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平与效率问题
浅谈当今宏观经济条件下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浅谈当今宏观经济条件下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浅谈当今宏观经济条件下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改革开放初,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其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指的是效率方面,而实现共同富裕则代表了公平的想法。
而关于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理论界向来有不同的表述,也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深化的过程。
四、当今宏观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处理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依靠产业结构变化带动要素投入扩大,进而拉动总量的扩张。
同时,由于市场体制改革导致要素效率特别是资本效率显著上升,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长久增长,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个突出的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有制变化势必影响要素的效率,但对劳动和资本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资本效率的提升是对劳动效率提升的900多倍。
这样,必然会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大。
中下收入人群相对收入减少,高收入人群更倾向于投资,从而导致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固定投资过热。
过热的投资导致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的过快、过猛发展,从而拉动日常消费品物价水平的上扬,人们则将更多的钱用于防止通货膨胀,减少了其他物品的消费,从而导致高的通货预期。
(一)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实现分配的公平。
针对劳动者因客观条件不同而出现的收入分配中的事实上不公平,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经济调节、缩小按劳分配实施对象客观条件的差异,弱化由此而导致的收入分配中事实上的不公平。
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维持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是缩小收入差距、形成公平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条件;促进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的形成。
二是打破不合理的垄断。
深化电信、电力、石油、民航、金融、铁路等行业改革,进一步引进竞争机制,防止其凭借垄断地位为其从业人员谋取高工资、高福利,为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如何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如何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一些情况下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在许多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我们经常需要在效率和公平之间进行权衡。
效率通常被定义为在给定资源和时间的限制下,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的能力。
简单来说,效率关注如何在最小的资源消耗下实现最大产出。
提高效率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生产力和增加就业机会。
然而,过分追求效率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资源不均衡分配和环境破坏。
公平是指资源和机会的公正分配,以及保障每个人享有基本权利和福利。
公平原则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潜力,并且在资源分配上不应该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公平可以带来社会稳定和平等的机会,但也有可能削弱个人的激励和动力。
然而,在实践中,效率和公平并不总是可以同时达到的,通常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
例如,在企业组织中,追求效率可能要求降低成本和人员规模,这可能导致一些员工失业或工会抗议,这与公平原则相矛盾。
同样,在税收政策方面,追求公平可能要求对高收入者征收更高的税收,然而这可能会削弱他们的动力和创新精神。
当然,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并不仅仅是权衡,而是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互相促进。
在一些领域,如教育和健康,公平的资源分配可以提高效率。
例如,为所有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保健将有助于培养更多的人才和提高整体的生产力。
此外,公平的机会可以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和创新,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
另一方面,高效的资源分配也可以促进公平。
通过提高生产力和资源利用率,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从而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现象。
此外,高效的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
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在实践中,政策制定者通常需要权衡不同的价值观、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并寻找在效率和公平之间的最优平衡点。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它可能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什么是效率和公平?谈谈你的理解。
什么是效率和公平?谈谈你的理解。
一、什么是效率和公平,谈谈你的理解。
效率就是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量的多少,多了就是高,少了就低。
公平就是在同一平台上,享受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在现行市场经济中,效率是以投入与产出、所耗与所得的比例来计算的,投入少、所耗低、产出高、所得多就称为有效率或高效率,反之就称之为无效率或低效率。
讲效率,我们要清楚两个方面的情况:(1)效率的主要活力来自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劳动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以生产要素分配是以等量付出获取等量报酬的原则来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效率提高。
(2) 效率的发挥是建立在社会不平衡,即有一定差别的基础上,有差别才有效率。
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有高有低,劳动质量有优有劣,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之分,因而按照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的原则,劳动所得就必然有差别,而适当的收入差距会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从而推动效率的提高。
二、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奥肯定理的含义。
1、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是美国统计学家M.洛伦兹(M.O.Lorenz)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
2、基尼系数(Gini voefficient)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实际基尼系数总是在零和1之间,其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则越不平均。
3、奥肯定理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 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 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理。
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
浅谈我国税收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1).doc
浅谈我国税收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1).doc
税收作为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从政治-经济层面而言具有特殊的体现,而
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则用以作为税收政策颁布期间的衡量标准和先决条件,成为促使中国
税收改革和完善的动力之一。
本文将就我国税收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做出简要分析。
首先,税收的公平原则是根据人民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实际状况,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以确保人民财政与现实的公平分配,而形成的一种原则。
如我国的依法收税和社会公平方面,一方面法律明文确定,依据国家定好的税制法律,对纳税人进行税收调节;另一方面
也会针对特殊情况进行特殊扶贫,采取更合理的税收征管手段,使纳税人欠税的金额达到
最小,发挥税收的公平原则。
其次,税收的效率原则,是指在税收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处理税收时应以不影响被税
者正当依法进行生产经营的情况下,实现收税的效益的最大的原则。
中国税收改革以及税
收管理制度的完善都是建立在这条原则之上的,尤其是在营改增方案下,实行消费、关税、增值税等处理方式,不仅减轻了企业企业负担,促进了企业获得发展良机,也使得税收分
配公平普惠。
最后,我国税收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
面税收公平原则保证税收均衡公平,照顾特定群体,保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另一方面税收
改革与完善是建立在税收的效率原则之上,促进社会生产力多元发展,增强财政收入,从
而确保国家的经济健康发展。
总之,我国税收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应得到积极的贯彻,并努力以不断完善的基础
上实行改革,有效发挥税收所赋予的最大功能。
浅谈个人所得税法的效率和公平问题
人 民的生活 、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个人所得税
收 人逐 年增 加 . “ 聚财 ”功 能 日益 显现 .但 由于现
阶段大部分人的收入仍处于中低水平 .因而个人所
得税的 “ 聚财 ”功 能受 到 客观 条件 的制 约 ( 从个 这
收 稿 日期 :0 6 0 — 0 修 回 日期 :0 6 0 — 8 20 — 6 2 ; 20 — 6 2
维普资讯
鼹 鼹 器鬻糕粒■■ ●● ● 粒 固瞄豳幽— ■ 嚣■● —■ ■ ■ ■
文章编号 :0 6 4 7 (0 6 0 — 0 7 0 10 — 8 72 0 ) 80 2 — 3
浅谈个 人所 得税法 的效率和公平 问题
耿 晓玲
摘 要: 为充分体现税收 的行政 效率、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 ,
1 效 率优先 及兼 顾公 平是 个 人所得 税 法 的基 石
人 、税基 、税率 、减免等方面 的设计直接调节社会
成 员 的收 入水 平 .以此缩 小 贫 富差 距 .维 护社 会 公 平 ,实 现社 会 收入 的宏 观 调 控 l l _ 是 ,缩 小 贫 富 。但
差距 .并非重 回 “ 平均主义” 的老路 ,而应建立鼓 励人们致富 的激励机制 ,才能实现共 同富裕 的美好 理想 。个人所得税法应当以维护和促进一部分人先
富 为根 本宗 旨,在此 基础 上适 当缩小 贫 富差 距 。
效率和公平是现代税法的基本原则 ,任何一部 税法的制定和实施都应当遵循效率和公平原则 ,这 是市场经济对税法的基本要求 .也是税法的基本价 值所在。就个人所得税法而言 ,最理想 的状况是效 率和公平并举 。但是 ,很 多理论家 已证实 ,效率和 公平从来都是顾此失彼 、此长彼消的矛盾体 .因而 任何税种 中的效率和公平都不可能达到均等,而只
试分析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
试分析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鱼与熊掌可以兼得—浅谈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摘要:“公平”和“效率”是税收两⼤基本原则.然⽽.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并不是根本对⽴、互相⽭盾的.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可以做到公平与效率相互促进.强调“公平”但绝不能忽视“效率”;在坚持“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税收的调控功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然等各组成部分统筹协调发展。
关键词:税收;公平;效率。
前⾔税.国家的基⽯;税收.乃国之⾎脉。
税收作为政府进⾏调控宏观和国民收⼊分配与再分配的重要⼿段.对整个社会经济运⾏以及个⼈⽣活有着重要影响。
如何保证税收调控作⽤发挥关键在于解决公平与效率问题这两个重⼤课题。
不仅因为公平和效率是征税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且因为公平与效率之间经常发⽣⽭盾.使征税⼈经常处于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两难境地。
然⽽.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并不是根本对⽴、互相⽭盾的.两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体。
正确认识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就会调动企业和个⼈的积极性.使社会⽣产充满动⼒和活⼒.促进经济的蓬勃发展。
⼀、税收以公平为本的内涵古⼈云.“天公平⽽⽆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私.故⼩⼤莫不载。
”公平.是当今法治社会的价值追求。
税收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纳税⼈所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且在纳税⼈之间保持均衡。
税收公平是税收制度的重要原则.能对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作出合理的评判。
在最早由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威廉?配第提出的税收三原则中.公平原则为其核⼼。
英国古典经济学奠基⼈亚当?斯密在税收四原则中.公平原则列为⾸位。
税收作为政府进⾏调控宏观和国民收⼊分配与再分配的重要⼿段.对整个社会经济运⾏以及个⼈⽣活有着重要影响。
税收公平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市场公平和社会公平.特别是个⼈所得税的公平将直接影响到每⼀个公民的“社会平等感”.进⽽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般认为.税收公平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浅谈公平与效率
加。宏观效率高, 则意味着社会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社会财富得到最 大限度的增加, 避免 了资源的过度浪费、 比例失调、 经济大起大落等情
况 的发 生 。 微观 效 率 和 宏 观 效 率相 互 依 存 、 为条 件 , 者 都反 映 了 互 两
人与 自然的关系, 是人类征服 自然、 改造 自然的能力或成果, 都从属于 生产力范畴。 ’ 四 、 语 结
第二种观点是收入分配公平观 , 主要从收入分配角度进行探讨 。 由于大都没有具体深入地分析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根源, 也没提出具 体可行的解 决办法, 所以其实质是种结果公平观 。 第三种观 点是认为公平即指权利与义务之间的一种正向比例关 系。 这是从哲学角度进行讨论, 认为个人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如 果是成正向比例关系, 就是公平 的, 反之, 则不公平 。
中图 分类号 : 9 C1
一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90 9(090.7-1 10 .5220 )6360
引言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 ・ ・ 安 萨缪尔森对于效率的解释是:在 实现 “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迅速腾飞, 公平与 了配置效率的情况下, 只有降低某个人的效用才能增加另一个人的满 效率 的矛盾日益凸显 出来 . 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就是随着经济的 足 或 效 用 。 ” 快速发展, 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 两极分化趋势明显, 社 此外 , 阿瑟 ・ 奥肯指出,效率意味着从一个给定的投入量中获得 “ 会矛盾突 出, 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围绕着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长期 最大的产出。 所谓效率, 即多多益善 。 但这个 ‘ 须在人们愿意购买 多’ 以来就有着不同甚至对立的看法, 之所 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个重要 的范围内。这表明, ” 效率必须以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符合社会需要为前 的原因就是未能就公平与效率的内涵取得共识。 为此 , 澄清这方面 的 提。 混 乱认识, 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 的前提和关键 。 马克思主义也认为效率是一个资源配置的概念 , 只不过他更突出 二 、 平 的 内涵 公 劳动在诸生产要素中的能动作用, 而没有把劳展 ,人们对公平的认 识更加深刻和丰富。所谓公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两个评价标准 , 是分 平,就是指一定社会 中人们之 间各种利益关系和权利关系 的合理分 别属于两个领域的不 同范畴,前者是 由人们 的价值观 决定的价值 目
资源分配公平还是效率
资源分配公平还是效率在现代社会中,资源分配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人们关心的焦点通常是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问题。
是应该将资源分配给每个人,以实现公平和平等,还是优先考虑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本文将探讨资源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并就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提出一些观点。
首先,公平是一个基本的价值观念,是社会稳定和公正的基石。
公平的资源分配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取资源,无论其个人背景或能力如何。
这种公平分配的理念在许多福利国家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政府的干预,确保弱势群体能够获得基本的教育、医疗和生活保障。
这种做法旨在减少社会不平等,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人权。
然而,追求公平的分配方式可能会对效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资源的平等分配可能导致懈怠和缺乏动力,因为人们没有获得更多资源的动力和奖励。
这可能会削弱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限制个人和整体社会的发展。
此外,过度追求公平有时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因为人们倾向于滥用他们所获得的资源,因为他们没有为其付出努力或价值。
与此相反,追求资源分配的效率可以实现最大化的总体福利。
效率的资源分配强调资源的最优配置,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这种分配方式通常以市场为基础,通过供需关系自发地分配资源。
市场的竞争和价格机制可以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激励个人和企业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和创新。
这种效率分配方法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回报。
然而,纯粹追求效率的分配也可能导致不公平。
市场机制并不考虑个体差异和需求的不平衡,导致贫富不均和社会不公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富人更容易从资源分配中受益,而弱势群体则可能落后于竞争,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
如果无视公平的追求,可能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平等加剧。
如何实现资源分配公平和效率的平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在实践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通过建立适当的纳税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可以在保证社会公平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浅谈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浅谈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一、高等教育的教育公平、高等教育效率的内涵首先公平不能同平等划上等号塞卡达认为公平、平等两个概念至少是不相同的。
公平、平等的根本差异为公平表达为Qualitative property即质的特性而平等表达为Quantitative property即量的特性。
所以教育公平并不是数量意义上的绝对公平而是本质上的相对公平。
在如今的社会高等教育公平主要涉及到公民能够均等地接受高等教育。
在我国最主要实现教育公平形式莫过于保证每一个条件符合的公民能够公平地参与高考的权利最后凭借高考的分数拥有公平享有步入高等教育学校学习的机会。
高等教育中的效率主要包括社会效率和学生个人的效率。
其中社会效率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则为那些获得高等教育的人为整个社会创造的财富比没有进入高等教育学校学习的人要多而广义则为高等教育不但为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培养了不可缺少的社会人才还可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加强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和谐发展。
在学生自身效率方面教育效率主要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努力学习文化、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综合成绩以及提升个人能力将来能够较好地参加工作获得与之学历相匹配的工资收入等。
二、高等教育的教育公平与高等教育效率的关系首先谈及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二者之间存在不可忽视的矛盾关系比如在一个国家由于资源有限经济发展水平缓慢等国家就往往先发展一些地区将教育资源优先分配给先要发展的地方。
就算在同一区域顾及高等教育的效率也会存在高等教育公平失衡的现象教育资源、教育资金等被优先运用到重点大学上比如985、211学校等。
在同一学校也通常将教育资源先分配给重点学科及专业。
综上可以看出我们往往面临着难以取舍的抉择是先将大部分教育资源分配给重点发展的地区的学校、学科还是将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公平地分给每一个高校因此面对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我们须正面对待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
另外在看待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上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二者之间存在的统一性。
公正与效率发言稿
公正与效率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各位一同探讨一个既古老又永恒的话题——公正与效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公正与效率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我们社会发展的基石。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公正。
公正,即公平正义,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一个公正的社会,能够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工作中,公正更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
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赢得同事们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然而,公正并不是孤立的,它与效率紧密相连。
效率,即投入产出比,是衡量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准。
一个高效的工作团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创造更大的价值。
而公正则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公正的环境下,人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那么,如何在工作中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双赢呢?我认为,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保障公正与效率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权利,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同时,规章制度也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能够真正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第二,加强团队建设。
一个团结、协作、高效的团队是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关键。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面对挑战和困难。
第三,提高个人素质。
个人素质是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基础。
我们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始终保持公正无私的心态和行为。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公正与效率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时刻关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浅谈国有企业的效率与公平
能永续 发 展 ,就不 能 做成 基业 长 青的 公 司。从 近几
1 、企业 采用 承包 制 代替 了大 锅饭 ,厂 长 经理 负 年 来 看 ,国 家倡导 建 设和 谐社 会 。和 谐社 会本 质就
责制 。 当时 处于 商品 短缺 时期 ,厂 长在 企业 中处于 是 公 平 公正 ,改 革 的 成 果 才 能 惠 及 全 体 老 百 姓 。
学 术 探 讨
浅谈 国有企业 的效 率与公平
文/ 刁侠 光 王青松 李 国甚
j
摘 要 :通过分析改革开放 两个阶段 的 国企改革经验 ,论述 公平是企业 .社会生产效率 的基石 。 关 键词 :公 平 :效率 ;国企 中图分类号 :F 7 . 2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 16( 0 0 2( ) 1 2 1 0 9 9 6 2 1 )0 6C一0 8—0
一
二 、结 论
.
国企改革 两个阶段
改革开 放以来 的经 验表 明 :任 何缺乏公 平公正 的
环 境 ,企 业 的 效 率 都 不 能 持 久 。 没 有 公 平 国 企 就 不
改革 开放 以来 ,企业改革 改制经 过 了两 个阶 段 ,
表 明 :不 公 平 导 致 企 业 的 效 率 不 能 持 久 。
作 者 单 位 :河 南永 煤 公 司新桥 选煤 厂 作者 简介 :刁侠 光 ,男,安徽太和人 ,现任新桥选 马 力 ,大 力生 产 ,企 业就能 够 赢得 丰厚 的利 润 。厂 长 经 理有 承包期 ,就会 有短 期行 为 ,尤 其在 资源 性 煤 厂洗煤 车问主任 ,长期从 事管理 工作 ,有丰富的管
导致九 十年代 后期 国企职工大 面积 的下 岗。
2 股 份 制 替 代 了 承 包 制 , 职 工 持 股 , 经 营 者 、 持 大 股 , 从 理 论 上 看 ,职 工 持 股 导 致 职 工 的 主 人 翁 地 位 的 加 强 。 但 是 职 工 持 股 比较 低 ,职 工 对 企 业 的
浅谈我国税收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1)
浅谈我国税收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1)08公司理财3班杨如思 200801002341 林松焕 200801002303邓丽荣200801002313浅议税收中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摘要:随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加强。
要进一步强化我国的税收管理,充分发挥税收在市场经济下对国民经济的调节效应,必须妥善处理税收调节经济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社会经济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有效使用是人类谋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人在社会生产中的起点、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公平,也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目标。
在当代社会里,制定一个良好税制,应符合公平、效率、稳定、确实、便利、节省等要求。
其中,税收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是两项最基本的原则,两者既是统一的又是排斥的。
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一、税收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内涵及关系。
二、我国税收公平与效率现状。
三、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及相关对策。
关键词:税收效率公平调控征管前言:税收原则是税收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经常被争论的问题。
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税收原则的认识和阐述,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我们认为,税收本身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人们对税收现象和本质的认识也存在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因此,作为人们对税收认知的一种反映,税收原则也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税收原则问题。
税收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的内涵及关系(一)税收公平原则的理论含义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税收负担的公平,包括税收的横向公平——相同纳税能力的人缴纳相同的税和纵向公平——不通纳税能力的人缴纳不同的税;二是税收的经济公平,即通过税收机制建立机会平等的经济环境,实现起点的公平。
;三是税收的社会公平,即通过税收机制对社会成员个人的收入进行调节,以征税或补贴方式实现社会成员间利益上的相对公平,实现结果的公平。
浅谈论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浅谈论教育的公平与效率论文关键词:教育公平效率和谐论文摘要: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公平,难点在于公平与效率如何摆正问题。
教育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包括教育产权与职责模糊。
推动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同步发展,是建设我国和谐社会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党中央把推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摆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预示着我们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将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过渡到“效率、公平统筹兼顾”阶段。
公平与效率对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如何处理好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民族素质的提升,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一、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含义要认识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首先必须明确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的含义。
根据公平与效率的含义,所谓教育效率,就是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间的比率,即教育投入与其所实现的目的之比。
它所追求的是在教育资源总量给定的情况下,如何使教育的收益最大化?教育公平则是教育的一种基本价值观念与准则,体现社会在教育领域的人权发展水平,规范教育资源与利益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合理分配。
在现代社会,教育公平包含的具体内容和原则有:第一,它必须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体现教育的根本宗旨(即教育人权)。
第二,保证教育的机会平等,保证每个受教育者都应有大致相同的基本受教育机会。
第三,公平分配义务教育后教育阶段的教育机会,满足个体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
在国家尚无能力保障义务教育后各阶段教育机会均等的前提下,只有通过合理的分配让部分学勤业精者优先进入高一层次的学校,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第四,补偿原则。
社会和经济存在的地区和城乡差异,必然体现为某种不平等。
教育公平必须立足于教育的整体利益,对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利群体的教育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偿。
教育公平通过对社会基本规范准则、制度及其规则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在教育机会、权利的实际分配过程中,有助于形成尽可能公正、合理的社会关系结构或状态。
浅谈效率与公平(一)
浅谈效率与公平(一)摘要]换个大前提,来论证:效率和公平有相通相同之处,各自不同的特征则为优势互补——公平是为了促进效率,效率是为了保障公平。
这个大前提便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效率公平政府作用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摆放效率与公平的位置,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相通和互补为了论述这个观点,笔者就此文的标题(《浅谈效率与公平》)做出声明:两者排名不分先后。
有许多知名学者的看法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矛盾的、冲突的或者至少是方向不完全一致的。
另一方面,虽然也有一些文章中提到效率和公平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但是往往到文尾又会将效率和公平分开来谈,自相矛盾地又认为效率可能会导致不公平,公平会降低效率。
我在这里并不是否定他们的观点,只是想换个大前提,来论证笔者的观点:效率和公平有相通相同之处,各自不同的特征则为优势互补——公平是为了促进效率,效率是为了保障公平。
这个大前提便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说收入分配过程中的公平。
分配过程公平是指有理想的严格统一的标准来使人们获得收入,即竞争的公平(在这里考虑的都是理想状态。
市场开放程度高,不存在地域封锁现象,也不存在腐败,每个地方的人们都是按照投入量来获取收入。
但是结合中国实际,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为了让所写的文章有实际作用,这些不满足理想状态的因素将在后面的政府应该起的作用中论述)。
很明显,由于制定了统一的分配标准,如按劳分配,按资分配。
每个人都是经济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必将大大提高其劳动积极性或者投资积极性,也促使企业改进技术加强管理,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用有限的资源提高质量产量。
这种现代的公平必将代替传统的公平,积极有效的公平必将战胜懒散的公平。
浅谈效率与公平
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 ,是社会
量 已超过1亿 , 3 农民 占人 口的大多数 , 主要还 是靠 天吃饭 ,农业现代化水平 不高, 农村发展相对 落后 , 一部分现代
主义科学发 展观核心价值之一 ,是构 建社会 主义 和谐社会 的深厚基础。社
步扩大 ,收入差距过大 已成为影响
每个人在市场竞争和其他场合都享有 同样大小 的参加机会 、 获胜机会 、 被挑
选 的机会 。社会公平 要求 收入分配公
当前社会 阶层关系和社会稳定的重大 问题 。因此 , 坚持效率优先 的同时 , 还
必须注重公平 。 其次 , 效率优先 、 注重 公平是市 场
要 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 充分运 用宏观调控政策 , 要 最终实现社会公平 。
关键词 : 市场经济乐弗 雷
多・ 帕累托在10 年提 出的, 96 现已成 为 福利经 济学 、公共选择理论以及正 在
先进水平 的科学技术 同普遍 的科学技
入差距不可避免 ,但必 须对 包括收入
合理 的、 非规范的 、 的因素 。 非法 所以 ,
要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实现真正的公平竞争 。 其次 , 在发展市场经济 中 , 要 坚持 公有制 和按劳分配 的主体地位 。效率 是 实行 公 有制 和体 制 改革 的基本 动 因,高效率是无法脱离以合理的公有 制经济体制为基础的公平分配的。社 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 础存 在多种 经济成分 , 多种分 配方式 。 公有制使人 们在财产 占有面前平等 ,为兼顾 公平 提供制度保证。 实践 中 , 在 主要应深化 发展 ,探索公有制和市场 经济 最优结
浅谈当今宏观经济条件下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浅谈当今宏观经济条件下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引言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效率与公平两者之间的平衡问题,尤其在宏观经济条件下更为明显。
效率和公平是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目标,但在实践中往往难以兼顾。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探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模糊化方法来平衡二者之间的矛盾。
效率与公平的概念在经济学中,效率通常指的是资源的最大利用程度,也可以理解为在特定资源约束下实现最大产出。
公平则涉及到资源的分配问题,即确保资源分配的公正和平等。
在宏观经济条件下,考虑到整个社会的利益,效率和公平的平衡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宏观经济条件下的效率问题在宏观经济条件下,效率经常受到市场机制、资源配置和产出率等因素的影响。
经济体在追求效率时,通常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生产力来实现。
然而,这种追求效率的过程可能会导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从而引发社会不公平和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宏观经济条件下的公平问题与效率相比,公平更加主观和难以衡量。
公平涉及到资源的分配问题,包括收入、财富和教育等方面。
在当今宏观经济条件下,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一部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和资源,而另一部分人则面临贫困和资源匮乏的困境。
这种不公平分配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不满和不稳定。
平衡效率与公平的方法为了平衡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以下是一些模糊化方法:1.财富重分配:通过税收政策和社会福利措施,将财富重新分配给较弱势群体,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公平。
2.教育机会平等: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和社会流动性。
3.提高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失业者、老年人和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减轻社会不公平的压力。
4.宏观调控: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以促进平衡的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富差距。
结论在当今宏观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浅谈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实现途径
浅谈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实现途径收入分配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收入分配的不均现象越来越明显。
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成为了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效率与公平的概念效率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最大化的利益,也就是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状态。
公平是指在资源分配中,确保各方都获得公正的机会,不因种族、性别、年龄等因素而受到区别对待,而实现公正和平等的待遇。
二、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收入分配中,要实现效率与公平是一个较为矛盾的课题。
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会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强调个人的能力和贡献,这容易导致收入分配不平等。
而在追求公平的过程中,却会减少个人的激励和努力,从而限制了生产和分配的效率。
因此,如何在收入分配中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平衡很重要。
其中,实现效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提高效率的关键是扩大经济规模,增强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只有在一个经济持续发展、不断创新的环境下,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2)适度的财政政策是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基础。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收、通货膨胀等手段来引导市场走向高效和公平的方向,一定程度的收入再分配是有必要的。
(3)教育和人才培养是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要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和生产技术,必须要有良好的教育体系和进一步的培养。
而实现公平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一部分税收用于社会保障,从而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2)规范收入分配制度,加强廉政建设,保障公正和透明的收入分配。
(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共教育,传递普遍有益的社会规范,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三、总结实现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是一个大问题,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政府应该运用财政政策来引导市场,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和教育体系,以解决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平衡。
同时,社会成员也应该要树立正确的收入分配观念,从重视生产和创新出发,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我国税收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1)
浅谈我国税收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1)
我国税收的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是税收法规的重要宗旨。
当前,我国的税收体系逐步向社会公平、便捷靠拢,在法律法规形成的思想导向下,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税收改革向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
首先,公平原则是运用税法改善社会公平,这一原理已经深刻地影响了税收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它赋予了税收分配过程的社会意义,强调的是公平的财产分配,以及减少财富不均的问题。
公平原则又可分为公平性和政治正义两个方面,前者强调税收合理性降低贫富差距,弥补社会不公;后者要求税收法律实施时遵循正义道德,确保平等尊严。
其次,效率原则是要求税收法规改善经济效率,以维护社会发展、促进市场运转。
经济效率是指企业、市场以及政府机构在面对有限资源时最大化实现其利益的能力。
在税收方面,效率原则的目的是降低政府的税收负担,最大限度地改善企业、市场经济的竞争程度和效率,有助于制定符合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税收制度,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进一步来看,我国从近年来改革开放后,以“半个世纪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的口号引起的改革与发展,也让公平合理的税收制度越来越受到重视。
同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使各种市场行为变得特别激烈,税收的优化、效率的提升也受到重视,使得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两者有了更加紧密的结合。
总之,税收的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融为一体,已经被深刻地融入到税收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这一战略方向以及提高公平性和效率的重要宗旨。
它既鼓励劳动和创新,又保证平等尊严,注重经济效率,表现出了我国完善税收法制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宏观政策调控能力。
平等与效率的关系浅谈
平等与效率的关系浅谈一、引言二、平等与效率的关系1. 平等背后的效率:公平与规范2. 经济上的平等行动3. 平等与收入再分配4. 效率背后的平等:市场失灵与补救措施5. 效率最大化与资源再分配的平衡三、案例分析1. 医疗保健制度的改革方案2. 公共教育的教育制度改革3. 资源再分配的调整:税制改革4. 市场失灵的案例:公用事业的权利知识产权争议5. 稳定协调社会的措施与制度四、结论五、参考文献一、引言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价值分配和资源分配的问题。
如何平衡价值分配和资源分配之间的关系,确保资源利用的效率和价值的公平分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此,公平和效率被视为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和目标。
平等和效率的关系困扰着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多年。
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平衡关系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简要阐述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介绍一些案例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平等与效率的关系1. 平等背后的效率:公平与规范公平和规范是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在经济活动中,公平和规范的制度支持是资源分配和市场竞争的前提。
公平和规范的保持不仅有利于保持市场的正常运转,还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例如,许多国家通过实施最低工资政策来保障工人的基本生活,同时也保证了劳动力市场的顺利运转。
2. 经济上的平等行动平等的行动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并对减少贫困和不平等起到作用。
在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就能发生变化从而使财富从乡村向城市转移,这为整个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例如,中国政府在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前,采取平等分配的方式,实现了财富的再分配,使财富向农民流动并带动了城市的形成。
3. 平等与收入再分配财富与收入再分配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反映了财富和收入分配的平等性。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财富和收入再分配在保证社会稳定和增长方面至关重要。
例如,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实施的“抓大放小”政策,导致一些企业集团形成了经济上的垄断,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公正竞争。
浅谈劳动分配管理中的公平与效率
、
主效 与 平 辨 关’ 率公 的证… 系 一 … … …~
对于 “ 公平” 与 “ 效率 ”两者孰先孰后 、谁 主谁从的说法在管理工作 中就一直难以定论 ,在人 力资源管理中也发现 ,“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的 原则在实践 中并不尽如人 意,比较典型 的倾 向是
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的趋势” 的重要原则。如何 使职工共享企业发展带来 的成果 ,把 “ 更加 注重 社会公平” 的原 则落到实处,是企业在劳动 分配 管理J作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t e d v lp n fe tr rs . h e e o me t n e ie o p Ke o d : fi e s ef i n y lb rd sr u in, h r n y W r s a r s , f ce c , a o it b t n i i o a mo y,d ae t a ilc i l c
效与平 率 在 公劳
演 变
嚣 ,
, “
在计划经济 时期,总体上看 劳动分配政 策足 “ 平均主义 、大锅饭 ”——千好干坏一个样 ,= 与 『 二
不干一 个样——但却压制了人的积极性 ,抑制 r 一 人 的创造性 的发挥 ,使效率极其低下。19 93年我 国 经济起 飞 ,企 业 发 展 迫 切 需 要 的 是效 率 ,因而 “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 的原则提 出,得到大多数 人 的赞成和 拥护 ,企 业生 产得 到 了飞速 发展 ,取得 r 举世瞩 目的成效 , “ 效率优 先” 功不可没。但 是 ,一个倾 向掩盖另一个倾 向,由于 “ 效率优先” 掩盖了 “ 兼顾公平” ,社会分 配不公的矛盾越来越 大,企业 内部 的分 配 “ 不公 平 ”性 也 越 来 越 突 出,经营管 理 者与 普通 职 工之 间的 收入 差 距 过 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逐步消失 ,对企业 的生产 发展漠不关心 ,出现 了 “ 企业 发展是经 营管理 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公平与效率问题—以中国社会分配为例姓名:庞骏班级:2011级4班学号:2011130417浅谈公平与效率问题—以中国社会分配为例摘要: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分配问题日益突出,公平与效率成为我们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经常探讨的重大的课题,如何处理在社会分配条件下公平与效率问题是我们现阶段发展面临的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分配,公平,效率前言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一对基本矛盾。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自然成为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科学长期关注的问题。
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变得尤其的突出,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是当今发展的难题。
就经济意义上讲,公平,是指有关经济活动的制度、权利、机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
我们所说的经济公平并不等于收入平均。
收入平均是仅就经济活动的结果公平而言的,结果公平并非公平的全部内涵,经济公平在涵义上大大超过收入平均。
而经济效率呢,一般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效果,即投入与产出之对比情况。
就企业或社会来说,以较小的成本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收益就意味着效率高,反之,则意味着低效率。
那么,公平与效率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值得我们不断的探讨。
社会分配的起源及发展社会分配是指对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所进行的分配,它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分配是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而实现的。
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中所进行的分配。
再分配是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内所进行的分配。
主要是在非物质生产部门、因种种原因缺乏基本生活保障的公民以及国家重点发展和扶植的产业部门中进行。
但是随着近些年来,民生问题和社会公平问题日益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特别是中国贫富差距迅速扩大,导致两极分化。
对此国际有一个通用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最小是0,表示所有人的收入都一样;最大是1,表示所有的财富都集中到极少数人手中。
中国从上世纪9O年代中后期,开始贫富差距加大,已经达到O.5以上,表明中国的贫富差距已超过国际公认的两极分化警戒线。
社会分配下的公平与效率中国收入分配的早期主要原则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同时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报告中还强调,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基于这个观点经济学专家指出,中共这一理念变革,意在遏制近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初次分配强调效率,二次分配才注意公平,二次分配来解决初次分配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不能在初次分配中达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而是仅依靠二次分配,那么就可能会事半功倍甚至事与愿违。
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重视初次分配的公正问题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现阶段收入分配领域差距的状况公平内涵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决定了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但经济领域,特别是收入分配领域的社会公平状况,是衡量社会公平状况的最直接依据,是分配状况是否公平的表现形式,直接影响着社会成员对公平状态的感受与评价。
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这些年中国消费需求总是上不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低收入者比例太大,他们的消费能力不足。
在收入分配中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加大,近年来扩大速率加快。
1980~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从2.5:1缩小到1.86:1。
但此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浪逐步扩大趋势。
从城乡居民收入来源看,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城镇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虽然仍以工薪收入为主体.但是来自经营性净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
二是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性特征集中地表现为东中西地区居民收入分配的增长,使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造成了居民收入分配地区性不平衡的特征日益突出。
首先城镇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我国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地区差距上世纪末呈现逐步扩大趋势,后期逐年有所下降;近三年来,尽管地区差距比例增幅不大,但高低绝对差额仍在进一步扩大,2007年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的高低绝对差额(9465元)相当于1991年的高低绝对差额(976元)的9.7倍。
目前,这个差距虽然变小,但是高低绝对超额却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三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也进一步扩大。
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高与最低的地区差距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呈扩大趋势,199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虽高的上海市的4246元,是最低的甘肃省农民人均纯收入880元的4.83倍;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上海市的7066元是人均收入最低的贵州省的1722元的4.20倍。
从范围上看,1990年代以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最高地区是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最低收入地区则一直集中在西部地区。
如果从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来看,200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东部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更多的来源于工资性收入,中部、西部地区仍然主要来源于家庭经营收入;但西部地区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明显高于中部地区,比重接近于东部地区四是弱势群体的贫困状况难以得到根本改善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公平不仅体现在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上,而且更突出地体现在我国还存在大量的弱势群体。
当前,我国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由于个人及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各种病、残及意外灾害和意外事故所导致的个人生存和劳动能力障碍者、过高赡养系数者群体,这一部分人群是在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普遍存在的二是城镇中以经济效益不好的国有、集体企业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为主体的群体;三是农村低收入群体。
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城镇低收入平均每产家庭人口3.35人,就业人口1.46人,就业率43.6%,比高收入家庭低13.7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就业人口负担2.29人,比高收入家庭高出0.54人。
人均消费支出2858元,约占收入的94%;少家庭入不敷出,举债度日(而高收入家庭的人均消费支出达11127元,占收入的72%)。
城镇贫困人口表现出收入水平低,难以维持基本生活需求;饮食水平低,营养严重不足,衣着仍处在遮体御寒的低水平,缺乏基本生活用品,住房量少质差等特征。
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日益加大,使弱势群体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摩擦增加,社会出现不稳定因素。
以前,低收入者对合法高收入者尚能认可,主要是对非法高收入者不满。
但是近几年,由于非法高收入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低收入者对非法高收入者的不满渐渐掩盖了对合法高收入的认可。
提到高收入的人,往往联想到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偷税漏税、制假贩假及走私贩私等非法手段致富者,对他们怀有强烈的仇恨心理,针对这些富人的恶性犯罪案件不断发生,对高收入者进行的各种暴力事什占刑事案件的比例在逐渐增大,发案率越来越高,出现了高收入者由于个人财富急剧增加,其个人安全隐患也迅速增加的趋势。
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历来是社会不稳定的潜在根源。
近年来,在城市,集体上访、罢工、请愿、静坐示威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表现形式日趋对抗性,上访群众越来越多地采取极端手段,甚至发生恶性社会冲突。
其中火部分原因是由于在改革过程中企业改制、经济利益调整等所带来的部分失业人员生活水平下降,少数人陷入困境,或者是由于对基层组织腐败导致贫富不均感到不满所引发的。
由此可见,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仅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作用,而且影响了社会稳定,如不及时加以遏制,将会出现更加恶劣的后果。
怎样认识现阶段下社会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价值取向。
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整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稳定,全体人民才能进一步同心协力地共同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上义。
首先,公平与效率是辩证统一的。
从公平的走向看,随着效率的提高,公平也会增长二者在发展趋势上是一致的。
效率意味着社会蛋糕不断做大,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物质保证,公平则意味着日益增大的蛋糕要公平分配。
而要使社会蛋糕不断做大,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公平的社会环境,使劳动者的劳动所得是公平、合理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高效率。
其次,公平与效率又存在矛盾。
虽然从整体上说公平与效率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就局部或短期而言,二者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矛盾。
如果过分追求效率就会牺牲公平,而过分强调公平又会损害效率。
这种矛盾现象,是公平对效率的“滞后”,在理解公平的内涵以及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时,我们应当有以下的认识:第一,绝对的效率或者绝对的公平都是不存在的,按照帕累托最优所衡量的效率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同时公平也不是绝对的,包含着各个领域的绝对的公平只能是导致平均主义。
第二,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我们不仅应当看到两者之间的矛盾性,更应当看到两者之间的统一性。
只有在两者统一基础上探讨谁先谁后的问题才是有意义的。
最后,由于公平含义的多重性以及由此引起的公平与效率之间关系的复杂化,现实经济社会中,在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也即是在公平与效率之间选择何种目标,是每个政府都要面对的两难选择。
但是,关于公平与效率谁先谁后的问题,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要求,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
在经济转轨阶段、原有的社会平衡被打破,各种利益关系重新分化组合,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利益分配的不均问题。
因此,必须认识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和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在现阶段,其基本目标就是胡锦涛同志所讲的:“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参考文献:[1]卢嘉瑞:《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赵人伟、李实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3]世界银行:《共享增长的收入——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