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4)24--33 、、
(完整)外国教育史知识点,
![(完整)外国教育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876480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8.png)
四.名词解说与简答1.斯巴达教育——教育目的,培育百折不挠的战士和绝对听从的公民。
——教育阶段,①精选婴儿,只有部落长老以为健康的小孩可养育;②“小孩督导”教育:七岁后,开始在特意机构家受教育;在公共教育机构中过艰苦生活;强召集体性的养成,不一样意有任何个人意志;③青丁“艾弗比”(青年军事训练团)教育:十八岁后,接受直接由军事领袖组织的为期两年的强化军事训练,并进行“奥密服役”。
——评论:斯巴达教育没有给智育留下余地,他们几乎拒绝全部文化知识,甚至连基本的读写都拒之门外,造成了整民族的素质低下。
这种关闭的状态最后致使了斯巴达城邦的衰败。
2.雅典教育——教育目的:造就身心和睦发展的公民——教育阶段:①重生婴儿由父亲决定能否养育;②六岁前接受家庭教育,六岁后,女孩由母亲教育,男孩则由“教仆”进入音乐学校,接受特意教育;③十三岁起,在体操学校接受体育教育,包含“五项竞技”;十六岁后,少量人进入体育馆接受特意教育;④十八岁后,接受艾弗比军事训练——评论:雅典教育着重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对后代的自由教育拥有重要影响。
3.智者学派——智者 : 本来泛指有智、有才之人,用来专指那些向人们教授雄辩术及其余知识,并收取必定学费的人,所以,能够把智者视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智者的特色 : (1)哲学上的感觉主义、相对主义;( 2)论辩术、文法和修辞学方面的研究与建树;( 3)以教书为职业并收取学费;( 4)重视实质利益及个人主义偏向。
——智者的贡献 : (1)关怀社会政治和人的道德问题。
促进希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和社会的变化;( 2)是一批真切意义的教师;( 3)智者们之力于文法、修辞和逻辑的研究和教课,使这门学科得以成立和发展,并发展成为西方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4.产婆术——苏格拉底以为,真谛是以潜伏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中,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授现成的真谛,而在于经过谈话和议论,除去全部误解,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谛——产婆术由讽刺,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构成,即在讲话中,经过不停的追乞降辩难,迫使受教育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从详细现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和实质——产婆术是一种要修业生和教师共同议论,互为激发,共同找寻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踊跃思虑,判断和找寻正确答案,但这种方法是主观片面的。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归纳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9dfbc5c4b73f242326c5f13.png)
外国教育史1.巴比伦的教育巴比伦文化的前身是苏美尔文化。
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已产生文字。
泥板书,从图画文字逐渐演变成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的学校被称为“泥板书社”。
2.古埃及的教育(1)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僧侣学校(寺庙学校)职官学校(书吏学校)文士学校3.古印度的教育古儒学校: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
这类学校中的教师被称为古儒。
学生学习年限一般为12年,学习内容主要为《吠陀》经,还规定学习的六科为:语音学、韵律学、文法学、字源学、天文学和祭礼。
在古儒学校中,体罚是常用的手段,对年龄大的学生采取恩威并施。
另外,古儒学校在教学时,常利用年长儿童充当助手。
这种方法后为英国教师贝尔袭用,即盛极一时的导生制。
4.对比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的异同(1)相同点:二者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接受教育。
(2)不同点:①教育目的不同。
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勇猛善战的军人,而雅典教育的目的则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②教育内容不同。
斯巴达人的在受教育阶段主要以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为主,其他方面的教育业只是服务于军事教育;而雅典除了体育训练外,还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③教育机构不同。
斯巴达的教育机构主要是军营和“士官团”;而雅典的教育机构是私立学校和国立体育馆。
④教育方法不同。
斯巴达教育方法严厉粗暴,一味服从;而雅典的教育则重视启发诱导,理论思辨。
5·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三艺”: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是智者首先确定下来的。
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教育目的:教人学会政治活动的本领教育内容:雄辩术(文法、修辞学、辩证法、数学、自然科学、音乐等)6.苏格拉底方法又称“精神助产术”,“产婆术”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
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7.柏拉图《理想国》四艺: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理论8.古罗马的教育共和早期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既能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又会打仗的农民兼军人,教育体制主要以家庭教育为主;共和后期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演说家、政治家,教育体制主要以私立学校为主;帝国时期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效忠于帝国的顺民(初中等学校)和官吏(高等学校)。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https://img.taocdn.com/s3/m/4628e5f7caaedd3382c4d341.png)
外国教育史教程复习提纲第一编古代教育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古巴比伦:文字载体:楔形文字教育机构:泥板书舍2、古埃及:世界上最早的字母:古国王时代发明的24个辅音字母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培养治国人才)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职官学校(培养专项工作的官员)文士学校(培养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3、古印度:婆罗门教育机构:古儒学校;主要教学内容:核心任务:维持种姓压迫,培养宗教意识内容:《吠陀经》教学形式:公元前9世纪前,以家庭教育为主,完全靠背诵公元前8世纪后,古儒学校教学方法:口授、体罚、导生制佛教教育发对婆罗门时期种姓制度,提倡众生平等。
寺院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构,也是一种学术机构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的比较:区别:婆罗门教育是一种私立的教育,教师均由婆罗门担任,教育对象多为婆罗门子弟,故教育带有强烈的贵族性,教育方法采用口授法及导师制;佛教教育则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教师均由佛教僧侣担任,教育对象较为广泛, 故教育带有平民性,教育方法把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
共同点:①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徳陶冶,使每个人都能稳步减少乃致彻底摒除尘世迷惑,使自己的精神或灵魂“得救”或“解脱”。
②其内容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缺乏积极的因素。
③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变革,也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久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特点:①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②各国(或不同地区)的教育及不同时期的教育各有其特征;③教育内容较丰富;④与教育内容繁复相应,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具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适应力;⑤各国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但总的来说,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教育,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⑥知识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⑦文明及文化的教育甚为古老。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探1、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各自特征2、毕达哥拉斯的教育思想核心:高度重视数学,数学是万物的本源;灵魂不死,生死轮回目的:为知识而求知识,使人的心灵和灵魂得到净化内容:理性主义:在道德行为中以知识为指导3、智者派(名词解释):公元5世纪后,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冋教师,他们云游各地, 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逐步形成一个阶层。
外国教育史 期末复习资料 重点
![外国教育史 期末复习资料 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f9e2e59680203d8cf2f244c.png)
第一章奴隶社会的教育一、比较雅典与斯巴达教育的异同雅典与斯巴达教育既有相同点也各具特色。
◆相同点:教育权为奴隶主垄断;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军事体育操练放在首位。
◆不同点:雅典注重人的多方面的和谐发展,斯巴达只有单调的军事训练,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斯巴达的教育皆由国家创办,雅典除国立体育馆与军事训练团外皆由私人创办。
二、智者及其对教育的影响1、智者的含义: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希腊出现第一批职业教师,他们周游各个城邦,专门教人以雄辩术和其他科学知识并收取学费,是“三艺”学科的创立者。
2、智者的教育影响: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扩大了教育对象,扩大了教育内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的预备教育);对教育理论的影响(智者的教育思想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教育与政治、道德的关系;教育的作用等。
)三、苏格拉底法这种方法并不直接将各种知识交待给学生,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从他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四、柏拉图《理想国》中设计的金字塔式的教育制度0~3岁,由女仆照顾3~6岁,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幼儿教育7~16岁,进入初等学校接受普通教育,(情感教育——节制的顺民)17~20岁,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意志教育——勇敢的军人)(第一次考试)21~30岁,智慧教育阶段——理智的官吏(第二次考试)31~35岁,继续学习——重要官吏36~50岁,经十五年实践锻炼——哲学王,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
五、亚里士多德的教育阶段论1、教育阶段论--“效法自然”0~7岁,学前教育阶段。
5岁以前不应要求儿童学习课业或工作;游戏、讲故事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注意儿童的语言。
7~14岁,初级教育阶段。
教给儿童“真正必需的有用的东西”,而不是“一切有用的东西”。
以情感道德教育为主,实施和谐发展的教育。
14~21岁,高等教育阶段。
学习哲学与科学,主要发展学生的理智灵魂,以智力教育为主,以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发展人的理智——理性教育。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916739cf10661ed9ac51f346.png)
名词解释1、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
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2、"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分华夷,无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
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3、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稷下学宫虽然是齐国官办,但它实际上又是由许多私学组成的。
稷下学宫综合发展了春秋以来私学的长处.如不治而议论、自由辩论、学无常师等.此外,在学生管理上,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体现了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
稷下学宫前后历时150年之久,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4、明人伦:“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称为“五伦".孟子着眼于处理好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目的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5、虚壹而静:荀子提出主张培养的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专心有恒。
虚,即虚心,就是不要先入为主;壹,即专心,不要一心二用,也不以已有的知识或见解排斥对新知识或见解的研究和掌握;静,即静心,不能用胡思乱想或情感的冲动来扰乱人的理智和正常的思维活动。
6、豫时孙摩:这是《学记》总结出的四条重要教学原则。
“豫”是预防性原则,要求事先估计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倾向,采取预防措施;“时”是指及时施教原则,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孙”是指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摩”是指学习观摩原则,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868477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8.png)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一、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1、古代埃及的各类学校:宫廷学校(皇家子弟和朝廷重臣的后代)官职学校(贵族和官员子弟,实习学校)寺庙学校(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教育)书吏学校(培养公务人员,门槛较低)2、古埃及的教育与教学方法:学校课程广泛而丰富,但教学方法却十分简单粗暴,灌输、体罚、机械地反复练习被看作正常合理的手段。
二、斯巴达的学校教育目的和任务:把年轻一代的奴隶主培养成为体格强壮的勇悍的武士,并从中挑选国家未来的统治者,因此,体育和军事训练特别受到重视。
学校管理特点:①高度军事化;②管教人员组织严密,拥有权威;③管理和教育过程贯穿德育教育;④实行开放式管理三、雅典学校管理特点:①尚未出现分班教学制度;②终年授课;③初等学校已有分科型教师;④学生比较自由;⑤实行开放式管理四、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1、修道院学校:集中教活动、生产劳动、学术活动和教育活动于一身,具有多种功能。
主要是培养大批教会领导人员。
修道院学校是中世纪早期西欧基督教会设立的主要教育机构。
2、大主教学校:培养教会的骨干是主要目标。
设备较好、学习内容较完善。
3、教区学校:规模小、设备简陋。
给予教徒子女以基础的学校,也向世俗群众开放。
五、中世纪西欧的世俗学校:官廷学校和文法学校;初等学校和城市学校;骑士教育六、文艺复兴1、概念:新兴资产阶级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领域内开展的一场革命运动2、时间:14—16世纪3、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生产方式这一历史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是整个反封建、反神权革命运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七、人文主义学校教育维多里诺(意大利)创办的孟都亚宫廷学校被称为“快乐之家”,他本人被称为“仁慈之父”和“第一个新式学校教师”。
主张通才教育\自由教育\文雅教育,渊源与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教育是“自由人”的特权,为的是发展自由人的高贵人性,它不应该是一种职业的准备。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f7a12c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a.png)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古代两河流域的教育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XXX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
考古家断定这一时期,XXX已经发明了“泥板书”和文字。
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
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
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由于泥板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教学,管理十分严格。
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研究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
公元3世纪后,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逐渐衰落。
后人了解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主要通过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和研究。
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第二节、古代埃及的教育与巴比伦一样,XXX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科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天文学上能区分恒星和行星,还制作了天体图和太阳历;数学上,采用了10进位的计算法;医学上的木乃伊制作;建筑方面的金字塔的建造都是人类史上的杰作。
一般认为古埃及建立的学校是人类最古老的学校。
1、汗青背景①地处泥罗河流域,农业发达天文学:观测天象,预测气侯及河水泛滥的同期建立科学几何学:丈量田亩、建造庙宇、房舍水利学:灌溉知识系统医学:制造木乃伊、医疗地理学:对外商业、军事远征②前3500年进入妈奴隶制社会,统治者(法老)采取配置大小官吏,强化国家机器,实行对外侵略和宗教统治,这些知识要有专门的机构传授。
③文字出现:图形文字→用字母、音符、词组组成的复合文字2、黉舍类型:最早建立的学校是宫廷学校:培养皇子皇孙和朝臣子弟,学成后充任官吏,产生于埃及古王国末期。
到了中王国时期,一些政府机关在机关内部附设职官黉舍,招收贵族及官员子弟,以政府办公处所为校址,XXX充任教师。
外国教育史复习整理
![外国教育史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e5e5b3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1.png)
外国教育史复习整理第一篇:外国教育史复习整理外国教育史复习整理一、名词解释1..古儒学校:它是由印度的一种被称为“古儒”阶层的人士们设置起来的学校。
古儒是指那些对婆罗门教的教义(吠陀经)有较深研究而愿专门致力于青年教育工作的人。
2.柏拉图: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
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具体到教育上,他认为学习就是回忆。
他在社会观上很推崇斯巴达的教育制度。
他的专注《理想国》中,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
3.骑士七技:包括骑马、击剑、打猎、游泳、唱歌、吟诗、弈棋4.班级授课制:它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是由于要求普及教育,扩大教育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批判、否定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封建隔绝状态下长期实行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的结果。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期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定下来,以后,又经过赫尔巴特等教育家进行补充,使它进一步完善。
5.《巴尔福教育法》:(1)废除原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和督促就学委员会,由郡议会和郡级市设地方教育局管理学校教育。
(2)地方教育局有兴办和资助中等学校、中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校,并提供地方税款的职权。
(3)地方教育局有否决学校管理委员会选任的不合格校长和教师的权利。
(4)地方教育局需调查本地区的教育需要,制定扩大和协调不同类型教育的计划,并考虑本地区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关系。
6.绅士教育:洛克讲的绅士教育,主要指对刚刚夺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子弟的教育。
7.《费里法案》:1881年至1882年期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颁布了两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被称为《费里法案》。
第一个法案中规定了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和世俗化原则,后一个法案是使三个原则具体化。
这些法案规定:6-13岁为义务教育的年龄;免除幼儿园、小学及师范学校的学费;废除《法卢法案》(1850年通过)中关于教会对学校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改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等。
外国教育史 资料
![外国教育史 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1fb931b0b4e767f5acfcec1.png)
外国教育史复习笔记1、古埃及的学校类型有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
2、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是智者。
3、智者派的共同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4、古希腊教育对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贡献是自由教育思想、多样化的教育制度。
5、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军事教育)第一,斯巴达人把教育看作最重要的国家职能和社会职能;第二,建立公共的国家教育机关以教育统治阶级的青年一代;第三,整个统治阶级对于教育问题的注意;第四,注意培养勇敢、坚韧性和爱国主义精神,实施体育与军事训练;第五,国家注意女子教育。
6、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自由和谐教育)第一,雅典人把国家的意志与青少年的内在需要巧妙地结合起来了;第二,雅典盛行私人办学,国家只负责16—20岁青年的教育;第三,雅典重视各种教育,使人的才能、倾向、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7、毕达哥拉斯把数学当作世界的本源,认为数具有完全、匀称、和谐三种特性。
化天心为人心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8、苏格拉底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问题。
9、苏格拉底在伦理道德方面的主要观点有哪些?(1)实践的哲学—道德;(2)寻求道德的一般;(3)教人学会做人(4)智慧即德行;(5)自制是德行的基础;(6)守法就是正义(7)身教胜于言教10、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
11、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近郊的运动场附近创建学园,讲授哲学和科学,是当时哲学和科学的中心,并对中世纪和近代大学产生了影响。
12、《理想国》中的教育观1)理想国的建立和保持,端赖于教育。
2)理想国中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
3)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4)理想国中重视早期教育。
5)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6)他要求不强迫孩子学习,主张采用做游戏的方法。
7)每个人的灵魂中有三种成分:理性部分、欲望部分、激情部分8)第一次提出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845c2efb8f67c1cfad6b8b3.png)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苏格拉底法”也称“助产术”,是苏格拉底创立的一种师生共同探讨和交流的对话教学方法。
苏格拉底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自己得出结论。
苏格拉底法包括三个步骤:(1)讽刺即连续的诘问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认识中的错误;(2)归纳下定义,使学生掌握明确的定义;(3)助产术即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
苏格拉底法可视为启发式教学法和发现法的萌芽。
2、古代希腊教育中的“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四种自由艺术”,简称“四艺”。
3、《大教学论》《大教学论》——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
该书以严谨的结构系统地论述了关于改革经院主义教育,建立资产阶级新教育的主张,首次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教育漫话》《教育漫话》原为洛克与其友人爱德华•葛拉克讨论教育问题的通信,1688年后,为了帮助英国上流社会家庭用“最容易”、“最简捷”的方法培养青年绅士,洛克把信札加以编辑,于1693年公开发表,成为一本教育专著。
5、《爱弥儿》1762年,卢梭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问世。
卢梭在这部构思20年,撰写3年,精思熟虑的杰作中,对当时法国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别是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
他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主义教育,疾之如仇,无情地揭露了其压抑儿童个性的种种弊端,要求加以根本改造。
他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描绘了一幅培养新人的蓝图。
6、从做中学由杜威提出,他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
从做中学:“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 ─1952)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
”①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
外国教育史重点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重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24b4d3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9.png)
裴斯泰洛齐认为,语言教学经过三个阶段:一是发音教学。
要使儿童学会发音,首先应让他们练习听音。
应先学元音,再学辅音。
学会发音后,再学字母、音节和单词。
二是单词教学。
它教儿童学习周围环境最重要的事物、历史、地理、人们的职业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单词即名称。
三是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就是要教儿童把名称和事物联系起来,认识事物的各种特性,特别是它的数和形,以及各种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并学会清晰地表述它,从而既发展儿童的语言及认识能力,又使他们获得各种知识。
裴斯泰洛齐将人的认识看作是从对感性事物的有形印象上升到清晰的观念的过程。
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的内涵是多方面的:第一,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
第二,必须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
第三,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教学程序、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要与学生的认识活动规律相协调。
第四,要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
外国教育史重点整理
![外国教育史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642627f1ed9ad51f01df28b.png)
一、古典时代的教育(斯巴达、雅典):以斯巴达和雅典为代表的城邦时代二、斯巴达的教育(1)教育背景(军事化的农业国家;由严重对立的三个社会阶层构成的国家)(2)教育完全由国家控制(3)实行严格的体检制度,以保证体质上的优越性。
(4)教育阶段及内容:7岁以前,公民子女在家中接受母亲的教育。
7岁-18岁男子进入教育机构,主要学习“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投标枪,并接受严酷的训练。
从18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
年满20岁的公民子弟在国家边境沿线驻扎,开始接受实战训练。
到30岁时,正式获得公民资格。
(5)重视女子教育。
(6)斯巴达人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而不关注文化知识的学习(7)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体格强壮的战士三、雅典的教育(1)民主化的商业社会(2)高度重视教育,盛行私人办学(3)教育阶段及内容: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
7岁以后,女孩继续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男孩则开始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
13岁左右,公民子弟一方面继续在文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另一方面则进入体操学校,接受各种体育训练:游泳、舞蹈、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15、16岁,大多数公民子弟开始从事各种职业,少数显贵子弟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
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属于预备公民阶段。
20岁,经过一定的仪式,被授予公民称号,获得完全的政治权利。
(4)雅典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请思考: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的差异表现为哪些方面?四、西方三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一)论教育国家管理(①国家控制教育,公养公育,培育人才。
②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长官。
③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哲学家和军人)(二)论早期教育:孕妇应经常散步,并接受培训。
3岁之前,儿童由女仆照应其衣食起居,由国家最优秀的公民来监督实施教育,对儿童加以正面的熏陶和教育。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d4def5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2.png)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1.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早期)2.西周时期天子设立的大学称(辟雍)3.西周六艺教育中属于“小艺”的是(书数)4.战国时期创建稷下学宫的国家是(齐国)5.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是(孔子)6.将自然科技知识作为重要教育内容的是(墨家)学派7.下述思想属于法家的是(以吏为师)8.提出“三纲领”和“八条目”的著作是(《大学》)9.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董仲舒)10.“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汉代)11.“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汉武帝)12.王充的主要著作是(《论衡》)13.王充认为人才的最高层次是(鸿儒)14.魏文帝时制定(五经课试法),按通经的多少授予不同等级的官职,将选官考试与教育考试更紧密的结合起来15.西晋在太学之外再设的一个中央官学机构是什么?(国子学)16.西晋立(国子学),以后发展成为与太学相区别、面向高层官僚子弟的学府,开中央官学教育分别士庶的先例17.嵇康是魏晋时期(玄学)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18.《颜氏家训》的作者是(颜之推)19.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个历史时期?(隋朝)20.唐朝科举生源中,在官学中通过了规定的学业考试,选送到尚书省应试的,称为(乡贡)21.“六学二馆”是哪个朝代中央官学体系的简称?(唐代)22.以下唐朝的学校中,不属于国子监管辖的是?(医学)23.韩愈的教育思想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师道思想)24.苏湖教学法实质是一种(分斋教学制)25.王安石在熙宁兴学中颁布(《三经新义》)26.朱熹认为大学的教育目的在于(明理)27.“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对(教育作用)的描述28.朱熹的理学教育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29.明代国子监学生通称(监生)30.下列学校中,属于清代官学所独有的是哪一种?(觉罗学)31.在培养目标上,特别注重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家是(王守仁)32.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命题33.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正式颁布并施行的学制是(癸卯学制)34.下列不属于维新运动时期创办的学堂是(福建船政学堂)35.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36.科举制度正式废止于(1905)年37.壬戌学制颁布于(1922)年38.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展的乡村教育实验活动是(江苏昆山徐公桥农村改进实验)39.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教育)40.“三艺”由(智者学派)所创立41.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强调的是(军事体育)42.《论演说家的培养》是(昆体良)的教育著作4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具有明显的(宗教性)44.西欧中世纪后期产生的城市学校是一种(世俗性)学校45.在西欧中世纪早期的学校教育中,(神学)是全部学科的“王冠”46.(蒙田)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47.由于创办“快乐之家”而被誉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是(维多里诺)48.在下列人文主义者中,倡导“公共、平等、普遍的教育”的是(莫尔)49.(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通过,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50.在法国历史上实施时间最久的(《费里教育法》)规定,初等教育应是世俗的、免费的、普及的51.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德国大学教育模式对欧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52.1755年在(罗蒙诺索夫)倡议下成立了莫斯科大学,它在俄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53.《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54.提出“要素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裴斯泰洛齐)55.奠定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科学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思想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56.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家是(斯宾塞)57.提出“形式阶段”教学理论的教育思想家是(赫尔巴特)58.新教育运动之父是(英国的雷迪)59.设计教学法之父是(克伯屈)60.蒙台梭利创办了(儿童之家)61.法国职业教育史上的“技术教育宪章”是指(《阿斯蒂埃法》)62.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次贯彻了非宗教的社会主义教育原则的立法是(《统一劳动学校规程》)63.肯定了六三三学制和综合中学地位的美国中学教育史上的里程碑是指(《莫雷尔法案》)64.《一个要素主义者促进每股教育的纲领》是谁的作品?(巴格莱)65.主张把宗教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的是哪家教育思想?(新托马斯主义教育)66.“教学机器之父”是(斯金纳)1.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一种选士制度。
《中外学教育史》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中外学教育史》复习资料整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89a4b3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1.png)
《中外学教育史》复习资料整理总结1.原始社会时期儿童教育的特点内容主要是:①社会公育是实施儿童的基本形式:②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实施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③原始会儿童教育的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④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5、原始社会教育方法简单,主要是观察模仿、口传身授,在实际活动中进行教育。
2.《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它是分年龄的教育。
3.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4.所谓保傅教育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5.太师太保太傅合称“三公”6.我国最早实施胎教的是西周文王的母亲太任。
7.奴隶社会时期学前教育的总特点是:1.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家庭承担教育学前期儿童的任务;2.学前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宗法性;3.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初步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4.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尤为重视,不仅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要求。
8.因此在封建社会中,培养幼儿的孝悌观念,成为家庭学前教育的首要任务。
9.王应麟的《三字经》是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童蒙读物。
10.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了“外像内感”的胎教理论。
外像是指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内感是指母体内的胎儿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感应。
11.《颜氏家训》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12.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一、提倡尽早实施二、提倡威严有慈三、重视语言教育四、强调真才实学五、重视风化陶染13.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应当从严入手,严慈结合14.朱熹强调“眼前事”,养成习惯。
编写了《童蒙须知》与《小学》在教育工作中提倡以正面教育为主15.王守仁,自然教育论提出者,自然教育比卢梭早200年传统教育思想:一、对传统儿童教育观的批判二、在教育理念上,提倡顺应“童子之情”三、在教育内容上,提倡“歌诗”“习礼”和“读书”的全面教育四、在教育方法上,提倡“诱”“导”“飒”的教学方法16.《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为学前教育专门制订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重点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e8c6b4d0b4c2e3f5627630a.png)
第一章古埃及的教育一、家庭教育在古代埃及,家庭教育是由父母实施的。
一般4岁以前的子女由母亲养育,4岁以后,男孩由父亲直接教育。
许多专门的知识技能是通过家庭以父子相传的方式传授下来的。
如祭司、建筑师、木乃伊师等,都是家庭世代相传的行业。
古代埃及的家庭还传授给下一代简单的计算、书写,以及某些职业技能。
道德教育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古代埃及的道德教育目标就是使青年人做到敬畏日神、效忠国君、尊敬官长、孝顺双亲。
二、学校教育(1)古埃及学校的类型:职官学校、僧侣学校、文士学校1、宫廷学校: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置的学校。
对象:皇子皇孙和朝臣的子弟内容:基础训练(读写算)和业务训练(管理国家事务、习武和善于词令)目的:造就所需要的官吏2、僧侣学校(也称寺庙学校,学术中心)附设在寺庙中,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学校机构对象:中层贵族子弟内容:科学技术教育(数学、天文学、医学、建筑等)目的:比较广泛,主要是培训祭司或僧侣3、职官学校(书吏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主要用来训练实用人才的学校。
对象:中下层奴隶主贵族子弟内容:阅读、书写、计算和法律知识;也有的讲授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较高深的学问。
目的:训练一般的能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
4、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的学校。
对象:一般奴隶主与自由民,比较宽泛内容:基本的读、写、算目的:培养能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
文士学校:古代埃及重视书写,因此出现了一批精于书写、通晓法令和具有很高文化修养,以掌握文字为基础的人叫文士。
这些人在他们待官求职之际,为那些不能上神庙学校的一般奴隶主和其他自由民子弟设坛讲学。
(二)古埃及的教育内容和方法1、内容(1)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2)练习书写(3)练习词令(4)重视数学和计算2、教学方法(1)以机械教学为主(2)重视体罚“男孩子的耳朵是长在背上的,只有打他他才听”“学神把教鞭送给人间”(信奉“多神论”和“万物有灵论”)3、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为师评述: 古代埃及的教育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教育,它的类型之多、水平之高是其它国家所不及的。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5a8d6e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3.png)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的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或理论?答:(1)适合他们生活、生产劳动,是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2)不仅是生存发展的需要,还是适应繁衍的需要;(3)从其产生就是有意识进行的,是生活中的言传身教。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答:母系氏族:5万年前-5千年前;父系氏族:5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1)生产劳动的教育(石器);(2)生活习俗的教育(成人礼);(3)原始的宗教教育(灵魂崇拜);(4)原始的艺术教育(歌唱、舞蹈、给饰、雕刻等);(5)体格和军事训练。
3、试述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答:(1)教育的目的一致,教育的权利平等;(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括了多个方面;(3)教育活动在生活、生产中进行;(4)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5)男女的教育是有区别的,根源在于社会分工;(6)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的人员。
第二章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教育1、“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答: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西周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六艺”教育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
按其学科性质分为三个方面:(1)礼乐,属于政治教育的范围,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礼包括了奴隶社会的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各种仪节,着重于训练人的外在行为规范。
乐包括器乐、诗歌、舞蹈等,是各门艺术的总称,包含了德、智、体、美多种教育因素,着重于陶冶人的内在精神情操。
(2)射御,是军事教育方面的内容。
射指射箭技术的训练,御指驾驭战车的技术训练。
西周时期以车战为主,常以拥有战车的多少来衡量一国武力的大小。
因此,射、御是当时主要的军事技术。
(3)书数,是基础文化课。
书,即识字、习字教学。
数的教学,包括教儿童数数、学习记日法,以及一般计算能力的培养。
书、数的教学,主要是在儿童时期进行,因而它们被称为小艺。
2、春秋时期历史性教育变革有何表现?答:(1)官学衰退。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提纲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e6e6af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9.png)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篇: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提纲一、卢梭(儿童权益的守护神)的自然教育理论(含义、培养目标、方法原则)、代表作1.卢梭的教育著作:《爱弥儿》(1762),创立了“自然教育理论”2.自然教育理论的含义: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的灌溉、强迫,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
(卢梭“回归自然”教育也是“消极教育”)3.卢梭的“自然教育”,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戕害人性的教育所发出的挑战。
“回归自然”、遵循天性——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
4.自然教育理论的最终培养目标:“自然人”----相对于专制国家的公民来说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极高的人。
卢梭所憧憬的身心协调发展、广泛适应社会情况的社会“自然人”,也就是摆脱封建羁绊的资产阶级新人。
5.自然教育的原则:正确对待儿童和给予充分自由;由于儿童天性的个体差异,要求因材施教。
二、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概念和内容),代表作1.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总结了他早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实践的经验,初步建构了自己的社会观和教育思想。
2.教育目的:λ人人都应受教育,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获得符合他的天性和社会地位的教育λ教育的首要功能应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能力发展λ教育的措施既要适合儿童的天性,又要符合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将人的天性纳入社会秩序的正规,并促使他们把自己提升到道德状态λ一个人只有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发展,才既是个性“完整的人”,又是人格上真正独立的人。
3.教育心理学化: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
具体包括4个方面:λ教育目的和教育理论要心理学化;λ教学内容要心理学化(要素教育理论);λ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要心理学化(直观性和循序渐进原则);λ儿童的自我教育要心理学化4.(初等教育改革实践的结晶)要素教育的含义:初等学校的各种教育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在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全面和谐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4)
第十三章19C末和20C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24、比较欧洲新教育运动和美国进步教育的异同。
⑴相同点:①都把矛头指向了传统教育,批判传统教育观和一些做法②都要求改革,并且进行了实验③都对以前的教育著作深入研究,并在之上提出新的观点④都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
⑵不同点:①欧洲重视校园环境,美国偏重课程方法②欧洲注重全面发展,并不偏废知识的传授;美国较极端,忽视了教育中的基本规律。
第十四章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25、儿童之家:1907年,蒙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开办了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
她将最初用于低能儿童的教育方法经过适当修改,运用于正常儿童,也取的了极大的成功。
26、自由-纪律-工作的关系;儿童-教师-环境的关系。
⑴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生命潜力是通过自发的冲动表现出来的,其外在表现就是儿童的自由活动。
主张赋予儿童自由活动的权利,让儿童在自由活动中体验自己的力量。
她强调儿童的自由活动,但并不排斥纪律。
纪律必须通过自由来获得,纪律与自由是不矛盾的。
真正的纪律是积极的、活泼的、主动的、内在的和持久的,只有这样的纪律才有可能被儿童从学校带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去,成为儿童可以享受的自由的一部分。
同时,儿童的自由是有限度的,即在维护集体利益的范围之内并按规定的程序使用教具。
对有益于儿童发展的任何行为,不管其表现方式如何,教师都应允许而且要对这种行为进行仔细的观察,引导儿童走上自我教育的道路。
因此蒙台梭利主张的自由是一种有纪律的自由。
工作不仅是人类的天职和生活的需要,也是儿童的内在需要。
工作使儿童的肌肉和肢体动作协调,手脑并用,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发展,还能磨练其意志,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是通过“工作”来解决自由和纪律这一对矛盾的。
⑵蒙台梭利认为在教育活动中儿童应处于主动地位,教育者的首要任务是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因此教师应是一位观察者和指导者。
教师应在自然的条件下,采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
教师的观察还包括对儿童家庭及他的生活环境的观察。
教师要把观察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的根据,不断提高指导儿童的水平,成为儿童活动的自觉的指导者。
教师要尊重、了解、相信、热爱儿童,要耐心等待儿童的成长,不要急于干涉儿童,不要拔苗助长。
第十五章★杜威的教育思想
27、从做中学:杜威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地位。
这种活动性、经验性课程的范围很广,包括园艺、烹饪、缝纫等形式。
在杜威看来这些活动既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又能满足社会性的需要,还能使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
在杜威看来,在“从做中学”时,必须排除由于外部强制或命令的行动、不能将行动的人引入未来更广阔的领域的行动以及习惯性和机械性的行动。
其次是,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做事和活动会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做事和从事活动就不能一律化。
"指望一个幼小儿童从事的活动像年龄较大的儿童所从事的活动那样复杂,或者指望
年龄较大的儿童所从事的活动像成人所从事的活动那样复杂,这是可笑的。
因此,杜威强调说:只有当儿童要做的事和从事的活动"具有呼唤他去做的性质或具有期待他的能力的支持的性质时,只有当困难能起激励作用而不是起使人沮丧的作用时,这种选择才是他力所能及的"。
28、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生活的准备。
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教育是一个事业能够保证儿童充分发展,生长需要。
强调儿童现在的生活,包括教学课程等,目的是使儿童与身俱来的本能得到充分生长,教育绝不从外强迫儿童吸收东西。
29、学校即社会学校即社会把学校变成雏形的社会,也就是合作化的小型社会,用社会精神对儿童进行熏陶,使儿童适应美国社会环境,在这个过程中用以下两点体现“学校即社会”:⑴学校本身必须是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⑵要求把校内生活与校外生活联系起来,不存在明显的鸿沟,这样才能真正到学校即社会。
第十六章20C前半期欧美日的教育
30、《1944年教育法》=《巴特勒法案》
内容:⑴加强国家对学校的领导权。
⑵延长教育的年限,从5-15岁,有条件的地方延长到16岁。
⑶初等学校的划分,5岁以下是托幼教育,5-7岁是幼儿学校,7-11岁是小学。
⑷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的衔接。
⑸职业教育,规定各地教育实验部设立职业学院,16岁以上未进大学的青年进行职业训练⑹规定宗教教育。
这个法案确立了二战以后英国教育的基本模式
31、八年研究:1932年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会制定了一项为期八年的大规模实验研究计划,即“八年研究”(1933-1941年)。
该委员会挑选30所中学,300所大学参加这项实验研究,这些大学所招收的这几所中学入学的新生主要凭借中学校长的推荐信和学生在中学表现情况的详细记录,而不是入学考试成绩,由于有30所中不参加这项实验研究,因此“八年研究”也被称为“30所学校实验”。
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美国学生进入大学凭以下三个方面⑴学业成绩⑵中学校长推荐⑶经济能力
第十七章二战后欧美日的教育改革
32、《郎万之-瓦隆教育改革方案》原则:⑴社会公正原则-人人受教育⑵社会上的一切工作价值平等,任何学科的价值平等⑶人人都有接受完备教育的权利,还要接受职务方向指导⑷加强专门教育的同时注意普通教育⑸各级教育实行免
费⑹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地位
33、德国双元制:双元制就是一面在工厂企业培训中心接受实际操作性的训练,一面在职业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
学校为每届接受双元制教育的青年同企业签定三年的职业义务教育合同,最后学生过考试可以获得合格工人证书,作为就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