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乙型肝炎病例管理指南(完全版)(2024

乙型肝炎病例管理指南(完全版)(2024

乙型肝炎病例管理指南(完全版)(2024乙型肝炎病例管理指南(完全版)一、前言乙型肝炎(HBV)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全球约有2.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

为了提高乙型肝炎的诊疗水平,降低病死率,本指南对乙型肝炎的病例管理进行详细阐述。

二、乙型肝炎病例诊断1. 病例纳入标准:(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乙型肝炎病例的诊断标准;(2)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3)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临床表现,如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疼痛等;(4)肝功能检查异常,如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升高。

2. 病例排除标准:(1)急性普通型肝炎病例;(2)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功能异常;(3)药物性肝损伤;(4)酒精性肝损伤;(5)肝硬化、肝细胞癌等严重肝脏疾病。

三、乙型肝炎病例管理1. 病历资料收集:(1)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2)流行病学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来源、传播途径等;(3)临床表现: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疼痛等;(4)实验室检查: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等;(5)肝功能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等。

2. 病例分类:(1)慢性乙型肝炎:HBsAg阳性,HBeAg阳性或阴性,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较高;(2)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BsAg阳性,HBeAg阴性,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较低;(3)急性乙型肝炎:HBsAg阳性,HBeAg阳性,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较高,病程较短;(4)重型乙型肝炎:病情严重,肝功能衰竭,需进行肝移植等治疗。

3. 治疗方案:(1)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抗纤维化治疗等;(2)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监测病毒载量、定期体检、预防感染等;(3)急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对症治疗等;(4)重型乙型肝炎:肝功能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抗感染治疗、肝移植等。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一、概述(一)定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和或HBV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

慢性乙型肝炎( chronic hepatitis B,CHB):指由HBⅤ持续感染6个月以上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HBⅤ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

据估计,目前我国全人群HBsAg流行率为5%-6%,慢性HBV感染者约7000万例,其中CHB患者2000万~3000万例。

尽管HBV相关疾病所致的医疗负担很重,CHB的治疗方法也不断发展,但大多数HBV感染者对自身感染状况知晓率仍较低,导致部分患者就医时已经进展到疾病晚期。

因此CHB的早期筛查、诊断及后续的关怀管理是防治的关键环节。

(三)传播HBⅤ主要经母婴、血液和性接触传播。

在我国实施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规划后,母婴传播已大幅度减少。

以下人群有较高的HBV 感染风险:注射毒品史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既往有输血史、接受血液透析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有接触血液或体液职业危险的卫生保健人员和公共安全工作人员、多个性伴侣、男男性行为者、囚犯以及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糖尿病患者。

HBⅤ不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

(四)自然史和发病机制1.HBV感染的自然史:慢性HBⅤ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划分为4个时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控制期和再活动期。

并非所有的HBV感染者都经过以上4期,也不一定是连续的,而且此分期并不直接等同于抗病毒治疗的标准和适应证。

例如,青少年或成年时期感染HBV,多无免疫耐受期而直接进入免疫清除期。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唾液HBV—DNA水平的定量检测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唾液HBV—DNA水平的定量检测
进 行病 理分度 ¨ 。
对 象 与 方 法
1 对象 入选 的所有 病 例均 为本 院 自 20 0 3—20 06 年住 院期 问患 者。诊 断符 合病 毒 性肝 炎 防治 方 案 … ;并 排 除 其 它 内 、外 科 疾 病 及 甲 、丙 、 丁 、
4 统计学处理
实 验 数 据 用 ±S 表 示 。鉴 于 D
表 4 患者纤 维化 分级 与血清 、 唾液
HB V—D A水平 问 的关 系 N
H V— N B D A水平 之 间差 异均有统 计学意 义 ( 清= F血
“ 手术 同意 书 ”后 ,常规 检 查 血 小板 、血 型 、凝血 酶原 时 间 ( T 。术前 3 P) d常规 用 vt lm i O g肌 注 , k 每 日 1次 ,在 B超定 位 下 用 一 次 性 肝 穿 针 取肝 组 织 12m左 右 ,以 1% 甲醛 溶 液 固定 后 石 蜡 包 埋 .c 0 切 片 ,苏木素 一伊 红染 色 ,按 病毒 性肝炎 防治 方案
3 1 血清、唾液 H V— N . B D A检测
应用中山大学
达安基 因股份有 限公 司提供 的 P R荧 光定量 检测试 C
剂盒 ( 国药 准字 号 :¥0 6 0 ) 70型 P R定量 20 0 9 、5 0 C 检测仪 ( 用 生 物 系 统 公 司 ,美 国 ) 应 ,采 用 F Q一
明显 ,甚 至 发 展 为 肝 硬 化 ,这 部 分 患 者 HB — V
P R法检 测 H V— N C B D A。灵 敏度为 1 oi / L 0cpe m 。 s 3 2 血 清 HB . V标 志 物 检 测
HBe 。 A
应 用 罗 氏公 司 试 剂
盒 ( 编号 :186 ) 68 1 ,采 用 电 化学 发 光 免疫 法 检 测 3 3 肝 组织 标本获 取 . 在征得 患者 同意 ,并 签订

两种用药策略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肝的疗效研究

两种用药策略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肝的疗效研究
t r e a t me n t o f Hb e Ag — n e g a t i v e c h r o n i c h e p a t i t i s B.M e t h o ds A t o t l a o f 2 7 6 c a s e s o f o u t p a t i e n t s wi t h Hb e Ag -n e g a t i v e c h r o n i c h e p a t i t i s B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o g r o u p s :a d e f o v i r d i p i v o x i l p l u s l a mi v u d i n e g r o u p a n d e n t e c a v i r g r o u p, t r e a t e d
Gu a n g z h o u 51 0 7 3 0, Ch i n a ; 3 . De p a t r me n t o f Cl i n i c a l L a b o r a t o r y,Hu a n g p u Di s t ic r t Re d Cr o s s Ho s p i t a l o f Gu a n g z h o u
Cu r a t i v e e fe c t o f t wo s t r a t e g i e s o f d r u g t r e a t me n t f o r Hb e Ag- n e g a t i v e
c hr o ni c he p a t i t i s B
药 治疗 2 4个 月 , 治疗前 血 , 分 别 检 测 HB V— D N A、 AI 、 A S T和 T — B i l , 随访 时 对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检 测 。大 多数 HC 接 种 过 B G, S W C T T的应 用 存 在 争 议 , 避免 B G接种 和加 强免 疫 的干 扰 , 要更 特 异 为 C 需 的方 法 , I R 已被 应用 到对 H W 的诊 断 中。 TG A C
4T . B高发 地 区来 的移 民者 : TG A应 用 于大 将 IR 批 人群 的 L B 检测 曾 被考 虑 过 , 是 并 没 有 大 范 围 TI 但 的实 行 , 比如 , 于 来 自 T / T I高 发 国家/ 区 的 对 B LB 地
f r n — g m ma a s y o ig sn y o a t ru u e c lssi f c eo — a s a sf rd a no i g M c b e e i m t b r u o i n e —
t n.Eu s i 2 0 2 i o rRe p rJ, 0 6, 8:2 4—3 0
b ce i m u e c lss i h l r n. T o a a tr u t b r u o i nc i e d h rx,2 0 6 61 — 6 0 0 6, 1: 6 2

3 卫 生 保 健 工 作 者 ( e l — cr okr, . hah t ae w res
有未 确诊 的 T B患者 , 以 H W 与 T 所 C B患者 的接 触 比


Hil l PC , B o k s RH , F x A , e 1 S r rsn l g p c f i f ro e o ta . u p ii g y hih s e ii t o cy
医 研 杂 29 月 学 究 志 0 年4 第3卷 第4 0 8 期

乙型肝炎临床分型和病情评估指标

乙型肝炎临床分型和病情评估指标

乙型肝炎临床分型和病情评估指标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

根据病情的不同表现和临床特点,乙型肝炎可分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两种类型。

病情评估指标在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急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是指HBV感染后,肝功能异常的急性炎症过程。

临床上,急性乙型肝炎常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在病情评估中,血清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测是关键指标。

HBsAg阳性和HBV DNA检测结果阳性,结合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异常,可以确认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二、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是指HBV感染后,持续超过6个月的肝脏炎症过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多样,有些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而有些患者可能出现乏力、肝区不适、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

在病情评估中,血清HBsAg、HBV DNA、HBV e抗原(HBeAg)和HBV e抗体(anti-HBe)的检测是常用的指标。

根据血清HBsAg和HBeAg的检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可以进一步分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两种亚型。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常伴有高水平的HBV DNA,代表病毒活跃复制,患者具有传染性。

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则表示病毒复制水平较低,疾病进程相对稳定,但仍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和病毒复制水平。

此外,肝脏病理学检查也是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重要手段。

通过肝组织活检,可以评估肝脏炎症的程度、纤维化程度和肝细胞损伤的程度,从而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

三、病情评估指标的意义乙型肝炎的病情评估指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病情评估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乙型肝炎的类型,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急性乙型肝炎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多数患者可以自愈。

而慢性乙型肝炎需要长期监测和治疗,以减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进展。

其次,病情评估可以指导乙型肝炎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

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抗原阴性 的 C B 目前 ,H e g阴性 C B已成为 C B中的 H 。 BA H H

H eg B A 前体的翻译后加工三个水 平。①转 录水平 :迄今 为止 ,
核心启动 子变 异 与 H e g阴性 H V感 染 的关 系基 本 明 确。 BA B T 7 2 A 7 4联合点突变影 响前 C区 m N 16/ 1 6 R A的转 录效 率 ,导
流 行 的 HB V亚 型 不 同 ,而 且 变 异 株 在 地 区 间 流 行 也 相 差 很
大 ,因而不同地区的 H e g阴性 C B患者临床 自然病程 可能 BA H 存在 较 大 的差 异 。Bu e o等 对 地 中海 地 区 H e g阴性 rnt t BA
C B的随访 表 明,l H 0年 内约 2 % 的肝 硬化 进展 至终末 期 肝 5
来 ,H e g阴性 C B已成 为肝炎研究 中的热点之一。 BA H
H e g阴 性 C B 的 诊 断 :① H s g 阳 性 >6个 月 , BA H BA H e g阴性 ≥6个月 ;( B N BA  ̄H V D A阳性 ( 任何非 扩增法 )或 定量 >1 0 拷贝/ ;③有肝损伤 的证 据 ,A T>2×U N至少 ml L L
C B占3 . % ,与 P n H 73 eg等 的报道一致 。
3 H e g阴性 H V感染形成机制 BA B
高。当 H e g阴转且 伴有抗一 e阳转 时 ,则代表 H V D A  ̄A HB B N 水平下降或 消失 ,传 染性 小 ,同时伴 肝脏 炎症 减轻 或 消失 ,
核糖体内从 前 C区 m N R A上 翻译 出时 ,由于其 中 n 16 CT t 8 2 - 的变异导致前 C区第 l 7位密码 子 由缬氨酸 到苯 丙氨酸 的突变 而影响 H e g的表 达 。这 可能 和我 国 H V基 因型 以 C型 BA B 和 B型为主因而更易发生前 c区/ C B P突变有关 。 4 BA H e g阴性 C B的临床特征 H H e g阴性 C B的临床特点和 自然病史有别于 H e g阳 BA H BA 性C HB和 H e g阴性慢性 H V携带 者。 合 肝 病 杂 志 2 1 0 2年第 2 2卷第 1 期

替比夫定联合双虎清肝颗粒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替比夫定联合双虎清肝颗粒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周 时肝 功 能指标 水平及 复 常率 比较分别 见表 2 3 、。
2 3 血 清 H V标 志物变 化 . B
基 金项 目 : 市 浦 东新 区 卫 生系 统 重点 学 科 资 助 项 目 ( WZ K 2 0 — 上海 P X R 0 7
A bt酶 免 疫 试 剂 行 酶 免 疫 测 定 法 ( I 检 测 ; bo t E A)
HB A e g阴性 的 C B患者 7 H 0例 , 中男 4 其 7例 、 2 女 3 例, 年龄 2 0~5 ( 9 5±8 1 岁 。诊 断符合 2 0 92. .) 0 5年 制 定 的《 性 乙 型 肝 炎 防 治 指南 》中 的诊 断 标 准 … 慢
1 资料与 方法
1 3 检测 方法 .
观察 并 记 录 所有 患 者 治 疗 前及 治
疗 l 、4 5 、0 以下 指标 : 主 要 的临床 症状 和 2 2 、2 14周 ①
选 取 就诊 于我 院感 染 性 疾 病科 的
1 1 临 床资料 .
体征 。② 肝功 能 指 标 检测 采 用 美 国 B cma X V ek n C - 型全 自动 生 化 检 测 仪 。 ③ 血 清 H V 标 志 物 采 用 B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验 组 治 疗 早 期 就 有 保 肝 、 酶 、 黄 的作 用 。 治疗 第 1 实 降 退 2周 , 验 组 H V D A 转 阴 率 实 B N
高于对 照组 ; 治疗 14周 , 0 实验组耐药变异率低 于对 照组 。结论
患 者 临 床疗 效 确 切 , 得 推 广 使 用 。 值
粒 ( 京华 神制 药有 限公 司产 品 )4 g口服 , 北 2 2次/ , d
疗程 2年 或 以上 。对 照 组仅 给 予替 比夫定 治疗 , 用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上)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上)
阴性的 C B通常有进展过程 ,快速进展到肝硬化并常常发生 H 。每年进展到肝硬化的比 H C C

2O.
维普资讯
例在 H e g阴性患者中为 8 BA %一l% , 0 而在 HB A e g阳性患者中 2 %一5 %。与 HB A e g阳性的 对照组相比,H e g阴性患者的远期预后很差。因此 ,适当使用有效的治疗在这类患者中是 BA
在本项研究中作者发现了 HL A 或 HL A 4 A— 2 A— 2 限制性的 G C 表位多肽 , P3 并研究这些多肽
能否诱导来 自HL A 或 HL A 4 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 G C 反应性 C L A- + A- 2 HC P3 T 。作 者采用 H A A . HH L — 21( D)转基因小鼠 ( g T m)来确定 HL A A- 2限制性的 G C 表位 。作 P3 者发 现这些表位 多肽 可诱导 5%HL 0 AA2 或 HL A2 + GP 3 HC 患者 的多肽 反应性 + A— 4 及 C+ C
HB Ag阴性 的 CHB e
C HB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的形式:乙肝病毒 e 抗原 ( B A )阳性和 HB A H eg e g阴性 。 H e g阴性的 C B也被称为抗 HB BA H e阳性和前 C突变肝炎。H e g阴性的 C B患者具有 BA H 自然发 生不产 生 HB Ag的 HB e V突 变形 式 ,因为在 HB V基 因组的前 C或者 C启动 子 区域 出 现了一种突变。最常见的前 C突变是核苷位点 19 发生 G—A的改变 ( 19A) 86 G 86 ,产生终止 密码子并导致 HB A 合成的缺失 。 eg 最常见的 C区启动子突变包括在 16 和 16 位点发生的 72 74 两个核苷的取代。 B A H e g阴性携带者是一种异质种类, 他们大多数病毒 D A水平较低 ( 1 N <0 拷贝/ 毫升 ) ,丙氨酸转氨酶 ( L A T)水平相对正常而且预后良好。但是 ,在亚洲、中东 、地

中药强肝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中药强肝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临床的广泛使用 , 使这类病人的治疗效果有所提高 , 但
仍不能令人满意, 主要体现在治疗 9 个月后 Y D 4 周 H V D A和 A T M D出 8 B—N L 的变化;2 ( )观察三组在治疗 现和停药后复发两个方面。本文就中药强肝汤联合拉 后主要四个 自觉症状( 乏力 、 纳差 、 腹胀和肝 区不适 ) 的 米夫定治疗 H s g阴性慢性 乙型肝炎对 提高 H V 变化 ;3 BA B— ( )观察三组在治疗 4 周 Y D出现的情况。 8 MD
关键词 强肝汤 拉米夫定 HB A 阴性 慢性肝炎 eg
Heg bA 阴性 慢性 乙型肝 炎的治 疗是 目前 临床上 的 合治疗组每 日 服拉米夫定 10 g 中药强肝汤 , 日 0m 并 每

大难题。 近年来 , 以拉米夫定为代表的核苷类药物在 1 , 2次服用 。 剂 分 观察项 目:1 ( )观察三组在治疗后 l 周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周及
答和症状改善方面优 于前者 ;3 ( )中药强肝汤及 中药强肝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 HBA e g阴性慢性肝炎过程 中未 出现 Y D变异 。( ) MD 4 中药强肝汤及 中药强肝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 HBA e g阴性慢性肝 炎两组持续应答率优于拉米夫定 , 但两组 间无显著差别 。 结论 中药强肝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 HB A e 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效果确切 , 值得 临床推广应用。
米 夫定治疗组和 中药拉米夫定联合 治疗组 , 每组各 3 例 , 0 疗程 4 周 , 8 停药后观察 2 周 、 4 观察项 目:1三组 在治疗 ()
后 l 、4 、8 H V—D A和 A T的改 变 ;2 三组在治疗后主要 4个 月各 症状 ( 2周 2 周 4 周 B N L () 乏力 、 纳差 、 胀和肝 区不 腹 适) 的变化 ;3 三组在治疗 4 周 Y O () 8 M D出现 的情况 ;4 停药后 6个月 三组持续应签情况 ( L () A T和 H V D A仍保 B —N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2015年10月22日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定,涉及慢性乙型肝炎其它治疗策略和方法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一版),并于2010年第一次修订。

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再次修订。

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

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B和C 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级别(表1,根据GRADE分级修订)一、术语1.慢性HBV感染 (chronic HBV infection)—HBsAg和(或)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

2.慢性乙型肝炎 (chronic hepatitis B)—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

可以分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3.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4.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疾病,其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和临床体征。

以下是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HBsAg是HBV的外壳蛋白,其阳性是HBV感染的标志。

当血液中HBsAg阳性时,通常表示存在HBV 感染。

2.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阴性:HBsAb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其阴性表示尚未产生免疫力或免疫力已消失。

3.乙肝e抗原(HBeAg)阴性:HBeAg是HBV核心抗原的可溶性成分,其阴性表示病毒复制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复制水平较低。

4.乙肝e抗体(HBeAb)阳性:HBeAb是HBeAg的抗体,其阳性表明病毒复制减少或停止,传染性降低。

5.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HBcAb是针对HBV核心抗原的抗体,其阳性表示曾经感染过HBV或正在感染中。

在诊断乙型肝炎时,医生还会考虑其他因素,如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肝脏超声等。

如果满足上述标准中的至少一条,就可以诊断为乙型肝炎。

同时,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中)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中)

重型肝炎病人的角蛋 白磷酸化 ,我们观察到 Kl 位点中 2 8 个位点磷酸化随病情进展渐进性增
加。支持这个观点,即角蛋白高度磷酸化是肝脏疾病进展的标志物 。 四、我国的 HB V慢性肝病状况及研究其病理机制的重要意义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 ( V)携带者近 1 HB . ,慢性乙肝患者约有 2亿
速进展到肝硬化。两组不良反应和实验室异常的发生率相近 。但在治疗停止后这种有益作用
并不能维持。治疗前高病毒载量是早期生化反弹的决定 因素。 其他研究也显示了拉米夫定治疗 HB A e g阴性 C B患者的效果。大多数研究显示 ,7 % H 0 的治疗患者出现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不幸的是 ,超过 9 %的患者在停药后复发。延长治疗 0 时间因耐拉米夫定突变株的选择而导致应答率越来越低 。
定 10 g 日一次治疗组 5 周和安慰剂组 2 周。在 2 周时 HB NA仍阳性的患者在 2 0m 每 2 6 4 VD 6
周时退出。基本的有效终点是 2 4周时血清 H V D A 转阴和 A T正常 。在 2 周时 ,接受 B N L 4

1 9.
维普资讯
的作用 ,它的磷酸化与疾病进展相关,那 么,是否可以由此作为治疗和预防肝病进展的另一 突破 口呢?对于 Kl 磷酸化的行之有效的检测和如何去磷酸化治疗 ,这些研究,对于有效地 8 控制乙肝发病 ,甚至阻断慢性肝病的不 良转归 , 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 参考文献略 )
H e 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 ( BA 中)
维普资讯
白翻折或凋亡过程,角蛋 白去磷酸化在转基因小鼠依据去磷酸化位点或者保护或者损伤肝脏 。 角蛋白高度磷酸化与所有的实验条件密切相关 ,包括培养细胞和小 鼠肝脏 、胰腺和胆囊损伤 模型。 8 K1 的磷酸化水平直接影响到非可溶性复合角蛋 白与可溶性 角蛋白单分子之间的 K 和 8 动态平衡,并对其结合蛋白的分离及细胞周期产生影响。细胞损伤性刺激作用于体外培养细 胞和小鼠动物模型都可引起 K8 Kl 和 8的高水平磷酸化。美国 D Bs rO r 实验室 rM. i may h 对K 8和 K1 8在慢性肝脏疾病中的表达变化和磷酸化水平及与其它蛋 白的相互作用等做了大 量的研究。他们对 HC V感染的丙肝病人研究发现 ,Kl 的第 3 位和第 5 位丝氨酸 ( 3 、 8 3 2 ¥3 8 2 的磷酸化程度与 HC 引起的慢性肝脏损伤及肝脏纤维化程度存在直接相关性 。经白介 5) V 素 l 治疗后的 HC 0 V病人其 Kl 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因此 , 8 8 Kl 的磷酸化程度可被看作 HC V引超陧性肝脏损伤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们近期分析正常、H V感染慢性肝炎、肝硬化、 B

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五肽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五肽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的慢性 乙型肝 炎患者 1 3 6例 随机 分 为观察 组和 对照组 各 6 8 例, 观 察组 患者采 用 阿德 福 韦酯联 合胸腺 五肽 治疗 , 对 照组采 用 阿德福 韦 酯 治疗 , 观 察 比较 两 组疗 效 。结 果 观 察 组 患者 的 肝 功 能 ( A L T ) 复 常 率、 H B V D N A 阴转 率 均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组
1 . 4 判 断标 准
复 发 是指 治疗 4 8周 时 血清 A L T正 常和/
或H B V D N A 阴性 , 停 药 后 随访 4 8 周 内又 出现 血 清 A L T高 和/ 或H B V D N A阳性 。 A L T复常 率 = 治疗 2 4周 、 4 8 周 及 随 访4 8周后转 氨酶 正 常 的人 数/ 总 人数 ; A L T复 发 率 = 停 药
H B e A g 阴性慢 性 乙型肝 炎 的治 疗是摆 在 临床 医生 面前 的严
峻问题 。笔者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 五肽 治疗 H B e A g
阴性 慢性 乙型 肝炎 患 者 6 8例 , 取 得 了较 好 效果 , 现 将 结 果
报告 如下 。
开始 后第 1 个月 每 2周 检测 1 次A L T , 待A L T复常 后 改 为 每3 个 月 检 测 1次 ; 每 3个 月 检 测 1 次 H B V D N A、 H B V M。
慢性乙型肝炎 ( C H B ) 是我 国常见 的慢性传染病之一 ,
严重危 害人 民健 康 。根 据 H B e A g 和抗. H B e 的情 况 , 慢 性 乙
型肝 炎可分 为 H B e A g阳性 和 H B e A … 。我 国 H B e A g阴性 的慢 性 乙型 肝 炎 患 者 比例 不 断 增加, 到2 0 0 4年 , 我国 H B e A g 阴性 慢 性 乙 型肝 炎 患者 占慢 性 乙型肝 炎患 者总 数 的比例 已升 至 5 3 . 7 % 』 , 而H B e A g阴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一)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一)
确 治疗 , 5年后约 1% 0 0 2 %慢 性 乙肝可发 展 为肝硬 化 ,0 2 %

逐 渐增加 , 2 0 到 0 4年中 国患 H e g 一 慢性 乙型肝炎 的人数 占 BA ( ) 慢 性 乙型 肝炎总人 数的 比例 已升至 5 .%, B A ( ) 性 乙型 37 H e g 一 慢 肝炎 已成为对肝病科 医生 的重要挑 战。慢性 乙型肝炎 H s g阳 BA 性 , e g阴性 , I HB A AJ T升高 , V D A阳性 患者 有下 列几 种情 HB — N
个月 、2 1 个月 时应答 的指标 。
细胞性肝癌。
期 的特点是 HB — V V D A复制活跃 ,乙型 肝炎 e 抗原 ( s g HB A )
阳性 , 氨酸 氨基 转移 酶 ( L ) 常 、 织学炎 症坏 死轻 或 丙 AT正 组
肝硬化和肝癌 , 临床上必须重视此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亚 太地 区、欧洲及美 国有关 乙型肝炎治疗 的最新指南都将其作 为
的强激发者。
注 : ORF Op nRedn r s开 放 编 码 区 ) 为 c C— ( e aigFa , me 分
H t肝炎 活动指数 ) 4 或 G 炎症坏死者 , A( > I , : 应进行抗病毒治 疗。 由于难 以确定治 疗终点 ,因此 ,应治疗至检 测不 出 HB — N VD A (C 法 , I P R) A J T复常 , 此类 患者 复 发率 高 , 疗程 宜 长 , 少 1 至 年 () C 。另外 , 由于患者本来 H e g B A 就为 阴性 , 不能再将 HB A 血 eg 清转换作为治疗 的终点 ,国外 指南也多将血 清 HB — N V D A转 阴 ( 低于检测 限)同时氨基 转移酶复常作为治疗结束时及停药后 6

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及临床分析

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及临床分析

者发现 1 5例病理诊断 为肝硬化 的患 者 中,3例 为 HB A 1 e g阴性 , 仅 2例为 H e g阳性 , 1 中 HB N BA 而 3例 V D A阳性者 9例 , 这说 明 H eg B A 转阴后 , 随着炎症 的减 轻 , 肝纤维化 程度并没 有在 同一 时 间减轻 , 如果 病情 出现反 复 , 维化 程度还 会继续 加重 J 纤 。有 研究发现 , 约有 2 3被感染者 自身 的清 除反应不 能完 全清除肝 内 / 潜伏 的病毒 , 毒的复制、 病 清除与肝脏 的修复周而复始地 进行 , 这 部分被感染 者将 发展 为肝脏 不同程 度 的纤 维化 , 分患 者于 4 部 0
上 消化道出血 的发病 机理 , 者考 虑为应 激性 溃疡 理 由是 : 1 笔 () 合 并上消化道 出血者 无凝 血机 制异 常 的证据 。( ) 2 无全 身 出血
倾 向。 ( ) 3 上消化道 出血多 在急性脑 梗死 急性期 , 患者 处 于应激 状 态下 , 发病机 制是多方 面 的, 可能影 响边 缘 系统 、 丘脑 、 脑下 丘
诊 断为慢性 乙 型肝 炎的患者 , 中 H e g 其 BA 阳性 组与 H eg阴性组各 10 , 两组 间的血 清学指标 与肝 脏组 织病理 结果进行 对 比分 BA 2例 对
析 。结果 H e g阳性者较 HB A BA e g阴性 者 平 均年龄 小 , I A T水 平及 HB N 载 量 高( A 、 S VD A P均 < . 1 ; 0 O ) 两组 患者在 A B G B、 L 、L H e g阴性慢性 乙型肝 炎患者 同样应 需要 密切监 测病情 变化 , BA T I 、 组织病理 G分级及 s分期 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结论 BL肝 尽 可能行肝脏病理检 查以明确诊断指导 治疗。

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疗效观察

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疗效观察

毒性肝炎 、 孕妇 、 哺乳期妇 女及合并其他慢 性病 , 允许既往 使用
过拉米夫定 、 阿德福韦 。
1 . 治 疗 方 法 2
2 结果
21 应 答 情 况 .
1周时, 2 单用 一干 扰素治疗 的 4 患者 中 , 4例 2例完 全应
答, 继续治疗 到 4 8周 , 1例( ,7岁 ) 男 2 出现 H s g转阴 , 1 BA 另 例 ( ,6岁 ) 4 男 3 至 8周时 H V D A始 终 阴性 , B N 肝功 能正 常 ; 2例 ( , 4 女 均 8岁 ) 不能耐受 一干扰素 副作用 ( 白细胞及 中性 粒细 胞下 降严重且药 物干预效果较差 )换用 恩替卡韦治疗 , , 并应 用 恩替 卡韦 4 8周 , 出现完全应答 。 3例不完全 应答 的患者联合胸 1
D A始终 阴性 , 功能正常 ; N 肝 8例继续 治疗至 4 8周时 , 7例获得 完 全应答 , 1例 ( ,0岁 , 能难受 一干扰素 副作 用 ) 男 4 不 转用 恩 替 卡韦治疗 ; 1 1 例患 者中 出现 2例 H s g转阴 。2 BA 4周时 , 2例 仍 未完全应答者换用恩替卡韦 治疗 ,至 4 周 时 , 例 出现完全 8 1
15 疗 效评 定 .
() 1完全应答 : 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 B N H V D A转阴。 2 ()
1 资料 与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
不完全应答 :治疗后 肝功能恢复正常或 H V D A有所下降但 B N
未转 阴, 或肝功能未能恢复正常 , HB N 但 V D A明显下降。( ) 3 无 应答者 : 肝功能无 明显恢复甚至加重者 , B N H V D A无明显下 降、
扰素继续治疗者 ) 联合胸腺肽 1 和 日, ( 粉针剂 , 海南 中和药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全球60亿人口中,约20亿人曾受到HBV感染,其中25%~40%最终将死于HBV感染引起的肝硬化或肝癌。

HBeAg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其阳性提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病毒载量高。

当HBeAg转为阴性或同时伴有抗-HBe 转阳时,往往伴有病毒载量的下降和肝功能的好转。

但也有一些患者在出现HBeAg转阴后仍保持病毒的活跃复制,病毒的载量和肝脏的炎症活动度也很高,这类患者称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e-CHB)。

近年来,由于HBV疫苗免疫、各种抗病毒药物的应用等原因,导致HBV变异株出现、e-CHB发病率逐渐上升。

e-CHB的治疗较为困难,停药后易复发,远期疗效较差,因此引起了越来越多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

笔者现就其诊断和治疗初步探讨如下。

1 诊断
1.1 诊断患者年龄常大于HBeAg阳性乙肝患者,平均40岁左右,以男性患者为主。

肝组织学损害往往较重,其中约1/3的患者已经发展到肝硬化。

e-CHB的诊断为:(1)HBsAg阳性>6个月,HBeAg 阴性≥6个月;(2)HBV DNA>105拷贝/ml;(3)有肝细胞损害的表现,ALT持续或反复升高;(4)肝组织学检查有与乙肝相关的中、重度炎症坏死;(5)排除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嗜酒、使用肝毒性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病或代谢性肝病等。

1.2 鉴别诊断e-CHB应当与HBsAg非活动性携带状态相鉴
别。

HBsAg非活动性携带状态是指HBsAg阳性,HBeAg阴性,可有抗-HBe 阳性,HBV DNA<105拷贝/ml,肝功能检查长期正常,肝脏组织学检查正常或仅有轻度炎症改变和纤维化,预后好。

HBsAg非活动性携带状态的患者与e-CHB的鉴别要点在于,通过长期随访,前者HBV DNA保持低水平或阴性,肝功能检查长期正常,肝活检对于二者有重要的鉴别意义。

但这两种情况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互相转变,体现了慢性乙肝临床表现的复杂性。

2 治疗
在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一般以HBV DNA转阴或下降、HBeAg转阴或转换、ALT复常作为治疗的终点指标,达到该指标后,出现肝脏失代偿和发展为肝癌的风险将大大减小,生存率也提高了。

但e-CHB的观察指标只有HBV DNA和ALT,e-CHB的治疗目标可定为ALT持续正常和HBV DNA的低水平。

e-CHB的治疗,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等。

病毒水平与e-CHB的进展和远期预后有直接相关,因此,抑制HBV复制或清除HBV感染是治疗的关键。

e-CHB病情重,进展快,治疗应积极,治疗e-CHB主要用干扰素、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

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疗效,但停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疗程应相对较长。

对于疗效的评价,一般从病毒学和生化学两方面来进行,根据评价的时间,通常还分为“疗程中”和“停药后”。

由于在e-CHB的治疗过程中以及停药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体内都在不断进行着生化和病毒学的变化,因而评价药效的最佳时机是在停药12个月之后。

2.1 α
干扰素α干扰素治疗e-CHB的近期疗效一般在60%~70%左右,持续应答率约10%~30%。

干扰素的疗效与疗程相关,延长疗程可以提高应答率,降低复发率。

应用方法一般为:500万IU/次、皮下注射,3次/周,疗程16~24周;或500万IU/次、皮下注射,3次/周,疗程12~24个月。

在疗程为16~24周时,复发率为50%~89%,>90%的患者在1年内复发,经2~4年的长期随访,持续应答率为10%~15%。

在疗程为24个月时,复发率仅25%~35%。

此外有较多文献表明,干扰素治疗可减少肝硬化的发生或减少肝硬化合并症的发生,还可降低肝细胞癌(HCC)的发生率。

有报道显示,干扰素治疗应答者中的HCC发生率为2.9%;而复发和无应答者,HCC发生率高达8.7%。

干扰素的优点是疗程相对固定,疗效相对持久,耐药变异较少。

其缺点是需要注射给药,不良反应较明显,不适于肝功能失代偿者。

2.2 拉米夫定拉米夫定为核苷(酸)类药物,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治疗慢性HBV感染的新药。

拉米夫定可以快速抑制HBV DNA的复制,且服用方便,无明显毒副作用,对e-CHB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有学者报道,656例e-CHB和肝硬化患者,平均用拉米夫定治疗2
3.5个月。

93.9%的患者出现生化学应答。

对于那些有干扰素治疗反指征或易产生干扰素不良反应的患者,拉米夫定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

用拉米夫定治疗e-CHB,剂量为100 mg,每日1次,至少口服治疗2年。

整个疗程中有70%~90%出现血清生化学和病毒学改善(这种改善可发生于用药起始阶段,用药过程中或停药时),其中,60%的病例上述改变发生于停药时。

但是,本药停药后易复发,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