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9.其它正链rna病毒(1)

合集下载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件-病毒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件-病毒

宿主对病毒感染的防御机制
非特异性免疫
皮肤、黏膜等屏障结构阻止病毒入侵 ,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非特异 性免疫细胞对病毒进行清除。
特异性免疫
B细胞和T细胞分别产生特异性抗体和 细胞因子,对病毒进行特异性识别和 清除。
病毒逃逸宿主免疫应答的机制
病毒变异
病毒基因突变导致表面抗原变异,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
详细描述
根据遗传物质和结构,病毒可分为DNA病毒、RNA病毒、逆转录病毒等。根据 宿主范围和致病性,病毒可分为烈性病毒、条件性致死病毒、慢性病毒等。国际 病毒分类委员会根据病毒的特性进行命名,以确保命名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病毒的发现与起源
总结词
病毒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被发现和分离出来的。关于病毒的起源有多种假说,包括逆向理论、细胞起源理论 和共进化理论等。
抗原检测
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原理,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病 毒抗原。
核酸检测
利用核酸扩增技术,如PCR、 LAMP等,检测病毒基因组核 酸。
血清学诊断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病毒抗体, 了解病毒感染情况及免疫状态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抗病毒药物筛选
从天然产物或合成化合物中筛选具有抗病毒 活性的候选药物。
不同病毒具有不同的基因表达方式, 如逆转录病毒的逆转录和整合过程, 正链RNA病毒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等。
03
病毒感染的机制与过程
病毒感染的途径与方式
01
02
03
04
直接接触感染
病毒通过与易感动物的直接接 触,经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
入体内。
空气传播
病毒在空气中以飞沫、气溶胶 等形式传播,通过呼吸道进入
动物体内。

兽医微生物学教案(第19次课)

兽医微生物学教案(第19次课)
课程名称:兽医微生物学备课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19次课
教学
目标
乳及乳制品中的微生物:鲜乳中的微生物、奶粉中的微生物;肉类中的微生物;蛋中的微生物。
了解鲜乳、奶粉、肉类、蛋中微生物的来源及种类,熟悉变质乳中微生物的变化,肉类、鲜蛋变质现象与微生物变化。
教学
重点
变质乳中微生物的变化,肉类、鲜蛋变质现象与微生物变化。
教学
难点
变质乳中微生物的变化,肉类、鲜蛋变质现象与微生物变化。
教学
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
过程
设计
首先现实生活中变质乳中的微生物起的作用讲起,然后过渡到学习其他微生物的重要意义。再引申开来讲解其他内容。
一、鲜乳中的微生物(20分钟)
二、奶粉中的微生物(20分钟)
三、肉类中的微生物(20分钟)
四、蛋中的微生物(20分钟)
五、总结(10分钟
思考与
练习题
哪些微生物引起鲜乳的变质?
教学
总结

兽医微生物学[010]

兽医微生物学[010]
究化学药物、物理疗法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④研制淋巴因子 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制剂过程
中,测定其活性及效价水平。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2
第二节 免疫防治 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力分为先天性免疫和获 得性免疫两种,前者是动物体在种族进化进程中得 到的天然防御能力,后者是动物体在个体发育过程 中受到病原体及其产物刺激而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力。 特异性免疫 又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 用疫苗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经主动免疫方式使动物 获得免疫力,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和中心工作。 获得性免疫的类型:
兽 医 微 生 物 学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
兽医微生物学
(多媒体教学课件)
天津农学院动科系动物预防医学教研室制作 2003/02/28
内 容 简 介
绪言 共六部分,介绍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 物学理论与技术成就及应用,兽医微生物学的地位、任务与贡献。
细菌总论 共七章,介绍细菌的形态、构造、生理,消毒与灭菌,细菌生态、 致病机理、遗传变异,细菌分类与命名等。
免疫基础 共七章,介绍抗原抗体,免疫系统,抗感染免疫,变态反应,免 疫调节,免疫技术及应用等。
细菌各论 共十二章,介绍各属重要病原细菌的形态、生化特性、致病性、 微生物学诊断和免疫防治等。
真菌 共二章,介绍真菌的分类、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真菌病的诊断与 防治等。
病毒 共十四章,介绍病毒的形态、构造、繁殖、遗传、培养,病毒的致病 性。各科属重要病毒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等。
天然被动免疫既可保护胎儿免受病原体的感染, 又可抵御幼龄动物传染病。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微生物学的发展
随着显微镜技术的改进和遗传学 、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 对微生物的认识不断深入,逐渐 形成了系统的微生物学。
02
兽医微生物学基础
兽医微生物学的定义与任务
总结词
定义与任务
详细描述
兽医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动物病原微生物相关的学科,主要任务是诊断、预防和 控制动物疾病,保障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疫苗的研制与应用
疫苗种类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每种疫苗都有其特定 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疫苗接种方式
包括注射、口服、喷雾等,应根据疫苗种类和动物种类选择合适的 接种方式。
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疫苗应存放在适宜的温度下,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接种前应检 查疫苗的外观、有效期和批号等信息,确保疫苗质量可靠。
分布广泛
微生物在自然环境、动植物体内外、空气 中等各个角落都有分布,与人类生活密切 相关。
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基础。
适应性强
微生物能在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存, 如高温、低温、酸碱度变化大等。
微生物的发现与历史
微生物的发现
最早发现微生物的是荷兰科学家 列文虎克,他于1674年用自制的 显微镜观察到雨水中的原生动物 。
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中的微生物学技术
病原分离与鉴定
通过微生物学技术,如分离培养 、生化试验、免疫学试验等,对 动物疾病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
为疾病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
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动物血清中的特异性抗 体,可以了解动物感染的病毒或 细菌种类以及免疫状态,为预防
和治疗提供参考。
微生物耐药性检测
通过对病原微生物进行耐药性检 测,可以了解病原微生物对抗菌 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机制,为选 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第36章 其他正链RNA病毒

第36章 其他正链RNA病毒

• 2.诊断 从感染组织主要是肝可获得高滴度 的病毒,用人红细胞作血凝试验,再以抗 体作血凝抑制试验即可确诊。也可用 ELISA等作诊断。
• 3.预防与控制 除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 外,可取肝等匀浆制成灭活疫苗,对兔群 免疫接种。
• 第五节 黄病毒科
• 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50nm,有类脂质 囊膜。基因组为单分子线状正股单股RNA, RNA有传染性。
• 三、日本脑炎病毒
• 1.致病 又名乙型脑炎病毒,为人畜共患病 毒。多种动物包括猪、马、犬、鸡、鸭等 均可自然感染。母猪通常无症状,但孕猪 可流产或死产。
• 病毒常见于中国、韩国及东南亚国家。
• 三喙库蚊是最常见的传播媒介。通过 蚊—猪—蚊传播循环病毒。
• 2.防制 弱毒细胞疫苗或灭活疫苗接种人及 猪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本病毒。
第36章 其他正股RNA病毒
第一节 嵌杯病毒科
病毒颗粒球形,直径40nm,无囊膜。基 因组为单分子线状正股单股RNA,RNA有 传染性败血症,肺及肝 病变严重。1984年杜念兴、徐为燕教授等 在我国最先报道。
• 1.致病机理 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2月 龄以上兔易感。
• 病变 脾梗塞是特征性病变,常可见脑炎。 肠黏膜的坏死性溃疡可见于亚急性或慢性 病例。
• 传播 病猪或无症状的持续感染猪是传染 源。此外各种用具如车辆,猪场人员的鞋 等也可间接接触传染。
• 3.诊断
• 病料 在国家认可的实验室进行诊断。病 料可取胰、淋巴结、扁桃体、脾及血液。
• 方法 用荧光抗体法、免疫组化法、 ELISA法可快速检出病毒抗原。
• 免疫接种 用灭活疫苗效果较佳,弱毒疫 苗已普遍使用,但有时可诱发严重的黏膜 病。
• 二、猪瘟病毒(CSFV)

动物微生物的常见病原病毒PPT课件

动物微生物的常见病原病毒PPT课件
(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
❖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以呼吸道症状为特征,还可发生 肾炎、肿胀、产蛋减少等。
精品课件
15
十五.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
精品课件
16
精品课件
23
二十三.鸡贫血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
❖ 致1-14日龄雏鸡贫血和免疫抑制,红细胞和白 细胞明显减少,血液可呈水样。
精品课件
24
二十三.鸡贫血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
❖ 致1-14日龄雏鸡贫血和免疫抑制,红细胞和白 细胞明显减少,血液可呈水样。
精品课件
20
二十.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 ,MPV)
❖ 致1-3周龄番鸭细小病毒病.
腹泻
气喘
软脚精Βιβλιοθήκη 课件21❖ 新生胎儿发生关节弯曲(AG) ❖ 积水性无脑症(HE)
精品课件
22
二十二.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 DHV)
❖ 致1-3周龄雏鸭急性肝炎;肝脏出血、坏死、水肿。
❖ 致1-21日龄积患脑脊髓炎,病鸡呆滞,头颈振颤、共 济失调、麻痹、瘫痪。through vertical transmission within the egg.
精品课件
28
二十三.禽脑脊髓炎病毒(Avian encephalomyelitis virus)
❖ 致1-21日龄积患脑脊髓炎,病鸡呆滞,头颈振颤、共 济失调、麻痹、瘫痪。through vertical transmission within the egg.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24)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24)

第三节 曲霉菌属 曲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也是实验室经常污染 的真菌之一。可感染动物,也可在寄生的饲料、粮
食中产生毒素,污染动物食物引致中毒。常见的有
烟曲霉、黄曲霉、寄生曲霉、棕曲霉、杂色曲霉、
构巢曲霉、白曲霉、黑曲霉等,其中烟曲霉以感染
致病为主,同时也产生毒素。黄曲霉、寄生曲霉、 棕曲霉、杂色曲霉等主要以所产毒素致病。
孢子,菌落颜色转为黄至暗绿色等。
1. 黄曲霉毒素产生 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均产生 黄曲霉毒素。毒素常见于霉变花生、玉米等谷物 及棉子饼等。黄曲霉菌中约有 30% -60%的菌株产 生毒素,寄生曲霉菌几乎都能产生黄曲霉毒素。
课件002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1
形态
菌丝分支分隔,繁殖菌丝顶端膨大为顶
囊,顶囊上着生许多小梗,小梗单层或双层,小 梗上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链状,并分为黄、 绿、黑、灰等颜色(图28-4-404)。 一、烟曲霉
1. 致病性
烟曲霉菌是曲霉菌属致病性最强的霉
菌,主要引起家禽的曲霉性肺炎及呼吸器官组织 炎症,并形成肉芽肿结节。也可感染哺乳动物和 人,在混合感染病例中,除烟曲霉外,亦可见黄 曲霉、黑曲霉、构巢曲霉、青霉菌及毛霉菌。
4
第二十八章
病原真菌
第一节 第二节
感染性病原真菌 中毒性病原真菌
第三节 曲霉菌属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5
根据真菌致病性,分为两大类:以感染为主的真
菌;以中毒为主的真菌。 第一节 感染性病原真菌 某些腐生性或寄生性真菌可感染动物机体,并在感 染部位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而对机体致病。
重要的有:荚膜组织胞浆菌、曲霉菌等。
免疫基础 共七章,介绍抗原抗体,免疫系统,抗感染免疫,变态反应,免 疫调节,免疫技术及应用等。

兽医微生物学培训课件

兽医微生物学培训课件

12
Hale Waihona Puke 2.间接凝集试验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 吸附不溶性
颗粒载体的表面,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电解 质存在条件下,出现的特异性的凝集反应称为间接 凝集反应。 优点 敏感性高,比直接凝集反应敏感2-8倍。
常用载体
红细胞(绵羊红细胞)、胶乳颗粒等。当
载体吸附了可溶性抗原后即称为致敏颗粒。 间接血凝试验 是将可溶性抗原致敏于红细胞表面, 用以检测相应抗体。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如将抗体致敏于红细胞表面,
集反应。本法广泛应用于多种细菌和某些病毒的
快速诊断。
14
二、沉淀试验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电解质存在下,形 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称为沉淀试验。 参与沉淀试验的抗原称沉淀原,抗体称为沉淀素。
抗原可以是多糖、蛋白质、类脂等,抗原分子较小,如细菌的 外毒素、内毒素、菌体裂解液,病毒的可溶性抗原、血清、组 织浸出液等。
8
二、血清学反应的影响因素
1.电解质 特异性的抗原和抗体具有对应的极性基(羧 基、氨基等 ) ,它们互相吸附后,其电荷和极性被中 和因而失去亲水性,变为憎水系统。 易受电解质作用失去电荷而互相凝聚、发生凝集或
沉淀反应。
2.温度 较高的温度可以增加抗原和抗体接触的机会, 血清学反应常用 pH 为 6-8 ,过高或过低的 从而加速反应的出现。常用37℃水浴保温。 3. 酸碱度 pH可使抗原抗体复合物重新离解。
9
第二节
凝聚性试验
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在有电解质存 在下,复合物相互凝聚形成肉眼可见的凝聚小块或 沉淀物,根据此现象来测定相应抗体或抗原,称为 凝聚性试验。分为凝集试验和沉淀试验。
一、凝集试验
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 在有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 称为凝集试验。参与的抗体主要为 IgG 、 IgM 。凝 集试验可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优点是操作简便。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绪论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绪论2
物用于生产实际,对人类有害的微生物予以改造、控 制和消灭;使微生物朝向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2020/7/21
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微生物学经验时期 ➢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2020/7/21
1683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 磨镜片,创造了一架能放大266 倍的原始显微镜发现了许多肉眼 看不见的微小生物,正确描述了 微生物的形态,为微生物的存在 提供了科学依据。
兽医微生物学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2020/7/21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
Hale Waihona Puke X+(80±y)2
2020/7/21
微生物与你我
2020/7/21
2020/7/21
禽 流 感
2020/7/21屠宰:700万头牲畜 损失:80亿英镑
2020/7/21
2020/7/21
2020/7/21
Robert Koch(1843~1910) 建立了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细 菌分离和纯化技术、培养基制作技术、 染色技术及实验动物感染),发现了 炭疽杆菌、结核杆菌、伤寒杆菌、霍 乱弧菌。
科赫法则
细菌学之父
2020/7/21
现代微生物学时期(20世纪20年代) 微生物遗传学、免疫学、病毒学、分子生物学
电子显微镜的应用 标记抗原、标记抗体的应用 细胞培养、空斑技术
分子克隆、PCR技术 DNA测序、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2020/7/21
兽医微生物学(Veterinary microbiology)
是在微生物学一般理论基础上研究微生物与动物 疾病的关系,并利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知识和技 能来诊断、防治动物的疾病和人兽共患疾病,保障 人类的食品安全与卫生、保障畜牧业生产,保障动 物的健康及生态环境免于破坏。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培训课件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培训课件
细菌学的奠基人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16
巴斯德学派的主要贡献是:
提出 了生命只能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 认为只有活的微生物才是传染病、发酵和
腐败的真正原因。 再加上消毒灭菌等一系列方法的建立,就
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17
他以“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指导科学实 验,从而使他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 成就。
在理论上,柯赫于1884年提出了柯赫法则。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20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22
继巴斯德与柯赫的研究工作后,就出现了 其成果横向扩散,结果一系列微生物学的 分支学科就相继创立了。
例如:细菌学,消毒外科学(J·Lister), 免疫学,土壤微生物学,真菌学,酿造学 等。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23
27
新病原微生物的发现
➢传 统 病 原 卷 土 重 来 : 如 口 蹄 疫 , 禽 流 感 (H5N1)、猪流感(H1N1) 、出血性大肠 杆菌病等等
➢ 新 型 病 原 : 如 HIV 、 PRRSV 、 汉 坦 病 毒 、 HCV、HDV、HEV、朊病毒、军团菌、幽 门螺杆菌、SARS等等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28Βιβλιοθήκη 对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采用新技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介 入,对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的认识可深入到 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
➢对各种致病因素(细菌的毒素、酶、黏附素 等;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等)的分 子机理及调控的研究。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29
诊断技术的发展
➢ 三大标记技术(荧光、酶、放射同位素) ➢ 各 种 分 子 生 物 学 技 术 : DNA 的 G+Cmol% 测 定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型性、易变性、互不免疫性。)
编辑版ppt
10
❖ (3)FMDV对外界抵抗力较强:
① 怕酸;②常用消毒剂:过氧乙酸, 氢氧化钠(1~2%), 甲醛等。③在自然情况下,含毒组织和污染的饲料、饲 草、皮毛及土壤等可保持传染性达数天、数周,甚至数 月之久。
❖ (4)致病性:易感动物为偶蹄兽
① 易感性最强的是牛(黄牛>奶牛>水牛); ② 其次为猪; ③ 再次为绵羊、山羊和骆驼; ④ 马不感染。
世界各国对该病非常重视,无论是存在口蹄疫的国家, 还是已经消灭口蹄疫的国家,都动用大量的科研和经济 力量控制和防止口蹄疫的发生。
国际兽疫局将口蹄疫列为动物A类疾病,我国农业部 把口蹄疫列为第一类动物疫病中的第一个病。
编辑版ppt
6
❖ 本病传播途径多、传染性强、为多种动物共患,曾 多次在世界上发生大流行,近几年在亚洲等地再次 暴发,已严重影响本国本地区的农业发展和世界各 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控制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的意 义已经远远超出其本身所带来的危害了。
编辑版ppt
2
编辑版ppt
3
小RNA病毒科的特性 :
❖ 1、极小的圆形病毒;直径20~30nm. ❖ 2、单分子线状单股正股RNA:
7.2~8.4 kb,具有传染性。 ❖ 3、衣壳20面体对称;每个衣壳单体都由4蛋
白组成:VP1、VP2、VP3、VP4。 ❖ 4、没有囊膜。 ❖ 6、病毒的复制:胞浆内复制;
常规免疫预防
迅速向当地兽医机关报告,封锁 疫点,采集病料送专门机构检验
建立周围至少5公里的隔离、封锁区, 严禁任何动物和可疑污染物流出控制区
采用有针对性的FMDV疫苗 进行常规接种,每6个月免疫1次。 首次或遇特殊情况应进行加强免 疫,第1次免疫后2周~2个月,再
加强免疫1次。
捕杀病畜及与病畜接 捕杀疫区全部易感动
触的动物,其他动物 物,对疫区以外的动
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物进行大规模血清学
周围建立环形免疫带 检查,阳性动物及其
同群动物应全部捕杀
编辑版ppt
18
猪水泡病病毒
(Swine vesicular disease virus,SVDV)
❖ (1)分类地位:小RNA病毒科/肠病毒属。 ❖ (2)病毒特性:病毒对低pH和温度变化有
第34章 其他单股正股RNA病毒
单股正股RNA病毒是指: 基因组核酸为单链正股RNA的病毒。
主要包括以下病毒:
1. 小RNA病毒科—感染性
2. 杯状病毒科—感染性 3. 星状病毒科 4. 诺达病毒科 5. 披膜病毒科 6. 黄病毒科—感染性 7. 冠状病毒科—感染性 8. 动脉炎病毒科 9. 反录病毒科
14
❖ (8)公共卫生
① FMDV几乎不会感染人类,但人类接触或摄入被污 染的畜产品后,FMDV会通过受伤的皮肤和口腔黏 膜侵入人体。
② 人感染口蹄疫的症状是突然发热,口、咽、掌等部 位出现大而清亮的水疱 。
编辑版ppt
15
❖ 微生物学诊断
编辑版ppt
16
编辑版ppt
17
❖ 预防控制
可疑病例
② 口腔、蹄部、乳房部皮肤出现水泡; 24h内,小水泡逐渐融合成大水泡,继而破裂、形 成烂斑;细菌感染后,引起蹄壳脱落,出血。
③ 哺乳期的动物出现出血性胃肠炎;
④ 病理剖检出现心肌切面为虎斑心。
⑤犊牛发病时往往看不到特征性水疱,主要表现为出 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死亡率极高。
编辑版ppt
13
编辑版ppt
编辑版ppt
7
FMD呈世界流行性
◆发达国家和岛国基本控制 ◆发展中国家流行严重,主要流行区域仍然是亚 洲大部、非洲大部和南美洲,流行毒株O型最多 ,其次是亚I和A型。
◆全世界至今仅新西兰未发生疫情
编辑版ppt
8
❖ 亚洲是口蹄疫多发区,常年都有疫情发生;
❖ 1997年,口蹄疫在台湾爆发,涉及整个台湾岛;
3’端为聚A尾,VPg蛋白与5’端共价结合。病毒的 RNA可直接作为mRNA;以裂解方式释放。
编辑版蹄疫病毒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 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 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
目前我国正面临以O型和 Asia I 型为主的历史上第六次
FMD大流行
编辑版ppt
9
❖ (1)分类地位: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 ❖ (2)有7个血清型:A型、O型、C型、南非1型、南非
2型、南非3型、亚洲1型;
O型最常见,包括近70个亚型,各型在发病症状方面的 表现没有什么不同,各型之间无交叉保护性,各亚型之 间仅有部分交叉保护性。
编辑版ppt
11
❖ (5)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被污染的 饲料、饮水)、 创伤、皮肤、粘膜。
❖ (6)流行特点:有一定的季节性(以冬、春 季节发病较多,夏季可以平息);传播迅速; 一般沿交通线和水源进行传播。
编辑版ppt
12
❖ (7)症状:
①潜伏期1-2天,病初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不振, 食欲减少或废绝。
抵抗力(低pH和4℃可存活160天),带毒猪 肉及制品往往成为传染源。 ❖ (3)病毒培养:SVDV能在猪肾细胞生长 (CPE),也能感染乳鼠麻痹死亡。
编辑版ppt
19
❖ (4)致病性:
① 以接触传染为主,尤其是感染猪的粪便;发病猪场的 蚯蚓体表、体内可分离到病毒。
② 主要引起猪的水泡病,症状与口蹄疫相似,仅见猪发 病。
单股正链线状RNA、 不分节段,无囊膜
单股正链线状RNA、 不分节段,有囊膜
编辑版ppt
1
小RNA病毒科 (Picornaviridae)
❖ 又名“微RNA病毒科”;该科的病毒在人医 和兽医中均具有重要性。其中口蹄疫病毒是 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动物病毒;而且是目前研 究最为广泛、深入的病毒之一。人类的脊髓 灰质炎病毒也是该科的成员。
❖ 1998年以来,我国周边地区包括缅甸、马来西亚、蒙古、 韩国、日本等均相继爆发口蹄疫;
❖ 我国流行的FMD血清型特点:
(1)广泛流行O型
(2)A型在1960-1975年曾流行20多省
(3)历史上C型出现过4次
(4)Asia I型在云南边境地区流行, 2003年以来,新
疆、江苏、河北、甘肃等地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