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4)24--33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4)
第十三章19C末和20C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24、比较欧洲新教育运动和美国进步教育的异同。
⑴相同点:①都把矛头指向了传统教育,批判传统教育观和一些做法②都要求改革,并且进行了实验③都对以前的教育著作深入研究,并在之上提出新的观点④都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
⑵不同点:①欧洲重视校园环境,美国偏重课程方法②欧洲注重全面发展,并不偏废知识的传授;美国较极端,忽视了教育中的基本规律。
第十四章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25、儿童之家:1907年,蒙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开办了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她将最初用于低能儿童的教育方法经过适当修改,运用于正常儿童,也取的了极大的成功。
26、自由-纪律-工作的关系;儿童-教师-环境的关系。
⑴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生命潜力是通过自发的冲动表现出来的,其外在表现就是儿童的自由活动。主张赋予儿童自由活动的权利,让儿童在自由活动中体验自己的力量。她强调儿童的自由活动,但并不排斥纪律。纪律必须通过自由来获得,纪律与自由是不矛盾的。真正的纪律是积极的、活泼的、主动的、内在的和持久的,只有这样的纪律才有可能被儿童从学校带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去,成为儿童可以享受的自由的一部分。同时,儿童的自由是有限度的,即在维护集体利益的范围之内并按规定的程序使用教具。对有益于儿童发展的任何行为,不管其表现方式如何,教师都应允许而且要对这种行为进行仔细的观察,引导儿童走上自我教育的道路。因此蒙台梭利主张的自由是一种有纪律的自由。工作不仅是人类的天职和生活的需要,也是儿童的内在需要。工作使儿童的肌肉和肢体动作协调,手脑并用,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发展,还能磨练其意志,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是通过“工作”来解决自由和纪律这一对矛盾的。
⑵蒙台梭利认为在教育活动中儿童应处于主动地位,教育者的首要任务是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因此教师应是一位观察者和指导者。教师应在自然的条件下,采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教师的观察还包括对儿童家庭及他的生活环境的观察。教师要把观察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的根据,不断提高指导儿童的水平,成为儿童活动的自觉的指导者。教师要尊重、了解、相信、热爱儿童,要耐心等待儿童的成长,不要急于干涉儿童,不要拔苗助长。
第十五章★杜威的教育思想
27、从做中学:杜威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地位。这种活动性、经验性课程的范围很广,包括园艺、烹饪、缝纫等形式。在杜威看来这些活动既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又能满足社会性的需要,还能使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在杜威看来,在“从做中学”时,必须排除由于外部强制或命令的行动、不能将行动的人引入未来更广阔的领域的行动以及习惯性和机械性的行动。其次是,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做事和活动会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做事和从事活动就不能一律化。"指望一个幼小儿童从事的活动像年龄较大的儿童所从事的活动那样复杂,或者指望
年龄较大的儿童所从事的活动像成人所从事的活动那样复杂,这是可笑的。因此,杜威强调说:只有当儿童要做的事和从事的活动"具有呼唤他去做的性质或具有期待他的能力的支持的性质时,只有当困难能起激励作用而不是起使人沮丧的作用时,这种选择才是他力所能及的"。
28、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教育是一个事业能够保证儿童充分发展,生长需要。强调儿童现在的生活,包括教学课程等,目的是使儿童与身俱来的本能得到充分生长,教育绝不从外强迫儿童吸收东西。
29、学校即社会学校即社会把学校变成雏形的社会,也就是合作化的小型社会,用社会精神对儿童进行熏陶,使儿童适应美国社会环境,在这个过程中用以下两点体现“学校即社会”:⑴学校本身必须是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⑵要求把校内生活与校外生活联系起来,不存在明显的鸿沟,这样才能真正到学校即社会。
第十六章20C前半期欧美日的教育
30、《1944年教育法》=《巴特勒法案》
内容:⑴加强国家对学校的领导权。⑵延长教育的年限,从5-15岁,有条件的地方延长到16岁。⑶初等学校的划分,5岁以下是托幼教育,5-7岁是幼儿学校,7-11岁是小学。⑷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的衔接。⑸职业教育,规定各地教育实验部设立职业学院,16岁以上未进大学的青年进行职业训练⑹规定宗教教育。这个法案确立了二战以后英国教育的基本模式
31、八年研究:1932年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会制定了一项为期八年的大规模实验研究计划,即“八年研究”(1933-1941年)。该委员会挑选30所中学,300所大学参加这项实验研究,这些大学所招收的这几所中学入学的新生主要凭借中学校长的推荐信和学生在中学表现情况的详细记录,而不是入学考试成绩,由于有30所中不参加这项实验研究,因此“八年研究”也被称为“30所学校实验”。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美国学生进入大学凭以下三个方面⑴学业成绩⑵中学校长推荐⑶经济能力
第十七章二战后欧美日的教育改革
32、《郎万之-瓦隆教育改革方案》原则:⑴社会公正原则-人人受教育⑵社会上的一切工作价值平等,任何学科的价值平等⑶人人都有接受完备教育的权利,还要接受职务方向指导⑷加强专门教育的同时注意普通教育⑸各级教育实行免
费⑹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地位
33、德国双元制:双元制就是一面在工厂企业培训中心接受实际操作性的训练,一面在职业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学校为每届接受双元制教育的青年同企业签定三年的职业义务教育合同,最后学生过考试可以获得合格工人证书,作为就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