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 气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3气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3气体的压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气体的压强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掌握计算气体的压强所使用的公式和单位;•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气体压强相关的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气体的压强。
包括以下几个重点: - 压强的概念; - 压强的计算方法; - 压强与力、面积的关系; - 压强的单位。
3. 教学过程3.1 导入与引出教师可从生活中引入气体的实际例子,比如骑车时气球充气,用气泵给轮胎充气等,让学生观察气体的特点,引出气体压强的概念。
3.2 讲解与示范通过示意图和实际实验,讲解气体的压强概念及计算方法。
重点讲解以下两个方面:3.2.1 压强的概念教师可以使用PPT或板书,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方框,内部填充气体,并介绍方框的面积、气体的力、密度等概念。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压强就是单位面积上的力。
3.2.2 压强的计算方法教师可通过公式的推导和计算实例,讲解计算压强所使用的公式。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单位的转换。
3.3 实验与讨论为了加深学生对气体压强的理解,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活动:实验材料•气球•气泵•瓶子实验步骤1.将一个气球充气并封好口。
2.用气泵给一个瓶子充气,并在瓶口塞住一个小木塞。
实验讨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以下问题: - 为什么充气的气球比充气的瓶子更容易爆炸? - 如果将两个气球分别放在两边重量天平的两个盘子上,哪一个气球下沉的更快?通过实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力、面积有关,从而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3.4 巩固与评价3.4.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与气体压强相关的实际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3.4.2 个人练习发放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4.3 考核与评价布置一道与气体压强相关的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3气体的压强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3气体的压强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下面是我设计的一次教学活动的相关内容。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气体的压强。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气压的概念,了解气压与海拔、温度等因素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的概念,知道气压与海拔、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气压的概念,了解气压与海拔、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气压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压计、海拔计、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计算器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气压变化,感受气压的存在。
2. 讲解气压的概念,介绍气压计的使用方法。
3.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不同海拔、温度下的气压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4.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气压与海拔、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6. 课后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家中的气压变化,记录并分析数据。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气压的概念,了解气压与海拔、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气压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气体的压强。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气压与海拔、温度等因素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气压计算方法的讲解上,可能需要进一步巩固,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了教室内的气压变化作为实践情景,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气压的存在。
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明白学习气压的意义。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3气体的压强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3气体的压强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导入、实践操作、互动交流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气体的压强概念。
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对物理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气体的压强概念,知道气体压强的产生原因。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敢于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气体的压强概念,知道气体压强的产生原因。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气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气球、塑料瓶、水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泥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讲述一个关于气体压强的故事,如“气球奇遇记”,引导幼儿关注气体压强的概念。
2. 观察实验:展示气压计,让幼儿观察并了解其工作原理。
然后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高度、不同环境下的气压变化,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气体压强的存在。
3. 实践操作: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塑料瓶、气球、水等材料,自行设计实验来探究气体压强的产生原因。
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工具,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4. 互动交流:邀请各组分享实验结果,让幼儿交流探讨气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在此过程中,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气体的压强概念,知道气体压强的产生原因。
2.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气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实践操作、互动交流等方式,使幼儿对气体压强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气体的压强教案
气体的压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实验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能举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例子。
(2) 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3) 实验测定大气压的数值。
(4)了解流体的流速和压强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影响大气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过对测定大气压强数值,让学生体验STS精神
(2)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设计思路
本节是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应全面体现新课标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评价证据。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究,善于和同学合作,学会研究未知问题的方法,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经历“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过程。
教学策略:让学生利用实验器材,并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归纳出“影响气体压强因素”。
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突破策略: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归纳出“影响气体压强因素”。
四、教学资源:
1、教师用:杯、硬纸片、试管、水槽、马德堡半球实验仪、漏斗、乒乓球、纸片、吹风机。
铁架台、烧瓶
2、学生用:易拉罐、酒精灯、塑料吸盘、橡皮泥等
五、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八下册-10.3《气体的压强》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下册10.3《气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物理八下册,第10章第3节《气体的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气体的压强概念:介绍气体压强的定义,理解气体压强的物理意义。
2. 气体的压强公式:学习气体的压强公式P=ρgh,掌握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3. 气体的压强计算:学会计算气体压强,能运用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气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气体的压强公式。
2. 能够运用压强公式计算气体压强,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体压强的概念,气体的压强公式。
难点:气体压强的计算,压强公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气球、气压计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气球实验,让学生观察气球在受力时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气体压强的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气体的压强概念,介绍气体的压强公式P=ρgh,讲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运用压强公式计算气体压强,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压强公式计算气体压强,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使用气压计测量不同高度的气体压强,验证压强公式。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0.3 气体的压强概念:气体压强是指气体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公式:P=ρgh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填空题:(1) 气体压强是指气体对单位面积的______。
(2) 气体的压强公式为______。
2. 计算题:一个高为h=10m的气球,内部气体密度为ρ=1.29kg/m³,求气球内部的压强。
答案:1. (1) 压力(2) P=ρgh2. 气球内部的压强为P=ρgh=1.29kg/m³×9.8m/s²×10m=126.52P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气球实验,引发学生对气体压强的思考。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三、气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气体的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气体的压强概念:物理学中,气体对于容器壁的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做气体的压强。
2. 气压的计量:标准大气压是指在海平面上,温度为0摄氏度时,大气对于每平方米面积的压力为1.013×10^5帕斯卡。
3. 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4. 气压的应用:气压在生产、生活和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气压计、呼吸机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气体的压强概念,掌握气压的计量方法。
2. 让学生了解气压与高度的关系,能够运用气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气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气体的压强概念,气压的计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高度计、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关于登山运动员高原反应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气压与高度关系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气体的压强概念,讲解气压的计量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3. 实验演示:使用气压计和高度计进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4.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一些与气压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气压的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气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气压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气体的压强概念2. 气压的计量方法3. 气压与高度的关系4. 气压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一个标准大气压是多少?答案:一个标准大气压是1.013×10^5帕斯卡。
2. 题目二:一个海拔为2000米的地方,大气压强是多少?答案:大气压强为0.8×10^5帕斯卡。
3. 题目三:一个气压为0.9×10^5帕斯卡的地方,海拔是多少?答案:海拔为3000米。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气体的压强》WORD教案2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气体的压强》WORD教案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逻辑推理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和观看实验现象,明确什么是非平稳力,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明白得力与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车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之上进行科学推断,从分析归纳中领会物体的惯性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从实验现象和对生活现象的观看,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学习科学家在实验的基础上丰富的想象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经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自己科学推理、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引入新课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对话框中的内容。
从刚才的对话框中,我们获得了如此的体会:物体不推不动,即物体受力时就会运动,不受力时就会静止,也确实是说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坚持。
人们从公元前300多年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代一直到伽利略产生的16世纪,二千年来人们一直抱着如此的观点。
如此的观点是否正确呢?要回答那个问题,我们要来学习本学期的最后一节:力与运动的关系。
三、新课部分1、活动10.5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阻碍教师:前面我们学习过力的两大作用成效,是什么?学生: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师:假如物体不受力的作用,物体将会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回答那个重要的问题。
教师:要求阅读活动内容后回答相关问题。
(2分钟)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阅读。
教师:对活动提出如下问题。
①请估量假如运动的汽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汽车运动的路程将会发生如何样的变化?②实验中是通过如何样的方法来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的?③小车所受的阻力的方向指向哪里?和运动的方向间是什么关系?④什么缘故要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学生:对上述问题逐一回答。
①汽车的运动路程会变长。
②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的。
(毛巾、棉布、木板)③小车受到的阻力方向向后,和车运动的方向相反。
④依照操纵变量法,这是为了让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速度相同。
10.3气体的压强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教案:10.3气体的压强学年:20232024学年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3节“气体的压强”。
本节课主要介绍气体压强的概念、产生原因以及影响因素。
教材内容包括:1. 气体压强的定义及其单位;2. 气体压强的产生原因;3. 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温度、体积和分子数密度;4. 气体的等温变化和等压变化;5. 气体的压强计算公式:P=ρgh。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气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气体压强的单位;2. 了解气体压强的产生原因,能解释实际生活中的气体压强现象;3. 掌握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4. 学会运用气体的压强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气体压强的概念及其单位;2. 气体压强的产生原因;3. 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4. 气体的压强计算公式。
难点:1. 气体压强产生的微观解释;2. 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之间的关系;3. 气体的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气压计;2. 气球;3. 玻璃管;4. 液体压强计。
学具:1. 学生实验手册;2. 计算器;3. 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气球、气压计等教具,展示实际生活中的气体压强现象,如气球升空、气压计指示变化等,引导学生关注气体压强。
2. 知识点讲解:(1)介绍气体压强的定义及其单位,如帕斯卡(Pa);(2)解释气体压强的产生原因,从微观角度分析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撞击;(3)讲解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包括温度、体积和分子数密度;(4)介绍气体的等温变化和等压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压强与体积、温度之间的关系;(5)给出气体的压强计算公式:P=ρgh,并解释其含义。
3. 例题讲解:(1)利用气压计测量海拔高度差;(2)计算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和体积变化时的压强。
4. 随堂练习:(1)根据气压计的读数,计算海拔高度差;(2)根据给定的温度、体积和质量,计算气体的压强。
苏科版《 气体的压强》教案
1. 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强存在的实例;
教学目标
2. 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及结果,记住大气压强的值; 3. 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课时安排
理解大气压强的现象 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 实验探索法 玻璃杯、硬纸片、水、托里拆利实验装置、皮碗 1 课时
导 入 新 课
2. 引入
是什么力支持住了水呢?硬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
1. 大气压强的存在
(1) 阅读课文前面的“?”和图 11—1。读后问:大家阅读了马德堡半球实 验,空气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16 匹马都很难把它们拉开。
新 11—2 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 两手用力往外拉,不容易拉开(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 (3) 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 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 空气由于受重 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 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充分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4) 解释现象:刚上课时,老师演示的实验,表明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
-3-
-1-
空气,杯内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托住了 硬纸片,所以硬纸片不会掉下来。
2. 大气压的大小
根据奥托·格里克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 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伽俐略的学生托里拆利解 决了这个问题。 (1) 演示托里拆利实验 引导观察:管内水银柱先下降,降到一定程度 后停止。 思考并回答: A. 管内水银柱为什么会下降? B. 水银柱上方有空气吗?为什么? C. 为什么水银柱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什么力支持着水银柱使之停止 下降? 管内原来是灌满水银,水银下降后,上方形成了真空,没有空气的压强 作用在水银面上,而管外的水银面却受到大气压的作用。在管内取一液片 A 与管外水银面在同一水平线上,A 上下两面都受到水银的压强,而且都相等, 等于管外水银面上受到的压强。管内的水银柱不落下来,是因为被管外的大 气压支持住了,这说明了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和大气压强大小相等。 托里拆利实验中,使玻璃管倾斜,进入管中水银多一些,尽管水银柱的 长度增加了,但是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保持不变。 (2) 大气压强相当于 760 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760 毫米水银柱的压强有多少帕呢?请同学们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p=ρ hg 算一算(学生演算,教师巡视) 。学生算出结果后,接着讲述:760 毫 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 105 帕,这就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强的值 (简要说明这个值是“海平面”所测的值,不同的地方大气压强不同,将在 下一节课学习) 。 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大小。 A 76cm
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气体的压强》教案
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气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3节《气体的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气体压强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运动、气体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气体的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气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气体压强的测量方法。
2. 了解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运动、气体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气体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运动、气体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气体压强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气体的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气球、显微镜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气球被挤压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气体压强的存在,引发学生对气体压强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气体压强的概念,讲解气体压强的测量方法,如气压计的工作原理。
3. 实验演示:利用气压计进行实验,展示气压随高度、温度变化的规律。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运动、气体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估算海拔高度对气压的影响。
6. 知识拓展:介绍气体的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气压计在气象、登山等领域的应用。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气体压强的概念2. 气体压强的测量方法3. 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运动、气体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4. 气体的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气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2)气体压强的测量方法有哪些?(3)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运动、气体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举例说明气体的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气体压强的概念是指单位面积上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撞击力。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3气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3气体的压强》教案我的教案: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3气体的压强》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讲解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气压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掌握气压与海拔、温度等之间的关系。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的概念,知道气压的存在及其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掌握气压与海拔、温度等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压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难点:气压与海拔、温度等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压计、海拔计、温度计、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气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气压的存在及其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2. 讲解:讲解气压与海拔、温度等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气压是如何受到这些因素影响的。
3. 实验观察:让学生使用气压计、海拔计、温度计等器材进行实验观察,记录不同海拔、温度下的气压值。
4. 数据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气压与海拔、温度之间的关系。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气压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难点:气压与海拔、温度等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气压的概念,掌握气压与海拔、温度等之间的关系,并能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气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气象、医疗等,并进行相关的实践探究。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非常重视每一次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这次教学活动的主题是《气体的压强》,我将其设计成一种探究式的科学实验活动,旨在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意图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气体压强的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气体压强的概念和原理。
最新word苏科版物理《气体的压强》教案精品
10.3气体的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实验或事例,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和估测方法,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认识气压计。
3.了解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知道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4.知道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了解高压锅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具有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类比、等效替代等方法。
3.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尝试运用气体压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介绍有关研究大气压强的人物和史料,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精神。
2.通过实验探究,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纠正一些片面认识,体验动手实验的乐趣。
3.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理解,认识大气压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用废矿泉水瓶、吸管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节约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
教学难点1.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及方向。
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
3.测量大气压的大小。
课前准备玻璃杯、硬纸片、注射器、钩码、长滴管、红墨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演示实验: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可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
问: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放手后,可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3.将挂物钩的吸盘压在光滑的墙壁上,再将重物挂在钩上,吸盘依然不会脱落。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实验时,硬纸片和吸盘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吗?学习了这节课,就知道了。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师提问:是什么力使硬纸片和吸盘不会掉下来?教师讲解: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
空气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跟液体相似)。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3气体的压强》word教案 (4)
三、气体的压强教材分析:本节的大纲要求,掌握大气压的估测方法,只要求会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且大气方面的实验难控制,答案多元化,可观性低,因此教材中没安排学生探究实验,但有大量的演示或课后实验。
因此教者的主导方向是挖掘实验中的大气压知识。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大气压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会估测大气压数值的方法,学会研究未知问题的方法,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究。
在多次的实验中体验成功,树立信心,感受喜悦。
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大气压强的大小、实验证明、实验测量难点:实验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三、器材玻璃杯,水,硬纸片,矿泉水瓶,铁架台塑料吸盘挂钩,弹簧测力计,注射器,纸片2张,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1.引入看,说,写,做:体验大气压的存在:2.估测大气压学生浏览书:P86页活动10.7①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验步骤:(1)把注射器活塞推至底端,______筒内的空气,并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2)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
当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F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取注射器的容积V,用刻度尺测量长度L,则S=_________(4)计算大气压值P=____________。
(5)处理数据:(6)提高:此方法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测量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气压计原理:抽去内部空气的薄金属盒在大气压发生变化时会发生形变,这种形变经放大并显示出来,可用它测量大气压的值.4.生活,物理,社会: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应用:高压锅就是利用了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来工作的.5.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6.一般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教学反思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气体的压强》WORD教案1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气体的压强》WORD教案1【教材依据】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本节为新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教材从牛顿第一定律说起,进而研究平稳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及不平稳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的传统教学模式。
由于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和推理而建立的,对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都较高。
为此,本节教学设计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伪象——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能运动动身,通过提出来问题激发矛盾,再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力能够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下来,因此力不是物体运动的缘故,并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为了增加学生实验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将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并在些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由观看、分析,自行建立惯性的概念。
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说明惯性的存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
最后通过对“生活·物理·社会”的学习,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标理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白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联系生活实际来说明有关惯性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阻碍,通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生活实践与观看摸索,感悟到生活中力与运动关系的存在,激发学习与探究物理规律的欲望与动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难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教具、学具、实验器材】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小车、重物、纸条、水杯、水、鸡蛋、硬纸片、木块、棋子、木尺、空塑料瓶数只。
【课前研究(学习)的问题】1.分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阻碍,实验器材可选用足球、玩具小车、玻璃板、木板、棉布、毛巾等;2.收集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的一些资料,同学相互间进行阅读和交流,激发学习物理的爱好;3.感受物体具有惯性、分组体验物体具有惯性的现象。
8年级物理苏科版下 册 教案《气体的压强》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3 气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及大气压强的应用。
②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及测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它的存在。
②通过实验估测大气压强。
③探究人类生活和生产如何利用大气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具有一定的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总结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大气压的存在。
难点:大气压的估测实验。
【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激趣设疑一名同学上台表演,当瓶盖打开之后,瓶底有水流出,当瓶盖盖紧之后,水停止流出。
在学生的一片惊奇之中提出问题:同一瓶水,为什么盖上瓶盖之后瓶中的水不会流出来,而瓶盖打开之后水流了出来?是谁在托住针孔中的水不让她流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课题——大气压强。
二、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师:大气压强客观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可又摸不着,看不见,我们如何感知它的存在呢?演示实验:用酒精灯烧易拉罐(①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②点燃酒精灯对易拉罐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将易拉罐放入水中;③撤去酒精灯)。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大气对处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这种压强叫作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学生分组实验:请大家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桌子上有许多的实验器材,请学生自由选取,思索设计实验解释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器材:大小试管、塑料吸盘、矿泉水瓶、玻璃杯、水、硬纸片等。
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进行自主实验,实验完毕后每组将自己的实验一人讲解一人操作演示给大家。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能说明大气有压强?师:我们通过实验切实地感受到了大气压的存在,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大气压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迟疑,不知道如何回答,教师此时转换问题:“能说说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吗?”通过类比让学生明白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大气受重力作用,且易于流动)教师演示实验:教师可拿出两个吸盘,引出德保半球实验,教师拿出橡胶半球,请班级中力气最大的同学来表演,同时做好保护,在学生的一片笑声中,半球就是拉不开,再次体验大气压的巨大。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3气体的压强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气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1. 气体的压强概念:介绍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以及气体压强的产生原因。
2. 气压的测量:讲解气压计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气压与海拔的关系:探讨气压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
4. 气压与天气的关系:分析气压变化对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体的压强概念,理解气体压强的产生原因。
2. 学会使用气压计测量气压,并能够观察和记录气压的变化。
3. 掌握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了解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体的压强概念、气压的测量方法以及气压与海拔、天气的关系。
难点:气压的测量原理、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压计、教材、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轮胎的气压、大气压强对呼吸的影响等,引导学生关注气压这一物理现象。
2. 知识讲解:(1)介绍气体的压强概念,解释气体压强的产生原因。
(2)讲解气压计的原理及其在测量气压中的应用。
(3)探讨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分析气压变化对天气的影响。
3. 例题讲解:选用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气压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气压的题目,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气压计的使用方法,提问学生关于气压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气体的压强概念2. 气压的测量方法3. 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4. 气压对天气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汽车轮胎为什么要保持适当的气压。
2. 请分析大气压强对呼吸的影响。
3.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气体的压强、气压的测量以及气压与海拔、天气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了气压这一物理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3节气体的压强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3节气体的压强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幼儿园教学实践,以“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3节气体的压强”为主题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气体的压强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气体的压强概念,掌握气压的测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合作和分享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体的压强概念,气压的测量方法。
难点:理解气压与气体分子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气球、塑料瓶等。
2. 学具:记录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气球爆炸的实验,引起学生对气体压强的兴趣。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气压计的原理,讨论气压的测量方法。
3. 实际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气压下的气球膨胀程度。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气体的压强概念,气压的测量方法。
2. 难点:理解气压与气体分子运动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回顾课堂教学,检查学生对气体的压强概念的理解程度,对气压的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气体的压强知识,鼓励他们进行家庭实验,探索更多的物理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学生理解气体的压强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而气压与气体分子运动的关系则是理解这一概念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通过实验有效地测量气压,以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理解气压的变化,也是我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对于气压与气体分子运动的关系这一难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
苏科版物理八下册-10.3《气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下册10.3《气体的压强》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茁壮成长,我一直在努力地探索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
今天,我要向大家分享的是我设计的一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气体的压强》。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旨在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了解气体的压强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本次活动还注重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孩子们了解气体的压强概念,知道压强的计量单位。
2. 技能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气体的压强概念,知道压强的计量单位。
难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和探究,理解气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气泵、压力计、玻璃管、水槽、显微镜等。
2.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套件,包括气球、气泵、压力计、玻璃管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气球实验,让孩子们感受到气体的压强。
2. 讲解:向孩子们介绍气体的压强概念,解释压强的计量单位。
3. 实验: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用气泵给气球充气,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并用压力计测量气球内的压强。
4. 探究:让孩子们分组讨论,思考气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5. 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
7. 拓展:让孩子们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为什么车胎会爆胎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气体的压强概念,知道压强的计量单位。
难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和探究,理解气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都非常积极,他们通过实验和探究,基本掌握了气体的压强概念,也明白了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10.3气体的压强
气体的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由于大气压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2)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学会估测大气压数值的;(3)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究,善于和同学合作,学会研究未知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大气压的现象【难点】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
【器材】玻璃杯,水,硬纸片,矿泉水瓶,易拉罐,铁架台,橡皮泥,塑料吸盘挂钩,弹簧测力计,注射器,细线,金属盒气压计【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再慢慢地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动一周,又能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仍没有掉下来)。
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液内部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那么气体也受重力作用,也具有流动性,气体内部是否也存在压强呢?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体验大气压的存在【演示】演示图9—18实验,当易拉罐自然冷却时,外壳被压瘪,此现象说明什么?【观察体会】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说明大气有压强【做一做】教师把准备的实验器材摆在讲台上师:利用所给器材,你还能设计什么实验来证明大气有压强?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也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学生设计实验并演示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小结归纳】(板书)1.大量现象说明大气有压强。
2.估测大气压的值(1)感受大气压的大小讲述历史上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做一做】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将两个吸盘式挂钩相互压紧,再将它们沿轴的方向拉开【学生体验】两个学生拉衣钩,体验用力的大小,感觉到大气压力比较大(2)估测大气压的值【议一议】大气压的值有多大呢?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实验来估测一下。
10.3气体的压强教案(苏科版)
10.3⽓体的压强教案(苏科版)第⼗章压强和浮⼒第4-5课时⽓体的压强(2课时)【教学⽬标】1.通过实验,体验⼤⽓压的存在;2.知道测量⼤⽓压强的⽅法,学会估测⼤⽓压的值;3.通过实验,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活中的应⽤,能简单解释飞机如何获得升⼒;4.通过观察和探究,形成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学会研究未知问题的⽅法。
【教学重点】体验⼤⽓压的存在,估测⼤⽓压的值。
【教学难点】体验⼤⽓压的存在,估测⼤⽓压值的实验。
【教学资源】易拉罐,酒精灯,⽔,⽔槽,2mL的注射器、弹簧测⼒计、刻度尺【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新课教师:出⽰⼀空⽜奶盒,有什么办法使其瘪掉呢?学⽣:⽤⼿将⽜奶盒压瘪将吸管插⼊⽜奶盒中,吸⼝⽓⼆、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体验⼤⽓压的存在教师:演⽰图10—16实验,在易拉罐中注⼊少量的⽔,⽤酒精灯对易拉罐加热,待罐⼝出现⽩雾时,将罐⼝堵住,撤去酒精灯,让易拉罐冷却。
观察到什么现象?此现象说明什么?现象:易拉罐变扁。
说明:⼤⽓压的存在。
师:利⽤所给器材,你还能设计什么实验证明⼤⽓有压强?器材:玻璃杯、⽔、硬纸⽚、矿泉⽔瓶、塑料吸盘、挂钩等。
学⽣设计实验并演⽰(纸⽚托⽔、瓶吞鸡蛋实验)问:⽣活中有哪些现象也可以证明⼤⽓压的存在?⽣:吸管吸饮料、钢笔吸墨⽔、活塞式抽⽔机讲述历史上最早证明⼤⽓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将两个吸盘式挂钩相互压紧,再将它们沿轴的⽅向拉开总结:⼤⽓对处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叫⼤⽓压强,简称⼤⽓压。
原因:⼤⽓不仅受到重⼒的作⽤还具有流动性,所以⼤⽓向各个⽅向都有压强。
(⼆)估测⼤⽓压的值最早测量⼤⽓压的实验是由意⼤利的科学家托⾥拆利完成的(托⾥拆利实验)。
1标准⼤⽓压=76cm汞柱=1.0×105Pa实验原理:F ps =实验器材:2ml的注射器、弹簧测⼒计、刻度尺等(1)把注射器活塞推⾄底端,排尽筒内的空⽓,并⽤⼀个橡⽪帽封住注射器的⼩孔(防⽌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强存在的实例;
教学目标Βιβλιοθήκη 2. 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及结果,记住大气压强的值; 3. 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课时安排
理解大气压强的现象 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 实验探索法 玻璃杯、硬纸片、水、托里拆利实验装置、皮碗 1 课时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记
用注射器挂钩码的补充实验,一方面是进一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另一 方面也达到巩固本课知识的目的,同时在注射器活塞下挂一个 500 克的砝码, 给学生以惊奇,更加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到此,初二学生已学习了快一 年的物理了,要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断地保持下去,教师必须在课堂教 学中精心设计,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对于啤酒瓶的实验, 啤酒瓶容易获得, 学生自己都可以做, 可作为作业 (动 手的作业)让学生回家自己做一做,比在课室内看一看更生动,更具体,对提 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物理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3. 大气压发现的历史
指导阅读课本中相应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思维扩展
(1) 大气压这么大,为什么没有把我们压瘪呢?
-2-
(2) 自来水笔吸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墨水就被吸到橡皮管中,为 什么? 如果将托里拆利实验的玻璃管内的水银换成水,大气压能托起多高的水
作 柱? 业
练习第 3 题和习题第 1、2 题 大气压 一、大气层 二、大气压强 1. 大气压的存在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 的存在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大气具有重力和流动性 3.大气压的值 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的值 大气压强相当于 760 毫米水银柱产 生的压强,约为 105 帕
教
学
步
骤
1. 实验置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 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 观察) ,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 (2) 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 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再慢慢按下图 1 把杯口向各 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硬纸片仍没有掉下来) 。
-3-
-1-
空气,杯内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托住了 硬纸片,所以硬纸片不会掉下来。
2. 大气压的大小
根据奥托·格里克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 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伽俐略的学生托里拆利解 决了这个问题。 (1) 演示托里拆利实验 引导观察:管内水银柱先下降,降到一定程度 后停止。 思考并回答: A. 管内水银柱为什么会下降? B. 水银柱上方有空气吗?为什么? C. 为什么水银柱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什么力支持着水银柱使之停止 下降? 管内原来是灌满水银,水银下降后,上方形成了真空,没有空气的压强 作用在水银面上,而管外的水银面却受到大气压的作用。在管内取一液片 A 与管外水银面在同一水平线上,A 上下两面都受到水银的压强,而且都相等, 等于管外水银面上受到的压强。管内的水银柱不落下来,是因为被管外的大 气压支持住了,这说明了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和大气压强大小相等。 托里拆利实验中,使玻璃管倾斜,进入管中水银多一些,尽管水银柱的 长度增加了,但是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保持不变。 (2) 大气压强相当于 760 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760 毫米水银柱的压强有多少帕呢?请同学们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p=ρ hg 算一算(学生演算,教师巡视) 。学生算出结果后,接着讲述:760 毫 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 105 帕,这就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强的值 (简要说明这个值是“海平面”所测的值,不同的地方大气压强不同,将在 下一节课学习) 。 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大小。 A 76cm
导 入 新 课
2. 引入
是什么力支持住了水呢?硬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
1. 大气压强的存在
(1) 阅读课文前面的“?”和图 11—1。读后问:大家阅读了马德堡半球实 验,空气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16 匹马都很难把它们拉开。
新 课 教 学
(2) 学生实验:学生照课本中图 11—2 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 两手用力往外拉,不容易拉开(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 (3) 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 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 空气由于受重 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 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充分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4) 解释现象:刚上课时,老师演示的实验,表明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