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前教育

合集下载

学前比较教育-第三章 德国学前教育

学前比较教育-第三章 德国学前教育
二、德国学前教育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问题:(P78-P80)
①东、西德在统一前具有不同的教育观念和体系 。 ②德国学前师资培训有明显的层次性或等级性的特征,培训制度 僵硬、缺乏灵活性。 ③目前德国共有30种学前教育形式,最主要的是幼儿园。但已有 幼儿园和托儿所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儿童入园的需求。入园难、入 托难,一直是一个引起德国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的社会问题。 ④德国幼儿园很少有读写算及学外语的现象。
真题练习
3. 将学前教育机构命名为幼儿园的人物是( )
A.巴乌利美
C.瓦德切克 D
B.弗利托娜
D.福禄倍尔
4.德国幼儿学校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A.巴乌利美 C.弗利托娜 C B.瓦德切克 D.福禄贝尔
第一节 德国学前教育沿革
一、近代德国学前教育的创立和发展
第二阶段,20世纪中期以后至40年代末,在英国幼儿学校的影 响下,德国也出现以佛利托娜为代表的幼儿学校运动。 (P60)
这一时期德国政府的幼儿教育政策的基本倾向是:(P61)
①政府并不设立幼教机构,而是采取鼓励私人开办并加以监 督管理的政策。
②在德国教育幼儿一直被认为是父母的责任,而学前教育机构的任 务不过是家长教育儿童的助手,并创设出一种从幼儿园和家庭教育 自然过渡到学校教育的条件。 ③不提倡对幼儿进行读、写、算等知识方面的教学。通过游戏和其 他自由活动来教育幼儿。尤其是福禄贝尔的教育传统,仍占主导地 位。
第三节 德国学前教育改革动向
1990年,新的《青少年福利法》要求各州承担扩建幼儿园的义 务,以保证满足需要。
第二节 德国学前教育现状
一、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及其管理
德国教育机构名目繁多,形式各异可归纳为三种:(P66)

德国学前教育的沿革

德国学前教育的沿革

德国学前教育的沿革
(一)早期学前教育
古代德国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为国家做贡献,使城邦得到长久的发展。

(二)近代学前教育
19世纪上半叶,德国创建了很多学前教育设施。

1802年侯爵夫人巴乌利美创办了德国最早且最负盛名的保育所。

1819年,瓦德切克创办了德国最早的托儿学校。

1834年6月26日,阿尔古斯堡市议会发布了
创办托儿学校的公告。

1834年7月16日,阿尔古斯堡市建立了第一所托儿学校,保育人员由魏尔特、一名女教师和一名保姆担任。

弗利托娜是新教派牧师,曾两次去英国参观那里的幼儿学校。

1835年,她创立了奥柏林式的编织学校,一年后改名为“幼儿学校”。

1837年,福禄培尔在德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三)现代学前教育
1922年,德国政府制定了《青少年法》,提出建立“白天的幼儿之家”,其中包括幼儿园、托儿所及幼儿保护机构等。

1965年,东德颁布了《关于统一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法》,其中规定了民主德国的教育目标、教育任务、教育功能和教育结构,形成了民主德国从托儿所到大学统一的教育体系。

1977年,西德政府颁布《青少年福利法》,规定幼儿园是为儿童提供教育和保育并帮助他们发展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的机构,其课程与服务应适应儿童和家庭的需要:各州应承担扩建
幼儿园的义务,以保证满足需要。

1990年,东德、西德统一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993年5月3日,联邦议会确认了从1996年1月1日起,家长可以合法要求得到幼儿园的位置,幼儿园位置第一次成为“可起诉的”事。

德国学前教育(二)2024

德国学前教育(二)2024

德国学前教育(二)引言概述:德国学前教育具有长期的优秀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德国学前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包括政策法规、师资培训、教学内容和方法、教育环境及评估体系等五个大点,以期为读者提供对德国学前教育的全面了解和借鉴。

正文:一、政策法规1. 德国学前教育的法律基础:德国学前教育法2. 德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3. 德国学前教育的义务化政策及其实施情况4. 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德国学前教育特点5. 学前教育与其他教育阶段的衔接和转换二、师资培训1. 德国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的体系与结构2. 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的入学条件及选拔标准3. 师资培训课程设置及内容4.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与方式5. 师资培训的质量保障措施和评估体系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德国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内容2. 注重学前教育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3. 德国学前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和策略4. 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的结合5. 德国学前教育与跨学科教学的关系四、教育环境1. 德国学前教育的学校建设和场所要求2. 德国学前教育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3. 幼儿园的规模和设施要求4. 保育和教育的综合相融5. 学前教育与社区的合作关系五、评估体系1. 德国学前教育的评估原则和方法2. 教师和家长参与评估的机制3. 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的指标和标准4. 德国学前教育开展科学研究的情况5. 评估结果的反馈和改进措施总结:德国学前教育发展成果显著,政策法规的完善和师资培训的严密体系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教育环境和评估体系均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在未来的学前教育改革中,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6德国学前教育

6德国学前教育

对策:
①努力统一两种幼儿教育模式,原西德地区在园所数量上向原东德 地区靠拢,但从教育观念上影响远东的地区的学前教育。
②现在德国幼儿园教师的学历被认为至少应在大专以上。教师带着 问题参加培训,做到“共同构成,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③改进3岁以下儿童的看护制度,对于5 岁儿童考虑其需要,根据各 种不同的情况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保证不间断而且可以自由 选择地由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不强求组织和机构上的归属问题。 ④要求儿童掌握外语这门工具。幼儿园外语教学要与情感、社会、 智力相结合,让儿童带着美好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学习,让学习外 语令人愉快。
(三)现代学前教育
1970年,德国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结构计划》, 把学前儿童的教育纳入计划的构想之中。联邦教育审议
会公布的全国教育制度教育改革方案,将整个教育系统分为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领域,并把幼儿园3-4岁的儿童的教育纳入了教 育体系中的初等教育部分;把5-6岁幼儿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从此,学 前教育成为整个教育系统中初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德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一、德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①德国的一个传统,绝大部分的学前教育机构是由慈善团体尤其是教会 开设并提供经费的,联邦一级无专门管理学前教育机构的部门。不规定 学前教育的大纲和教育方法,而由开办者自行决定。这有利于调动各地 方和私人团体开办学前教育机构的积极性,但是也造成了德国学前教育 发展极不平衡
3.情境论:德国学前课程改革的主流,成为指导性的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①鲁滨逊。认为教学应围绕儿童的生活来进行, 目的在于培养儿童应付生活的能力。②费瑞尔,主张将儿童 的社会学习与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思维和行动统一起来。 特点:①以儿童生活情境为中心。②社会学习和知识学习相 结合。③建立混合组以取代传统的同龄组。④家长、邻里和 其他成人的积极参与。⑤教学活动不局限于幼儿园。⑥灵活 的教学安排。将幼儿园变成儿童的生活环境。⑦教师的主要 任务是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在情境论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儿童学习的 兴趣,教师是工作框架的提供者,使儿童在里面尽可能的独 立工作。

德国学前教育(一)2024

德国学前教育(一)2024

德国学前教育(一)引言: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悠久,以其优质的教育体系和独特的教育理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重点介绍德国学前教育的概述,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德国学前教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育经验,为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正文:一、德国学前教育的体制1. 学前教育的法律基础和组织机构2. 学前教育的分类和学前教育机构类型3. 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学制安排4. 学前教育师资和管理机构的角色5. 学前教育的资金来源和质量保障二、德国学前教育的教育目标1. 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2. 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和学习兴趣3.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儿童的价值观和文化素养5. 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三、德国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1. 游戏和自主学习2. 项目学习和探究性学习3. 集体合作和小组活动4. 室内外活动和实践体验5. 艺术教育和音乐活动四、德国学前教育的教师角色和培训1. 教师的专业要求和职责2. 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机制3. 教师的评估和职业发展机会4. 教师与家庭的合作和沟通5. 教师的教育研究和创新实践五、德国学前教育的特色和挑战1. 德国学前教育的国际声誉和特色2. 德国学前教育的面临的挑战和改进方向3. 德国学前教育的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意义4. 德国学前教育在国际比较中的地位和贡献5. 德国学前教育的启示和对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总结:德国学前教育以其独特的体制、目标和方法而闻名于世。

通过了解德国学前教育的体制、目标和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深入思考并借鉴其中的优点,为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改进提供参考和启示。

学前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国际上优秀的经验,共同为学前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德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二)2024

德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二)2024

德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二)引言概述:本文将继续探讨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

德国作为一个教育强国,注重儿童早期教育的发展,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前教育。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

正文:一、德国学前教育制度改革1. 19世纪末德国学前教育的萌芽2. 20世纪初德国学前教育制度建立3. 20世纪中叶学前教育的发展与调整4. 纳粹时期学前教育的改革5. 德国学前教育产生的影响和启示二、教育理论对德国学前教育的影响1. 弗洛布尔幼儿教育理论的介绍与实践2.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应用3.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对学前教育的贡献4. 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5. 德国学前教育理论的特点和创新之处三、德国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施1. 游戏化教学在德国学前教育中的地位2. 自主学习和社交合作学习的重要性3. 德国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发展4. 幼儿园在德国学前教育中的地位与功能5. 母语和第二语言教育的并重原则四、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1. 德国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的系统性与专业性2. 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和方法3. 德国学前教育教师的资质和素质要求4. 教师职业发展和晋升路径5. 师德师风与学前教育的实践五、德国学前教育的成果与挑战1. 德国学前教育的主要成果与优势2. 学前教育普及率与资源分配的问题3. 家庭和学前教育的合作与支持4. 德国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5. 对其他国家学前教育的借鉴和启示总结:通过对德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德国在学前教育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制度改革、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与课程设施、教师培训到教育成果与挑战等方面,德国学前教育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创新。

同时,德国的经验也给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促进了全球学前教育的共同发展。

德国学前教育概况课件

德国学前教育概况课件
重视家庭参与
德国学前教育强调家庭与学校的紧密合作,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共同促进 孩子的成长。
学前教育改革趋势
提高教师素质
德国政府正致力于提高学前 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 能力,加强教师培训和职业 发展。
加强家庭教育
德国学前教育改革注重加强 与家庭教育的合作,通过开 展家庭教育课程和活动,提 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注重个性化教育
中国学前教育应关注儿童的个性化发 展,尊重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促 进其全面发展。
加强教师培训
中国应加强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 和职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 综合素质。
加强家庭教育合作
中国应加强与家庭教育的合作,开展 家庭教育课程和活动,提高家长的教 育意识和能力。
中德学前教育的比较与交流
20世纪初
学前教育逐渐成为义务教育的 一部分,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
的投入。
21世纪初
德国学前教育政策更加注重多 元化和个性化发展,鼓励私立 幼儿园和家庭幼儿园的发展。
2023
PART 02
德国学前教育课程设置
REPORTING
课程设置理念
全面性
自主性
德国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强调全面性,注重 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包括身体、智力、 情感、社会和审美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待遇与地位
优厚待遇
德国政府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 因此给予学前教育教师相对优厚 的待遇,包括较高的工资和各种 福利。
社会地位
由于德国社会普遍认为学前教育 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 此学前教育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 也相对较高。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专业培训和研讨会
德国的学前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参 加各种专业培训和研讨会来提升

德国学前教育概况课件

德国学前教育概况课件

游戏化教学
德国学前教育倡导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 中学习。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主题式教学
主题式教学是德国学前教育的特色之一。教师会围绕某个主题,设计 一系列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孩子深入了解、探索主题相关的知识。
03
实践教学
德国学前教育注重实践教学,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
持续学习
为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德国要求学前教育教师积极参与 各种进修和培训活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为 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03
德国学前教育的实践与现状
典型的教学日程
早晨标活题动
通•常包文括字一内些容轻松的 • 文字内容
活•动,文如字自内由容游戏、 谈•话、文唱字歌内等容,以帮 助孩子们逐渐适应学
长。
师生比例与班级规模
师生比例
德国学前教育注重个性化教育和小班 化教学,通常每个班级的师生比例会 控制在1:6以内,以保证每个孩子都 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班级规模
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通常会控制在1520人左右,这样的规模有利于教师组 织各种教学活动,同时也能保证孩子 们有足够的交流和互动机会。 Nhomakorabea育设施与环境
德国学前教育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不平衡现象,一些地区的教育设施和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教师短缺及素质提升
随着学前教育需求的增加,合格教师的短缺成为制约德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 素质和专业水平也亟待解决。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衔接
如何更好地实现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衔接,以便为孩子们提供一致、连贯的教育环境,是当前德国学 前教育需要面对的挑战。

德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一)

德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一)

德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一)引言概述:德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德国开始意识到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德国学前教育经历了许多变革和改进。

本文将分析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并探讨五个主要的阶段:启蒙时期、普及时期、革新时期、民主化时期和现代化时期。

每个阶段将介绍该时期的背景、重要事件和相关政策,以及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

正文内容:1. 启蒙时期:-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启蒙思想家开始强调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 面对贫困、不发达的学前教育条件,早期学前教育主要由宗教组织提供。

- 德国启蒙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约翰·海因里希·庞德夫实施的幼儿教育计划,该计划提出了培养儿童身体、智力和道德发展的综合方法。

2. 普及时期:- 19世纪后半叶,德国政府开始积极推动学前教育的普及并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

-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规定了学前教育机构的要求和标准。

- 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加速了学前教育的普及,政府开始提供资金和培训机会。

3. 革新时期:- 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们开始关注学前教育的革新和改进。

- 弗里德里希·弗雷贝尔提出了“自由活动”教育方法,强调儿童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引导。

- 德国的学前教育法规也开始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4. 民主化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历了民主化和教育改革。

- 学前教育成为了社会公开领域的议题,并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

- 德国教育法和组织结构的改革进一步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5. 现代化时期:- 进入21世纪,德国学前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机遇。

- 政府继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资,提高教育质量和师资培训。

- 德国将学前教育纳入综合教育体系,为儿童提供全面的发展机会。

总结: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启蒙时期,经历了普及时期、革新时期、民主化时期和现代化时期。

政府的介入和教育改革是推动德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德国学前教育沿革

德国学前教育沿革

德国学前教育沿革关键信息项:1、德国学前教育的起源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早期德国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重要的德国学前教育法规及出台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德国学前教育理念的重大转变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具有代表性的德国学前教育机构名称及成立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对德国学前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德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变革历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德国学前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普及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德国学前教育的起源11 德国学前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初期。

在这个时期,一些慈善家和教育家开始关注幼儿的早期教育,并尝试建立一些早期的学前教育机构。

111 当时的社会背景促使了学前教育的萌芽。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家庭结构发生变化,许多妇女进入工厂工作,幼儿的照顾和教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112 一些教育家认为,早期教育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能够为他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2、早期德国学前教育的形式21 在起源阶段,德国的学前教育主要以慈善性质的托儿所和幼儿园为主。

这些机构通常由教会、慈善团体或私人开办。

211 托儿所主要为贫困家庭的幼儿提供基本的照顾和监护,而幼儿园则更注重幼儿的教育和发展。

212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简单的读写算、道德教育和手工活动等。

3、重要的德国学前教育法规31 1837 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招收 3-7 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 年命名为幼儿园。

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德国乃至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代德国的学前教育

近代德国的学前教育
求。
改革创新
德国政府鼓励学前教育机构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例如,德国政府推 行了“全纳教育”理念,鼓励学前教育机构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 德国政府还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待遇等,以提高学前教
育质量。
06
德国学前教育的未来展望
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详细描述
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内在本质的表现形式,通过创造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环境 ,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其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全面发展。他还强调 在教育中要注重儿童的自由和个性,尊重儿童的意愿和选择。
蒙台梭利教育法
总结词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注重儿童的自由和自我发展。
详细描述
幼儿园的出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 幼儿园开始在德国出现。幼儿园主要 面向3-6岁的儿童,提供集体游戏、音 乐、绘画等教育活动。
二十世纪初的学前教育
国家干预与标准化
二十世纪初,德国政府开始对学前教育进行干预,制定了一 系列标准化的教育方案和课程,强调对儿童的身体、智力和 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近代德国的学前 教育
汇报人: 202X-01-04
目录
• 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 德国学前教育的教育理念 • 德国学前教育的教育方法 • 德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 • 德国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 • 德国学前教育的未来展望
01
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十九世纪中叶的学前教育
早期家庭教育
十九世纪中叶,德国的学前教育主要 在家庭中进行,家长担任教育者的角 色,注重培养孩子的宗教信仰、道德 观念和家庭生活习惯。
VS
实施方式
德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主要依靠地方政 府和学前教育机构。地方政府负责制定具 体的实施方案,监督政策的执行情况,确 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学前教育机构则需要 按照政策要求,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学前 教育服务。

6德国学前教育

6德国学前教育

6德国学前教育关键信息项:1、学前教育机构类型2、教育目标3、课程设置4、师资要求5、家长参与6、政府支持与监管11 学前教育机构类型111 德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包括幼儿园(Kindergarten)和托儿所(Krippe)。

幼儿园通常接收 3 至 6 岁的儿童,而托儿所则主要照顾 0 至 3 岁的婴幼儿。

112 此外,还有一些混合年龄组的学前教育机构,以及以特定教育理念为基础的私立学前教育机构。

113 公立和私立学前教育机构在德国并存,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12 教育目标121 德国学前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能力等方面。

122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好奇心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123 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合作与分享。

124 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

13 课程设置131 德国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语言、艺术、音乐、数学、科学、体育等领域。

132 游戏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133 户外活动也受到高度重视,以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和对自然的认识。

134 课程设置注重个性化,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发展水平进行调整。

14 师资要求141 学前教育教师需要具备相关的教育专业背景和资质证书。

142 教师应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143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家长和同事密切合作。

144 热爱儿童,有耐心和责任心,能够为儿童提供关爱和支持。

15 家长参与151 家长在德国学前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和决策。

152 定期举办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儿童的发展情况和教育计划。

153 家长可以自愿参与幼儿园的志愿服务和教学辅助工作。

154 建立良好的家园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家长的关切和问题。

16 政府支持与监管161 政府为学前教育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第三章 德国学前教育

第三章 德国学前教育

(3)父母管理中心
(二)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
联邦一级——联邦青年、家庭和健康部 州一级——社会部、卫生部,少数由文化部
地方——青少年福利局
二、学前教育课程
德国学前教育课程领域包括:游戏、社会教育、语言教育、动作教育、韵律与音乐教育、图像与劳作性教育、事实与 环境教育、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等八个方面,每一个领域都有其目标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游戏:幼儿通向真实世界的桥梁,是幼儿生活与学习的活动形式,游戏给予幼儿自由的机会,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 的发展。 社会教育:协调幼儿的需求与社会的实际需要,从幼儿的个性与社会背景出发来促进其社会性行为。 语言教育: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猜谜语、游戏等,促进幼儿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动作教育:发展幼儿的动作能力,包括触摸、手工操作、闻气味、跳跃、跑步等,提高幼儿的行动欲望和自我创造力 ,学会认识和领会世界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韵律与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节奏、运动、舞蹈的体验,使幼儿获得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心灵的陶冶。 图像与劳作性教育:给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引导他们熟悉不同的工具与技术,引发幼儿对创造性活动的兴趣, 给他们设计和实施自己的想法的机会,从而进一步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和耐心。 事实与环境教育:唤起幼儿环境保护的初步意识;通过观察,访问不同的机构,促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直观地 体验自然过程。通过各种方式让幼儿接触事实与自然,是培养幼儿环保意识的前提条件。 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创设有意义的情境,给幼儿以机会,形成集体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如:穿衣,熟悉使用各
中德差异
德国教育概况
教育 德国的教育机会是多样化的,易于利用而且质量优秀。公立学校免费、教师高度称职、学生的资质受到国际认可。有无 数的双语儿童保育中心和幼儿园。德国的教育体系为12至13年义务教育,大致上为初中等教育的阶段,实际上教育体制 因邦而异。学前教育端赖家长的意愿,可将儿童送往托儿所,纯属非强迫性。小学阶段除了少数邦为6年(如柏林)之外 ,其余为4年。在中等教育阶段,德国主要采行的制度为"一本三枝",在晋升至中学阶段期间,存有一为期两年的定向阶 段(Orientierungsstufe),借此可以透过老师的建议以及学生与家长的意愿,决定往后就读的学校。中等教育主要有 三种学校可供选择,依次为主干学校(Hauptschule)、实科中学(Realschule)以及文法高中(Gymnasium)。

德国学前教育沿革

德国学前教育沿革
为保护家长旳教育能力而建立家长或家庭援助项目,其目旳 在于使家长为过好家庭生活做好准备,并帮助他们完毕好自 己旳教育任务,发展家长应付问题和处理冲突旳能力。
德国学前教育现状
①家庭社会教育援助项目:为其幼小小朋友处于困难境 地旳家庭设置旳免费援助项目。
②家庭互助项目:帮助家庭,使其遇到困难时能自助和 自组织。
1990年,新旳《小朋友与青少年福利法》要求 各州承担扩建幼稚园旳义务,以满足需要。
德国学前教育现状
在德国,幼稚园不属于国家旳学校体制 , 而属于青少年福利救济事业。
德国幼稚园旳数量诸多。2023年,德国 人口8253.7万,幼稚园27830所,平均 2966个居民就有1所幼稚园。
德国东部与西部小朋友入园情况存在较 大差别。
②目前德国幼稚园教师旳学历被以为至少应在大专以上。
③根据多种不同旳情况增进他们身心旳健康发展
④要求小朋友掌握外语这门工具。
一、学前教育机构设置旳比较 二、课程与目旳旳比较 三、教学组织形式旳比较 四、家园合作旳比较 五、学前教育收费原则旳比较
一 、学前教育机构设置旳比较
中国
机构:托儿所、幼稚园、学前班 托儿所是落实以保为主、保教结合方针招收3岁前旳小
4.特殊幼稚园 特殊幼稚园是对多种有残障旳幼儿提供必要教育之场合,使之更多
地融入社会。此类幼稚园按残疾人情况进行分类。实施融合教育,在 公共教育中将残疾孩子旳特殊教育与正常孩子旳一般教育结合为一体 。
5.托儿所接受0-3岁小朋友,主要是对双职员旳子女实施保育。
6.“白天旳母亲” 由联邦青年、家庭、健康部于1974年核准设置旳幼儿保教计划。主要做
五、学前教育收费原则旳比较
中国
学前教育机构旳收费原则一直是按幼儿旳年龄来 划分旳,不同旳年龄班收费原则不同,幼儿缺席 时旳餐点费和保教费需退还家长。

德国学前教育特色

德国学前教育特色

德国学前教育特色关键信息项1、德国学前教育的目标2、教育内容与课程设置3、教学方法与特点4、师资培养与要求5、政府支持与政策法规6、教育机构类型与特点7、家庭与社区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8、质量评估与监督机制1、德国学前教育的目标11 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社会和道德等方面。

111 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和兴趣爱好。

112 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育内容与课程设置21 游戏活动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语言和社交发展。

211 艺术、音乐和手工等创造性活动丰富多样,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212 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启蒙教育,以简单有趣的方式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13 语言教育注重多语言环境的创设,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教学方法与特点31 以儿童为中心,教师作为引导者和观察者,鼓励儿童主动探索和学习。

311 小组合作学习常见,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

312 情景教学法广泛应用,让儿童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实践。

313 强调实践操作和体验式学习,使儿童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知识和技能。

4、师资培养与要求41 教师需接受严格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

411 持续的职业发展和进修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以保持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更新。

412 教师要具备关爱儿童、耐心和责任心等品质。

5、政府支持与政策法规51 政府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保障学前教育的普及和质量。

511 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规范学前教育机构的运营和管理。

512 对贫困家庭儿童提供教育补贴,确保教育机会的公平性。

6、教育机构类型与特点61 公立幼儿园由政府资助,收费较低,服务大众。

611 私立幼儿园各具特色,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612 社区幼儿园强调社区参与和合作,为儿童提供更贴近生活的教育环境。

7、家庭与社区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71 家庭被视为儿童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家长积极参与儿童的教育活动。

德国的学前教育

德国的学前教育





































园园ຫໍສະໝຸດ 四节德国学前教育的任务与活动
德国的学前教育 第四节 德国学前教育的任务与活动
学前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而且还要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因此,学 前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 照顾好每个儿童的生活,向儿童介绍身体的基本知识, 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② 激发儿童的好奇心,给儿童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帮助儿童认识客观世 界,熟悉周围生活;③ 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④ 丰富儿 童的想象力,支持儿童的发明创造。
课堂互动
为什么说学前教育应以游戏为中心?
第三节
一、学前教育法规 二、学前教育体制
德国的学前教育 第三节德国学前教育的法规与体制
一、学前教育法规
1717年,腓特烈威廉一世颁布了一项教育法令,凡做父母者,冬季必须送其子女入学,夏季至 少学习一周时间,在内容方面则规定学习宗教、阅读、计算以及一切能增进人民幸福的学科。1737 年,菲列特威廉一世又颁布了另一项普通学校方案,规定5~15岁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学校开设 宗教、读书、写字、算术、唱歌等课程。
22% (一)游戏活动
38%
(二)主题活动
40% (三)区域活动
学前教育活动
50% (四)社会活动 60% (五)训练活动
课堂互动
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能培养和塑造幼儿的哪些能力?

德国的学前教育(一)2024

德国的学前教育(一)2024

德国的学前教育(一)引言概述:德国的学前教育是德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教育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还为他们的日后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以德国的学前教育为主题,为读者介绍德国学前教育的特点、目标以及实施方式。

正文内容:1. 教育制度:a. 学前教育的法律基础b. 学前教育的阶段划分c. 学前教育的义务性和普遍性d. 学前教育的融入性和多样性e. 学前教育的管理机构2. 学前教育的目标:a. 提供儿童全面发展的机会b. 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c. 强调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d. 促进儿童的身体和情感发展e.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3. 教学方法:a. 游戏和自由活动的重要性b. 小组活动和合作学习的推广c. 触觉、听觉和视觉等多感官学习d. 儿童中心教学的实施e. 创意、艺术和体育活动的开展4. 教育者培训:a. 学前教育师资的要求和条件b. 学前教育师资的培训途径c. 学前教育师资的评估和认证d. 学前教育师资的继续教育e. 学前教育师资的发展和晋升机会5. 学前教育的评估和监督:a. 儿童发展水平的评估标准b. 学前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估c. 家长参与评估的方式d. 教育机构的质量认证制度e. 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监督和管理总结:德国的学前教育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强调游戏和自由活动的重要性,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语言和认知能力,同时注重触觉、听觉和视觉等多感官学习。

为了保证学前教育质量和教育师资水平,德国有相应的培训和评估机制,并且强调家长的参与。

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监督和管理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学前教育,德国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文档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

6近代德国的学前教育

6近代德国的学前教育

6近代德国的学前教育在近代德国,学前教育可是有着一番独特的景象。

说起近代德国的学前教育,就不得不提到福禄贝尔。

这福禄贝尔可是学前教育领域的一位大咖。

他提出的那些教育理念和方法,在当时可算是相当新颖和实用。

在当时的德国,学前教育机构逐渐兴起。

有那种小小的幼儿园,里面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老师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唱歌、画画。

不像咱们现在,各种高科技的玩具和教学设备应有尽有。

那时候,可能就是几个简单的木头玩具,或者一块小黑板,就能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参观一个保留了当时风格的学前教育场所。

一进门,就看到一群孩子围坐在老师身边,听老师讲着故事。

那老师声情并茂的,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全吸引过去了。

旁边的角落里,几个孩子在摆弄着一些积木,试图搭建出自己心中的城堡。

还有几个孩子在纸上涂鸦,画得那叫一个天马行空。

当时的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孩子们会一起做手工,比如用彩纸折出各种小动物,或者用树枝和树叶拼出一幅画。

老师们也鼓励孩子们去观察大自然,了解四季的变化。

春天去看看花开,夏天去听听蝉鸣,秋天去捡捡落叶,冬天去摸摸雪花。

而且啊,当时的教育还特别强调家庭的参与。

家长们会经常和老师交流,了解孩子的情况。

有时候,还会一起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活动。

我就听说过有个活动,是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做一顿饭。

那场面,别提多热闹了。

孩子们帮忙洗菜、递东西,虽然弄得有点乱糟糟的,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常规的唱歌、画画、算数,还会有一些品德教育。

教孩子们要诚实、友善、懂得分享。

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却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善良的种子。

再说说当时的教材,虽然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多样,但每一本都很用心。

图画都是老师亲手画的,文字也都是经过精心编写的。

不像现在,印刷技术那么发达,各种精美的教材让人眼花缭乱。

总之,近代德国的学前教育虽然条件相对简单,但充满了温暖和关爱。

它为后来的学前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初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学前教育的特色一、德国学前教育概况德国的学前教育源远流长。

文艺复兴之前,德国学前儿童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家庭教育,母亲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自福禄贝尔1837年在家乡附近的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学龄前儿童教育机构、1840年将其正式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后,德国成为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的发祥地。

福禄贝尔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促进了德国学前教育事业质的飞跃,同时也对世界学前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标志着世界幼儿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德国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也逐渐走上正轨,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在德国,幼儿园不属于国家的学校体制,而属于青少年救济事业。

主要由教会、联合会、乡镇负责举办幼儿园,也有企业和协会办的幼儿园。

德国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主要是社会教育,旨在培养儿市既对自己负责又能合群的个性。

德国幼儿园不是义务教育,幼儿自愿入学,因此要收费。

但是,不同家庭所交费用是不一样的,即孩子的父母根据收入情况向幼儿园交费。

这就有效地解决了贫穷家庭儿童的入园问题。

2002年,德国人有8253.7万,幼儿园27830所,平均2966个居民就有1所幼儿园。

但在德国西1部,平均每园不到80个儿市。

这主要是因为德国西部出生率极低,很多家长自认为家庭教育更好,因此较少送孩子入园。

而在德国东部,由于历史原因,平均每园有642名儿童,这与我国相似。

在我国,对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要求基本相同。

在德国,则有所不同。

而幼儿园老师则必须在专门的学校培养。

这类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2年。

德国幼儿园老师都属于雇员性质。

2002年底,德国幼儿园的雇员共374170人,其中女性359811人,占96.16070;男性14359人,占3.84%。

从年龄看,20-30岁段的最多,有12.3万人,其次是30-40岁的,有11.7万,40-50岁的有9.6万人,20岁以下和50-60岁的均不到2万人,2002年,全德国学前班有儿童1.92万人,学校幼儿园有3.56万人,二者共5.48万,仅占小学在校生的0.56%,以及专门在放学后照顾学龄儿市的校外照顾中心。

德国幼儿园虽不是义务教育,但是政府出资却不少。

2002年,政府拨款44亿欧元给幼儿园(不含学前班和学校幼儿园等)。

仅此项,就占德国当年GDP的0.2%。

教会等非政府团体拨款更多。

2002年,私款项估计不会低于74亿欧元。

虽然只有约250万的在园幼儿,德国幼儿园的生均经费达到每年4720欧元,约合人民币4.7万元。

可见,政府和民间资木的投入是非常可观的,也反映德国政府和民众对幼教事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二、德国学前教育特色(一)、幼教法制健全随着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关于学前教育的法规与体制也逐渐发展起来。

1578年颁布《学校规程》,向从事幼儿保教工作的人员说明其责任和各注意事项。

18世纪的德国学前教育政策具有强迫教育特征,将5-6岁的学龄前儿童提前纳入到了学龄期。

19世纪上半期德国各邦的幼儿教育政策是:(1)将幼教机构视为私人或团体的慈善设施而予以鼓励设立,并加强监督管理。

(2)在幼儿学校及托儿所中加强对贫民子女的宗教、道德教育,把这些作为抵制当时革命运动及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手段。

(3)认为贫民幼教设施不应像英、法的幼儿学校和托儿所那样进行读、写、算等正规学校课程的教学,主要是给予幼儿家庭式的照料和安排,室外游戏以保持身体健康。

这些总的政策倾向是“控制但不援助”,与英、法等国的“控制但援助”的政策形成了反差。

一战后,德国于1922年制定了《青少年法》,其中强调要设立“白天的幼儿之家”,包括幼儿园、托儿所及幼儿保护机构等;同时提出训练修女担任看护工作;此外还要求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

在此期间,幼儿园得到极大发展,成为德国幼教中的主流。

在政府颁布的幼儿园条例中宣布:各种各样的幼儿教育机构,凡招收2-5岁儿童者,均称为幼儿园。

政府还规定了隶属关系,规定一切幼儿园由政府监督,隶属于教育、卫生部门;幼儿园儿童具体由地方儿童局监督,学校教养均须经儿童局许可。

凡儿童在家不能得到正常教养者,则由儿童局遣之入学或入园。

二战后,为尽快着手教育事业的恢复与重建,德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关于德国学校民主化的法律》规定,幼儿园作为非义务的教育机构,属于国民教育体系。

《德国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原则》中称:保证一切儿童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在一切教育机构里实行免费教育,并为生活困难的学生提供生活补助。

《关于统一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法律》中明确规定:学前教育机构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

《教育结构计划》中要求: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将其列入学校教育系统,3-6岁的幼儿教育被纳入教育体系的基础部分,属于初等教育范围,其中5-6岁的幼儿教育被列入义务教育,作为初等教育中的入门阶段。

此后,不仅5岁以上幼儿普遍入学,3-5岁幼儿入园率也不断提高。

但是,对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重视程度不高是德国教育的一大弱点。

从投资方面来说,德国的教育投资并不比其他国家的少,但偏重于大学和文理中学。

政府在削减预算、厉行财政节约时,总是向小学和幼儿园开刀。

有识之士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要让80%三至四岁儿童和95%五至六岁儿童进入幼儿园。

但这一目标至今没有实现。

2002年6月13日德国总理施罗德在德国议会就教育问题发表演讲,呼吁对德国现行教育体制实施全面改革,为不同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的每个孩子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二)、幼教机构多元德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多元化,主要有普通幼儿园、学校附设幼儿园、学前班、特殊幼儿园等。

1.普通幼儿园普通幼儿园指的是相对独立的幼儿园,这是德国传统的形式,也最普及。

按照幼儿园的设立者及其接受政府补助及辅导的程度来分,德国有三种不同组织形式的普通幼儿园:(1)公立幼儿园。

这类幼儿园接受社会局幼教部门的监督及辅导。

(2)私立幼儿园。

这类幼儿园接受社会局幼教部门的补助及辅导,但其教育理念及师资的聘任不受社会局幼教部门的监督或控制。

(3)独立自主的幼儿园。

这类幼儿园不接受社会局幼教部门的补助及辅导,主要是家长的缴费。

德国所有的幼儿园不仅收费大致相同,而且幼儿园在年龄编班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混龄编班,即将不同年龄组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德国称之为小组)中游戏、生活和学习,每班至多不超过20个人。

这种混龄编班在德国全国范围内所有幼儿园中实施。

德国幼儿园分全日制和半日制两种,大部分家长将其子女送往半日制幼儿园。

2.学校附设幼儿园学校附设的幼儿园数目较少,适合于那些已达6周岁,或下半年将达6周岁,但体格与智力均未达到入学标准的儿童,他们在此处接受一年特别的训练以便为进入基础学校作好准备。

这种机构也称学校附设的学前班,这种幼儿园通常与小学联为一体,以便为学童在后来的学习中顺利上学提供帮助。

3.学前班学前班与学校附设幼儿园一样,与小学相联,但它们针对的是5岁儿童,以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小学。

4.特殊幼儿园特殊幼儿园是对各种有残障的幼儿提供必要教育之场所,使之更多地融入社会。

这类幼儿园按残疾人情况进行分类,如学习困难、失明、聋哑、部分失明和精神障碍及脑子迟钝等,并提供专家照顾。

实施融合教育,在公共教育中将残疾孩子的特殊教育与正常孩子的普通教育结合为一体。

5.托儿所接受0-3岁儿童,主要是对双职工的子女实行保育。

6.“白天的母亲”是由联邦青年、家庭、健康部于1974年核准设立的幼儿保教计划。

主要做法是:由政府提供少量经费,让一些年轻妇女在照管自己小孩之余,再帮助邻近的职业妇女在白天照管1-2个小孩,以解决其实际困难。

这些“白天的母亲”须参加短期培训,以获得科学育儿的知识。

7.德国的林间“幼儿园”2000年郝本?黛拉将慕尼黑的一个自然公园开辟成了“林间幼儿园”。

园内有成片白桦林和灌木丛、草坪和清澈的溪流。

入托的孩子每天上午9点到这里集合,然后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自由活动,有的堆沙子做游戏,有的爬树、赛跑,有的观察蚂蚁、蜗牛。

午饭时,大家席地而坐,摆上在老师帮助下准备的食品,就像在郊外野餐一样享用自己亲手做的午餐。

但这家幼儿园收费较高,个别家长还抱怨孩子们在玩耍中有时会受一些轻伤,而且每天回家时都是一身泥土。

(三)、课程以游戏为主德国是一个地方高度自治的国家,幼儿教育的改革也以地方或幼儿园为单位,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改革方案或课程大纲,甚至连州一级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育目标与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是幼儿园开办者自主决定的,多以游戏等自由活动为主,不进行读、写、算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包括由教师讲故事、教唱歌、做劳作、会话和带领儿童接触自然界等等。

尽管如此,一般幼儿园都通过适用于所有儿童的课程设置来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并通过积极的刺激来弥补儿童在家庭不利环境下造成的学习缺陷,以促进所有儿童得到健康发展。

幼儿园的任务有两项,一是让儿童白天呆在幼儿园中,以减轻母亲料理家务和照料更年幼孩子的负担,或者为就业妇女解决照管孩子的困难;二是向儿童提供教育帮助,使他们接受早期学习,促进幼儿个性充分发展,陶冶其情感,培养其自尊心、自信心、学习兴趣、相互信任、责任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注意能力和活动能力等。

德国新近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可归纳如下:1.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加强孩子的自我意识,并进一步挖掘其个性特征。

孩子应该被看成一个独立的人。

幼儿园的任务是,通过一种家庭补充式的设施,为孩子营造一种舒适与快乐的气氛。

2.混合编组(interage grouping)而不是按年龄分组。

通过异质分组强调尊重不同年龄孩童的相似性和相异性。

3.加强幼儿的积极性和生活经验。

强调在游戏和运动中发展幼儿的自我。

课程设计的重心是创设幼儿生活体验的活动空间和环境。

4.强调保育员是孩子的伙伴。

应持有特别的耐心,鼓庭进行资助,发放教育津贴。

1990年以后,政府改革了发放津贴的办法:每年上半年,每个儿童都能得到600马克的补助;下半年,则根据父母的实际收入来决定补助金额。

政府的大力支持,使许多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能够满足孩子的生活及教育需求。

(四)、组织家庭互助活动自1987年开始,父母们就自发组织起来,在家庭之间开展互帮互助的活动,到1990年,已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家庭互助联网系统,把不同的机构(如:儿童中心、儿童保育、儿童急救护理、亲子游戏小组、父母儿童之家、父母儿童协会、单亲父母小组等)全部协调起来,共同为儿童生存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德国学前教育带来的启示德国的学前教育渊远流长。

文艺复兴之前,德国学前幼儿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家庭教育。

被人称为“幼儿教育之父”的德国著名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于1837 年在家乡附近的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学龄前幼儿教育机构,1840年将它正式命名为幼儿园,这成为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幼儿教育机构,德国成为幼儿园的发源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