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任危机的研究分析
“中国制造”信任危机事件研究及应对策略
中 图分 类 号 :7 25 文献 标 志 码 : 文章 编号 : 6 3 2 1 2 o ) 4 0 o — 2 F 1. 6 A 1 7 — 9 X( 0 8 0 — 1 9 0
如 产 品 研 发 和 零 部 件 生 产 的 企 业 ; 游 企 业 也 可 获 得 较 高利 下
( 徽 财 经 大学 研 究生 部 , 徽 蚌 埠 2 3 4 ) 安 安 3 0 1 摘 要 : 中 国制 造” 任 危机 事件 频 频 出现 , 我 国企 业 乃 至 经 济发 展 造 成 许 多 负 面影 响 。通 过 对 价 值 链 和 信 “ 信 对
息 不对 称 因素 的研 究 , 们 能 够找 出危 机 事 件 背后 的深 层 次 问题 , 而提 出相 应 的 对 策 。 我 从
二、 信任危 机事件 的 深入剖 析
( ) 中国 制造 ” 任危 机 与 “ 一 “ 信 微笑 曲线 ”
行 终 端 产 品 的加 工 组 装 或 者 一 般 性 零 部 件 的 生 产 , 获 利 润 所
只 有 1 %左 右 。 ” 0
随 着 经济 全球 化 的发 展 , 代 企业 的 脑 体 分 离 现 象 已很 现
一
、
“ 中国 制造” 任危 机事件 概述 信
润 , 销 售 和 售 后 服 务 的企 业 ; 中 游 企 业 却 只 能 获 很 少 利 如 而
润 , 组装产品的企业。 如
20 0 7年 3月 1 61 3,美 国某 宠 物食 品商 宣 布 召 回 宠物 食 品 ; 份 ,美 国公 司 三 次 召 回 中 国产 的 2 1 o万 件 玩 具 , 6月 0 其 所 涉 问 题 为 涂 料 和 油 漆 含 铅 超标 ; 同样 , 8月 3 1 , 泰 公 在 美 3 司 下 属 的费 雪 公 司 召 回 近 1 0万 件 中 国产 的 玩 具 ;0 7年 6 0 20 月 , 国汽 车 安 全 机 构 A A 对华 晨 尊 驰 ( 窗 版 ) 行 碰 撞 德 D C 天 进 测 试 ,仅 获 最 差 的一 星 成 绩 ; 同月 ,俄 罗 斯 权 威 汽 车 杂 志 ( uoe i ( 车 观 察 ) 对 奇 瑞 旗 云 组 织 碰 撞 试 验 , 其 为 近 a tr e 汽 v w 》 称 三 年 最 差 测 试 成 绩 ; 外 , 有化 学物 质 的牙 膏 、 少 安 全 性 此 掺 缺 能 的轮 胎 、 有毒 海 鲜 等 , 乎 每 周 都 有 召 回或 禁 售 中 国 产 品 几 的报 道 。 国 内 ,0 3年 8月 , 安 徽 阜 阳 劣质 奶 粉 事 件 ” 惊 在 2o “ 震
浅析中国社会中的信任危机——基于吉登斯对信任的研究
脱 域 是吉登 斯 研究 现 代 性 的 核 心概 念 , 它 是 指社 会 关 系从 彼此 互 动 的地 域性 关 联 中 , 从 通 过 对 不 确 定 的无 限 穿 越 而被 重 构 的 关 联 中 “ 离 出来 ” 脱 。脱 域有 两 种机 制 : 征标 志 和 专 象 家 系统 。象征 标 志是 指 相互 交 流 的媒介 , 它将
源 于《 马克 思主 义哲 学 大辞 典 》 。信 任 危 机 增 ) 加 了社 会管 理 难 度 , 会 交 往 成 本 。在 信 任 缺 社
乏 的现 代社 会 , 每个 社会 成员 都是 受害 者 , 民众 输 金钱 、 感情 , 府 的 信 誉 、 象 受 损 。建 立 输 政 形 完善 的社会 信任 体 系 , 仅仅 是法 律上 的 问题 , 不
信 息 传递 开 来 , 不 着考 虑 任何 特 定 场景 下 处 用 理 这些信 息 的个 人 或团体 的特殊 品质 。专家 系
统 是 指 由技 术 成就 和 专业 队伍 所 组 成 的体 系 。 正是这 些体 系编织 着我们 生活 于其 中的物质 与
社 会环境 的博 大范 围 。吉 登斯指 出所 有脱域 机
虽然 社 会 发 展 使 人 们 的 生 活 水 平 越 来 越 高 , 是 人 与人 之 间 却 越来 越 疏 远 。我 们 去农 但
贸市 场买 菜 , 担心 菜农 缺斤 短两 , 因此 在农 贸市
现代 性 的 角度 研究 信 任 , 对 信 任 的理 解 是 比 他
较宽 泛的 , 既包括 “ 人对 人 的信 任 ” 又包 括 “ , 人 对 系统的信 任 ” 【 。l “
( ) 任 的 重 要 性 一 信
场 专 门设 了公 平秤 ; 农在 收我 们钱 的时 候 , 菜 尤
关于慈善组织信任危机的研究
关于慈善组织信任危机的研究第一章:慈善组织信任危机的概述慈善组织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发展提供了诸多帮助和支持。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慈善组织的信任危机愈来愈受到关注。
慈善组织面临的信任危机主要源于捐助过程中的信息不透明、账目不明晰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会导致捐款者对慈善组织产生质疑和怀疑。
慈善组织的信任危机不仅会对捐款者本身产生影响,还会影响整个公益事业的发展。
如果捐款者无法信任慈善组织,将很难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慈善组织的活动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展开。
因此,研究和探讨慈善组织信任危机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章:慈善组织信任危机的原因慈善组织信任危机的原因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类。
其中,内部原因主要涉及慈善组织的管理和运营,如慈善组织的资金使用问题、账目不清等;外部原因则主要涉及慈善组织的形象和声誉,如慈善组织的宣传方式和传播信任度等。
据相关数据显示,内部原因是导致慈善组织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是因为部分慈善组织管理和运营不规范,使得他们无法保证捐款者的资金安全以及有效使用。
此外,慈善组织的账目不清等问题也会严重影响捐款者对慈善组织的信任。
同时,外部原因也是慈善组织信任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
慈善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公共氛围可能会影响人们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度。
如果社会环境中存在着丑闻、假慈善等问题,必然会引起人们对慈善组织的质疑和怀疑,从而导致慈善组织信任危机的发生。
第三章:解决慈善组织信任危机的方法解决慈善组织信任危机需要考虑到内外因素,需要慈善组织内部责任逐渐加大,营造更加公开、透明的捐款管理系统,才能取得人们持续的信任。
对于慈善组织内部,需要加强慈善组织的管理和运营,保证资金的使用和账目的清晰。
其次,建立慈善组织的透明度,加强公开性和公共监督机制的建立,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信任度。
我们可以吸取国外的经验,建立有效的审计和监管机制,保证慈善组织的管理和运营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
对于慈善组织外部,需要加强慈善组织的宣传和传播,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众形象和声誉,增强人们对慈善组织的信任。
信任危机问题不同维度的探讨
信任危机问题不同维度的探讨信任是人们的一种主观体验和情感活动,是人们对“世界是好的”这一美好看法的恒常性赞同,表现了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认知倾向。
在社会学研究中,功能主义学派和文化学派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地阐述了信任现象。
本文根据不同的维度将信任划分为制度信任和人际信任、情感性信任和工具性信任等不同的类型,同时提出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信任对维系个体人格健全和社会健康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信任危机分析当今我国正面临着深刻全面的社会转型,它不仅涉及社会的各项制度设置,而且还触及到人民内部精神层面的价值认知和幸福感受。
急速的社会变化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稳定结构,使原有的社会设置受到挑战,制度规范的社会约束力不断下降,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失范问题。
在诸多社会失范问题中,社会转型所造成的信任危机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它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加重市场经济的交易代价和运行成本,动摇了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公信度和和合法性;同时,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人情冷漠,同情心麻木,降低了居民的社会安全感和生活质量。
信任的不同视角描述信任研究是社会科学密切关注的一个领域,各国学者对于信任问题展开了积极有效的研究。
其中,经济学着力探讨信任对交易选择、交易成本等经济行为的影响,组织行为学则关注组织内部的信任行为对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影响。
社会学则注重信任的文化源头和社会构成、运作的社会机制以及对社会运行和政治构建的影响等方面。
在学界,对于信任的认识还存在着差异。
目前关于信任的定义主要存在着四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认为信任是个体认为另一个人的言词、承诺以及口头或书面的陈述为可靠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第二种认为信任是个体所有的一种构成其个人特质之一部分的信念,认为一般人都是有诚意、善良及信任别人的;第三种认为信任是交往双方共同持有的,对于两人都不会利用对方之弱点的信心;第四种认为信任可由选择相信他人的合作行为来显示。
综合看来,信任是人们的一种主观体验和情感活动,是人们对“世界是好的”这一美好看法的恒常性赞同,表现了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认知倾向。
信任危机本身不一定是坏事,危机也意味着转机
信任危机本身不一定是坏事,危机也意味着转机当代中国的"信任危机"作者:范可2013-04-27在一个国家几乎无所不在的时期里,信任如何呈现?在现阶段的中国,它又与市场社会乃至传统社会中的信任有何不同?权力的运作在多大的程度可以对一个社会的信任与人的诚信产生影响?笔者认为,当国家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时,就会出现信任危机。
信任危机本身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对国家的不信任与对国家的要求与期待是相辅相成的,而危机的"机"字代表着机遇或者机会。
所以说,危机也意味着转机。
信任的社会史维度在人类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是以亲缘为纽带构成社会,权力操持在家长的手里。
在这样的条件下,信任不是个问题。
田野资料证明,人类曾经有一种群体内不分彼此的"我群意识"(we group consciousness)。
人类学家亚当斯(R.N.Adams)指出,这种个人与集体的一体感产生自日常或者周期性接触过程中的亲缘、地缘及其他事实,是一种共同的利益感、经济需要和友谊的一种联系,以及心理上对群体的依附。
与这种观念相伴随的必然是"血族复仇"的风俗。
可以想见,具有这样意识的群体成员之间不存在信任的问题,甚或没有信任的概念,外人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充满敌意的他者。
亚当斯在分析"种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的框架里讨论这种现象。
[1]他的分析让我们想到,信任与族群性(ethnicity)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
换言之,只有遇到"他者"之时,才会有是否对其信任的问题。
所以,族群性,还原到本质上,就是对"他者"的信任问题。
但从信任的角度看问题,"他者"未必是文化或者族群意义上的"他者"。
在信任的语境里,"他者"意味着一个人"来历不明"或者"丧失信用",等等。
道德真空,抑或规范冲突--对当前信任危机研究的评述
道德真空,抑或规范冲突———对当前信任危机研究的评述■焦玉良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的凸显,信任危机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在理论上对信任危机的成因和对策分析基本上可以归结为“道德真空论”,认为“传统-现代”的转型中出现了结构断裂,传统道德退场的同时,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建立起来,结构断裂和道德缺席共同导致了信任危机。
这种观点指出了目前信任危机频繁发生的社会转型背景,但忽略了在社会转型期新旧道德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状态。
而规范冲突的视角揭示了信任危机根源于传统私人道德对公共生活秩序的破坏,这一视角对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和文化导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信任危机;道德真空论;规范冲突论;社会转型;公共秩序中图分类号:G40-0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2311(2014)08-0021-06作者简介:焦玉良,男,鲁东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讲师,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博士候选人,主要从事道德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研究(山东烟台264025)。
教育学术月刊2014年第8期EDUCATION RESEARCH MONTHLY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信任危机已经给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各领域带来严重的后果。
在经济领域,信任危机阻碍了经济交往,使经济陷入困境。
[1]在政治领域,政府信任危机特别是基层政府信任危机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2]在社会文化领域,信任危机表现为道德良知受到压制,人与人之间失去起码的信任,阻碍了陌生人之间的正常交往。
有人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说:“一个个充满前景的行业会被毁掉,经济生活运行的基础会被毁掉,社会秩序的基础会被毁掉,这就是信任危机对我们提出的挑战。
”[3]总之,如何解释和应对近年来日益凸显的信任危机,主要是公共信任危机,就成了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一、缺席与断裂———悬置的假设渠敬东从涂尔干的“失范”概念中梳理出“断裂”和“缺席”这两种状态,用来描述社会秩序的混乱。
信任危机根源探究及对策
析, 既要 具体 案例 具体 分析 , 也要 从互 不关 联 的案例
中找到共性 , 这样 , 可以发现信任危 机的特殊原 既
因, 也能 够发 现其 普遍 性原 因 。为此 , 笔者 选取 了政 府 、 家 、 业这 三类 受信 任危 机 困扰 的对 象 进行 分 专 企
第 3 卷 1 2 1 第 1期 0 2年 21 0 2年 2月 出 版
攀
登( 双月刊 )
V0I31 _
N wHeg t( i nhy e ihs Bmo tl)
No. . 01 b u y 2 1 1 2 2 Fe r ar 0 2
信 任 危 机 根 源 探究 及 对 策
臧 豪 杰
点 。然 而 , 笔者认 为 , 更为 重要 的是 寻找 到造 成 当前 这 种信 任危 机局 面 的原 因 , 能对症 下药 。 才
一
( ) 一 政府 信任 危 机原 因分 析 公 信力 源 自于 英 文 A cutbly 是 指 在 社 会 conait, i 公共 生 活 中 , 公共 权力 面对 时 间差序 、 公众 交往 以及 利益 交 换所 表现 出 的一 种公 平 、 正义 、 效率 、 道 、 人 民 主、 责任 的信 任 力 。“ 信 力 就是 公 众 对 公 共 权 力 公 及 特定 角色 形象 的 信任 度 , 现 了它 们 存 在 的权 威 体 性、 信誉 度 以及影 响 力 。 ! 信 力 的主体 是 公 共权 ” 公 力, 而公 信力 的高低则 决定 于公 众 的感受 , 现 出一 体
析, 通过 分 析其具 体原 因 , 希望 找到 产生信 任 危机 的
总根源 。
中国的信任危机
1、利——货币信任
关于利益我主要讲货币信任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相信货币?货币信任的研究,最早的一种理论是贵金属理论,后来熊•彼特等人将贵金属理论颠覆掉了,他认为货币为什么被相信,根本不是因为是贵金属,纸币所以能在社会中扮演这样功能,就是因为生活当中多次发现它管用,人人都接受,就可信了。就是说货币被信任是因为被我们信任。即我们信任他是因为信任他。货币的信任结构是从众。人类的合作就是从信任开始的,然后逐渐扩大的。如果没有信任,货币就跟白纸一样了。也就没有经济和社会生活了。所以说货币信任是我们建立信任分析的基础。没有了货币信任,社会运行就是不可能的。
专家信任。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专家信任。比如说得了病,就要找专家来看病;如果去送孩子辅导功课,我们要找高级教师;如果要吸引学生学校要请大师来张威风。我们什么相信专家系统?第一,这个系统是科学的系统,相信专家系统的前提是相信科学。第二,这些科学系统的专家们,跨过了一个门槛,有入场证,至少大学毕业,之后还有同行之间的评议,专家系统和货币和政治上的民主不一样。民主是大众说了算,科学相信精英,也只有相信精英。第三,专家评议。也就是说我们怎么判断他或她是一个专家。因为这个系统的特殊性,只能相信专家们的评议结果。其实我们还是不知道专家是否有真本领,但是社会必须要有一个这样的评价系统,靠这个东西来建立一种信任,也要靠信任来建立专家信任。
名人信任。名人相信和专家相信类似,我就不多说了。名人因为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而得到相信。另外名人作为公众人物受到社会监督,信任度自然高于一般人,也不得不高于一般人,当然那些靠绯闻来保持知名度的人除外。
3、权——关系
我讲的权不仅仅指政治上的权力,权是一种关系,包括了熟人、政治和法律信任。
熟人——人格信任。人格信任是一种熟人信任,熟人包括亲戚和朋友。熟人当中为什么是比较可信的?第一,和熟人打交道是重复博弈,使得人们不会轻易地背叛,因为欺骗别人的结果就是得到我们的报复和惩罚。第二,你知道他的历史,可以由他的过去推断他的今天和明天。当然一个人的昨天说明不了他的今天和明天。但是真的没有别的办法,和自己有关系人总比不认识的人值得信任吧。
现代社会信任问题研究
现代社会信任问题研究现代社会中,信任问题一直备受。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爆炸,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但与此信任危机也逐渐凸显。
本文将探讨现代社会信任问题的成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案。
一、现代社会信任问题的成因1、信息爆炸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各种信息。
然而,也使得虚假信息、不实言论在网络上流传,让人难以分辨真假。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散播谣言、诈骗,使得人们对陌生人的信任度降低。
2、社会转型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社会价值观也在发生巨变。
传统的信任体系受到冲击,而新的信任体系尚未建立,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下降。
3、个人隐私泄露近年来,个人隐私泄露事件频发,如银行卡信息、信息等被不法分子获取。
这使得人们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增强,对他人信任度降低。
二、现代社会信任问题的影响1、社会冷漠化由于信任危机,人们对于陌生人的求助、街头乞讨等行为持怀疑态度,甚至选择无视。
这使得社会冷漠化现象愈发严重,人际关系疏离。
2、经济风险增加信任危机会导致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疑虑,不愿意轻易借贷或者投资。
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融资,也增加了经济风险。
3、社会形象受损频繁的诈骗、造假等不良行为使得人们对整个社会的信任度降低,这对社会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三、现代社会信任问题的解决方案1、建立完善的信息审核机制政府和大型互联网平台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审核机制,对发布的信息进行严格把关,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
同时,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散播虚假信息者给予严厉惩罚。
2、强化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应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严格惩处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
同时,提高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让人们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3、建立诚信社会体系政府应推动建立诚信社会体系,包括完善诚信制度、健全信用法律法规等。
同时,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提高公民的诚信意识,倡导诚信文化。
企业也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机制,防范内部风险。
4、加强社会监督与参与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对不诚信行为进行曝光和谴责。
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表现及解决策略
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表现及解决策略【摘要】幼儿教育信任危机是当前幼儿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表现及解决策略。
在我们将分析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具体表现,包括家长对教育机构的不信任、教师对家长的不信任等。
随后,我们将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例如建立开放透明的沟通机制、加强教师家长的互动、培养教育者的专业素养等。
在我们将强调重建信任的重要性,指出信任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基石,只有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才能建立起稳固的信任关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幼儿教育信任危机问题的重视,为构建和谐的教育关系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幼儿教育、信任危机、表现、解决策略、重建信任。
1. 引言1.1 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重要性幼儿教育信任危机是当前幼儿教育领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信任是幼儿与教育者之间构建良好关系的基础,是学习和发展的前提。
随着社会变革和家庭结构的多元化,以及幼儿教育行业的不规范发展,幼儿教育信任危机也逐渐凸显出来。
家长对幼儿园或托育机构的信任不足、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素质不尽如人意、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幼儿教育领域的信任危机。
幼儿教育信任危机不仅会影响家长对教育机构和教师的信任,也会影响教师对家长和幼儿的信任。
缺乏信任会影响教育者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进而影响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解决幼儿教育信任危机,建立起家长、教师和教育机构之间的互信关系,是当前幼儿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在信任基础上建立的幼儿教育体系,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表现1. 对教师缺乏信任:幼儿可能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表现为不愿意与教师交流沟通,不配合教师的指导,甚至出现对教师的抵触情绪。
2. 对同伴缺乏信任:幼儿在集体生活中,可能出现对同伴的不信任感,表现为不愿意与其他幼儿玩耍、分享玩具,甚至出现欺凌行为。
3. 自信心缺乏:幼儿在面对新任务或挑战时,由于缺乏信任感,可能表现出自信心不足,害怕尝试新事物,缺乏自我探索的动力。
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研究
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研究[摘要]现代社会与以往社会不同,它的发展是一个由同质走向异质、由统一走向分化的过程。
大学阶段是个体人际信任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其合作精神、共处意识、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影响,它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稳定校园秩序的维持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产生大学生信任危机的根源进行了解、分析,从而提出化解大学生信任危机和重建信任的有效路径,对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信任信任危机大学阶段是个体人际信任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其合作精神、共处意识、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影响。
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是当前我国高校日益被感受到的事实,它对大学生之间正常的交往和对校园文化的危害已日益突出。
因此,对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进行全面的研究,从而提出化解信任危机和重建信任的有效路径,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信任及大学生信任危机1.信任的含义。
“信任”本身并不是一个新词汇,“信”和“任”连用时,主要表示相信并加以任用;任凭、听凭。
它所表达的含义一直都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主要表达着“相信而敢于托付”的意思。
社会学家郑也夫教授认为信任是一种态度,相信合作伙伴的行为和周围外部的环境会朝着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则认为信任是社会成员对彼此诚实、合作行为的预期。
在当前的研究中,“信任”本身总是被当做一种心理状态或性格倾向,可以理解为一种主观态度,即主体对事物品质的真实性或他人行为的无害性、可靠性持不怀疑的态度。
信任作为连接个人与社会、他人的一条基本纽带,体现了个体对外部世界、他人的依存关系,也表现并确证了社会生活的内在规律。
可以说,信任就像空气一样不可缺少,没有信任,就没有健全的人格与和谐的社会。
2.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
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也是一种社会状态。
高校既有的信任模式与观念或是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或是被普遍怀疑,而新的信任模式与观念尚未形成,使得信任行为观念对社会成员难以造成有效的影响力和约束力,致使大学生面对预期的损失大于预期的得益之不可预料事件时,无法做出非理性选择。
红十字会信任危机探究
红十字会信任危机探究摘要:信任危机这个词近几年频繁出现,指一定社会或群体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被人们所遵守,人与人之间缺乏一种道德的联系和约束,彼此都无法相信对方的真诚和忠诚,因此不敢委以对方以重任的现象(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
目前大众对红十字会的信任程度达到了最低点,本文写作目的是要通过对案例事件的分析以及参考相关研究结果运用文献分析、比较研究、归纳总结法进行分析研究。
本文的主要结论就是要提升红十字会的信任度,不仅要有完善的内部制度和严格的外部监督,更重要的是其工作人员要有为社会服务的精神、良好地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
关键词:红十字会;信任危机;发生原因1、引言近几年,信任危机这个词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信任危机的出现呢?对此我先不作出回答。
现在我先说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小事,今年五一回家过节,一天和母亲去商场买十字绣,我比较喜欢绣字的,图册上有三幅字样,分别是“大展鸿图”、“天道酬勤”和“厚德载物”,我在后两幅间犹豫不决,打电话询问父亲后,最终一致决定要“厚德载物”那副,询问店主后,得到只有另外两幅有现货,“厚德载物”需要提前预定,还得看厂家有没有印。
店主阿姨还说就这幅没有什么顾客买,其他两幅都卖的很好。
后来店主又说这个社会就是太缺少对道德的认识了,还告诉我有些食品千万不要吃,因为不信任其安全。
原来,信任危机早已存在于我们身边。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 年,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最具有影响力的非营利组织,建会以后从事救助难民、救护伤兵和赈济灾民活动,为减轻遭受战乱和自然灾害侵袭的民众的痛苦积极工作,并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活动。
就是这样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组织,近年来却危机频发。
2011年6月20日,微博昵称“郭美美baby”的一名90后女孩在网上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并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而引起轩然大波。
此后,“郭美美事件”就如导火线,波及整个慈善界。
网络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及改进对策分析
(1)立法:缺 乏 专 门 法 律,制 度 不 健 全。 网 络 公 益 众筹的行为是 否 符 合 法 律 规 范、公 益 众 筹 平 台 的 性 质 以及捐赠者的 支 持 行 为 是 否 应 减 免 税 收,越 来 越 多 的 争议中我们不 难 看 出,公 益 众 筹 各 个 参 与 者 的 行 为 均 存在着诸多法 律 问 题 没 有 得 到 完 善 的 处 理,我 国 的 公 益众筹没有完 整 的 信 息 监 管 体 系,因 此 在 公 益 众 筹 的 很多环节上都出现了纰漏,例如发起人的准入资源,平 台的审核,信息的公开,项目的跟踪等。正是在环节上 的漏洞问题让 很 多 捐 赠 的 利 益 受 到 了 伤 害,然 而 因 为 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一些捐赠者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并 不会选择通 过 诉 讼 维 护 自 身 权 益。 因 而,目 前 公 益 众 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规范性法 律和完善的制度。
财经管理
网络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及改进对策分析
金 雯 孙梓琪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公益众筹迅速发展成为公益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时
间,水滴筹、轻松筹等一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大范围兴起,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也可以看到各种公益
众筹信息,我国公益众筹事业进入发展高速期。但是,近年来,公益众筹中频频发生的“诈捐骗捐”事件,极大的降
(2)平台:缺 乏 规 范 管 理,监 管 有 待 改 善。 公 益 众 筹平台是发起 人 与 捐 赠 者 之 间 的 桥 梁,它 为 受 助 人 带 来了希望,也为 想 帮 助 他 人 的 社 会 人 士 提 供 了 渠 道 去 献爱心。如 今 很 多 公 益 众 筹 平 台 对 于 受 助 人 发 起 程 序,松散的审核制度让有机可乘,发起人利用漏洞来发 布虚假信息,使 网 络 众 筹 平 台 在 性 质 上 的 争 议 越 来 越 大。因此,公益众筹平台有待加强自我管理,加强平台 的严密性,核 查 的 准 确 性,保 证 信 真 实 可 靠,保 证 捐 款 人的善款得到有效的利用,此外,公益众筹平台存在着 公开信息争议,有 的 项 目 成 功 后 却 泄 露 了 发 起 人 和 捐 款者的个人信 息,从 而 对 发 起 人 和 宣 传 者 造 成 了 一 定 的困扰。
负面事件后政府信任危机的形成机制研究:一个准实验研究
引言
政府信任对于防止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冷漠与 不 满 ,提 髙 政 府 治 理 的 合 法 性 和 执 政 能 力 ,防 止 政 权 疏 离 ,以 及 获 取 公 众 支 持 具 有 重 要 作 用 (徐 彪 , 2014 ;蔡 晶 晶 等 ,2006 ) 。 但 是 ,在 公 共 领 域 ,负 面 事 件 难 以 避 免 。 官 员 腐 败 、公 务 员 形 象 败 坏 及 各 种 丑 闻 事 件 都 会 对 政 府 信 任 造 成 损 害 ,并 进 一 步 带 来 严 重 的 后 果 。 近 年 来 ,中 国 频 繁 爆 发 和 曝 光 大 量 的 负 面 事 件 ,如 近 年 来 媒 体 曝 光 的 政 府 公 务 人 员 “集 体 嫖 娼 ”“强 拆 ”“暴 力 执 法 ”“公 务 人 员 吃 空 饷 ”“公 务 员 招 考 中 腐 败 ”等 事 件 伤 害பைடு நூலகம்了 政 府 *
的 权 威 性 ,影 响 了 政 府 的 形 象 。 这 些 公 共 危 机 事 件 不 仅 损 害 了 公 众 对 涉 事 官 员 和 组 织 的 信 任 ,还 产 生 了 泛 化 效 应 ,引 发 对 官 员 角 色 和 政 府 部 门 的 信 任 危 机 。 在 任 何 一 个 公 共 领 域 ,危 机 事 件 都 难 以 避 免 ,如 何 防 止 危 机 事 件 的 负 面 影 响 泛 化 ,引 发 政 府 信 任 危 机 ,是 当 前 政 府 在 社 会 管 理 过 程 中 面 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公共信任危机的形成及修复机理研究$(项目号&71473116)、“转型背景下制度信任的形成机 制$(项目号:71874080)的阶段性成果。
科学研究诚信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学研究诚信问题及对策研究科学研究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诚信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石。
然而,近年来科学研究诚信问题愈发引人关注。
诚信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科学研究的可信度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科学研究诚信问题的背景和原因入手,分析其对科学研究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科学研究的诚信。
背景和原因科学研究诚信问题的出现不是突然的,它与当代科研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和诱惑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竞争压力是导致科学研究诚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学术界,发表论文和获得科研项目的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些科学家可能会采取不端行为,如捏造数据、篡改实验结果等。
其次,评价体系的失衡也是科学研究诚信问题的重要原因。
目前,国际学术界评价体系主要以科研成果的数量和影响因子为重要指标。
这种评价体系容易导致学者们过分追求数量和影响力,而忽视研究的质量和诚信。
此外,科学研究中的商业利益也往往影响了研究的诚信。
由于研究成果与经济利益相关,一些科学家可能因追求经济利益而放松对诚信的要求,失去了科学家应有的独立和客观精神。
对科学研究的影响科学研究诚信问题的存在对科学研究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
首先,诚信问题的存在降低了科学研究的可信度。
科学研究的可信度是保证科学社区公信力和科研成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旦出现诚信问题,会导致科学研究的信任危机,不仅破坏了科学学术的规范,也削弱了公众对科学研究的信任。
其次,诚信问题对科学研究的质量与创新产生负面影响。
科学研究的发展需要严谨的科学方法和真实可靠的数据。
如果科学家存在诚信问题,会导致实验数据的失真,研究结果的不可靠,进而影响科研成果的质量与可靠性。
此外,诚信问题还可能导致学术界的创新动力受到抑制,因为研究人员担心追求创新可能会冒着违反诚信原则的风险。
最后,诚信问题的存在还会导致学术界的失衡和不公平。
一些不诚信行为的存在不仅会损害其他科学家的权益,还会扭曲学术界的竞争机制。
企业信任危机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企业信任危机的原因与对策研究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商业社会中,企业信任一直都是个重要的话题。
企业信任是指消费者对企业的信心和支持,可以影响企业的成功与失败。
然而,随着消费者对企业的期望越来越高,企业信任危机逐渐成为了一个越来越普遍的问题。
该问题不仅对企业本身有着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也会影响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企业信任危机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策略。
一、原因1.1 商品质量问题最基本的一个原因就是商品质量问题。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对产品的质量有着非常高的期望。
如果企业不能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就会失去他们的信任。
例如,某一手机品牌的新款手机在推出后不久被消费者揭示出存在严重的连接问题,导致信任危机爆发。
这时,消费者不仅会抛弃该品牌,还会对之后同类型的产品持有谨慎的态度。
1.2 虚假广告虚假广告也是导致企业信任危机的原因之一。
企业通过虚假的广告来宣传自己的产品,使消费者购买后产生误解,导致消费者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
例如,在某一品牌的某个产品广告中,他们说这个产品能带来所谓的“神秘效果”,然而实际上这个产品只是一个平凡的化妆品。
这种谎言不仅会导致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失去信任,还会对整个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1.3 信息泄漏和隐私问题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和消费者的互动方式越来越多地转变成了在线。
然而,这种变化也带来了新的隐私和信息泄漏问题。
消费者对于企业的信任程度会随着信息泄漏事件的增多而受到影响。
例如,某个在线销售平台曾经出现了恶意攻击,这就导致了大量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被泄漏。
这种事件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对该平台造成了巨大的信任危机。
二、对策2.1 建立可靠的品质保证要解决企业信任危机,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建立可靠的品质保证体系。
作为企业的核心基础,产品质量和服务都必须能够得到保证。
通过建立既可以检测也可以预防质量问题的系统,企业可以降低产品发生质量问题的可能性。
这样就能够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从而增加销售量。
关于信任危机问题的几点思考
现为对承载社会公信力机构的职业信誉、职业道
德丧失怀疑和怨恨。 二、信任危机的根源探析
1、传统信任模式已不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
社会心理学认为,信任不只是个体的心理和 行为,更是一种与历史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社会现 象,因此,对信任的理解和研究,应该结合特定 的社会关系来开展。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国 家的治理模式是人治的宗族治理,道德上“重私 德轻公德”,以此为基础建立的信任模式,是一种
作者简介:杨晓霞,女,云南个旧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研究生。陶云,男,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
近年来,中国社会的信任问题成为多门学科
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 研究所在对北京、上海、郑州、武汉、广州等7个
城市的1900多名居民进行详细访问的基础上,于 2013年1月发布了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 态研究报告2012—2013》。蓝皮书显示,虽然社会 情绪总体基调是积极的,但社会总体信任程度得 分仅为59.7分,中国社会总体信任指标进一步下 降,低于60分的“及格线”,并呈现出人际不信任 的扩大化,以及群体间不信任的加深和固化的特点。 蓝皮书发布之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结合近 年来关于中国信任问题的研究情况来看,“信任危 机”的存在在当今中国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 一、信任危机的表现及其特点 信任危机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社会成员在
是社会信任的基础,民众对国家的信任状况决定 着整个社会基本的信任状况。 根据以上基本的分析,可以把信任危机的基 本的特点描述如下: 1、发生领域宽。信任危机问题并不仅仅存在 于个别的或少数的领域,不论是政治领域还是经 济领域,不论是教育行业还是医疗行业,都存在
信任危机的问题,可以说,信任危机已经蔓延到
信任危机造成的原因 -回复
信任危机造成的原因-回复信任危机造成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对信息的不信任和对信任的失落感。
这种情况产生的根本原因可能包括:社会环境的变化、信息爆炸所带来的信息过载、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人们自身心理和行为等。
首先,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信任危机的发生。
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包括家庭结构、职业和社会关系等。
这些改变导致了新的社会关系和价值观的出现,也导致了人们对于旧社会关系和传统价值观的不信任和质疑。
此外,社会文化和道德的衰败也使得人们对信任逐渐失去了信心。
其次,信息过载是信任危机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在现代社会,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和频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信息爆炸所产生的信息过载使得人们难以理性地分辨信息的真伪和重要性,也使得人们不得不经常关注自己不感兴趣的信息,这些都导致了人们对信息缺乏信任和信心。
技术发展也有助于信任危机的发生。
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更大的利益,人们往往使用各种技术手段来隐瞒和操纵信息。
如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出现让信息不对称问题愈加严重,使得人们无法正常获取和处理信息,也使得人们对信息缺乏信任。
最后,人们的自身心理和行为也会影响信任危机的发生。
人们通常会通过自我中心和攀比等行为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利益和社交价值,这些会使得人们失去对他人的信任和信心。
此外,人的文化背景、教育水平和社交圈子等也会对信任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
总之,信任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社会环境的变化、信息过载、技术发展以及人们自身心理和行为等都会影响信任的产生和维护。
我们需要拓宽视野、保持理性、坚持真诚,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信任危机的研究分析【摘要】通过设计问卷对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了信任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56份,本文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并结合社会事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代社会面临了信任危机以及产生这些危机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信任的策略。
关键词信任道德人际企业一、信任的概念信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 其概念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早在1958年, 美国心理学家Deutsch通过著名的囚徒困境实验开创了心理学人际信任研究的先河。
他的研究发现,信任其实是人对情境的一种反应, 它是由情境刺激决定的个体心理和个人行为,信任双方的信任程度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
此后, 研究者相继又提出了一些经典的定义,比如信任是个体所有的一种构成个人特质之一部分的信念,是一种经过社会学习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点( Wrightsman, 1992);信任是交往双方共同持有的, 对于两人都不会利用对方之弱点的信心( Sa-bel, 1993);信任是个体面临一个预期的损失大于预期的得益之不可预料事件时所做的一个非理性的选择行为( Hosmer, 1995) 等, 这些定义目前都被研究者所广泛引用。
在中国不少学者认为,信任是理智与情感相统一的心理和态度,具体指人们在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交往中对他人特别是交往对象在道德上恪守公认的准则持确信无疑的心理和态度。
在社会生活中,信任能够使人获得安全感,消除或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障碍,降低交往成本,避免或减少道德冷漠,提高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
二、问卷分析关于信任的问卷调查在南财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中展开,对南财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156份有效问卷,本文对仅仅对信任的整体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
下表是根据具体的问卷数据进行的统计。
问卷共25题,每题都5个答案,分别为完全同意,部分同意,说不清,部分不同意,完全不同意。
下表对完全同意,部分同意,说不清所占选项的百分比以及完全同意和部分同意累计百分比,完全同意和部分同意、说不清累计百分比进行了统计。
问题1-5,以及7,9,10,11,13,15,19,24是对信任的负面调查,也就是说如果选择同意或是部分同意就代表信任度不高,其余问题是对信任的正面调查,选择同意或是部分同意就代表信任度比较高。
可以看出,对于信任的负面调查完全同意和部分同意累计百分比基本是在50%以上,而对于信任的正面调查完全同意和部分同意累计百分比基本都不足50%,这两方面都说明了大学生的信任度比较低,主要有对人际信任,媒体的信任,社会组织的信任等等。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问题5 问题6 问题7 问题8完全同意百分比28.8 26.9 6.4 23.1 44.9 37.2 19.9 7.1部分同意百分比48.7 43.6 25.6 35.3 39.1 39.7 25.6 37.8说不清百分比12.2 14.7 26.9 13.5 7.7 10.3 25 21.2完全同意和部分同意累计百分比77.6 70.5 32.1 58.3 84 76.9 45.5 44.9完全同意和部分同意、说不清累计百分比89.7 85.3 59 71.8 91.7 87.2 70.5 66问题9 问题10问题11问题12问题13问题14问题15问题16完全同意百分比31.4 23.1 23.1 21.8 33.3 3.8 11.5 10.3 部分同意百分比39.7 51.3 54.5 44.9 35.9 28.8 34.6 39.1 说不清百分比14.1 19.2 16 25.6 17.3 31.4 25 30.1 完全同意和部分同意累计百分比71.2 74.4 77.6 66.7 69.2 32.7 46.2 49.4 完全同意和部分同意、说不清累计百分比85.3 93.6 93.6 92.3 86.5 64.1 71.2 79.5问题17 问题18问题19问题20问题21问题22问题23问题24问题25完全同意百分比9.6 5.1 15.4 9.6 1.9 5.1 3.8 7.1 23.2 部分同意百分比37.2 25 43.6 40.4 17.3 43.6 29.5 22.4 45.8 说不清百分比20.5 19.9 23.1 24.4 17.3 16.7 17.9 49.4 18.1 完全同意和部分同意累计百分比46.8 30.1 59 50 19.2 48.7 33.3 29.5 69 完全同意和部分同意、说不清累计百分比67.3 50 82.1 74.4 36.5 65.4 51.3 78.8 87.1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但也代表着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结合本次问卷调查和一些社会事件,本文对人际信任危机,企业信任危机进行了研究分析。
三、信任研究(一)人际信任危机我们现在经常听说的一个词就是“冷漠”,小悦悦事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18个路人对于被车碾压的两岁孩子小悦悦熟视无睹。
在心理学上有个“旁观者效应”:假如某个事件只有一个人遇到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他会积极干预。
但是,如果有很多人或者预料到很多人可以见到,这样他的责任就会分担开,在这种情况下,他会期待别人去做,或者是哪怕自己不做的时候,他自己的内疚感、自责和负罪感也会减轻,这种现象叫做“旁观者效应”。
但其实这个案件已经不是“旁观者效应”所能解释的了,就算是一个人能不顾一切去搭救的能有几人?佛山日报发起的“如果你是儿童被碾的目击者,当时你会怎么做?”微博投票,截止第二天晚上11点共有103626人参加,其中有79%的人选择先拨打120或110求助;14%的人选择抱起孩子,赶紧救治;2%的人选择为避免不必要麻烦当作没看见;5%的人选择纠结。
可以看出,真正能什么都不顾去救人的很少,这案例牵扯到思想缺失,社会价值问题等,但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就是人际信任问题。
“彭宇案”已经让太多人相信好人是当不起的,这让很多人都加强了自我保护意识,不会轻易伸出援助之手。
之所以会产生人际信任危机原因也有两点:首先,社会转型使人们的社会交往在突破熟人圈子扩大到陌生人范围之后,处于传统的关系约束机制日渐失效,道德危机逐渐生成进而引发了信任危机。
在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以血缘情感为纽带的特殊关系对人的道德约束颇为有效。
在调查问卷中第6题是通常父母在遵守诺言方面是可以信赖的,从问卷数据可以得知完全同意和部分同意累计百分比是76.9%,该比例相当高了,这说明人们对自己熟悉的圈子中的人还是很信任的。
如果看到自己的亲戚朋友出事,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去搭救。
可是现代社会,人员流动性大了,我们经常需要与陌生人打交道,但或许以后和其再也没什么交道好打,所以双方所发生的基本是一次博弈,这就容易产生不道德因素,出现一些坑蒙拐骗的现象,因此与陌生人之间越来越不信任。
其次,社会转型改变了道德,知识,能力,利益等不同价值元素在社会价值序列中的位次,道德的位次大大降低甚至在一些人的思维中变得无足轻重。
这与整个社会的社会风气分不开,如果能够带来利益或某种发展即使道德越轨也是值得肯定或值得炫耀的,而恪守道德倘若不能带来利益或某种发展则往往会遭到讥讽和贬低,在这种社会文化环境中,不少人渐渐丧失了羞耻感,甚至在熟人之间,都会发生不道德行为,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越来越弱了,大家都把“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观点贯彻得淋淋尽致。
要解决这种信任危机,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对行动具有指导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骨子里改变人的道德水平,激发更多人性好的一面。
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如果法律能够很好地保护好人,相信会有更多的好人出现。
例如,制定相应的条款保护救人的英雄,那么很多人在想实施救助的时候就不用担心自己被讹上而不去伸出援助之手,而使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冷漠。
另外,媒体在报道时要具有选择性和引导性。
信息流动速度快也是把双刃剑,它使我们迅速了解世界外,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黑暗面。
或许以前类似“彭宇案”的事件也会发生,但由于我们不知道,我们在看到有老人摔倒的时候我们不会考虑太多,而是本能地去扶起老人,可如今大家都知道了这类事情,这便使得人们对此类事情都有了介怀,人人自危,强化了自我保护意识,而使很多可以被帮助的人失去了被帮助的机会。
我们发现,往往偏远地区的,信息不发达的地方的人,或者说像山里人,农村人往往都比较朴实,比较善良,他们对别人的信任要比很多一城里人对别人的信任高得多。
所以,媒体对一些挑战人们道德底线的新闻要报,但不能过于放大,过于关注,这样会加强人们的紧张感,仿佛只能看到社会的黑暗面了。
媒体应该多关注社会上那些积极向上的那一面,像《感动中国》等节目就非常有意义。
(二)企业信任危机根据商品的质量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经济学理论将商品分为“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
由于在食品的交易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如果没有检测仪器的帮助,消费者食用以后也很难辨别食品的质量,所以食品属于“信任品”,即消费者的选择只能基于对产品和品牌的信任。
然而现在的品牌还能信吗?许多驰名商标还是照样出问题。
前段日子又流传了老酸奶不能喝,那是皮鞋做的,雀巢的茶也不能喝,来伊份的梅子也不能吃等等,我们发现一上网就会发现各种食品不安全的问题。
我们不禁想是不是食品已经没有安全可言了,这些所谓的名企生产的东西质量也是一样靠不住,要保证安全的最好方法就是别买这些加工程序太多的食品了。
又曝出一种产品不能吃了,食品只是消费者购买中的一部分,其余产品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真假不得而知。
消费者对品牌对产品的信任度很低,一句玩笑话“只要吃不死就行”反映了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特别低,已经基本都不抱什么期望了。
之所以会产生信任危机,是因为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这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失灵和监管失效。
产品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可以看作是一个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产品生产企业的行动集合是提供{高质量,低质量}的产品,消费者的行动集合为{购买,抵制},信任品特征造成质量信号失效,具体表现在高质量和低质量产品混同存在于产品市场上,使得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企业难以得到高的回报,而那些生产低质量产品的企业得以生存,消费者频频以市场价格购买到经营者生产的低质量产品的情况,这使得一些只追求利益的企业不顾质量安全而盲目追求利润,这就使得许多低质量或劣质的产品充斥市场。
另外,监管失效也是产生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就拿乳制品行业来说,我国尚未形成贯穿草场到消费者手中的全程乳制品安全监管,三鹿奶粉事件就是奶站环节原料奶质量的监管缺失所致。
其次,我国产品质量标准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