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性状遗传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均差= ( x x ) 离均差之和= ( x x ) 0 2 2 离均差平方和 S = ( X X )
方差=V= s 2
2 ( x x )
n 1
=
三 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值。
• 方差和标准差是全部观察值偏离平均数的重要度 量参数.
s V
V 和 S 越大,该资料变异程 度越大,则平均数的代表 性越小.
• 易患性的变异是呈连续变异的,它表示人体内由基因 决定的某种抗体物质的浓度差异。 • 易患性高的个体,抗病力低,当一个个体的易患性超 过阈值时,该个体即表现为“患病”,性状就表达。 • 连续分布的易患性(X)就被阈值区分出不连续的 “发病”与“正常”两类,未越过阈值者属于“正 常”,越过阈值者则为“患病”。 •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阈值标志着患病所必需的最低 的相关基因的数目。
广义遗传率可作为估算不同性状的遗传传递强 弱的一个指标。
狭义遗传率
只计算基因加性效应的方差( VA )部分在 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例.
估计遗传率的方法
• 广义遗传率的计算
采用遗传差异 较大的二个亲 本杂交,分析亲 本、F1、F2或 回交世代的表 现型方差 。
VF1=VE,
VP1=VE,
现,这类性状称为~。
呈正态分布(连续分布以X表示)
阈性状的两种分布
可以计数的间断分布(以P表示)
• 阈性状表型非连续变异,存在一个“阈”。阈 的一侧表现一类性状,阈的另一侧表现另一类 性状,中间存在一个临界点(阈值),如死亡 与存活,是一类重要的数量性状.
易患(感)性(liability)
• 多基因遗传病认为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效应共同决定 个体是否容易患病,这在医学遗传学中称为易患性。
概念:与质量性状相比较而言,某些相 对性状的变异呈连续性,个体之间的差 异不明显,界限不清楚,很难明确分组。
动植物的许多经济性状: 农作物的产量 成熟期 奶牛的产奶量 棉花的纤维长度等。
数量性状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
1、 连续变异。
杂交后代难以明确分组只能用度量单位进
行测量.
2、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并表现较复杂的
由于用于杂交的亲本间相差基因对数的不同,相差 的基因对数愈多,愈接近连续分布。
由于观察的层次不同。
如产子数可简单分为单胎和多胎,引起多胎的激素 水平是连续分布的。
阈性状及特性
• 阈性状——具有一个潜在的连续性变量分布,
其遗传基础是微效多基因控制,但该性状需达
到某一阈值才表现出来,而低于该阈值则不表
• 狭义遗传率的计算(h2=VA/VP)
基因型效应
• 中亲值(m)=(CC+cc)/2,定为0. • 各基因型值与中亲值的差就是相应的基因型效应. • ac为加性效应,ac = CC(基因型值) –m 或 ac =m-cc. • dc为显性效应,dc = Cc基因型值-m. • dc =0,无显性; dc >0,有显性效应; dc <0,表示c基 因为显性; dc = ac ,完全显性; dc > ac ,超显性.
互作效应(I)
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基因型值 产生的效应。 非加性效应。 G=A+D+I
• 表型方差及分量
VP=VG+VE
若 G和E相关:
VP=VG+VE+2covGE
若 G和E无相关:
VP=VG+VE=VA+VD+VI+VE
其中VA加性方差——可稳定遗传; VD显性方差,VI互作方差——不能稳定遗传。
微效多基因往往有多效性 ,一个性状由多个基因 内控制;而一个基因往往影响多个性状。
多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具有分离、重组、连
锁等性质.
微效多基因:控制数量性状的多基因中,由于每对
基因对表型的影响甚微,很难把它们个别的作用区 分开,通常把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称为~ 数量性状的遗传在本质上与孟德尔式的遗传完全一 样,只是需用多基因理论来解释。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数量性状是由许多微效基因(多基因)的联合效应 所造成的; 每对基因对性状表型的表现所产生的作用微小. 等位基因之间为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表现为增 效和减效作用, 彼此间不存在显隐性; 多基因的效应相等,而且彼此间的作用可以累加, 后代的分离表现为连续变异; 微效基因对环境敏感.
如小家鼠有一种引起白斑的显性基因,白斑的大小由 一组修饰基因所控制。
主基因:控制某个性状表现的效应较大的少数基因; 修饰基因:基因作用微小,但能增强或削弱主基因
对基因型的作用。
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相对性
由于区分性状的方法不同,质量性状与数量性 状可能相互转化。 某些数量性状在一些杂交组合中表现为质量性 状特征,而在有些组合中表现数量性状的特征。
例外:
偏态分布
一些基因可能存在着显性作用:Aa=AA 所以: A1A1=A1a1 那么,A1A1A2A2、A1a1A2a2、A1a1A2A2 A1A1A2a2 、A1a1A2A2基因型效应相当. 杂交后代分布曲线呈偏态
例外
主效效应
• 有些数量性状受一对或少数几对主基因的支配, 还受到一些微效基因的修饰,使性状表现的程度 受到修饰。
小麦种皮颜色的遗传是4个贡献等位基因的多基因遗传
三对基因控制
红粒 R1R1R2R2R3R3 × r1r1r2r2r3r3 白粒 ↓ R1r1R2r2R3r3 红粒 ↓⊕ 表型类别 表型比例 红色增效基因数 红粒:白粒 1 6R 红 色 浅红 6 1R 1 0 R 白色
最红 暗红 深红 中深红 中红 6 5R 15 4R 20 3R 63:1 15 2R
• 育种上要求标准差大,则差 异大,有利于单株的选择; • 良种繁育场要求标准差小, 则差异小,可保持品种稳定。
1 2 x n x n
2 i
三 直线相关
度量变量x和y之间的相关程度.
表示: rxy
四 协方差
相关变量x和y共同变异的程度. 表示: covxy
五 回归系数
一个变量变异时另一个变量的变异程度
遗传率
• 遗传率,亦称遗传传递率,是指亲代传递
其遗传特性的能力。
• 根据遗传率估计值中的包含成份不同,遗
传率可分为:
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
广义遗传率(H2):指数量性状遗传方差占表 型方差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P G E V ( P) V (G ) V ( E(假设: ) Cov(G, E) 0) V (G ) V (G ) 2 H V ( P) V (G ) V ( E )
• 个体
P=G +E
• 群体
∑P= ∑G +∑E
(其中∑E=0)
两边各除以N
∴P (均值) = G (均值)
基因型值还可以分解为:
加性效应 (additve effect),A
显性离差(dominance effect),D
互作离差(epistasis effect),I
加性效应(A)
x1 x 2 x3 x n x x n n
加权法:将各个变数x乘上它自己的权数, 再经过总和后除以权数的总和。
fx x n
二、方差:又称变量,表示一组资料的分散 程度或离中性。
全部观察值偏离平 均数的度量参数。 方差愈大,说明平 均数的代表性愈小。 计算方法:先求出 全部资料中每一个观 察值与平均数的离差 的平方的总和,再除 以观察值个数。
• F2中,R或C的数目分别是4、3、2、1、 0,分别控制从红色到白色的各种颜色。
总结: 红色素合成的深浅是基因剂量控制,即由R或C的
数目决定,每增加一个大写基因籽粒颜色更深一些.
R或C,红色增效基因(贡献等位基因) .
R或C的效应可以累加.
Fra Baidu bibliotekR的等位基因为r, r为减效基因(非贡献 等位基因).
杨辉三角
数量性状基因数的估计
4n = F2代个体总数/ F2代中极端个体数
例如:获得子二代22016个子代,其中极端子代86 个,计算所涉及的基因数。
(1/4)n = 86/22016 n=4
典型数量性状分布图(正态分布) 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数目越多,后代的变异类型也越多,每 一种所占的比例更小,加上环境因素,更易呈连续变异。而且 是中间多、两头少,为正态分布.
9、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
1、 数量性状及其特征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 相对性状之间显示出质的差异,变异不 连续。
在杂种后代的分离群体中,具有相对性状的个 体可以明确分组,求出不同组之间的比例。 比较容易地用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或连锁 遗传规律来分析其遗传动态。
数量性状
对数量性状的研究,一般是采用相应的度 量单位进行度量,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最常用的统计参数是: 平均数(mean) 方差(variance)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统计学基础
一、平均数
是某一性状全部观察值的平均值,表示一组 资料的集中性. 通常应用算术平均数
基因座位(locus)内等位基因之间 以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累加效应 是上下代遗传中可以固定的遗传分量
加性效应所引起的遗传变异量是可以通过选择在 后代中被固定下来的.
显性效应(D)
基因座位内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效应。
非加性效应,不能在世代间固定
与基因型有关 随着基因在不同世代中的分离与重组,基因间 的关系(基因型)会发生变化,显性效应会逐 代减小。 群体中∑D=0
VF1=2.307
VP1=0.666 VP2=3.561
• VE=1/3(0.666+3.561+2.307)=2.088 =1/4×0.666+2/4×2.307+1/4×3.561=2.075 H2% =(VF2-VE)/VF2×100 =(5.072-2.088)/5.072×100 =58.8%
表示:bxy
数量性状的遗传率
表现型值 P(phenotype
value)
对个体某个性状度量或观察到的数值。 如:某玉米的穗长10cm 某水稻穗上有300粒稻谷
表现型值,P。 其中有基因型所决定的部分,称为基因 型值(genotype value),G。 表现型值与基因型值之差就是环境条件 引起的变异,称为环境离差。 (environmental deviation),E。 P=G+E 这就是数量性状的基本数学模型
对数量性状遗传变异研究的特点:
• 以群体和多世代为对象进行研究. • 性状差异无法分组归类,而需逐个测量. • 应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 规律.
• 借助于分子标记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 作图技术可在分子标记连锁图上标出单 个基因位点的位置、确定其基因效应.
3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基本方法
红粒 F1 F2 × 白粒 ↓ 浅红粒 ↓ 红:白= 15:1
1/16深红;4/16大红;6/16中红;4/16淡红;(1/16 白)
深红 大红 中红 浅红 白色 表型比 1 : 4 : 6 : 4 : 1 3 2 1 0 R或C数目 4
• 实验结果的表型比例1:4:6:4:1和(a+b)4的
各项系数相同.
则F2的表现型频率为:
( ½ R+ ½ r)2n
n = 2时 ( ½ R+ ½ r)2×2
=1/16+4/16+6/16+4/16+1/16
4R n = 3时 6R ( ½ R+ ½ r)2×3 5R 4R 3R 2R 1R 0R 3R 2R 1R 0R
=1/64+6/64+15/64+20/64+15/64+6/64+1/64
VP2=VE
所以, VE=1/2(VP1+VP2)
=1/3(VP1+VP2+VF1)
由于, VF2=VG+VE VG= VF2-1/3(VP1+VP2+VF1)
所以, H2=(VF2-VE)/VF2×100% = { VF2-1/3(VP1+VP2+VF1) }/VF2
例:玉米穗长遗传率 H2
• VF2=5.072
分离比率是按二次分布系数分配
如果只有1对基因控制 F1植株产生的配子 ♂G 1/2R+1/2r ♀G 1/2R+1/2r ♀♂配子受精结合, F2的基因型频率为 (1/2R+1/2r)(1/2R+1/2r) =(1/2R+1/2r)2 =1/4 RR +2/4 Rr +1/4 rr
性状由n对独立基因决定时
互作关系。
•例: 玉米果穗长度遗传
F1是杂合体,但基因型相同,那么穗长的差异一 定由于环境的差异所引起。
玉米果穗长度遗传
• F1介于双亲之间, 表现为不完全显性.
• 不能按穗长对F2 个体进行归类.
• F2平均值与F1接 近但变异幅度更大.
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比较
2、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学说
1908,Nilson Ehle ,普通小麦籽粒色遗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