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结构认识》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构造》适用专业:汽车市场营销专业。
建议学时:4×14=56(理论)一、课程性质、设计思路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市场营销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汽车构造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及电气设备的各个机构系统的作用、组成、分类、基本工作原理和分析不同种类的特点。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及专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其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汽车总体结构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具备对汽车总体结构进行分析、能够分析不同种类的特点等基本技能。
为今后从事汽车相关的工作,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2)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3)掌握汽车车身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4)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5)掌握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特点及应用;2、能力目标:专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潜在发展能力①能够了解在当前社会上,汽车所使用的各部件。
并能够区别各个不同种的类型和功用;②能够分析汽车各个部位的工作过程及作用;①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能力;②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③能客观地评判自己或他人的工作业绩。
理解工作任务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新技术的能力;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要点及要求序号教学项目模块模块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建议参考学时理论实践1 概述1、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2、了解汽车总体结构及类型、编号规则、行驶原理和发展情况。
1、按学院教学规范说明课程目标、内容以及安排;2、提出有关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3、组织学生集中讨论和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补充与总结。
22 发动机1、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作用及工作原理;2、了解“五大系统两大结构”的含义、组成、作用、分类及原理。
1、按学院教学规范说明课程目标、内容以及安排;2、提出有关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3、组织学生集中讨论和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补充与总结。
车辆结构课程设计
车辆结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车辆的基本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车辆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车辆结构和维修工作的兴趣,增强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车辆的基本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
教学大纲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每个章节都包含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讨论法用于探讨问题解决方案,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案例,实验法用于实践操作和故障诊断。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和参考书将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多媒体资料将用于展示车辆的结构和操作过程,实验设备将用于实践操作和故障诊断。
同时,我们还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相关资料,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协作情况;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能力。
评估方式将客观、公正,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教学进度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每个章节都规定了相应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
教学安排将合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教学安排还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如学生的作息时间、兴趣爱好等。
七、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我们将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视觉学习者,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图表和图片资料;对于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可以安排更多的实践操作活动。
《汽车整车结构认知》课程简介
《汽车整车结构认知》课程简介一、简介《汽车整车结构认知》课程旨在介绍汽车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件的功能及作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着更深入的理解,为日常使用和维护汽车提供基础知识。
二、课程内容1. 汽车整体结构:介绍汽车的整体结构,包括车身、底盘、动力系统、传动系统等,使学生能够对汽车的整体结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发动机系统:深入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包括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冷却系统等,使学生能够理解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和维护方法。
3. 传动系统:介绍汽车的传动系统,包括变速器、离合器、传动轴等,使学生了解不同传动系统的原理和运作方式。
4. 悬挂系统:探讨汽车的悬挂系统,包括悬挂结构和悬挂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悬挂系统对汽车行驶的影响。
5. 制动系统:介绍汽车的制动系统,包括刹车原理和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使学生了解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和维护方法。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汽车整体结构,掌握汽车各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能够对汽车的故障进行初步判断,并具备一定的汽车维护和保养技能。
三、课程特点1. 知识系统性:课程内容全面,将汽车的各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汽车整体有着系统性的认知。
2. 实践性强:课程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3. 互动性强:课程设置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4. 实用性强: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该课程适用于对汽车整体结构感兴趣,或者有意愿从事汽车相关行业的学生和汽车爱好者。
15《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整形技术、卓越技师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开设时间为第二学期,是本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程。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汽车文化》,对汽车发展史、汽车相关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而《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与第三学期所要学习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是并列课程,两门课程的学习为《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等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知识和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技能。
通过一体化的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核心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技术工作者所必需的发动机拆装、检查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发动机维护与修理的基本理论(3)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用途及使用方法2.能力目标(1)初步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2)熟练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能对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和耗损分析(4)能对发动机常见故障进行诊断、排除(5)能按照维修工艺对发动机进行维修、装配、调整和性能试验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
(1)能自主学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汽车杂志、汽车网站等)查找所需信息(3)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岗位技能养成组织教材内容。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构造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制造、汽车整车及配件销售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该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汽车基本知识,包括汽车的总体结构分类与性能,感受国内外汽车文化,熟悉汽车的常用材料及汽车维修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同时了解行业概况,促进职业意识的形成,为学生个人日后择业提供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本课程是汽修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学习所有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
1.2设计思路1.2.1.该课程是依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机电维修”、“整车销售”、“钣金”、“前台接待”等任务领域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 1)课程以提高学生对汽修的学习兴趣、了解汽车基本知识以及熟练掌握实训操作工量具的使用为目的,重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教学,参照行业专家提出的“汽车维修”技能教学的建议,设定本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和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以项目为单位,按项目教学法的观点,给出各项目的任务以及要求,用表格形式给出各层次教学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从总体上认识与把握。
2)课程共分为汽车概述、发动机类型和工作原理、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发动机的燃油供给系统、发动机润滑系统、发动机冷却系统、汽车传动系统、汽车行驶系统、汽车转向系统、汽车制动系统、汽车车身等十二个项目,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汽修的兴趣,并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概况。
3)该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室和汽修实训室,开展一体化教学,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基础。
4)教材紧密结合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研讨形成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进行编写。
充分体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引入与完成项目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并在教材编排形式上注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汽车构造 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汽车修理类各专业学生掌握汽车结构、汽车工作原理以及汽车各总成的拆装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学生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44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汽车构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汽车修理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及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汽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拆装技能等的认识与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汽车维修工、机动车检测工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汽车行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汽车认知与拆装为主线,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系统设计课程结构、统筹安排教学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汽车构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汽车基本结构认知和汽车各总成拆装检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1.了解汽车主要类型,理解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车身和电机电池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各总成的基本结构,能识别汽车主要部件、零件及元器件。
3.了解现代汽车常见维修设备,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汽车常用工具、量具和仪器。
4.能制订合理的工作方案,运用汽车维修资料进行拆装及检查汽车各总成。
《汽车构造》课程学习教学大纲纲要
---《汽车结构》课程教课纲领合用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电子技术参照学时: 96 理论学时 +32 实验学时参照书目: 1.《汽车结构》,王贵槐主编,北京邮电大学第一版社2.《汽车结构》,杨立年,刘凤良主编,机械工业第一版社3.《汽车结构》,郭新华主编,高等教育第一版社4.《汽车结构》,林平,王清娟主编,科学技术第一版社一、说明(一)本课程任务《汽车结构》课程是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专业理论课,拥有较强的理论性及实践性。
本课程的目的是经过理论教课和实践环节,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和底盘各大总成的结构及原理,学会相应的分析方法,初步具备着手拆装发动机及汽车底盘各主要总成的技术,了解汽车发展的趋向及动向,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确立基础。
(二)应达到的要求1.掌握现代汽车的典型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认识国内外汽车的新结构及其工作原理;3.初步掌握正确使用和保护汽车的方法。
(三)编写的原则1.本纲领主要合用于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教课,其余专业采纳时,应作适合调整。
2.在课程总课时的范围以内,各单元学时分派,任课老师可作调整,履行时以编制的教课计划为准。
(四)建议1.在学习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
2.在讲堂教课的基础上,适合观光汽车维修现场。
2.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各单元联合实质进行教课。
二、学时计划学时分派单元教课内容总学讲其时实验议论授它总论22一汽车发动机概括22二曲柄连杆机构642三配气机构642四汽油机供应系统642五柴油机供应系统642六 冷却系统 4 2 2七 润滑系统4 2 2八 汽油机点火系统 6 4 2九发动机新技术与66 新能源汽车十 汽车传动系统概括2 2十一 离合器 6 4 2十二 变速器 6 4 2十三 自动变速器 8 6 2十四 万向传动装置4 2 2十五 驱动桥 6 4 2十六 车架与车桥 4 2 2十七 车轮与车胎4 2 2十八 悬架 6 4 2十九 转向系统 6 4 2二十制动系统862汽车车身与隶属装642二十一置二十二汽车安全与防盗 4 4汽车巡航及导航系22二十三统共计12084 36---三、教课内容总论( 2 学时)教课目标与要求 :1.认识汽车的整车结构;2.认识汽车的种类;掌握汽车的辨别代码;3.认识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4.认识汽车行驶的基来源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主干专业课程。
本课程汉族要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结构和原理的认识,《汽车构造》课程在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所有汽车专业课的基础课程,也是衔接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纽带。
课程是以国产常用汽车的基本结构为主要对象,结合常见车型的新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讲授。
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着重阐明常用汽车各总成和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各种间隙的作用,并对典型结构进行适当的结构分析;使学生牢固掌握常用国产汽车主要零部件的作用、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各系统、零部件的支承、定位、润滑、密封、调整部位和相互装配关系;了解先进的新结构和工作原理;授予学生汽车构造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通过各教学情景的实施,使学生获得汽车的基本结构、原理、维护方面的系统知识,培养学生在“汽车检护”领域内的核心职业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同时会使用检测仪器对汽车进行故障检测、诊断和排除,具备一定的检修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1、知识目标1.具有汽车总成体结构知识;2.具有曲柄连杆机构构造知识;3.具有配气机构构造知识;4.具有供给系构造知识;5.具有冷却系构造知识6.具有润滑系构造知识7.具有点火系构造知识8.具有启动系构造知识9.具有传动系的构造知识;10.具有行驶系的构造知识;11.具有转向系的构造知识;12.具有制动系的构造知识。
2、能力目标1.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2.能熟练使用发动机常用的维护、拆装及检测设备;3.能对发动机、底盘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和耗损分析;4.初步具备对发动机、底盘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的能力;5.初步具备按维修工艺对发动机、底盘进行维护、装配、调整和性能试验的能力。
《汽车整车结构认知》电子教案 项目八 汽车车身结构的认知
知识要点
• 仪 表台总成是汽车空调、收音机、中央控制面板、仪表、点烟器及 烟灰缸等装置的载体,这些部件都被安装固定在仪表台总成上,如图810所示。
• 中央后视镜的主要作用是帮助驾驶员查看车辆后方道路情况及有无车 辆等,如图8-11所示。
• 汽 车安全带是车辆被动安全的主要部件,即在汽车车身受到猛烈撞击 时,起到固定乘客及驾驶员的作用,并可消除速度急剧下降时产生的惯 性力,如图8-11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知识要点
• 四、车身附件的认知
• 1. 车辆外部附件的认知 • 1)汽车的前、后风窗 • 汽车的前、后风窗通常采用有利于视野而又美观的曲面玻璃。汽车的
前、后风窗又称风挡玻璃,如图8-6所示。 • 2)汽车的侧窗和天窗 • 汽车侧窗作为侧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车必不可少的总成之一,它与
8. 汽车车身结构认知的注意事项 • —————————————————————————————— •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工作任务1 汽车车身结构认知的任务分 析
• 三、工作效果评价
• 1. 自我评价 • (1)通过本次学习,我学到的知识点/技能点有:———————————
• 3)后视镜 • 汽车后视镜位于汽车头部的左右两侧以及汽车内部的前方。汽车后视
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地看清这些 位置的情况,其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 如图8-8所示。 • 2. 车辆内部附件的认知 • 车身内部附件设备有座椅、仪表台总成、中央后视镜、安全带、遮阳 板、烟灰缸及点烟器等,如图8-9所示。 • 座椅也是车身内部重要装置之一。座椅的作用是支撑人体,使驾驶员 操作方便、乘坐舒适。座椅主要由靠背、座垫、头枕、调整按钮或手 柄和滑动轨道等部分组成,如图8-10所示。
汽修专业课标15-汽车结构认知
《汽车结构认知》一、课程概述《汽车结构认知》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专业学习的必修课。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的基础知识、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使学生具备对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进行结构分析的基本技能。
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从事实际工作以及适应行业发展提供所必须的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能认知汽车各总成结构;(2)能认知发动机各机构、系统的组成件结构;(3)能认知并底盘各系统的组成件结构;(4)能认知并不同汽车类型车身结构;(5)能了解并介绍一些汽车新技术相关知识。
2.方法能力目标:(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4)能不断积累经验和总结经验。
3.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2)具有团队协作精神;(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4)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后继课程的关系为后续课程《发动机构造与维护》、《汽车维护与保养》和《汽车检测与诊断实训》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根据职业岗位汽车维修工的要求,以服务工作流程为主线,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为5个项目,具体如下表1。
表1 课程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表五、教材的选用1.教材选取的原则(1)实用性和实践性。
教材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实践部分以易于联系实践,技能操作符合职业技能鉴定规范。
教材内容应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具体项目实施为内容组织原则,突出理实一体化。
(2)基础性。
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即包涵职业岗位必需的理论知识,还注重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采取项目形式编写,根据就业趋势,加强职业能力培养。
汽车结构认知课程标准 - 交通工程学院
汽车零部件识图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300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运用技术授课单位:交通工程系学时:90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童亮 2013.12.02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吴波 2013、12.4一、课程定位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正投影法图示空间物体;能够掌握和贯彻国家新标准的有关规定,快速查阅工程图样中常用的国家标准;能够快速识读工程图样,弄清汽车零、部件结构、尺寸、技术要求,想象出该零、部件的三维图形;能够根据给定的三维图形正确绘制工程图样、标注尺寸、提出合理的技术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汽车零、部件测绘出该零、部件的技术图纸。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后续汽车机械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发展自身的职业生涯打下必要的基础,是后续在生产管理及技术提升方面必备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设计思路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重点突出技术、社会与环境三者相互结合的特点,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强学生价值观的养成教育。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分为四步,即职业岗位分析、行动领域分析、学习领域确定和学习情境构建。
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始终以项目教学为基础,完全按照以4S店车间为背景的工作情境展开教学和学习,强调利用案例、项目和行动导向等方法实施教学并且按照行动导向模式的六个步骤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来组织教学过程,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教、学、做相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有机融合,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融于汽车常见故障的检修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具有独立计划、实施、检查和排除汽车常见故障的能力,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四、课程的目标专业能力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正投影理论、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
汽车整车结构认识教案
汽车整车结构认识教案第一章:汽车整车结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掌握汽车整车结构的基本组成理解汽车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1.2 教学内容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汽车整车结构的基本组成汽车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汽车整车结构的基本组成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汽车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1.4 教学评价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汽车整车结构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汽车整车结构图,并简要说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第二章:发动机2.1 教学目标了解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掌握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理解发动机的排放控制和节能技术2.2 教学内容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发动机的排放控制和节能技术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发动机的排放控制和节能技术2.4 教学评价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发动机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发动机结构图,并简要说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第三章:变速器3.1 教学目标了解变速器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掌握变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理解变速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3.2 教学内容变速器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变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变速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变速器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变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变速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3.4 教学评价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变速器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变速器结构图,并简要说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第四章:传动系统4.1 教学目标了解传动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掌握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理解传动系统与发动机、变速器的关系4.2 教学内容传动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传动系统与发动机、变速器的关系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动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传动系统与发动机、变速器的关系4.4 教学评价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传动系统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传动系统结构图,并简要说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第五章:制动系统5.1 教学目标了解制动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掌握制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理解制动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方法5.2 教学内容制动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制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制动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方法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制动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制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制动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方法5.4 教学评价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制动系统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制动系统结构图,并简要说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第六章:操控系统6.1 教学目标了解操控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掌握操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理解操控系统与汽车安全、驾驶体验的关系6.2 教学内容操控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操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操控系统与汽车安全、驾驶体验的关系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操控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操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操控系统与汽车安全、驾驶体验的关系6.4 教学评价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操控系统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操控系统结构图,并简要说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第七章:电气系统7.1 教学目标了解电气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掌握电气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理解电气系统在汽车运行中的作用和重要性7.2 教学内容电气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电气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电气系统在汽车运行中的作用和重要性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气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电气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电气系统在汽车运行中的作用和重要性7.4 教学评价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电气系统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电气系统结构图,并简要说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第八章:车身及附件8.1 教学目标了解车身及附件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掌握车身及附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功能理解车身及附件对汽车整体性能的影响8.2 教学内容车身及附件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车身及附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功能车身及附件对汽车整体性能的影响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车身及附件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车身及附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功能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车身及附件对汽车整体性能的影响8.4 教学评价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车身及附件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车身及附件结构图,并简要说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第九章:汽车维修与保养9.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掌握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基本技能理解汽车维修与保养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基本技能汽车维修与保养的重要性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基本技能实践法:演示汽车维修与保养的操作步骤,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9.4 教学评价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汽车维修与保养的理解程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操作技能第十章:汽车安全与环保10.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安全与环保的基本知识掌握汽车安全与环保的基本措施理解汽车安全与环保的重要性10.2 教学内容汽车安全与环保的基本知识汽车安全与环保的基本措施汽车安全与环保的重要性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安全与环保的基本知识,汽车安全与环保的基本措施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汽车安全与环保的重要性10.4 教学评价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汽车安全与环保的理解程度第十一章:新能源汽车技术11.1 教学目标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分类和性能特点掌握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理解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区别和优势11.2 教学内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分类和性能特点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区别和优势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分类和性能特点,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区别和优势11.4 教学评价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新能源汽车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新能源汽车结构图,并简要说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第十二章:汽车电子技术12.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电子技术的定义、分类和性能特点掌握汽车电子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理解汽车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和重要性12.2 教学内容汽车电子技术的定义、分类和性能特点汽车电子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汽车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和重要性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电子技术的定义、分类和性能特点,汽车电子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汽车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和重要性12.4 教学评价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汽车电子技术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汽车电子系统结构图,并简要说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第十三章:汽车试验与检测13.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试验与检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汽车试验与检测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理解汽车试验与检测的重要性及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13.2 教学内容汽车试验与检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汽车试验与检测的主要设备和仪器汽车试验与检测的重要性及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试验与检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汽车试验与检测的主要设备和仪器实践法:安排学生参观汽车试验与检测实验室,观察实际操作过程13.4 教学评价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汽车试验与检测的理解程度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第十四章:汽车产业与发展趋势14.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产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掌握汽车产业的主要领域和关键技术理解汽车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其挑战与机遇14.2 教学内容汽车产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汽车产业的主要领域和关键技术汽车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其挑战与机遇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产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汽车产业的主要领域和关键技术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汽车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其挑战与机遇14.4 教学评价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汽车产业的理解程度第十五章:汽车销售与服务15.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销售与服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掌握汽车销售与服务的主要策略和技巧理解汽车销售与服务在汽车行业中的重要性15.2 教学内容汽车销售与服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汽车销售与服务的主要策略和技巧汽车销售与服务在汽车行业中的重要性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销售与服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汽车销售与服务的主要策略和技巧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汽车销售与服务在汽车行业中的重要性15.4 教学评价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汽车销售与服务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份汽车销售与服务的方案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汽车整车结构认识教案》涵盖了汽车整车结构的基本组成、各个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汽车维修保养、安全环保、新能源汽车技术和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车辆结构课程设计
车辆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车辆的基本结构组成,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系统等四大系统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2. 学生能够掌握车辆各部分的名称及其功能,并了解不同类型车辆在结构上的特点。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车辆简单故障的原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际操作等方式,识别并拆装车辆的部分零部件,锻炼动手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或模型制作等方法,展示车辆结构的三维构造,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车辆结构的简单分析与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车辆结构产生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科技发展对车辆结构的影响,增强创新意识。
3. 学生能够意识到车辆结构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绿色出行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结合实际操作和互动讨论来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来掌握车辆结构知识,并能在实际中应用。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车辆概述:介绍车辆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车辆的基本概念。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车辆概述2. 车辆四大系统:详细讲解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系统的作用、构成及相互关系。
- 教材章节:第二章 车辆四大系统3. 发动机结构及原理:介绍发动机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故障分析。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发动机结构及原理4. 底盘结构及功能:讲解底盘的构成、作用,重点介绍传动系统、行驶系统、制动系统等。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汽车构造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原理,了解汽车制造工艺和制造技术,为今后的汽车设计和制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汽车构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包括:1. 掌握汽车各组成部分的名称、作用、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2. 熟悉汽车制造工艺和制造技术,了解汽车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3. 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汽车构造相关问题;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包括汽车总体构造、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等部分。
要求学生对各组成部分的名称、作用、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具体教学内容与要求如下:1. 汽车总体构造:包括汽车组成、车辆识别代号系统、汽车的分类和规格等基础知识;2. 发动机:包括发动机的类型、构造、工作原理、燃油喷射系统、点火系统等;3. 底盘:包括底盘类型、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4. 车身和电气设备:包括车身材料、车身结构、电气系统、空调系统等。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观察实物、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加深对汽车构造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形象地展示汽车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参观汽车制造厂或试验场,亲身体验汽车制造工艺和操作流程;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掌握汽车构造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决技巧;4.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5. 课后作业和考试:通过布置作业和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精品】《汽车构造》课程标准51
【精品】《汽车构造》课程标准51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代码: 0310017 总学时数:120 (理论课学时数:80 实践课学时数:40)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1、课程概述1.1课程的性质1、必修课2、专业(理论)课1.2、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其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分析的基本技能;让学生获得汽车底盘、车身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具备对汽车底盘、车身进行结构分析的基本技能。
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从事实际工作以及适应行业发展提供所必须的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3、课程设计思路(1)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理论结合实践;(2)理论内容不必过多追求完备,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避免细致、烦琐的理论教学; (3)课程内容以所有汽车的基本结构为主体,兼顾其它一些常见车型、常见部件的结构工; 作原理(4)使学生便于掌握岗位(群)要求的职业技能,容易触类旁通,形成自主学习;(5)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教学任务采用现场教学和互动方式,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课程基本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2)、掌握常用发动机拆装工具和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自我学习新知识、适应汽车新结构和新技术发展变化的方法。
4)、了解汽车底盘、车身各系统、各总成的功用、组成和类型。
5)、掌握汽车底盘、车身各总成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6)、掌握常用底盘的拆装工具和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7)、掌握自我学习新知识、适应汽车新结构和新技术发展变化的方法 2、职业技能目标:1)、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分析的基本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结构认识》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中职、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注重理实一体教学;
2.通过现场构件的辨识,对汽车各组成有感性的认识;
3.通过现场实物,明确各组成及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三)课程设计思路
2.学分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为考查科目,根据实践态度与项目考核综合评定,总学分为2学分,周课时为2学时,总课时为38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4课时,实践课时为34课时。
3.对学生选课的建议
本课程为汽车专业入门知识,以引导激趣为主,建议在第一学年的第2学期设置。
二、课程目标
打破“学科本位型”的课程模式,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建立“能力本位型”的课程模式。
本课程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顺利过渡到专业核心课程为前提,突出现场教学的作用,让学生与汽车各组成部件亲密接触,具备深刻印象。
创造出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条件,实现个性化教学。
使学生有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根据需要选择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职业生涯中顺利进入汽车运用行业奠定良好发展基础。
(一)总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活动,使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学习能力,对汽车有初步和整体认识。
按照汽车的总体结构,在学生有了整体概念后,分别对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气设备、汽车车身四大部分有具体的认识,了解整体件与组成件、主件与附件的结构特点与位置关系,并对各组成部件的材料、性能、作用有初步印象,同时将汽车新技术知识进行补充与融合,让师生共同对汽车结构知识与时俱进。
(二)具体目标
1.素质教学目标
(1)车间5S管理素质教育
(2)好学、勤记、多问的素质
2.知识教学目标
(1)汽车各总成结构的认识
(2)发动机各机构、系统的组成件结构认识
(3)底盘各系统的组成件结构认识
(4)汽车电气设备结构与使用方法认识(5)不同汽车类型车身结构认识
(6)拓展知识了解
3.能力教学目标
(1)善于观察的能力
(2)积极思考的能力
(3)阅读图册,迅速辨认结构的能力(4)及时记录、认真反馈的能力
(5)小组协作能力
三、内容标准
单元一汽车总体结构认识
单元二汽车发动机结构认识
单元三 汽车底盘结构认识
单元四汽车电气设备结构认识
单元五汽车车身结构的认识Array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任务驱动型项目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是现场教学,“教”与“学”互动,学生在明确了实训任务后,讨论合作,以完成工作页或者达到评价标准为目标,自主操作,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指导。
3、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
(二)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建议:
1、采用过程考核和能力考评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2、应注重对学生协作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对提出新颖问题的学生要给与奖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3、结合过程态度、合作能力、课堂提出问题的次数、完成工作页的质量、实训考核等多种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三)教材编写建议:
1、打破传统的教材学科体系模式,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来编写教材。
2、教材最好采取工作页形式,以形象直观的图片为主,可以让学生在项目实施中按图索骥,自主独立学习,同时有各种配套的问题,方便学生随时记录与反馈,加强实训质量
3、根据工作任务的需求,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加强操作训练,强调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每项任务完成后有一定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1、有典型汽车各结构配件总成;
2、能有一些整车设备,让学生有整体认识;
3、解剖下来的汽车结构总成,便于学生观察;
4、有校企合作资源,可以在现场观摩中了解更多车型的结构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1、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互转变;使学生从单独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2、利用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仿真软件、电子教案等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其他说明
1、在教学过程中资源是第一位的,既要配套与教材配套的多种实物,同时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汽车整车,来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2、本课程适用于三年制、五年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同时也适用于汽车维修行业技术培训基础教学。
(江苏仪征职业教育中心校陈宝珍)
附:参考教材
1.陈家瑞主编.汽车构造上、下册。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6
2.郭新华主编.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8
3.席振鹏主编.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84.[日]出射忠明编.汽车构造双色图解。
赵波译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11 5.麻友良,丁卫东主编.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6.迅邮工作室编著.汽车结构认识。
2007.6
7.凌凯工作室编著.汽车结构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