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常规资料
产科护理常规

产科护理常规
1. 产前准备
- 确保产妇的身体状况良好,不存在严重的孕期并发症。
- 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包括血压、血糖、体重等指标监测。
- 为产妇提供合适的营养和饮食建议,保证营养充足。
- 帮助产妇准备生育计划和出生计划。
- 提供产妇和家属心理支持和教育。
2. 分娩过程护理
- 监测产妇的宫缩情况和胎儿心率,确保安全。
- 给予产妇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如按摩、热敷等。
- 协助产妇保持正确的呼吸和姿势。
- 提供产妇和家属心理支持和鼓励。
- 协助医生进行分娩操作,如剖宫产等。
3. 产后护理
- 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心率等。
- 协助新生儿喂养,包括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
- 为产妇提供恢复期护理,包括清洁、伤口处理等。
- 提供产妇和家属产后护理指导,如产后康复锻炼、乳房按摩等。
- 协助产妇处理产后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
4. 出院指导
- 提供产妇和家属关于早期育儿的指导,如新生儿护理、喂养
技巧等。
- 告知产妇家属产后定期复诊和检查的重要性。
- 提供卫生和卫生保健方面的建议,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等。
- 解答产妇和家属的疑问和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
以上是产科护理的常规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和补充。
产科护理旨在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与健康,提供全面
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产科护理常规

第二节产科一、产科一般护理1. 入院护理孕妇入院时,接诊护士应热情接待,护送至床边及时通知医生看病人,由责任护士做好入院介绍及婴儿安全管理制度宣教。
2. 病情观察(1)监测生命体征每天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体温超过37.5℃连测体温4次。
观察血压变化,异常者进行血压监测。
(2)专科病情观察了解围生保健检查情况;检查胎方位,了解宫口开大情况及胎先露入盆程度;初产妇或有难产史的经产妇,需做骨盆外测量;严密观察宫缩及胎心变化,注意临产征兆及异常情况的发生,初产妇宫口开大1.5cm或经产妇有正规宫缩,可送至产房待产。
3.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矿物质、适量脂肪及糖类,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
妊娠合并疾病者按医嘱要求落实饮食。
4. 监测体重每周测量体重1次,每周体重超过0.5kg 时应告知医生。
5. 心理护理鼓励孕妇保持乐观的心态,做好角色转变的心理准备。
6. 消毒隔离孕妇合并传染病者,应做好床边隔离,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7. 健康教育(1)指导孕妇正确计数胎动方法:早、中、晚各监测胎动1次,每次1小时,3次的胎动次数相加乘以4,即为12小时的胎动次数,如12小时的胎动次数<10次或每小时<3次,提示胎儿宫内缺氧,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取左侧卧位。
胎动消失后,胎心在24小时内也会消失,应予以重视,以免贻误抢救时机。
每天监测胎动可预测胎儿的安危。
(2)指导孕妇休息时尽量取左侧卧位,左侧卧位可减轻妊娠期右旋子宫对腹部下腔静脉的压迫,从而改善子宫胎盘血流量。
(3)指导孕妇间断氧气吸入,每天2次,每次15~30分钟。
二、产褥期护理从胎盘娩出至产妇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至非孕期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
一般为6周。
【护理常规】1. 休息与体位会阴无伤口者取自由卧位,有伤口者宜健侧卧位或平卧,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便恢复体力。
鼓励产后24小时内下床活动,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 饮食护理给予易消化和富于营养的饮食,适量的新鲜蔬菜及纤维素,避免吃刺激性食物。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引言概述:产科病房护理是指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综合护理的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合理的产科病房护理常规能够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从产妇护理、新生儿护理、产后护理和家庭护理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产科病房护理常规。
一、产妇护理1.1 产妇个人卫生护理产妇在产后需要进行个人卫生护理,包括洗澡、更换内衣、清洁会阴等。
护士要引导产妇正确进行个人卫生护理,注意洗澡水温的控制,避免感染。
同时,要及时更换产妇内衣,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细菌滋生。
清洁会阴时,应使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进行轻柔擦洗,避免刺激。
1.2 产妇饮食护理产妇在产后需要合理的饮食,以促进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
护士应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产妇应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瘦肉、豆类、蔬菜等,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1.3 产妇乳房护理产妇在产后需要进行乳房护理,以保持乳房的健康和乳汁的畅通。
护士应指导产妇正确的乳房按摩和乳头护理方法。
产妇应每天进行乳房按摩,促进乳汁分泌和乳房通畅。
同时,产妇在喂奶前后要注意清洁乳头,避免细菌感染。
二、新生儿护理2.1 新生儿皮肤护理新生儿的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感染。
护士应指导家属正确进行新生儿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和湿润。
新生儿洗澡时应使用温水和温和的洗涤剂,避免使用过多的肥皂和洗发水。
洗澡后要及时擦干新生儿的皮肤,避免湿疹和皮肤干燥。
2.2 新生儿喂养护理新生儿的喂养是保障其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护士应指导家属正确进行新生儿喂养,包括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
对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护士要教会家属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喂养频率。
对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要注意配方奶粉的选择和正确的配制方法。
2.3 新生儿生命体征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监测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的重要手段。
护士应定期对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心率等进行监测,并记录相关数据。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体位护理:自主卧位,尽量取左侧卧位,解除右旋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预防仰卧位综合征。
2.饮食护理:饮食清淡为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进食高蛋白、足够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病情观察:根据护理级别和医嘱测量生命体征,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
4.基础护理:根据患者分级护理要求,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5.专科护理:产前观察产程进展和胎心变化,初产妇宫口开大3cm,经产妇宫口开大2cm,送入产房待产。
产后观察子宫复旧情况及阴道出血量、颜色、性质,观察新生儿基本情况,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新生儿喂养指导。
6.安全护理:根据病情使用床挡、腕带,做好各种管路护理,严格交接,做好新生儿管理,防止意外发生。
7.心理护理:告知患者自然分娩是一种生理过程,保持乐观心情,积极配合,避免精神紧张,以免影响产程的进展。
【健康教育】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病区环境、探视及陪护制度和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等,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2.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告知患者以高蛋白、足够热量、高维生素及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利于保持大便通畅。
3.告知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保持乐观心情,告知孕妇30s/5~6min为规律宫缩,并讲解自数胎动的方法和重要性。
4.告知患者产后多饮水,4~6h内尽早排空膀胱,预防产后出血。
告知患者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感染。
5.告知患者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适当下床活动。
无禁忌证者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并讲解其意义。
6.告知患者婴儿出生24h内注射乙肝疫苗、卡介苗,72h 后采足跟血及听力筛查,并讲解其意义。
7.告知患者及家属保持新生儿脐部清洁、干燥,注意观察脐带残端有无出血及异常分泌物,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8.指导产妇产后42d内禁止盆浴及性生活,以免引起感染,42d后到产科门诊复查生殖器恢复情况。
讲解带环时间和注意事项:顺产产后3个月,剖宫产产后6个月,月经干净3~7d。
产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产科一般护理常规正常产前:一、医疗目标保证母婴安全.二、护理目标(一)缓解孕妇紧张情绪。
(二)满足患者生活需要。
三、护理问题(一)焦虑与担心胎儿安危有关。
(二)知识缺乏与缺乏相关剖宫产知识有关.四、护理措施(一)未临产者,2小时监测胎心率1次并记录,严密观察临产的先兆症状,及时送产房待产。
(二)教会孕妇自我监护胎动,每天按时听胎心,发现异常,通知医生及时处理.五、健康教育(一)孕妇入院时热情接待,通知责任护士和医生,2小时内作入院介绍.(二)按医嘱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三)活动与休息:普通清淡易消化饮食、取左侧卧位。
正常产后:一、医疗目标产妇无产后感染,母婴情况好.二、护理目标(一)缓解疼痛。
(二)满足患者生活需要。
三、护理问题(一)疼痛与会阴切口有关。
(二)潜在并发症切口感染。
四、护理措施(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产妇分娩后先按压宫底,于30min、1h、2h、3h各观察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一次。
若有异常,及时处理.(二)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
(三)保持外阴清洁,每天擦洗外阴2次。
(四)擦洗会阴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发现红、肿、硬结者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五、健康教育(一)环境:安静整洁,冷暖适宜,空气新鲜.(二)活动与休息:产后24h内应卧床休息,24h后鼓励下床活动.有侧切伤口者,指导其取健侧卧位,以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三)饮食:应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多食水果、蔬菜防止便秘,忌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四)排尿及排便:及时补充水分,产后2~4h鼓励并督促产妇自行下床排尿。
产后6h仍不能自行排尿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五)协助并指导产妇进行新生儿喂养.(六)心理指导:关心体贴产妇,予以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一、概念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指孕妇有规律宫缩至宫口开全.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约6~8小时.二、临床特点规律宫缩、宫口扩张、胎头下降、胎膜破裂、疼痛。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正常产前
1、孕妇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作入院介绍并通知医师。
2、填写入院病历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3、尚未临产者护送至病房床前严密观察临产的先兆症状及时送产房待产。
4、注意饮食及休息取左侧卧位。
5、教会孕妇自我监测胎动早、中、晚各一次每天交接班时听胎心发现异常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6、关心、体贴孕妇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二〉、正常产后
1、休养环境应安静舒适冷暖适宜、空气新鲜。
2、产妇产后2小时入休养室时、2h、3h、4h各观察血压、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一次并记录于产后12小时观察记录上。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3、及时补充水分产后24h鼓励并督促产妇下床排尿第一次排尿时请家属注意搀扶。
产后6h仍不能自行排尿者应采取措施、诱导排尿、30min后仍不能排尿时按医嘱行导尿术必要时留置导尿定时开放O
4、产后24h内应卧床休息24h后鼓励下床活动行产后康复训练指导。
5、饮食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
多食水果、蔬菜防止便秘忌生冷、酸辣等刺激性事物。
6、协助并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7、观察体温变化如体温超过38℃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8、嘱其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1/5000浓度的高镒酸钾液清洗会阴至少两次。
9、每天会阴擦洗2次擦洗会阴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发现红、肿、硬结者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10、有侧切伤口者指导其取右侧卧位以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产科疾病护理常规

产科疾病护理常规(一)、产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健康史及孕产史,了解本次妊娠的各项指标。
2.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自觉症状、体征。
3.评估胎儿宫内情况及头盆关系。
4.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
【护理措施】1.按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左侧卧位休息,环境安静,空气流通,尽量避免各种刺激。
2.间断吸氧1小时,3次/日。
3.密切监测孕妇一般状况,监测体重变化,根据医嘱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血糖等。
询问孕妇是否有不适症状。
4.监测胎儿宫内反应情况,根据医嘱监测胎心、胎动及产兆。
5.给予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
【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采取左侧卧位休息,以增加胎盘血流灌注,改善胎儿缺氧状况。
2.告知患者定期作产前检查,监测胎心,体重,血压、血糖、宫高、腹围等。
3.指导患者自测胎动,教患者辨别临产的先兆症状,如见红、不规律腹痛出现提示先兆临产。
(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痫前期护理常规按产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健康史,了解既往病史及孕产史。
2.评估患者的血压、水肿、尿蛋白、头痛、及视力改变情况。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及眼底检查、心电图、胎心监护等检查结果。
4.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
【护理措施】1.按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左侧卧位休息,环境安静,空气流通,尽量避免各种刺激。
2,间断吸氧1小时,3次/日。
3.密切监测孕妇一般状况,每日监测体重,根据医嘱监测血压。
询问孕妇是否有头痛、视力改变和上腹部不适等症状。
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眼花等自觉症状时测血压,留专人陪护,避免发生抽搐。
4.一切抢救物品备于床头。
5.密切注意胎儿宫内发育情况,根据医嘱监测胎心,注意胎动、产兆。
6.适当镇静,可给予安定和苯巴比妥,以消除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达到降压、缓解症状及预防子痫发作的目的。
7.使用硫酸镁时,注意根据血压调整滴速,观察有无中毒表现,重点观察呼吸、尿量及膝反射情况,如果呼吸小于16次/分钟或尿量小于600m1/d或膝反射消失,则提示硫酸镁中毒,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医院产科护理常规

医院产科护理常规第一节产科一般护理常规一、产前护理常规【观察要点】孕妇产兆(宫缩、胎膜、阴道出血情况)、胎心、胎动及血压。
【护理措施】热情接待:孕妇入院后热情接待,安排床位,携孕妇至床旁,说明呼叫器的使用方法。
1、介绍环境:包括浴室、卫生间的使用及医院的规章制度,取得孕妇及家属的合作,通知医师。
2、填写病历:填写住院病历,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详细阅读门诊、急诊病历记录,询问病史,进行一般产科检查,制定护理计划。
3、介绍配膳:介绍食堂地点及开饭时间,特殊饮食遵医嘱。
4、向家属说明产妇情况,取得家属合作。
5、嘱产妇假设有破膜、见红、宫缩情况应通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护士应说明破膜后的考前须知。
6、测体重1次/周,每周体重不超过0.5kg.7、每日测体温、脉搏2次,三天后改为每天1次,体温超过7.5℃改测一日3次。
厚)、重量、脐带长度,动静脉有无异常,双胎者明确单双卵有胎盘残留或大局部胎膜不全的情况下,行清宫术。
5、检查软产道有无损伤:用纱布擦净外阴血渍,检查外阴、会阴切口、小阴唇内侧、尿道四周、阴道、后穹隆、宫颈一周有无裂伤及其程度,如有损伤应按层次由深到浅,由里到外修补缝合,记录外缝丝线针数。
6、缝合后常规肛查,检查缝线有无穿过直肠。
7、核对纱布垫、纱布、器械数,并逐项填写各种记录。
8、胎盘交与产妇或家属并签字。
第四产程护理观察产后2h内的出血量,每15-30min观察一次血压、子宫收缩、子宫底高度、膀胱充盈度、会阴有无血肿,并做好记录。
1、观察新生儿皮肤颜色、呼吸及再次检查脐部有无出血,如新生儿无异常,娩出后半小时抱给母亲,进行第一次吸吮给产妇擦浴,更换衣服,垫好会阴垫、保暖。
假设无异常将母婴送至休养室。
并做好有关记录。
【健康教育】向产妇及家属讲解分娩的大概过程,告诉产妇、家属需要配合的方面。
10协助鼓励产妇尽量正常进食、休息、为分娩保存体力。
第三节催产素引产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血压,宫缩,宫颈成熟度,宫口扩张度,子宫强直收缩引起子宫破裂,胎窘,羊水栓塞等。
妇产科护理常规完整版

妇产科护理常规完整版
一、孕妇护理:
1.孕前指导:包括注意营养、生活习惯、健康锻炼等方面的指导,提
醒孕妇预防孕妇疾病,如妊娠中毒症、妊娠糖尿病等;
2.孕期营养指导:包括合理膳食搭配、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3.孕妇体重监测:关注孕妇的体重变化,预防孕期过度肥胖或不足造
成的健康问题;
4.孕妇常规体检:包括血压、体重、腹围的监测,以及定期妊娠检查;
二、产妇护理:
1.产前准备:包括清洁、准备分娩所需物品等;
2.助产技术:协助产妇进行分娩,包括宫缩观察、胎儿心率监测、侧
切缝合等;
3.产后护理:包括身体清洁、缝合伤口护理、催乳、产后排尿和排便等;
5.乳房护理:指导产妇正确哺乳技巧,预防乳房疼痛、乳腺炎等问题;
6.家属教育:指导产妇的家属正确照顾产妇,提供母婴护理知识。
三、新生儿护理:
1.新生儿清洁:清洗新生儿身体、头发、面部等,保持清洁卫生;
2.新生儿喂养:指导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监测新生儿的吃奶量和排
便次数;
3.身体观察: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新生儿早期预防接种:指导家长熟悉和正确实施新生儿早期疫苗接种;
5.皮肤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的干燥清洁,预防尿布疹和湿疹等皮肤问题;
6.家属教育:指导家属正确照顾新生儿,提供产后恢复和母婴护理知识。
综上所述,妇产科护理包括孕妇护理、产妇护理和新生儿护理。
护士应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孕妇、产妇和新生儿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产科护理的常规

产科护理常规第一节产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产前护理观察要点观察孕妇产兆(宫缩、胎膜、阴道出血情况),胎心胎动及血压。
护理措施1、执行入院患者一般护理常规.2、监测并记录胎心2次/日.3、根据医嘱吸氧3升/分,2次/日,测血压。
二、产后护理产后护理1、产后小时督促产妇饮水〉500毫升,产后2—4小时以内鼓励产妇排尿,排尿困难者用诱导促排尿,无效时应导尿并留置尿管,饮食易消化促进泌乳的营养丰富的。
2、产后2小时内每半小时压宫底一次,注意宫底高度,阴道流血情况。
3、保持外阴清洁,会阴护理每日2次4、及时更衣,床单元整洁5、正常分娩后30分钟内开始早吸吮,多吸吮,按需哺乳。
第二节母乳喂养护理1、帮助婴儿在产后30分钟内完成早吸吮,与母亲皮肤早接触不少于30分钟2、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按需哺乳。
3、指导产妇掌握正确哺乳方法与婴儿含接姿势.4、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挤奶方法。
5、每次喂奶前母亲需洗净双手及清洁乳头,切记用肥皂或酒精清洗奶头,以防干燥或皲裂。
6、发现产妇乳头乳头扁平或凹陷、乳胀、乳头皲裂等问题,并提供指导及治疗。
7、因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哺乳者,及早退奶,并指导进行人工喂养。
第三节剖宫产护理术前护理1、观察宫缩、胎心、血压、羊水性状。
2、铺麻醉床、协助做术前化验检查.3、备齐新生儿用物、新生儿抢救药品与复苏器械,并备好宫缩剂。
术后护理1、向麻醉师了解术中情况及注意事项,根据麻醉方式执行麻醉护理常规2、执行产科一般护理常规3、术后测血压(30分钟×4次)至血压平稳,4、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子宫收缩情况,阴道流血量。
5、观察尿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及性质。
6、按医嘱给药。
第四节妊娠期高血压护理观察要点1、观察全身水肿情况,根据医嘱监测血压,记出入量及尿量2、听取产妇主诉(有无头痛和头晕、眼花、视觉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3、观察应用硫酸镁后有无中毒反应护理措施1、执行产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卧床休息,尽量左侧卧位,保持病室安静,做好生活护理.3、根据医嘱给予吸氧、解痉、镇静、降压药物.4、备齐急救药品及器材。
妇产科护理常规

妇产科护理常规第一节产科护理常规一、产科一般护理常规(一)产前护理观察要点观察孕妇产兆(宫缩、胎膜、阴道出血情况),胎心、胎动及血压。
护理措施1.按入院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做产前检查。
无灌肠禁忌症的给予温肥皂水灌肠。
3.做胎心监测一次,并按规定监测记录胎心音。
4.根据医嘱吸氧、测血压等。
健康教育1.告诉孕妇分娩先兆。
2.教会并督促孕妇自数胎动3次/日,每次1小时,左侧卧位,在产前病房或待产室,有异常及时通知值班医生、护士。
3.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充分休息,做好迎接分娩的准备。
(二)产后护理观察要点1.观察产妇面色、血压、宫底高度、阴道流血情况、膀胱充盈及排尿情况。
2.观察产妇乳房泌乳、母乳喂养、会阴切口、恶露的量、色及气味。
3.观察产妇饮食及活动量、思想情绪。
护理措施1.产后2小时给饮水>500ml、补充能量。
产后4小时以内鼓励产妇排尿,排尿困难者可诱导促排尿,无效时汇报值班医生给予导尿并留置尿管定期开放。
2.产后4小时内每半小时按压宫底一次,注意阴道出血量并记录。
3.保持外阴清洁,会阴护理2次/日,有水肿式会阴肿胀者遵医嘱给予硫酸镁湿热敷。
4.保持床单元整洁,必要时更换产垫。
5.正常分娩半小时内开始早吸吮、多吸吮,按需哺乳。
母婴同室、母婴分离时要教会正确的挤奶方法(除非有医学指征)。
6.指导产妇及家属进行新生儿抚触。
7.新生儿出生后无医学指征即接种乙肝疫苗5mg于右臂三角肌,24小时后接种卡介苗0.1ml于左臂三角肌。
健康教育1.告之产妇产后4h内排尿的重要性,使其配合。
2.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做好会阴部清洁、乳房护理、合理营养、适量活动。
3.指导新生儿一般护理。
(三)产后出院指导1.哺乳期应吃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汤类饮食,保证足够蛋白质和维生素,坚持母乳喂养。
2.劳逸结合,适当活动,有利于子宫复旧。
3.注意个人卫生,室内通风,勤换衣服,每日刷牙,注意外阴清洁,汗多时可用温水淋浴,产后1个月内不宜盆浴。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产科病房护理常规:产科病房护理是指针对产后妇女和新生儿的护理工作。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包括妇女的身体护理、产后恢复、婴儿的喂养和护理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产科病房护理常规的内容。
一、妇女的身体护理:1. 产后身体观察:护士应每日观察妇女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伤口护理:对于剖宫产或者产妇有会阴切口的情况,护士需要每日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3. 乳房护理:护士应指导产妇正确哺乳姿式,每次哺乳后匡助产妇将乳房清洗干净,并观察乳头是否有裂伤或者红肿等异常情况。
4. 排尿护理:护士应鼓励产妇多饮水,每日观察产妇的排尿情况,及时排空尿液,避免尿潴留。
二、产后恢复:1. 产后康复体操:护士应指导产妇进行产后康复体操,匡助恢复产妇的身体功能和形体。
2. 心理护理:产妇在产后容易浮现情绪波动和产后抑郁,护士应赋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匡助产妇调整情绪。
3. 营养指导:护士应赋予产妇合理的营养指导,包括膳食搭配和补充维生素等,促进产妇的康复。
三、婴儿的喂养和护理:1. 婴儿喂养:护士应指导产妇正确喂养婴儿的方法,包括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
对于母乳喂养,护士应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式和频率。
2. 婴儿护理:护士应教会产妇正确的婴儿护理方法,包括洗澡、更换尿布、清洁婴儿口腔等。
护士还应观察婴儿的体温、皮肤颜色、大小便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四、其他护理常规:1. 安全护理:护士应确保产妇和婴儿的安全,包括床栏的使用、防止跌倒等。
2. 环境卫生:护士应保持产房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消毒,保持空气流通。
3. 家属教育:护士应向产妇的家属提供产后护理知识和技巧,匡助他们正确照应产妇和婴儿。
总结:产科病房护理常规是为了保障产妇和婴儿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护士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产妇和婴儿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通过妇女的身体护理、产后恢复、婴儿的喂养和护理等方面的工作,护士能够匡助产妇尽快恢复健康,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
(完整版)妇产科疾病护理常规

妇产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生理产科护理常规一、产科一般护理常规二、第一产程护理常规三、第二产程护理常规四、第三产程护理常规五、第四产程护理常规六、产褥期护理常规七、臀位分娩护理常规八、母乳喂养护理常规九、健康新生儿护理常规第二节病理产科护理常规一、剖宫产护理常规二、催产素引产/催产护理常规三、硫酸镁使用护理常规四、会阴切开缝合术护理常规五、早产分娩护理常规六、多胎分娩护理常规七、死胎护理常规第三节产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第四节妊娠期并发症护理常规一、流产二、异位妊娠三、妊娠剧吐四、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痫前期护理常规五、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护理常规六、前置胎盘护理常规七、胎盘早剥护理常规八、胎膜早破护理常规九、产后出血护理常规十、羊水栓塞护理常规十一、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护理常规十二、妊娠合并糖尿病护理常规十三、妊娠合并贫血护理常规十四、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护理常规十五、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第五节妇科疾病护理常规一、妇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妇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三、妇科腹部手术护理常规四、宫外孕非手术治疗护理常规五、功能性子宫出血护理常规六、阴道炎护理(一)滴虫性阴道炎(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三)细菌性阴道炎七、前庭大腺炎和囊肿护理八、急性盆腔炎护理常规九、阴道后穹窿穿刺术护理常规药物流产护理常规十、药物流产护理常规十一、妊娠剧吐护理常规十二、先兆流产护理常规十三、子宫肌瘤护理常规十四、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护理常规(一)葡萄胎(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十五、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护理常规第六节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护理常规一、尿瘘护理常规二、子宫脱垂护理常规三、压力性尿失禁护理常规四、刮宫手术常规五、阴道镜检查护理六、药物流产护理常规七、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中期妊娠引产护理常规第一章症状护理常规第一节恶心、呕吐护理常规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评估呕吐的时间、性质、呕吐物的性状和量,以往有无同样发作史,与进食、饮洒、药物戓毒物、精神因素等的关系。
产科正常待产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产科正常待产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提供护理系统,促进有效适应,减轻疼痛:主动与患者交流,鼓励产妇描述对疼痛的感受,帮助其采取有效的缓解疼痛措施,如指导产妇深呼吸、按摩腰骶部。
宫缩间歇指导产妇放松休息,恢复体力。
和患者交流,转移其注意力。
2.观察产程进展:1)子宫收缩及胎心:助产士将手掌放于产妇腹壁上,宫缩时宫体部会隆起变硬,间歇期会松弛变软。
定时连续观察宫缩持续时间、强度、规律性以及间歇期时间,并做好及时记录。
用胎儿监护仪,可观察胎心率变异及其与宫缩、胎动的关系,判断胎儿在宫内的状态。
2)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宫口扩张曲线及胎头下降曲线,常选择产程图描记,体现产程进展情况,并对产程的处理有指导意义。
3)胎膜破裂:产妇如发生胎膜破裂,应立即给予听胎心,并密切观察羊水性状、颜色和流出量,做好相应记录及破膜时间。
4)血压: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第一产程期间宫缩时血压常升高0.67~1.33kPa(5~10mmHg),间歇期恢复原状。
应每隔4~6h测量1次患者血压。
发现血压升高应增加测量次数并给予相应处理。
3.促进舒适:1)提供休息与放松的环境:护理人员应尽量保持镇静、温和的态度,低而平静的声音,在需要检查或处理前务必告知产妇所需的时间,让她有心理准备。
2)补充液体和热量:鼓励产妇在两次宫缩间歇少量多次进食,保证足够水分摄入,以保证精力和体力充沛。
3)活动和休息:当宫缩不强且未破膜时,鼓励产妇适当走动,利于加速产程进展。
初产妇宫口接近开全或经产妇宫口扩张4cm时,应采取左侧卧位。
4)排尿与排便:为避免膀胱充盈影响宫缩及胎头下降,应鼓励孕妇每2~4h自行排尿1次,胎头压迫造成排尿困难时需要导尿。
5)阴道检查:应适时在宫缩时进行,次数不宜过多。
临产初期,每隔4h查1次。
宫口开大3cm送产房待产。
产科危重护理常规

一、危重病人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环境整洁,温湿度适宜,定时给予通风换气,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注意病人的保温。
2、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以便及时输入液体和药物。
3、绝对卧床:根据病情摆放合适的体位,血压不稳的情况下不可随意搬动病人。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气道分泌物,避免误吸,防止舌后坠;定时为病人翻身、叩背,防止坠积性肺炎。
5、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抢救。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专人看护,重点监测神志变化、各项生命体征、尿量、心电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详细记录。
7、营养摄入:保证病人足够的摄入量,根据病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吸收的流质饮食或遵医嘱补液,做好胃肠营养管及鼻饲的护理。
8、口腔护理:每日为病人清洁口腔2次,清醒病人饭后协助其漱口。
9、保护眼睛:每日用抗生素眼药水点眼;眼睑不能闭合者,用凡士林纱布覆盖。
10、预防并发症:每日为病人梳理头发、洗脸,保持皮肤清洁无异味,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一次,用50%的酒精按摩骨突处,预防压疮。
11、观察排便情况:必要时可留置尿管,每周更换一次,注意观察尿量、颜色、性状等。
便秘者使用缓泻剂或灌肠,观察大便的颜色和性状。
12、加强防护:躁动时适当约束,避免坠床或碰伤;惊厥时用牙垫将上下牙隔开,避免咬伤舌头。
13、肢体功能锻炼:保持各肢体处于功能位,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开始功能锻炼。
14、严格执行医嘱:详细记录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二、子痫护理妊高征患者血压≥21.3/14.6kPa(160/110mmHg),蛋白尿≥5g/24h,出现头痛、眼花、恶心、呕吐等先兆抽搐症状称为先兆子痫。
在上述严重征象的基础上进而有抽搐发生,或伴有昏迷,则称为子痫。
1、病室要求:病室拉上窗帘,保持病室光线暗淡,患者戴墨镜避光。
床旁备子痫抢救盘,吸痰器。
2、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有假牙者取下假牙。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产科病房护理是指针对孕妇及产后妇女的护理工作,旨在提供安全、舒适和有效的护理服务,以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和福祉。
下面将详细介绍产科病房护理的常规内容。
一、产前护理1. 孕妇的入院准备:在孕妇入院前,护士需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核对孕妇的个人信息、了解孕妇的病史、进行初步体格检查等。
2. 孕妇的评估:护士需要对孕妇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测量孕妇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并询问孕妇的症状和不适感,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 孕妇的心理支持:护士应积极与孕妇进行沟通,了解她们的情绪和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二、产程护理1. 监测产妇的宫缩情况:护士需要定期监测产妇的宫缩情况,包括宫缩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等,并记录相关数据,以便评估产程进展和判断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护理干预。
2. 监测产妇的胎心情况:护士需要定期监测产妇的胎心情况,包括胎心的频率、节律和变异等,并记录相关数据,以便评估胎儿的健康状况。
3. 提供疼痛缓解措施:产妇在产程中往往会出现疼痛不适,护士需要根据产妇的疼痛程度和个人需求,提供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如按摩、热敷、药物镇痛等。
4. 协助产妇进行产道护理:产妇在产程中需要进行产道护理,包括清洁外阴、更换垫片、协助排尿等,护士需要协助产妇完成这些护理操作,并保持产妇的个人卫生。
5. 监测产妇的输液情况:产妇在产程中可能需要输液,护士需要监测产妇的输液情况,包括输液的速度、输液的剂量和输液的效果等,并及时调整输液方案。
三、产后护理1. 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产妇在产后需要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并记录相关数据,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协助产妇进行乳房护理:产妇在产后需要进行乳房护理,包括乳房按摩、乳头护理、乳房清洁等,护士需要协助产妇完成这些护理操作,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教育。
3. 协助产妇进行排尿和排便:产妇在产后需要恢复排尿和排便功能,护士需要协助产妇进行排尿和排便,并观察排尿和排便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产科一般护理常规正常产前:一、医疗目标保证母婴安全。
二、护理目标(一)缓解孕妇紧张情绪。
(二)满足患者生活需要。
三、护理问题(一)焦虑与担心胎儿安危有关。
(二)知识缺乏与缺乏相关剖宫产知识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未临产者,2小时监测胎心率1次并记录,严密观察临产的先兆症状,及时送产房待产。
(二)教会孕妇自我监护胎动,每天按时听胎心,发现异常,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五、健康教育(一)孕妇入院时热情接待,通知责任护士和医生,2小时内作入院介绍。
(二)按医嘱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
(三)活动与休息:普通清淡易消化饮食、取左侧卧位。
正常产后:一、医疗目标产妇无产后感染,母婴情况好。
二、护理目标(一)缓解疼痛。
(二)满足患者生活需要。
三、护理问题(一)疼痛与会阴切口有关。
(二)潜在并发症切口感染。
四、护理措施(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产妇分娩后先按压宫底,于30min、1h、2h、3h各观察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一次。
若有异常,及时处理。
(二)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
(三)保持外阴清洁,每天擦洗外阴2次。
(四)擦洗会阴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发现红、肿、硬结者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五、健康教育(一)环境:安静整洁,冷暖适宜,空气新鲜。
(二)活动与休息:产后24h内应卧床休息,24h后鼓励下床活动。
有侧切伤口者,指导其取健侧卧位,以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三)饮食:应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多食水果、蔬菜防止便秘,忌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四)排尿及排便:及时补充水分,产后2~4h鼓励并督促产妇自行下床排尿。
产后6h仍不能自行排尿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五)协助并指导产妇进行新生儿喂养。
(六)心理指导:关心体贴产妇,予以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
第二节第一产程护理常规一、概念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
指孕妇有规律宫缩至宫口开全。
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约6~8小时。
二、临床特点规律宫缩、宫口扩张、胎头下降、胎膜破裂、疼痛。
三、医疗目标产程进展好,保证母婴安全。
四、护理目标(一)缓解疼痛。
(二)产妇能描述正常分娩过程知识及各产程如何配合。
(三)产妇主动参与和控制分娩过程。
五、护理问题(一)疼痛:与子宫收缩有关。
(二)舒适改变:与子宫收缩、膀胱充盈、胎膜破裂、环境嘈杂有关。
(三)焦虑:与知识缺乏、未参加产前宣教课有关。
六、专科评估(一)宫缩的强度。
(二)产程进展是否正常。
七、护理措施(一)观察宫缩:掌握宫缩持续及间隔时间,宫缩强弱及节律性,并注意子宫形态,有无压痛,及时发现先兆子宫破裂征象,一般需连续观察3次子宫收缩并记录。
(二)胎心监测:在宫缩间歇期潜伏期每1h测胎心1次,活跃期每30分钟听胎心1次,异常情况随时监测。
每次听1min并做好记录,注意心率、心律、心音强弱。
如胎心率超过160次/分或低于120次/分或不规律,提示胎儿窘迫,立即给产妇吸氧,嘱其左侧卧位,同时通知医生进一步处理。
(三)观察产程进展:初产妇在潜伏期每2h做1次肛门指诊或阴道诊,活跃期每小时1次,同时也要根据宫缩情况和产妇的临床表现,适当增减检查次数,以便了解宫颈扩张和胎头下降程度,并划好产程图。
(四)破膜及羊水的观察:一旦破膜立即予吸氧、听胎心并记录胎心率、破膜时间、羊水的量及颜色。
观察有无脐带脱垂征象。
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感染。
(五)接产准备:初产妇宫口开全,或经产妇宫口扩张4cm时将其送至产房做好接产准备。
八、健康教育(一)环境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二)饮食鼓励和帮助产妇在宫缩间隙期摄取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饮食及液体。
(三)活动与休息产妇宫缩不强,未破膜,鼓励其在室内适当活动。
如阴道流血,胎膜早破、用镇痛药后、初产妇宫口扩张5cm以上或经产妇宫口已扩张3cm以上应适当卧床休息。
(四)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做自我介绍和环境介绍,态度和蔼,关爱产妇,协助其洗脸,擦汗、更衣、更换床单,保持会阴部清洁。
用非药物镇痛方法减轻产妇疼痛,以解除紧张、焦虑、孤独的心理。
(五)排尿及排便鼓励产妇勤排尿及排便,当膀胱充盈又无法排尿时应予以导尿。
(六)医护措施配合1、鼓励患者加强信心。
2、教会孕妇自测胎动及宫缩的方法。
第三节第二产程护理常规一、概念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指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
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不超过1小时。
二、临床特点子宫收缩增强、胎儿下降及娩出。
三、医疗目标保证母婴安全。
四、护理目标(一)教会孕妇运用腹压。
(二)产妇及新生儿没有产伤。
五、护理问题(一)疼痛与宫缩及会阴部伤口有关。
(二)焦虑与缺乏顺利分娩的自信心及担心胎儿健康有关。
六、专科评估(一)产程进展是否正常。
(二)新生儿及产妇是否有产伤。
七、护理措施(一)听诊胎心持续胎心监护,每5min记录一次。
有特殊情况随时记录并及时通知医生。
(二)接产准备做好无菌接生准备工作,严格无菌操作。
(三)会阴保护指导产妇运用腹压与接生者密切合作,注意助产手法。
(四)胎头娩出及时清理口腔、呼吸道分泌物。
(五)胎儿娩出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
处理完,交台下按新生儿常规处理(Apgar评分,测量体重、系识别带、印脚印,早吸吮早接触),同时注意保暖。
(六)观察宫缩及阴道流血。
八、健康教育(一) 环境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
(二)心理指导教会产妇正确运用腹压,避免紧张情绪。
(三)医护措施配合1、鼓励患者正确运用腹压。
2、指导行皮肤早接触,早吸吮。
第四节第三产程护理常规一、概念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
指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约需5~15分钟,不应超过30分钟。
二、临床特点子宫收缩、胎盘娩出及阴道流血。
三、医疗目标预防产后出血,产妇预后良好。
四、护理目标(一)产妇不发生产后出血。
(二)产妇接受新生儿并开始亲子间的互动。
五、护理问题(一)疼痛与会阴切口、产后宫缩痛有关。
(二)知识缺乏与母乳喂养无效有关。
六、专科评估(一)阴道出血量的多少。
(二)软产道是否有裂伤,新生儿Apgar评分是否良好。
七、护理措施(一)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宫底高度。
(二)注意胎盘剥离征象,及时娩出胎盘后,查胎盘、胎膜是否剥离完整。
(三)胎盘娩出后及时注射缩宫素。
(四)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并及时缝合修补。
(五)双胎、羊水过多、心脏病等产妇,产后用沙袋、腹带包扎腹部。
(六)无异常情况,2h后可送入病房,并详细向病房护理人员交班。
(新生儿入病房时的注意事项交待及交接班)。
八、健康教育(一)生命体征监测按时测量血压、脉搏,观察出血量。
(二)提供舒适为产妇及时更换床单及会阴垫。
(三)饮食指导提供清淡、易消化流质。
(四)心理指导(五)医护措施配合1、鼓励产妇产后注意会阴部的清洁。
2、协助产妇和新生儿进行皮肤早接触,早吸吮。
第五节剖宫产护理常规一、概念剖宫产是指经腹切开完整的子宫壁娩出能存活的胎儿及附属物的手术。
二、医疗目标保证母婴安全、产妇腹部切口愈合良好。
三、护理目标(一)缓解疼痛。
(二)满足患者生活需要。
四、护理问题(一)焦虑与担心手术风险、及胎儿安危有关。
(二)知识缺乏与缺乏相关知识有关。
五、专科评估母婴术前检查已完善,均无异常。
六、护理措施术前:(一)患者手术时间,根据病情交待注意事项。
(二)皮肤准备,做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协助完善各项检查。
(三)监测生命体征。
(四)予保留导尿。
(五)更换清洁床单,铺麻醉床,并准备好术后用物。
术后:(一)生命体征的监测:注意血压、脉搏、呼吸,每30min测1次,直到稳定。
术后3d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正常后每天1次。
(二)观察腹部伤口、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
(三)注意保持尿管通畅,拔除尿管后,协助患者下床活动,督促其自解小便,观察尿量。
(四)会阴护理:每日擦洗会阴2次。
(五)预防感染,必要时按医嘱应用抗生素。
七、健康教育术前:(一)环境安静整洁,温度适宜。
(二)饮食指导术前6小时禁食,2小时禁饮。
(三)心理指导指导孕妇放松心情。
术后:(一)环境安静整洁,冷暖适宜,空气新鲜。
(二)饮食指导术后6h进流质饮食,但应避免糖、产气类食品,根据腹胀情况改半流质饮食,排气后进普通饮食。
(三)活动与休息鼓励早期活动,术后当日鼓励患者翻身,以增加肠蠕动,有利于排气。
(四)卧位硬膜外麻醉者取去枕平卧位,6h后改半卧位。
(五)医护措施配合1、鼓励患者坚持饮食原则,忌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
2、按时指导产妇服用药物。
3、做好会阴部的护理,预防感染。
第六节乳房护理常规一、护理目标(一)疼痛减轻或消失。
(二)母乳喂养有效。
二、护理问题(一)疼痛与乳汁淤积,乳头龟裂有关。
(二)焦虑与母乳喂养知识缺乏、乳汁不足有关。
(三)潜在并发症感染。
三、专科评估(一)评估疼痛程度。
(二)评估母乳喂养的姿势,方法。
四、护理措施(一)初次哺乳前应清洗乳头和乳晕,如有痂垢应用油脂浸软后再用温水洗净。
(二)乳头凹陷或平坦者,先做乳头伸展练习,哺乳时先吸吮平坦或凹陷的一侧乳头。
若吸吮未成功,可用抽吸法使乳头突出再吸吮。
协助和指导乳房胀痛产妇做好乳房湿热敷和按摩,疏通乳腺管。
(三)乳头有皲裂者,协助和指导产妇取正确的喂哺姿势和婴儿含接姿势,先在损伤轻的一侧乳头哺乳,以减轻对另一侧乳房的吸吮力;哺乳结束后轻压婴儿下颏拉出乳头,再挤出少许乳汁涂在乳头和乳晕上,促使伤口愈合。
如患乳腺炎疼痛较剧、发热,酌情哺乳或暂停哺乳,指导产妇挤奶,限制汤类食物。
(四)乳汁不足者,指导产妇按需哺乳,不要给婴儿过早添加辅食。
正确地掌握哺乳技巧,合理营养和休息,必要时服用中药或催乳。
第七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常规一、概念妊娠期高血压简称妊高征,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三大征候群,严重时出现头晕、视力障碍,甚至抽搐、昏迷,为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二、临床特点高血压、水肿、蛋白尿。
三、医疗目标控制血压,预防子痫的发生,提高母婴的安全。
四、护理目标(一)轻度妊高征孕妇病情缓解,未发展为中、重度。
(二)中、重度病情控制良好,未发生子痫及并发症。
五、护理问题(一)体液过多与下腔静脉受增大子宫压迫使血液回流受阻或营养不良性低蛋白血症有关。
(二)有受伤的危险与发生抽搐有关。
(三)潜在并发症胎盘早期剥离。
六、专科评估(一)妊高征的程度。
(二)是否危及胎儿安全。
七、护理措施子痫前期:(一)根椐医嘱记出入量。
(二)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如出现头痛、胸闷、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三)注意观察胎心、胎动及产兆。
(四)准备好子痫的抢救物品和药品,如压舌板、开口器、氧气、硫酸镁等。
(五)做好各项化验检查及术前准备工作。
(六)产后严密观察血压及自觉症状,避免发生产后子痫、注意阴道流血及子宫收缩,防止感染。
(七)观察全身症状,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如胎盘早剥、心力衰竭等。
子痫期:(一)抽搐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置开口器或包裹纱布的压舌板于上下齿之间,以防咬伤唇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