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统计指标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社会物流是指物体或信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从发出地到接收地的流动过程。
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科学评估和掌握社会物流发展的状况,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
一、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1.物流流量指标物流流量指标是衡量社会物流运输量和能力的重要指标。
它包括货物运输量、邮件快件数量、客运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判断社会物流的总体规模和运力能力。
2.物流成本指标物流成本指标是衡量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指标。
它包括每单位货运量物流成本、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物流运作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效益。
3.物流速度指标物流速度指标是衡量社会物流速度的重要指标。
它包括货物流转速度、物流环节流程时间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物流运作的效率和响应能力。
4.物流品质指标物流品质指标是衡量社会物流品质的重要指标。
它包括物流服务满意度、物流准确度、物流可靠性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物流服务水平和品质。
5.物流环保指标物流环保指标是衡量社会物流环保程度的重要指标。
它包括物流能耗指标、物流排放指标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物流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社会物流统计方法1.数据收集方法2.数据整理方法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分类,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整理。
关键是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数据计算方法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可以进行各项指标的计算。
计算方法可以采用简单的加减乘除或其他数学模型进行计算。
关键是要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对计算得到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社会物流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可以采用比较分析、差异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
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三、总结建立科学完整的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对于准确了解和评估社会物流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港口生产物流统计指标
问:利用刚刚计算的库场容量,请算出该堆场的通 过能力?
装 卸 桥
轮 胎 式 门 吊
卷扬机和传送带
上海港务局共有各类装卸机械计3256台, 其中起重机械类578台,输送机械类660台, 搬运机械类980台;另沪港合营的集装箱 码头有限公司拥有搬运、专用机械204台。
旅客吞吐量
货物吞吐量
什么情况记 入吞吐量
台州港口已建、规划建港岸线96.23公里,具备开 发港口有利条件的深水岸线为30.75公里,占港口 岸线的32%。前沿水深7m以上,截至2009年底, 台州港共有生产性泊位170个,码头泊位长度为 9895米,其中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4个,最大靠 泊能力74000吨。台州港已成为区域性重要港口, 一类开放口岸、长三角港口群中距台湾最近的港口, 为大陆对台湾直航的63个港口之一。 2011年,台州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5358.2万吨。
什么情况不 计入吞吐量
装卸自然吨与吞吐吨的关系?
水水换装时:
1装卸自然吨=2吞吐吨
港域内近岸水深10m以上的岸线长约333 公里,各类泊位723个,泊位长度39公里, 最大靠泊能力25万吨,吞吐能力2.3亿吨。
指标
台州港
宁波舟山港
岸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度
泊位长度
30,750m
9895m
333,000m
39,000m
前沿水深
泊位数 靠泊能力 泊位通过能力
7m
170 74,000吨 31.52万吨/年
10m
723个 250,000吨 ?万吨/年
上海港公用码头生产用仓库面积计34.5万平方米和 散粮圆筒仓17万立方米,生产用堆场总面积计 177.6万平方米,其中煤堆场28.3万平方米,集装 箱堆场54.7万平方米
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统计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统计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的统计情况和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因此,了解和统计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对于评估国家发展水平、制定政策和提高物流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物流总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物流活动所创造的总价值。
这些物流活动包括物流服务的提供、货物的运输、仓储、信息流等各个环节。
统计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各个行业的物流数据来实现,如工业、商业、农业等。
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它是评估一个国家物流效率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物流活动的高效与否直接影响到商品的流通速度、成本以及供应链的稳定性。
通过统计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可以了解国家整体物流水平的变化和提升空间,为优化物流业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统计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对于政府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通过了解不同行业物流总额的构成和变化趋势,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物流政策,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同时,统计数据还能帮助政府预测物流需求,以及合理规划物流资源,提高国家整体物流效率。
最后,统计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对于物流企业的管理和竞争力提升也有重要意义。
企业可以通过了解行业整体物流总额以及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并提高自身物流效益和竞争力。
此外,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物流总额的统计还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市场机会和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统计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在国家发展、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分析物流总额数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并为提升物流效率和推动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以全面介绍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的统计表。
具体的内容安排如下:引言部分将对文章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
首先,介绍社会物流的概念,说明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的范围。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概念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概念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是指用于测量、评价和监测社会物流活动的一套综合性指标体系。
它通过对社会物流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了衡量社会物流发展水平和效率的依据,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包括多个维度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货物流动指标,如货物流量、货运量、货运成本等;资金流动指标,如物流资金占比、运输资金占比等;信息流动指标,如信息传递速度、物流信息化水平等;时间流动指标,如物流运输时间、环节时间等;服务质量指标,如客户满意度、准时率等。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帮助政府监测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改进政策措施,促进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对指标的分析,识别问题和瓶颈,优化物流操作,提升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也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研究物流领域的基础,进行比较分析和趋势预测。
物流数据统计与分析
物流数据统计与分析物流数据统计与分析是指对物流产业中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读的过程。
通过对物流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物流运作的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优化物流供应链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以下是对物流数据统计与分析的一些关键点和方法:1. 数据收集与整理:首先需要从物流企业的各个环节中收集相关数据,包括货物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系统、物联网技术、传感器网络等渠道进行获取。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清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指标的选择:在对物流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之前,需要确定需要关注的指标。
例如,可以关注货物的运输时间、运输成本、运输距离、运输安全等指标。
指标的选择应根据企业的具体业务需求和优化目标进行确定。
3. 数据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的物流数据,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描述性统计可以帮助了解数据的分布规律和特征;回归分析可以帮助揭示各个因素对物流过程的影响程度;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帮助预测未来的物流需求和变化趋势。
4. 数据可视化和报告:物流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通常通过可视化工具和报告来呈现。
通过可视化工具,可以将数据转化为图表、图像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关联关系。
报告则是对数据分析结果的总结和解读,提供给决策者参考依据。
物流数据统计与分析在物流产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物流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追踪物流运作的效率和成本,并优化供应链的管理。
同时,物流数据统计与分析也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满足客户需求,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物流数据统计与分析在现代物流产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供应链变得更加复杂,企业需要更加高效地运作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物流数据统计与分析,企业可以深入了解其物流供应链的运作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优化物流供应链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冷链物流统计指标体系
冷链物流统计指标体系1.引言1.1 概述概述冷链物流是指对冷藏、冷冻食品等易变质物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控制和保鲜状态的一种物流方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冷链物流在现代供应链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还可以满足人们对新鲜食品的需求,同时也为各个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冷链物流统计指标是衡量冷链物流运行、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指标体系。
通过对冷链物流环节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全面评估冷链物流运营的情况,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冷链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对于提高冷链物流的管理水平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冷链物流的定义和重要性出发,探讨冷链物流统计指标的意义。
首先将介绍冷链物流的定义和其在现代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冷链物流所面临的挑战和需求。
然后,将重点解释冷链物流统计指标的概念和作用,阐述其对于冷链物流运营的重要意义。
最后,将总结冷链物流统计指标的作用,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冷链物流统计指标的概念和意义,进而提高对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相信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冷链物流统计指标体系,能够更好地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和改进,为人们提供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文章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阐述:1. 引言1.1 概述在当前全球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冷链物流作为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其意义和作用不可忽视。
本文旨在探讨冷链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衡量和监测冷链物流运营状况的方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冷链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冷链物流的定义和重要性,明确其在现代物流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我们将重点介绍冷链物流统计指标的意义,并分析其在冷链物流运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我们将总结冷链物流统计指标的作用,以及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社会物流是指物流企业与社会各主体之间的物流流动关系。
它包括物流运输、仓储、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
为了更好地评估和监测社会物流的运行状况,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方法。
下面,我将介绍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
一、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1.运输指标:(1)物流运输总量:指物流运输的总量,包括货物和客运量。
(2)货运量:指一定时期内货物的运输量。
(3)客运量:指一定时期内人员的运输量。
(4)货运周转量:指货物从运输开始到达目的地所经历的全过程中,物流企业所完成的货物运输量。
(5)平均运输距离:指一定时期内货物或人员的平均运输距离。
(6)运输效率: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货物或人员的运输量。
2.仓储指标:(1)仓储总量:指一定时期内物流企业提供的仓储面积,包括冷库、普通仓库等。
(2)货物周转率:指货物在仓储环节上的周转速度。
(3)仓储设施利用率:指仓储设施的利用率,包括库存周转次数、货位利用率等。
(4)仓储服务质量:指仓储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包括货物存取效率、货物检验等。
3.配送指标:(1)配送总量:指一定时期内配送的货物或人员数量。
(2)配送频次:指单位时间内所进行的配送次数。
(3)配送时间:指货物或人员从发货到到达目的地所用的时间。
(4)配送准时率:指货物或人员按时到达目的地的比例。
4.信息处理指标:(1)信息处理能力:指物流企业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信息收集、分析、存储等。
(2)信息流动效率:指信息在物流流动中的传递效率。
(3)信息准确率:指信息的准确程度,包括数据输入和输出的准确性。
二、社会物流统计方法1.现场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物流活动,收集统计相关数据,并通过抽样调查来进行统计。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了解物流活动的实际情况,但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向物流企业和相关主体进行调查,获取相关统计数据。
这种方法相对简便,可以广泛收集信息,但可能存在回答不准确或回避问题的情况。
《物流统计与实务》项目三 物流统计分析指标
11
3.劳动单位
劳动单位主要用于企业内部计量工业产品的数量,它是用生产工业产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来计量生产 工人的劳动成果。企业首先根据自身的生产状况制定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工时定额,再乘以产品的实物 即得以劳动单位计量的产量指标——劳动指标,也叫做定额工时总产量。
12
二、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是由两个互相联系的统计指标对
结构相对指标是统计分析中常用的综合指标,主要有以下作用: (1)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2)反映事物构成的变化规律;(3)研究现象的内在联系。
17
2.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分析总体内各部分之间的比例 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比例相对指标
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 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比而得到的比值,反映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对指标可以反映现象之间的联系程度,如现 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通程度或比例 关系等。
13
(一)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有名数,另一种
是无名数。
1.有名数
有名数是同时使用相对指标中的分子和分母指标数 值计量单位的一种表示方法,主要用于部分强度、密度、 普遍联系程度的相对指标。
物流统计与实务
项目三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物流统计分析指标
任务一 熟悉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任务二 理解常用的平均指标
任务二 了解标志变异指标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任务一
熟悉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4
一、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总规模、总 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总量指标是对总体规模进行描述的常用指标。
物流指数计算公式
物流指数计算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物流指数是指用来衡量物流活动效率和质量的指标,是评价物流系统运行状况的重要工具。
物流指数的计算公式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数据进行推导和确定的,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物流指数的计算公式。
物流指数的计算公式一般包括物流水平指数和物流成本指数两个方面。
物流水平指数一般是通过测算物流活动的时间、距离、可靠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数据来确定,而物流成本指数则是通过考虑物流活动所涉及的成本因素来确定。
物流指数的计算公式对于评估企业物流运作的效率、成本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计算物流水平指数时,一般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时间指标:包括物流执行时间、订单处理时间、交货时间、装卸时间等。
2. 距离指标:包括物流距离、运输距离、中转距离等。
3. 可靠性指标:包括交货准时率、损失率、错发率、质量控制率等。
4. 灵活性指标:包括换货率、运输方式选择、物流组织方式等。
物流水平指数的计算公式一般是将以上各项指标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的,不同的企业和行业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指标的权重以更好地反映物流活动的实际情况。
1. 运输成本:包括货物运输费用、包装费用、运输工具费用等。
2. 仓储成本:包括库房租金、人工成本、管理费用等。
3. 损耗成本:包括货物损耗、滞销成本、过期费用等。
4. 信息传递成本:包括订单处理费用、信息系统维护费用等。
物流指数的计算公式是根据物流活动的特点和实际数据进行综合考量得出的,通过计算物流指数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物流活动的运行状况,为企业提供物流运作方面的参考和改进建议。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物流指数计算公式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字数不足,已将包括每个方面的详细信息进行了介绍,可根据需要合并或增加内容】。
第二篇示例:物流指数是反映物流行业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对于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国家物流枢纽分类与统计指标体系》
《国家物流枢纽分类与统计指标体系》国家物流枢纽分类与统计指标体系一、引言在当今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物流行业的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而国家物流枢纽则是物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高效、快速、安全的物流运输至关重要。
建立科学合理的国家物流枢纽分类及统计指标体系,对于监测国家物流业发展、指导政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家物流枢纽的分类国家物流枢纽按功能、业务类型、货物种类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以适应不同地区和行业的需求。
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国家物流枢纽分为货运枢纽、客运枢纽、邮政快递枢纽等;而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可以将国家物流枢纽分为海陆空联运枢纽、跨境电商枢纽、冷链物流枢纽等;根据货物种类的不同,还可以将国家物流枢纽分为粮食物流枢纽、商品物流枢纽、医药物流枢纽等。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统计国家物流枢纽的发展情况,需要建立国家物流枢纽的统计分类体系。
这一体系应该能够充分考虑国家物流发展的多样性,能够反映不同类型物流枢纽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三、国家物流枢纽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国家物流枢纽统计指标体系,能够为政府监管、企业管理和学术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这一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国家物流枢纽的吞吐量、运输距离、运输时间、运输成本、安全指标、服务水平、环保指标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分为基本指标和综合指标两大类。
基本指标主要包括货物吞吐量、旅客发送量、货运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平均运输距离、平均运输时间、运输成本等,这些指标能够客观反映国家物流枢纽的基本运营情况。
而综合指标则包括物流运输效率、安全指标、服务水平、环保指标等,这些指标能够综合评价国家物流枢纽的综合发展水平,为政府和企业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四、国家物流枢纽分类与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国家物流枢纽分类及统计指标体系,不仅能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还能够推动整个物流行业的升级和发展。
通过统计分析,政府可以及时了解国家物流枢纽的发展情况,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汽车物流统计指标
汽车物流统计指标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构成、统计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物流活动的统计和管理。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汽车物流统计指标automotive logistics statistical index能够反映汽车物流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范畴和具体数值。
2.2汽车物流统计指标体系statistical index system of automotive logistics反映汽车物流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以及互相联系的多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
2.3汽车物流企业指标 automotive logistics enterprise index从事汽车物流的企业建立与运用的统计指标。
2.4汽车生产企业物流指标 OEMs logistics index汽车整车生产和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中从事的汽车物流业务中建立和运用统计指标。
3 汽车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框架3.1 汽车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构成汽车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由汽车物流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和汽车生产企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构成。
3.2 汽车物流企业统计指标体系汽车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内容见表1和表2。
表1 汽车物流企业统计指标体系表2 汽车生产企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4 汽车物流统计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汽车物流统计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见附录A。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汽车物流统计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A.1 汽车物流企业统计指标A.1.1 规模A.1.1.1 汽车货运量A.1.1.1.1 铁路货运量报告期内,汽车物流企业利用铁路运输零部件、整车和售后服务备件的总量。
计算单位:整车:万台,零部件:十千立方米(万吨),售后服务备件:十千立方米(万吨)。
A.1.1.1.2 公路货运量报告期内,汽车物流企业利用公路运输零部件、整车和售后服务备件的总量。
计算单位:整车:万台,零部件:十千立方米(万吨),售后服务备件:十千立方米(万吨)。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目 录目 次前 言本标准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中国商业统计学会、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黎明、翟志宏、蔡进、冯耕中、姜超峰、何辉、谢萍、李雪燕、黄久久、闫淑君、叶茂盛、冯燕。
引 言本标准在广泛调查研究,吸收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确定了社会物流统计指标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本标准通过对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进行规定,为我国物流统计提供技术支撑,使统计数据能全面、科学地反映我国现代物流业的运行特点、发展趋势和经营效益,使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的物流统计工作进一步规范,从而推动我国物流统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更好地适应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社会物流统计的指标体系及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物流统计部门、机构及各类有物流相关经济活动发生的法人、自然人。
A 8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Social logistics system of statistic indicators (征求意见稿)2008-xx-xx 发布 2008-xx-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参考了以下文件:(GB/T 18354-2006)《物流术语》(GB/T 19680-2005)《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GB/T 20523-2006)《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GB/T 4754 -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物流统计-统计指标
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2014-4-27
8
(2)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按反映的时间状况)
时期指标
总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连续变化过程中达到的总数量。 例如:某年物流行业的业务收入总额;产品销售量。
时期指标的特点:
A、时期指标具有累加性; B、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包含的时间长短有关; C、时期指标数是连续计数的。
2014-4-27
9
时点指标
总体在某一时刻(瞬间)上所存在的总量。 例如:某一时点物流行业人员总数;商品库存量。
特点:
A、时点指标不能累计相加; B、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包含的时间长短无关;
C、时点指标数是间断计数的。
2014-4-27
10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不同
指 标 名 称 指 标 特 点
时 期 指 标
1.可加性,即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相加具有实际意义。 2.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期 长指标数值就大,反之就小。 3.时期指标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
1.不可加性,各时点指标数值相加后不具有实际意义。 2.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3.时点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
w X
i 1 n i
n
i
w
i 1
3724 6.3% 590
i
2014-4-27
同一时期比较 同类现象比较 不同总体 比较 比 较
同一总体中
部分与部分 部分与总体 实际与计划
物流运行指数统计指标体系编制说明
《物流运行指数统计指标体系》国家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物流运行指数统计指标体系》国家标准是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9)负责并技术归口,于2009年12月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立项,作为“冷链物流等重点物流领域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下属的子项目,项目编号为200910254∙06。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承担《物流统计体系标准研究》课题项目,并编制《物流运行指数统计指标体系》等国家标准。
二、目的及意义《物流运行指数统计指标体系》国家标准是适应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要求,提出反映我国物流发展运行景气状况的指数体系编制方法。
将该指数体系与相关物流统计指标相结合,用以定期监测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我国物流业发展提供数据信息基础保障。
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开展物流运行景气监测提出现实可操作性建议和方案,为今后开展物流业月度景气调查,并开展相关分析研究,做好前期基础。
三、编制原则物流运行指数统计指标体系是从微观物流领域来描述物流产业整体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物流运行景气指数设计的总思路是旨在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用于对物流产业发展中各环节及物流发展未来变化趋势进行总体的定量判断和分析预警。
在考虑指标设置时遵循了如下原则:一是从微观物流的角度切入,构建能够充分反映物流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能力与利用、效率与效益、服务与发展等多方位的产业物流指数;二是指标设置要反映物流企业经营活动的全流程。
且物流领域中的主要业态(运输、仓储等)均可填报;三是侧重物流领域中的重点环节。
即物流企业调查的范畴界定在物品运输与装卸搬运、仓储、邮政寄递以及流通加工配送等主要类型。
按照上述原则,物流运行指数由一个综合指数和若干分项指数构成。
综合指数,用景气分析理论中的合成指数方法,由分项指数加权平均得出,分项指数的权重运用因子分析模型确定。
利用综合指数分析判断我国物流业总体发展概况;利用分项指数分析判断各行业内部各环节发展变化情况。
物流统计指标
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报表制度—1—9.物流统计指标1.自有仓库个数(01):指本企业拥有的,用于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
包括出租给其他单位的仓库。
2.自有仓储面积(02):指本企业拥有的,用于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面积。
包括库房面积和货场面积。
库房面积=内墙的长×宽-障碍物面积(不能存放货物部分的面积,如:柱子)。
包括出租给其他单位的仓库面积。
3.自有仓库容量(03):指本企业拥有的,用于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的容量。
仓库容量=内墙的长×宽×高-障碍物体积(不能存放货物部分的面积,如:柱子)。
包括出租给其他单位的仓库容积。
4.租用仓储面积(04):指租用本企业以外的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面积。
包括库房面积和货场面积。
5.货运车辆(05): 包括普通载货汽车和专用载货汽车。
6.普通货车(06):指只有一般构造的栏板式及平板式货运汽车,包括自卸车、半挂车等。
7.专业货车(07):指具有特殊构造和专门用途的货运汽车,如集装箱专用车、冷藏车、罐车、活畜运输车、散装水泥车等。
8.冷藏车(08):能进行冷冻运输的货运汽车。
9.集装箱专用车(09):专用装载集装箱的货运汽车。
10.装卸设备(10):专用于装卸搬运货物的设备。
包括集装箱装卸桥、门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带式输送机、叉车等。
11.铁路专用线(11):指和铁路大动脉相连,归企业所有的为加速货物的集散而铺设的专用铁路线。
12.物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12):指为提高经营管理的工作效率,对相关物流过程进行全面动态监控与管理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13.购进总额(13):指报告期内,企业从本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购进,供本单位消费使用的原材料、燃料、设备等物品的价值总量。
14.销售总额(14):指报告期内,企业对本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的物品价值总量。
15.货运量(15):指报告期内,企业组织完成的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到目的地并卸完的货物数量。
物流数据分析表,1200字
物流数据分析表物流数据分析表是用来对物流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的工具,通过对物流数据的统计、比较和整理,可以揭示出物流运作的关键指标和规律,为物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一、物流总量指标分析物流总量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物流运作水平的重要指标,包括货物流量、货物周转量、货物运输里程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物流运输的规模、增长趋势和区域差异。
1. 货物流量分析货物流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各种运输方式运送的货物总量。
可以根据不同的货物类别进行划分,如重货、轻货、大宗货物、普货等,以及不同的运输方式,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运等。
通过对货物流量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货物的运输需求和运输方式的偏好,为物流企业提供市场定位和服务优化的参考依据。
2. 货物周转量分析货物周转量是指货物在一定时间内在物流系统中完成的流转次数,是衡量物流系统运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货物周转量的分析,可以了解物流系统的运作速度和流畅度,找出物流系统中的瓶颈和优化空间,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3. 货物运输里程分析货物运输里程是指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所经过的距离,是衡量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货物运输里程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运输方式的里程比例和对环境资源的消耗程度,为优化运输路线、提高运输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提供依据。
二、物流成本指标分析物流成本是指物流运作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和费用,包括人力资源、车辆设备、运输费用、仓储费用等。
通过对物流成本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物流运营的经济效益和成本结构,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提供指导。
1. 人力资源成本分析人力资源成本是指物流系统中用于管理、操作和支持物流运作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费用。
可以分析人员数量、工资水平、人员结构和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了解人力资源成本的构成和变化趋势。
通过合理管理和利用人力资源,可以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2. 运输费用分析运输费用是指货物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车辆使用费用、燃油费用、维修费用等。
运输统计指标
运输统计指标运输统计指标指的是用来统计和评估运输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效率和质量表现的指标。
这些指标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了运输业务中的表现,包括安全性、准时性、可靠性、成本效益等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运输统计指标。
1. 运输成本运输成本是评估运输业务效益的最基本指标。
它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其中直接成本包括燃料、人工、维修和折旧等等。
间接成本包括绩效管理、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等等。
2. 运输安全运输安全是在运输业务中的各个环节中保持货物、车辆和员工的安全。
它包括行车安全、人员和装载物的安全、运输数据的安全以及交通规则和法规的遵守等等。
3. 运输准时运输准时是指运输业务中货物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安全地送达目的地。
它包括运输中的各个过程,如出发时间、到达时间、中转时间、交通状况以及卸货时间等等。
这个指标与客户的满意度直接相关。
4. 运输可靠性运输可靠性是指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能够准确地保持质量和完整性。
它包括整个供应链的可靠性,包括效率和稳定性。
保证可靠性需要精确的货运跟踪和故障排除机制。
5. 运输效率运输效率是指运输业务中减少时间和成本,同时提高货物安全和质量的能力。
它包括优化路线、改善车辆装载和卸货、降低货运成本、减少等候时间、优化生产流程以及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等。
6. 运输能力运输能力是指企业货物运输的潜力和能力。
它包括容量、规模、速度、质量、安全和性价比等。
运输能力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业务环境进行调整和优化。
运输周转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运输距离的货运量。
它可以根据货物种类和运输量评估运输系统的适应能力和质量。
8. 运输质量运输质量是指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能够保留质量和完整性。
它包括货物的品质、数量和安全,保证运输质量需要保证货物的正确装载和卸货,以及安全有序地运输。
总之,运输统计指标是运输业务中用来评估和监测各个环节的表现的关键性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被用来确定企业的竞争力,优化运输流程和提高效率,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及保证输出以及产业链的可持续性。
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
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性
农产品物流是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 重要意义。
农产品物流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农产品物流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
理时间等。
03
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衡量农产品物流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需要将其
纳入指标体系中。具体可以包括农产品质量合格率、食品安全检测率等
。
加强数据分析能力
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需要加强数据分析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对数据的分析和解读能力。同时,需要引进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以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精度 。
农产品物流运输效率
指在一定期间内,农产品物流企业使用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任务的比例和效 率,反映企业的运输效率水平。
03
CATALOGUE
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目的
反映农产品物流运行情况
通过统计指标,客观反映农产品物流的运输、仓储、配送 等环节的运行状况,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评估农产品物流效益
绿色认证
建立农产品绿色认证制度,规范绿色农产品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推 动绿色农产品市场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产品质量稳定,如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加强 质量检测等。
建立农产品市场预警机制
通过数据分析,预测市场波动趋势,建立预警机制,帮助农民和企 业应对市场风险。
05
CATALOGUE
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优化建议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目 录目 次前 言本标准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中国商业统计学会、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黎明、翟志宏、蔡进、冯耕中、姜超峰、何辉、谢萍、李雪燕、黄久久、闫淑君、叶茂盛、冯燕。
引 言本标准在广泛调查研究,吸收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确定了社会物流统计指标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本标准通过对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进行规定,为我国物流统计提供技术支撑,使统计数据能全面、科学地反映我国现代物流业的运行特点、发展趋势和经营效益,使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的物流统计工作进一步规范,从而推动我国物流统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更好地适应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社会物流统计的指标体系及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物流统计部门、机构及各类有物流相关经济活动发生的法人、自然人。
2 引用标准A 8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Social logistics system of statistic indicators (征求意见稿)2008-xx-xx 发布 2008-xx-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参考了以下文件:(GB/T 18354-2006)《物流术语》(GB/T 19680-2005)《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GB/T 20523-2006)《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GB/T 4754 -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统计指标
1.自有仓库个数(01):指本企业拥有的,用于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
包括出租给其他单位的仓库。
2.自有仓储面积(02):指本企业拥有的,用于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面积。
包括库房面积和货场面积。
库房面积=内墙的长×宽-障碍物面积(不能存放货物部分的面积,如:柱子)。
包括出租给其他单位的仓库面积。
3.自有仓库容量(03):指本企业拥有的,用于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的容量。
仓库容量=内墙的长×宽×高-障碍物体积(不能存放货物部分的面积,如:柱子)。
包括出租给其他单位的仓库容积。
4.租用仓储面积(04):指租用本企业以外的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面积。
包括库房面积和货场面积。
5.货运车辆(05): 包括普通载货汽车和专用载货汽车。
6.普通货车(06):指只有一般构造的栏板式及平板式货运汽车,包括自卸车、半挂车等。
7.专业货车(07):指具有特殊构造和专门用途的货运汽车,如集装箱专用车、冷藏车、罐车、活畜运输车、散装水泥车等。
8.冷藏车(08):能进行冷冻运输的货运汽车。
9.集装箱专用车(09):专用装载集装箱的货运汽车。
10.装卸设备(10):专用于装卸搬运货物的设备。
包括集装箱装卸桥、
门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带式输送机、叉车等。
11.铁路专用线(11):指和铁路大动脉相连,归企业所有的为加速货物的集散而铺设的专用铁路线。
12.物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12):指为提高经营管理的工作效率,对相关物流过程进行全面动态监控与管理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13.购进总额(13):指报告期内,企业从本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购进,供本单位消费使用的原材料、燃料、设备等物品的价值总量。
14.销售总额(14):指报告期内,企业对本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的物品价值总量。
15.货运量(15):指报告期内,企业组织完成的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到目的地并卸完的货物数量。
16.自运货运量(16):指报告期内,由本企业自行完成运输的货物数量。
17.委托代理货运量(17):指报告期内,委托本企业以外的企业(单位)完成运输的货运数量。
18.自运周转量(18):指报告期内,企业利用各种运输工具实际完成运送过程的货物运输量。
计算公式为:货物周转量=∑(每批货物重量×该批货物的运送距离)。
19.平均货物储存量(19):在报告期内,平均每天的货物储存量。
年平均储存量=月平均储存量之和÷12;月平均储存量=(月初库存量+月末库存量)÷2
20.平均货物储存周期(20):指报告期内,库存物品从入库到出库的
平均时间,即仓储货物平均存储时间。
可参考以下公式计算:平均货物储存周期=报告期天数(全年按360天)÷周转次数。
周转次数=报告期货物吞吐量÷报告期货物平均储存量。
21.自运货物平均运价(21):指报告期内,企业使用自有运输工具完成物品的社会运输业务,理应取得的运输业务收入与自运货物周转量之比。
自运货物平均运价=应计算的自运货物业务收入额÷自运货物周转量22.委托代理货物平均运价(22):指报告期内,委托本单位以外的企业运输完成物品运输业务,所支付的运输费用与货运周转量之比。
委托代理货物平均运价=所支付的委托代理运输额÷委托代理货运周转量
23.企业物流成本(23):指报告期内,企业从事物流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实际业务成本。
24.运输费用(24):指报告期内,企业为完成货物运输业务而发生的全部费用。
包括支付外部运输费和自有车辆运输费。
包括从事货物运输业务人员的工资福利、车辆(船舶、飞机、管道)年折旧、燃料与动力消耗、维修保养费、年检费、运输附加费、企业货物运输业务费。
25.运输附加费(25):指报告期内,企业在运送物品的过程中,支付给运输管理或投资部门的各种交通建设基金、过路费、过桥费、过闸费等。
26.利息费用(26):指报告期内,企业在购进、销售货物过程中,由于资金的占用而需承担的利息支出。
27.仓储费用(27):指报告期内,企业为完成货物储存业务而发生的全部费用。
28.保险费用(28):指报告期内,企业在购进、销售货物过程中,为预防和减少因物品丢失、损毁造成的损失,与社会保险部门共同承担风险,向社会保险部门支付的物品财产保险费用。
29.货物损耗费用(29):指报告期内,企业在购进、销售货物过程中,因物品损耗,包括破损维修与完全损毁而发生的价值丧失。
30.配送费用(30):指报告期内,企业为完成货物配送业务而发生的全部费用。
包括支付外部配送费和企业自身完成配送业务所发生的费用。
包括业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加工配送设施年折旧、燃料与动力消耗、设施设备维修保养费、业务费。
31.流通加工费用(31):指报告期内,企业为完成货物流通加工业务而发生的全部费用。
包括支付外部流通加工费和企业自有设备流通加工费。
包括业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加工配送设施年折旧、燃料与动力消耗、设施设备维修保养费、业务费。
32.包装费用(32):指报告期内,企业为完成货物包装业务而发生的全部费用。
包括运输包装费和集装、分装包装费。
包括业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包装设施年折旧、包装材料消耗、设施设备维修保养费、业务费。
33.信息及相关服务费用(33):指报告期内,企业为完成信息及相关服务业务而发生的全部费用。
包括支付外部信息及相关业务费和本企业内部信息及相关服务业务费。
包括信息及相关业务的业务人员工资
福利、信息及相关业务设施年折旧、燃料与动力消耗、设施设备维修保养费、业务费。
34.物流管理费用(34):指报告期内,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因组织和管理各项物流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主要包括管理人员报酬、办公费用、教育培训、劳动保险、车船使用税等各种属于管理费用科目的费用。
35.从事物流活动平均人数(35):指在企业从事运输、装卸搬运、仓储保管等物流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平均人数= 报告期内各月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之和
报告期内月数
其中:从业人员月平均人数=(月初从业人员数+月末从业人员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