华

时评--由“政论本位”到“新闻本位”
范荣康《新闻评论学》:
我们不妨说,“时评”的兴盛 是对“论说”的一种挑战。有了时 评,那种坐而论道的长篇论说文章 就很难再照老样子做下去了。
《东方杂志》时评报样
时评--由“政论本位”到“新闻本位”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时评” 再度兴盛现象。 时评复兴的当代背景——普遍 表达的需求。 1998年11月:《中国青年报》 冰点时评开栏 2005年4月: 《人民日报》 人民时评开栏
1.表达的实用文体:与美文相区别
2.讲究效率的实用文体:与私人书信相区别 3.现代大众传播的实用文体:与古文相区别
这些区别有一个核心点:传播效率
从文体特征的角度认识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的一个重要的规律和规范就是效率。学写评论, 就是学如何一种 文体一样。新闻评论与新闻的其他文体及标题、版面等的处 理方法,都讲求效率。
结构: 评论中不同内容先后次序的处理及其节奏
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论说文或政论的地方:
1.传播对象:
新闻媒体的受众--不确定的陌生人。
2.评论对象:
直接的、即时的事物。
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论说文或政论的地方:
3.文本结构的不同:
新闻评论是简洁的事/理结构: 由事说理,依理评事。并不一定要形成一个完整、周 密、自成一统的逻辑与概念结构。 后者是一般论说文和政论的形式特征。
本电子文本供评论课教师参考使用
请尊重原本的完整性和作者、制作者的著作权
新闻评论教程电子讲义
马少华 编著 制作:徐菁菁(第一、二、十五讲) 刁 莹(第三、四讲)杨丽(第五、六讲) 吴艳玲(第七、八讲) 沈闰州(第九、十讲) 翟钟磊(第十一、十二讲)
李成(第十三、十四讲)
新闻写作培训讲义

新闻写作培训一、什么是新闻(新闻的定义)1。
新闻的定义。
a。
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的;b。
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真实的,且有价值的;c。
新闻必实)须是对事件(事的“报道”.2。
新闻六要素=5W 1H。
既然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即对“5W”事件What、时间When、人物Who、地点Where、原因Why和“1H”How怎么样,如何/结果)的报道。
5W 1H也称新闻六要素。
新闻六要素近年来在国内一些教材中得到认可,原来我们上学时的教科书里只有新闻五要素,即5W。
a(新闻报道不是重复历史(旧闻)过去的已知已发生的事实不是新闻,新闻是新近(近期)发生的未知事实,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
如:比如3月份发生在车间的新闻,你4月份才去写,或者别人都知道了,你再写,就没有新闻报道的价值了。
所以说,新闻必须要及时。
b(新闻稿件不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都是大家常见的,比如散文、诗歌、小说、剧本。
文学作品讲究修饰、形容,甚至虚构、夸大;但新闻重真实、明晰(尽量少用形容词、心理描写、合理想像,多用动词).新闻通讯是饭、文学作品是酒。
C(新闻不是公文公文引经典,重重复,有倾向;新闻引“今典”,重差异,求平衡.新闻有新闻的结构、公文有公文的格式。
3. 新闻语言的应用和表述。
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a.客观。
比如说,我们讲某某员工工作认真,某某领导身先士卒,则不如用一些事情把它反映出来,让读者去品味,而不一味去下结论。
b.确切。
比如,“近300人"比“几百人”,“300多米"比“几百厘米"要精确.c.简练。
比如,“在……的大好形势下,在……鼓舞下,在……的基础上”等等繁冗的句子都应尽量避免。
本来就是一个简讯不要写成消息,本来是一个消息不要写成通讯。
d.朴实通俗。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稿件中有设备、工艺的特殊专用词,即使你写错了,我们编辑也看不出来,所以要求通讯员要进行必要的解释和注释。
2023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讲义——写好时事评论与文学评论—切口小巧,评论深入

议论文写作训练5写好时事评论与文学评论——切口小巧,评论深入复习任务 1.学写时事评论。
2.学写文学评论。
课前速览活动一学写时事评论(时评文)一、时事评论文体知识“关注时事,贴近热点”一直是高考作文命题者高举的大旗。
考查考生的家国情怀、价值取向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这样的命题形势下,写时事评论备受青睐。
1.时事评论的定义及类别何为“时事评论”?时事评论,是议论文中常见的一种形式,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思想、某种现象、某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说理,其特点是就事说理,有的放矢,激浊扬清,短小灵活,驰骋自如,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时事评论写作要求有比较敏锐的观察力,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思想比较深刻,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求理性地、深入地、缜密地分析,语言逻辑性强。
从类别上说,一般有三种:一是赞扬式,即对热点事件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二是批评式,即对热点事件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三是建议式,即提出自己对热点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2.时事评论的特点时事评论之所以被称为“特殊议论文”,是因为时事评论通常以时事及社会热点为评论对象,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也可以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因此,它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1)准确的针对性写时事评论要就事评事,就事说理,所以时事评论需要把所评之“事”交代出来,有针对性地发表评论,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
所谓“针对性”是指为什么要写,针对什么而写,要解决什么问题,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什么等,都应当十分准确。
准确的针对性是高考时事评论富有生命力的一个关键。
(2)严密的逻辑性时事评论是直接对时事进行议论,有很强的论辩色彩,因此要求逻辑严密。
在写法上,要有明确的观点、充分的论据、精练的语言、合理的论证及严密的逻辑性。
这就需要行文时注意层次,对文章诸多段落层次进行谋划和布局,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逻辑关系要非常严密,这样才能使整个内容显得严谨而和谐,才能保证文章提出的观点令人信服。
《新闻学导论》经典笔记讲义(超级整理版)

《新闻学导论》经典笔记讲义(1)绪论一、新闻学1.任何一门学科都以客观世界(包括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某一特定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媒体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媒体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3.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4.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
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规律。
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新闻史: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媒体产生、发展的历史。
它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材料,可为当前的新闻工作者借鉴。
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5.三个部分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如果只有理论、历史,没有实际应用的新闻业务部分,理论、历史就不能有力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果只有实际应用的新闻业务部分,没有理论、历史,那么也会使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6.本书:主要介绍新闻学和新闻媒体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为今后进一步探索新闻理论、研究新闻史、从事新闻业务工作打下基础。
7.世界的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韧,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
在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闻学逐渐带入大众传播学。
8.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18年在北京大学演讲,1922年正式出版),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出版),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7年出版)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二、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本书涉及新闻学的三部分内容,三者之中又侧重于新闻理论。
新闻理论来源于实践,但不是实际经验的简单堆砌,而是实际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对实际经验中所含的具有普遍性的新闻工作客观规律的认识,因而它又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新闻评论学复习讲义

新闻评论学复习讲义新闻评论教程讲义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感随笔、广播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或节目)的总称。
它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是新闻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
新闻评论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最早出现于报刊。
新闻评论的特点1、强烈的新闻性;新闻性是它的首要特征,这是新闻传播工具的性质决定的,也是新闻评论和一般议论文的重要区别。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主要表现在它所评论的对象,是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它的内容是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
2、鲜明的政治性;政治性,也是决定于新闻传播工具的性质。
新闻宣传总要反映一定的观点和倾向,代表一定的阶级、政党或政治集团的利益。
新闻评论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它针对那些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
即使是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包括业务方面的问题,也要从理论、政策、思想的高度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能就事论事。
3、广泛的群众性;新闻评论的群众性,首先表现在它的内容是广大群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又是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的。
即使是专业性的新闻媒介,在宣传上也应该面向更大范围的受众,以求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新闻评论的群众性,还要求新闻媒介尽量吸引广大群众关心评论工作,参加评论的写作。
这样可以使新闻评论拥有更广泛的受众,使它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加丰富多彩。
2006年简答:新闻评论的具体作用三、新闻评论的功能1、引导:新闻评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当前的形势、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重要的新闻事实做出分析,可以旗帜鲜明地表彰先进,针砭时弊,从而帮助群众弄清客观事物的发展方向,区分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明确应该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2023届高考语文作文热点讲义:2022年官媒热评时事素材

2023届高考语文作文热点讲义:22年官媒热评时事素材01关键词:军民一家、双向奔赴热点回顾8月21日晚,地处缙云山脉的北碚区歇马街道发生山火,千余名救援人员迅速投入到一线扑救现场。
除此之外,在这场保卫家园的战斗中,消防员是冲在一线的灭火英雄。
8月26日,山火终于被彻底扑灭。
而后,重庆百姓自发送别跨省增援消防人员的视频刷屏了。
重温这场灭火战斗的一个个动人瞬间,我们更加懂得了什么是“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来源:央视新闻)时评范本这几天,重庆人民自发前来送行的一幕幕刷屏了。
大家挥舞国旗,敲锣打鼓,拉横幅,送特产,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感激之情。
此外,重庆市还授予了四个增援集体“感动重庆”特别奖。
重庆,重情!英雄战士与英雄人民的双向奔赴,真好!(来源:主播说联播)02关键词:文具刺客、理性消费热点回顾一支洞洞铅笔售价近20元,一支水性圆珠笔售价50元……新学期即将开始,不少家长在给孩子置办文具时纷纷感慨:躲过“雪糕刺客”,却没躲过“文具刺客”!一批样式新颖、功能繁多的“高价文具”动辄大几十甚至数百元,在俘获学生粉丝的同时也成了收割家长钱包的“利器”。
(来源:扬子晚报)时评范本现在,商品消费提档升级成为大势所趋。
一些文具企业纷纷通过与动漫IP联名,推出盲盒系列产品,增加新颖功能,从而提高文具的附加值,推动价格水涨船高。
“文具刺客”加重家长经济负担,影响孩子身心成长,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应引起重视,铸造三道“盾牌”予以应对。
一是明码标价,二是规范引导,三是理性消费。
(来源:北京青年报)03关键词:国潮文化、传统与创新热点回顾近日,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鼓励年轻文创人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在采访中,他鼓励年轻人更多参与到文化传承和创意制作中,并对如今年轻人的文化自信连声称赞。
(来源:中国新闻网)时评范本“国潮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正如单霁翔在采访中所提到的:“如今人们愈发重视让文化遗产说话,让文化遗产‘有尊严’。
新闻学概论讲义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新闻活动绪论新闻学的基本概念与中心议题新闻学的内容新闻学在中国的发展新闻事业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学习新闻学的意义这门课的主要框架新闻(新闻基本特点、定义、要素、类别)新闻传播者(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新闻传播内容(信息、宣传、舆论)新闻传播对象(新闻媒介的受众)新闻传播媒介(新闻媒介的产生、性质、功能)新闻传播效果(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功能定位、传播效果)新闻学研究的对象1、新闻活动:新闻活动就是人们有意识地获取和传播新闻信息,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活动。
2、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的出现的要求更高,它是伴随文字的诞生,社会分工的出现,专门新闻工作者的产生而产生。
它已摆脱了早期新闻活动那种小规模的、非自觉的状态,而成为更大规模、更专业的新闻活动。
新闻事业,是人类的新闻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我们通常所说的新闻事业,就是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这些新闻机构的总称。
更准确地说,新闻事业是新闻传播机构、工作人员及其传播活动的总和新闻学在中国的发展1903年,商务印务馆译印的日本松本君平的《新闻学》,1919年史青译的美国记者休曼的《实用新闻学》是最早介绍到中国的两本新闻学译本1918年创立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最早研究新闻学的团体,也是中国第一个新闻学教育的学堂。
研究会的导师徐宝璜著的《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理论著作邵飘萍撰写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最早的新闻采访著述192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是我国最早系统记述中国报刊史的著作。
这三本开山之作,是创建中国新闻学的史、论、实务的三大块奠基石世界各国新闻学主要性理论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起源于欧洲,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并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它的主要内涵就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
新闻评论教学中缄默知识的开发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教学中缄默知识的开发]新闻评论缄默学问与新闻评论教学“缄默学问”概念是由英国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拉尼1958年在《人的讨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也被译作隐性学问、默会学问、暗默学问等),他将人类通过熟悉活动所获得的学问区分为内隐和外显两种形式,外显学问是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运用言语、文字或符号的方式加以表达的学问,而内隐的缄默学问则是指那些无法言传或不清晰的一类学问。
“人类有两种学问,通常所说的学问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
这只是学问的一种形式。
还有一种学问是不能系统表述的。
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学问。
假如我们将前一种学问称为显性学问,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学问称为缄默学问。
我们可以说,我们始终隐模糊约地知道我们的确拥有缄默学问。
”渡拉尼由此提出他最闻名的熟悉论命题――“我们所熟悉的多于我们所能告知的”。
通常认为,缄默学问源自个人的亲身体验,具有个体性、实践性、内居性的特点,与个人信念、视角及价值观等精神层面亲密相关。
人们常说的阅历、直觉、秘诀、预感等都属于缄默学问的范畴。
缄默学问的理论,近年来对国内教育教学讨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新闻评论领域,它也比较有效地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教学和业界的一个问题:评论写作是可以教会的吗?语文教育家张志公曾指出: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
这句话也完全可以用在新闻评论的教学上。
新闻评论的教学,传统的方法是重视显性学问的传授,例如新闻评论的选题、立论、结构、语言,讲授这些环节必需遵循的原则、分为哪几种类型、与其他体裁的区分等,同时举出一些典范评论作品进行分析、综合和条理化,通过这样一种机制,向同学展现新闻评论的思维规律和表达规律,即强调格式、套路。
但是,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同学的实际写作力量.重视显性学问传授的结果是同学说起来头头是道,写起来磕磕绊绊,仍旧写不出、写不好。
在新闻业界,也有大量的实例表明,没有经过新闻评论写作专业训练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同样可以成为专业的评论员。
电视新闻评论讲义

1、电视评论类节目的某些形态间的分野将日益模糊,新闻与评论因素 将呈现继续融合的趋势。
2、电视评论与电视新闻间的组合或不同样式电视评论类节目的组合将 日渐频繁。
3、电视评论类节目中的一部分将顺应分众化传播4、电视评论性节目中主持人或评论员的作用将进一步强化,个性化特 征将通过人格化特征得以充分的展现。
一、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1.多种传播符号显优势 2.直观性带来受众面广 3.亲近性带来更强的说服力
二、制作电视专题评论的要领
1.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 2.多种传播符号表达与理性思辨相结合 3.电视评论员主评与受众参与论证相结合
三、电视评论类节目的类型
(二)电视评论类节目的未来发展趋势
新闻讲义.docx

高三语文作业下学期编辑:刘欣实验系列校对:谢丹丹审核人:一、新闻知识新闻的基本特征( 一) 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
新闻的真实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1.准确。
五要素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 必须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感情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
2.全面。
对客观事物进行报道的时候要全面看问题,不能主观片面。
3.深刻。
新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为假象所迷惑。
新闻阅读的考查一般选择内容比较丰富、新闻价值比较突出的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形式的新闻作品作为考试文本。
高考选文要求1200字左右,通讯和特写的篇幅比较适合,所以应重点关注。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它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
通讯有五大特点: (1) 严格的真实性; (2) 报道的客观性; (3) 较弱的时间性 ( 相对新闻消息而言 ) ; (4) 描写的形象性 ( 通讯对新闻事实作较为详细而完整的报道且侧重于写人,突出人物在事件中的能动作用) ;(5) 议论色彩较浓。
一般通讯可分为四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等。
1.人物通讯。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
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
以人物为报道( 二 ) 时效性对象,着重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鲜、新颖、适时。
消息的时效性要求最高,通讯次之,丰富的人物资料,并以其人物精神面貌感动、教育读者。
特写最弱。
新闻评论新传考研

四、新闻评论的分类
一、 按其主要性能来分。
1、 带有全面部署性的。通过对全局性的问题进行发言,及时传达 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指示精神,阐述当前政府在某一时期或某一 阶段的方针、政策、分析形势,部署任务,指出方向和道路,交 代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对各行各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 带有说理启发性的。对党在各个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重大部 署和重要工作,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的典型和倾向性问题,主要 从理论上和思想上启发读者觉悟,提高人们的认识,文章有一定 理论色彩。
编者按可放文前、文后,也可放文中。
【编后】
简要说明编辑部对有关新闻报道或文章的基本态度,多因 事抒感,借题发挥,用于一些已作过多次宣传的主题, 从新的角度或用新的材料、新的论证方法,给以简单 的必要的新说明。 一般都配合新闻报道、文章发表, 起深化主题,强调重点的作用。可拟标题,也可不拟。
几种由个人著名发表的评论形式
三、新闻评论概述
学习评论写作应有的态度
一、打破“评论神秘”的观念,树立苦战能过关的志向 二、克服“评论无学”的思想,认清评论与政治及理论的
关系 三、改变“眼高手低”的状况,做评论园地里坚持练笔的
耕耘者
新闻评论的多重属性
一、人们意见传播与交流的实用工具 二:应用文——实用文体 三、议论文 四、大众传播的新闻媒体这个近代条件下的特殊规定性
五、新闻评论的要素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 所持的态度。论点是经过提炼和浓缩了的观念、思想, 是作者站在正确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党 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对客观实际做了周密的 调查和认真的分析研究之后,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 看法、主张和观点,它集中地反映着作者对某个事物 或某个问题的基本见解。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评论学》讲义(涂光晋)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评论学》讲义(涂光晋)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作用第一节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一、新闻评论的多种定义有关新闻评论的多种定义;新闻评论概念的变化与新闻评论实践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
二、新闻评论的传播系统新闻评论的主要体裁与基本样式;广播、电视及网络评论的特殊体裁与样式。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特点一、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强烈的新闻性,鲜明的政治性或思想性,广泛的公众性。
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传播内容不同,传播目的不同,传播方式不同,传播要求不同。
第三节新闻评论的功能一、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包括认识事物本质,了解事物因果,预测失误趋势,提高认识能力;教育功能,包括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社会规范,提高道德水准,促进社会文明;监督功能,包括监督权力机构,监督公权人士,监督利益团体,维护社会公正;协调功能,包括调节舆论温度,平衡社会心态,协调社会行为,避免传播误区。
二、新闻评论的特殊作用引导作用,包括引导社会舆论,引导实际工作,引导社会生活,引导受众思想;解读作用,包括解释政策法规,解读新闻事件,分析社会现象,解除思想疑虑;表态作用,包括代表党或政府表态,代表媒介表态,代表公众表态,代表个人表态;深化作用,包括洞察事物本质,做出理性分析,把握普遍联系,指出变化规律。
第二章中国新闻评论的演变与发展第一节中国新闻评论历史的简要回顾一、中国新闻评论的源头——古代论说文时期从先秦诸子,到秦汉、魏晋、唐宋、明清时期,中国的论说文历史的简要回顾及名篇介绍。
二、中国新闻评论的出现与演变——报刊政论、时评时期《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与中国新闻评论的出现;王韬政论的历史地位及特点;梁启超的时务文体及特色,时评的出现。
三、中国新闻评论的成熟——报刊新闻评论时期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新闻评论的变化;代表性评论家及其评论作品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新闻评论的发展。
四、中国新闻评论的扩展——新闻评论的多媒体发展时期报刊评论的丰富与发展;广播电视评论的兴起与成熟;网络言论的出现与繁荣。
新闻评论讲义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编辑部或作者个人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二、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1、论题的新闻性(1)现实的针对性。
指它的内容是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针对当前重要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包括人民群众中的某些热点、难点问题发表意见。
新闻评论可以针对一件新闻事实、一种倾向、一个问题发言,但这些都应当是当前最值得评论的,最需要通过评论来发表意见的,也就是具有评论价值的。
(2)强烈的时效性。
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形势,及时提出问题,不失时机地对某些重要事件和问题做出反应或表明态度。
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并不是单纯地求快,而是要根据形势和评论内容的需要及时发表意见。
发言要适时,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以求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
2、论理的思想性(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
(说什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它针对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事实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
(2)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析和论述问题。
(3)新闻评论的深化作用。
新闻评论的政治性决定了它要尽可能从思想、政策、理论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应局限于就事论事。
三、新闻评论的写作要素新闻评论本质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一种,主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大要素构成。
1.论点:也叫立论,是作者提出的基本主张或重要观点,可以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两种,在一篇新闻评论中,总论点是作者对某个新闻事件总的看法,所以必须要有。
而分论点是为了把总论点论述清楚而进行分条阐述,看生可以根据实际写作情况而定,分论点可有可无。
论点提取的几大要求:(1)论点要正确意思是要站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上,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评论要符合人民的意愿,不能枉顾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一意孤行。
评论类节目教学讲义

评论类节目的语言要求精练、准 确、有力,能够有效地传达观点 和说服观众。
评论类节目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发展
早期的评论类节目多以口播形式出现,主要针对新闻事件进行简单点评。随着电视媒体的 普及和发展,评论类节目开始逐渐增多。
蓬勃发展
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和观众需求的多样化,评论类节目开始蓬勃发展,涉及的话题和领 域也越来越广泛。同时,节目的形式和风格也日趋多样化。
逻辑连贯
观点的表达需要符合逻辑, 前后连贯,避免跳跃或矛 盾。
客观公正
在表达观点时,应尽量客 观公正,避免过于主观或 偏激。
事实核查
STEP 02
STEP 01
信息来源可靠
核实信息准确性
在节目中引用的信息应来自 可靠、权威的来源,避免传 播虚假或误导性的信息。
STEP 03
对比不同观点
在节目中,应尽量呈现不 同观点的事实依据,以便 观众全面了解问题。
评论类节目通常包括新闻评论、时事评论、社会评论等类型,旨在提供观点、引导舆论、 启发思考。
特点
观点鲜明
评论类节目的核心是观点表达, 要求主持人或评论员具备鲜明的 立场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形式多样
评论类节目的形式可以多样,包括 主持人口播、嘉宾访谈、现场采访 等,以适应不同话题和观众需求。
分析深入
评论类节目需要对事件、话题或 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挖掘背 后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未来展望
未来,评论类节目将继续发挥其引导舆论、启发思考的作用,并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以 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观众的需求。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和传统媒体的转型,评论类节目也将面 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Part
02
评论类节目的核心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编辑部或作者个人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二、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1、论题的新闻性(1)现实的针对性。
指它的内容是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针对当前重要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包括人民群众中的某些热点、难点问题发表意见。
新闻评论可以针对一件新闻事实、一种倾向、一个问题发言,但这些都应当是当前最值得评论的,最需要通过评论来发表意见的,也就是具有评论价值的。
(2)强烈的时效性。
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形势,及时提出问题,不失时机地对某些重要事件和问题做出反应或表明态度。
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并不是单纯地求快,而是要根据形势和评论内容的需要及时发表意见。
发言要适时,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以求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
2、论理的思想性(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
(说什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它针对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事实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
(2)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析和论述问题。
(3)新闻评论的深化作用。
新闻评论的政治性决定了它要尽可能从思想、政策、理论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应局限于就事论事。
三、新闻评论的写作要素新闻评论本质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一种,主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大要素构成。
1.论点:也叫立论,是作者提出的基本主张或重要观点,可以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两种,在一篇新闻评论中,总论点是作者对某个新闻事件总的看法,所以必须要有。
而分论点是为了把总论点论述清楚而进行分条阐述,看生可以根据实际写作情况而定,分论点可有可无。
论点提取的几大要求:(1)论点要正确意思是要站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上,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评论要符合人民的意愿,不能枉顾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一意孤行。
(2)论点要有针对性由于考试时间有限,且有字数要求,所以要有针对性,一针见血,直切主题。
例如每年公务员报考热,但弃考十分严重现象。
原因何在?考生在提炼论点时一定要有针对性,一定要提炼出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比如谈谈公务员体制改革问题;人生价值实现的问题;以及现代年轻人的正确的择业观的问题,才会具有针对性。
(3)论点要有新意在写作时,论点的新鲜十分重要。
如果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能够从一个新鲜的角度去分析新闻材料,且能够自圆其说,有理有据,让考官眼前一亮,就能赢得高分。
2.论据:论据是说明论点的理由、根据,是为了证明论点存在的合理性的事实和理论。
论据可分为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
事实性论据: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论点的,具有典型性的人和事、历史资料以及统计数字,是生活中存在的,有依据可循的。
理论性论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十八大后制定的所有的路线、方针政策;还有现行的法律法规,科学的定理定律;大多数人接受的权威意见,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历史典故、成语等。
论据选取的几大要求:(1)论据要恰当论据是证明论点的重要材料,所以要恰当、合理。
(2)论据要正确所选择的事实性论据还是理论性论据都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不可以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凭空捏造,只有论据真实,才能是新闻评论更具有权威性。
(3)论据要典型新闻评论的好与坏不在于罗列的论据多与少,而贵在论据要有典型性,代表性。
例如在评论老人用捡垃圾换来的钱献爱心的新闻时,有的考生则把好人好事献爱心的事例简单的列举了几个,雷同且毫无新意。
然而有的考生只是举了正反两个事例,在对比中加入自己的分析论证,即结构简单又逻辑清晰,对比中彰显说服力。
但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经常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这其实反映出考生写作论据的缺乏,原因在于考生知识面狭窄,缺乏必要的知识网。
建议考生平时多看新闻,多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多阅读有哲理性的文采,开阔视野,才能旁征博引。
3.论证: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一篇评论文章只有论据还不够,必须要让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这就要发挥论证的作用,用搜集来的论据去证明论点的合理性。
论证的过程是逻辑推理的过程,所以段与段之间的安排要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感。
论证方法:(1)例证法通过列举具体实例加以论证的方法,把事实性论据和论点结合起来,拿事实性论据来证明论点的合理性。
(2)引证法通过引用理论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利用理论性论据建立与论点的关系。
(3)反证法通过列举与论点相反的实例加以论述的一种方法,通过反面的论述来突显出正面效果,效果更加。
在一篇新闻评论文章里,论证方法可以多样化,例如上面提到的三种方法都可以交叉使用。
四、新闻评论写作技巧新闻评论写作看似很简单,只要针对某一话题展开分析论证,写出自己的观点即可。
但是在真正的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考生们想写出一篇优秀的评论文章并不容易,例如前面说到的选题角度要新颖论据,要有说服力,论证过程要严密等,全都有些困难,所以接下来要讲解新闻评论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例如一篇评论文章的标题该如何命名?开头部分怎样布局?中间部分如何结构?结尾部分如何总结等等,考生们要掌握好这些方法和技巧,加上平日里的刻苦练习,相信可以轻松应对新闻评论写作考试。
1、标题:新闻评论的标题如同议论文的题目,是评论内容的高度概括,起着体现中心论点,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作用,一个好的新闻评论标题相当于文章成功了一半。
新闻评论的标题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具有较强的主观倾向。
拟定新闻评论标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题文一致新闻评论的标题要与评论的内容一致,也就是说评论的标题是从材料中高度提炼出来的,评论内容要围绕标题,论题展开分析,推理和论证。
(2)意向鲜明标题中应该有较为鲜明的是非判断和价值标准,能够表现作者的立场、态度和意向。
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言简意赅新闻评论的标题句式要简单、精炼,文字要高度概括例如《勤能致富》。
(4)生动抓人运用多种拟题技巧和修辞手法,使新闻评论的标题生动吸引人。
a.变换句式法:陈述变疑问,陈述变假设,例如《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解决不了》《假记者都像陈永州》。
b.活用成语或俗语法:直接引用成语,俗语或对其稍作修改,或谐音拟定。
例如《吃一堑长一智》《交通事故猛于虎》《岂有此“礼”》。
c.巧用修辞手法: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对比,双关等修辞手法,例如《怎样才能把“蛋糕”分好》《苍蝇老虎一起打》《山秃了,钱多了》。
2.开头: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是阐述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所以要在文章的开头部分亮出观点与态度,让受众明确作者的表达意义,并引人注目,新闻评论的开头要开门见山,引人入胜,不要含糊不清,拖泥带水,切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新闻评论开头部分的写作方式有以下几种:(1)摆出结论在开头就表明出自己对新闻热点或某一社会热点话题的看法。
例如有关中国式过马路的话题,这文章开篇就亮出自己的态度,即这种过马路的方式十分错误,是不可取的。
(2)提出问题由事入题,提出问题,沿着问题去推理论证。
例如关于老人摔倒服不服的问题,在文章开篇处作者就该自己先提出问题,即老人摔倒到底该不该扶?然后再由问题一步一步去论证,最后亮出自己的结论。
(3)交代意图新闻评论起着发表意见,引导舆论的作用,所以开头部分也可以把评论的意图交代清楚。
例如关于陈永州的新闻话题,文章开篇可以这样写,在记者节到来之际,很多评论员拿刚刚出事的陈永州说事,企图告诉广大新闻从业者,作为新闻媒体的喉舌,我们要有新闻职业操守和素养、3.主体:主体即新闻评论的中间部分,这一部分是论据的安排,在这里没有什么技巧可言,考生只要记得中间部分是推理论证的部分,论据不在多,贵在精,要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
4.结尾:新闻评论的结尾同样要简洁,凝练,既不要拖泥带水,更不要空话,套话。
在考试中,结尾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1)呼应开头所谓的收尾呼应,即重申自己的观点看法。
(2)发出呼吁对某一问题发出呼吁,起到舆论号召的作用。
(3)引发思考在总结全文论点的基础上,使读者产生思考的空间。
考生们在掌握好新闻评论的标题、开头、中间、结尾等部分的写作技巧以后,可以有自己的行文风格,这样的新闻评论才不会太死板。
再者新闻评论贵在“评”,有推理,有论证,摆事实,讲道理,要言之有理即可,在语言上要做到严肃而不失生动。
五、新闻评论写作注意事项1.深入思考后再动笔考生在写作新闻评论时,首先要认真研读所给出的材料。
如果给出的是社会热点话题,则需要找出材料里的有效信息之后,再进行深入思考与构思,在进行思考时一定要多问自己几个问题,例如这则材料的主旨是什么?这则材料反映了哪些方面的问题?造成这些方面问题的原因有几个?等等。
深入思考以后再动笔,找一个新颖的角度去写,这样的新闻评论才能脱颖而出。
2.留意生活中的小话题通过研究这几年考试题型,发现一共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负能量的社会现象,第二种是正能量的事迹,第三种是中性材料。
11年考察的是学生动手书写汉字能力的退化问题,12年考查的是拾荒老人捐款献爱心的话题,13年考察的是交通规则中闯黄灯该不该罚款的问题,14年考察的是相声演员郭德纲发微博含沙射影骂去世电视台台长的话题、通过这些考题我们可以看出,考试中真正考察的并不是那些宏观巨大的新闻话题,反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小问题,或者是一些比较热门的社会现象,所以考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留意。
3.观点态度要明确一般情况下,负面的新闻事件和社会话题,对应的是驳论性的论证方式所谓,驳论就是从反面去论述,驳斥某某一种看法的错误性;而对于好现象好事迹,则对应的是立论性的论证方式。
所谓立论就是从正面去论述某一话题,主要是肯定某一做法正确性,简单地说,就是好的事迹要从正面论述,坏的事迹要从反面驳斥,甚至有的文章还要做到立与驳相结合才会更有说服力。
但是,在写作新闻评论时,考生无论是采用哪一种论证方式,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有自己的态度倾向,观点要明确,切记两种说法都想交持,忽左忽右,摇摆不定。
4.多观察、多模仿、多练习若想写出优秀的新闻评论文章,不但要具备新闻评论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多观察、多模仿、多练习。
要多观察身边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话题;多模仿人民网、新华网、南方周末等权威新闻网站的评论文章,也可以从报纸上获得评论范文,从中学习他们的立意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多练习新闻评论文章的写作,熟能生巧,写多了自然也就有了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