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现状、技术水平、主要企业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成就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成就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在技术和发展上取得了
显著的成就。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例子:
1. 太空探索
2019年,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为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探测器。
此外,中国还使用天宫二号实验室进行近地轨道实验,这些结果
为中国未来的太空计划奠定了基础。
2. 高新技术
中国推广无人机技术迅速发展,世界最大的无人机制造商之一就是
中国的大疆创新科技。
此外,中国还在研究超音速飞行器和高速列车
技术。
3. 商业机会
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中国的航空工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
如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在国际机场积
极拓展业务,并充满活力地推动中外务实合作。
4. 载人飞行
中国拥有一些载人航天计划,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航天员送往月球。
中国的第一艘货运飞船已于2016年发射升空,为中国后续的航天计划
奠定了基础。
5. 军用技术
中国拥有先进的军用技术,包括军用飞机和卫星技术。
中国还在推
进自己的导弹技术,最近美国媒体报道中国成功地研制出新一代导弹。
6. 世界领先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市场,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全
球最大的航空市场。
中国还在研究和开发先进的太空技术,以致力于
成为20年内顶尖的航天大国。
总之,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正飞速发展,这些成就对中国未来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航空航天行业的数据分析报告
航空航天行业的数据分析报告一、简介航空航天行业是国家高度重视的战略性行业之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航空航天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对航空航天行业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行业规模和就业情况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航空航天行业在过去几年内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
2019年,该行业总产值达到X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X%。
同时,该行业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直接和间接雇佣的员工数量超过X万人。
三、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航空航天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支持。
在国内外旅游需求的推动下,航空客运量呈现稳定增长。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国内航空客运量首次突破X亿人次,同比增长X%。
此外,出境旅游市场的繁荣也带动了国际航班的快速增长。
另外,航空航天行业的消费趋势也值得关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更加舒适、环保的航空器有着更高的期待。
同时,航空旅行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于航班的安全性、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四、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航空航天行业一直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之一。
据统计,该行业在研发投入方面一直保持着高水平。
2019年,航空航天行业的研发经费投入达到X亿元,占全国GDP的X%。
在技术创新方面,航空航天行业大量应用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
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航空航天行业能够实现航班资源的优化调配、飞机维修保养的智能化等,进一步提升了行业的效率和安全性。
五、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尽管航空航天行业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航空航天行业的环境保护责任日益加重,减少碳排放和降低噪音污染成为行业的重要任务。
其次,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我国航空航天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航空航天行业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商业航天逐渐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关于我国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国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文|卫征中国遥感应用协会摘要:我国商业航天自2015年全面启动以来,紧跟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最先进水平,已形成商业运载火箭、卫星及其应用、深空探测等多领域全面发展、产业生态加速形成的良好态势。
但与SpaceX、Blue Origin等美国迅速形成的龙头企业相比,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在技术水平、规模化、业务服务能力、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还有明显差距,并存在被拉开代差的风险。
为此,本文对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态势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就高质量发展策略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商业航天;发展机遇;挑战1.美国商业航天发展启示美国商业航天在“阿波罗”计划等重大工程牵引和“星球大战”等科幻作品影响下,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起步发展,并长期得到卓有远见、紧密衔接的国家政策支持。
尤其是2007年次贷危机之后,奥巴马总统在2010年发布《美国国家航天政策》,及时调整了美国的航天发展战略,坚决把政府资源从费效比明显低下的航天飞机等项目和2020年前重返月球等计划抽调出来,更大程度鼓励私人企业参与太空开发,重振资本界的投资信心,并指导美国航空航空局(NASA)等积极购买和使用美国的商业性航天产品和服务。
在此基础上,特朗普总统进一步高度重视商业航天发展,2017年重新设立了由副总统彭斯领导的国家航天委员会,加强国内力量统筹协调;2018年3月23日发布《国家航天战略》,强调加强国家航天、商业航天和民用航天合作,确保美国在航天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2020年4月签署《太空资源开采和使用保障》,为美国进入外层空间开采太空资源确立了国家政策;任期内也发布了7项总统航天政策指令,从重返月球、简化商业航天监管、促进空间态势感知数据共享和建立空间交通服务管理框架、建立太空部队、保护太空系统网络安全、发展空间核动力和推进系统、新的美国天基PNT计划及其行动指南等方面进行政策引导。
在美国强大的国家政策和不断加强统筹的政府管理机制支持下,SpaceX、Blue Origin、Planet Lab 等大批“明星”级商业航天企业获得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得以顺利创业创新、迅猛成长,并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航天行业调查报告范文
航天行业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航天行业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国家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了解航天行业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趋势,本报告将基于实地调研、访谈和数据分析,对航天行业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二、行业现状分析1.发展历程航天行业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
我国航天行业在火箭技术、卫星通信、载人航天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航天市场规模逐年递增,2019年全球航天产值达到1.3万亿美元。
预计未来几年,航天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例如,商业航天项目的兴起,将带动航天产业的发展。
3.技术发展航天行业在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如载人航天、月球探测、深空探索等。
先进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航天行业的创新发展。
4.国际竞争力目前,俄罗斯、美国、欧洲等国家都是航天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
我国航天行业近年来在军事、商业和科研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三、发展趋势预测1.商业航天项目商业航天项目将是航天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商业航天公司的兴起,将有更多的公司参与航天行业,推动行业竞争,促进技术创新。
2.应用领域扩大未来航天行业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包括军事、通信、导航、气象、地质勘探等。
航天技术的应用将带来更多商机和社会福利。
3.技术突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天行业的技术将不断突破。
例如,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将进一步增强,太空探索的能力将大幅提升,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将进一步加强。
四、问题与挑战1.资金和人才匮乏航天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高素质的人才支撑,但目前我国航天行业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和人才培养不够的问题。
这将制约航天行业的发展进程。
2.国际竞争压力航天行业是高度竞争的行业,我国需要与先进国家保持竞争力。
技术竞争、市场竞争以及国际合作的能力对我国航天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2019完美告捷,2020精彩可期——《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9年)》发布
2020年1月17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空间瞭望智库对外发布了《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年)》(以下简称《蓝皮书》),从世界航天发展态势、中国航天发射活动、中国航天科技创新、中国航天应用服务、中国航天国际合作、中国商业航天进展等6个篇章对航天科技活动进行全面回顾。
发布会上还发布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今年超
的“超级2020”宇航发射计划。
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领跑世界
2019年,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航天战略地位,纷纷推进相关战略部署,世界航天发射活动持续保持高度活跃。
据《蓝皮书》统计,全年全球实施102次发射任务,居1991年以来第二高位;发射航天器共计492个,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中国共完成34次航天发射,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
作为中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中国航082020年第2期
卫星应用。
中国航天事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航天事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自从上世纪50年代,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始,全球航天领域开始蓬勃发展。
如今,各国的航天工业已经成为了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而中国的航天业也在这个领域里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航天工业的重要力量,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一系列惊人的成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分析中国航天事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航天事业的现状1. 中国航天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的航天工业始于1956年,当时中国向苏联购买了一批技术和设备。
1960年,中国成立了航空航天局,开始了自主研发航天技术的尝试。
1970年,中国第一次成功发射了卫星,开创了中国航天工业的新时代。
之后,中国陆续发射了一系列卫星,走上了艰辛却充满希望的科技之路。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自主研发的“神舟五号”飞船,成为了第三个掌握人类飞行技术的国家。
之后,“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相继发射成功,为后续的空间站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2021年4月29日,中国将首个长期驻留的空间站核心舱“天和”号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的空间站工程正式建设启动。
2. 中国航天工业的成就在航天领域,靠小步快跑发展,中国航天在不断地拓展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突破了多项技术瓶颈,成为了当今航天领域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1)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展。
神舟系列飞船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载人飞船,其发射成功是中国第一次实现载人飞行的重要里程碑。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中国均凭借非常出色的技术,在飞船安全性、性能和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嫦娥探月工程与嫦娥四号成功着陆。
嫦娥探月工程是中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也是中国首个月球探测工程。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使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这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
(3)中国自主空间站的建设。
商业卫星测控发展现状及趋势
阿特拉斯空间公 司(Atlas Space
Operations)
宇航飞行公司 (Spaceflight
Industry)
美国 美国
全球已建成 21 个天线
已建设 9 个地面站,2018 年计 划建设 13 个站
卫星天线租赁服务 微小卫星及星座测控 微小卫星测控 微小卫星测控
VHF/UHF/S/X VHF/UHF/S/X VHF/UHF/S/X
测控站网
基本情况 服务
频段
瑞典
10 个自建测控站,8 个协作测控 天线发托射管及等早期轨道支持、卫星测控、VHF/UHF/S/X/Ka
挪威
9 个自建测控站,3 站,60 余副天线
个协作测
控
发 射 及 早 期 轨 道(LEOP) 测 控 支持,卫星测控服务,遥感卫星应 用
VHF/UHF/S/X/Ka
RBC 信号公司 (RBC signals)
Space International 国际太空 · 2019·10
★宇航巡礼 Space Overview
商业卫星测控
发展现状及趋势
郭夏锐 (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商业航天是采用市场化手段,运用市场机制或按市场规律开展的航天活动,具有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 带动作用强等特点 [1-2]。当前,全球商业卫星及应用产业正处于能力和市场快速发展的鼎盛时期,各种火箭 和星座计划百花齐放 [3-4]。测控的主要功能包括跟踪测量卫星,确定其运行轨道;接收、处理卫星的遥测数据, 监视其工作状况;依据卫星的工作状态和任务,控制卫星的姿态、运行轨道;接收和分发有效载荷数据;实 时提供卫星的遥测信息、运行轨道和姿态等数据 [5-6]。与商业卫星的井喷式发展相比,作为宇航业务关键组 成的测控一直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测控能力的不足日益成为制约商业航天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商业航天行业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商业航天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一、商业航天行业概况商业航天是按照市场规则配置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以盈利为目的、独立的非政府航天活动。
与传统航天相比,商业航天更重视市场竞争及商业化的市场行为,是将航天从计划经济加速推进至市场经济的行为。
商业航天根据功能可分为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及空间站五大方向。
商业航天行业的产业链上游为卫星制造,中游涉及卫星发射和地面设备制造,下游为卫星应用及运营。
在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各环节中,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应用及运用所占市场规模比重较高,皆为45%,其次为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占市场规模比重分别为7%和3%。
二、商业航天行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商业航空可提供的服务有航空器制造、发射服务、航天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等,其中航天器制造包括火箭、卫星和火箭,航天服务包括通信、导航、遥感和空间搭载。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累计开展323次发射任务,成功将超过500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航天器数量占中国发射总数量的93.1%,发射航天器质量占中国发射总质量的98.7%,是中国航天的绝对主力。
2015至2019年期间,我国商业航天行业市场规模由3764.2亿元上升至8362.3亿元,年复合利率达到22.1%。
三、商业航天行业竞争格局2019至2020年Q3我国商业航天主要上市企业有航天电子、中国卫星、航天科技、海格通信、航天电器等。
其中2019年航天电子总营收为137.1亿元,领跑全国。
中国卫星、航天科技总营收分别为64.6亿元和59.3亿元,位列第二、第三。
四、商业航天行业发展驱动因素未来以下因素会继续驱动商业航天蓬勃发展:1、航天经济与战略为大国刚需,政策扶持完善行业成长环境。
《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和《关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等相继出台,商业航天迎来发展机遇。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着手建立航天事业以来,中国航天技术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不仅是科技进步的体现,更是国家自信、民族自强的象征。
今天,中国航天技术正踏着科技创新的道路,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发展历程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956年。
当时,中国国家领导人就主张在自己的国土上发射卫星。
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发展,中国的航天技术不断得到了提升。
1970年代初,中国开始研制氢氧燃料发动机,这项技术对于我国的航天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80年代,中国正式成为第三个把实践卫星送入轨道的国家。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中国陆续发射了神舟一号到五号飞船,成为世界第三个有自主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21世纪以来,中国的航天攻坚精神依然如故。
2019年,嫦娥四号着陆在月球背面,并完成关键科学实验。
中国的这项壮举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此外,中国还成功开展了一整套北京时间服务系统,这是中国航天技术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的新突破。
也许最为人所知的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多种型号商业火箭能力的国家。
长征五号火箭、快舟一号为代表的商业火箭已经成功进入市场。
这项成就标志着中国的火箭技术、航天商业等多个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巨大飞跃。
前景展望未来,中国的航天事业仍将继续创新、发展。
毫无疑问,中国航天技术未来将迎来更加广阔、更加创新的发展空间。
以下是几个未来发展方向的简要研究。
首先,中国将继续在太空探索和科学研究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航天技术将会大大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和风险,同时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其次,中国的航天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万千行业都有可能与航天技术实现深度融合,而各自的潜在市场容量也无限广阔。
在今天,中国已经进入了具有超过500亿美元市场规模的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第三,随着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人类的宇宙探索将会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关于促进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关于促进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公布日期】2019.05.30•【文号】科工一司〔2019〕647号•【施行日期】2019.05.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防科技正文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关于促进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科工一司〔2019〕647号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引导商业航天规范有序发展,促进商业运载火箭技术创新,根据我国商业运载火箭发展现状,依据我国现行航天活动配套相关法律法规,现就商业运载火箭科研、生产、试验、发射、安全和技术管控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则(一)运载火箭是实施航天活动、进入太空的重要运输工具,关系到国家和外空安全,是各航天国家实施安全监管的重要领域。
我们鼓励商业运载火箭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降低进入空间成本,补充和丰富进入太空的途径,大力推进航天运输系统技术和产业创新,加快提升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商业运载火箭活动主要是指各类企业通过自有资金、社会资本以及合资合营等模式,在满足国家安全和公众利益前提下,按照国家安全监管要求和市场运作机制,实施的运载火箭相关研制生产和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航天发射等行为。
(三)商业运载火箭科研生产活动主要包括:一次性运载火箭(含发射高度30公里至200公里不入轨的探空火箭)、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再入返回运载器等系统级或分系统级技术产品的创新研发、研制生产、试验验证、发射服务等内容。
(四)运载火箭整箭、发动机以及火工品等含能材料具有军民两用性,涉及国家安全和公众利益,从事商业运载火箭科研生产活动的企业(以下简称商业火箭企业),须按照《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依法注册登记,经国防科工局批准并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相关许可后,方可开展有关工作,不得利用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制生产任何攻击性武器。
2023年航天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航天行业市场规模分析航天行业是现代高科技产业的代表之一,它不仅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国防建设和民用领域的重要支撑。
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航天行业市场规模也逐渐扩大。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航天行业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一、航天行业市场规模的概况在航天行业中,涉及到国防、科研、民用等多个领域,因此难以准确计算航天行业的市场规模。
不过据相关报告显示,到2025年,全球航天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预计到了2030年则将达到2万亿美元。
在中国市场,中国航天行业市场规模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航天行业总产值达到3613.4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航天器制造业收入为1834亿元,同比增长8.4%,表明我国航天技术已经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二、航天行业市场规模分析1. 国际市场:全球航天领域主要由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等几个国家主导。
2020年全球航天业市场规模达到3526亿美元左右。
其中,美国航天业市场规模最大,达到1686亿美元左右,占全球市场的近一半。
其次是欧洲和俄罗斯,市场规模分别为322亿美元和318亿美元。
而中国航天业市场规模虽然较小,但是增速较快,已跃居全球航天业市场的前列。
2. 国内市场:中国国内航天业市场规模主要由国家航天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等国家级大型企业主导。
近年来,随着民营企业逐渐加入航天产业,航天行业市场呈现出了多元化、开放化的趋势。
目前,国内航天行业市场主要涉及到卫星制造、卫星通信、载人航天等多个领域。
在未来,还将进一步拓展到人工智能、航空无人机等领域。
三、航天行业市场规模前景展望未来几年,全球航天产业市场规模将继续快速增长。
特别是在商业领域,随着私人航天公司的崛起,太空旅游、太空采矿等商业应用也将成为航天行业的一部分,预计到2025年,太空旅游市场价值将达到2万亿美元左右。
《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9年)》发布
太空探索I【中国航天资讯]《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9年)》发布1月17曰,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 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空间瞭望智库发布了《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 (2019年)》,从世界航天发展态势、中国航天发射活动、中国航天科 技创新、中国航天应用服务、中国航天国际合作、中国商业航天进展等6 个篇章对航天科技活动进行全面回顾。
世界航天发展态势:2019年,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航天战略地位,椎进相 关战略部署;航天发射活动持续高度活跃;航天运输系统犮展成果显著;遥感卫星系统规模与性能稳步提升:新型载人飞船取得突破,载人月球 探测计划加速椎进;深空探测聚焦月球,同时兼顾多类目标;空间科学 探测能力持续补充完善。
中国航天发射活动:2019年,中国共执行34次航夭发射任务,发射航夭 器81个,航天器质量79.67吨,发射次数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在 发射的载荷数量和质量上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
其中长怔五号遥三运载 火箭成功发射、长怔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等备受关注,商业运 载火箭捷龙一号,快舟一号曱、双曲线一号、0S-M1等也取得里程碑式 突破,我国商业发射服务进入发展快车道。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空间基砒设施方面,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升展在轨 验证,亚米級立体测绘技术取得突破,导航信号微波遥感技术在轨应用;载人航天方面,夭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受椬离轨,空间站系统核心舱转入 正祥研制;月球和深空探测方面,"嫦娥四号"取得重要科学成果,探 月四期梱关规划公布,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圆满完成。
中国航天应用服务:2019年,中国在轨运行应用卫星超过200颗,形成了 气象卫星系列.资源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高分卫星系列、导航卫星 星座、通信卫星系列等重要的空间基砒设施,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卫星应用 体系,有力支撐了各行业的综合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商业航天发展的特征、问题和对策探析
2019年我国遥感领域商业航天发展的特征、问题和对策探析文 | 杨少鲜 李宏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摘要:2015年以来,我国商业航天蓬勃兴起,尤以遥感领域最为活跃。
从商业遥感卫星研制、火箭发射、测控服务、卫星运营和应用全产业链,探析遥感领域商业航天发展特征和趋势,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顶层设计、市场主体引导、应用市场拓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商业航天;遥感卫星;产业链一、发展特征26%;技术验证主要是指已发射用于试验验证的首262020年第8期卫星应用图1 商业遥感卫星制造单位性质分布图3 商业遥感卫星制造单位地域分布图2 商业遥感卫星制造单位注册时间分布从产品结构来看,星座化、高分化成为主流,视频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高光谱卫星引起更多关注。
从知名度来看,国内主要卫星星座有:长光卫星的吉林一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高景卫星、中科遥感的深圳一号、珠海欧比特的珠海一号、二十一世纪空间的北京二号等。
从注册时间来看(不含高校院所),2015之后注册的企业数量最多(图2)。
从卫星发射时从融资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处于早期融资阶段,单次规模大多为千万量级。
从融资阶段来看,图5 商业火箭公司注册地区分布272020年第8期卫星应用图6 商业航天测控单位注册地分布从融资频次来看,商业测控公司融资次数较从遥感数据获取角度看,企业主要通过自主运控遥感卫星以及代理其他厂商来提供卫星遥感数据产品。
对这类公司而言,遥感卫星是稀缺资源,是形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资产,卫星运维与数据获取属于重资产业务,较高的折旧与摊销将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从应用角度来看,我国卫星遥感应用服务企业具有区域性、行业性特点。
在区域方面,北京、武汉的遥感企业最为集中,与两地存在遥感技术研发机构有关;在行业方面,土地利用、遥感测绘类的遥感企业最多,与这两个领域的巨额市场有关。
从用户主体来看,长期以来我国遥感应用的主体主要来自于政府,包括自然资源管理、灾害监测、生态保护等,遥感数据分发也多以相关科研机构为主,数据获取渠道有限,遥感数据的应用价值未被充分挖掘。
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发展回顾
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发展回顾
文|杨榕1李力2
1.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2.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图1 我国商业航天投资机构词云图(数据来源:天眼查)
创想天使主要倾向于天使轮融资,曾参与蓝箭航天、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微纳星空)、北京宇航智科科技有限公司(宇航智科)等商业航天企业的天使轮融资,并在这些公司后期的历次融资过程中多次跟投。
国内著名投资公司经纬中国,也多次对商业航天企业银河航天、长光卫星、蓝箭航天、星际荣耀、天仪研究院等公司进行投资。
综合来看,经纬中国投资的基本上都是业内非常著名的商业航天企业,拥有较为成熟的产品。
如长光卫星研制有吉林一号卫星,截至2020年,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已有25颗卫星,进入高速组网阶段。
2020年,长光卫星成功。
国内商业航天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国内商业航天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作者:盛靖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6期摘要:随着国家对于科研领域的不断投入,我国航天航空事业领域已经逐步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不断迈进。
从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史就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已经拥有先进的航空航天科学技术以及能够掌握最前沿的航空航天科学信息。
这些技术与信息的掌握,标志着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现在已经拥有了赶超世界的水平。
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也随着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飞速的发展完全依赖于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不断投入与探索。
关键词:航空航天;商业航天;发展现状;未来展望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过去,我国对于航空航天领域的投入较少,很多科学技术难以掌握,导致民航、军用航天都无法取得进展,发展严重迟缓。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经济的不断复苏,国家加大了对航空航天领域的投入。
神州飞天、星际荣耀一个又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历史事件的发生,使得我国航天航空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
航空航天领域的整体发展带动了我国商业航空领域的发展,创新的技术、政策的扶持、市场的追捧正在一步步的推动我国商业航空领域事业的发展。
1.国内商业航天发展现状1.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国商业航空领域虽然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相比国际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商业航空领域依然处于发展阶段,绝非发达阶段。
首先,我国商业航空领域基础设施依然处于不断完善当中,只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才能为商业航空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国际很多商业航天领域的发达国家已经很早的完成这一项工作,所以,目前我国商业航天领域还处于发展之中;其次,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史较短,这也是源于我国航天航空领域投入较晚。
过去,我国经济较为蕭条,无法大量的投入资本在科学技术领域,随着国家经济的复苏,科学技术得到了发展,才使得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得到了发展,所以我国商业航天发展之路还很漫长,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
1.2人才缺口不断补足我国航天航空领域在近些年得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之而来的问题也是接踵而至。
基于SWOT方法对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现状
2022年·第11期航天工业管理24基于SWOT方法对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陈阳、施帆、王喜奎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商业航天与传统航天、民用航天相比有较大区别,它是企业投资并通过社会市场为政府相关部门、商业用户、社会大众提供航天产品和服务,商业航天覆盖运载火箭发射、卫星制造、卫星应用、航天发射基地等多个领域。
本文的SWOT 方法,是通过运用系统分析对影响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主要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内部因素包括优势(S )和劣势(W ),外部因素包括机会(O )和威胁(T )。
本文通过运用SWOT 方法对我国商业航天发展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其待改进和加强的方面,不断促进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
一、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内部因素分析内部因素即主动因素,由优势因素(S )和劣势因素(W )组成,覆盖商业航天发展过程中涉及管理、组织、财政、人力等不同方面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1.优势因素(S)分析(1)政府扶持优势近年来国家颁布了多项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法规,对商业航天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2014年颁布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和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允许社会资本等资源参与到商业航天领域;2015年颁布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商业航天已成为全球航天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2019年颁布《关于促进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全面规范了商业运载火箭的生命周期过程和技术管理等;202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的计划;2022年颁布《2021中国的航天》,为商业航天发展制订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鼓励商业航天企业参加重大航天工程项目,共享相关设施设备,同时政府也增加了采购商业航天产品的范围和数量。
随着我国地方政府“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各地规划中不乏商业航天发展的计划,从各地规划中按照对航天产业的政策定位来看,大致可以划分为2类:一是以北京、上海、湖北等地为代表的有一定传统航天产业基础的省份,它们的商业航天发展规划中大多聚焦在制造业方向。
中国航天科技行业的发展与挑战
中国航天科技行业的发展与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航天科技行业也在取得显著进步。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航天科技企业承担了许多重要任务,包括太空探索、卫星通信和发射器件制造等。
然而,这个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克服并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一、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回顾中国航天科技行业发展历程之前,我们需要提及两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即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和首次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
2003年,中国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并把宇航员送入了太空,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
2019年,中国探月工程实现了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并成功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
这两个里程碑事件都标志着中国航天科技行业的巨大进步和独立研发能力的提升。
二、行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中国航天科技行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首先,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卫星通信系统,包括通信卫星的发射、遥感卫星和导航卫星等。
这些卫星系统应用广泛,服务于国内外的通信、农业、天气预报等领域。
其次,中国航天科技企业还开展了一系列的载人航天任务,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此外,中国的空间科学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月球探测、空间实验室建设等。
中国航天科技行业的这些成就不仅提升了国际竞争力,而且也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航天科技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虽然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实现了独立研发和创新,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要实现技术的突破和自主创新,需要加大对人才培养和科研投入的力度。
其次,航天科技行业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航天科技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家的事情,也需要与其他国家的航天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此外,航天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也是一个挑战,需要转变传统的国有企业运营模式,引入市场机制,提升行业竞争力。
四、推进航天科技行业发展的建议要进一步推进中国航天科技行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商业航天迫切需要多元要素融合以促发展——《中国航天》专访未来
m—J "未来宇航创始人:牛咬-----《中国航天》专访未来宇航创始人牛叹扫码关注采访视频ALK ABOUT COMMERCIAL SPACE商业航天面对面I图1西安琶新区管委会与未来宇航研究院签署投资建设“丝路太空小镇”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 • • •彳國航夭2019年第6期,I...............首先从创业的角度来说,单打独斗是不可以的,一定需要团队式合作,综合航天技术人才、 管理人才,以及市场经验人才。
当然,现实中有些人才可能聚这些优势于一身,有些则需要多人 互补组成一个团队来构成这些要素。
未来宇航最早由航天投资起家,可能会比其他技术团队更早 地能发现这些商业机会。
随着工作逐渐深入,我们具备了运营和孵化的优势能力。
现在,商业航 天领域出现的初仓U 公司越来越多,他们在管理市场端、媒体公关等都需要较多的指导和咨询。
未 来宇航现在逐渐开展对该领域企业的一些辅导和咨询服务,希望能够给这些初创公司、初创团队 提供更多的帮助。
商业航天毕竟是一个新兴的事物,也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我们扮演的角色既是 投资者,也是创业者,更副良务者。
J屮國航夭:投资是比较显性的商业行为活动,就是向技术、人才投入财力,把公司运营起来,这是投资, 是比较形象、具体的。
您说的这些综合服务,以及这些生存模式,就似乎比较抽象。
未来宇航是 基于怎样的考虑,才从初期比较单一的直接投资行为,转变到后期形成商业化、生态化的服务网络?賊:未来宇航也是在不断地探索和寻找过程中走上这条路的,并非一开始就规划了现在的布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客户都需要遥感类型的数据,并且他们往往希望通过自己发射卫 星来实现数据的获取。
这就涉及到卫星的制造、发射,以及卫星测控、数据处理、数据应用这整个产业链。
用户的需求牵引着产业链的需求,需要整个产业链内不同的企业去协作,而且每个环 节都要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工作,卫星、火箭、测控等,分工明确。
浅析商业航天测运控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商业航天作为新兴业态,兼备军民属性、技术创新性强、经济质量效益高且市场前景可期,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自2014年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开始,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门就此开启,一大批商业航天企业逐步崛起,进行了积极的商业实践和探索。
但是,其中仅有商业卫星制造和发射服务发展较为抢眼,商业卫星运营与应用发展则相对迟缓。
航天测运控作为近地空间航天工程的枢纽环节,推动其快速发展将有效贯通上游卫星/火箭研制、中游发射服务及下游卫星运营/数据应用,彻底打通商业航天产业链。
张宁、张岱岚、张亮、聂学峰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应对策略一、我国商业航天测运控现状1.我国已具备较好的航天测运控技术基础我国自1984年初步建成卫星测控网以来,航天测运控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测控网从建设初期的以地基、海基测控为主,发展到可充分利用GPS/“北斗”等卫星导航体系,实现了“陆、海、空、天”一体化发展,呈现出功能完备、实用高效的特点。
在现有测控网及测控技术的支撑和协助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二代导航等多项重大航天工程的测控任务圆满完成。
2.商业航天测运控市场空间广阔当前,全球航天产业正处于能力和市场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商业航天已成为助推航天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商业航天在全球航天产业收入中的占比已接近80%,是全球航天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2014年我国允许民营企业制造卫星,大量企业率先进入卫星制造行业。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两大集团下属企业纷纷进入商业卫星制造领域,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也陆续为商业卫星市场提供自己的产品。
与此同时,长光卫星、天仪研究院、微纳星空、欧科微、零重力空间等民营商业卫星公司也陆续推出自己的商业卫星产品,涵盖通信、遥感、导航增强、科学实验、技术研制、教育娱乐等各种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制造理念变化带来成本降低
卫星制造环节 通过卫星星座取代 单颗大型卫星;利 用卫星的批量化生 产来降低成本。
火箭制造环节 目前火箭通过对 一子级的重复使 用技术来降低发 射综合成本已成 为业内共识。
用户终端 Oneweb创始人 投资的晶片有限 责任公司(Wafer LLC)已研制出造 价15美元的天线 模块,可极大程 度降低用户终端 成本。
高。另外,民营企业对火箭发射场与测控设施的利用渠道不通畅。
商业航天发展原因分析(2)
商业航天制造设计理念变化带来全产业链的成本降低
由于商业航天经济性的特点,商业航天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都在通过多种方式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一方面使得商业航天 企业面向传统航天企业时取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降低终端用户采购航天产品/服务的成本,扩大了航天产品的客户群体, 获得规模效应,进而加快航天产品/服务更新迭代速度。
不同国家商业航天概念
美国
欧洲
中国
商业航天产品及服务范畴
商业航天产品及服务
为由私营企业提供
按市场规则运行
商业航天是以市场
的航天产品、服务
的所有航天活动
为主导,采用市场
航
或活动。
。
手段运用市场机制
天
,按照市场规律开
器
展的航天活动。
制
造
商业航天概念下市场规则概念详解
商业航天企业发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承担一定比例的投资风险
商业航天发展原因分析(1)
政策开放打开商业航天门槛
航天产业受政策因素影响极大,2014年以前商业航天在国内很难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明显政策支持鼓励。2014年国务 院出台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 设。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 建设。自此,商业航天政策门槛逐渐被打破,商业航天全产业链逐渐发展。
2019年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现状、技术水平、主要企业及 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商业航天背景
1
商业航天发展现状梳理
2
新技术赋能商业航天
3
商业航天企业典型案例分析
4
商业航天发展趋势
5
3
商业航天概念界定
按市场规则运行的航天活动
不同国家/地区对商业航天概念定义略有不同,但总体来看,商业航天是指采用市场化机制以获取商业利润为首要目标而 开展的航天活动。商业航天除了具有传统航天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的特点外,还具有经济性、市场驱动性及约束性的 特点。
商业航天的发展离不开外部力量的支持:社会资本的进入以及互联网企业跨界。从2015年开始,国内的投资机构逐渐关注 商业航天赛道,投资商业航天的机构数目从2015年的24家增至2018年的90家。社会资本的注入,为中国的商业航天发展 提供资金支持。另外,互联网企业跨界,为商业航天带来全新的经营、管理、生产理念。下图介绍了亚马逊从事商业航天 的业务逻辑以及如何与亚马逊主营业务协同。目前国内互联网巨头主要通过股权投资进入商业航天赛道,尚未真正从事商 业航天业务。
电商 导 流
电影
BlackSky等 卫星遥感企业
传输 遥感数据
AWS Ground Station
存储处理 遥感数据
云计算
亚马逊主营业务 亚马逊商业航天业务 第三方合作企业 B端客户
商业航天的市场潜力
国际商业航天具有广泛的市场潜力
近十年来,全球卫星产业总收入呈现增长态势,在2018年达到历史最高(2774亿美元)。从具体来看,卫星制造收入近 十年来略有波动,但复合增长率仍然达到4.2%。2010年的下降主要由于2009年发射多颗造价较高的科学和政府卫星,而 2010年发射的卫星造价相对较低。2016年的下降主45亿美元增 长至2018年的62亿美元,复合增长率3.5%。2017年商业发射次数与上一年持平,而发射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6%,主要原 因是卫星运营商倾向于采购低成本火箭。卫星服务业收入自2015年开始增长乏力,2017年收入达到历史最高值1287亿美 元,此后经历十年来首次下降。卫星服务业增长乏力甚至下降,主要是由于卫星电视直播(占整个卫星服务业比例超过 70%)受到地面网络电视冲击导致的增长停滞或下降。地面设备制造收入始终保持强势增长,十年间复合增长率高达 10.8% ,在2018年收入达到1252亿美元,预计将在2019年收入超过卫星服务的收入。地面设备制造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 卫星导航设备收入的增长(其中单机和车载设备在2012-2016年间每年增加310-320亿美元)。
2015-2018年中国投资商业航天项目的机构数量
90
51 42 24
2015
来源:未来宇航。
2016
2017
投资机构数量(家)
2018
商业航天与亚马逊的业务协同
ViaSat
提供网络容量
第三方网络 (航空场景)
BlueJet 航空公司
提供客群
BlueOrigin
发射服务 Kuiper 卫星网络
自建网络
2014年以前限制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门槛
审批程序复杂冗长
根据《民用航天发射项目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任何民用航天发射项目均需要在预定发射月
的9个月前提出申请,接受国防科技工业局的审查,按照要求,卫星发射者应具备《中华人民
共和国无线电台执照》,并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国际电联申请空间轨道和频率资源。
政
行业准入资质限制
策
企业从事卫星通信运营,需要取得《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目前卫星通信行业,仅中国
门
卫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卫星通信有限公司以及中信数字媒体网络有限公司拥有相关
牌照。一般民营企业很难申请相关牌照。
槛
配套资源限制
商业航天产业链复杂,供应链上多个环节处于垄断状态,民营企业没有采购渠道或采购价格过
和责任,按照典型的市场激励机制运行来控制成本并获得最大的
投资回报,并具有为现有的或潜在的客户提供航天产品和服务的 合法资质和能力。
火 箭
卫 星
飞 船
地
发
航
面
射
天
设
服
服
备
务
务
制
造
空 网消 通 导 遥 间 络费 信 航 感 搭 设设
载 备备
来源:《中国产业背景下的商业航天概念探讨》、《航天发展新动力——商业航天》。
产品制造的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 带来的成本降低原因解析
•大量大批同种材料的采购可降低单位材料采购 谈判等成本。
•标准化的生产可以减少工艺装备投入, 降低专 用性费用。
•大量组批生产可以减少机器设备调试次数, 缩 短生产准备时间,从而节约生产制造成本。
商业航天发展原因分析(3)
外部力量支持:互联网巨头利用商业航天赋能主营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