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综合实验仿真报告

合集下载

传感器综合实验

传感器综合实验

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名称: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题目:利用传感器测量重物质量院系:自动化系班级:测控1201班姓名:***小组成员:蔡文斌、蒋丽涛指导教师:仝卫国实验周数:1周成绩:日期:2015年7月12日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性。

2、掌握多种传感器应用于电子称的原理。

3、根据不同传感器的特性,选择不同的传感器测给定物体的重量。

4、能根据原理特性分析结果,加深对传感器的认识与应用。

5、测量精度要求达到1%。

二、实验设备、器材1、金属箔式应变片传感器用到的设备:直流稳压电源、双平行梁、测微器、金属箔式应变片、标准电阻、差动放大器、直流数字电压表。

2、差动变压器用到的设备:差动变压器、音频振荡器、电桥、差动放大器、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电压表、示波器、测微器。

3、霍尔传感器用到的设备:音频振荡器、电桥、霍尔传感器、差动放大器、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电压表。

三、传感器工作原理1、金属箔式应变片传感器工作原理:应变片应用于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实验中,通过旋转测微器可使双平梁的自由端上、下移动,从而使应变片的受力情况不同,将应变片接于电桥中即可使双平衡的位移转换为电压输出。

电桥的四个桥臂电阻R1、R2、R3、R4,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R1/R1、△R2/R2、△R3/R3、△R4/R4成正比。

当E和电阻相对变化一定时,电桥输出电压及其电压灵敏度与各桥臂阻值的大小无关。

2、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由同心分布在线圈骨架上一初级线圈P,二个级线圈S1 和S2 组成,线圈组件内有一个可自由移动的杆装磁芯(铁芯),当铁芯在线圈内移动时,改变了空间的磁场分布,从而改变了初次级线圈之间的互感量M,当初级线圈供给一定频率的交变电压时,次级线圈就产生了感应电动势,随着铁芯的位置不同,次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也不同,这样,就将铁芯的位移量变成了电压信号输出。

传感器的实训报告

传感器的实训报告

传感器的实训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感器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报告将对传感器的实训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以及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实训简介在本次传感器的实训中,我们小组选择了温度传感器作为研究对象。

我们首先介绍了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并选择了一款常见的数字式温度传感器进行实验。

二、实训过程1. 实验器材准备我们准备了一台Arduino开发板、一个温度传感器模块、一个面包板以及必要的连线和电缆。

2. 连接电路根据传感器模块的引脚定义,我们将其与Arduino开发板的数字引脚和电源引脚连接起来。

这样可以确保传感器与开发板之间的正常通信和供电。

3. 编写程序为了读取温度传感器的数值,我们使用Arduino编程语言编写了一段简单的代码。

这段代码通过数字引脚与传感器进行交互,并将传感器读取到的温度数值通过串口输出。

4. 实际测试在进行实际测试之前,我们需要将代码上传到Arduino开发板上。

这样,开发板就可以根据我们的要求读取温度传感器的数值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5. 数据记录与分析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将传感器读取到的温度数值记录下来,并进行了必要的数据分析。

我们观察到温度数值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图表和曲线描述了传感器的响应和稳定性。

三、问题与解决方案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们最终顺利完成了实验。

1. 传感器读数偏差较大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检查了传感器模块与Arduino开发板之间的连接是否正常,确保信号传输正常。

然后,我们对传感器进行了重新校准,并调整了相关的程序代码,使其更加准确地读取温度数值。

2. 稳定性不佳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我们对测试环境进行了优化。

我们尽可能避免干扰源,例如电磁辐射和温度变化等,并对实验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了控制。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传感器的实训,我们对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传感器实验实验报告

传感器实验实验报告

传感器实验实验报告传感器实验实验报告引言: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各种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转换为可测量电信号的装置。

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环境监测、医疗诊断、智能家居等。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类型传感器的测试和比较,深入了解传感器的原理和性能。

实验一: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传感器类型,用于测量环境中的温度。

我们选择了一款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进行测试。

实验中,我们将传感器连接到一个电路板上,并使用示波器测量输出电压随温度的变化。

通过改变环境温度,我们观察到传感器输出电压与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这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实验二:光照传感器光照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测量环境中光照强度的传感器。

我们选择了一款光敏电阻光照传感器进行测试。

实验中,我们将传感器暴露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并使用万用表测量输出电阻的变化。

结果显示,传感器输出电阻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

这说明该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感知光照强度,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实验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环境湿度的传感器。

我们选择了一款电容式湿度传感器进行测试。

实验中,我们将传感器放置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并通过改变容器内的湿度来模拟不同湿度条件。

通过连接传感器到一个数据采集系统,我们能够实时监测到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结果显示,传感器的输出电容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加。

这说明该传感器对湿度变化非常敏感,并能够准确地测量环境湿度。

实验四: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检测环境中气体浓度的传感器。

我们选择了一款气敏电阻气体传感器进行测试。

实验中,我们将传感器暴露在不同浓度的气体环境中,并使用示波器测量输出电阻的变化。

结果显示,传感器的输出电阻随气体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这表明该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感知气体浓度,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原理和性能。

温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在各自的应用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感器综合的实验报告

传感器综合的实验报告

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名称: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题目: 利用传感器测量重物质量院系:自动化系班级:测控1201 班小组成员:加桑扎西,黄承德学生:加桑扎西指导教师:仝卫国实验周数:1周成绩:日期:2015 年7 月12日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性。

2、掌握多种传感器应用于电子称的原理。

3、根据不同传感器的特性,选择不同的传感器测给定物体的重量。

4、能根据原理特性分析结果,加深对传感器的认识与应用。

5、测量精度要求达到1%。

二、实验设备、器材1、金属箔式应变片传感器用到的设备:直流稳压电源、双平行梁、测微器、金属箔式应变片、标准电阻、差动放大器、直流数字电压表。

2、电容式传感器用到的设备:电容传感器、电容变换器、差动放大器、低通滤波器、电压表、示波器。

3、电涡流式传感器用到的设备:电涡流式传感器、测微器、铝测片、铁测片、铜测片、电压表、示波器。

三、传感器工作原理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容器的电容量C是的函数,当被测量变化使S、d或 任意一个参数发生变化时,电容量也随之而变,从而可实现由被测量到电容量的转换。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建立在上述关系上的,若保持两个参数不变,仅改变另一参数,就可以把该参数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再转换为电量输出。

差动平行变面积式传感器是由两组定片和一组动片组成。

当安装于振动台上的动片上、下改变位置,与两组静片之间的相对面积发生变化,极间电容也发生相应变化,成为差动电容。

如将上层定片与动片形成的电容定为C X1,下层定片与动片形成的电容定为C X2,当将C X1和C X2接入双T型桥路作为相邻两臂时,桥路的输出电压与电容量的变化有关,即与振动台的位移有关。

依据该原理,在振动台上加上砝码可测定重量与桥路输出电压的对应关系,称未知重量物体时只要测得桥路的输出电压即可得出该重物的重量。

传感器实验报告

传感器实验报告
可能是传感器不灵敏,数值变化慢。
评分项目
考核点
考核目标
成绩比例
分数
实验预习
(准备)
1.预习报告
2.提问
3.对于设计型实验,着重考查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
对实验目的和基本原理的认识程度,对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
20%
实验过程
1.是否按时参加实验
2.对实验过程的熟悉程度
3.对基本操作的规范程度
4.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5.实验原始记录的考查学生的实验态度、基本操作技能;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协作精神
30%
结果分析
1.所分析结果是否用原始记录数据
2.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实验结果分析是否合理
4.对于综合实验,各项内容之间是否有分析、比较与判断等
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处理和现象分析的能力;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实事求是的精神
3、通过USB外接电源(或锂电池BT)给WSN通用底板供电并将电源开关拨至USB供电(或锂电池BT供电)的位置,程序自动运行;
4、可以看到底板上的LCD显示着当前的检测状态;
5、改变烟雾传感器周围环境中的可燃性气体的浓度,观察LCD显示结果是否相应地发生变化;
6、实验完毕,关闭电源,各模块放回原位。
三、实验操作过程及内容
实验内容:通过烟雾传感器MQ-2,实现烟雾检测功能,并通过LCD显示检测结果。
实验过程:
1、将RF2530模块和烟雾传感器模块插入到WSN通用底板的相应位置;
2、将zigbee多功能仿真器的一端通过10 pin下载线接到WSN通用底板的JTAG接口上,另一端通过USB线接到PC机上,并通过SmartRF Flash Programmer软件正确下载相应的实验例程(…\实验例程\hex格式实验代码\感知层实验\烟雾传感器信息采集实验\烟雾.hex)。(下载步骤参考:...\常用软件\CC2530驱动安装及程序烧写说明\SmartRF使用说明V1.0,所有实验若需使用SmartRF Flash Programmer软件均参考SmartRF使用说明V1.0);

传感器实训报告万能模板

传感器实训报告万能模板

一、实训目的1. 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掌握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及其应用。

3.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 通过实训,加深对传感器理论知识的应用。

二、实训环境1. 实训场地:实验室、车间或实习基地。

2. 实训设备:各类传感器、信号源、数据采集系统、测试仪器等。

3. 实训工具:万用表、示波器、连接线、螺丝刀等。

三、实训原理1.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介绍各类传感器的原理,如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光电式等。

2. 传感器的分类:按工作原理、功能、用途等分类。

3. 传感器的性能指标:灵敏度、精度、响应时间、线性度等。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 熟悉实训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 复习传感器相关知识,了解实训内容。

2. 实训步骤- 步骤一:传感器识别- 学习识别各类传感器的外形、标识、接口等。

- 通过实物观察和查阅资料,了解传感器的基本信息。

- 步骤二:传感器测试- 使用测试仪器对传感器进行性能测试。

- 记录测试数据,分析传感器性能。

- 步骤三:传感器应用- 学习传感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 设计简单实验,验证传感器在实际环境中的性能。

- 步骤四:数据分析- 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传感器性能特点。

- 结合理论知识,解释传感器工作原理。

3. 实训总结- 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五、实训结果1. 完成各类传感器的识别和测试。

2. 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指标。

3. 熟悉传感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六、实训报告1. 实训内容概述- 简要介绍实训内容,包括传感器种类、性能指标、应用领域等。

2. 实训过程及结果- 详细描述实训过程,包括测试步骤、数据记录、结果分析等。

- 展示测试数据和图表,分析传感器性能特点。

3. 实训心得体会- 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包括理论知识的应用、实际操作技能的提升等。

- 分析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传感器实训报告范文

传感器实训报告范文

传感器实训报告范文一、实训目的传感器是现代智能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次实训,旨在培养学生对传感器的使用和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传感器的分类和原理:了解传感器的种类、工作原理以及不同传感器的特性和适用场景。

2.传感器的选取和电路设计: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传感器,并设计相应的电路进行连接和驱动。

3.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通过编程语言,实现对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实现对环境的监测和反馈。

4.传感器应用案例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中,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

三、实训过程1.传感器种类和原理的学习: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参考相关文献,了解了常见的传感器种类以及其原理和特性。

例如,温度传感器根据物体的温度变化导致电阻、电容或半导体材料的变化来测量温度。

2. 选取和连接传感器: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传感器,并按照电路图进行连接。

例如,湿度传感器需要和Arduino开发板连接,并通过数据线连接到计算机。

3. 数据采集和处理:通过编程语言,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实现对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例如,利用Python编程语言采集湿度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并进行图表显示或报警处理。

4.实际应用实践:通过案例实践的方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

例如,利用光敏传感器控制灯光的亮度,实现光照自动调节的功能。

四、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不仅学会了选择和连接传感器,还能够通过编程语言实现对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通过实际应用实践,我也体验到了传感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和价值。

五、实训收获1.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本次实训,我对传感器的种类、原理以及应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动手能力的提高:通过实际操作,我学会了选择和连接传感器,掌握了基本的电路连接和驱动技能。

传感器实验实习报告

传感器实验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器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本次传感器实验实习。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工作方式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二、实习目的1. 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结构和工作方式。

2. 掌握传感器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3. 通过实验验证传感器的性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 了解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三、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传感器基本原理学习首先,我们学习了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的装置,它具有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便于自动控制等优点。

传感器按照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压电式等。

2. 传感器实验操作(1)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实验目的:了解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电桥测量应变片电阻的微小变化,进而测定悬臂梁的应变。

实验步骤:① 搭建惠斯通电桥,将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中;② 对悬臂梁施加微小形变,观察应变片电阻的变化;③ 通过电桥测量应变片电阻的微小变化,计算悬臂梁的应变。

(2)压电式传感器实验实验目的:了解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振动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步骤:① 将压电传感器安装在振动台上;② 通过低频振荡器产生振动信号,接入振动台;③ 观察压电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变化,分析振动信号的特点。

3. 传感器性能测试(1)灵敏度测试测试方法: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大小,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计算灵敏度。

(2)线性度测试测试方法:在一定的输入范围内,分别测量输出信号,绘制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关系曲线,分析线性度。

(3)频率响应测试测试方法: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分别测量输出信号,绘制输出信号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分析频率响应。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传感器实验实习,我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习的总结:1. 深入了解了传感器的原理、分类、结构和工作方式。

传感器综合实验仿真报告

传感器综合实验仿真报告

输出结果: k= 0.0403 a0 = 0.6191 a= 0.0403 ans =
0.6191
自带函数拟合直线方程:Y=0.040274x+0.61911
3
K型 热 电 偶 分 度 /mV K型 热 电 偶 分 度 /mV K型 热 电 偶 分 度 /mV
综合实验报告
原始数据点 60 40 20
输出结果: ans = 二次曲线方程:Y=(4.7012e-07)x^2+0.039757x+0.66142
60
原始数据点
50
二次拟合曲线
40
K型 热 电 偶 分 度 /mV
30
20
10
0
-10
-2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温 度 /℃
线性拟合误差分析: clc x=(-200:100:1300); y=[-5.8914,-3.5536,0,4.0962,8.1385,12.2086,16.3971,20.6443,24.9055,29.129,33.2754,37.3259,41.2756,45. 1187,48.8382,52.4103]; c=polyfit(x,y,1); yn=polyval(c,x); s=yn-y; m=max(s) v=m/(c(1)*(1300-c(1)*(-200)))
b=polyfit(x,y,2); xj=-200:0.001:1300; yj=polyval(b,xj); stem(x,y,'fill'); xlabel('温度/℃'); ylabel('K 型热电偶分度/mV'); axis([-300 1400 -15 60]); hold on; plot(xj,yj); legend('原始数据点',’二次拟合曲线’); sprintf('二次曲线方程:Y=(%0.5g)x^2+%0.5gx+%0.5g',b(1),b(2),b(3))

传感器实训报告

传感器实训报告

传感器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传感器的实际操作,加深对传感器工作原理和应用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日后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内容。

1. 传感器的分类和特点。

在实训开始前,我们首先对传感器进行了分类和特点的学习。

传感器根据测量的物理量可以分为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每种传感器都有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 传感器的接线方法。

接着,我们学习了传感器的接线方法,包括模拟传感器和数字传感器的接线方式。

对于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其接线方式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正确的接线。

3. 传感器的实际应用。

在掌握了传感器的分类和接线方法后,我们开始进行传感器的实际应用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感器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比如光电传感器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温度传感器在温度监测中的应用等。

4. 传感器的故障排除。

最后,我们学习了传感器的故障排除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传感器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我们需要掌握相应的排除方法,以保证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三、实训心得。

通过本次传感器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仅仅掌握传感器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技巧。

实训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问题,但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老师同学们的帮助,我逐渐掌握了传感器的操作技巧,对传感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四、实训收获。

通过本次实训,我不仅掌握了传感器的分类和特点,还学会了传感器的接线方法和实际应用技巧。

同时,通过故障排除的学习,我也提高了对传感器故障的识别和解决能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今后的工程实践将大有裨益。

五、总结。

通过本次传感器实训,我深刻认识到了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我会将本次实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牢牢地记在心中,并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传感器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传感器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感器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传感器作为一种将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的装置,对于信息采集、处理和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传感器实验,加深对传感器基本原理、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参数。

3. 熟悉传感器在信息采集、处理和控制中的应用。

4.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压电式传感器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振动的原理和方法。

- 实验原理:压电式传感器由惯性质量块和受压的压电片等组成。

工作时传感器感受与试件相同频率的振动,质量块便有正比于加速度的交变力作用在晶片上,由于压电效应,压电晶片上产生正比于运动加速度的表面电荷。

- 实验步骤:1. 将压电传感器装在振动台面上。

2. 将低频振荡器信号接入到台面三源板振动源的激励源插孔。

3. 将压电传感器输出两端插入到压电传感器实验模板两输入端,与传感器外壳相连的接线端接地,另一端接R1。

将压电传感器实验模板电路输出端Vo1,接R6。

将压电传感器实验模板电路输出端V02,接入低通滤波器输入端Vi,低通滤波器输出V0与示波器相连。

4. 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调节低频振荡器的频率和幅度旋钮使振动台振动,观察示波器波形。

5. 改变低频振荡器的频率,观察输出波形变化。

2. 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电涡流传感器测位移的原理和方法。

- 实验原理:电涡流传感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当传感器靠近被测物体时,在物体表面产生涡流,通过检测涡流的变化来测量物体的位移。

- 实验步骤:1. 将电涡流传感器安装在实验平台上。

2. 调整传感器与被测物体的距离,观察示波器波形变化。

3. 改变被测物体的位移,观察示波器波形变化。

3. 光纤式传感器测量振动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光纤传感器动态位移性能。

传感器实训实习报告

传感器实训实习报告

传感器实训实习报告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器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更好地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传感器实训实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传感器的知识,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学习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如电阻、电容、电感、霍尔、光敏、热敏等传感器。

2. 传感器的选用与安装: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学习传感器的安装方法。

3. 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的连接:学习如何将传感器与控制电路连接,实现信号的采集、处理和输出。

4. 传感器的应用实例:分析实际应用中传感器的使用,如温度传感器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光照传感器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等。

三、实训过程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采取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老师讲解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然后我们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安装和调试传感器,最后分析实际应用中传感器的性能和效果。

在实训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传感器选型不当、安装位置不合适等,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我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并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

四、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选用方法,学会了传感器的安装和调试,也了解了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分析传感器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五、总结通过这次传感器实训实习,我对传感器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传感器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传感器相关知识,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感器实验实验报告

传感器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掌握传感器的应用及其在各类工程领域的实际意义。

3. 通过实验操作,验证传感器的工作性能,并分析其优缺点。

4. 学习传感器测试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1. 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等。

2. 测试仪器:示波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数据采集器等。

3. 实验台:传感器实验台、电路连接线、固定装置等。

三、实验内容1. 温度传感器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温度传感器的响应特性,分析其线性度、灵敏度等参数。

(2)实验步骤:a. 将温度传感器固定在实验台上,连接好电路。

b. 使用信号发生器输出不同温度的信号,观察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响应。

c. 记录温度传感器在不同温度下的输出电压,绘制输出电压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d. 分析温度传感器的线性度、灵敏度等参数。

2. 压力传感器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压力传感器的响应特性,分析其非线性度、灵敏度等参数。

(2)实验步骤:a. 将压力传感器固定在实验台上,连接好电路。

b. 使用压力泵对压力传感器施加不同压力,观察压力传感器的输出响应。

c. 记录压力传感器在不同压力下的输出电压,绘制输出电压与压力的关系曲线。

d. 分析压力传感器的非线性度、灵敏度等参数。

3. 光电传感器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光电传感器的响应特性,分析其灵敏度、响应时间等参数。

(2)实验步骤:a. 将光电传感器固定在实验台上,连接好电路。

b. 使用光强控制器调节光电传感器的光照强度,观察光电传感器的输出响应。

c. 记录光电传感器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输出电压,绘制输出电压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

d. 分析光电传感器的灵敏度、响应时间等参数。

4. 霍尔传感器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霍尔传感器的响应特性,分析其线性度、灵敏度等参数。

(2)实验步骤:a. 将霍尔传感器固定在实验台上,连接好电路。

b. 使用磁场发生器产生不同磁感应强度的磁场,观察霍尔传感器的输出响应。

传感器实验报告

传感器实验报告

传感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传感器工作原理的理解,掌握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

1. 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2. 示波器。

3. 信号发生器。

4. 电源。

5. 连接线。

6. 电阻、电容等元件。

三、实验原理。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某种特定物理量并将其转化为可用信号的装置。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研究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四、实验步骤。

1. 温度传感器实验。

(1)将温度传感器连接至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信号频率和幅值。

(2)改变温度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观察示波器上信号的变化。

2. 光敏传感器实验。

(1)将光敏传感器连接至示波器和电源,调节光源的亮度。

(2)观察示波器上信号的变化,并记录光照强度和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关系。

3. 压力传感器实验。

(1)将压力传感器连接至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方波信号频率和幅值。

(2)改变压力传感器的受压程度,观察示波器上信号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关系;光敏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一定范围内会饱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随受压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也存在一定的饱和现象。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掌握了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和工程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传感器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它们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医疗诊断等领域,为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同时,也意识到在使用传感器时需要注意信号的稳定性、灵敏度和线性度等特性,以确保传感器能够准确、可靠地工作。

八、参考文献。

传感器的实训报告

传感器的实训报告

传感器的实训报告一、引言在现代科技领域中,传感器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装置,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实训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在传感器实训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设计和实践来深入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二、实训目的本次传感器实训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与意义;3. 传感器的种类和特点;4. 传感器的选择与安装;5. 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三、实训环节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传感器的认识与分类:首先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包括光电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了解了它们的不同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2. 传感器的实验验证: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我们验证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观察了不同环境下传感器的响应情况。

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传感器的理解。

3. 传感器的应用实例:我们研究了一些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包括智能家居中的温度传感器、汽车领域中的油位传感器等。

这些案例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传感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实训成果通过这次传感器实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理论知识的积累:我们了解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学会了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2. 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传感器的安装方法和调试技巧,熟悉了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

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相互合作、分工合作,并能够有效沟通和解决问题。

五、实训心得通过本次实训,我对传感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仅拓展了自己的科技知识,还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验中,我遇到了各种问题,但通过团队的合作和老师的指导,最终成功解决了。

这次实训让我更加了解到传感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让我对科技发展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六、实训展望通过本次实训,我对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和工作原理有了初步了解,但因为实训时间有限,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深入学习和实践。

传感器的实验报告

传感器的实验报告

传感器的实验报告传感器的实验报告引言: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进行实验,了解其原理和应用。

实验一: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传感器,用于测量环境或物体的温度。

本实验选择了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间接测量温度。

实验中使用了一个简单的电路,将热敏电阻与电源和电阻相连接,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压来计算温度。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值逐渐下降,电压也相应变化。

这说明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

实验二: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受到的压力大小。

本实验选择了压电传感器作为压力传感器,通过压电效应将压力转化为电信号。

实验中,将压电传感器与一个振荡电路相连,当物体施加压力时,压电传感器会产生电荷,导致振荡电路频率的变化。

通过测量频率的变化,可以间接测量物体受到的压力。

实验结果显示,当施加压力时,频率逐渐增加,说明压电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与压力呈正相关关系。

实验三:光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用于测量光线的强度或光照度。

本实验选择了光敏电阻作为光敏传感器,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间接测量光照度。

实验中,将光敏电阻与一个电路相连,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压来计算光照度。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光照度的增加,电阻值逐渐下降,电压也相应变化。

这说明光敏电阻的电阻值与光照度呈负相关关系。

实验四: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环境中的湿度。

本实验选择了电容式湿度传感器作为湿度传感器,通过测量电容值的变化来间接测量湿度。

实验中,将电容式湿度传感器与一个电路相连,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容值来计算湿度。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湿度的增加,电容值逐渐增加,说明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与湿度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进行了实验,了解了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用于测量温度、压力、光照度和湿度。

传感器系列实验实验报告(3篇)

传感器系列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3. 学会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4.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1. 传感器实验平台2. 数据采集卡3. 信号发生器4. 示波器5. 计算机及相应软件6. 传感器:热敏电阻、霍尔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差动变压器等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热敏电阻实验(1)目的:了解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步骤:1. 将热敏电阻连接到实验平台上,并设置信号发生器输出一定频率的正弦波信号。

2. 通过数据采集卡采集热敏电阻的输出信号。

3. 使用示波器观察热敏电阻输出信号的波形和幅度。

4. 分析热敏电阻输出信号与温度的关系。

2. 霍尔传感器实验(1)目的:了解霍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1. 将霍尔传感器连接到实验平台上,并设置信号发生器输出一定频率的正弦波信号。

2. 通过数据采集卡采集霍尔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3. 使用示波器观察霍尔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波形和幅度。

4. 分析霍尔传感器输出信号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3. 光电传感器实验(1)目的:了解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步骤:1. 将光电传感器连接到实验平台上,并设置信号发生器输出一定频率的正弦波信号。

2. 通过数据采集卡采集光电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3. 使用示波器观察光电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波形和幅度。

4. 分析光电传感器输出信号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4. 电容式传感器实验(1)目的: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步骤:1. 将电容式传感器连接到实验平台上,并设置信号发生器输出一定频率的正弦波信号。

2. 通过数据采集卡采集电容式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3. 使用示波器观察电容式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波形和幅度。

4. 分析电容式传感器输出信号与电容变化的关系。

5. 差动变压器实验(1)目的: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1. 将差动变压器连接到实验平台上,并设置信号发生器输出一定频率的正弦波信号。

综合传感系统实验报告

综合传感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 掌握不同类型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3. 学会搭建综合传感系统,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4. 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传感器是一种将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的装置。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以下几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分别将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压力等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实验器材1. 温度传感器:K型热电偶2. 湿度传感器:DHT113. 光敏传感器:LDR4. 压力传感器:MPX5010DP5. 数据采集卡:USB-60096. 信号调理电路7. 电源:5V稳压电源8. 实验箱、导线、连接器等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系统(1)将K型热电偶、DHT11、LDR和MPX5010DP传感器分别接入信号调理电路;(2)将信号调理电路与数据采集卡相连;(3)将数据采集卡与电脑连接;(4)检查所有连接是否正确。

2. 设置数据采集软件(1)打开数据采集软件,设置采样频率、采样点数等参数;(2)设置传感器对应的通道和量程;(3)开始采集数据。

3. 实验数据采集与分析(1)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变化,分析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3)绘制传感器输出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传感器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传感器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K型热电偶输出信号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热电偶的输出信号与温度变化呈线性关系。

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出热电偶的灵敏度约为1.0mV/℃,线性度较好。

2. 湿度传感器实验结果DHT11传感器输出信号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实验湿度范围内,湿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与湿度变化呈线性关系。

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出湿度传感器的灵敏度约为0.5mV/%,线性度较好。

传感器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传感器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传感器综合实验实验报告黄金杯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物理2011级01班 学号:U201110156 邮箱:2279526616@摘要:本实验通过对电涡流及电阻应变片传感器的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电涡流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材料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的影响;通过电涡流方法测量振幅、重量、电机转速,掌握电涡流传感器的实际应用技术;掌握电涡流传感器的静态标定方法,通过实验进行电涡流传感器的静态标定;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了解单臂直流电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比较单臂、半桥、全桥电路的性能;了解温度变化对应变测试系统的影响;了解交流激励时应变电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实验方法为使用电涡流传感器与电阻应变片传感器进行实验。

关键词:电涡流,电阻应变片,传感器,静态标定1、引言电涡流传感器是一种性能优越的非接触式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在线位移测量。

电涡流传感器具有非接触、精度高、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宽及信号数字化输出等特点。

近年来,由于对机械振动、无损探伤和连续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使得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的研究也愈来愈受到重视。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以电阻应变计为转换元件的电阻式传感器。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由弹性敏感元件、电阻应变计、补偿电阻和外壳组成,可根据具体测量要求设计成多种结构形式。

弹性敏感元受到所测量的力而产生变形,并使附着其上的电阻应变计一起变形。

电阻应变计再将变形转为电阻值的变化,从而可以测量力、压力、扭矩、位移、加速度和温度等多种物理量。

2、实验原理1)电涡流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的探头是一扁平线圈。

在高频信号激励下,线圈产生高频交变磁场。

当被测导体靠近线圈时,导体表面产生与该磁场相交链的电涡流。

由于电涡流的存在,导体内存在涡流损耗和磁损耗,因而使探头线圈的等效复阻抗Z 值降低。

Z 值大小与被测体的电阻率ρ、磁导率μ、激磁频率f 及线圈至被测体表面之间的距离有关,即:(,,,)Z Z f ρμδ=,当,,f ρμ给定时,Z 就是δ的单值函数。

振动传感器的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

振动传感器的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

振动传感器的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振动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机械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

在工业生产中,振动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结构健康监测等领域。

为了更好地了解振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本文将介绍振动传感器的建模与仿真实验。

1. 振动传感器的建模振动传感器主要由质量块、弹簧和电感组成。

当被测物体发生振动时,传感器的质量块会随之振动,弹簧将其振动转化为相应的压电信号,最终通过电感产生电压信号输出。

为了建立振动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可以采用质点弹簧系统的方法进行建模。

假设振动传感器的质量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位移为x,则振动传感器的振动方程可以表示为:mx''+kx=0其中,x''表示位移的二阶导数。

由于振动传感器的弹簧是非线性的,因此在建模时需要考虑弹簧的非线性特性,可以采用等效线性化的方法进行处理。

2. 振动传感器的仿真实验为了验证振动传感器的性能和特性,可以采用仿真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在仿真实验中,可以使用MATLAB等工具进行模拟,模拟振动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

在仿真实验中,首先需要确定振动传感器的参数,包括质量、弹簧劲度系数等。

然后,可以通过输入模拟信号的方法,模拟被测物体的振动信号,并将其输入到振动传感器中,模拟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在仿真实验中,可以对振动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频率分析、时域分析等,以了解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灵敏度、分辨率等性能指标。

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传感器的参数,如质量、弹簧劲度系数等,来研究传感器的特性和性能。

通过振动传感器的建模与仿真实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振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为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 度 /℃
60
原始数据点
50
拟合曲线
40
K型 热 电 偶 分 度 /mV
30
20
10
0
-10
-2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温 度 /℃
由输出结果可知依据最小二乘法编写的程序与 matlab 自带函数相吻合。
1200
1400
③采用 Matlab 自带的拟合函数进行二次曲线拟合,并给出线性拟合的误差分析。 程序如下:
综合实验报告
8
综合实验报告
由图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弦信号输出越来越趋于稳定的正弦波,阶跃信号输出越来越接近于 1。 ③对二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讨论,特别需要对阻尼比系数分情况进行讨论。 运算传递函数为:
W(D)=Y/X(D)=K/(D^2/w0^2+2§D/w0+1) 拉式传递函数为:
5
综合实验报告
输出结果: m= 0.6191 v= 0.0118
所以线性拟合后的最大偏差为 0.6191mV,线性度为 1.18%。 2、学习传感器动态特性,包括零阶、一阶和二阶传感器动态特性,并采用 Matlab/Simulink 进行仿真验证。 ①对零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讨论。 零阶传感器的方程为:
m1=m1+x(i); m2=m2+y(i); m3=m3+x(i)*y(i); m4=m4+x(i)*x(i); end
2
综合实验报告
k=(16*m3-m1*m2)/(16*m4-m1^2); a0=(m4*m2-m1*m3)/(16*m4-m1^2); xt=x; yt=a0+k*xt; subplot(3,1,2);plot(xt,yt); xlabel('温度/℃'); ylabel('K 型热电偶分度/mV'); title('最小二乘法程序拟合曲线'); axis([-300 1400 -15 60]); a=polyfit(x,y,1); xi=-200:0.001:1300; yi=polyval(a,xi); subplot(3,1,3);plot(xi,yi); xlabel('温度/℃'); ylabel('K 型热电偶分度/mV'); title('matlab 自带拟合函数拟合曲线'); axis([-300 1400 -15 60]); k a0 a figure(2); stem(x,y,'fill'); xlabel('温度/℃'); ylabel('K 型热电偶分度/mV'); axis([-300 1400 -15 60]); hold on; plot(xi,yi); legend('原始数据点',’拟合曲线’); sprintf('自带函数拟合直线方程:Y=%0.5gx+%0.5g',a(1),a(2))
(TD+1)Y(t)=KX(t), 式中 K---静态灵敏度; T---时间常数。
7
一阶传感器的运算传递函数为: W(D)=Y/X(D)=K/(1+TD);
拉氏传递函为: W(S)=Y/X(S)=K/(1+TS);
频率传递函数为: W(jw)=Y/X(jw)=K/(1+Tjw);
仿真程序图与结果图如下:
一、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本实验的目的是配合《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的传感器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相关部分的内容,利用 Matlab/Simulink 进行仿真验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仿真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 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2、要求学生了解传感器静态和动态特性的基础知识,掌握 Matlab/Simulink 进行数据分析和仿真的基本方 法。具体要求为:掌握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掌握传感器动态特性 的分析手段,了解不同阶次特性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进行相应的仿真实验,对传感器动态特性有感性认识。
3、传感器课程设计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但是它是我们向工程问题靠近的很重要的训练,要体会理 论知识必须联系实际,这样才是学习的最佳途径。 四、参考文献
[1] 王化祥,张淑英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天津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2007.2
11
0
-2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温 度 /℃
最小二乘法程序拟合曲线
60
40
20
0
-2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温 度 /℃
matlab自 带 拟 合 函 数 拟 合 曲 线 60
40
20
0
-2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输出结果: ans = 二次曲线方程:Y=(4.7012e-07)x^2+0.039757x+0.66142
60
原始数据点
50
二次拟合曲线
40
K型 热 电 偶 分 度 /mV
30
20
10
0
-10
-2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温 度 /℃
线性拟合误差分析: clc x=(-200:100:1300); y=[-5.8914,-3.5536,0,4.0962,8.1385,12.2086,16.3971,20.6443,24.9055,29.129,33.2754,37.3259,41.2756,45. 1187,48.8382,52.4103]; c=polyfit(x,y,1); yn=polyval(c,x); s=yn-y; m=max(s) v=m/(c(1)*(1300-c(1)*(-200)))
W(S)=Y/X(S)=K/(S^2/w0^2+2§S/w0+1) 频率传递函数为:
W(jw)=Y/X(jw)=K/(jw^2/w0^2+2§jw/w0+1) 仿真程序图与结果图如下:
其中§分别为 0.5、1、1.5。
9
综合实验报告 10
综合实验报告
由图中看出: 欠阻尼§<1 时,阶跃函数出现过冲,即超过稳定值,经过一段时间振荡趋于稳定进入±5%误差带;
b=polyfit(x,y,2); xj=-200:0.001:1300; yj=polyval(b,xj); stem(x,y,'fill'); xlabel('温度/℃'); ylabel('K 型热电偶分度/mV'); axis([-300 1400 -15 60]); hold on; plot(xj,yj); legend('原始数据点',’二次拟合曲线’); sprintf('二次曲线方程:Y=(%0.5g)x^2+%0.5gx+%0.5g',b(1),b(2),b(3))
1
综合实验报告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②采用 Matlab 自带的拟合函数进行线性拟合,对前面的结果验证。 程序如下:
clc syms yt xt; m1=0; m2=0; m3=0; m4=0; x=(-200:100:1300); y=[-5.8914,-3.5536,0,4.0962,8.1385,12.2086,16.3971,20.6443,24.9055,29.129,33.2754,37.3259,41.2756,45. 1187,48.8382,52.4103]; figure(1); subplot(3,1,1);stem(x,y,'fill'); xlabel('温度/℃'); ylabel('K 型热电偶分度/mV'); title('原始数据点'); axis([-300 1400 -15 60]); for i=1:16;
输出结果: k= 0.0403 a0 = 0.6191 a= 0.0403 ans =
0.6191
自带函数拟合直线方程:Y=0.040274x+0.61911
3
K型 热 电 偶 分 度 /mV K型 热 电 偶 分 度 /mV K型 热 电 偶 分 度 /mV
综合实验报告
原始数据点 60 40 20
正弦信号能经过一定时间稳定与原信号曲线幅值一致。 临界阻尼§=1 时,无过冲现象,经过一段时间趋于原阶跃信号,其所需时间比欠阻尼短;正弦函数稳
定后幅值比原信号小。 过阻尼§>1 时,无过冲现象,经过一段时间趋于原阶跃信号,其所需时间比临界阻尼短;正弦函数
稳定后幅值比原信号小,且比临界阻尼小。 由上可知在§≥1 时:§越小,阶跃信号输出越快的趋向于阶跃原信号;§越小,正弦信号输出函数
Y(t)=KX(t), 式中 K----静态灵敏度。 零阶传感器的传递函数为:
Y/X(D)=Y/X(S)=Y/X(jw)=b0/a0=K 仿真程序图与结果图如下:
当 K=1.5 时
6
综合实验报告
由图可见零阶传感器其输出与输入成正比,并且与信号频率无关,因此无幅值和相位失真问题,因此 零阶传感器具有理想的动态特性。 ②对一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讨论。 一阶传感器的方程用算子式表示可写成:
clc x=(-200:100:1300); y=[-5.8914,-3.5536,0,4.0962,8.1385,12.2086,16.3971,20.6443,24.9055,29.129,33.2754,37.3259,41.2756,45. 1187,48.8382,52.4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