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怪论

合集下载

休谟问题逻辑层面的解决和实践解决

休谟问题逻辑层面的解决和实践解决

休谟问题逻辑层面的解决和实践解决
休谟问题(Hume's problem)指的是大哲学家大卫·休谟在他的著作《人类理解论》中所提出并试图解决的一个问题,即在我们经验中所得到的一切,是否都可以由经验推出,或者说,是否存在任何先验的知识,例如“因果关系”、“物质存在”的概念。

至今为止,这个问题在哲学界仍然被广泛关注。

在逻辑层面,休谟问题可以通过重新审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理论框架来解决。

经验主义强调所有知识都是从感性经验中得出的,而理性主义则认为有些知识是可以脱离经验独立存在的。

通过重新审视这两个理论的假设和前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休谟问题的出现和限制,也可以为未来的哲学研究提供更为严谨的理论基础。

在实践层面,休谟问题的解决则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知识来源和科学方法。

例如,在现代科学中,经常会使用“因果关系”等概念,而这些概念并非完全基于感性经验,而是通过科学方法得出的。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更为系统地研究科学方法和知识来源,来解决休谟问题,以及更好地理解人类知识的本质和来源。

休谟的怀疑论与科学方法的启示

休谟的怀疑论与科学方法的启示

休谟的怀疑论与科学方法的启示休谟(David Hume)是18世纪苏格兰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以怀疑论而著名。

休谟的怀疑论对科学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启示我们在科学探索中应持有怀疑的态度。

本文将探讨休谟的怀疑论以及其对科学方法的启示。

一、怀疑论的基本原则休谟的怀疑论可以追溯到他的哲学著作《人性,理性和宗教:一种怀疑论的研究》。

怀疑论的基本原则是,人的认知和理解都是基于经验的,而经验往往是有限、不完全的。

因此,我们无法通过推理和经验来确证事物的存在或真实性。

休谟认为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只是基于感观印象和观察到的事物的印象,而这些印象有时候是模糊、不准确的。

他提出“因果关系”的理论,认为人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只是基于经验中的观察结果,而并非是通过直接的逻辑推理得出的。

二、怀疑论对科学方法的启示怀疑论对科学方法的启示主要体现在怀疑精神的培养、假设的提出和实证验证的重要性上。

首先,怀疑精神的培养是科学方法的核心。

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应该持有怀疑的态度,不要过分相信某个理论或观点。

只有通过不断的验证和实证,才能逐渐接近真理。

怀疑精神使科学家能够独立思考、质疑传统观念,并寻找新的解释和理论。

其次,假设的提出是科学探索的关键。

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通常会基于已有的知识和观察结果提出假设,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推理和实验。

然而,休谟的怀疑论告诉我们,这些假设只是暂时的、不确定的,需要通过实证验证来加以确认或否定。

最后,实证验证的重要性在于检验和论证科学理论的有效性。

科学家通过进行实验和观察来验证他们的假设,并根据实证结果修正和改进理论。

这种实证验证的过程是反复的、持续的,只有经过多次的实证验证,才能使科学理论更加可靠和准确。

三、怀疑论的局限性及应对之道然而,怀疑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休谟的怀疑论主要关注于经验和感觉的局限,但忽略了理性和推理的作用。

对于一些非经验性的问题,怀疑论的方法并不完全适用。

因此,在科学研究中,我们需要在怀疑和批判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推理和逻辑的运用。

休谟《论趣味的标准》

休谟《论趣味的标准》

休谟《论趣味的标准》论趣味的标准[英]休谟世人的趣味,正像对各种问题的意见,是多种多样的——这是人人都会注意到的明显事实。

即使见闻极端狭隘的人也可以在他来往的小圈子里发现趣味的不同,甚至在那个小圈子里的人所受到的教养和早年吸收的偏见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也不例外。

至于那些能够扩大眼光纵观异国和远古的人,对这方面的千歧百异龃龉矛盾就更会感到惊异了。

我们往往把一切与自己的趣味和鉴赏力大相径庭的看法贬斥为“野蛮”,但转眼就发现别人也把同样的贬词加在我们身上。

最后,就连最傲慢自信目空一切的人也会出乎意外地觉察到,各方面都是同样自以为是,面对纷纭争竞的好恶,不再敢肯定自己是一定正确的了。

虽说这种趣味的差异是漫不经心的观察者也会注意到的,但只要仔细考虑一下就会发现实际上的差异比看来还要大得多。

人们对各种类型的美和丑一般议论往往相同,而具体感受则互有歧异。

每种语言里都有些表示谴责和表示称许的名词;这些名词在用同一语言的人们手里必然会得到一致的应用。

优美,恰当,简明,生动,这些是众口交赞的;虚夸,造作,平庸,浮艳,这些是齐声申斥的;但一遇到具体例子,批评家之间这种貌似一致的情况就消失了;我们发现他们赋予同一说法的意义是远不相同的。

科学和理论问题情况则恰恰相反;在那些领域里,人们意见的歧异往往是对一般,而不是对具体;往往看来悬殊,而其实不然。

把名词解说清楚之后时常就没有什么可争的了,结果论辩双方会惊愕地发现他们吵了半天其实意见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想找到一种“趣味的标准”,一种足以协调人们不同感受的规律,这是很自然的;至少,我们希望能有一个定论,可以使我们证实一种感受,否定另一种感受。

然而有一派哲学却认为我们这种企图全是妄想,因为“趣味的标准”永远无法找到。

据那些哲学家说,判断和感受截然不同,一切感受都是正确的,因为感受纯乎以自己为准;只要一个人意识到有所反应,那就是真实的。

但是理智上的决定则不能认为都是正确的,因为它们需要以外物——亦即:实际情况——为准;这样一衡量,显然它们不可能都符合。

休谟《论趣味的标准》

休谟《论趣味的标准》

休谟《论趣味的标准》休谟《论趣味的标准》论趣味的标准[英]休谟世人的趣味,正像对各种问题的意见,是多种多样的一一这是人人都会注意到的明显事实。

即使见闻极端狭隘的人也可以在他来往的小圈子里发现趣味的不同,甚至在那个小圈子里的人所受到的教养和早年吸收的偏见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也不例外。

至于那些能够扩大眼光纵观异国和远古的人,对这方面的千歧百异龃齬矛盾就更会感到惊异了。

我们往往把一切与自己的趣味和鉴赏力大相径庭的看法贬斥为“野蛮”,但转眼就发现别人也把同样的贬词加在我们身上。

最后,就连最傲慢自信目空一切的人也会出乎意外地觉察到,各方面都是同样自以为是,面对纷纭争竞的好恶,不再敢肯定自己是一定正确的了。

虽说这种趣味的差异是漫不经心的观察者也会注意到的,但只要仔细考虑一下就会发现实际上的差异比看来还要大得多。

人们对各种类型的美和丑一般议论往往相同,而具体感受则互有歧异。

每种语言里都有些表示谴责和表示称许的名词;这些名词在用同一语言的人们手里必然会得到一致的应用。

优美,恰当,简明,生动,这些是众口交赞的;虚夸,造作,平庸,浮艳,这些是齐声申斥的;但一遇到具体例子,批评家之间这种貌似一致的情况就消失了;我们发现他们赋予同一说法的意义是远不相同的。

科学和理论问题情况则恰恰相反;在那些领域里,人们意见的歧异往往是对一般,而不是对具体;往往看来悬殊,而其实不然。

把名词解说清楚之后时常就没有什么可争的了,结果论辩双方会惊愕地发现他们吵了半天其实意见是完全一致的。

…… 我们想找到一种“趣味的标准”,一种足以协调人们不同感受的规律,这是很自然的;至少,我们希望能有一个定论,可以使我们证实一种感受,否定另一种感受。

然而有一派哲学却认为我们这种企图全是妄想,因为“趣味的标准”永远无法找到。

据那些哲学家说,判断和感受截然不同,一切感受都是正确的,因为感受纯乎以自己为准;只要一个人意识到有所反应,那就是真实的。

但是理智上的决定则不能认为都是正确的,因为它们需要以外物一一亦即:实际情况为准;这样一衡量,显然它们不可能都符合。

论休谟的怀疑论

论休谟的怀疑论

论休谟的怀疑论提起近代怀疑论,最大的代表就是大卫·休谟。

他用彻底的经验态度,试图找到确证不疑的知识,最终却走向怀疑论。

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休谟可以说是承前启后的一位伟人,他上承洛克,贝克莱的经验论,下启康德领头的德国古典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绕不过的人物。

他的怀疑论也引起众多哲学家的解释,争论,直到今天仍然值得关注。

标签:休谟;怀疑论;解答休谟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上承上启下的人物,他结束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争论,开启了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

休谟的哲学涉及心理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等众多领域,并且他在他的哲学著作中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哲学问题,例如,意义问题,因果问题,归纳问题,概率问题等等,其中,引起最多关注的就是包括归纳问题在内的怀疑论。

一、休谟怀疑论的基本内容黑格尔曾经说过:“自古以来,直到如今,怀疑论都被认为是哲学的最可怕的敌人。

”1实际上真的仅仅是这样吗?怀疑论只是危害着哲学吗?相反,笔者认为正是休谟敢于直面哲学发展史中的无法避免的问题和矛盾,才催生出怀疑论。

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的精华,要理解一个理论,我们不但要从背景进行分析,还要从作者的意图来把握。

二、对演绎理性的怀疑休谟对演绎理性的怀疑,矛头直指的是数学和逻辑中所运用的演绎推理或证明。

在《人性论》中休谟认为,一切演证性科学中的规则都是确定的和无误的。

但是我们那些官能却是易误的,不准确的。

所以当官能应用理性的时候,很容易违背理性的规则,陷于错误之中。

而且理性可能由于其他原因的影响,比如,由于心理能力的变化不定,而往往不能发挥到极致。

如此一来,全部知识就不能说必然的,只能说是或然推断。

只有经过多次验证的真理才有可能被普遍接受,如此看来,演绎理性的真理性也不过是或然性对必然性的无限接近。

也就是说,就算演绎理性本身是可靠的,但是人类对演绎理性的现实利用中,我们如何保证不出差错呢?人类会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比如工具的限制,人类心理的变化等等。

休谟的怀疑论 名词解释

休谟的怀疑论 名词解释

休谟的怀疑论名词解释休谟(David Hume)是一位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被誉为西方哲学史上伟大的怀疑论者之一。

他的怀疑论思想对于人类认识论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体系以对人类认识的怀疑为核心,对于知识的来源、原则以及对人类理性的限制提出了许多挑战。

休谟的怀疑论不仅对于神学、认识论等哲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于其他学科,如科学、心理学等产生了一定的启示。

因此,了解休谟的怀疑论对于拓展我们的思维方式、提高批判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休谟的怀疑论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对于因果关系的怀疑。

传统上,人们普遍相信存在一种因果关系,即事件A导致事件B发生。

然而,休谟认为,人们对于因果关系的信念仅仅基于习惯和经验,而不是基于理性的推理。

根据休谟的观点,我们无法通过经验来证明因果关系的必然性,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事件A和事件B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联。

因此,我们无法确定事件A是真正导致了事件B的发生,或者仅仅是一个附带现象。

休谟的怀疑论还挑战了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

传统上,人们相信我们可以通过感观知觉(如视觉、听觉等)来准确地认知外部世界的存在和属性。

然而,休谟认为,我们的感知只是来自于我们的感觉和印象,我们只能知觉到自己的感觉而非外部对象本身。

休谟提出了一个经验主义的观点,即我们只能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而无法通过理性推理或者直接认知来认识事物的本质。

因此,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是有限和不可靠的。

除了对于因果关系和外部世界的怀疑,休谟的怀疑论还质疑了我们对于自我存在的认识。

传统上,人们相信存在一个稳定不变的自我,负责统一我们的经验和意识。

然而,休谟认为,我们无法通过经验来证明自我的存在。

我们的感知和思维只是一系列离散的感觉和印象,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自我来负责这一切。

因此,我们对于自我存在的认识也是不确定和有限的。

休谟的怀疑论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反响,被认为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重要挑战。

他的思想不仅对于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于其他学科产生了启示。

一、休谟问题简述

一、休谟问题简述

一、休谟问题简述
休谟问题(Hume's Problem)是由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提出的一个
历史悠久的问题,它反映了认知思想本质的辩论,引起了科学以及哲学界的极大关注。


问题是指,无论任何的观察推论,我们有确定的理由相信它,还是我们只能利用数学上的
可能性做出推论而不能有确定性地做推论。

休谟提出这个问题是基于他本人对于显式(explicit)认知的探讨,即对观察结果的
必然推论。

休谟认为,只有遵守数学上的可能性,才能够做出任何的观察推论,而不能用
任何的确定的可靠的方法做出推论。

这就是休谟问题的核心。

这个问题一方面引出了以经验以及数学思想为基础的大卫·休谟的经验主义;另一方面,它也引发了许多对人们思考认知方式与基础的思考。

休谟认为,要有效地理解宇宙,
首先要有确定的认知和概念,而这种确定性的认知只能来源于经验而非理论发明,休谟大
力反对唯物主义者提倡的统一的理论来构建一个唯物的总体认识。

休谟所把握的宇宙认知
乃是从客观世界中去探索客观事实,因而他对对象逻辑上的确定性有着质疑和反对的态度。

休谟此番提出的认知问题,引发了西方哲学界极大的讨论,虽然休谟无法给出一个明
确而正确的答案,但他提出的问题也为实现唯物观切入了一个新的话题,使人们从经验以
及数学思想的角度来探究认知的本质,从而开始了一次引人入胜的实践思考之旅。

参考资料—休谟的怀疑论

参考资料—休谟的怀疑论

休谟的怀疑论思想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毁灭性打击第一,休谟把洛克的感觉论和经验论贯彻到底,形成了怀疑论思想,指出传统西方形而上学的独断性质。

休谟认为人的认识对象只能是一种感性知觉,至于不依赖于感性知觉的实体、独立的存在体,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存在体都是不可知的,在这方面力图建立某种所谓的科学的形而上学知识,完全是非法的。

他写道:“我们纵然尽可能把注意力转移到我们的身外,把我们的想象推移到天际,或是一直到宇宙的尽头,我们实际上也超不出自我之外,而且我们除了出现在狭窄范围以内的那些知觉之外,也不能想象任何一种的存在。

”在此,休谟指出了独断论思维方式对于理性能力的盲目自负,因此:“我们永远不可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

”休谟对人类理性的限度有着冷静的“界限意识”,这是怀疑论思想的核心精神意蕴。

于是,休谟以一种极端的态度拒斥了形而上学:“例如神学的或经院哲学的书,我们就可以问,其中包含着量或数方面的抽象论证么?其中包含着有关事实与存在的任何经验论证么?没有,那我们就可以将它投到烈火中去,因为它所包含的,没有别的东西,只有诡辩和幻想。

”第二,依托感觉经验论的立场,休谟将因果关系解释为“习惯性联想”,这种对于“因果关系”的感觉论解释否定了知识的普遍必然性。

在近代思想的背景下,知识的核心基础在于普遍必然的因果性关联,然而休谟却认为:“不但我们的理性不能帮助我们发现原因和结果的最终联系,而且经验给我们指出它们的恒常结合以后,我们也不能凭自己的理性使自己相信,我们为什么把那种经验扩大到我们所曾观察过的那些特殊事例之外。

我们只是假设,却永远不能证明,我们所经验过的那些对象必然类似于我们所未曾发现的那些对象。

”这就是说,理性无法导致必然性、规律性的知识,而那些所谓必然性的规律、知识,只不过是一种“习惯性联想”而已。

康德通过“批判”反驳休谟的怀疑论思想康德意义的“批判”并不是要盲目地摧毁形而上学,而是为审理、区分人类思维的各项能力,进而重建形而上学,建设“批判”的形而上学。

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

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

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休谟(David Hume)是18世纪苏格兰的一位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以其怀疑主义哲学而闻名于世。

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对于人类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提出了挑战,对于哲学和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和其对于人类认识的启示。

一、感知和经验的局限性休谟认为,人类的认识和理解是通过感知和经验来实现的。

然而,他指出了感知和经验的局限性。

休谟认为,我们的感知只能获得外部世界的表象,而无法直接获得事物的本质。

我们所能感知到的只是一系列感觉和印象,而不是事物的真实本质。

此外,休谟还指出,我们的经验是有限的,我们只能通过有限的经验来推断和理解世界,而无法获得绝对的真理。

二、因果关系的问题休谟对因果关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我们常常根据我们的经验和观察来推断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然而,休谟指出,我们无法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来确定因果关系的存在。

我们只能观察到事件的前后关系,但无法确定其中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

休谟认为,我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识只是一种心理上的习惯,而非基于理性的推理。

三、归纳推理的问题休谟对归纳推理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我们通过观察到的个别事例来推断普遍规律。

然而,休谟指出,我们无法通过有限的观察来确定普遍规律的存在。

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只是个别的事例,而无法确定其中是否存在普遍规律。

休谟认为,我们对于归纳推理的依赖只是一种心理上的习惯,而非基于理性的推理。

四、怀疑主义的启示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对于人类认识和理解的方式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休谟的怀疑主义提醒我们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态度,不要过于自信地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真理。

其次,休谟的怀疑主义鼓励我们进行批判性思考,不要盲目接受传统观念和权威的说法,而是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观察来判断事物的真实性。

最后,休谟的怀疑主义提醒我们要注重经验和观察,通过实践来验证和修正我们的认识。

休谟的怀疑论的基本观点

休谟的怀疑论的基本观点

休谟的怀疑论的基本观点休谟是18世纪苏格兰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是怀疑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怀疑论是一种哲学观点,它对人类的认知能力表示怀疑,认为人类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理。

休谟的怀疑论主张,我们的知识只是基于经验和感觉,而这些经验和感觉是有限的、不可靠的,因此我们无法确定任何事物的本质和存在。

以下是休谟怀疑论的几个基本观点。

1. 知识来源于经验休谟认为,我们的知识只能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取。

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取的,而这些感觉器官是有局限性的。

我们只能通过眼睛看到一部分事物,通过听觉听到一部分声音,通过触觉感受到一部分触觉等等。

因此,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不足以达到绝对的真理。

2. 感觉的不可靠性休谟认为,我们的感觉是有偏见的,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比如,我们看到的颜色可能会受到光线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我们听到的声音可能会受到噪音的干扰而变形。

因此,我们所感知到的事物并不是事物本身的真实面貌,而是我们主观感觉的结果。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无法确定事物的本质和存在。

3. 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休谟认为,我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也是有限的。

我们只能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出一种可能的因果关系。

但是,我们无法证明这种因果关系的必然性。

比如,我们观察到太阳每天升起,我们就认为太阳的升起是造成白天的原因。

但是,我们无法证明太阳的升起是造成白天的必然原因,因为我们无法观察到所有的现象和可能的因果关系。

4. 语言的局限性休谟认为,语言是我们思维和表达的工具,但是它也具有局限性。

我们的思维和表达受到语言的限制,我们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我们的想法和认知。

因此,我们所说的话和所写的文字可能会引起歧义和误解,无法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意思。

休谟的怀疑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我们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理。

我们的知识只是基于经验和感觉,而这些经验和感觉是有限的、不可靠的。

我们无法确定任何事物的本质和存在,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必然性。

同时,语言的局限性也使我们无法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想法和认知。

休谟 不可知论

休谟 不可知论

休谟不可知论休谟(David Hume)是18世纪苏格兰的一位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提出了一种哲学观点,称为“不可知论”(Skepticism)。

不可知论认为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是有限的,我们无法获得绝对的真知。

休谟的不可知论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休谟认为人类的认识受到感觉和经验的限制。

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是通过感觉获得的,而感觉往往是有限的和有误导性的。

我们的感觉可能被幻觉、错觉或其他因素所影响,从而导致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出现误差。

因此,我们无法确定我们所知道的是否真实或准确。

休谟认为人类的推理能力也是有限的。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推理从已知的事实中得出新的结论,但我们的推理往往依赖于我们的经验和感觉。

如果我们的经验或感觉是有误导性的,那么我们的推理也可能是错误的。

此外,休谟还指出,即使我们的推理是正确的,我们也无法确定这些结论是否真实或准确。

第三,休谟还提出了“因果关系”的问题。

他认为,人们经常根据观察到的事件之间的关系推断出因果关系。

然而,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果关系,我们只能观察到事件之间的相关性。

因此,我们无法确定我们所观察到的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真实或准确。

休谟还指出了一种心理上的现象,即“个人身份”的问题。

他认为,我们的思想和意识是由一系列离散的经验所构成的,而这些经验并没有固定的“我”或“自我”。

因此,我们无法确定我们的个人身份是否真实或准确。

休谟的不可知论观点认为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是有限的,我们无法获得绝对的真知。

我们的感觉和经验可能是有误导性的,我们的推理能力也是有限的,我们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真实性,我们也无法确定个人身份的存在。

因此,我们应该对我们所知道的持怀疑态度,并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以扩展我们的认知边界。

世纪难题“休谟问题”的破解

世纪难题“休谟问题”的破解

世纪难题“休谟问题”的破解休谟问题,即所谓从“是”能否推出“应该”,也即从“事实”命题能否推导出“价值”命题,它是休谟在《人性论》中提出的一个著名问题。

这个问题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许多著名哲学家纷纷介入,但终未有效破解。

近年来,中国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也表现出高度的热情,仍然无法切入休谟问题的本质。

休谟问题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哲学命题,它集中体现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核心关系问题。

大卫。

休谟一、休谟问题的由来以前的一些哲学家认为,道德可以像几何学或代数学那样论证其确定性。

但是,休谟认为,对于道德问题,科学是无能为力的,科学只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不能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的问题。

他在《人性论》中写道:“在我所遇到的每一个道德学体系中,我一向注意到,作者在一个时期是照平常的推理方式进行的,……可是突然之间,我却大吃一惊地发现,我所遇到的不再是命题中经常的'是’与'不是’等连系词,而是没有一个命题不是由一个'应该’或一个不'应该’联系起来的。

这个变化虽是不知不觉的,却是有极其重大的关系的。

因为这个应该或不应该既然表示一种新的关系或肯定,所以就必需加以论述和说明;同时对于这种似乎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即这个新关系如何能由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些关系推出来的,也应当举出理由加以说明。

不过作者们通常既然不是这样谨慎从事,所以我倒想向读者们建议要留神提防;而且我相信,这样一点点的注意就会推翻一切通俗的道德学体系……”。

尽管休谟自己没有明确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但他的本意却是否定的,即从“是”中不可能推出“应该”。

休谟说:当你用逻辑的方法去推断价值命题的时候,前提当中必然也包含着价值命题,不可能从纯粹的事实命题逻辑地推演到价值命题。

简单地说,任何先进合理的思想体系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不科学的、先验的价值预判”。

因此一个自然推论就是,价值判断本身不具备可通过逻辑或经验手段验证的“真值”(truth value),因而价值无所谓对错之分。

休谟不可知论

休谟不可知论

休谟不可知论休谟(David Hume)是英国知名哲学家,出生于18世纪初期,他的思想对于西方哲学史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不可知论思想是他哲学思想中最著名的一段,本文将探讨该思想的内涵和特点。

第一步:理解休谟不可知论的前提休谟的不可知论思想建立在他的经验主义的基础上,他认为人类的知识来源只能通过感官经验来获取,而非理性推理,因此他拒绝了一些早期哲学家关于人类天生具有某些知识的观点。

他认为人类不能理性推理、证明超越经验范围的事物,因此他的哲学思想无法接受一神论、灵魂存留、命运等不可证明的说法。

在此前提下,他的不可知论思想应运而生。

第二步:不可知论的核心概念休谟在《人性论》中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印象”(impression),即人类感官和情感的直接反应。

休谟认为人类的所有知识都来自于印象的复制品,即“思想”(idea),人类所能知道的事物都可以通过经验得到印象,但是,我们却没有任何办法知道所谓“事物本身“是什么样子的,因此,无法证明事物本质上的存在或不存在。

第三步:不可知论与常识常理的矛盾休谟不可知论的极端结果是把我们的每一个想法都视为不真实的,因为都无法证明它是否是从真实的、实在的事物而来。

这与普通人的日常思考和判断存在分歧。

相对于这个看似悲观的结果,我们需要相应地思考来自经验的知识是我们所能掌握的唯一知识,我们需要谨慎并且具有批判的思维去对待现实。

第四步:不可知论在当代哲学中的影响休谟的不可知论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并在当代哲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休谟并非把我们的知识看作是“谬误”的,而是指出了人类认识的局限,对我们的认识有启示作用。

总之,休谟不可知论思想在人类认知史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虽然,这一思想与人类日常的自然直觉和传统思维有所矛盾,但却为人类认识的深化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探讨休谟的怀疑论

探讨休谟的怀疑论

探讨休谟的怀疑论探讨休谟的怀疑论休谟的怀疑论主要包括了:对知识的怀疑、理性方面的怀疑和感官方面的怀疑这三个方面。

下面我将对其一一陈述。

一、对知识的怀疑我们的经验知识大多数都是建立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上的,但是对于因果关系我们能否提供依据呢?休谟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我们要考察因果关系这个观念的来源:(一)“因果关系”这个观念不可能从作为原因和结果这两个对象本身得的。

因为对象之间是可以相互独立的,不需要发生必然的联系;(二)由(一)可知因果关系必然是从对象间的某种关系得来的。

而作为原因和结果的对象之间有以下两种关系:1、接近关系;2、接续关系(即时间上原因先于结果,但这二者发生其间并没有任何可感知的时间间隔)。

但是这两种关系并不能提供一个完善的原因作用的观念,因为一个对象可以和另一个对象接近、并且是先在的,而仍不被认为是另一个对象的原因。

比如,有两个报时准确的时钟,甲时钟到整点时会报出点数但不会敲钟,而乙时钟到整点时会敲钟但不会报出点数,当到整点时,甲时钟报时而且乙时钟敲钟,但显然甲时钟报时并不是乙时钟敲钟的原因。

因此,对象间的关系也不能为因果关系提供依据。

那到底是什么保证了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呢?一、是科学中的自然律?但是自然律本身表述的是事实关系,而归纳是我们建立所有的事实关系时所采取的方式,因此,自然律是由归纳得来的,但是归纳又是从单个的因果关系得来的。

也就是说,因果关系的依据是自然律,自然律的依据是归纳关系,归纳关系的依据是因果关系,这样就陷入了循环,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是自然的齐一性(即过去出现的事实关系,现在还会出现)保证了因果关系?但是自然的齐一性是从归纳得来的吗?若是,就像上面一样陷入循环论证。

若不是,那又是从何得来?显然不是由理证得来,因为这里只涉及事实关系,不涉及观念关系。

那么,应该是直观得来,但直观给予我们的只是原因先于结果,即前面提到的接续性,已经证明了这种接续性只是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

休谟的怀疑论的基本观点

休谟的怀疑论的基本观点

休谟的怀疑论的基本观点休谟是苏格兰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的怀疑论是他哲学体系的核心观点之一。

怀疑论是一种思维方法,它质疑人们对于知识和理性的自信,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能确定任何事物的真实性。

休谟的怀疑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1. 感知的局限性:休谟认为我们的感知只能获得事物的表面现象,无法直接观察到事物的本质。

我们只能通过感官来获取信息,而感官的能力是有限的,容易受到误导和干扰。

因此,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不能确定其真实性。

2. 因果关系的问题:休谟对因果关系的认识提出了怀疑。

他认为我们所谓的因果关系只是一种习惯性的联想,而不是由理性推导得出的必然性。

我们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和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来推断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但这种推断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3. 个体的不连续性:休谟认为人类的思维是通过联想来进行的,而联想是基于个体经验的。

他指出我们无法通过感官直接观察到个体之间的连接和连续性,只能通过经验和联想来构建个体之间的关系。

因此,我们无法确定个体之间的真实联系。

4. 语言的局限性:休谟认为我们的语言是通过经验来构建的,我们只能用已有的词汇和概念来表达我们的思想。

但这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是有限的,很难准确地描述事物的本质和真实性。

因此,语言也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限制。

休谟的怀疑论对于人类的认识能力提出了强烈的挑战,它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知识和理性是否可以被完全相信。

休谟认为我们无法确定任何事物的真实性,我们只能通过有限的感官和经验来获得知识。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谦虚和开放地对待知识,不断质疑和探索,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怀疑论提醒我们要保持怀疑的态度,不轻易相信一切,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观点,不断与他人交流和对话,以丰富自己的认识。

怀疑论的基本观点对于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人类的认知能力和对世界的理解。

在现代社会,怀疑论的观点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让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事物,不被主观偏见所左右,以获得更真实和全面的认识。

休谟论趣味的标准-

休谟论趣味的标准-

休谟《论趣味的标准》论趣味的标准[英]休谟世人的趣味,正像对各种问题的意见,是多种多样的——这是人人都会注意到的明显事实。

即使见闻极端狭隘的人也可以在他来往的小圈子里发现趣味的不同,甚至在那个小圈子里的人所受到的教养和早年吸收的偏见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也不例外。

至于那些能够扩大眼光纵观异国和远古的人,对这方面的千歧百异龃龉矛盾就更会感到惊异了。

我们往往把一切与自己的趣味和鉴赏力大相径庭的看法贬斥为“野蛮”,但转眼就发现别人也把同样的贬词加在我们身上。

最后,就连最傲慢自信目空一切的人也会出乎意外地觉察到,各方面都是同样自以为是,面对纷纭争竞的好恶,不再敢肯定自己是一定正确的了。

虽说这种趣味的差异是漫不经心的观察者也会注意到的,但只要仔细考虑一下就会发现实际上的差异比看来还要大得多。

人们对各种类型的美和丑一般议论往往相同,而具体感受则互有歧异。

每种语言里都有些表示谴责和表示称许的名词;这些名词在用同一语言的人们手里必然会得到一致的应用。

优美,恰当,简明,生动,这些是众口交赞的;虚夸,造作,平庸,浮艳,这些是齐声申斥的;但一遇到具体例子,批评家之间这种貌似一致的情况就消失了;我们发现他们赋予同一说法的意义是远不相同的。

科学和理论问题情况则恰恰相反;在那些领域里,人们意见的歧异往往是对一般,而不是对具体;往往看来悬殊,而其实不然。

把名词解说清楚之后时常就没有什么可争的了,结果论辩双方会惊愕地发现他们吵了半天其实意见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想找到一种“趣味的标准”,一种足以协调人们不同感受的规律,这是很自然的;至少,我们希望能有一个定论,可以使我们证实一种感受,否定另一种感受。

然而有一派哲学却认为我们这种企图全是妄想,因为“趣味的标准”永远无法找到。

据那些哲学家说,判断和感受截然不同,一切感受都是正确的,因为感受纯乎以自己为准;只要一个人意识到有所反应,那就是真实的。

但是理智上的决定则不能认为都是正确的,因为它们需要以外物——亦即:实际情况——为准;这样一衡量,显然它们不可能都符合。

休谟的主要观点

休谟的主要观点

休谟的主要观点1、因果问题休谟不赞同大多数人都相信的只要一件事物伴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两件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关联,使得后者伴随前者出现(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它在那之后而来,故必然是从此而来)的思想观点。

2、归纳问题在《人类理解论》一书中,休谟主张所有人类的思考活动都可以分为两种:追求“观念的连结”(Relation of Ideas)与“实际的真相”(Matters of Fact)。

前者牵涉到的是抽象的逻辑概念与数学,并且以直觉和逻辑演绎为主;后者则是以研究现实世界的情况为主。

而为了避免被任何我们所不知道的实际真相或在我们过去经验中不曾察觉的事实的影响,我们必须使用归纳思考。

3、自我理论休谟指出我们通常会假设现在的我们就和五年前的我们没有两样,虽然我们在许多方面都有了改变,呈现在五年前的我们和现在的我们都是同一个人。

我们也会思考时光究竟可以在不改变一个人自身的情况下,改变一个人内在到什么程度。

不过休谟否认那神秘的自我与一个人所带有的各式各样人格之间是有所区分的。

当我们开始自省时我们会发现:“除非依靠一种特定的感觉,我们从来不可能有任何的意识;人只不过是由许多不同的感觉累积而成的一个集合或一个包裹,这些感觉永远处在一种快到无法想像的流动速度中互相交替汰换。

”4、实践理性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一些行为比其他一些行为要来的“合理”。

举例而言,吞食铝箔片在大多数人来看是一种很奇怪的举动。

然而休谟否认那种理性在驱动或排斥特定行为上扮演了任何重要的角色,毕竟理性只是一种对于概念和经验的计算罢了。

在休谟来看,真正重要的是在于我们如何感觉这些行为。

休谟的这个理论在现代被视为是工具主义(Instrumentalism)的基本原则,主张一个行为的合理与否应该是取决于这个行为能否达成其预定的目标和欲望,无论这些目标欲望为何。

理性只是扮演着一种媒介和工具的身份,用于告诉我们怎么样的行为才能达成我们的目标和欲望,但理性本身永远不能反过来指挥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目标和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谟问题,是18世纪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 、1711年旧历4月26日(注:新历是1711年5月7日:18世纪旧历比新历早11天)-1776年8月25日)首先提出的,是个未能很好解决的哲学问题,主要是指因果问题和归纳问题。

《人性论》在诞生之初并没有引起怎样的反响,休谟凭着自己的乐观和热忱又分别对其三卷进行改写,其中第一卷就是《人类理智研究》。

休谟问题就是在《人性论》的第一卷和《人类理智研究》里面提出来的。

休谟认为,由因果推理获得的知识,构成了人类生活所依赖的绝大部分知识,而他对这类知识的研究是独一无二的,“无论古人和今人都没有从事过”。

在给自己的《人性论》写的《“人性论”概论》一书中,他同样重点介绍了对因果推理的说明,认为这个说明可以作为全书的一个“样板”。

休谟对因果关系的普遍、必然性进行反思所提出的问题被康德称为“休谟问题”。

认知论维度因果问题休谟主张大多数人都相信只要一件事物伴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两件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关联,使得后者伴随前者出现,休谟在《人性论》以及后来的《人类理解论》一书中反驳了这个理论,他指出虽然我们能观察到一件事物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我们并不能观察到任何两件事物之间的关联。

而依据他怀疑论的知识论,我们只能够相信那些依据我们观察所得到的知识。

休谟主张我们对于因果的概念只不过是我们期待一件事物伴随另一件事物而来的想法罢了。

“我们无从得知因果之间的关系,只能得知某些事物总是会连结在一起,而这些事物在过去的经验里又是从不曾分开过的。

我们并不能看透连结这些事物背后的理性为何,我们只能观察到这些事物的本身,并且发现这些事物总是透过一种经常的连结而被我们在想象中归类。

”也因此我们不能说一件事物造就了另一件事物,我们所知道的只是一件事物跟另一件事物可能有所关连。

休谟在这里提出了“经常连结”(constant conjunction)这个词,经常连结代表当我们看到某件事物总是“造成”另一事物时,我们所看到的其实是一件事物总是与另一件事物“经常连结”。

因此,我们并没有理由相信一件事物的确造成另一件事物,两件事物在未来也不一定会一直“互相连结我们之所以相信因果关系并非因为因果关系是自然的本质,而是因为我们所养成的心理习惯和人性所造成的。

”因果联系之间其实存在一个信心或盼望的跳跃,比如我们认为明天必定会来到是基于经验中对昨天今天与明天的“知识”,不自觉的把明天作为今天的结果,这是盼望和信心,不是知识!归纳问题[1]在《人类理解论》一书中[13],休谟主张所有人类的思考活动都可以分为两种:追求“观念的连结”(Relation of Ideas)与“实际的真相”(Matters of Fact)。

前者牵涉到的是抽象的逻辑概念与数学,并且以直觉和逻辑演绎为主;后者则是以研究现实世界的情况为主。

而为了避免被任何我们所不知道的实际真相或在我们过去经验中不曾察觉的事实的影响,我们必须使用归纳思考。

归纳思考的原则在于假设我们过去的行动可以做为未来行动的可靠指导,论证的或直觉的:这样的思考在基本上是先验的,我们不能以先验的知识证明未来就会和过去一致,因为(在逻辑上)可以思考而出的明显事实是世界早已不是一致的了。

伦理学维度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休谟(David Hume,1711-1776)认为,在以往的道德学体系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思想的跃迁,即从"是"或"不是"为连系词的事实命题,向以"应该"或"不应该"为连系词的伦理命题(价值命题)的跃迁,而这种思想跃迁是不知不觉发生的,既缺乏相应的说明,也缺乏逻辑上的根据和论证。

这个有关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以及价值判断不可能从事实判断中推导出来的主张,就构成了后世、特别是20世纪道德分析哲学讨论的一个主题。

自然主义伦理学用自然(事实)的属性去规定或说明道德(或价值),譬如"A 是善的"可以表述为"A为大多数人所欲求的"。

持直觉主义伦理学的摩尔把此种观点称为"自然主义谬误",他认为:"善"等基本概念是不可定义的,而是通过人类自身的某种特殊能力(直觉)来不证自明地察知的。

情感主义(如斯蒂文森)则认为,伦理或价值语言不过是主体情绪、情感或态度的表达,从而割断了事实与价值之间的联系。

黑尔以维特根斯坦后期的日常语言哲学和约翰.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对价值语言的日常用法进行考察,提出了一种"普遍规定主义"的思想:道德或价值判断既有规定性,又是可普遍化的,是规定性与可普遍化性的统一。

图尔敏从经验性-定义性的视角出发,论证一定的事实断定(G)可以作为一定的价值判断的充足理由(N),试图为事实与价值的"二歧鸿沟"找到勾连的通道。

最后,拜尔则通过对道德视点(立足点)的分析揭示了可普遍化概念的诸多方面(如"可普遍传授性")。

阿列克西基于对这些有代表性的道德分析哲学之进路、方法和主要观点的梳理,得出如下结论:(1)道德语言的功能并没有局限于描述经验的或者非经验的对象、性质或关系;(2)道德论辩是受规则支配的、以理性的方式平衡利益的独特活动;(3)实践论证(论辩)的规则必须与各式各样的论证形式加以区别;(4)规范性命题是可普遍化的;(5)实践论辩对规则的遵从,不同于自然科学的论辩。

2解决过程一、休谟问题的由来以前的一些哲学家认为,道德可以像几何学或代数学那样论证其确定性,但是,休谟认为,对于道德问题,科学是无能为力的,科学只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不能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的问题。

他在《人性论》中写道:“在我所遇到的每一个道德学体系中,我一向注意到,作者在一个时期是照平常的推理方式进行的,……可是突然之间,我却大吃一惊地发现,我所遇到的不再是命题中经常的‘是’与‘不是’等连系词,而是没有一个命题不是由一个‘应该’或一个不‘应该’联系起来的。

这个变化虽是不知不觉的,却是有极其重大的关系的。

因为这个应该或不应该既然表示一种新的关系或肯定,所以就必需加以论述和说明;同时对于这种似乎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即这个新关系如何能由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些关系推出来的,也应当举出理由加以说明。

不过作者们通常既然不是这样谨慎从事,所以我倒想向读者们建议要留神提防;而且我相信,这样一点点的注意就会推翻一切通俗的道德学体系……”。

尽管休谟自己没有明确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但它的意思却是否定的,即从“是”中不能推出“应该”。

严格说来,休谟问题并非指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而是指事实命题与价值命题的关系问题,由于事实命题一般以“is”为系词,而价值命题一般以“ought”为系词,所以休谟问题又称“实然与应然问题”。

二、“是”如何推导出“应该”由“是”推导出“应该”,必须分两步来完成。

1、由事实关系的“是”可以推导出价值关系的“是”。

事实关系的“是”反映了“客观事物”的状态、特性及其规律性;价值关系的“是”反映了“客观事物对于人的价值”的状态、特性及其规律性。

显然,“客观事物对于人的价值”本身就是一种“客观事物”,只是前者比后者更为复杂多样、更为变幻莫测,因为“客观事物对于人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客观事物的品质特性,而且还取决于主体的品质特性和介体的品质特性等众多因素。

也就是说,“客观事物对于人的价值”是由众多简单的“客观事物”按照一定的组合规则(即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有机地组合而成的复合事物。

由此可见,价值关系的“是”是由众多事实关系的“是”按照一定的组合规则(即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复合而成,或者说,价值关系是事实关系的“函数”。

实际上,价值就是直接或间接的有序化能量,就是按照主体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有机地、有序地组合起来的能量,即价值是能量的“函数”。

2、由价值关系的“是”可以推导出价值关系的“应该”。

当事物的状态与特征只是单一性的、确定性的和清晰的时,对于该事物的状态与特征就可以用“是”来描述;当事物的状态与特征是多值性的、概率性的、模糊性的时,对于该事物可以运用多值函数、概率论和模糊数学等方法,取其中具有最先出现的、最大概率的、最相似的状态与特征确定为“应该”来描述,即“应该”是具有最先出现的、最大概率的、最相似的“是”。

人的一切行为和思想都是为了追求可持续的利益最大化或可持续的价值最大化,价值关系的“应该”是指所有价值关系中具有最大价值率的那一种价值关系,即价值关系的“应该”是从众多价值关系的“是”之中选取具有最大价值率的那一种价值关系的“是”。

总之,“应该”是由众多“是”所组成的函数并取其极大值或最大值。

三、“事实命题”如何推导出“价值命题”由事实命题推导出价值命题,必须分两步来完成。

1、由事实命题可以推导出价值概念。

事实命题是关于事实关系的描述方式,事实关系就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在所有事实关系中,存在一种特殊的事实关系,它体现了人类主体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的相互作用,它就是能够维持和促进人类主体的有序化进程的动力源——广义有序化能量(即价值),对于这种特殊的事实关系最基本的描述方式就是价值概念。

也就是说,价值概念是由众多事实命题按照主体的有序化进程为规则所组成的“函数”。

2、由价值概念可以推导出价值命题。

以物理学意义的价值概念为基础,可以推演出一个最重要的、最基础的、最普遍的价值命题:人的一切行为和思想都是为了追求可持续的利益最大化或可持续的价值率最大化,再根据这一命题可以推演出所有社会领域的价值命题,因此由价值概念可以推导出所有价值命题。

也就是说,价值命题是由价值概念按照不同的事实命题的要求取其极大值或最大值。

总之,价值命题是由众多事实命题按照主体的有序化进程为规则所组成的函数并取其极大值或最大值。

3问题讨论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两个结论:1、“应该”为系动词的复杂命题是由众多“是”为系动词的简单命题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是否有利于主体的生存与发展)有机地组合起来的函数或复合函数,并取其中的极大值或最大值的“是”作为“应该”,即“应该”是一种特殊的“是”,由“是”完全可以推导出“应该”。

2、“价值命题”是由众多“事实命题”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是否有利于主体的生存与发展)组合起来的函数或复合函数,并取其中的极大值或最大值的事实命题,即“价值命题”是一种特殊的“事实命题”,由“事实命题”完全可以推导出“价值命题”。

由此,休莫问题似乎可以解决。

但是以上的论证者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价值的多重性、相对性以及随机性。

首先,说说价值的多重性。

事实上,正如函数往往有多个最大值一样,“有价值”的结果往往也不止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