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基本知识(教学案
地球幼儿科普教案设计
地球幼儿科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构成。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认识地球。
3. 激发幼儿对地球的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是一个蓝色的球体,70%的表面被海水覆盖,30%的表面是陆地。
2. 地球的构成,地球由大气层、水层和陆地层组成。
大气层包括氧气、氮气等气体,水层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陆地层包括大陆和岛屿。
3. 地球的自然现象,地球上有许多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雷雨等,这些现象是地球上的自然力量所引起的。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地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们对地球产生兴趣,让他们了解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2. 讲解,老师向幼儿们介绍地球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让他们了解地球的形态和组成结构。
3. 实验,老师带领幼儿们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自观察和感受地球的特征和构成。
比如,可以用水和沙子模拟海洋和陆地,让幼儿们感受地球的表面特征。
4. 游戏,老师组织幼儿们进行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认识地球的自然现象,如模拟地震、火山喷发等,让他们了解地球上的自然力量。
5. 制作,老师带领幼儿们进行手工制作,让他们制作地球模型或者绘制地球的图片,让他们通过制作来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6. 总结,通过讲解、实验、游戏和制作,让幼儿们对地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的重要性和保护地球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1. 观察法,通过观察地球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们对地球产生兴趣。
2.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幼儿们亲自感受地球的特征和构成。
3. 游戏法,通过游戏让幼儿们认识地球的自然现象,增加他们对地球的了解。
4. 制作法,通过手工制作让幼儿们加深对地球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观察和实验,看幼儿是否能正确认识地球的基本特征和构成。
科学《地球》教案6篇
科学《地球》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演讲稿、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教学总结、事迹材料、优秀作文、教学设计、合同范文、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summaries, deeds materials, excellent essays, teaching designs, contract sampl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科学《地球》教案6篇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教学资源和教具,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科学《地球》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地球运动地理教案(精选8篇)
地球运动地理教案(精选8篇)地球运动地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理解黄赤交角的成因及其重要性,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建议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建议关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开普勒三定律,由此引入地球公转内容的讲授。
在课堂教学中,除利用课本中《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和表1、2《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进行讲解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本期的图片素材,或者自己制作动画进行演示,将地球公转运动中近、远日点(到达时间和日地距离),公转方向,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特点,公转周期等知识点直观地展示出来。
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是一个重点内容。
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示意图》(数据库中媒体素材有相应的动画),分析得出地球公转的两个重要特点:①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保持66°34ˊ的交角;②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
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教学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也可以通过动画),让学生从赤道和南、北极投影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运动。
特别是在南、北极投影图上,要训练学生识别地球的自转方向。
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的教学建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其结果就是形成黄赤交角。
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搞清地轴、赤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三者之间的角度关系,利用《黄赤交角示意图》进行讲解,形成学生的空间概念。
这部分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关于地球自转周期的教学建议学生对于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学习,是本节的难点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讲解地球自转周期,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向学生演示他们的区别。
4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
4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导言】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生命的源泉。
保护环境,爱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
通过对地球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环保的重视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方式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地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构成,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和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树立环保意识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能力素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和实践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地球的基本特征和构成:地球的大小、形状、结构、地理分布等。
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公转、自转等。
3.环保知识和方法:节约用水、垃圾分类、保护植被、减少能源消耗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地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发表对地球的感受和看法。
2.探究:呈现地球的基本特征和构成,引导学生探索地球的大小、形状、结构、地理分布等,并讨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
3.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验,如节约用水实验、垃圾分类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4.游戏:设计环保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环保知识和方法,并加深对环保意识的认识。
5.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清理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6.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地球,树立环保意识。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地球的基本特征和构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器材:准备适当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进行环保实验,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3.环保游戏:设计各种环保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环保知识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环保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四下认识地球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下认识地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
(2)知道地球的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知道陆地的地形主要有丘陵、山地、高原、盆地五种类型。
(3)了解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组成。
2、科学探究。
口)能通M膜究实验,依据现象推理得出地球是一个球体。
(2)通过观察,能用关键词描述五种地形类型的主要特征。
3、科学态度。
(D培养对研究地球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并收集相关信息。
(2)关心我国的基本地形情况,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实验知道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组成。
2、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的地形探究兴趣。
二、教学准冬°展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小船、雨伞、地球仪、中国地形图、煮熟的鸡蛋、橡皮泥。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海边,几个小朋友在看驶向远方的帆船,帆船离得很远,看不到船身,只能看到船帆,琪琪问:“为什么只看见船帆而看不见船身呢?”学生之前已经具有“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感念,但怎么能证明呢,引发学生思考“这与地球的球体特征是否有关?”驱动任务:地球是球体吗?二、活动一:了解地球的形状提问:如果地球是方的,会出现这种情况吗?让学生模拟平地效果,用伞面模拟球体效果,使用模拟小船从观察者的进出拉向远处。
在桌面模拟实验中,小船会再尽头突然整个消失不见,在伞面消失时船帆还能看见。
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并深刻地感受到地球是一个球体。
三、活动二:认识地表的特征课件播放图片,认识陆地的地形特征,认识丘陵、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五种地形。
四:活动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视频播放地球的内部结构短片。
认识地壳、地幔和地核。
板书:认识地球地球的表面特征:山地一一海拔较高、坡度陡、起伏大丘陵一一坡度和缓、山顶浑圆,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平原一一海拔较低、宽广、平坦高原一一海拔较高、边缘陡峭、地面平坦开阔盆地一一四周被山地环绕、中间地势较低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课后反思:实验操作、对比反思,让学生深刻理解地球是球体,再通过图片和视频播放认识地表特征和地球的内部结构,对地形有初步的认识。
《地球》 教学设计
《地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基本特征。
(2)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3)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与其他天体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2、教学难点(1)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现象的原理。
(2)建立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概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球的基本特征、运动规律等重要知识点,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体系。
2、直观演示法利用地球仪、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空间概念。
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美丽的地球照片或视频,如从太空拍摄的地球全貌、地球上的自然风光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我们生活的地球了解多少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球。
2、讲授新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展示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如“天圆地方”说、“浑天说”等。
②讲解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③通过图片和数据,介绍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大小指标。
(2)地球的结构①利用地球内部结构模型或图片,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②简单介绍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和物质组成。
(3)地球的自转①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②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通过演示实验或画图帮助学生理解。
《掌握地球的知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一、《地球的认识》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b.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c.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b.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4.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球模型、PPT等。
5.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地球仪和地球模型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b. 讲解:讲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椭球体)、地壳、地幔、地核等结构。
c. 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球形状和结构的认识。
d. 演示:通过PPT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讲解其特点和意义。
e.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f.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重要性。
二、《地球仪的使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学会使用地球仪。
b. 使学生掌握地球仪的基本操作和读图技巧。
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地球仪的基本操作b. 地球仪的读图技巧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教学法、演示法、指导法等。
4.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图、PPT等。
5. 教学过程a. 导入:介绍地球仪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b. 讲解:讲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c. 演示:通过PPT展示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d.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地球仪,熟悉其基本操作。
e. 指导: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球仪上的地图,掌握读图技巧。
f.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地球的运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b. 使学生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b.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4.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球模型、PPT等。
5.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地球仪和地球模型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运动。
b. 讲解: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如方向、周期等。
初中地球教案
初中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
2. 让学生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包括自转和公转。
3.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等。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 地球的运动3. 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 地球的运动规律3. 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的理解和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的图片和视频,生动形象地讲解地球的相关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地理现象为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地球的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讲解地球的椭球形状,解释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大小。
3. 地球的运动: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解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解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4. 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讲解地球的气候、地形、水文等特征,以具体的地理现象为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概况、运动规律和自然地理特征。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学习兴趣和地理思维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3. 学生对地球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4. 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情况。
地理学基础教案
地理学基础教案一、教学内容概述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它包含了地球的物理地理、人文地理和环境地理等多个分支。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培养其对地理环境的观察与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掌握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3. 熟悉地球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4. 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地理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3. 地球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意图,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观察法:带领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校园或社区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地理环境的认知。
五、教学过程一、地理学简介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的学科。
它主要分为物理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向。
1. 物理地理物理地理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地球的形状、地壳运动、气候、水文等。
它涉及大气、水体、地形地貌等地理要素。
2.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包括人口分布、城市规划、农业发展等。
它关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地球的基本结构地球是一个由岩石和金属组成的行星,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部分。
1.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分为洲际地壳和海洋地壳。
它厚度不均匀,最厚的地方在山脉地带,最薄的地方在海底。
2. 地幔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地球的中间层。
地幔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温度和压力都较高。
3. 地核地核是地球最内层,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金属铁组成,内核则是固态金属铁。
三、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地理现象是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它们的形成通常有一定的原因和规律。
1. 地貌的形成地貌是地球表面的三维形态,它是由地质力量、气候和水文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起认识我们的地球教案
一起认识我们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的构造、地球的运动、地球的气候等方面。
2. 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让他们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地球。
二、教学重点:1. 地球的构造和地球的运动。
2. 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球的运动的相关知识。
2. 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地球模型、地图、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用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如“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是哪座?”等,让学生对地球产生兴趣。
2. 学习地球的构造,教师通过地球模型或图片,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地壳等。
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3. 学习地球的运动,教师通过地图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4. 认识地球的气候,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地球的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气候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5. 认识地球的重要性,教师向学生介绍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包括提供生存环境、资源保障等方面。
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球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保护地球的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对地球的气候了解较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
初一地理认识地球教学设计
初一地理认识地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并能够使用相关的地理术语描述地球的形貌;2.认识地球的运动方式,包括自转和公转;3.了解地球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和特点,如大陆、海洋、气候等;4.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方式。
难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地球的模型或图片、PPT、地理教材、黑板、粉笔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地理教材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球的兴趣,并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呈现地球的形状和结构(10分钟)通过展示地球的模型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引导学生用地理术语描述地球的形貌,如赤道、南北极等。
并简要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如地壳、地幔和地核。
3.讲解地球的运动方式(15分钟)通过PPT和地理教材,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和影响。
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日晷现象和时间的概念,以及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
4.讲解地球的各个部分(15分钟)介绍地球上的各个部分,如大陆和海洋的划分、名称和特点等。
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上的山脉、平原、河流、湖泊和海洋等自然地理现象。
5.分组探究地球上的自然资源(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讨论和研究,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情况。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然资源,进行深入调查,并准备小组报告。
6.小组报告和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报告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从环保的角度出发,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7.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的形状、结构、运动方式以及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传播环保知识。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讨论中的提问;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
《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第一课时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
第二课时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能力目标: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情感目标: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对第一节课所讲的地球的形状、大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地球上的经、纬线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
第三课时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练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找出已知点的方位,或根据方位确定未知点。
通过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基本构造的认识。
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能力目标: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科学地理知识教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地理知识教学教案【科学地理知识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培养对地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2.认识地球表面的水和陆的分布情况;3.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对时间和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地球的水和陆的分布。
三、教学难点:1.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2.认识地球表面的水和陆的分布情况。
四、教学过程:【引入】1.教师出示一幅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是什么?”(地球)2.教师提问:“地球是什么?我们生活在地球的哪个部分?”(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地球表面的有哪些特点,如陆地、大海、湖泊、河流等。
【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心旋转,一周需要24小时;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年完成一圈。
2.教师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对时间的影响:地球自转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地球公转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地球水和陆的分布:地球表面约70%是水,30%是陆地,并通过地球仪等教具进行示范。
【实践】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捉迷藏”。
其中,老师扮演太阳,学生扮演地球,根据老师的指令进行自转和公转的动作,通过观察太阳光线的变化,学生判断是白天还是夜晚。
2.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地球上的水和陆的分布情况,并呈现答案。
【巩固】1.教师提问:“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地球公转一圈需要多长时间?”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地球探险家”。
学生穿越不同的地理区域,观察和记载不同地区的陆地和水的分布情况。
3.教师出示地球的各种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地球上的水和陆的分布情况。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道了地球上水和陆的分布情况,并且知道了它们对时间和天气的影响。
幼儿园大班《地球》教案(通用)ppt
手工制作
总结词
锻炼动手能力
VS
详细描述
安排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地球仪,让孩 子们在养观察与记录习惯
详细描述
布置观察日记,让孩子们记录一周内观察到的与地球相 关的自然现象或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习惯。
科普小实验
总结词
激发科学探索兴趣
详细描述
设计简单的科普小实验,如火山模型制作和 模拟火山喷发等,让孩子们在实验中探索地 球科学的奥秘。
难点:地球的生态环境
总结词:实践操作
详细描述:为了加深孩子对生态环境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操作活动, 如种植植物、观察动物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地球的运动方式
总结词
基础科学知识
详细描述
地球的运动方式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孩子建立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基础。教 师需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演示来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孩子了解地球运动对昼夜和 四季的影响。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 在小组内讨论有关地球的 问题,如“地球为什么会 自转?”等。
实地考察
如果有条件,可以组织学 生参观天文台或自然博物 馆等地方,让他们亲身体 验地球的奥秘。
学生活动设计
制作地球模型
让学生用黏土或其他材料制作地 球模型,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
地球的形态和结构。
画地球
让学生画出他们心目中的地球,激 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
教学内容
02
地球的基本知识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介绍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 体,其赤道半径、地球半径和地 球周长的数值和相互关系。
大学认识地球教案
标题:认识地球:大学教案一、课程简介《认识地球》是一门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的形成、结构、大气层、水文、生态、资源、环境问题等方面,使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增强学生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成、结构、大气层、水文、生态、资源、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地球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成与结构2. 大气层与气候变化3. 水文循环与水资源4.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5. 地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6.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地球问题的本质。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活动法: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增强环保意识。
五、教学安排1. 地球的形成与结构:介绍地球的起源、地球的结构特点、地球的运动等。
2. 大气层与气候变化:讲解大气层的组成、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影响、全球变暖等。
3. 水文循环与水资源:阐述水文循环的过程、水资源的重要性、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4.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
5. 地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地球资源的种类、开发与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6.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解决途径,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3. 实践报告: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分析地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占总评的30%。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认识地球》教材。
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
3.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文、报道等。
《我们的地球》教案7篇
《我们的地球》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我们的地球》教案7篇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我们的地球》教案7篇,这些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初中地理地球概况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概况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掌握地球的基本地理概念。
2. 使学生了解地球的位置和运动,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含义。
3. 培养学生对地球自然环境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2. 地球的位置和运动。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含义。
教学准备:1. 地球仪、地球模型。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地球的美丽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地球有多少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二、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10分钟)1. 使用地球仪和地球模型,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形状,解释地球是一个不完美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2. 讲解地球的大小,如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
3. 介绍地球的结构,如地壳、地幔、地核等。
三、地球的位置和运动(10分钟)1. 讲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引导学生理解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部分。
2. 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明白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四、环保教育(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环境的重要性,如大气层、水资源等。
2. 倡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如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和位置等基本知识。
2. 强调环保意识,提醒学生关爱地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球仪和地球模型,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基本地理概念。
在讲解地球的位置和运动时,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含义,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同时,将环保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课堂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此外,可以适当增加课堂互动,如提问、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我们认识地球——五年级语文A版教案
在现代科技日益发达的时代,大多数人都很熟悉使用电脑、手机等各种智能设备。
但是,对于我们生存的这颗星球——地球,你了解多少呢?五年级语文A版教材中的《让我们认识地球》一课,为我们揭开了地球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它。
一、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我们来了解一下地球的基本知识。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它是一个巨大的圆球体,分为陆地和水域两大部分。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天又6小时。
在地球表面,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
地球的磁北极和地理北极不在同一个位置,地球上还有四季交替、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
这些基本知识,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地球的伟大、复杂和丰富多彩。
二、探索地球的奥秘除了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深入探索地球的奥秘。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大自然来学习地球科学:比如观察乌云密布时的天气预测,探索海洋中神秘的生物群落,了解地球上各种岩石的来源和组成,等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来揭开一些地球的未知领域。
例如,人类通过发射卫星等工具仪器,对地球上的气候、磁场、地质结构等进行深入调查,为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些探索的过程,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的奥秘,也提醒我们应当更加珍惜和保护地球。
三、保护地球的行动我们要将对地球的了解转化为行动,积极参与保护地球的行动。
地球上有很多环境问题,例如气候变化、污染、资源枯竭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在学校和家庭,我们可以通过分类垃圾、节约用水、植树造林等方式来保护环境;在更大的范围内,我们还可以通过参与环保组织、支持环保政策等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在行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牢记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只有爱护它,才能让我们在它的怀抱里生存得更加安全、健康、幸福。
综上,通过学习《让我们认识地球》一课,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和奥秘,同时也提醒我们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1课时地球的基本知识(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掌握经线和纬线及其特点,经度和纬度,经纬网及其意义。
3.能够熟练判断东、西经度,南、北纬度,东、西半球。
4.了解地方时的含义及其早晚。
5.了解区时的划分和区时的规定。
6.能进行时间(地方时和区时)的换算。
【知识梳理】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赤道的椭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千米。
2.地球仪:地球的模型,是正球体,与地球的实际形状误差很小。
3.经线和经度
(1)经线:①概念:连接南北两极的大圆弧线,又称子午线。
②特点:都是半个大圆;长度都;都指示方向;都相交于两极。
(2)经度:①规定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º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
②经度的划分:以0º经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度,向西为西经度,各划分180º。
③经度大小的分布规律:东经度向东递增,西经度向西递增。
④习惯上的东西半球划分:20ºW和160ºE构成的经线圈为界,20ºW向东到160ºE为半球、20ºW向西到160ºE为半球。
4.纬线和纬度
(1)纬线:①概念: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②特点:都是圆圈(两极为点);长度不等,从向南北两极递减;都指示方向;都相互平行。
(2)纬度:①规定为0º纬线。
②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起点,向南为南纬度,向北为北纬度,各划分90º。
③纬度大小的分布规律:北纬度向递增,南纬度相反。
④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
⑤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以南、北纬30 º和60 º为界。
5.经纬网
所有经线和纬线垂直相交构成经纬网。
地表某点的经度和纬度合称地理坐标,它能准确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6.时区与日界线
(1)地方时:因经度而异的时刻,越往东边时间越;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小时。
(2)区时:①规定:每个时区都以其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时间标准,又称标准时。
②换算:两地相隔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向东加,向西减。
(3)北京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区的区时(即其中央经线120ºE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4)日界线:原则上以180º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从西(东12区)向东(西12区)
时,时刻不变,日期需;向西则相反。
实际上日期变更线有三处弯曲,原因是是避免将所经过的国家分入两个日期范围。
注:另外还有一条自然界线,即0时经线。
今天:0时经线向东到180º经线,昨天:0时经线向西到180º经线。
【名题精讲】
例1(2007年江苏高考)图示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读右图回答,a位于:( )
A.太平洋 B.亚洲大陆 C.非洲大陆 D.印度洋
例2.分析图示经纬线和海陆轮廓,完成下列要求:
(1)A附近有我国建设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名叫,就东、西半球而言,它位于半球。
(2)当B、C同时日出时,北京时间为点钟。
此时地球上旧的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分之一。
(3)如果一架飞机从B点起飞,6小时后到达D点,则其平均时速为。
剖析:(1)由图形轮廓可以判断A地位于南极半岛顶端附近,德雷克海峡南侧,我国在这里建设的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图示为南半球的西经度范围,且长城站位于20ºW以西,属于西半球。
(2)判断B、C同位于45ºW线上,同时日出,说明该日为二分日(即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地方时6点日出,18点日落。
45ºW日出时间为6点,则北京时间为17点(6+3+8—17)。
同时可算出135ºW为0点钟。
任何时刻,从0时经线向西到180º之间为旧一天的范围(相反为新一天的范围),所以此刻从135ºW向西到180º之间属旧一天,跨45个经度,占全球八分之一。
(3)从B到D沿赤道飞行45个经度。
赤道是大圆弧,每度约为110千米。
110×45÷6=825。
参考答案:(1)长城站西 (2)17 八 (3)825千米/时
【反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据此回答l~3题。
1.甲、乙、丙三艘轮船从所在海域同时出发,沿图示方向以相同速度
驶向180º经线,则 ( )
A.同时到达 B.甲最先到达
C.乙最先到达 D.丙最先到达
2.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都在西半球 B.甲、乙在东半球,丙在西半球
C.甲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D.乙和丙都属于低纬度地区
3.甲和丙比较 ( )
A.区时钟点和日期都相同 B.区时钟点和日期都不同
C.区时钟点相同,日期不同 D.区时钟点不同,日期相同
图5是在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
读图5,回答4—7题。
4.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5.①山脉南北绵延约()A.200千米 B.700千米
C.400千米 D.1400千米
6.L段(①、②两山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A.50千米 B.100千米
C.300千米 D.500千米
7.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 春小麦、亚麻、甜菜
B 冬小麦、玉米、水稻
C 棉花、春小麦、大豆
D 油菜、茶叶、春小麦
8.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位于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东 C.出发点以西 D.出发点东北
二、双项选择题
9.下列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180º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
B.以Oº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
D.东经度的区域都是东半球,西经度的区域都是西半球
(2009年江苏扬州模拟)读局部经纬网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关于图中的甲、乙、丙、丁四点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比丙丁两地的实地距离长
B.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比丙丁两地的实地距离短
C.甲丙两地的实地距离比乙丁两地的实地距离短
D.甲丙两地的实地距离与乙丁两地实地距离相等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和丙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所以地方时相等
B.甲和乙位于同一条纬线上,所以同时日出或日落
C.丙和丁位于同一条纬线上,所以气候类型相同
D.如果甲地是今天,则丁地为昨天
三、综合题
12.一架飞机从美国费城(75ºW、40ºN)起飞,以每小时1100千米的速度向北匀速飞行。
计划沿经线圈绕地球一周。
但因故在中国四川省内江市(29º05´N)降落,请回答。
(1)飞机飞行了小时(取整数)。
(2)内江市的经度是。
(3)飞机途经的国家有美国、、和中国。
(4)如果飞机起飞时费城的区时是2007年7月30日8时,那么降落时,内江市的时间(北京时间)为。
13.读半球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东西半球分界线,并在东半球部分画满斜线。
(2)在图中标出一点P,使其符合以下条件:
①西半球②东经度③南温带④低纬度
(3)判断方位:A在B ,B在C ,
D在B 。
(4)两架飞机同时从D地起飞,以相同速度飞往E地,甲机
沿D-1-E方向,乙机沿D-2-E方向前进,问:哪一架飞机先
到达终点?,其航向是;另一架飞机的航向是。
【反馈练习】参考答案:
1-8:BACB BCAB 9-11:BC、BD、AD
12.⑴11 ⑵105ºE ⑶加拿大俄罗斯⑷2007年7月31日8时
13.⑴图略⑵画图略⑶西南东北(或西北)正南
⑷乙机先到一直向正南飞先向西南飞,过赤道后再向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