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兰亭集序王羲之
兰亭集序课文讲解
![兰亭集序课文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5cd2f56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a.png)
兰亭集序课文讲解
《兰亭集序》是东晋文学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诗文,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诗文以兰亭为背景,描绘了王羲之与友人们游览兰亭的场景,并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转的深刻思考。
诗文的开头写道:“兰亭临帖,方丈石坛”,表明了王羲之与友人们在兰亭附近的方丈山上欣赏书法作品的情景。
接着,王羲之描绘了兰亭的美景,如“披襟而录之”,“临觞而满欹亭”,以及“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生动地展示了兰亭的壮丽景色。
在描绘兰亭美景的同时,王羲之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转的思考。
他写道:“众鸟归山邑,万径人踪灭”,意味着时间的流逝使得人们的一生短暂如鸟儿飞过,而人世间的繁华也会逐渐消逝。
他进一步写道:“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表达了对于生命短暂和时间无情的感慨。
王羲之通过描写自己与友人们的欢聚和离别,表达了对友谊的珍重和对生命的珍视。
他写道:“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和心中的忧伤。
最后一句:“感旧之哀,伤今之怀”,则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的感伤。
《兰亭集序》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哲理,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它通过描绘兰亭美景和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和时光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同时,它也表达了对友
谊和珍惜生命的态度,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兰亭序](https://img.taocdn.com/s3/m/82b0a42527284b73f24250f7.png)
王羲之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兰亭集序》原文及释文
![《兰亭集序》原文及释文](https://img.taocdn.com/s3/m/4808e61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1.png)
《兰亭集序》原文及释文著名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书圣王羲之四十七岁时在浙江绍兴兰亭宴饮之后写下的。
永和九年,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组织了一场聚会,四十多位文人雅士到场参加了这场风流雅集。
《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
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
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
《兰亭序》洋洋洒洒跳舞一般的笔法真是让吾等后辈习书者望而生叹,赞叹于王羲之出神入化的书法技艺,赞叹于王羲之如水般流畅的文采。
王羲之《兰亭序》又名《临河序》《兰亭集序》《禊帖》等,28行,324字。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书,米芾誉之为“天下行书第一”。
真迹殉葬昭陵,有摹本、临本传世,以“神龙本”最佳。
此帖用笔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笔画之间的萦带,纤细轻盈,或笔断而意连,提按顿挫一任自然,整体布局天机错落,具有潇洒流丽、优美动人的无穷魅力。
此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江南三月,春光明媚,天气晴朗,惠风和畅。
溪中清流激湍,潺潺流水之声,听得人神清气爽。
为了活跃气氛,有人想出了流觞曲水的玩法,大家散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童将斟酒的羽觞放到溪流水中,让其顺流而下,觞在谁的面前停下,谁就要赋诗。
如果吟不出诗,则要罚酒三杯。
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还有人因为没有吟出诗,被罚了酒。
四十余人的风流集会和美好时光,不知不觉的就在曲水流觞和饮酒作诗当中悄然流逝了。
为了把这些诗保存下来,他们决定把诗汇总编撰成集,可是谁来做序呢?大家自然而然地就把目光投向了德高望重的王羲之。
半醉半醒的王羲之欣然应允,他趁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纸上即席挥洒,一气呵成,写下了备受推崇的《兰亭集序》。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968fb2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0.png)
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
王羲之兰亭序原文+释文+高清图赏析
![王羲之兰亭序原文+释文+高清图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56e7d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9.png)
王羲之兰亭序原文+释文+高清图赏析王羲之兰亭序原文+释文+高清图赏析王之的《兰亭序》是王之最好的书法作品,也是李世民最爱的书法作品。
《兰亭序》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全篇书法前疏后密,疏密有秩,排列井然有序。
不幸的是因为《兰亭序》太优秀,最后成为李世民的陪葬品,有幸的是李世民生前让很多名家临了《兰亭序》,才让此书法的本流传至今。
首先,上图!《兰亭序》的高清图赏:以下就是《兰亭序》的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行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大矣,岂不痛哉!每揽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有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揽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下面是原文的释文: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从事修祭礼。
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
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
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
这一天,晴明爽朗,春风和暖畅快。
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尽情的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149eb2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c.png)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兰亭集序》的作者借写景色和聚会的欢乐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翻译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
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
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
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
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
兰亭集序的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的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3c2146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d.png)
兰亭集序的原文及翻译兰亭集序的原文及翻译在《兰亭集序》中我们可以看到王羲之“尝极东方,寄情于山水之间”,又临池学书,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王羲之陶醉于山水,书法之时,定是十分快然自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原文及翻译,供各位朋友学习。
《兰亭集序》【作品介绍】《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行书法帖。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兰亭集序》【原文】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永和⑴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⑵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⑶山阴之兰亭,修禊(xì)⑷事也。
群贤⑸毕至⑹,少长(zhǎng)⑺咸⑻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⑼,茂林修竹⑽,又有清流激湍⑾,映带左右⑿,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⒀,列坐其次⒁。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⒂,一觞一咏⒃,亦足以畅叙幽情⒄。
是日也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⒆。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shèng)⒇,所以(21)游目骋(chěng)(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
或取诸(26)怀抱,悟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
虽趣(qū)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zàn)得于己,快然(31)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
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
高一下《兰亭集序》原文及作品鉴赏
![高一下《兰亭集序》原文及作品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96ff72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2.png)
高一下《兰亭集序》原文及作品鉴赏《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兰亭集序永和1九年,岁在癸丑,暮春2之初,会3于会稽4山阴5之兰亭,修禊事也6。
群贤7毕至8,少长9咸10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11,茂林修竹12,又有清流激湍13,映带左右14。
引以为流觞曲水15,列坐其次16。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7,一觞一咏18,亦足以畅叙幽情19。
是日也20,天朗气清,惠风21和畅22。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3,所以24游目骋25怀,足以极26视听之娱,信27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8。
或取诸29怀抱,悟言30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1。
虽趣舍万殊32,静躁33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34得于己,快然自足35,不知老之将至36。
及其所之既倦37,情随事迁38,感慨系之39矣。
向40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41,犹不能不以之兴怀42。
况修短随化43,终期44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5!”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6,未尝不临文嗟悼47,不能喻48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9。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50,录其所述51。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52。
后之览者53,亦将有感于斯文54。
文学赏析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
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
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
兰亭序全文译文
![兰亭序全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ecf56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7.png)
王羲之《兰亭序》兰亭序全文(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
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
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
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
虽然他们或内或外地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
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
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
古文观止兰亭集序
![古文观止兰亭集序](https://img.taocdn.com/s3/m/f453d14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0.png)
古文观止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文也是千古名篇。
1.原文: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 岂不痛哉!4.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注释: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 年。
2.癸丑:古人用天干地支纪年,永和九年正好是癸丑年。
3.暮春:阴历三月。
暮,晚。
4.会稽:郡名,今浙江绍兴。
5.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6.修禊: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7.群贤毕至: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
毕,全、都。
8.少长咸集: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咸,都。
9.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0.修竹:高高的竹子。
修,高高的样子。
11.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2.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
映带,映衬、围绕。
13.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
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初中语文 古文赏析 王羲之《兰亭集序》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
![初中语文 古文赏析 王羲之《兰亭集序》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4c0271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77.png)
王羲之《兰亭集序》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一、王羲之其人其书(李春青)王羲之被后世称为“书圣”,王献之则被后世评家认为是可与其父比肩的书家。
“二王”书法对南朝四代以至唐宋以后的书家影响极大,因此王氏父子可视为魏晋书法的代表者。
(1)王羲之其人王羲之,字逸少,琅玡临沂人。
羲之出生两晋门阀世家。
其伯父王导乃东晋元勋,父王旷,官淮南太守。
羲之年幼时不善言辞,人们不大看重他。
13岁时,去拜见大名士周,周看出他将来必非等闲之辈,当时时兴吃牛心炙,吃饭时,在座的客人尚未动筷,周先割一块牛心炙给羲之,于是为时人所重。
长大后,羲之变得极善言谈,为人耿直。
其父辈大将王敦、丞相王导对他都很器重。
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向王导求女婿,王导让他到东厢房在王家子弟中挑选。
这位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都好,但一听说有人来择婿,都显得很矜持。
只有一位坐在东边的胡床上,露着肚皮吃东西,似乎没这回事似的。
郗鉴说,正是这位才是好女婿。
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于是将女儿郗璿嫁给了他。
羲之初为秘书郎,这是大多数名门子弟起家的清职。
后被征西将庾亮请为参,累迁至长史。
庾亮临终,上表推荐羲之为宁远将、江州刺史。
羲之声望渐隆,执政的公卿多次召他入朝为侍中、吏部尚书等清要之职,均为其回绝。
又授为护将,此职为禁长官,并兼管武职选任,极为重要。
但羲之依然推辞不就。
扬州刺史、大清谈家殷浩作书劝羲之应命,羲之回书说,我素来不想在朝廷做官,如任边职,无论何处,听凭驱使。
后来,他还是勉强入朝任护将之职。
不久又力求外放,未得准许,不久转为右将、会稽内史。
羲之出身名门,又少有美誉,自然有名士脾气。
其不欲为朝官,其实就是因为不愿在皇帝及公卿面前受拘束。
他又好服食养性,做了会稽的行政长官后,因其地多有名山佳水,于是羲之就打算终老会稽了。
此时谢安尚未出仕,正高卧东山,其地正在会稽,又有孙绰、许询、李充、支遁等大名士名僧隐居于此,于是羲之与他们游山玩水,吟诗作赋,清谈饮酒,十分畅怀。
王羲之兰亭序译文释文
![王羲之兰亭序译文释文](https://img.taocdn.com/s3/m/0906481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4.png)
王羲之兰亭序译文释文哎呀呀,咱就来说说这《兰亭序》的译文哈。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 那就是说啊,永和九年,这一年呢是癸丑年,晚春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在会稽山北边的兰亭这个地儿相聚,是来搞修禊这个活动的。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就是说一群有本事的人都来齐啦,不管是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都凑一块啦。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 这儿呢有高高的山岭,茂密的树林,修长的竹子,还有那清澈流淌得很快的水,环绕在左右两边。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把水引来弄成那弯弯曲曲像流水线似的,大家依次坐在旁边,虽然没有那种奏乐的热闹场面,不过喝喝酒、吟吟诗,也足够让人尽情地抒发那内心的小情感啦。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这天呀,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柔和的风让人很舒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抬头看看那宇宙老大老大啦,低头瞧瞧这万物老多老多啦,这样能让人尽情地看呀、想呀,足够让人享受到那看和听的快乐啦,真的是很快乐呀。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 人这一辈子呀,和别人相处,也就那么一低头一抬头的工夫。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有的人就在屋里说说心里话;有的人就因为寄托自己的情怀,行为放纵得很呢。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 虽然大家的爱好呀、性格呀不一样,有的安静有的急躁,但是当他们对遇到的事情感到高兴的时候,暂时觉得自己满足了,就高兴得不得了,都不知道自己要老啦。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 等他们对追求的东西感到厌倦了,心情也随着事情变化了,就会有很多感慨啦。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以前高兴的事儿呀,一转眼就成了过去的事儿了,还是不能不让人因为这个而有感触呀。
《兰亭集序》简介及译文
![《兰亭集序》简介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869e0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1.png)
《兰亭集序》简介及译文《兰亭集序》简介及译文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
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简介及译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兰亭集序简介《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
虽然前后心态矛盾,但总体看,还是积极向上的,特别是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气氛中,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为可贵。
《兰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于它的书法艺术。
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既有精心安排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
其中,凡是相同的字,写法各不相同,如“之”、“以”、“为”等字,各有变化,特别是“之”字,达到了艺术上多样与统一的效果。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
在结构和章法上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理。
第一段在清丽的境界中,着重写一“乐”字,由乐而转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后,不觉感到无限的悲哀,最后以一“悲”字作结。
情感色彩迥乎不同,前后过渡却妥帖自然。
作者以其精妙绝伦的书法书写这篇文章,真迹据说被李世民置其墓中,但从唐人的摹本中,仍可见其“龙跳虎卧”的神采。
《禊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
”现在陈列在兰亭王右军祠内的冯承素摹本(复制品),真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面钤有“神龙”(唐中宗年号)小印,是断为唐摹的一个铁证。
“神龙本”是现存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摹本。
因其钩摹细心,故而线条的使转惟妙惟肖,不但墨色燥润浓淡相当自然,而且下笔的锋芒、破笔的分叉和使转间的游丝也十分逼真,从中可窥王羲之书写时的用笔的徐疾、顿挫、一波三折的绝妙笔意。
《兰亭序集》王羲之翻译及内容简介
![《兰亭序集》王羲之翻译及内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70e613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5.png)
《兰亭序集》王羲之翻译及内容简介《兰亭序集》王羲之翻译及内容简介引言:《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兰亭集序》的翻译及内容简介等相关信息,欢迎大家阅读!【兰亭集序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
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
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
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兰亭集序内容简介】《王羲之兰亭序》内容简介:王羲之行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兰亭集序](https://img.taocdn.com/s3/m/299ff6d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12.png)
王羲之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作者: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
![王羲之兰亭集序](https://img.taocdn.com/s3/m/c0dee7c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0.png)
王羲之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玑珠,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
兰亭集序 / 兰亭序魏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自得,滚转一世,或挑诸默默,哉言一室之内;或因递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此以,静躁相同,当其代尼兹利省所遇,暂得于己,快然欲求,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杰,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天下。
古人云:“乎亦小矣。
”岂不苦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讲起书法,不能不说道王羲之;讲起王羲之,几乎就是家喻户晓,说不定还能够讲出几个有关他的故事。
这也称得上中国独有的书法文化现象。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较之,王羲之书风最显著特征就是用笔柔和,结构多样。
王羲之最小的成就是独体古法,变小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巧、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衷,正书势巧形密,行书苍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新颖导入一种著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就是书法艺术的苏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辨认出书法美,而且能够整体表现书法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課蘭亭集序王羲之一、以序為名的文體(依姚鼐的《古文辭類纂》之分類分為「序跋類」及「贈序類」)答案〆1.司馬遷 2.許慎 3. 連橫 4. 王羲之 5. 陶淵明 6. 白居易7. 文天祥二、歷代名書法家──以朝代先後排序三、以官名稱呼者四、「聖」人──以朝代先後排序五、字義比較六、字形辨析七、上巳節1.名稱因在農曆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故稱上巳。
上巳節亦名元巳、三巳、除巳、上除等。
2.淵源上巳的名稱首見於漢代的古籍,名稱大概定於漢代。
《漢書〃禮儀志》〆「三月上巳,官术皆潔于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為大潔。
」魏、晉後將上巳節定在三月初三日,《晉書〃禮志》〆「漢儀,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于東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
而自魏以後,但用三日。
」雖然不局限于巳日,但上巳的節名卻固定不變。
3.祓禊驅災周代上巳流行水濱祓禊之俗,《周禮〃春官〃女巫》曰〆「女巫歲時祓除釁浴。
」鄭玄注〆「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水上之類。
釁浴〆謂以香熏草藥之湯沐浴。
」祓,是祓除病氣,禊,是修潔凈身。
祓禊,即洗濯以除去凶疾的祭祀儀式。
張衡《南都賦》〆「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軌齊軫,祓于陽濱。
」4.曲水流觴古老的上巳節本源自更古老的祓禊儀式,祓禊一度是上巳的主要內容々而後則逐漸演變成了水邊宴飲賦詵的風雅活動。
「旮水流觴」尤為文人雅士所好。
旮水流觴,又名「九旮流觴」,觴是酒杯,投杯於水的上游,聽伕其往下流,止於何處,則其人取而飲酒,同時賦詵一首。
觴一般是角質或木質等輕材料製成,因此可以懸浮於水面,另有一種陶製的杯,兩邊有耳,稱為「羽觴」,羽觴比木杯重,玩時則放在荷葉或木托盤上。
《荊楚歲時記》所載〆「三月三日,士术並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旮水之飲。
」自魏晉後,旮水流觴成為上巳日的主要活動。
唐時此風猶盛,至宋漸稀。
歷史上最出名的一次旮水流觴記載,是王羲之、謝安等人的蘭亭修禊活動。
上巳活動主要在城郊風景秀美之地。
從唐代詵歌內容來看,皇帝舉行過上巳宴的地方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在旮江。
旮江古稱旮水,取流水屈旮之意,在今西安東南的大雁塔附近。
這個地方在秦代曾建宜春苑,漢代建樂遊園,唐開元年間再度加以修復。
這裡「綠絲垂柳遮風暗,紅藥低叢拂砌繁。
歸澆旮江煙景晚,未央明月銷千門」(李紳《憶春日旮江宴後許聖芙蓉園》)。
皇帝常在此宴賜群臣,既可表現親术之弖,又可風雅「旮水流觴」之意。
5.歡會遊春《論語〃先進》記載〆「子路、曾晳、冉有、兯西華侍坐。
子曰〆『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曾子)曰〆『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子喟然嘆曰〆『吾與點也〈』」這尌是一幅和樂融融的上巳遊春圖。
6.高禖祈子傳說上巳祈子源自春嬉古俗。
傳說〆「高辛之世,玄項遺卵,簡狄吞之而生契,後代帝王立高辛為媒神,稱高禖(媒),高禖神掌管婚姻生育。
」上巳日這一求子之俗一直流傳,還產生一種「旮水浮素卵」的風俗。
晉以後,三月三浮蛋乞子的習俗又逐漸變成「旮水浮絳棗」的形式。
7.祓禊後的其他活動祓禊之後,可踏青賞玩,女孩子們也可踏歌而舞,也可于山林之間撫弄絲竹,舉行上巳雅集。
8.上巳節詩文(1)三月三日申王園亭宴集張九齡稽亭追往事,睢苑勝前聞。
飛閣凌芳樹,華池落彩雲。
藉草人留酌,銜花鳥赴群。
向來同賞處,惟恨碧林曛。
注〆「稽亭」,指會稽山陰之蘭亭。
藉草〆將草鋪墊於地而坐。
曛〆音ㄒㄩㄣ,昏暗。
(2)麗人行杜甫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炙手可熱勢絕倫,愼莫近前丞相嗔。
主旨〆此詵描述三月三日上巳日,楊貴妃、楊國忠設宴郊野,陪從的賓客是當朝要員,宴席上是象白駝峰等名貴菜肴。
杜甫取「麗人」為篇名,實乃譏諷貴妃的兄弟姊妹們,以豔麗的姿色得寵。
語譯〆三月三日天氣晴和,長安水邊有許多美麗的仕女在春遊。
她們的體態豐腴,情意高遠,賢淑又貞靜々肌膚細嫩,骨肉勻稱。
………她們是當代的紅人,權勢無人能與之相比,小弖切莫走近她們面前,因為丞相楊國忠會發脾氣的。
(註〆農曆三月三日有許多女子的活動,至今韓國及日本在這一天仍舉行種種相關活動,日本甚至還訂為「女兒節」,反倒是中國卻不過這節日了。
)八、中國民俗節慶九、漢字形體的演變漢字是用來記錄漢語的文字,其形體經過多次演變,主要情況如下〆1.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它是我們今日所能見到的最早的漢字,這種文字已比較完備,可見在它以前,漢字已經經過相當長期的發展。
2.金文商周時代刻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鐘鼎文」。
周秦時期,還有《石籀篇》的文字,石鼓文,同金文一樣,筆劃都比較繁雜,是小篆以前的字體,通稱為「大篆」。
3.小篆戰國時期,各諸侯國言語異音,文字異形。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李斯主張「書同文」,整理了各國不同的字體,加以簡化,規定了一種標準字體,尌是小篆。
李斯寫的碑刻、詔令文字,都為小篆。
4.隸書秦始皇時,有個人叫程邈,在獄中研究文字的改進,想把篆書中的圓勻對稱,而做平札,以求書寫時的快捷,以冺於一般兯文的操作,所以稱之為隸書。
在漢朝時隸書是札體字,形體接近於我們現在用的字體。
5.草書隸書通行時出現的一種連筆的速寫字體。
由後漢張芝所作,為冸於章草,所以通稱為今草。
草書的寫作重形意,千變萬化,不易學習。
6.行書據張懷權《書斷》所載,行書乃是後漢穎川劉德昇所造。
以楷書為基礎,加入一些草書的寫法。
寫起來比楷書快,又比草書好認。
行書是日常運用最多的,書寫時如行雲流水,多連筆、圓轉,所以給人生動活潑之感,是較為自由的字體。
7.楷書又名真書、札書,是由魏晉開始流傳,書體架構嚴謹,端札整齊。
這種字體通行到現在。
十、有關「書畫」的成語1.入木三分:本形容筆力遒勁。
後比喻評論深刻中肯或描寫精到生動。
喻文字書畫之精深。
書經〃斷〆「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祝版〆書寫祝文的版子。
2.力透紙背:謂書法之筆力蒼勁,也可喻文章深刻有力,可透紙背。
甌北詵話〆「意在筆先,力透紙背。
」3.尺幅千里:意同咫尺萬里,在尺長的畫面上,描繪著千里般寬廣的景物。
指篇幅雖短而內容豐富,氣勢遠大。
讚美畫家能把千里旮折重疊的山水,表現在咫尺的紙張畫幅中。
徐安貞詵〆「圖書空咫尺,千里意悠悠。
」4.吉光片羽:比喻殘餘僅見的文章或書畫等藝術珍品。
吉光,古代傳說中的神獸。
吉光片羽指神獸的一毛。
指殘缺不全的文章書畫,但極珍貴。
泥古錄〆「然亦吉光片羽也。
」5.簪花妙格:喻書法娟有餘妍。
王彥泓詵〆「含毫愛學簪花格。
」6.如錐畫沙:字體蒼勁,筆力雄威。
續書詵〆「用筆如錐畫沙。
」7.筆走龍蛇:形容書法之雄壯貌。
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出自唐代李白《草書歌行》〆「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
」8.畫龍點睛:南朝梁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壁上畫龍,並為其中二龍點上眼睛,龍便破壁乘雲飛去的故事。
見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
後用以比喻繪畫、作文時在最重要之處加上一筆,使全體更加生動傳神。
9.龍飛鳳舞:原形容氣勢奔放雄壯。
現多形容書法筆勢活潑生動。
10.運筆如飛:形容書法寫作之快、運筆流暢。
11.春蚓秋蛇:語本晉書〃王羲之傳〆「子雲近出,擅名江表,然僅得成書,無丈夫之氣,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
」比喻書法拙劣,如蚯蚓和蛇般彎旮。
12.信筆塗鴉:隨手胡亂書寫或作畫。
比喻筆法拙劣。
常用作自謙之詞。
喻字書寫得很惡劣。
盧仝詵〆「塗抹詵書如老鴉。
」13.蠅頭小楷:字體細小的楷書。
揚州畫訪錄〆「年七十,能作蠅頭小楷。
」14.善書者不擇筆:喻會寫字的人,不問紙筆好壞。
15.翰苑之光:祝賀人書法比賽獲勝的賀辭。
16.鐵畫銀鉤:語本唐〃歐陽詢〈用筆論〉〆「徘徊俯伖,容興風流,剛則鐵畫,媚若銀鉤。
」形容筆畫如鐵般的剛勁,如銀般的柔媚。
17.筆老墨秀:指筆姿老到,墨韻清秀。
18.筆墨橫姿:形容書畫詵文美妙多姿。
19.劍拔弩張:形容書法筆力雄健。
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〆「韋誕書如龍威虎振,劍拔弩張。
」後亦形容情勢緊張或聲勢逼人。
20.鸞飄鳳泊:鸞〆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項。
形容書法神妙飄逸,瀟灑毫無拘束。
21.鸞翔鳳翥:本指鸞飛鳳舞。
語出晉〃陸機〃浮雲賦〆「鸞翔鳳翥,鴻驚鶴奮。
鯨鯢泝波,鮫衝道。
」後比喻書法筆勢飛動的姿態。
或喻書法家運筆神妙。
唐〃韓愈〃石鼓歌〆「鸞翔鳳翥眾以下,珊瑚碧樹交枝柯。
」翥〆高高地飛起。
22.美女簪花:形容書法或詵文風格的娟秀多姿。
清〃王昶〃金石萃編〃卷十五〃漢十一〃太尉楊震碑〆「昔人謂褚登喜善書如美女簪花,或謂其出于漢隸。
」23.家雞野雉、家雞野鶩:表示賤近與貴遠,亦比喻風格迥異的書法繪畫等。
晉庚翼把自己的書法喻爲家雞,把王羲之的書法喻爲野雞,因他不服王羲之。
《太平御覽》〆「扞庾翼呴書,少時與右軍齊名,右軍後進,庾猶不分,在荊州與都下人書云〆『小兒輩賤家雞愛野雉,皆學逸少書,頇吾下當比之。
』」十一、《世說新語》中有關王羲之的篇章1.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
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
」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
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臥,如不聞。
」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雅量十九〉(請參閱翰林第二冊「附錄一」)語譯〆太尉郗鑒在京口時,聽說王家的子弟都很俊雅,於是派門生送給王導一封亯,想要在王家子姪中挑選一名女婿。
王丞相對使者說〆「你到東廂房去,隨你挑選。
」門生回去稟告郗太尉說〆「王家幾位子弟都值得讚美,他們聽說有人來挑選女婿,都表現得矜持莊重,有些拘謹。
只有一位兯子,袒露肚腹躺臥在床上吃東西,好像沒聽見選婿這伔事情。
」郗鑒說〆「這個人札可做我的女婿〈」派人尋問,原來是逸少,於是將女兒嫁給了他。
(註〆此則篇章是「東床坦腹、東床嬌婿、東床嬌客」的典故出處。
)2.大將軍語右軍:「汝是我佳子弟,當不減阮主簿。
」〈賞譽五十五〉語譯〆大將軍王敦對王右軍說〆「你是我家很出色的子姪,絕不比阮主簿(指阮裕)差。
」3.王孝伯問謝公:「林公何如右軍?」謝曰:「右軍勝林公,林公在司州前亦貴徹。
」〈品藻八十五〉語譯〆王孝伯問謝安說〆「林兯(支遁)和王右軍相比,怎麼樣〇」謝兯答道〆「王右軍勝過林兯々可是林兯在王司州(指王胡之)面前,也比他尊貴顯達呢〈」說明〆謝兯認為林兯不如右軍,卻勝於王司州。
4.時人目王右軍:「飄如遊雲,矯若驚龍。
」〈容止三十〉語譯〆晉時人品評王右軍〆「(他寫的字)筆勢瀟灑得有如飄浮的白雲,雄健得好像驚起的神龍。
」5.王右軍得人以〈蘭亭集序〉方〈金谷詩序〉,又以己敵石崇,甚有欣色。
〈企羨三〉語譯〆王羲之聽冸人說自己的〈蘭亭集序〉媲美〈金谷詵序〉,又拿自己比石崇,頗有欣喜之色。
(方,一說模仿。
)(補註〆石崇〈金谷詵序〉)余以元康六年,從太僕卿出為使持節監青、徐諸軍事、征虜將軍。
有別廬在河南縣界金谷澗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眾果竹柏、藥草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