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商品交换与消费教案
1、商品交换与消费
6.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据商品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分配
第二,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动生产率
能用科学的消费观引领自己的消费行为;
能够分析某一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破除拜金主义思想倾向,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教学重点
能识别商品,能辨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职能;
能用科学的消费观引领自己的消费行为;
能够分析某一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能识别商品,能辨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职能;
第三,价值规律促进商品生产者在竟争中出现优胜劣汰。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必是劳动产品
二要用于交换
第一,作为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第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互相依存,不可分割。价值是抽象的东西,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在具体的物质上面,因而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以使用价值为依存;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没人需要,也就不会形成价值。作为商品,其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凡是商品必然有使用价值,但是如
孝义职教中心教学设计(首页)
课题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总课时数
1
课型
经济政治与社会
班级
高一9个班级
授课时间
9.3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教材分析:
1、重点: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影 响价格的因素、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2、难点: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分析价格变动的原因。 学情分析: 12级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中职学校的学习,同时已经具备 了相应的学习和分析的能力,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尤其是理 科班,学生能较好地与老师沟通教学的方法,从而更好地促 进良好的教学效果。
1把斧子
=
1把斧子
≠
20千克大米 20吨大米
不同商品可以相互交换, 说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换比例。
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相互交换,是因为
在商品中都凝结了等量的人类劳动。 即消耗了相同的体力或脑力劳动
共同的东西: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 人类劳动也就是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
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
商品和货币
2
价格和价值规律
3
消费和消费观
4
……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 作用,理解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 规律的作用,了解不同的消费心理,理解科学消费观的内 涵。 2、情感目标:形成正确的金钱观,正确看待商品价格的变 化,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消 费观、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运用能力:能识别商品,能举例说明货币在商品交换中 的作用。能根据某一商品价格的变化制作价格的曲线图, 分析价格变化的原因。用科学消费观引领自己的消费行为, 根据家庭的收入,设计家庭月消费方案。树立和增强环保 意识,自觉落实环保行动。
过中秋了,姑姑给小忠买了一套衣服 是 奶奶送来了自家养的鸡和种植的大米 否
爸妈从饭店买来了月饼 是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商品交换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3. 让学生了解消费的概念和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4. 培养学生正确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商品交换的概念和意义2. 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和方式3. 商品消费的概念和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4. 消费者的权益和消费者保护5. 正确消费观念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商品交换的概念、意义、基本原则和方式,消费的概念、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消费者的权益和消费者保护,正确消费观念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商品交换的具体操作,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商品交换的概念、意义、基本原则和方式,消费的概念、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消费者的权益和消费者保护,正确消费观念的培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商品交换和消费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和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商品交换和消费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商品交换与消费》相关章节。
2. PPT课件:制作商品交换与消费相关内容的PPT课件。
3.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商品交换和消费的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4.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交换实例,如市场买菜,引发学生对商品交换的思考,引入新课。
2. 讲解商品交换的概念、意义、基本原则和方式:结合PPT课件,讲解商品交换的基本概念,阐述商品交换对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性,介绍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如自愿、等价、公平)和方式(如物物交换、货币交换)。
3. 分析消费的概念、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讲解消费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消费不仅仅是购买商品,还包括使用、处置等过程。
分析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如个人需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社会舆论等。
4. 讲解消费者的权益和消费者保护:介绍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如知情权、选择权、安全权等),讲解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措施和途径,提高学生的消费者保护意识。
中职《政治经济与社会》教案 第一课
思考:P3《走进生活》
2、商品的基本属性(8分钟)
(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劳动(体力和脑力)。
(2)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辨析:“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都是商品;商品都有使用价值。”
①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货币符号,纸币不是商品,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补充: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例:越南用麻袋装钱去买东西;现在物价飞涨,青菜从几角涨到几块。
思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好不好?
以上两句话正确吗?为什么?
师:第一句话是错误的,氧气有使用价值,但是每个人都可以用,它就不是商品。但是医院的氧气罐中的氧气就是商品,因为它必须要通过交换(购买)才能取得。
思考:两种不同的商品如何进行等价交换呢?
比如一把斧头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我们怎么知道它们的交换是等价的呢?
师:这就由商品的价值量来决定了,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来衡量,一把斧头能够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交换,说明它们所包含的人类的劳动量相同,也就是价值量相同。
体验:你在日常生活中以哪种消费心理为导向?
3、科学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统筹兼顾,合理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拓展思考:你对信贷消费理解吗?你对这种消费方式有什么看法?
补充:国外的消费方式和国内消费方式的对比。
三、课堂小结(4分钟)
师: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将使我们受益终身。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商品交换的起源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3. 让学生了解消费的概念和类型。
4. 让学生学会合理消费,提高消费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商品交换的起源和意义2. 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和方式3. 消费的概念和类型4. 合理消费的重要性5. 提高消费素质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商品交换的起源和意义,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消费的类型,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商品交换的起源和意义,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商品交换的起源、意义、基本原则和方式,消费的类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合理消费和提高消费素质的方法。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商品交换的起源和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3. 案例分析:分析消费的类型,引导学生了解合理消费的概念。
4. 重要概念:讲解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5. 提高消费素质:讲解提高消费素质的方法。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这五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商品交换的起源、意义、基本原则和方式,消费的类型,以及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消费,提高消费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情境模拟:设定商品交换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商品交换的过程。
3.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消费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提高消费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消费观念的认知。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超级教案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首页)NO: 1课题: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形成正确的金钱观;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挂图:考核(或提问):1,什么是商品?商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3、什么是价格?什么是价值规律?4、科学的消费观是怎样的?复习旧课要点:提出学习本课的要求及学习方法,了解生活中哪些是商品新课难点、重点与解决措施:1、什么是商品?2,什么是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3、什么是价格?什么是价值规律?4、科学的消费观是怎样的?课外作业(或复习题):本课小结(或改进措施):学生基本上能掌握商品的基本知识,课堂气氛活跃。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一、商品和货币1、多种多样的商品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基本条件:社会分工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二、商品的基本属性:学生思考:商品和其他劳动产品有什么区别?生产出的废品是商品吗?1、商品的基本属性:(1)使用价值:商品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学生思考:不同使用价值中的共同点是什么?(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1、概念:货币是从商品经济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1)价值尺度:货币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因为货币也是商品,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就是商品的价格。
价格——价值的货币表现。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纸币:概念: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货币除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4、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不是任意的,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
中职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第二框《价格和价值规律》说课稿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第二框《价格和价值规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内容是本教材的基础内容,是学生理解这门课的基础,所以需要重点讲解。
二、说学情职中学生基础较弱,理解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耐心仔细的讲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职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课内容的重要性,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值规律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根据某一商品的价格变化制作价格曲线图,分析价格变化的原因。
3、思想目标:正确看待商品价格的变化,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难度是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对本框内容的总结和提炼。
五、说教学过程导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和货币,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有关商品和货币的内容。
首先我们学习到了商品的含义是什么?生: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师:商品的基本属性有哪些?生:使用价值和价值。
师: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购买商品就需要用到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生: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师:货币在行使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
在日常生活中,商品价格总在不断变动,不仅不同商品的价格不同,就是在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价格也不尽相同;但是,商品的价格不会无线上涨,也不会无线下跌,是由规律可循的。
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价格和价值规律。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说一下你认为导致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哪些?生:时间、季节、心理等。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啊。
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
价格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所以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
(板书)价值决定价格,这是导致不同商品价格不相同的根本原因。
那价值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衡量劳动的自然尺度是时间,但并不是所有的时间都可以衡量商品的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最新中职经济社会与政治教案--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2019年上半年《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教材: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主编:沈越张可君)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授课班级:动漫1803班(实验楼六楼西头北。
)20人(5人一组)平面设计1804班(实验楼六楼西头南。
)24人(6人一组)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认清自己今天和未来的角色变化:消费者——企业的劳动者——经营者,民主政治的受益者——参与者——建设者等。
2.我们也将学习和掌握成为这些角色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正确的观念和初步的能力。
教学内容:经济:第一、二单元。
政治:第三、四单元。
社会:第五单元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6课时)一、本单元在全书的位置:基础。
经济是政治、文化、社会的基础。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经济是基础。
二、本单元的内容编排角度按照消费者、劳动者、纳税人和理财者三个角度去编排。
消费者层次:透视商品交换和消费(第1课)劳动者层次: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第2课)纳税人和理财者层次:个人收入和理财(第3课)三、本单元的知识范围:基本的经济常识。
四、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为学生参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做好知识能力的铺垫。
第1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的作用,理解交织规律的作用,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2.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评析常见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要求:1.认知:商品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来历及其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树立科学消费观。
2.情感态度观念:1.正确的金钱观。
2.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
3.科学的消费观。
3.运用:(1)能识别商品。
(2)能举例说明货币在商品中的作用,正确对待货币。
(3)能根据某一商品价格的变化制作价格曲线图,分析价格变化的原因。
(4)根据个人每月或每半月的零花钱,设计个人(半)月消费方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第一章:商品与交换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商品的定义和特征。
让学生理解交换的概念和意义。
1.2 教学内容:商品的定义和特征:使用价值、价值、商品的二因素。
交换的概念和意义:物物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商品和交换的基本概念。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商品交换案例。
1.4 教学活动: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举例说明商品的特征。
讲解:讲解商品的定义和特征,解释交换的概念和意义。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商品交换案例,让学生理解交换的意义。
第二章:货币的产生与职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
让学生理解货币的职能。
2.2 教学内容:货币的产生过程: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案例分析法:分析货币职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2.4 教学活动: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商品与交换,引出货币的产生。
讲解:讲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和职能。
案例分析:分析货币职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让学生理解货币的重要性。
第三章:价格与价值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价格与价值的区别和联系。
让学生理解价值决定价格的原理。
3.2 教学内容:价格与价值的区别和联系: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的原理: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价值量决定价格。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价格与价值的区别和联系,解释价值决定价格的原理。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3.4 教学活动: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讲解:讲解价格与价值的区别和联系,解释价值决定价格的原理。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价值决定价格的原理。
第四章:市场与竞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市场的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理解竞争的意义和作用。
《经济政治职业生活》教案一——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创境激趣:介绍案例(金钱的的故事) 引思明理:请同学们谈谈对金钱的看法;你如何评价救人先谈钱、一切向“钱”看的行为?
一.正确对待金钱 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生: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第 7 页中 “案例”内容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发言总结出的关于商品、货币、货币的职能的正确认识。 师:对学生代表交流的情况给予肯定,并再次带领学生归纳知识要点。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 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具有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储存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五种职能。 2、从纸币到信用卡 生: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什么是纸币?纸币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纸币的发行既不是越多越 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当我们遭遇纸币时应当如何处理?)认真阅读课文,然后主动起来回 答以上问题。 师:同学们能否归纳一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异同,请各学习小组派代表交流归纳总结的 情况。 3、要做金钱的主人 生:请同学们结合文中“活动在线”谈谈对金钱的理解,谈谈如何去做金钱的主人。 师:引导学生根据以下要点去正确做金钱的主人:
价格下降
扩大生产 供过于求
2
3、树立创新、质量、效率意识 生:认真阅读课文“活动在线”,然后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在上述事例中是如何体现的?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创新、效率的重要性。
(一) 教 学 步 骤 及 师 生 活 动
第 3 课时 创境激趣:引导学生思考教材第 17 页(2011 中国汽车消费者购车关注要素),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引思明理: 我们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哪些因素呢?影响我们的消费因素又有哪些呢?怎样 才能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呢?
第1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教案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3)储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储藏起来。
(4)支付手段
清偿债务,交税,支付租金、利息、工资等。
(5)世界货币
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的货币。
回顾商品的概念、基本属性以及货币的发展历程、职能。
掌握商品的概念和货币的职能。
学生思考:在很久很久以前,用什么换到自己需要的商品?
1、概念1、货币的发展历程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
2、基本条件货币{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1)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2、职能
(2)社会分工(1)价值尺度
3、基本属性(2)流通手段
(1)使用价值(3)储藏手段
(2)价值(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学生思考:货币有什么用?
学生思考:一辆350元的自行车和一辆500元的自行车,哪辆价值更大?
学生思考:用不了的钱怎么处理?
学生思考:在世界市场上人们进行交易用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对金钱的看法?
金钱应该如何获得?
根据老师节奏,积极回顾。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馈
第1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商品和货币
一、商品二、货币
(2)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如物美价廉、物有所值。
稳定情绪,预习新课
学生思考:昨天外出时买了哪些东西?
学生思考:这个子是否是商品?
学生思考:课本P2图中有哪些商品。
学生思考: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不发达,所以现在我们有的哪些东西在古代是没有的?
讲授法,举例法。
黑板,多媒体。
1课时。
七、教学步骤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优秀教案
教师总结: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情境3:价值规律的作用
材料一:今年1至8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4%,粮食价格、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来粮食价格持续低迷,产量逐年下降,供需缺口不断扩大所引起的。
(2)中学毕业,同学之间免不了互赠纪念品。以前,互赠照片、贺卡、钢笔、笔记本等,而现在送的礼物价格越来越高。小强同学压力很大,但很无奈:“别人都这样,而我不这样,是不是显得太小气了?”这种消费心理是属于哪一类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影响人们消费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求同心理
2、求异心理
3、求名心理
材料二:前几年,龙眼供不应求,价格很高,农民竞相种植龙眼。这两年龙眼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今年甚至卖到0.5元,部分农民砍树改种其他经济作物。
教师提问: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为什么不一致?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商品的价格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品的价值还有商品的供求关系。
情境2:商品的价值
甲、乙、丙、丁都是独立的生产经营者,都生产布,当时绝大部分都织布机,甲、乙、丙用织布机,丁用手工织布,生产同样一匹布,甲用10小时,乙用12小时,丙用了8小时,丁用20小时。
教师提问:谁生产的布匹的价值量大?为什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商品交换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货币的产生和作用。
3. 了解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4. 培养学生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技巧。
二、教学重点:1. 商品交换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货币的产生和作用。
3.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三、教学难点:1. 货币的产生和作用。
2.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案例或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场景,引发学生对商品交换和消费的思考。
2. 讲解:介绍商品交换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等价交换、自愿交换等。
讲解货币的产生和作用,如方便交换、计量价值、流通手段等。
介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如消费者权益的定义、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措施等。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相关的案例或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消费经验和观点,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研究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解释市场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 探讨电子商务对商品交换与消费的影响。
3. 讨论可持续消费的重要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七、教学互动:1. 设计问答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回答与商品交换和消费相关的问题。
2.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商品交换过程,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 利用互动式投票或调查,了解学生的消费习惯和偏好。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的参与度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作业和练习题的正确率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设计一份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商品交换和消费知识的掌握以及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九、教学反馈:1. 在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便更有效地传授知识。
中职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第二框《价格和价值规律》说课稿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第二框《价格和价值规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时内容《价格和价值规律》是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课的第二框,是本教材的基础内容,是学生理解这门课的基础,所以需要重点讲解。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商品和货币的有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说学情职中学生基础较弱,理解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耐心仔细的讲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职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课内容的重要性,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值规律的内容,使学生识记并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并能初步分析商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及表现。
2、能力目标:能根据某一商品的价格变化,分析价格变化的原因。
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价格与价值往往不相符这一现象。
3、思想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发展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强调学生应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改革开放意识。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对本框内容的总结和提炼。
难点: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现实生活中,同种商品价格常常偏离其价值,给学生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对于这一内容的理解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五、说教法本课适合采用案例法和讨论法。
案例教学法将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选用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之感受到经济学原理就在我们生活周围,每时每刻都在发挥作用。
采用讨论法能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能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深刻领会知识的内涵,注重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六、说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注重条理,抓重点,突难点,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1、创设情境:设计三个问题(1)纸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它具有哪些职能?(2)猪肉是不是商品?(3)猪肉的价值是用什么表示的?,猪肉价格为什么会高会低?组织并引导学生回答,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导入新课。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商品交换的起源和基本方式。
2. 让学生理解货币的作用和产生。
3. 让学生掌握消费的基本原则和合理消费的方法。
4. 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学生的消费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商品交换的起源和发展2. 货币的产生和作用3. 消费的原则和合理消费4.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5. 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商品交换的起源和发展,货币的作用和产生,消费的基本原则和合理消费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货币的产生和作用,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商品交换的起源和发展,货币的作用和产生,消费的基本原则和合理消费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商品的交换与消费相关教材。
2. PPT:制作商品的交换与消费PPT,包含相关知识点和案例。
3.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案例。
4. 小组讨论材料:准备一些关于正确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讨论题目。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交换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商品交换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商品交换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商品交换的起源,从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方式,以及现代电子支付的发展。
3. 讲解货币的产生和作用:解释货币的产生背景,阐述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以及货币的种类和特点。
4. 讲解消费的基本原则和合理消费的方法:介绍消费的基本原则,如需求原则、效益原则、公平原则等,以及如何进行合理消费。
七、案例分析1. 呈现一些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的重要性。
2. 分析案例中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消费者权益。
3. 讨论如何预防和解决消费者权益受损的问题,提出一些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方法和途径。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教案标题: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学目标:1. 了解商品交换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商品交换的方式和过程。
3. 理解消费的概念和消费者权益。
4. 培养学生的消费观念和理性消费能力。
教学内容:1. 商品交换的概念和重要性a. 什么是商品交换?b. 商品交换的重要性及对经济的作用。
2. 商品交换的方式和过程a. 直接交换和间接交换的区别。
b. 交换媒介的作用。
c. 商品交换的过程。
3. 消费的概念和消费者权益a. 什么是消费?b.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4. 理性消费的重要性和方法a. 理性消费的意义。
b. 如何进行理性消费。
教学步骤: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商品交换和消费。
知识讲解与讨论:2. 介绍商品交换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商品交换对经济的作用。
3. 解释直接交换和间接交换的区别,并讨论交换媒介的作用。
4. 通过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商品交换的过程。
5. 引入消费的概念,讲解什么是消费,并讨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6. 探讨理性消费的重要性,解释理性消费的意义。
7. 分组活动或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并讨论如何进行理性消费。
总结与展望:8.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商品交换和消费的重要性。
9.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如购买力和消费者责任等。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展示相关商品。
2. 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的问题。
3. 相关课堂讲解的PPT或教学手段。
4. 小组活动或讨论的指导问题。
评估方法:1. 课堂讨论和问题回答的参与度和质量。
2. 小组活动或讨论的成果展示。
3. 课堂作业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商品交换和消费的理解。
1. 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或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的代表来进行讲座或座谈会。
2.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商品交换和消费的过程。
3. 设计相关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教学反思:1. 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课题:商品的交换与消费学科:经济学年级:高一教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商品交换和消费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商品生产、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3. 能够运用相关概念和理论解读实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教学重点:1. 商品交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商品生产、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教学难点:1. 运用相关概念和理论解读实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2. 加深对商品交换和消费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解法、情景模拟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同学们举出自己最近购买的一件商品,并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购买这个商品?2. 审题导入:通过引导同学们回忆日常生活中的购买行为,引起对商品交换和消费的思考。
二、理论讲解(10分钟)1. 通过讲解商品交换的概念和特点,介绍商品的含义和交换、消费的基本规律。
2. 分析商品生产、交换和消费之间的关系,讲解商品流通的过程和相关经济学理论。
三、情景模拟(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同学们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商品(如手机、衣服、书籍等),模拟该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并描述其中涉及的经济关系。
2. 推广讨论:每组向其他组汇报自己的模拟结果,同学们进行讨论和补充。
四、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例如某品牌手机新品上市后的销售情况,或者某服装品牌的市场经营策略,引导同学们分析其中涉及的商品交换和消费现象。
2. 引导同学们从供求关系、价格变动、市场竞争等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
五、总结概括(5分钟)1. 同学们对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并提出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2.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六、课堂延伸(5分钟)1. 推荐相关阅读资料,拓宽同学们对商品交换和消费的了解。
2. 提供相关题目,鼓励同学们在家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们对商品交换和消费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有了初步了解,能够运用相关理论解读实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中职教案第一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教案(首页)教研室政语教师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教研室主任专业班级11护理周次1 课次1单元及课题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授课方式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引入新课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重点难点重点:1.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2.价格和价值规律难点: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形式。
本次课应达目标1. 认知:说出商品的概念、货币的本质。
阐述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作用2. 情感态度观念: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3. 运用: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教学评价及作业评价:教学形式多样,增强互动,寓教于乐,效果好!作业.教材体验与探究P10:第1—7题。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引入新课(5分钟)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60分钟)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货币的本质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商品使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学生活动:思考P2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超级完整教案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首页)NO: 1课题: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形成正确的金钱观;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挂图:考核(或提问):1,什么是商品?商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3、什么是价格?什么是价值规律?4、科学的消费观是怎样的?复习旧课要点:提出学习本课的要求及学习方法,了解生活中哪些是商品新课难点、重点与解决措施:1、什么是商品?2,什么是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3、什么是价格?什么是价值规律?4、科学的消费观是怎样的?课外作业(或复习题):本课小结(或改进措施):学生基本上能掌握商品的基本知识,课堂气氛活跃。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一、商品和货币1、多种多样的商品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基本条件:社会分工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二、商品的基本属性:学生思考:商品和其他劳动产品有什么区别?生产出的废品是商品吗?1、商品的基本属性:(1)使用价值:商品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学生思考:不同使用价值中的共同点是什么?(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1、概念:货币是从商品经济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1)价值尺度:货币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因为货币也是商品,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就是商品的价格。
价格——价值的货币表现。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纸币:概念: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货币除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4、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不是任意的,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商品交换与消费教案
学院教案授课日期:年月日教案编号:1(按授课次数编号)教学安排课型:理论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法、渗透教学法、教学资源多媒体、板书授课题目(章、节)第1章第1节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商品的基本属性2、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3、熟悉影响价格的因素4、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重点与难点:重点:商品的基本属性、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科学的消费观难点: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规律性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100分钟):一、课堂导引(12分):创设情境提问:人们在市场上买、卖的是什么?(5分钟):通过概括引出商品的概念二、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1、多种多样的商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和产品属于不同的劳动者是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基本条件2、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使用价值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去购买商品?商品具有什么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联系教材P3“走进生活”想一想:有使用价值的都是商品吗?商品、其它自然界物品、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如何?商品必然有使用价值,劳动产品必须对人们有用,才能成为商品,否则就不成其为商品。
其它自然界物品、劳动产品对人类也有一定的用处,同样具有使用价值。
但它们如果没有用于交换,不是商品。
(2)商品的价值联系教材P3想一想:不同的商品为什么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交换呢?比如:1把斧子=20千克大米不是因为使用价值相同;不是因为如“重量、体积”等自然属性相同;它们的相同点是都耗费了一定的体力和脑力;“ 1把斧子=20千克大米”说明它们耗费了等量的人类劳动,即它们具有等量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思考:人们选购商品时,总希望“物美价廉”。
那么,“物美”和“价廉”各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要求呢?它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物美价廉”是商品本身两个基本属性的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教学安排课型: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法、渗透教学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板书
授课题目(章、节)第1章第1节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商品的基本属性
2、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3、熟悉影响价格的因素
4、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重点与难点:
重点:商品的基本属性、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科学的消费观难点: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规律性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100分钟):
一、课堂导引(12分):
创设情境提问:人们在市场上买、卖的是什么?(5分钟):
通过概括引出商品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1、多种多样的商品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产生的条件
社会分工和产品属于不同的劳动者是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基本条件
2、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使用价值
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去购买商品?商品具有什么属性?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联系教材P3“走进生活”想一想:有使用价值的都是商品吗?商品、其它自然界物品、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如何?
商品必然有使用价值,劳动产品必须对人们有用,才能成为商品,否则就不成其为商品。
其它自然界物品、劳动产品对人类也有一定的用处,同样具有使用价值。
但它们如果没有用于交换,不是商品。
(2)商品的价值
联系教材P3想一想:不同的商品为什么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交换呢?
比如:1把斧子=20千克大米
不是因为使用价值相同;
不是因为如“重量、体积”等自然属性相同;
它们的相同点是都耗费了一定的体力和脑力;
“ 1把斧子=20千克大米”说明它们耗费了等量的人类劳动,即它们具有等量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思考:人们选购商品时,总希望“物美价廉”。
那么,“物美”和“价廉”各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要求呢?它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物美价廉”是商品本身两个基本属性的反映。
“物美”是使用价值的标准;“价廉”则是人们从价值角度提出的提出的要求。
人们在选购商品时,总是力图找到这两个标准的最佳结合点。
学习拓展
企业为什么在把重视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谈谈作为生产经营者,应树立怎样的质量观?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的产生
想一想:我们是如何进行商品交换的?交换分几步进行?中间的媒介是什么?人类最初的商品交换和我们今天一样吗?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经历了四个阶段
1、偶然的物物交换。
2、扩大的物物交换。
3、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4、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2)货币的本质
从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看,货币神秘吗?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顾客在仔细查看商品标签。
——价值尺度
顾客在收银台前排队交费付款。
——流通手段
货币的另外三种职能:
顾客在挑选生肖金条,为今后储备。
——货币的储藏手段职能
在商业银行柜台前,顾客在提取存款利息。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顾客在国际业务部兑换外币——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
疑难问题辨一辨
正方:国家发行的货币越多越好。
VS 反方:国家发行的货币少比多好。
纸币是国家发行的,但发行的数量不是任意的,货币的发行量是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的。
货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不符会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学习拓展
古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在当今社会,有人拜倒在金钱脚下,为了钱违背道德、触犯法律,而有的人却生活节俭,帮助有需要的人时却毫不吝啬。
你对金钱的看法如何,金钱应如何获得?
课堂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从多种多样的商品买卖现象出发,学习了商品的含义和商品交换产生的基本条件,重点理解了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懂得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我们通过了解货币的产生、发展过程,重点理解了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决定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这些都有助于我们自觉树立质量意识和正确的金钱观。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调查现在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过这一指数观察通货膨胀水平。
2、调查电子货币的种类及功能。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