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教案[三套]

合集下载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第二部分,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例如龙象征皇上最高权力凤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长治久安的象征猿声是旅人离分时的伤感的表现鹤是永生的化身蝙蝠跟西方相反则代表着幸福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大雁给分离的情人带来消息知了象征复活之后便是死亡梧桐常在描写秋天的诗中出现杨柳表示别离兰花是纯洁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标志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3、审读题干,弄清要求,认真细分鉴赏要点,要求答什么就答什么。抓准答题的角度和切人点。直奔鉴赏中心话题。作答时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会既简洁、又充实。
解题技巧(幻灯片)
1.先观点后理由,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2.先分后总式,答题时,先分说后总
3.先总后分式,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松——坚贞高洁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案完美版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案完美版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案【高考要求】鉴赏诗歌的语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赏析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的能力。

2.培养学生概括语言风格的能力。

3.培养学生准确审题规范作答的能力。

【题型剖析】炼句炼意型★命题形式:诗中××句,你认为妙在何处?请结合全诗做简要赏析。

★提问变式:××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题指津:古代诗歌的语句具有凝练且内蕴丰富的特点,往往一句诗就蕴含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赏析诗句不仅要读懂其字面含义,还要联系全诗主旨、表达技巧仔细推敲、揣摩其言外之意,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鉴赏古人炼句炼意的精妙。

★答题步骤:第一步,释句意,点出诗句的表面意或言外之意;第二步,明手法,说出该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第三步,点情景,概述该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创设了怎样的意境;第四步,析感情,指出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有时第一步可以省略。

★答题示例:(2007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答:这句诗借景抒情(明手法),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廖的景象(点情景),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析感情)。

赏评语言风格型★命题形式: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式: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题指津:这种题型重在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淡雅高远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现实、浪漫、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清新、明丽、豪迈、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清新飘逸、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等……。

专题三鉴赏诗歌语言(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专题三鉴赏诗歌语言(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专题三鉴赏诗歌语言(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专题三鉴赏诗歌语言(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1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诗歌鉴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中学诗歌鉴赏是学生建立自己艺术鉴赏能力、练习批评能力、塑造自己审美情趣的主要途径之一。

其中,诗歌语言是一道难题,在鉴赏诗歌时,很难理解诗歌中独特而生动的语言特色。

而人教版高三的第三专题“鉴赏诗歌语言”会给你一个新的视角,让你发现诗歌中的美。

一、教学设计思路1.知识目标:(1)理解诗歌语言的独特性与表现形式;(2)领悟诗歌中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分组探讨、阅读分析、写作练习等,营造轻松自由、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我组织、交流与合作中,逐步领悟诗歌语言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3.教学内容:本专题包括了八个部分:词、句、结构、韵、声、景、深度和特殊语言。

每一部分由一首供学生品读、鉴赏并进行文字表述或写作的名诗歌来启发学生对其中语言的感知和体验,互相交流和启发。

二、教材内容探析1.韵和音:这一部分的名诗为《春泥》。

《春泥》以春天的水鸟和乡村生活为主题,它不仅表现了自然界兴旺发展的景象,还表达了一种融入自然、欣赏自然、与自然相互交融的生命态度。

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辞藻来生动地描绘整个春天、整个自然的呼吸和跳动。

尤其是“光影浮动,影沉光浮,明暗交替”的表达,使人体会到了自然界在春天的一种声息律动。

同时,这首诗还使用了丰富的字音变化和韵语运用,适当地强化了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2.景:这一部分的名诗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给远行的好友王之涣的一首送别诗。

全诗描绘了广阔无垠的古原草地上各种春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古原大草原、对生命的洒脱追求和缅怀之情。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大草原的描绘,表现了大自然的宏伟与气势,揭示了自然美的真谛。

同时,诗人巧妙地利用景物描写与背景交汇的技巧,加深了读者对情感交融的理解。

高中古代诗词鉴赏教案设计

高中古代诗词鉴赏教案设计

高中古代诗词鉴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所选古代诗词,掌握其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2.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修辞等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

4. 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自信,激发创作灵感。

二、教学内容选取《静夜思》、《登鹳雀楼》等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词,围绕诗词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辅以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互动性。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古风图片或播放古风音乐,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

2. 简要介绍古代诗词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主体探究1. 诗歌朗读: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内容解析:逐句讲解诗词的含义,指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3. 艺术欣赏: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探讨其艺术效果。

4. 背景联系: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1. 对比分析:比较不同诗人的作品,探讨各自的创作风格和表达特点。

2.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尝试仿写或创作自己的诗词,锻炼语言表达和创新思维。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词的现实意义,如何将古代诗词的精神内涵融入现代生活。

五、作业布置1. 选择一首喜欢的古代诗词,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2. 准备一次诗词朗诵会,挑选自己擅长的诗词进行表演。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古代诗词的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赋、散文等文学形式。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 通过对古典诗歌的深入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哲学和道德观念。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典诗歌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 古典诗歌的基本形式与特点。

3. 古典诗歌的审美观念与鉴赏方法。

4. 代表性诗人的作品分析与欣赏。

5. 古典诗歌在高考中的考查要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概念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代表性诗人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古典诗歌的主题、意象、手法等进行探讨。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古典诗歌,提高实际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作业:检查学生对古典诗歌知识的掌握和鉴赏能力。

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锻炼其思维和表达能力。

3. 诗歌创作: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检验其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运用。

4. 高考成绩:关注学生在高考中的古典诗歌鉴赏表现,总结教学成果。

1. 课时:本课程共计36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内容,依次讲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发展历程、审美观念、鉴赏方法和代表性诗人作品。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鉴赏交流活动,提高实际鉴赏能力。

4. 高考辅导:针对高考真题,分析古典诗歌的考查要点,指导学生进行专项训练。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系统的古典诗歌鉴赏教材作为主教材。

2. 参考书目:提供一批古典诗歌鉴赏的参考书目,供学生自主学习。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古典诗歌鉴赏资源,如诗歌网站、学术论坛等。

4. 教学软件:选用合适的教学软件,辅助进行课堂教学。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参观诗人的故居、纪念馆等,感受诗人的生活环境。

2. 开展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体验古典诗歌的韵律美。

高考诗词鉴赏教案

高考诗词鉴赏教案

【 - 高中作文】【篇一】高考诗词鉴赏教案古代诗歌鉴赏(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通过适量的读练析强化学生的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积累和鉴赏的思维能力。

2、强化学生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尤其是主观题。

教学设想:1、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3、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心里一定在装着学生,要真正摸清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

必要的时候实施分层教学。

4、本知识点教学大约需要9课时,知识点强化训练解析3课时,综合检测讲练2课时,共约十四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

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之典例例析一、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在2002年高考考试说明中,有三个变化最大的项,古典诗歌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笔试题,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说:古代诗歌的考察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是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有所偏废。

张伟明的说法指明了古典诗歌欣赏的四个方面,综合起来说就是“三鉴赏一评价”,由于这道题是以主观题型出现,难度不太大,而且与以前的客观题型应该存在着一定联系,这个联系应当是题目语言导向性。

就目前所见到的试题而言,具体的题型可分为两种:有话语引导的填空题型和无话题引导的短评题型,也有的是二者结合,题型很不一致,说明我们还处在摸索阶段。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精选)-高三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精选)-高三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精选)-高三语文</&#83cript>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诗歌鉴赏(一)高考要求: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关于诗歌的基本知识,我指的是体裁方面的知识,因为很少考及而且以前讲过,此地处不再涉及。

一.鉴赏用词之妙(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

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

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实际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如果有的话,也是可笑的打油诗。

(静夜思是个例外吧!)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要详加分辨。

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前两句: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本篇描写与友人惜别的情景。

"夜雨"二句渲染与友人话别时的环境气氛,是历来傅诵的名句。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小结,进一步稳固古代诗歌的有关科学知识,提升品酒诗歌的基本能力及解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结,进一步明晰诗歌品酒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培育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使学生拒绝接受古代诗歌的熏陶,培育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明确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诗歌鉴赏题的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评讲融合【教学课时】本专题共6课时。

其中CX480课4节,练课1节,小结课1节。

教学过程第1课时考纲考点解析【考纲阐释】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1. 品酒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抒发技巧。

2.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① 品酒诗歌的形象。

② 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③ 品酒诗歌的抒发技巧。

4.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形象包含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抒发技巧所指的就是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权衡、修辞学方法等。

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考点输血】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所指的就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予以艺术归纳构成的具备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内容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此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内容生活环境都就是形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就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就是人,也可以就是物)就是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切痴情、纯朴豪爽,女青年可爱开朗、聪慧甜美;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

2. 理解一些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背景。

3. 发掘古代诗歌的文化意蕴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表现形式。

2. 分析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了解古代诗人的风格和特点,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如何从文化和思想层面解读古代诗歌。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浏览和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诗歌或朗读几句古代诗歌进行导入,使学生对古代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习2.1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古代诗歌与汉赋、唐诗的区别,包括内容、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不同。

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代的古代诗歌的变革。

2.2分析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文化背景以唐诗、宋词为例,通过对著名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特点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

例如:拟古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宗教思想等方面的联系,以及闲适的田园生活、对故巷儿女的爱情之类系列。

2.3诗人的风格和特点阅读古代诗歌不仅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和写作风格,让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3. 总结3.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收获。

3.2 解答学生对诗歌的疑惑和问题。

3.3 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理解和创造力的发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进行诗歌创作。

五、教学方法1. 旁征博引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引用现代文化元素和历史事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

2. 对比分析法。

通过与现代文学作品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案例教学法。

基于唐宋诗词中的部分经典篇目向学生阐释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古代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从具体案例中欣赏古代诗歌。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的内容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的内容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及表达技巧;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代诗歌,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及表达技巧;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实践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古代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课堂讲授: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及表达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

5. 比较鉴赏: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提高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与分类介绍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历程阐述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格律、韵律、意象、情感等讲解古代诗歌的分类:近体诗、古体诗、词、曲等2. 第二课时: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举例说明各种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中的应用3. 第三课时: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步骤:理解、品味、感悟讲解如何分析古代诗歌的意象、情感、主旨等4. 第四课时: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提高鉴赏能力分析几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异同5. 第五课时:古代诗歌的综合鉴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首古代诗歌进行全面的鉴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互相交流学习七、教学资源与手段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古代诗歌的相关内容2. 教学素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作为教学案例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古代诗歌鉴赏实例4. 教学视频: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八、教学环境与条件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齐全3. 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古代诗歌鉴赏材料九、教学策略与措施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让学生掌握鉴赏方法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3. 比较鉴赏:引导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提高鉴赏能力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古代诗歌的鉴赏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十、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堂提问:教师应及时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2.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4.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十一、教学拓展与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的内容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的内容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诗歌的分类及发展历程。

2. 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和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高考语文成绩。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诗歌的定义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诗歌的类型及特点2. 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中的意象、象征和隐喻诗歌的节奏和韵律3. 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4. 诗歌的情感鉴赏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诗歌的情感类型及特点诗歌的情感共鸣与体验5. 诗歌的手法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结构手法诗歌的修辞手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和手法鉴赏。

2. 教学难点: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和手法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特点、语言、形象、情感和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古代诗歌,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实践。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诗歌鉴赏心得,互相学习。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第二课时:诗歌的语言鉴赏3. 第三课时:诗歌的形象鉴赏4. 第四课时:诗歌的情感鉴赏5. 第五课时:诗歌的手法鉴赏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诗歌鉴赏练习:布置诗歌鉴赏练习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古代诗歌教材,提供丰富的诗歌作品和鉴赏指导。

2.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地展示诗歌作品和鉴赏要点。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诗歌作品和鉴赏观点,拓展学生的视野。

八、教学建议1.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高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

高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

公开课教案课题: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目标:1、明确“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古代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位置。

2、掌握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设想:教师先向学生分门别类地介绍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接着向学生介绍评价思想内容的方法,最后引导、启发学生利用老师介绍的知识解决高考试卷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一〕、中国是诗的王国,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民歌,从唐诗、宋词到元曲。

诗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国人的思想性格都是经过两千多年的浸淫而养成的。

难怪近几年来,高考把诗歌鉴赏作为热点的试题来设定。

出示2006年福建高考卷诗歌鉴赏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鉴赏诗歌。

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提示:“闲居〞与诗中的“空床〞“寥落〞相应,写出了作者精神闲极无聊时的孤独与寂寞。

而“素秋〞那么创造出了凄凉的意境。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2007年重庆卷〕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3、出示高考古诗鉴赏的要求:高考考生说明明确规定,古代诗歌鉴赏考察的内容有如下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的鉴赏方法。

〔二〕、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案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准确朗读并默写。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1.诵读2.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2.学习《观沧海》,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情,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王湾《次北固山下》叙事写景的哲理美。

教学步骤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1.作者简介:曹操(155至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2.介绍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

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

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3.解题: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古典诗歌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古典诗歌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古典诗歌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黄漪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2、提高学生解答古典诗歌鉴赏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阅读诗歌的重要环节,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诗歌。

教学难点:针对不同的题型选择恰当的答题角度。

教学方法与思路:1、从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考查的内容归纳所要复习的重点;2、掌握阅读和解题的具体方法;3、实例训练,形成能力。

教学内容:一、知识梳理(一)诗歌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以下类型1、人物形象:诗人形象,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

例:《寻隐者不遇》中有隐者(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和寻隐者(诗人)的形象。

2、蕴含某种思想或品质的物例:虞世南的《蝉》,蝉的形象就蕴含了“不需外界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品质。

塑造这类形象的诗歌往往是托物言志。

3、景物古诗中的景有乐景和哀景。

以写景为主的这类诗歌往往是借景抒情。

(二)诗歌语言1、诗歌语言结构特点:(1)叠词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个叠词除了产生音韵效果外还分别写出了落叶纷飞秋天景象和江水涛涛的壮阔景象。

(2)倒装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正常语序应该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但原诗是写作者晚上赶路,一抬头看见星星,接着头上淋到雨,所以最先进入他视觉的星星,而后感觉到的是雨滴,然后看见群山。

(3)意象名词的罗列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通过九个意象名词的排列,使描写的景物像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2、诗歌语言的内容(1)意象语言:写景、物等的语言。

(2)情感语言:流露出诗人情绪、情感的语言--悲、孤、独、愁、强、不堪等等。

(3)特定称谓的语言:多指典故、前人诗句。

3、诗歌语言的风格平淡朴素工整华丽委婉含蓄质朴真率清新自然雄奇奔放苍凉慷慨沉郁顿挫(三)诗歌内容大体概括为:1、风景诗2、咏物诗3、田园诗4、送别诗5、思乡(羁旅)诗6、怀古诗7、伤春(叹年华易逝)诗8、悲秋诗9、边塞诗10、讽刺诗11、爱情诗(四)诗歌的思想感情1、忧国忧民2、建功报国3、思乡怀人4、超尘脱俗5、感时伤事6、怀古讽今(五)诗歌的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诗歌中多采用描写、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记叙多简要概括。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2.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悟古代文化,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课中讲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诗人思想和创作风格。

3. 鉴赏李白的诗歌《将进酒》。

4. 学生诵读和欣赏几首古代诗歌,品味其中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1. 阅读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3. 学生诵读和欣赏李白的《将进酒》。

4. 分析《将进酒》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学生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比赛结束后,老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表现。

6.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7. 学生在课后自学和朗诵古代诗歌,并在下节课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2. 学生需要学会评析李白的《将进酒》,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式:1. 讲授课堂教学2. 学生发言和互动3. 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四、教学反馈:1. 学生在上课时积极发言,参与学生组织的古代诗歌朗诵比赛。

2. 通过学生报告和展示,了解到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感悟和理解程度。

3. 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后考试和作业的统计和评分。

五、教学材料:1. 《古代诗歌鉴赏》一文2. 李白的《将进酒》3. 几首古代诗歌的文本4. 学生自学的古代诗歌文本六、教学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思想,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感悟了古代文化,培养了审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教案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明确古代诗歌鉴赏的考试内容: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二、教学方法:分层探究法三、教学程序:导——练——矫——结教程:第一教时导语:高考诗歌鉴赏一般考查对关键词语意义的理解、思想内容的把握和语言技巧的赏析,近几年的高考古诗鉴赏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诗眼”的理解、形象的赏析、意境的领悟和艺术手法的评价,其复习方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方法提示一:抓诗眼——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

所谓“诗眼”是全诗意境展开的总纲,是情感的脉络。

因此,抓住诗眼,就能扣住主旨答题,把握了诗歌的灵魂。

典题练习: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诗歌一、三句写景,你认为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解析及答案:“冷”和“凉”用得最好。

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写景,很好地衬托了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二)雪晴晚望贾岛倚仗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闻打暮天钟”是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解析及答案:是全诗的诗眼。

因为,这句用在篇末起着点活全诗的作用。

前七句都是写静景,是望景。

“闻打暮天钟”写一声清脆的钟声,由视觉转到听觉。

这钟声不仅惊醒了默默赏景的诗人,而且钟鸣谷应,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

整个诗境形成了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的局面。

在这充满山野情趣的诗境中,似乎隐隐吐露出诗人“归卧故山”的思想。

方法提示二:析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往往指诗中的景物和人物,反映出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品风格,寄寓着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认识,融入历史文化内涵形成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或者情景交融拓展为具有深刻内涵的意境。

高三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高三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高三古代诗歌鉴赏教案【篇一:2016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一、什么是作品的形象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这两个方面。

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的琵琶女,她是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形象,而其中的“江州司马”白居易则是抒情主人公。

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

它比之自然界中的客观景物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

这种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考的艺术境界,称为意境。

譬如《琵琶行》开头所描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景物,“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等,就构成了凄凉、压抑,令人心地茫然的意境,显示出全诗的感情基调。

不过,就具体的诗歌而言,其形象是各有侧重的,有的侧重于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有的侧重于描写客体的,也有全是写景的。

例1:渔家傲记梦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但这首诗风格豪放,意境阔大,而且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全词写的都是梦境:上片写词人飞上了天,天帝很关心她,“殷勤问我归何处”,即问她要到哪里去,归宿是什么?下片写她对天帝的回答。

“我报”即我回答说,“路长嗟日暮”,前路渺茫,一片昏暗,使人忧伤。

她不满于“学诗漫(徒)有惊人句”,而要乘长风,展鸿图,飞往仙岛(“三山”),去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理想的境界。

可见这首词主要刻画了不满现状、追求理想的诗人自我形象。

而开头两句描写拂晓前夜空的景象:空中云涛翻滚,晓雾弥漫,银河在转动,那里仿佛有无数风帆在飞舞。

这完全是梦中的景象,它渲染梦境,衬托出词人对理想追求的急切心情。

二、鉴赏形象的目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容,分析判断作品形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时还要判断其社会意义。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教案标题: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和特点;2. 学习古代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和技巧;3. 提升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3. 针对具体古代诗歌进行分析和鉴赏。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背景,包括先秦诗歌、汉魏六朝诗歌、唐宋诗歌等;2. 分析古代诗歌的特点,如意境深远、表达简练、意蕴丰富等;3. 讲解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如注重诗歌的整体感受、注重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择一首经典的古代诗歌,如杜甫的《登高》;2. 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修辞手法;3. 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个人理解和鉴赏。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受;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代诗歌鉴赏的要点和方法;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展示自己的见解。

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提供更多古代诗歌的鉴赏材料,让学生继续进行鉴赏练习;2.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进行分析和鉴赏,形成个人的鉴赏笔记。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撰写鉴赏文章;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思考。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等;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的鉴赏文章是否能够准确把握古代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3. 口头评价: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了解他们对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2. 古代诗歌鉴赏材料:包括经典古代诗歌的文本、注释和研究资料等;3. 学生参考书籍: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古代诗歌鉴赏书籍,供其自主学习和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教案说明:本专题复习教案由三个子教案组成,每个教案一课时:专题总领课教案;如何把握诗歌的形象;怎样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教案教学目标:A、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B、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植和强化学生的鉴赏基础;C、总结高考试题规律,预测2003年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提出有针对性的备考方略教学重点:构建古典诗歌鉴赏以及相关知识网络和体系教学难点:总结规律、预测走向;教学方法: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以理性升华为支点,在大量材料的支撑下,议、评、联、结;前置诊补:问题: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有何特点?明确:盘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高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盘点二、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盘点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盘点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

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教学过程:一、明确考纲要求:(板书)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构建知识网络〔一〕设问:鉴赏常用知识有那些,如何对考纲进行细化和诠释?板书:术语、细化、诠释点拨:1、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小说来说是“人物形象”,对散文和诗歌来说就是意境,对戏剧来说就是戏剧人物所反映的戏剧冲突。

其中,对叙事诗歌来说,“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说,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说,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形象。

2、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归纳: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⑴、修辞方法(板书):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⑵、表现手法:(板书):表达方式(板书):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文艺表现方法(板书):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

⑶、篇章结构(板书):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3、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板书:思想内容⑴写个人际遇、遣怀即兴的内容(板书)。

主要的表达程式和用语有以下:咏物言志、即事感怀抒怀、羁旅客心、伤春惜春、自伤迟暮、游子思归的乡愁、闺怨树奇、爱情诗;⑵抒写国家兴衰和百姓疾苦(板书)边塞征战、怀古咏史抒怀、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作◆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包括两个层面内容:①态度:同情、褒赞、激赏;贬斥、厌恶、冷漠②倾向性:人民性、封建性、民主性、专制性历史性:唯物史观、唯心史观提示:这个过程及其重要,它起着为整个鉴赏过程定向的作用。

否则,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会有老虎吃天,无从下手的感觉。

如,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A、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B、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析。

C、本诗在构思和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从这首诗的设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分别考查了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态度等考点,题肢设计严密、科学,有较好的检测功能。

而明确了考点的具体内容对于正确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具有强烈的定向和定位作用。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对于考点的阐释的重要性。

[附:简析]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用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前三句写景,后一句写人。

写景起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

全诗没有一个怨字,但诗中处处有怨情。

〔二〕、对高考题目的分类及命题趋向的分析、问题设计:高考试题的分类如何?明确:综观十余年的高考试题,按照诗歌表现的内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咏物诗。

(板书)1994年高考题元稹的《菊花》;2000年春季高考试题虞世南的《蝉》。

透过两首诗我们可以从宏观上把握咏物诗的特点,掌握品读此类诗歌的规律、方法;以便举一反三,更好地指导高三语文复习备考工作。

请看作品:《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蝉》虞世南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问题:⑴、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态吗?点拨:两首诗虽然冠以“菊花”“蝉”,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言在此而意在彼。

是“别有兴寄”,另有寄托。

如《菊花》借菊花的高洁的品质来表现诗人自己的高贵无暇的品行的。

《蝉》中,虞世南藉“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凭借自己的“垂诿饮清露”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世人表明:立身高洁的人,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

⑵、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显露出来的?点评:在诗歌里作者貌似超脱,游离于诗歌的形象“菊花”“蝉”之外,其实,在“此花开尽更无花”里;在“居高声自远”的蝉声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评出作者那种“自况、自喻、自比”的清高的节操来。

同样,1994年和2000年高考题在设置选项时,也紧扣了“咏物”的体式,从形象和技巧方面命题。

归纳:咏物诗有两大特点:①是借物寄托、借物抒怀。

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秋士迟暮的感受。

②是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我们在复习时,对同类的诗歌,如果能从“咏物”的特征入手,那将会事半功倍。

2、咏史诗(板书)。

请看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阁江犹唱《后庭花》。

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水龙吟》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问题:请就这两首诗,谈一下咏史诗的特点?明确:咏史诗有以下几个特点:(板书:特点)⑴、借古伤今、借古讽今;⑵、诗歌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⑶、诗歌里面的“人、事、景、物”,只是作者抒发感慨、寄寓自己对历史的思索的“传媒”和宣泄物而已。

所以,咏史诗里面的景物或者其他的人和事和现实中的人和事有一定的距离,都是“有我之景”,是用来传达作者的某种理念和情感的。

下面我们结合这两首诗,来分析一下。

点评:从字面上看,写的就是“夜泊秦淮”,而且,表面上,作者似乎把批评的矛头直指不知“亡国恨”的“商女”,但这其实是曲笔。

因为商女唱什么,是由达官贵族决定的。

所以,“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和想象未来纳入读者的视野,既有辛辣的讽刺、深沉的哀痛、无限的感慨,更有隐忧国事的清醒。

这样,读者通过对诗作的品读,可以对晚唐的政治腐败有切实的感受。

同样,1996年的《水龙吟》的考查,也是通过干扰项的设置,体现了作者对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的感慨和思索。

可见,咏史诗的检测的重点也是落在“借古”而“讽今”和“伤今”上。

3、即兴即景抒怀之作(板书)。

点拨: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类诗歌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1995年李清照《如梦令》抒写了深闺女子暮春伤感的愁绪;1997年高考题考查的是刘禹锡的《望洞庭》和雍陶的《题君山》是采用的比较鉴赏的形式写出了洞庭湖和君山的山光湖色之美;1998年高考题目是贾岛《题李凝幽居》是通过描写李凝幽居的环境来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1999年杜甫的《漫成一首》检测了考生对诗歌所描绘的江上月夜那安谧、和平的意境的领悟能力;2000年是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是通过考察考生对经典的细节“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赏析进而检测考生体悟含蓄蕴藉的诗风的素养;2001年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考查的是临别之景和送别之情;2002年是用主观试题考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由此可见,这类诗歌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

设问:高考试题中的即兴即景诗歌有什么特点?明确:突出的有两点:一是考查的大多是唐宋时期的著名流派的著名作家,如李白、杜甫、贾岛、韦应物、刘禹锡等等,且鉴赏的四个选肢是从语言、形象、技巧、主旨等方面进行的全方位的考测,作家作品不重复考;二是选材的原则是不避俚俗,《如梦令》考的是少女伤春的闺怨,《望洞庭》《题君山》以及杜甫的《漫成一首》都是湖光山色和江月清风的山川之美,比较庄重的是《春夜洛城闻笛》《赋得暮雨送李胄》和《题李凝幽居》分别是写客子之思和送别之情以及隐居不仕。

至于《约客》更是写尽了生活的闲居细节。

但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大多数师生倾情关注的爱国的“壮词”,却一直“千呼万唤未现身”。

这同样给我们今年的高三备考工作以有益的启示。

在2008年的复习备考中,我们仍需要趋冷避热。

三、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考查形式及预测问题:(一)、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的检测形式主要有几种?:归纳与明确:近十年高考古典诗歌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三种:1、对古典诗歌的词句含义的正误的评判;1997年和1998年的试题就是对诗词文句的翻译能力和诗句的理解能力的考量。

2、以第三者的身份对命题者的审美判断进行选择,因为,高考试题的选肢,不是考生的审美体验和情感验证,而只是作为冷眼旁观的“裁判者”来进行正误选择。

除2002年,其余几乎都是这种方式。

3、以主观题目的方式考查考生的古典诗歌的审美判断水平和能力。

2002、2003年高考形式。

(二)、对于2004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的形式的预测:设问:今年的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将会以何种方式出现?明确:1、试题将不会像新诗鉴赏一样再来一次“回归”,2002年以前客观题目的形式的考查将不大可能出现。

2、2008年古典诗歌鉴赏试题有可能以下面两种方式出现:A、2002年来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为主要目的的检测形式(2008安徽省语文首次自主命题,从稳中求变的角度推测,这种形式的可能性最大)。

B、2008年高考也可能以一种新的形式,即写赏析小论文的形式。

题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写一段100左右的文字,描写闺妇的心理活动。

闺怨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注:“伏波”,指后汉将军马援,他南征交趾,有功,封侯。

唐诗中多用“伏波营”指代征人所在军营。

明确:夜晚,皓月当空。

独守空房的她想象借雁足给丈夫递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断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更增添了无限的愁绪。

这愁绪搅得难以成眠,因此,想借梦境与亲人团聚也不可能了。

她揽衣起身徘徊窗前,痴痴地想:多么希望自己能像月光一样,洒泻到“伏波营”中的亲人身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