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一章--地壳岩体结构特征的工程地质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壳岩体结构特征的工 程地质分析
1.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结构面﹙Structural plane﹚是指岩体中具有一定方
向、力学强度相对较低、两向延伸(或具有一定厚度)的 地质界面(或带)。如岩层层面、软弱夹层、各种成因的 断裂、裂隙等。其它如古剥蚀面、喷出岩间歇面、片理、 片麻理、千枚理、风化夹层、次生夹泥层都属于结构面。 由于这种界面中断了岩体的连续性,故又称不连续面。 岩石﹙Rock﹚不含有显著结构面的岩块。
串联系统
(Baton, 1974)
A—地质(岩石类型:按三大岩类由硬质至破碎划分四个等级。 构造由整体—强烈断裂褶皱分为四等),分数 30—6
B—节理裂隙特征(按整体至极密集分为6个等级,按走向 倾角与掘进方向关系折减)分数 45—7
C—地下水(无至大量) 分数 25—6
RQD—岩石质量指标 0—100 Jn—裂隙组数,无裂—破裂 ,0.5—20 Jr—裂隙粗糙度,粗糙—镜面,4—0.5 Ja—裂隙蚀变程度,新鲜—蚀变夹泥,0.75—20 Jw—裂隙水折减系数,干燥—特大水流,1—0.05
岩体(Rockmass)由岩石构成的被各种显著结构面
切割的天然地质体。它处于一定的地质环境、被各种结构 面所分割。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其主要特征:由岩
构 节理(X型节理,张节理)(扭性节理,张性节理)
造 断层(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
结(张性断层,压性断层,扭性断层) 构 面 层间错动带,羽状裂隙,破劈理。
块体状结构:代表岩性均一,无软弱面的岩体 ,含有的原生结构面具有较强的结合力,间距大 于1m。通常出现在厚层的碳酸盐岩、碎屑岩;花 岗岩、闪长岩;原生节理不太发育的流纹岩、安 山岩、玄武岩、凝灰角砾岩中等。
块体结构:代表岩性较均一,含有2-3组较发 育的软弱结构面的岩体,结构面间距1~0.5m。 成岩裂隙较发育的厚层砂岩或泥岩,槽状冲刷面 发育的河流相砂岩体等沉积岩,原生节理发育的 火山岩体等。
向多因素多指标、多因素综合指标的方向 发展。
70年代以来岩体分类中采用了“岩体质 量指标”或“综合特征指标”来判别岩体 性能的优劣,因而含有这类指标的分类又 被称为岩体质量分级,如上所述的RMR、 Q和Z系统。
层状结构:代表一组连续性好,抗剪性能显著 较低的软弱面的岩体,一般岩性不均一。可进一 步分为层状(软弱面间距50~30cm),薄层状 (间距小于30cm)。还可以据不均一程度划分 出软硬相间的互层状结构。
碎块状结构:代表含有多组密集结构面的岩体 ,岩体被分割成碎块状,以某些动力变质岩为典 型。
散体状结构
I 很好 RMR 100—81 II 好 RMR 80—61 III 中等 RMR 60—41 IV 差 RMR 40—21 V 很差 RMR<=20
Fra Baidu bibliotek
R S R 系统
RSR=A+B+C 和差综合法
(并联系统) (G.Wickham,1974)
Q=RQD/Jn
Q
. Jr/Ja
系
. Jw/SRF
统
乘积法
巴顿的Q分类;
谷德振的岩体质量指标Z系统分类(1979) 。
分类 岩体质量指标计 方案 算公式及方法
表1—3 岩体质量分类代表性方案
参数
等级划分
R RMR=A+B+C+D
M
+E+F
R
和差综合法
系
(并联系统)
统 (T. Bieniawski,1973)
A—岩石强度(点荷载.单轴压) 分数 15—0 B—RQD(岩石质量指标) 分数 20—3 C—不连续面间距(>2m—<3m)分数 20—5 D—不连续面性状(粗糙—夹泥) 分数 30—0 E—地下水(干燥—流动)分数 15—0 F—不连续面产状条件(很好—很差) 分数 0—-12
代表性结构面
A.贯通 性宏观 结构面
断层或 充填型
连续性好,延伸方向确定, 通常具一定厚度与方向
破坏岩体的连续性,构成 岩体力学性质作用边界, 控制岩体变形破坏方向, 稳定性计算的边界
层面,软弱夹 层,断层面或 断层破碎带
B.显现 结构面
裂隙或 非充填 型
硬性结构面,随机断续分布 ,延伸长度米级-数十米,具 有统计优势方位
Z=I . f . R
Z 系
乘积法
统 (串联系统)
谷德振,1979
I—完整性系数,I=V2m/V2r Vm—岩体中纵波速 Vr—岩石中纵波速 f—结构面抗剪强度系数
R—岩石坚固系数(为岩石湿单轴抗压强度的百分之一)
Z的变化范围为0.01—20
1.2.2.3 分类标准的定量化—岩体质量指标 岩体质量分类的研究趋势:从单因素単指标
浅
部 卸荷断裂
结
构 重力扩展变形破裂
次 面
生
结 表 卸荷裂隙
构 部 风化裂隙
面 结 风化夹层
构 泥化夹层
面 次生夹泥
结构面规模等级划分:
按其对岩体力学行为所起控制作用,可划分为三个 等级,即贯通性宏观软弱面(A类);显现结构面(B 类);和隐微结构面(C类)。
类型
主要特征
力学性质
SRF—应力折减系数,表示洞室开挖中岩性和地应力对 围岩抗变形能力的折减,高者可达20(高应力状态 岩石 趋于流动),低者2.5(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
RSR的变化范围 25—100
很好 Q 400—1000 极好 Q 100—400 很好 Q 40—100 好 Q 10—40 一般 Q 4 —10 坏 Q 1—4 很坏 Q 0.1—1 坏 Q 0.01—0.1 特坏 Q 0.001—0.01
1.2.2.2 岩体的工程分类 工程应用分类是以岩体稳定性或岩体质量评价
为基础的分类。为综合性分类,目前主要考虑三 方面因素的指标:即与岩石工程性质有关的指标 (力学性质)、岩体后期改造有关的指标(岩体结 构)和岩体赋存条件方面的指标(地下水或地应力 )。
通常有: RMR(宾尼亚斯基分类,Bieniawski);
破坏岩体的完整性,使岩 体力学性质具各向异性特 征,影响岩体变形破坏方 式
各类原生和构 造裂隙,表生 破裂结构面
C.隐微 短小闭合,长度从毫米级至 影响岩块的强度和变形破 岩石的隐微裂
结构面 厘米级,随机分布可有统计 坏特征
隙
1.2.2 岩体分类
1.2.2.1 岩体结构分类
按建造特征可将岩体划分为块体状(或整体状 )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块状结构和散 体状结构等类型。
1.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结构面﹙Structural plane﹚是指岩体中具有一定方
向、力学强度相对较低、两向延伸(或具有一定厚度)的 地质界面(或带)。如岩层层面、软弱夹层、各种成因的 断裂、裂隙等。其它如古剥蚀面、喷出岩间歇面、片理、 片麻理、千枚理、风化夹层、次生夹泥层都属于结构面。 由于这种界面中断了岩体的连续性,故又称不连续面。 岩石﹙Rock﹚不含有显著结构面的岩块。
串联系统
(Baton, 1974)
A—地质(岩石类型:按三大岩类由硬质至破碎划分四个等级。 构造由整体—强烈断裂褶皱分为四等),分数 30—6
B—节理裂隙特征(按整体至极密集分为6个等级,按走向 倾角与掘进方向关系折减)分数 45—7
C—地下水(无至大量) 分数 25—6
RQD—岩石质量指标 0—100 Jn—裂隙组数,无裂—破裂 ,0.5—20 Jr—裂隙粗糙度,粗糙—镜面,4—0.5 Ja—裂隙蚀变程度,新鲜—蚀变夹泥,0.75—20 Jw—裂隙水折减系数,干燥—特大水流,1—0.05
岩体(Rockmass)由岩石构成的被各种显著结构面
切割的天然地质体。它处于一定的地质环境、被各种结构 面所分割。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其主要特征:由岩
构 节理(X型节理,张节理)(扭性节理,张性节理)
造 断层(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
结(张性断层,压性断层,扭性断层) 构 面 层间错动带,羽状裂隙,破劈理。
块体状结构:代表岩性均一,无软弱面的岩体 ,含有的原生结构面具有较强的结合力,间距大 于1m。通常出现在厚层的碳酸盐岩、碎屑岩;花 岗岩、闪长岩;原生节理不太发育的流纹岩、安 山岩、玄武岩、凝灰角砾岩中等。
块体结构:代表岩性较均一,含有2-3组较发 育的软弱结构面的岩体,结构面间距1~0.5m。 成岩裂隙较发育的厚层砂岩或泥岩,槽状冲刷面 发育的河流相砂岩体等沉积岩,原生节理发育的 火山岩体等。
向多因素多指标、多因素综合指标的方向 发展。
70年代以来岩体分类中采用了“岩体质 量指标”或“综合特征指标”来判别岩体 性能的优劣,因而含有这类指标的分类又 被称为岩体质量分级,如上所述的RMR、 Q和Z系统。
层状结构:代表一组连续性好,抗剪性能显著 较低的软弱面的岩体,一般岩性不均一。可进一 步分为层状(软弱面间距50~30cm),薄层状 (间距小于30cm)。还可以据不均一程度划分 出软硬相间的互层状结构。
碎块状结构:代表含有多组密集结构面的岩体 ,岩体被分割成碎块状,以某些动力变质岩为典 型。
散体状结构
I 很好 RMR 100—81 II 好 RMR 80—61 III 中等 RMR 60—41 IV 差 RMR 40—21 V 很差 RMR<=20
Fra Baidu bibliotek
R S R 系统
RSR=A+B+C 和差综合法
(并联系统) (G.Wickham,1974)
Q=RQD/Jn
Q
. Jr/Ja
系
. Jw/SRF
统
乘积法
巴顿的Q分类;
谷德振的岩体质量指标Z系统分类(1979) 。
分类 岩体质量指标计 方案 算公式及方法
表1—3 岩体质量分类代表性方案
参数
等级划分
R RMR=A+B+C+D
M
+E+F
R
和差综合法
系
(并联系统)
统 (T. Bieniawski,1973)
A—岩石强度(点荷载.单轴压) 分数 15—0 B—RQD(岩石质量指标) 分数 20—3 C—不连续面间距(>2m—<3m)分数 20—5 D—不连续面性状(粗糙—夹泥) 分数 30—0 E—地下水(干燥—流动)分数 15—0 F—不连续面产状条件(很好—很差) 分数 0—-12
代表性结构面
A.贯通 性宏观 结构面
断层或 充填型
连续性好,延伸方向确定, 通常具一定厚度与方向
破坏岩体的连续性,构成 岩体力学性质作用边界, 控制岩体变形破坏方向, 稳定性计算的边界
层面,软弱夹 层,断层面或 断层破碎带
B.显现 结构面
裂隙或 非充填 型
硬性结构面,随机断续分布 ,延伸长度米级-数十米,具 有统计优势方位
Z=I . f . R
Z 系
乘积法
统 (串联系统)
谷德振,1979
I—完整性系数,I=V2m/V2r Vm—岩体中纵波速 Vr—岩石中纵波速 f—结构面抗剪强度系数
R—岩石坚固系数(为岩石湿单轴抗压强度的百分之一)
Z的变化范围为0.01—20
1.2.2.3 分类标准的定量化—岩体质量指标 岩体质量分类的研究趋势:从单因素単指标
浅
部 卸荷断裂
结
构 重力扩展变形破裂
次 面
生
结 表 卸荷裂隙
构 部 风化裂隙
面 结 风化夹层
构 泥化夹层
面 次生夹泥
结构面规模等级划分:
按其对岩体力学行为所起控制作用,可划分为三个 等级,即贯通性宏观软弱面(A类);显现结构面(B 类);和隐微结构面(C类)。
类型
主要特征
力学性质
SRF—应力折减系数,表示洞室开挖中岩性和地应力对 围岩抗变形能力的折减,高者可达20(高应力状态 岩石 趋于流动),低者2.5(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
RSR的变化范围 25—100
很好 Q 400—1000 极好 Q 100—400 很好 Q 40—100 好 Q 10—40 一般 Q 4 —10 坏 Q 1—4 很坏 Q 0.1—1 坏 Q 0.01—0.1 特坏 Q 0.001—0.01
1.2.2.2 岩体的工程分类 工程应用分类是以岩体稳定性或岩体质量评价
为基础的分类。为综合性分类,目前主要考虑三 方面因素的指标:即与岩石工程性质有关的指标 (力学性质)、岩体后期改造有关的指标(岩体结 构)和岩体赋存条件方面的指标(地下水或地应力 )。
通常有: RMR(宾尼亚斯基分类,Bieniawski);
破坏岩体的完整性,使岩 体力学性质具各向异性特 征,影响岩体变形破坏方 式
各类原生和构 造裂隙,表生 破裂结构面
C.隐微 短小闭合,长度从毫米级至 影响岩块的强度和变形破 岩石的隐微裂
结构面 厘米级,随机分布可有统计 坏特征
隙
1.2.2 岩体分类
1.2.2.1 岩体结构分类
按建造特征可将岩体划分为块体状(或整体状 )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块状结构和散 体状结构等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