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课:运动的快慢》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课:运动的快慢》黎城县南关小学程慧英课程标准: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2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3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2.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3.会使用秒表。
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
2.了解描述运动时还有方向的因素。
3.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会使用秒表。
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了解描述运动时还有方向的因素。
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知道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
不了解描述运动时还有方向的因素。
不能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层次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
但不了解描述运动时还有方向的因素。
不能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层次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
了解描述运动时还有方向的因素。
能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探究能力:层次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不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不会使用秒表。
层次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测量走路的速度,会使用秒表。
不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层次3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测量走路的速度,会使用秒表。
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目的集中话题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四个谁运动得更快呢?学生回答:探索和调查教师:你们所说的运动的快慢是指什么呢?让学生先来自己说说运动快慢的定义。
《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教案教案:《运动的快慢》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运动的快慢概念,认识不同运动的快慢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健康运动的兴趣和意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二、教学内容1.运动的快慢概念及不同运动的快慢特点。
2.通过观察实例,学习如何判断运动的快慢。
三、教学重点1.运动的快慢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不同运动的快慢特点的辨析。
四、教学难点1.运动的快慢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如何通过观察判断运动的快慢。
五、教学准备1.教学PPT2.运动器材和图片3.实验用具六、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呈现不同运动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运动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运动有快慢之分吗?如何判断运动的快慢?3.引出本课主题:《运动的快慢》。
Step 2: 探究运动的快慢1.分组讨论:请学生就自己知道的运动进行分类,将运动分为快慢两类,并说明理由。
2.各小组发言,展示分类结果,并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和补充。
Step 3: 运动的快慢特点1.展示PPT,介绍不同运动的快慢特点,如跑步、篮球、举重等。
2.回顾之前的讨论,与现在所学到的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
3.学生进行讨论,总结不同运动的快慢特点。
Step 4: 判断运动的快慢1.准备实验器材:一个滑轮装置、一个小车和一根绳子。
2.分组进行实验:将小车绑在滑轮装置上,拉住绳子将小车放下,观察小车下滑的速度。
修改绳子的长度,并再次观察速度的变化。
3.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根据观察结果判断运动的快慢。
Step 5: 总结归纳1.回顾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进行回答:运动的快慢是如何判断的?不同运动有什么快慢特点?2.教师进行总结,概括运动的快慢特点,并复习所学的关键词和概念。
七、巩固练习1.小组合作,设计判断运动快慢的小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分享实验结果,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1.2《运动的快慢》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学情分析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
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
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根据上述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运动的快慢
实验要求:
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跑的距离越远,说明运动速度快,反之运动速度慢。
1、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一人做计时,一 用同样的方法再试一次
相同距离内比较所用的时间,用的时间越少,说明速度越快,反之运动速度慢。
人做“小鸡”,一人做“虫虫”,一人做记 气象台发布的台风预报,除时间、风速、风级外,还强调什么?为什么?
若距离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跑 给下列各种运动速度排序。
4、观察实验数据,思考“小鸡和虫虫”谁运动的快,谁运动的慢?为什么?
的距离越远,说明运动速度快, 读作:
表示:小明1小时通过的距离是5千米。
反之运动速度慢。
小明行走的速度: 5 千米 / 小时。
计时员喊开始,小鸡和小虫同时开始向前,计时员喊停,立刻停止计时,读出秒数,记录在实验表上。 计算出速度(保留整数),完成实验记录表。
录。 计算出速度(保留整数),完成实验记录表。
计时员喊开始,小鸡和小虫同时开始向前,计时员喊停,立刻停止计时,读出秒数,记录在实验表上。
2、按小组计划有序实验,及时记录. 气象台发布的台风预报,除时间、风速、风级外,还强调什么?为什么?
运动的快慢
PART 01 思考,如何比较小鸡和小虫的速度
如果你是裁判,准备怎样 来比出它们运动的快慢呢?
相同时间,比……
相同距离,比……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一、相同距离比时间 二、相同时间比距离
PART 0次交替跑,要求两根手指不能完全 腾空。
56千米/小时
22千米/小时 30千米/小时
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来测量,这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
科学四年级下册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物体的运动”的第二课《运动的快慢》。
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课在引导学生如何判断物体运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测量与排序、观察和分析认识运动的两个属性,即速度和方向,教材用较多的证据和资料,以测量活动和分析活动为首尾相接的主线,展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揭示什么是运动速度,教材结合一组速度型运动的图片(我用学生喜欢的遥控汽车和遥控赛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刘翔110米栏比赛,利用比快慢这样对比性问题,引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问题,即运动的速度,为给学生以准确的科学概念,教材特地给出了运动速度的定义,以使学生获取明确的认识。
第二部分,给各种物体运动速度排序,测量走路的速度。
教材安排的给速度排序活动,速度单位是相同的,只要比数字大小便可,让孩子感受到各种典型物体的运动速度是不一样的,教材介绍的测量(在根据上课环境的实际情况我用小车代替了学生走路)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规定路程,速度不一样,测量花的时间有什么变化。
第二步规定时间,速度不一样,测量走的路程有没有变化,让学生在测量活动中再一次体会速度的组成要素。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认识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
教材以气象预报为例,指导学生阅读资料进行分析,让学生知道物体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
第四部分,指导学生识别缓慢运动。
教材用图片展现了生活中的所见的事例,引导学生发现缓慢运动,学习观察缓慢运动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设置活动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充分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强调动手操作实验、优化课堂教学。
学法:在学习过程中大胆猜测、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小组研讨、集体交流。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运动的快慢》教材分析本课在引导学生如何判断物体运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测量与排序、观察与分析认识运动的两个属性,即速度和方向。
教材用较多证据和资料,以测量活动和分析活动为首尾相接的主线,展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揭示什么是运动的速度。
教材结合一组速度型运动的图片和刘翔110米栏比赛,利用“比快慢”这样对比性的问题,引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问题,即运动速度。
为给学生以准确的科学概念,教材特地给出了运动速度的定义,以使学生获取明确的认识。
第二部分,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测量走路的速度。
教材安排的给速度排序活动,速度单位是相同的,只要比数字大小便可,让孩子感受到各种典型的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教材介绍的测量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规定走5米的路程,走路的速度不一样,测量花的时间有什么变化。
第二步规定走5秒的时间,走路的速度不一样,测量走的路程有没有变化,让学生在测量活动中再一次体会速度的组成要素。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认识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
教材以气象预报为例,指导学生阅读资料进行分析,知道物体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也只有知道了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才能做好台风到来的准备。
第四部分,指导学生识别缓慢运动。
教材用图片展现了四个生活中所见的例,引导学生发现缓慢运动、学习观察缓慢运动的方法,并且学习如何计算运动速度。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开始从被动的学习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对于新的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现象也非常感兴趣。
从知识层面上讲,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对物体运动的快慢已有感性的认识,但并不知道要用速度来描述运动的快慢。
如何科学地理解速度的概念,如何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正确地引出速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核心问题,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与反思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二课《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的方法学会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能够根据运动方式选择恰当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科学知识:知道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定时间内观察运动变化多少;观察一定运动变化所用时间多少。
了解描述运动变化时还需要位置和方向等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方法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借助比赛成绩排名,明确运动快慢有两种比较方法;了解描述运动变化时还需要位置和方向等因素。
教学难点:借助台风预报,了解位置和方向在描述运动变化时也是重要的因素。
教学准备:课件、秒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大家平日里经常参加哪些体育运动?(生随机说:跳绳、呼啦圈、拍球、踢毽子等)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看看大屏幕都有哪些?(生答)2.分别说说看,这些运动项目含有哪些运动方式?(生答:转动、平移、往复运动、摆动)3.不同的运动项目它们运动方式各不相同。
怎样来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板书—运动的快慢)(设计意图:运动话题导入,这里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回顾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了解学生对运动项目的了解。
)二、新授: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两种方法。
(一)同距离,比时间:1.师:还有没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呢?瞧,老师准备了。
(课件:奥运会男子一百米决赛成绩。
)2.快速读一读,在百米决赛中,第一名是?他的成绩?看看比赛是用什么方法比出运动快慢的?3.对。
同距离比时间的多少。
(板书—同距离比时间)4.还有那些体育赛事也是采用同距离比时间多少的方法进行运动快慢比较的?(设计意图: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
学生已有经验的再现,能够说出如何比较谁快谁慢就行。
)(二)同时间,比快慢:1.在跳绳比赛这个项目中,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我们来比谁跳的次数多,我们就说它运动的快:反之,就慢(板书——同时间,比次数)2.给下列各种运动速度排序。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第三课《运动的快慢》教学分析本课在前一课认识物体运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知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知道路程相同时可以比较时间;比较分析后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本课需要大量的数学学习作为铺垫,学生利用计算器以及速度公式完成数据的计算处理,并借助统计表、统计图整理并分析数据,从这一系列思维活动中,体会科学探究中聚焦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知道速度的计算方法,并学会用速度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3、感受到科技的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重难点:学会利用速度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课前准备:相关的图片课件一、情境引入:比较运动的快慢1、教师:(出示图片)同学们,老师这里记录了几个同学的100米跑步成绩,你能判断出来谁跑的快吗?你是怎么确定的?(下面是百米赛跑的成绩,怎样确定谁跑的更快呢?)学生1:都是100米,谁用的时间短谁就跑的快。
教师:也就是说在相同距离的比赛中,用时最少的就是冠军。
(相同距离,时间少的人跑得快)2、教师:如果有200米、400米、800米不同距离的,怎么确定谁跑的快呢?(出示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运动的快慢》(板书)教师:怎样才能比较他们跑的快慢呢?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试一试。
二、比较运动的快慢生:这张成绩表上的成绩有200米、400米和800米,距离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
师:还能直接看出谁跑得最快吗?有没有什么办法能确定谁最快?生:都算出100米的时间就可以比了。
师:好主意。
科学学习常常需要数学的思考和计算。
同学们试着算一算。
(生计算后汇报)师:既然能算出100米的成绩,还可以算出什么?生:大家都跑200米的成绩,都跑400米的成绩….…师:说说你的思路。
把自己的想法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也是一种学习。
(生充分交流比较的方法)师:大家都贡献出了自己的好方法。
可是究究也想和他们比一比成绩,他70米用了10秒钟,这可怎么算呢?(学生讨论)3.算一算:分析数据师:这个表格中出现的距离有100米、200米、400米,现在又知道究究跑了70米,大家想一想,怎么换算更方便呢?生1:可以算一算他们每个人跑1米需要的时间,谁用的时间少谁跑得快。
四年级科学【运动的快慢】教案
四年级科学【运动的快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受和理解物体运动的快慢。
2. 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来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速度的概念,理解速度是距离和时间的比值。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物体运动的快慢2.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3. 速度的概念4. 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5. 实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受和理解物体运动的快慢。
难点: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运动的情况,感知运动快慢的差异。
2. 实验法:让学生参与实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3. 比较法:让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物体运动快慢的原因。
4. 讨论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的快慢,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感受物体运动的快慢。
3. 讲解:教师讲解速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速度是距离和时间的比值。
4. 练习: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6. 作业: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运用生活实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运动的快慢,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 创设情境: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
3.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媒体辅助:运用多媒体展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速度的概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运动的快慢》公开课教学设计1
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
方法
引导-探究、参与-活动、控制变量法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依据
一、课前回顾、衔接新旧(1min)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那么物体运动怎么描述呢?
二、目标引领、新课导入(1min)
【展现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展现例题,让学生讨论。
让学生归纳总结,老师给予点评总结得出结论:(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运动的快慢》教学教案
课题
1.3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
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展示视频: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物体运动快慢不同。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三、点拨讲解、设置问题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4min)
〖师〗体育课上,学生们在参加百米赛跑时,如何比较跑步的快慢?
【讨论】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运动的快慢》 (3)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2.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 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
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2.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3.意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体验到用比较的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秒表、米尺、探究表格2.学生准备: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谁移动的快·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四个谁运动得更快呢?·学生回答:(这里不需要学生回答的很标准,只要有运动的快慢的概念就可以了)·教师:你们所说的运动的快慢是指什么呢?让学生先来自己说说运动快慢的定义。
·学生交流。
(学生很有可能会说速度快,运动的就快,速度慢,运动的就慢。
)·教师:那么你们觉得兔子和乌龟谁的速度快呢?·学生回答。
(兔子)·教师:那么为什么在龟兔赛跑中它没有乌龟早到终点呢?·学生回答:因为兔子睡觉了。
浪费了时间。
·教师:的确,时间在表示运动的快慢中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看书,并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运动的快慢是怎样表示的,并说说速度的概念?·学生汇报。
二、测一测走路的速度。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速度的概念。
那么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出我们步行的速度吗?·教师追问:要想测量出步行的速度,必需要知道什么数据呢?·学生回答:距离和时间。
·教师:你打算如何测量出距离和时间?·学生距离可以用皮尺量,时间可以用表测量。
(教师这里可以出示秒表,告诉学生可以用这个工具来精确的测量时间,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
)·学生讨论后汇报实验方案。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四年级科学【运动的快慢】教案
四年级科学【运动的快慢】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教学重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教学难点: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设计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实验材料(如小车、标志物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或黑板,引入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判断它们是运动还是静止。
二、探究运动和静止(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2. 学生通过讨论和实验,得出结论: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静止是指物体位置不变。
三、比较物体运动快慢(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快慢?”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三种:相同路程比时间、相间比路程、直接比较路程。
四、实践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快慢?”2. 学生分组讨论和设计实验,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实践与应用环节,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总结与反思,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
六、课堂活动:速度与时间的游戏(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向学生介绍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参与游戏,理解速度是距离除以时间的概念。
3.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比较不同组的速度和时间,讨论如何提高速度。
四年级科学下册《运动的快慢》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运动的快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理解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运动快慢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钟表、尺子、小车、轨道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包括小车、尺子、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赛车比赛、跑步比赛等,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快慢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 探究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明确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5.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共同发现优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如调查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拍摄视频或图片,进行交流分享。
2. 开展科学小竞赛,如制作小车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用速度公式v=s/t及其变形式进行简单计算三、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及平均速度的含义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设疑】运动的物体,有的运动的快,有的运动的慢,在物理学中,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板书】§1-2运动的快慢(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感知运动的物体有快有慢,为新课引入做好铺垫)【播放视频】刘翔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m栏比赛视频,视频结束后屏幕再现比赛中某时刻的图片2幅,【想想议议】1.刘翔和其他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谁跑的快你们小组是根据什么方法来比较的呢2.如果你是终点裁判员,将如何判断谁跑的快你们又是根据什么方法比较的呢(设计意图:通过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观看视频回答:刘翔。
讨论后总结:时间相同时,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回答:刘翔。
讨论后总结:的方法。
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自学指导】在3分钟内快速阅读课本P20“速度”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速度的物理意义 2.速度的定义、公式3.速度的单位有哪些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4.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多少 【板书】二、速度:1.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3.公式:ts=υ4.单位:m/s (m·s -1) 、km/h (km·h -1) 1m/s=h5.人步行的速度:v=s.【释疑解惑】根据各相应单位的换算值求出m/s 和km/h 的换算关系.1 m/s == km/h = km/h 。
《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教案《运动的快慢》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平均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和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初步体会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二、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理解及速度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速度单位换算及计算步骤的规范性。
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在上学路上,有的骑自行车、有的步行、有的坐公交车,如果同时出发,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2.操场上,进行百米赛跑时,又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的?3.一位百米运动员的成绩是12s,而一名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30min.怎样比较他们的运动快慢呢?(二)、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物理学里怎样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学生:讨论回答---速度。
师:什么是速度?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单位又是什么?学生:看书回答。
速度的定义:课本P15,倒数2行速度的公式:v=s/t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m/s,交通运输中:km/h。
师:1.让学生说出单位的意义。
2.通过换算说明m/s和km/h之间的大小关系。
练习:换算下列单位:“桑美”台风的速度可达60m/s=km/h,一列火车的速度是144km/h=m/s.师:怎样应用公式进行计算?2.例题师:简单分析课本例题1板演解法,(强调小标题的加法及单位的统一)例题1:解刘翔的速度:v1=s/t=110m/3600s=8.52m/s摩托车的速度:v2=30×1000m/3600s=8.3m/s因此,刘翔的速度比摩托车的速度快。
学生分析并板演例2,师注意检查指导例题2:解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约为:由v=s/t得:t=s/v=1463km/104kms-1=14h学生练习:小刚骑自行车以5m/s速度上学,经20min到达学校,小刚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师:检查后矫正不足。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运动的快慢(全国一等奖)
3.2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知道运动方向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方面之一。
3.会使用秒表。
过程与方法:1.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发现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在缓慢运动。
2.理解一切都在运动中的宏观思维。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难点:会测量运动的速度。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秒表、米尺、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观察比较1.师演示:红车和蓝车两次比赛,学生观察。
提问:谁运动得快?2.师生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相同时间比距离(2)相同距离比时间【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观察,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给学生以准确的科学认知。
】二、认识速度,练习排序1.提问:红车和蓝车运动的时间和距离都不一样,该怎么比较呢?2.小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这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
3.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出示图片。
4.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排序,汇报结果。
5.师(追问):在刚才排序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生:它们的单位都相同,看谁的数大,谁的速度就快。
三、匀速走路,学会测量1.谈话:你平时走路的速度怎么样?如何测量?2.生:可以用两种办法来测量(1)相同时间比距离(2)相同距离比时间3.提问:需要哪些工具?生:米尺、秒表、计算器。
4.谈话:米尺用来测量距离,秒表用来计时。
因为教室空间的限制,我们仅使用第二种方法,即相同距离比时间。
教室里一块地砖长2米,3块砖正好是6米,这就是我们的测量距离。
5.师介绍秒表的使用:用右手握住秒表,秒表上面有左、右两个键,所以右手大拇指控制右键,食指控制左键。
操作口号:右按右停左回零。
6.生学习使用秒表。
7.分组讨论如何分工合作,才能圆满准确地完成实验。
8.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9.生分组测量、计算、排序、汇报。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3-2物体运动的快慢过程与方法:●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能给各种运动的速度排序。
●会使用秒表。
科学知识:●知道物体运动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可以用通过一定的距离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
●知道运动方向也是物体运动的表现。
●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体验到用比较的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消息。
教学重点:测量和描述物体运动的速度。
教学准备:秒表、米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物体运动有快也有慢,我们用什么来对运动得快慢进行描述呢?二、认识运动的速度1、猜一猜:谁移动得快?2、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3、假如他们(它们)行进的距离不一样,情况会如何呢?4、小组讨论: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兔子为什么没有得到第一呢?5、小组交流:由于兔子有一段时间在睡觉没跑,而导致了在规定的距离里兔子反而显得慢了。
6、小结:运动的快慢需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断。
这就是————运动的速度。
三、在测量和排序中感受速度的快与慢。
1、4人一组,测一测走路的速度并记录。
①用正常的步伐走10米。
花了多长时间?比正常步伐走得慢一些,走10米花了多长时间?②用正常步伐走10秒,能走多远?比正常步伐走得慢一些,1秒钟能走多远?③分析记录得出两种状态下的速度。
(单位时间里的距离:每秒/米)2、给运动速度排序,感受运动速度的快慢。
P30四、认识物体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
1、阅读P31资料2、提问: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出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了什么?3、为什么要强调风向呢?说明了什么?(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
)五、拓展有些正在运动的物体,乍看上去似乎是不动的,你用什么办法判断出它们是否在运动呢?怎样计算出它们的运动速度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快慢》
教材分析
本课在引导学生如何判断物体运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测量与排序、观察与分析认识运动的两个属性,即速度和方向。
教材用较多证据和资料,以测量活动和分析活动为首尾相接的主线,展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揭示什么是运动的速度。
教材结合一组速度型运动的图片和刘翔110米栏比赛,利用“比快慢”这样对比性的问题,引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问题,即运动速度。
为给学生以准确的科学概念,教材特地给出了运动速度的定义,以使学生获取明确的认识。
第二部分,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测量走路的速度。
教材安排的给速度排序活动,速度单位是相同的,只要比数字大小便可,让孩子感受到各种典型的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教材介绍的测量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规定走5米的路程,走路的速度不一样,测量花的时间有什么变化。
第二步规定走5秒的时间,走路的速度不一样,测量走的路程有没有变化,让学生在测量活动中再一次体会速度的组成要素。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认识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
教材以气象预报为例,指导学生阅读资料进行分析,知道物体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也只有知道了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才能做好台风到来的准备。
第四部分,指导学生识别缓慢运动。
教材用图片展现了四个生活中所见的例,引导学生发现缓慢运动、学习观察缓慢运动的方法,并且学习如何计算运动速度。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开始从被动的学习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对于新的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现象也非常感兴趣。
从知识层面上讲,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对物体运动的快慢已有感性的认识,但并不知道要用速度来描述运动的快慢。
如何科学地理解速度的概念,如何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正确地引出速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核心问题,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3.知道运动方向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方面之一。
4.知道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在缓慢运动。
5.会使用秒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难点:会测量运动的速度。
评价任务
1.认识速度的概念。
2.会用秒表测量自己走路的速度。
教学准备
秒表、米尺、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图片)提问:图中的伙伴们在干什么?
2.猜一猜,谁移动得快?(引导学生说出“不知道他们行进的距离和时间,因此无法判断出他们移动的快慢”)
3.提问:那么,有什么办法能比出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呢?(板书课题: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学习
1.讲解“在行进相同距离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
(1)讲述:刚才,同学们提出要指定一段距离,让他们进行比赛。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比赛的录像。
(播放刘翔比赛录像)
(2)讨论:知道这是什么比赛吗?(110米栏)在决赛中,刘翔以12秒91获得了冠军。
美国选手特拉梅尔获得亚军,他的成绩是13秒18;古巴选手加西亚第三名,他跑出了13秒20的成绩。
那么,我们是通过什么来比较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呢?(时间的多少)(3)讨论:就是说,想要比较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4)小结:运动的快慢需要用行进一定距离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这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
(板书:运动速度)
2.讲解“在相同时间的情况下比较行进距离的长短”。
(1)引入:平时,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在我们的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2)你们能给下列运动速度排序吗?在教材第30页上完成。
(3)提问:你们是怎么比出快慢的?
(4)那么,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还可能和什么情况有关?
3.测算运动的快慢与距离、时间的关系。
(l)讲述:你平时走路的速度是怎样的?你想测算一下吗?那么,你想设计这样的活动吗?(小组讨论)
(2)出示表格:你能读懂这张表格吗?(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3)讨论测量要求:
①从表格中知道用不同速度的步伐走同样的距离5米。
②学生示范正常步伐与慢一些的步伐。
③测量时间时,我们可以用秒表。
(出示教学秒表的用法,学生试用)
④知道怎样计算速度(用距离除以时间)。
为了便于计算,可以借助计算器,结果保留整数。
⑤除了这样测算行走速度的方法,我们还可以这样做(出示表格2)。
在这张表里,有哪些情况与第一张表相同?哪些不同?
⑥测量距离时,我们可以使用卷尺。
如果尺子不够长怎么办?(分两次测量)提醒大家,测量时要注意将尺子拉直,沿直线测量。
⑦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将同学们分成两大组。
左边这几个小组进行测量活动1;右边的几个小组进行测量活动2。
在室外,老师已经事先画好了一段5米的距离,做测量活动1的同学可以直接到那个场地测量。
做测量活动2的小组,老师已经标好起点位置了。
这样的活动你们会做吗?在小组内想想应该怎做,以及如何分工。
(学生讨论)
⑧完成测量和记录后,请各小组根据表中的数据,交流一下,正常步伐的速度与慢一些步伐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4)分小组开始测量。
(提醒: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室外每块地砖的长度是100厘米)
(5)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
(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4.知道如何判断缓慢运动的物体。
(1)引入:(出示图片)指甲在运动吗?你有办法测出它的生长速度吗?
(2)生活中还有很多像指甲生长这样运动缓慢的物体。
(出示图片)你有办法计算出小苗的生长速度吗?
5.总结:今天,我们讨论了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它离不开时间和距离这两个因素。
6.说明物体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
(1)(出示图片)这是一张气象卫星云图,是2005年台风“卡努”运动走向图。
(出示资料)
(2)交流问题: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了什么?为什么?
(3)小结:物体的运动速度除了包括距离和时间这两个重要因素外,还包括物体运动的方向。
(板书:方向)
三、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举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吗?
教学反思
在学生猜谁移动快慢时,容易把关注点集中在器具上,忽视运动的时间。
此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是否应该确定一定的距离及认定有同样的娴熟程度等因素。
在学生的争论中,引入讨论110米栏比赛的问题。
在讨论110米栏比赛时,要扣住“比赛的距离”、“同一时间起跑”、“看谁花的时间少”、“刘翔的速度是多少”这样一些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运动的快慢需要用行进一定距离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衡量。
给运动速度排序的活动,可在教材列举的基础上再补充一些数据。
也可以让学生说说他所知道的其他物体运动的速度。
在测学生走路的速度时,教师可以根据上课环境的实际情况,将距离适当加长,这样的效果更加明显。
注意安排好小组成员的相互配合。
可以4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分担计时、测量长度、记录和被测人的任务。
强调运动方向的重要性。
让学生发现在台风运行中还需要关注它的方向,才能准确知道对我们有没有影响。
也可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说一说一些运动的方向。
从个别方法入手,引导学生利用参照物发现物体的缓慢运动。
先引发学生回忆或思考在生活中能采用什么方发现它们的变化,然后再启发讨论:这些方法中用到的物体对观察有什么共同的作用?(参照物的作用)进一步巩固本课和前课所学的知识。
指甲的生长和小苗的生长比较容易计量出运动速度,即一个星期或一个月长了多少毫米(或厘米);月亮的移动很难判断它的速度,但可以借助周围固定的物体,如树、楼房等来判断它在运动。
对于水位上升的判断,可以借助水位表来发现它是缓慢上升还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