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导论 第三课 杂志1

合集下载

大众传播学导论提纲

大众传播学导论提纲

龙《大众传播学导论》绪论1、传播学研究是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信息交流尤其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

2传播学研究发端于30、40年代美国,至50 年代形成自己体系,我国的研究始于80年代。

3、传播学界的五大先驱(1)拉斯韦尔:五W模式(2)拉扎斯菲尔德:意见领袖、二级传播、固定样本法、有限效果论(3)卢因:守门人(4)霍夫兰:个人差异论、军队(5)施拉姆:开山鼻祖、传播模式4、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1)传播学注重理论研究,而新闻学则注重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原理为重点,而新闻学以“术”为重点。

(2)从研究对象上看,新闻学研究的围相对窄些。

(3)从研究容上看,有差别。

(4)从研究方法上看,单调(新闻学),全面系统(传播学)5、传播学研究的方法(1)容分析法:材料易获取、费用较低(2)社会调查法:民意调查、民意测验(3)实验分析法(控制实验法):多用于传播对象对传播容的反应。

不一定可靠刺激因素的设计与现实不一致。

第一章传播的一般原理概述第一节什么是传播传播的定义:(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劝服说)突出强调传播是有目的的。

(反映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不同反应。

(交流说)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

第二节传播与语言学、符号学研究信号:表示某事、某物、某条件存在与否的信息。

符号:是人类传播的基本要素,不仅表示……,它还使人能够引出指说对象的概念。

区别:(1)信号可以通过生物遗传的方法掌握,而符号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掌握和运用,信号活动一般只能在相当固定的时空场合,并结合特定的客观事物进行。

而符号具有超越时空力量。

人所创造的符号一经约定俗成便可在广阔的空间围和时间围发挥作用。

(2)符号是人类独有的。

(3)符号可以表达信号所无法表达的抽象概念,可以用来表示事物表象掩盖下的性质特征和围。

(指抽象能力)共同性:指说性3、意义理论、语言一般特性、传播互动障碍、语言互动原则(教材缺,参见大纲)第三节传播的基本要素及方式教材中九要求,与大纲八要素比(情境、传播者与受传者、信息与通道、制码与译码、噪音、传播效果、经验围、反馈)增加能力和行动。

大众传播学笔记

大众传播学笔记

⼤众传播学笔记《⼤众传播学导论》——陈龙绪论⼀、内容提要,要点提⽰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的⼀门科学,具体地说,它要研..及规律究⼈类传播的内容、⽅式、⽅法,传播的社会作⽤,传播的效果、控制,传播者与受众的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等,它不仅要研究⼈们怎样使⽤媒介,⽽且要研究传播媒介的种类以及⼈与媒介之间的关系等。

⼴义的传播学以⼈类⼀切传播⾏为为研究对象;狭义的传播学以⼤众传播为研究对象。

2.传播学的历史传播学的产⽣有商业、政治、战争三个⽅⾯的因素,其起始阶段是作为社会学、⼼理学、政治学的⼀个分⽀⽽进⾏研究的,并诞⽣了传播学界“五⼤先驱”: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施拉姆,20C五六⼗年代传播学进⼀步发展为⼀门独⽴..的学科。

3.传播学的研究学派:经验..学派。

..学派和批判4.传播学的研究范式:发现..范式、批判..范式。

..范式、闸释5.传播学的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控制实验法。

6.传播学与新闻学的⽐较。

第⼀节传播学界说⼀、什么是传播学施拉姆:传播学是研究(⼈类社会信息主流的现象..)的⼀门科学。

..及其规律传播学以⼈类传播的社会作⽤出发,利⽤社会⾏为科学的⽅法,研究⼈类传播的⼀般规律,其⽬的在于提⾼传播效果,更好地发挥传播的作⽤,促进社会发展(⼴义、狭义)⼆、传播学的起源传播学在⼆战以后出现,⼆战前⼣美国进⼊垄断资义阶段,社会⽭盾重重经济危机频发,⼯商业竞争激烈,⼯商业界便利⽤⼤众传播媒介竞争,美国政界也很重视⼤众传播媒介的作⽤。

⼆战刺激了西⽅传播学的研究。

△传播学界五⼤先驱:①(美)拉斯韦尔(政治学家):5W模式,从宣传..⾓度出发研究。

(社会传播三项功能)②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学家、⼼理学家):从社会学...⾓度,意见领袖,⼆级传播,固定样本法,有限效果论。

(抽样调查,量化么分析)③卢因(社会⼼理学家):守门⼈(新闻传播过程内在机制理论)④(美)霍夫兰(实验⼼理学家):个⼈差异论,军队)⼼理实验⽅法引进传播学领域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⑤施拉姆(新闻学家)——传播学理论集⼤成者,开⼭..⿐祖:研究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

大众传播学概论教案

大众传播学概论教案

大众传播学概论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学的定义要点: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宗旨要点: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主要限定于人类传播活动但其它传播现象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作为研究对象。

其它传播现象:蝙蝠的超声波行为、向日葵向着太阳转动、月亮引起地球潮汐等等。

传播发展的规律、信息传播规律、信息接受规律二、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人是传播的主体和轴心。

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既是行为的施控者,又是行为的受控者;既是产生传播的原因,又是导致传播的结果。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不是简单地输出信息,还应含有复杂的双向交流;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信息。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不论是传播信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有动机的。

三传播学的学科特点1、整体性。

2、互动性。

3、开放性。

4、综合性。

5、发展性。

总之,传播学是一门位于诸多学科交叉、边缘地带的并具有一定应用性的新兴独立学科。

四传播学的研究体系一、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传播学与社会学2、传播学与心理学3、传播学与人类学4、传播学与新闻学:新闻学是报刊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理论或“学”的研究。

新闻学以报学为基础,侧重于微观、局部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为基础,偏重于宏观、整体和双向研究。

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传播学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

5、传播学与历史学二、传播学的知识层次按照知识的构成或抽绎层次,传播学可分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缘传播学。

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1、传播科学论;2、传播过程论;3、传播主体论;4、传播客体论;5、传播载体论;6、传播对象论;7、传播方法论;8传播环境论[绪论思考题]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传播学与新闻学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3、解释概念并分别说明其创建者的主要贡献: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传播学奠基人简介[本章补充资料]传播学的奠基人1、拉扎斯菲尔德1901年1月2日生于奥地利。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第二版课件第三章研究的过程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第二版课件第三章研究的过程
·第二,说服读者相信自己的研究主题值得进行,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己能够在哪 些方面改进这个研究主题?能够回答哪些还没有回答的问题或者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解释?这也是 明确研究意义的过程。
第一节 研究的过程
(三)文献综述 3、如何写作文献综述 (1)写文献综述时要注意的内容
·每一项研究的理论背景 ·研究方法 究设计
(一)分析单位与观察对象 2、观察对象
被直接观察、分析、描述的变量 3、分析单位和观察对象的关系
(1)有时候,分析单位就是观察对象,比如“某某日报读者调查” (2)但有时候,两者不同,比如“我国城市家庭互联网的使用情况调查”
分析单位:家庭 观察对象:个人
第一节 研究的过程
1、避免“虚假关系”
“媒体接触行为会影响人际交往活动,接触媒体越多,则人际交往活动越多”
2、判断“谁因谁果” 标准:
第一,考察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问题 第二,两个变量里,具备更大可变性的应该是结果,更不容易被改变的 变量应该是原因。
第一节 研究的过程
二、研究设计
(四)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是研究者用来收集或资料时所采用的具体手段。 2、选择研究方法要看具体的研究问题、研究目的
(1)了解一群人的媒介接触行为和态度观念特征——调查法 (2)寻找因果关系——实验法 (3)考察一群人对生活世界和传播现象的解释,以及如何作出媒介选择——定性田野研究 (4)确认媒体产生了哪些内容模式——内容分析法 (5)理解媒体对话题的看法、立场、态度——文本分析法
第一节 研究的过程
(二)研究问题 1、研究领域 (1)按照传播层级划分
人内传 播
人际传 播
群体传 播
大众传 播
第一节 研究的过程
(二)研究问题 1、研究领域 (2)按照研究对象划分

大众传播学导论(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参考书笔记)

大众传播学导论(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参考书笔记)

《大众传播学导论》绪论一、绪论复习提示本章主要阐述了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的研究学派,研究方法,以及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差异这几个大问题。

总体来说,这一章的内容属于传播学理论中最最基本的知识,知识点比较多,较偏重理论。

从历年的考试题目来看,涉及本章中的主要知识点集中在传播学的研究学派,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上。

其中考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概率稍大,论述题的考察可能会偏重学派理论上,同时研究方法这一知识点较容易结合实践题考察。

在复习时,建议考生熟记几个重要的名词解释,如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等这些研究学派上,同时其中的代表人物一类的名词也极易出现,还要研究范式等这类直接给出概念的名词。

其次是清楚记忆研究方法步骤,能够在分析实际案例问题时选择正确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再次是宏观的记忆,如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异同,这类问题容易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二、绪论知识框架图总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的历史传播学的研究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学派政治经济学派多伦多学派绪论传播学研究方法论实证研究方法和批判研究方法传播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发现范式阐释范式和批判范式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实证研究步骤传播学研究的步骤西方传播学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实地调查法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异同相同点不同点研究风格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三、绪论考点与解析(一)总论★★★★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的说,它要研究人类信息传播的内容、方式、方法,传播的社会作用,传播的效果,传播的控制,传播者与受众各自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等,不仅要研究人们怎样使用媒介,而且要研究传播媒介的种类以及人与媒介之间的关系等。

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

狭义的传播学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

2、传播学的历史传播学的产生有商业、政治、战争三个方面的因素,其起始阶段是作为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的一个分支而进行研究的,并诞生了传播学界的五大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卡尔•霍夫兰、威尔•施拉姆。

大众传播学导论

大众传播学导论

传播学杨向敏绪论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具体地说,它要研究人类信息传播的内容、方式、方法,传播的社会作用,传播的效果,传播的控制,传播者与受众的各自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

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狭义的传播学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

2、传播学的历史:传播学的产生有商业、政治、战争三个方面的因素,其起始阶段是作为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的一个分支而进行研究的,并诞生了传播学界五大先驱: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施拉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传播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传播学的研究学派: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的主要代表有: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学派、政治经济学派、多伦多学派。

4、传播学的研究范式:发现范式、阐释范式、批判范式。

5、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控制实验法。

传播学研究步骤:①研究论题的选定;②确定与论题相关的问题;③文献探讨;④拟定研究假设与研究问题;⑤调查与实验设计;⑥调查代理机构与外勤服务机构;⑦资料分析和解释;⑧重复实验【方法有四种——逐项重复;操作上的重复;测量工具的重复;建设性的重复】6、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异同①研究风格:传播学注重理论研究,而新闻学则注重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原理”为重点,新闻学则以“术”为重点;②研究对象:新闻学研究的范围相对来说要窄,传播学研究的范围要宽的多。

③研究内容:新闻学侧重研究与新闻有关的各种内容;传播学除了研究与新闻有关的内容外,还把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其他各种信息作为自己的研究内容。

④研究方法:新闻学研究方法十分单调,所接触的面也相对比较狭窄;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则比较多。

综上所述,在研究传播信息这一点上,传播学与新闻学是共性与个性、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的关系。

第一章人类传播的基本原理1、传播的含义: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传播的内涵包括五个方面:①传播史人类最主要的精神活动;②传播是由传播关系组成的。

大众传播学导论第三章

大众传播学导论第三章
一、信息传播中的信号和符号 (一)信号活动 (二)信号与符号的区别 最明显的区别,信号以通过生物遗传的方法所掌握,而符号却 只能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掌握和运用,符号是人类独有的,只有 人类才能理解符号的意义,符号可以表达抽象概念。 信号不能跳过表象或感觉,而人的语言符号却可以。 △从生物进化和人进化的角度来理解,完全可以说,信号和符 号的区别是本能和文化的区别。 △信号出现于较特殊的情境,各信号之间缺乏联系,无固定 规则,符号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符号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组 合有固定文法规则。
第四节 信息与新闻
三、一致之处:信息量大的事件,通常发生的可能 性比较小,而越是不常发生的事越具有新闻的新鲜 性,所以信息量越大,越具有新闻报道的可能,新 闻传播中所含的信息量越大,消除受传者,不确定 性越多,就越能得到受传者的欢迎。
藏头诗与密码
《水浒传》中梁山为了拉卢俊义入伙,“智多星” 吴用和宋江便生出一段“吴用智取玉麒麟”的故事 来,利用卢俊义正为躲避“血光之灾”的惶恐心理, 口占四句卦歌: “芦花丛中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 此理,反躬难逃可无忧。” 暗藏“卢俊义反”四字,广为传播。结果,成了官 府治罪的证据,终于把卢俊义“逼”上了梁山。
第三章 传播与信息
内容提要 1、信息的含义及其与传播的关系 2、信息的传递 3、信息源与信息量 4、信息与新闻
第一节 信息的内涵
一、信息的含义 维纳定义:信息是我们用于适应外部世界,并且 在使这种适应为外部世界所感知的过程中,同外部 世界进行交流的内容的名称。 申农定义: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因素 的任何事物都叫信息。 较典型观点:信息的含义应包括①消除不确定性 ②事物的有序性、组织性形式③事物的表认为,信息应为广义信息和狭义信息。 广义:所有与信息有关的内容 狭义:研究信息量、信息源的统计结构以及信息 的编码问题(是脱离载体或依附物质的内容)。 二、信息与传播的关系 传播尤其是媒介传播中的信息是狭义信息。 3超创意可口可乐广告.flv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及导论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及导论
数据质量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为后续分析 做好准备。
数据分析与解读
描述性统计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样本的基 本情况和数据的分布特征。
结果解读
结合研究问题和假设,对统计结果进行解读 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推论性统计
运用推论性统计方法,如假设检验、方差分 析等,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THANKS
感谢观看
Hale Waihona Puke 文本分析法的优点可以对大量的文本数据进行快速、有效的分析,揭 示文本中的潜在信息和含义。
文本分析法的缺点
对于非结构化的文本数据,分析过程可能较 为复杂和困难;同时,文本分析的结果也受 到分析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04
研究设计与实施
研究问题明确
确定研究主题
01
明确研究兴趣点和目标,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研究
03
受众行为研究的理 论和方法
介绍受众行为研究的经典理论和 方法,如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 分层理论等。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研究
新媒体的特点和影响
探讨新媒体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模式的变革
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模式的变革,如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新型传播模式的出现和发展。
在跨学科融合的基础上,大众传播学研究可以探索新的研究路径,如计算传播学、数据 驱动的传播研究等,以推动学科的创新和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技术在大众传 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 的发展,这些技术将在大众传播 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自动化数据收集、智能数据 分析等。
结果呈现
将研究结果以图表、表格等形式进行可视化 呈现,提高结果的可读性和易理解性。

第七章大众传播(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第七章大众传播(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堡发明金属活字和印 刷机。
2、政党或政论报刊时期(观点纸)
这个时期的报纸在社会变革和社会 生活扮演了重要的角。但仍然不能被 成为大众传播媒介。
特点:
• 1、内容上以政论为主 • 2、发行对象主要是政治组织的成员和受其影
响的部分群众
• 3、发行量较小 • 4、价格昂贵
• 案例:
1896年8月9日在上 海创办了《时务报》。 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戊 戌维新运动时期出版的 一份主要的机关报,旬 刊,每期出二十余页, 三四万字一册,由汪康 年任总经理,梁启超任 总主笔。
(一)关于大众传播功能的各种论述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
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 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监视功能 大众传播是社会雷达,具有寻求、传递和接收信息 的功能,用于监视社会环境。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2)社会协调功能 大众传播具有操纵、决定和管理功能,对受众进行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梅尔文·德弗勒认为:大众传播是一个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 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 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 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 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美国传播学家杰诺维茨1968年提出, 大众传播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 业化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技 术手段(如报刊、广播、电视等等)向 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 众传播符号的内容。
在梁启超主持下, 《时务报》先后出 版了六十九期,发 表了《变法通议》、 《论中国之将强》 等一大批鼓吹变法 的政论文章,最多 时日销达一万七千 份,成为当时国内 最受欢迎的一份报 纸。

大众传媒导论

大众传媒导论

越来越多的年轻受众正在从传统媒介流向网 络。 网上报纸、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的兴起也成 为一种必然 为人类带来新的媒介文化
网络的传播特点
全球化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其著名理论“地球村”中曾经预言, 随着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的广泛运用,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 以在几乎同一瞬间以同一图像被展示出来。生活在地球上的人 们就像生活在一个小村落中一样。 卫星电视的出现使人们在充分享受高质量电视传输的同时,感 受到了传播上真正的无边无界。 超越了传统地域的信息交流中的诸多障碍,减少了不同国家、 民族、种族、人种之间交流上的限制,成为联系人类文化发展 的纽带。
根据全球标准互联网用户调查和分析权威机构Nielsen/ NetRatings发布的互联网趋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大陆有5660 万人可以在家中上网,中国已经成为亚洲家庭互联网人口最多 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仅决于美国,名列第二位。紧随其后的 是日本、德国和英国。尽管中国大陆互联网家庭数量各列世界 但普及率只有5%,远低于美国、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 和地区50%以上的普及率。 按照美国学者的标准,一种媒体使用的人数达到全国人口的20 %以上,才能被称为大众传媒,在美国达到5000万人使用这一 大众传媒的标准,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有线电视 用了10年,互联网只用了5年。 1998年,联合国正式将网络命名为第四媒体。
多元化
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空间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并存的开 放的空间。 在因特网上的规范是:
进入计算机网络是无限制的 网上信息是自由的 网络不受任何权力机构的限制
小众化
大众传播是与福特汽车、麦当劳一样是批量生产出来的 传统媒体数量十分有限,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受众只能在有 限的媒体设定的有限菜单范围内作有限的选择 第四媒体整体传播模式趋向小众化的“微型出版、微型受众、 微型市场。众多网站分流了人群,在整体上形成小众化传播。 网民们更多时间停留在志趣相投但访问者不多的各类个性化网 站上。

大众文化导论(第三版) 王一川 第一章 大众文化概述

大众文化导论(第三版) 王一川 第一章 大众文化概述

第五,娱乐性。大众文化文本无论其结局 是悲或喜,总是追求广义上的娱乐效果, 使公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渴望获得轻 松的满足。
■ 第六,双向互动性。由于主要依托以国 际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大众传媒平台去 传播,即有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平台, 又有国际互联网、移动网络及相应的博 客、微博和微信等新兴媒体平台,越来 越多的大众文化作品往往可以实现传者 与受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了。
■ 第四,媒介含有价值和观点,有内容性原 则;
■ 第五,多数媒介讯息被组织旨在获利或获 权,有动机原则。
■ 这五个核心概念或原则都旨在以专业化的 媒介研究概念系统去承担公众的媒介素养 教育的任务。
■ 把这五个原则引入大众文化素养研究, 也可以照此推论说,大众文化同大众媒 体的本性一样,就该是运用大众媒介手 段取感染和吸引公众并且从中获利。
❏ 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不同。 ❏ 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不同。 ❏ 大众文化与通常所谓通俗文化也不能
完全等同。
大众文化在文化中的位置:
➢主导文化 以群体整合、秩序安定和伦理
和睦等为传播核心的文化过程。
➢高雅文化 满足占人口少数的知识界的理
性沉思、社会关怀和个性探索旨趣的文化 过程。
➢大众文化 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愉悦
第二,商品性。这是指大众文化具有由文化 产业制作的供公众消费的商品属性。
■ 第三,流行性。一种大众文化文本在开初 总是善于吸收高雅文化文本和民间文化文 本等的某些特点,创造出原创性新模式, 随即迅速地通过批量化生产而流行,在一 定时段的一定公众群体中风行开来,形成 时尚潮流。
第四,类型性。 在一部电影剧本或电视机 剧本中,好人与坏人、情人与情敌、由 顺境转逆境或相反等故事,都是按大致 固定的种类或类属的规模去打造的,从 而有武打、言情、警匪、伦理、体育等 众多类型片、类型剧。

大众传播学导论

大众传播学导论

大众传播学导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大众传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和最普遍的现象之一。

了解大众传播学导论是了解现代传媒和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大众传播学导论,其背景、目的以及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则。

一、背景大众传播学导论是一个独特的学科领域,通常被概括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

传播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它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传播的各种形式,包括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

然而,随着大众传媒的出现,传播学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

大众传播学导论成为了这个学科领域的核心部分,因为它研究了大众传播的各种类型及其影响。

二、目的大众传播学导论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现代大众传媒的作用和意义。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传媒都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商业和社会团体等重要组织机构也需要有效地运用传媒来宣传其活动和产品,影响世界的舆论和思想趋势。

大众传播学导论的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信息和工具,以便他们可以全面了解大众传播的各种类型,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运作方式。

三、重要的概念和原则在大众传播学导论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众传播的本质和影响。

其中包括:1. 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指的是各种能够进行广泛传播和影响的机构,通常包括电视、收音机、报纸、杂志、互联网和手机等。

这些媒介既可以为人们提供信息和娱乐,也可以具有其他的商业和政治目的。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主要用于研究人们如何认识和处理信息。

这个理论认为,人们通过与自己已有的认识和知识相联系,来处理他们从大众传媒和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

3. 媒介影响:大众传媒的内容、格式和方式均会对其受众产生影响。

媒介影响理论研究了传媒如何影响受众,以及受众如何在其影响下行动。

四、总结大众传播学导论研究了现代传媒如何运作,以及如何影响大众。

它在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领域都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大众传播学导论,是许多学生和专业人士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必修课程。

第一章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第一章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22
世界上最早的大学



1、1131年意大利 萨勒诺大学 医科 2、1158年意大利 波伦那大学 法科 3、1180年法兰西 巴黎大学 神学(哲学) 1168年牛津大学从巴黎大学分离出来 1209年剑桥大学从牛津大学分离出来
23
19世纪三大重要社会理论
进化论、精神分析论、马克思主义
24
“20年代以后,有四位学者的研究和学 术活动对传播学的建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被称为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他们是拉斯韦尔、 卢因、霍夫兰和拉扎斯菲尔德。”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27

1946年 拉斯韦尔《宣传 传播 舆论》 首次 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学的概念;

1948年 拉斯韦尔发表了传播学的经典论文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首次完整地 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基本 研究范围;
1949年 霍夫兰发表了《大众传播实验报告》;

28
韦尔伯· 施拉姆 Wilbur Lang Schramm1907—1987
34
【思辨研究、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
1、“新闻的本质是什么?” “怎样认识媒介真实?”


思辨研究
“新闻哲学” 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
35
36
2、“面对火灾,记者应该去救人,还是应该 坚持采访和记录火灾的全过程?” “哪一种新闻制度应该是最优越、最适合 当下中国的?”


规范研究
新闻伦理、新闻制度、新闻法规等的研究 “应该是什么” what it should be
定性研究(为什么)
以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主张 以解释主义和批判理论 主、客体分离,客体可以和能 为认识论基础,主张主、 够通过工具而认识。 客体互为主体,在互动中 能被重新建构。 以探求共同性、规律性为主, 适用于判断性和宏观研究 自上而下地提出理论和假设, 通过数据统计验证假设,强调 随机抽样,主张非参与性观察 以深度描述和分析为主, 适用于微观研究和过程研 究 自下而上地提出理论和假 设,假设可以不断修改, 强调目的性抽样,主张参 与性观察

大众传播学导论

大众传播学导论

大众传播学导论一、选择填空题●批判学派的源头,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法兰克福学派】。

●纽曼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三个特性,【一致性、累积性、普遍性】,三者相互作用对舆论产生强有力的影响。

●传播学研究最古老的一种方法是【控制实验法】。

●美国符号学派的创始人是【皮尔斯】。

●美联社是【美国】最大的通讯社。

●【凯茨】最先提到“使用—满足”模式。

●【螺旋模式】是由丹斯提出的传播模式。

●我国第二届全国传播学学术讨论会在【黄山】举办。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传播模式的产生意味着与传统的直线单向传播模式的决裂。

●开创电讯新闻先河的是【有线电报】。

●通过【卫星】收看电视新闻节目,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最了不起的事。

●霍夫兰是劝服效果研究两大流派中【耶鲁学派】的代表人物。

●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为【媒介即信息】、【媒介冷热说】和【人体延伸说】。

●实地调查法也叫【抽样调查法】。

●“大众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上世纪的【美国】。

●“新媒介”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

●媒介信息包含了特定的刺激性,并与受传者的个性有特定的相互作用,属于霍夫兰提出的受众理论的是【个体差异】。

●根据美国学者豪林沃斯的研究,在公众传播过程中最初的一步是【吸引注意】。

●传播文化知识,是大众传播的一个重要功能,这一功能也就是【教育功能】。

●文化研究学派的代表人是【雷蒙•威廉斯】。

●有限效果理论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

●媒介社会责任理论首先是由【美国人】提出的。

●实验的控制一般包括【环境的控制】、【刺激变量的控制】和【实验的比较】。

●提取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三层:【判断你所得到的是一份包含什么内容的信息】,【找出解译这份信息的密码】,【信息还原】。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法】、【控制实验法】和【内容分析法】。

●经验学派认为,意义最重要的层面是在【语言】和【经验】之间的关系。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成功地制作了“活动电影机”。

●【席勒】揭开了“媒介帝国主义”研究的序幕。

大众传播学导论

大众传播学导论

大众传播学导论10数媒张水生大众传播学导论绪论传播学: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广义:人类一切传播行为狭义:大众传播传播学产生的因素:商业、政治、战争传播学研究学派: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传播学的研究范式:发现范式、阐释范式、批判范式。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控制实验法。

第一节传播学界说传播学五大先驱:美国哈罗德-拉斯韦尔美国保罗-拉扎斯菲尔德(意见领袖、二级传播)美国库尔特-卢因美国卡尔-霍夫兰美国威尔伯-施拉姆施拉姆—传播学的集大成者—美国传播学开山鼻祖传播学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播学两大主要研究学派一、经验学派(传统学派、实证学派)其实验室研究重视实际经验的观察和推论,强调研究程序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二、批判学派源头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学派看待传播现象与传播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视角:一种是老一辈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沿用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的理解;另一种是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来看待社会中的传播现象和传播过程中方方面面的问题。

批判学派的主要研究对象集中在三大领域:传播制度与社会阶层的关系大众传播功能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受众与传播效果的关系批判学派的主要代表:1、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第一代,霍克海姆、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第二代,本雅明、哈贝马斯等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倾向:都以宣传人道主义异化理论著称。

2、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伯明翰学派)代戈尔丁、表人物:物霍尔、莫利、费斯克等3、政治经济学派代表是李斯特大学大众研究中心的默多克、威斯特嘉特、等人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主要研究两方面的:第一是传播体系所有制结构;第二是传播媒介市场约束力运行的方式。

政治经济学派偏重于剖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垄断化的传播体系及其带来的后果。

4、多伦多学派创始人是著名的媒介研究者麦克卢汉和英尼斯。

批判学派就其历史来说走过了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前、30年代到二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到60年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时389.htm
网站

《新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

如何评价我国当代政经杂志的社会政治影响。
1998年秦朔的分析
政经杂志在杂志业中的地位(从杂志本身的popularity 来看)
• 党委主办
中共中央主办的 《求是》
• 行政机关和中央各部委的部门行业性刊物等等。 • 社团主办的刊物
《南风窗》:广州共青团委主办, 《知音》:湖北省妇联
• 出版社/通讯社办杂志 新华社主办:半月谈、《瞭望》周刊 • 科研院所的专业刊物 学术刊物
集中化的报业结构:党委刊物居于核心
• 影响力最大
• 但是较报业和电视业的集中特征要弱
最成功杂志的营业额
• 我国最成功杂志的年营业额在2000到3000万美元, • 相当于美国杂志排250位左右的水平。 • 美国最成功杂志的年营业额为11.7亿多元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杂志业还有很大的产业扩展空间
杂志业的增长
广告收入的年均增长率(1997~2001)
• • • • 电视: 14.8% 报纸:15.6% 杂志:17.2% 广播: 16.6%。
《南风窗》
「傳播改革開放的新觀念,新事物,新潮流,新趨勢,做 政治與經濟、理論與實踐、領導與群眾、幾代人之間的橋 樑。」 /
《中国新闻周刊》
2000年创办 /wiki/%E4%B8%AD%E5%9B%BD% E6%96%B0%E9%97%BB%E5%91%A8%E5%88%8A
《知音》
《新周刊》
这是一本有态度的杂志。从“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 为了‘新’一点”,到“观点供应商”和“时代前沿 观察家”,它始终以“新锐”的旗帜励志奋进,为当 下的中国生活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精神气质,并在引领 主流的过程中,使自己成长为主流的一分子。 这是一本有温度的杂志。它敏感的神经连接着这 个十年里人民奔流不息的情感冷暖,一个时代的情绪 心态凝结在这本杂志当中,化为血液的粘稠度和身体 的温度,历史也因此成为有生命的活的历史。
三大新闻杂志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 Time时代周刊,News Week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三大财经杂志在商业和经济生活中的影响
• 三 大 财 经 杂 志 : Fortune ( 财 富 ) ; Forbes ( 福 布 斯 ) ; Business Week(商业周刊) • 社会影响 商业周刊:“We don’t just listen to the greatest minds in business.They listen to us.”
三大新闻与三大财经杂志的流行度
• 《时代》的发行量进入了前十名 • 都进入了美国杂志营业额的前15名
得到的认识
• 社会影响力建立在其商业成功的基础上
美国杂志营业额前15名(单位:千美元)
排名名称 1 电视指南 2 人物 3 时代周刊 4 运动画刊 5 好家与花园 6 新闻周刊 7 读者文摘 8 游行 9 商业周刊 10 财富 营业额 1,172,127 1,155,395 962,651 905,313 595,667 594,181 543,674 532,947 499,732 379,921
6 广东 《家庭》 (月发量) 7 广东 《第二课堂》 (月发量) 8 团中央 《青年文摘》 (月发量)
305
280
半月刊
半月刊
213
半月刊
半月刊 月刊
9 广东 《家庭医生》 192 (月发量) 10 浙江 《小学生时代》 160 (来源:中国期刊协会)
广告收入排行
广告收入最好的几类杂志
市场取向杂志的特点
市场类杂志的生态 按内容及趣味分
• • • • • 时尚 汽车 军事 财经 时政
按读者定位分(盈利模式)
• 大众化杂志 • 小众化 中产阶级属性 • 打工杂志 • 行业杂志
杂志数量的增长
1970年代末:不到1000种 1990年代后期:8000多种(尚不包括1万多种内 部期刊)。
《财经网》/ 胡舒立
• 创办的《财经》诞生不久即获得“muckraker(扒粪者)” 的公众印象。她也因此被美国的《商务周刊》评为胡舒立: 50位“亚洲之星”之一。她是中国首位获此殊荣的记者, 获得的评语是“ 中国最危险的女人”。 • 她最大的贡献,“是最早系统化地引进现代新闻理念,并 且不遗余力地实践和推广”,由此,正如她自己所希望的 那样,不仅是历史的记录员,而且“推动社会进程”。
杂志的社会政治角色
主要表现在时政杂志和财经杂志的影响力上 两类时政杂志
传统的时政杂志
• 《半月谈》、《瞭望》、《时事报告》等 • 主要是党和政府声音的传递者。
新型时政杂志
• • • • 《南风窗》、《中国新闻周刊》、《瞭望东方周刊》 所获得的影响力(影响政府和社会进程的能量)较为有限 与美国杂志的比较 与报纸的比较
排名名称 营业额 11 福布斯 374,029 12 好主妇 360,419 13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354,959 14 PC杂志 344,386 15 家庭圈 338,532
今天中国的政经杂志影响是不是在增强?
相对于报纸电视等媒体而言?
《财经》是双周刊,发行量虽然只有10万份,常年广 告收入却达2亿元人民币,是中国盈利最高的报刊之一, 并且在中国的决策圈中有一批忠实的读者
2003年,期刊广告收入已经增加为23.38亿 元人民币 ,比2000年增长了1倍多。 杂志的广告增长速度快
总结
虽然相对弱势 但成长空间比较大 且增长速度比较快
下一个问题
杂志行业内部,这种经营状况的分布如何?
发行量排行 编号 期刊名称
发行量(万册) 刊期
1 《半月谈》(含时事资料手册) 450 半月刊 (期发量 2 《读者》(含乡村版) 500 半月刊(月发 量) 3 《知音》 423 半月刊 (月发量) ) 4 《故事会》 372 月刊 5 《时事报告》(中学生、大学生版) 370 月刊
• 中国杂志发行量排行(参见表格) • 传统的政经杂志失去了读者的宠爱(主要靠行政订阅维 持)。 • 新兴的政经杂志尚未取得足够稳定的市场成功(在市场占 有和营业额上比不上通俗杂志)。 • 赢得读者青睐的主要是一些非政经的、以娱乐生活为内容 主导的杂志,如妇女杂志、文摘杂志、娱乐杂志、健康杂 志等。
杂志业结构的变迁
仍然由政府财政支持的刊物数目在逐渐减少,影响力也在 减少
• • • • 党委的机关刊物 部分事业或行政单位支持的刊物 社团刊物 “内部刊物”
市场取向部门:市场取向的刊物大为增加
• 新兴的市场取向的杂志 《新周刊》:由广东出版集团、三九企业集团联合主办。 《财经》: • 有的从传统转化而来 《南风窗》 《瞭望》创办《瞭望东方周刊》
从广告收入来看,我国杂志的产业重要性略弱于三 大传媒 杂志的盈利模式
销售 广告
• DM杂志
与其它国家的比较(中美比较,参考秦朔的文章)
1998年
• 我国杂志业的广告额为8.9亿人民币 • 相当于美国杂志广告额的不到1%;
2000年
• 我国杂志业的广告额为美国杂志广告额的6%。 • 相对比重(杂志广告占媒体广告的份额) 我国杂志广告占媒体广告10%的份额;欧洲国家约占10%-15%; 美国约占20%-30%。
• 中国会变成一个热爱杂志的国度吗? • 城乡分化、阶层分化、年龄分化
二、中国杂志业的结构与制度变迁
变迁的基本动力过程
商业化/市场化 集团化/再集中化
改革之前中国的杂志业结构
事业单位,国家所有,由国家财政支持
杂志业的基本结构体系
按主办单位进行细分 党委、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等都有自己的刊物:
6 广东 《家庭》 (月发量) 7 广东 《第二课堂》 (月发量) 8 团中央 《青年文摘》 (月发量)
305
280
半月刊
半月刊
213
半月刊
半月刊 月刊
9 广东 《家庭医生》 192 (月发量) 10 浙江 《小学生时代》 160 (来源:中国期刊协会)
在美国,杂志具有较大的社会政治影响。
DM杂志
中国 杂志与通俗文化
• 早年: 《读者文摘》、《青年文摘》、《故事会》 • 近年 《知音》、《家庭》等大众化杂志的影响 中产阶层的消费杂志(包括一些兴趣杂志) 面向打工者人群的打工杂志
《读者》
“中国人自己的心灵读本” 《读者》1981年创刊以来,月发行量3万册。到 2005年,月发行量已超过900万册,跃居中国期 刊排名第一位,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位,世界综合 类期刊排名第四位。累计发行9亿册,具有亿万 读者所认可的文化关怀
与他国的比较
中国
• • • • • 中国居民平均每年每人拥有2.32册期刊(2003) 几乎每天都读杂志的固定读者占居民总数的4% 目前中国各类期刊所拥有的日均读者总数为2.31亿 期刊尚未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2003年,中国有杂志8000种左右。
美国:
• 美国人偏好杂志(The American People have a tremendous appetite for magazines) • 大约有90%的美国成年人每个月都阅读10本杂志或以上。 • 总体数量:1.8万种杂志左右 杂志的流行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富裕程度
时尚类
• 《时尚》、《世界时装之苑》《瑞丽》 • 2004年上半年,广告刊登总额占杂志广告总额的比例为38%
财经类
• 《财经》 • 2004年上半年,广告刊登总额占杂志广告总额的比例为14.59%
计算机类
萎缩的杂志
行业类期刊
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业的未来?
个性化特征的媒体 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三、杂志的社会文化及社会政治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