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总结版

合集下载

环境经济学学习总结理解环境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原理

环境经济学学习总结理解环境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原理

环境经济学学习总结理解环境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原理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眼于如何合理配置环境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环境资源配置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原理日益被人们重视和研究。

本文旨在总结环境经济学学习的心得,并理解环境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原理。

首先,环境经济学强调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

环境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其供给却是有限的。

在资源配置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平衡人类的发展需求与环境资源的保护,避免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污染对环境的破坏。

因此,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环境经济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其次,环境经济学强调内外部性因素对环境资源配置的影响。

内部性因素主要指市场失灵的情况,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出现了不完全或错误的信息,使得资源配置不够有效。

外部性因素主要指由资源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附加效应,如污染和排放。

环境经济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纠正这些失灵,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第三,环境效益评估是环境经济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环境效益评估旨在衡量资源配置和环境政策的经济效益,以及它们对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环境效益进行评估,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确定资源配置方案的优势和局限性,有助于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

此外,环境税收和经济激励措施是环境经济学中常用的政策工具。

环境税收可以通过对环境资源的征税,引导资源配置向环境友好型产业和行为转变,激励企业和个人更加重视环境保护。

经济激励措施主要包括补贴和奖励机制,通过给予经济上的奖励,鼓励人们采取环境友好的行为,促进可持续发展。

最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还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资源配置和环境管理中,除了要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外,还要兼顾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的提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通过加强教育和宣传,推动人们从根本上关注和维护环境资源的利益。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总结版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总结版

第二章一、人类与环境之间关系答:1、环境对人类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资产。

首先,环境被视为可提供多种服务的复合型资产,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

其次,环境可为人类经济提供了可以通过生产过程转化为消费品的原材料以及这种转化顺利进行的能量。

最后,环境还能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2、如果对环境定义广泛,则经济系统与环境形成了一个封闭系统,没有能量和物质等的输入,没有废弃的输出,这可以从热力学第一定理和热力学第二定理解释:A、在热力学定理角度看,能量和物质不能被创造和消失;B、在热力学第二定理来看,能量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化是单向转化而且不是有效率的转化,当没有新能量输入时,封闭系统将会耗竭其能量,生命也会停止。

但是,我们的环境并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系统,能量和物质能够自由地输出系统,太阳是环境或部分能量的来源,因此经济活动不会停止。

3、经济系统不可能独立于环境,而是依赖于自然环境。

生长过程就受限于太阳能的可获得性和我们将其投入于有效工作的能力。

二、经济决策标准答、1、可行性标准,采用经济分析方法,行动方案都收益和成本。

如果收益超过了成本,那么这一行动方案就是人们所愿意的,可行的。

另一方面,如果成本超过了收益,这一方案就不采纳。

可将其形式化,预定行动方案的收益以B来表示,成本以C来表示,决策原则如下,如果B>C,就支持这一方案;反之反对。

只要B与C为正的,与之等价的公式即为,如果B/C>1,就采纳,反之反对。

2、最优产出标准,就是从诸多可行性方案中选出最好的方案A、静态的效率:在同一时点上,不同的分配方案之间做出的主要的规范经济标准,被称为静态的效率或只称为效率。

在资源的分配中,如果这些资源的使用所得的净收益在某一分配方案中是最大化的,就称这项分配方案满足了静态有效标准。

B、动态的效率:当方案涉及到时间,求解最优分配的传统标准被称为动态效率。

在n期内分配这些资源的所有途径中,如果跨越n个期间的一项资源分配方案能将所得到的收益的现值最大化,这项资源分配方案就满足了动态效率标准,可以采用贴现的方法,如果方案净收益贴现后的总和最大,这项方案就动态有效地。

环境经济学总结

环境经济学总结

填空:1.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2.宏观调控手段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对外经济政策。

3.环境影响的费用和效益评价技术分类为: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意愿调查评估法。

4.投资按投资的主体划分,可分为政府投资,企事业和集体投资,个人投资。

5.环境成本包括使用者成本,环境损害成本,环境保护成本。

6.可持续发展包含三个基本原则:持续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协调性原则7.在中国,一般将环境政策手段分为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教育手段五大类。

8.西方经济学界根据研究方法的性质不同,把经济学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9.绿色壁垒具有相对性、时效性隐蔽性拉动性。

10.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协调性等重要特点。

11.绿色壁垒具有相对性、时效性、隐蔽性拉动性。

12.可耗竭资源按其能否重复使用又可分为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和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13.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总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贸易影响环境的主要形式产品效应和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14.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统称为三效益15.环境经济学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协调性16.国民生产总值分为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的水平和增长使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衡量的17.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的好坏主要从_国民产出就业价格水平和对外贸易四个方面进行评价18.外部不经济内部化的的主要通过四种手段,分别是直接管制、财产或损失类的直接赔偿、庇固税和科斯手段。

19.替代市场法包括_后果阻止法资产价值法旅行费用法和工资差额法。

20..我国的排污收费征收程序:排污申报登记、排污申报登记的审核、排污申报的核定、排污税的计算、排污税征收、和排污税的减.免.缓。

三、名词解释:1.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一个人的经济状况都好到这种程度,以至于任何人都不能再得到好处,而同时又不使另一个受到损失。

这是一种理想状态的效率。

环境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环境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环境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王爽一:导论1:需要明确: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环境资源合理配置的一门学科。

2理想市场充分竞争的信息完备的不存在外部性二:微观经济学基础理想状态市场满足四个基本假设1与市场整体规模相比,各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规模足够小,都无力影响价格,只能接受既定价格,市场是充分竞争的。

2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可以充分了解现在和将来的价格信息。

3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保持一致4生产者有进入有利可图行业和推出无利可图行业的自由注意: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没有差别的。

市场是通过相互作用使交易成为可能的买方与卖方的集合市场:竞争市场非竞争市场竞争性足够强的市场个别厂商可以控制产品价格的市场经济效率-帕累托最优:在该状态下,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态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福利状态变坏。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状态:任何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同时,帕累托最优状态都可以用一套竞争价格来实现。

注意:无法自动实现环境物品的帕累托最优,环境物品存在“市场失灵”。

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需求供给需求: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供给: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市场出清: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注意:环境物品不存在市场机制,价格和供给数量信息往往不存在,不确定或者很有限。

支付意愿: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私人物品:具有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可以分割和分离),消费使用时有专有性和排他性。

公共物品: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分离)消费时不具备专有性不具备排他性公共物品的重要特征:供给的普遍性:甲对该商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者影响乙对同一物品的消费。

消费非排他性: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环境经济学与自然资源

环境经济学与自然资源

环境经济学与自然资源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一门学科。

在世界范围内,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

一、资源稀缺性与私人财产权环境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意味着我们无法无限制地利用和消耗自然资源,否则将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为了解决资源稀缺性问题,私人财产权的确立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私人财产权可以激励个人或企业对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并维护资源的可持续性。

通过将资源产权私有化,个体或企业可以获得资源的产权回报,从而激发其对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此外,私人财产权还可以促使市场机制的发挥,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资源供求的平衡,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二、经济活动与环境污染然而,现实中的经济活动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的问题。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能源消费等都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给环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经济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排放许可证制度、环境税收和节能减排等。

排放许可证制度可以用来限制企业的排放量,确保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生产和消费。

环境税收可以通过对污染物进行征税的方式来引导企业降低排放水平。

节能减排则是通过技术和管理的手段来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三、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随着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追求也日益增加。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和社会公正相结合,力求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绿色经济则是指以低碳、环保、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利用为原则的经济模式。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方面,环境经济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开展生态补偿和环境效益评估,可以为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环境经济学也可以引导企业与个人在经济活动中更加关注环境效益,推动绿色技术和绿色消费的发展。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重点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重点

一、资源的配置1、现有资源储备:是一种按目前价格开采,能够产生利润的已经探明资源。

现有资源的数量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

2、潜在资源储备:是与人们为获得这些资源而愿意支付的价格紧密相关的。

价格越高,潜在储备量越大。

用函数定义要比用一个简单的数字定义要准确的多。

3、资源禀赋:表示地壳中本身中所包含的自然资源,它只是一个地理学概念,而不是经济学上的概念。

因为它的数量与资源价格毫不相干。

4、可再生资源基本特征:(1)资源本身具有可再生(更新)和自我恢复的能力(但是这一能力是有限度的)。

(2)可储藏性。

5、非再生资源基本特征:非再生特性、资源消耗的不可逆性、可循环利用性。

6、非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补偿机制:所谓生态环境补偿,不仅包括生态功能的补偿,还包括污染环境的补偿。

还包括对因环境保护丧失发展机会的区域内的居民进行补偿,以及为增进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水平而进行的科研教育支出。

为了实现非再生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开采利用,关键是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其理论依据为资源有价论、外部不经济论。

即对有益于生态服务的行为主体(当地居民)进行的补偿。

对资源所在地居民因资源开发导致的生活或生产发展的机会成本的庄家,必须进行经济补偿。

这种补偿可以是直接的现金补偿,如对遭受土地破坏的农户直接给予青苗补偿费、人员安置费等;也可以是对矿区产业结构转型的其他手段补偿和环境修复的技术补偿。

这部分补偿的主体是政府,比如直接给予财政补贴,财政援助,优惠贷款,减免收费,实施利率优惠,劳保待遇,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予以鼓励。

7、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增长模型:(1)几何增长模型:即假设种群大小的变化率为一常数,而为分布密度无关,这种种群增长模型称为几何增长模型。

一年生植物或单世代昆虫适用(每代只繁殖一次,母体繁殖后便死亡)。

(2)指数增长模型:有机个体几乎是连续繁殖的。

(3)逻辑斯谛模型:当种群大小与载容量相等时,种群增长停止,而种群数量保持不变。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1资源的静态有效配置
概念:是指在同一时间.对若干资源的 值方案进行选择,若某一资源配置使资 源使用的净收益最大化,资源的这一配 置就称为静态有效配置。
静态有效配置的条件
P D
n
Q
需求曲线与总收益
静态有效配置的条件
C
供 给
MC

S
线 与



Q
寻找最有效的资源配置
PL M
P*
N Q1
R T U
影响因素:
A.决策者不可控因素
B.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的效果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 政府干预的收益大于干预的成本
手段: 税收、管制、建立激励机制、制度改
革。
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的原因:
目标的多维性
结果的不可预测性
政策作用对象的理性
政策影响的相互性
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的类型:
任一时期资源的价格:Rt=Pt-Ct Pt=Ct+Rt
Pt=Ct+MUCt Rt=MUCt
Ct时刻的边际开采成 本
MUC边际使用者成本 P
Q0不考虑使用者成本 的开采量
MCt+MUCt
MCt
Q*考虑使用者成本 的开采量
Pt
Q* Q0 Q
2影响非再生资源开采的因素分 析:
贴现率 资源替代品 的价格 资源存量 开采成本 资源的需求
破坏的贡献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日益引起环境退化 对于地球上最贫穷的国家而言,贫困是
当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1)市场失灵 (2)政府失灵
(1)市场失灵
市场的运作
D P
S P*

环境经济知识点总结

环境经济知识点总结

环境经济知识点总结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环境资源与经济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主要关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环境政策等方面的经济学问题。

环境经济学提出了一些基本概念,例如环境效益、环境成本、环境价值等,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帮助我们进行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环境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它们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主要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是指环境资源直接为人类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所赋予的价值,如森林可提供木材、果实等;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环境资源对于生态系统的维持和提升所具有的影响所赋予的价值,如森林对水土保持和气候调节的作用;非使用价值是指人们对环境资源的存在或改善所赋予的道德、审美和存在价值,如人们对自然风景的喜爱和对濒临灭绝物种的保护。

环境效益与环境成本环境效益是指环境保护或改善所带来的好处,它主要体现为环境资源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

环境效益通常可以通过货币或其他方式进行量化和评估。

环境成本是指环境保护或改善所需要的投入,它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进行环保投资所需要的直接支出,如购买污染治理设备的费用;间接成本是指由于环境污染或破坏所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如健康损害、生态系统破坏等。

环境效益和环境成本的比较分析有助于进行环保投资决策和环境政策的制定。

环境政策的经济学分析环境政策是指政府为了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而制定的政策措施。

环境政策的制定需要进行经济学分析,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环境政策的经济学分析主要包括成本效益分析、影响评价、市场机制设计等方面。

成本效益分析是评估环境政策实施所带来的成本和效益的方法,它有助于确定环境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影响评价是评估环境政策实施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的方法,它有助于预测政策实施的可能效果和后果;市场机制设计是通过市场手段来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方法,如排放交易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等。

资环总结范文

资环总结范文

资环总结引言资环,即资源与环境工程,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管理和保护环境以及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的一门工程学科。

该学科综合运用环境科学、工程学、经济学等知识,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本文中,将对资环学科进行总结,包括学科背景、重要性,以及相关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

学科背景资环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领域。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情况日益严重,迫切需要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来解决这些问题。

资环学科的发展得益于环境科学、工程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了一种关注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独特学科体系。

重要性资环学科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环境资源的压力不断增加。

资环学科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环境与资源之间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程度,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研究方向资环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研究方向,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环境保护是资环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影响,设计和实施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以保护环境的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是资环学科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研究人员通过评估资源的供需状况,制定合理的资源利用策略,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减轻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资环学科研究的关键内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研究不同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设计保护和恢复策略,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

环境经济与政策环境经济与政策是资环学科的交叉领域,研究人员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与经济的关系,制定和评估环境保护政策和经济激励措施,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资环学科将继续发展壮大。

以下是资环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与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资环学科将受益于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经济学与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

经济学与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

经济学与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学科,与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以及自然资源保护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在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作用和挑战。

一、经济学的作用1. 环境成本核算经济学通过对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核算,引入环境成本概念,使环境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在传统的生产中,往往忽略了环境对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成本,而经济学的介入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环境资源的价值,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制定环境政策经济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方法论,帮助政府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

通过经济学的分析和预测,政府可以了解环境问题的影响和成因,并通过合理的政策措施来解决。

例如,对于环境治理,政府可以采取经济手段,比如排污费、碳税等,以减少排放,保护环境。

3. 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经济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

例如,经济学可以通过绿色投资和创新来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同时为企业提供相应的经济激励,促进经济的绿色转型。

二、经济学面临的挑战1. 宏观与微观平衡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发展需要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进行平衡。

在宏观层面上,经济学需要考虑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在微观层面上,经济学需要解决企业和个人行为对环境污染的问题。

如何在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是经济学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2. 不完全市场在现实世界中,由于信息不完全和市场失灵等问题,环境资源往往没有得到合理的价格和配置,这给经济学的应用带来了困难。

如何研究和解决不完全市场的问题,使环境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和保护,是经济学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3. 收益与成本的平衡在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中,经济学需要平衡收益与成本的关系。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是一门关于环境与资源的经济学理论。

环境可持续性对于现代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因为根据最新的报告,在未来几十年内,我们会面临着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影响及经济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环境友好型经济政策的制定及执行已经成为现代政府和国际机构解决全球环境和资源问题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环境保护是现代社会的主要责任之一。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的利用,但长期以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并向不可逆转的方向发展。

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整合科技、经济、社会、文化多方面因素,同时也需要整合政治、法律、道德、伦理、文化等多方面资源。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以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研究如何在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研究环境和资源政策,从而使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可以实现环境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协调。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价格机制和信息传递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的有效配置和管理。

政府政策是指政府以立法、行政管理、经济手段等方式干预市场机制,以达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目标的政策。

因此,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如何通过市场和政府的有效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包括:一、经济分析方法。

通过比较环境损失和相应的经济利益,评估环境问题或资源利用政策的经济效益。

该方法是环境和资源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重要基础。

二、政策评估方法。

在制定和执行环境和资源政策时,通过定量分析,评估政策的效果和成本,为政府和利益相关者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三、实证分析方法。

通过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评估政策的影响和成果,对环境和资源政策进行检验和修正,以实现政策的可持续效果。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的现代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环境保护、污染控制、能源政策、水利、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

以环境保护为例,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可以通过经济分析、政策评估和实证分析来研究产业排污和空气、水污染等环境问题,通过制定优化的环保政策来实现环保和经济目标的协调。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总结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总结

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概念:指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利用、发展和保护等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三大主题:效率、最优、可持续性。

2资源环境为经济提供四大服务: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同化废弃物、福利教育和精神上的价值、全球生命支持服务。

3决策的原则:a边际相等原则MR=MC 净收益最大。

b帕累托最优原则:如果不存在使某些人获利而又不是其他人收益减少的其他可行方案,当前方案最优。

4贴现的原因是:a时间偏好b资本的机会成本:由于资本可在生产中增值。

当前>未来5社会贴现率是指成本效益分析中用来作为基准的资金收益率。

6石油泄漏损失:石油损失、修理损失、市场物品损失。

恢复原貌损失、对生态造成损失。

7环境价值计量方法:直接市场评价法、解释偏好法、陈述偏好法。

8成本效果分析CEA是应用成本与效果的比值以表示每获得一份效果所需要的净成本。

9产权用来解释环境资产的价值往往会被市场和政府所低估。

市场交换的前提是产权的界定。

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力。

有效产权的特点:明确性、排他性、可转让性、强制性。

产权理论认为:若环境资源的排他性能充分界定,公共品可转化为私有品,来达到环境资源优化配置。

无需政府干预,若干预,也只起到分配产权、监督产权实施的作用。

10外部性指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

外部性是经济活动的一种溢出效应,在受影响者看来这种溢出效应不是自愿接受的。

生产外部性、消费外部性。

呼市环境污染是生产和消费的负外部性{烟花、塑料包装}11鲍温模型:私人物品的市场需求量为每个人的横向加总,公共品为纵向加总。

公共品是可供全体居民或部分居民消费或使用,而不需要或不能够让这些居民按市场方式承担其费用或成本的产品。

12工地悲剧: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

揭示:当关键资源属于公共资源时,随着对这种资源使用的不断增加,以这一系统为利用对象的经济活动必然走向崩溃。

环境经济学总结

环境经济学总结

1.环境经济学的定义。

环境经济学既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环境科学与经济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交叉的产物,是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恶化的经济学根源。

经济发展早期:经济发展处于一种生存维系状态,资源消耗有限,排放的废物量少且可生物降解,以致环境退化程度有限;经济起飞阶段:出现农业现代化经营和工业化的起飞状态,资源消耗激增超出资源更新速率,环境呈现出大规模的破坏;经济发达阶段:环保意识增强,环保投资增加,生产技术更先进,环境退化得以遏制并逐步得到逆转。

市场失灵。

市场的非对称性和外部性,环境物品是公共物品。

政府失灵。

政府环境保护管制与政策的失效;国家环保投资不足及其使用上的非有效性;地方保护主义;经济政策与贸易自由化的负环境效应。

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负环境效应。

生产规模扩大,资源消费大量增加;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比重小;技术水平与资源利用效率低;城市规模扩大,规划与分布不均。

人口增长的环境压力。

人口持续高速增长和分布不均;食品消费数量结构与方式变化;人口素质差,环境意识淡薄。

3.马斯洛的需求的层次理论。

第一,基本的生理需要,即生存的需要,如饮食等,这是最低层次的需要。

第二,安全和保障的需要,如免受伤害、免受剥夺、生活上有保障等。

第三,归属感与爱的需要,如所属社会阶层的认同感等。

第四,尊重的需要,这既包括得到别人的尊重,也包括尊重别人。

第五,认知需要,即求知欲。

第六,审美需要,如喜爱将东西放得井井有条。

第七,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个人潜力的实现,也包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4.市场机制中的为需求、供给、市场均衡市场需求:表示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购买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

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的加总。

市场供给: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生产某种商品的所有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环境保护知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保护知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保护知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经济学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环境保护不仅仅是社会责任,更是经济发展的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经济学分析就成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手段。

经济学分析认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不仅会损害自然环境,还会对经济后续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例如,污染和资源短缺都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和市场供求不平衡,这就直接妨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成为了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经济学分析有两个方面的重点,分别是生产成本和市场机制。

第一个方面,经济学分析认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环境保护可以避免环境破坏引起的额外成本,例如治理污染、恢复生态环境等等。

做好资源节约,则可以避免因资源短缺而带来的生产成本的上升。

以煤炭为例,煤炭资源短缺会让煤价上涨,生产成本便会随之上升;但如果我们实现煤炭的节约使用,煤炭生产成本也会相应的下降。

在这个方面,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成为了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考虑点,可以节约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第二个方面,经济学分析认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可以约束市场机制,防止市场失灵。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有效竞争的基础之上的,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然而,如果市场机制失灵,资源配置便可能不合理,导致资源的浪费,这对经济发展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在这个方面,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对市场机制进行了完善,增强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合理性。

总的来说,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们需要重视环保和资源节约等问题,利用经济学分析找到解决方法,做好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相关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持续改善。

经济学视角下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经济学视角下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经济学视角下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在当今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经济学家,我们可以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经济学告诉我们,资源是有限的。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却是无限的。

这就导致了资源的稀缺性,也就是资源供给不足以满足人类需求的现象。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合理利用和管理资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学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

其次,经济学强调资源的价值。

资源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直接使用价值上,还包括其间接使用价值和未来的潜在价值。

例如,森林不仅可以提供木材和生物多样性,还可以保持水源和土壤的稳定,对气候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经济手段来评估和衡量资源的价值,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资源。

第三,经济学强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很多人认为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着环境破坏,但实际上,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并不是对立的关系。

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我们可以实现经济的繁荣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同时促进经济增长。

第四,经济学提供了一些政策工具来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

例如,通过制定环境税收和排放交易制度,可以在经济活动中内部化环境成本,激励企业和个人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

此外,经济学还提倡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最后,经济学强调合作与共享责任。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经济学可以为国际合作提供理论和实证分析的支持,推动各国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

综上所述,经济学视角下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

通过经济学的分析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继续深化研究,探索更多创新的解决方案,实现经济的繁荣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经济学要点总结

环境经济学要点总结

1. 比较优势原理:P31绝对优势原理:指一国、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花成本与另一国,另一企业或者另一人相比时,所需要的投入量较少,具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如果一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

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间的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

2. 社会成本3. 状态转化原理p17:属于共有态的环境资源需要通过政府引导最大限度地进入市场态或公共态,简称“状态转换原理4. 内部化原理P17:市场的环境外部性要最大可能地内在化,简称“ 内在化原理”。

5.需求原理P37需求的定义:需求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和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注:“愿意--- 购买欲望”“能够--- 支付能力”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

需求曲线:需求定理----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P ↑,Q ↓;P ↓,Q ↑影响需求的因素:a) 商品本身的价格价格PQb) 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商品,替代商品)c) 消费者的收入及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d) 消费者嗜好g)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量的变动: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需求的变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收入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价格其他Q需求量的变动变化(收入)不变同一条曲线上点的移动D需求的变动不变(收入)变化整条曲线的位移向左------减少向右------增加6.供给原理:P43供给的定义:供给是指厂商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注:“愿意--- 供给欲望”“能够--- 供给能力”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供给供给曲线价格供给定理----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P↑,Q↑;P↓,Q↓影响供给的因素:a) 相关商品的价格b) 商品本身的价格c) 生产技术的变动d) 生产要素的价格e) 政府的政策f) 厂商对未来的预期等供给曲线的移动:A供给量的变动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整理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整理

第一章资源和环境经济学应用经济理论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来解决自然资源和环境舒适的供给、配置、分配以及保护等公共政策问题。

研究对象:“人类和环境”这对矛盾之间的关系。

环境经济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地位: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科学,是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相交叉的学科,它利用综合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环境科学领域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与福利经济学、公共经济学、资源经济学有着密切关系。

环境经济学的地位或作用:1、指导制定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2、指导环境政策制定和环境项目评估;3、指导管理环境和自然资源;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三个主题:效率(efficiency)最优(optimality)可持续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解释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定义:库兹涅茨在20世纪50 年代提出一个假说,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先扩大再缩小这一收入不平均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倒U 形关系被称为库兹涅茨曲线。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经济发展的较低阶段,由于经济活动的水平较低环境污染的水平较低;在经济起飞制造业大发展阶段,资源的耗费超过资源的再生,环境恶化;在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经济结构改变,污染产业停止生产或被转移,经济发展带来的积累可以用来治理环境,人们的环境意识也加强了,因此环境状况开始改善.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倒U 形曲线。

环境恶化的经济学原因:1、从经济学角度看环境的基本功能:环境可以被理解为限定人类活动空间的所有自然条件。

环境的基本功能:消费品;资源的供给性;废弃物容纳所;区位空间;2、自然资源与环境状况取决的经济因素:经济活动的水平和规模;经济结构;技术水平;环境保护政府管制的方式和效果;环保支出及效果;3、环境恶化的经济学原因:公有地的悲剧,环境资源的免费使用;环境问题的经济学本质:外部性稀缺性:生产要素:被投入生产过程用以生产满足人们欲望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资源;自由取用物品和经济物品;与人类无穷的欲望相比,经济物品的数量、质量和种类总是不足的,这种不足就是稀缺性。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阿拉善地区拥有巴丹吉林、乌兰 布和、腾格里三大沙漠,也是北 方地区沙尘暴的主要来源。而位 于阿拉善与宁夏交界处的贺兰山, 则是一个天然的屏障阻挡着沙尘 对中原的入侵。随着沙漠化的加 速,离贺兰山最近的腾格里沙漠 正在不断向山脉蔓延。

人类健康危害 建筑物腐蚀危害 植物、动物等危害 对工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经济学假设:理性人和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假设 经济模型分析 环境价值经济评估

环境问题与环境经济学-问题
资源与环境经济基本理论(资源稀缺性、外部 性理论、产权理论、公共物品等)-理论基础 环境管理方法(资源税、环境管制、环境税、 产权交易等)-环境管理与政策 环境价值评价方法-效果评价

自然环境本身变化引起(原生环境问题):火山、 地震、飓风、干旱、海啸等
人类活动引起(次生环境问题):工业和生活污染
物排放,资源过度开采、使用,生态破坏,资源衰 竭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与原生环境问题常常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如:大气污染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使海平
面上升,加重洪涝等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强调的是投入经济过程的物质及其来源;


环境则是指人类及经济活动存在的外在条件
资源:环境要素之一,有用的、稀缺的 环境:围绕在人类周围的自然系统,由各种资源 与非资源要素构成 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等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 自然环境本身又是一种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的具有社会 有效性和稀缺性的自然物质或自然环境的总称。

(完整版)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_各章重点

(完整版)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_各章重点

(完整版)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_各章重点第一章1.环境经济学:这是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门经济学的分支。

2。

库式曲线:3。

环境经济学是基于资源的稀缺性而建立的。

4.环境的四种功能分别是,自然资源的提供者、废弃物的接受者、舒适的提供者、生命支持系统。

.: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适用于发达国家、实行先污染后治理.:不可持续发展曲线.经济发展—环境恶化;退化超过阈值时,仍不采取保护措施,导致环境急剧恶化,同时经济发展也恢复到零点。

ABEF:在经济发展初期,人们就采取预防性措施保护环境,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真正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对环境库式曲线的评价.①客观上鼓励先污染,后治理,代价惨重。

②许多国家要达到$1200—2000这一水平所用时间太长。

③发展过程中有些环境代价可以避免。

④有些环境破坏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⑤国内环境可能改善,但问题也许转嫁到了国外。

7.为什么说环境经济学本质是经济学?①所有损害环境的行为都有经济上的驱动力,不消除这种驱动力,环境保护将不可能是有效的.②一切较为普遍的,或长期存在的环境损害通常都有经济制度上的原因,这是有关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

③与环保有关的技术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投入产出分析等,是环境保护的技术和工程不可或缺的。

第二章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2。

帕累托最优: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差的情况下,改善某些人的境况,则称此时的资源配置已处于帕累托最优。

3.帕累托改进:对于一种既定的资源配置进行改变,改变的结果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而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差。

这种重新配置就是帕累托改进。

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加.4。

均衡价格: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成为均衡价格.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一、人类与环境之间关系答:1、环境对人类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资产。

首先,环境被视为可提供多种服务的复合型资产,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

其次,环境可为人类经济提供了可以通过生产过程转化为消费品的原材料以及这种转化顺利进行的能量。

最后,环境还能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2、如果对环境定义广泛,则经济系统与环境形成了一个封闭系统,没有能量和物质等的输入,没有废弃的输出,这可以从热力学第一定理和热力学第二定理解释:A、在热力学定理角度看,能量和物质不能被创造和消失;B、在热力学第二定理来看,能量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化是单向转化而且不是有效率的转化,当没有新能量输入时,封闭系统将会耗竭其能量,生命也会停止。

但是,我们的环境并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系统,能量和物质能够自由地输出系统,太阳是环境或部分能量的来源,因此经济活动不会停止。

3、经济系统不可能独立于环境,而是依赖于自然环境。

生长过程就受限于太阳能的可获得性和我们将其投入于有效工作的能力。

二、经济决策标准答、1、可行性标准,采用经济分析方法,行动方案都收益和成本。

如果收益超过了成本,那么这一行动方案就是人们所愿意的,可行的。

另一方面,如果成本超过了收益,这一方案就不采纳。

可将其形式化,预定行动方案的收益以B来表示,成本以C来表示,决策原则如下,如果B>C,就支持这一方案;反之反对。

只要B与C为正的,与之等价的公式即为,如果B/C>1,就采纳,反之反对。

2、最优产出标准,就是从诸多可行性方案中选出最好的方案A、静态的效率:在同一时点上,不同的分配方案之间做出的主要的规范经济标准,被称为静态的效率或只称为效率。

在资源的分配中,如果这些资源的使用所得的净收益在某一分配方案中是最大化的,就称这项分配方案满足了静态有效标准。

B、动态的效率:当方案涉及到时间,求解最优分配的传统标准被称为动态效率。

在n期内分配这些资源的所有途径中,如果跨越n个期间的一项资源分配方案能将所得到的收益的现值最大化,这项资源分配方案就满足了动态效率标准,可以采用贴现的方法,如果方案净收益贴现后的总和最大,这项方案就动态有效地。

三、等边际原理及如何运用(有点问题)答、第一边际相等原则(即效率边际相等原则):当一项方案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净收益最大;这一标准有助于使耗费的资源最小化。

帕累托最优:如果不存在使某些人获益而同时又不使至少一个其他人收益减少的其他可行方案,那么当前的分配方案就是最优的。

不满足这一定义的均是非最优的方案。

非最优的方案可以重新调整以使得通过这一调整,一些人的状况变得更好而没有人状况变得更坏。

有效率的分配方案是帕累托最优的,由于通过有效率的分配,净收益被最大化,第二等边际法则(成本效益平衡原则):当所有可能方法的边际成本相等时,将使得完成环境目标所需成本最低。

在污染控制的例子中,利用成本效果分析可以得到称不能最小的一个特定的标准及其所关联的成本。

把此成本作为一个参照、当执行的政策非成本有效,我们可以估计需要再次最小水平上增加多少的期望成本才能使所执行的政策成本有效。

成本效果分析还可以用力决定:当四、如何衡量成本与收益答、一个方案所能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收益,能够以该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边际支付意愿曲线)推演出来。

需求曲线衡量了某一特定商品在不同价格水平下人们愿意购买的数量。

全部收益就等于市场需求曲线之下从开始到利息分配的那个区域在同样的坐标轴之下,测度全部成本用到的方法与测度全部收益相似。

A 、 尽管环境服务的产生不需要人们的投入,但是环境服务也是同样有成本的,之处这一点具有重要意义,所有成本都要用机会成本来衡量。

B 、 对环境服务而言,其机会成本就是其丧失的净收益,因为提供服务的资源在以后的最能产生收益的用途中就不能被使用了。

在资源能被用于不同用途时,资源就不再是免费的。

C 、 使用边际成本曲线,边际成本曲线定义了用于产生最后一单位所需的额外的成本。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边际机会曲线和供给曲线相同的。

D 、 全部成本就是边际成本之和。

连续的边际成本曲线的个别要素之和的几何表示就是边际成本曲线之下的区域由于净收益定义为收益超过成本之外的部分,所以净收益就等于需求曲线之下的位于供给曲线之上的部分。

五、现值及如何贴现答:为了引入时间,决策原则必须提供这种比较的方案,是这种能够实现的概念就是“现值”在引入扩展决策原则之前,必须定义现值,现值明确表示了货币的时间价值,N 年后一次性得到的一笔净收益的现值为:而在n 年期间内,收到的一组净收益流{B0,…,Bn} 现值为:这里的r 是一个适当的利率,B0为党旗收到的净收益的金额。

计算现值的过程称为贴现,利率r 就称为贴现率。

社会贴现率等同于社会资本所使用的机会成本第三章 环境评估:方法一、经济总价值的组成答、经济学家把资源的经济价值划分为三个主要的种类:(1)使用价值;(二)不使用价值 价格数量完全支付意愿(3)远期价值(1)使用价值,反映的是环境资源的直接使用。

比如:1、海洋中所打捞的渔产;2、森林中所采伐的木林;3、水流中所汲取的用于灌溉的水;4、一个自然风景所拥有的景色的美丽。

污染就会使使用价值损失(2)远期价值,指的是人们在未来有能力使用环境所带来的价值。

远期价值反映了人们这样一种意愿,即在现在不适用环境的情况下,保留在未来使用环境的选择权。

远期价值与使用价值相比,后者反映的是从当前使用中获得的价值,而前者则反映了人们保留一个潜在的在未来使用环境的意愿(3)不使用价值,反应的是人们愿意为改善和保护那些永不会使用的资源所支付的价值,因为不使用价值既不是来自资源的直接使用,也不是来自资源的潜在使用,所以它代表了价值中一个非常不同的种类。

不使用价值是来自于动机而不是个人的使用,显然,不使用价值要比使用价值缺少确切性。

这些不同种类价值的总和可以得到总支付意愿(TWP):总支付意愿(TWP)=使用价值+远期价值+不使用价值二、环境评估方法,有哪些?(4种)(37-45)答:评估方法有四种,具体如下:1、直接观察法,以实际的可观察的选择为基础,直接推断出实际的资源价值。

比如市场价格,或者模拟市场2、直接假设法,当价值不能直接观察到时,就要利用直接假设的方法。

称之为事故评估的方法可以获取传统方法所不能提供的价值。

事故评估法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仅仅询问调查对象将赋予环境改变(诸如湿地的丧失或增加的污染影响)或保护资源现状以什么样的价值。

(使用事故评估法时,应该非常注意调查中调查对象给出偏向回复的可能性。

大量的调查中有四种类型的可能偏向:A、战略偏向,当调查对象为了影响一个特殊的结果而提供偏向回复时,就会产生战略偏向B、信息偏向,当调查对象对所要估值的事情了解很少或从未经历时,就会产生信息偏向C、始点偏向,当调查要求调查对象对预先预定的可能范围进行选择时,就可能产生始点偏向。

调查者如何划分选择范围会影响调查结果。

D、假想偏向,当调查对象面对的是一系列涉及的而非实际的选择时,最后一项偏向——假想偏向就会产生。

因为调查对象并不需要真正支付所估计的价值,所以,也许会随意地对待调查,从而提供有偏差的恢复。

对该方法的几点看法:A、事故评估法所估计的支付意愿似乎有不可思议的趋于巨大的趋势B、难以保证调查对象真正了解和接受所调查事项C、难以保证调查对象在回复特定的事项时不是仅仅反映在他们意愿为公众服务的一般的温和的感觉结论:设计良好的调查可以消除偏向或减少偏向至可接受的程度)3、第三个类型是,间接观察法,之所以称之为“观察”是因为它包括了实际(与假想相反的)行为;之所以称之为“间接”是因为它不是通过直接估计来推断一个价值的。

A、一个方法是旅行成本法。

它通过了解旅客在景地的花费来构造一个“观光日”支付意愿的需求曲线。

从而推断一个娱乐休闲来源的价值。

建立成本法的两个替换形式:a、第一个替换形式可以建立一个旅行成本需求函数。

b、第二个替换形式可以分析某一特定休闲场所具有的影响人们选择的特性,进而间接地分析这些特性的价值。

B、差异产权价值法研究把产权价值的不同性质分解为其相应的组成部分。

分析者可以利用多元回归方程分理处产权价值与污染之间的关系,利用这个关系就可以得出降低污染的支付意愿C、差异工资价值法,把作为从事风险工作的工人赔偿金的那部分价值从工资价值中分离出来,当这种风险来自于环境方面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可以得出避免这种环境风险的支付意愿。

D、避害或保护性开支,指的是采取一些避免或保护行动来减少污染的损失。

人们对防止问题发生的投入通常要少于问题自身所引起的花费,所以,避害性开支能够提供污染损失估计的一个下限。

4、间接假设法,所使用的是称之为事故排序的技巧。

使用事故排序法时,我们根据可用的环境设施和调查对象所关心得其他方面特性,设计一系列不同的假想情况,让调查对象根据他们的意愿进行排序。

于是,我们可以比较这些排序,来发现在增加环境设施和减少其他特性之间所暗示的交换关系。

当人们为了增加环境设施而愿意减少的一项或几项其他特性可以用货币表达时,我们就可以使用这些价值和排序来估计环境设施的价值。

第四章产权、外部性和环境问题一、产权概念答:厂商和消费者使用环境资源的方式决定于这些资源所派生出产权。

在经济学中产权指的是一系列的权利,界定所有权,特权和对某资源使用的限制(即约束行为)。

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这些产权既可以归属于个人,就像资本主义体系里,或者归属于国家,就像在一个中央集权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

property rights refers to a bundle of entitlements defining the owner’s rights, privileges, and limitations for use of the resource二、有效地产权结构(3个)(63—64)答:一个在运行良好的市场经济体系中能够带来资源有效配置的产权结构开始。

一个有效地结构有三个主要的特点:1、排他性——所有由于拥有和使用资源所带来的收益和成本应该由所有者自身所承担并且只能由其自身所承担,要么直接或间接的通过出售转让给他人2、可转让性——所有的产权都可以在所有者之间自由的转让3、强制性——产权应该保护防止非资源的夺取和别人的侵犯一个资源的拥有者,他所拥有的资源具有完全意义上的产权(满足以上所说的三点)具有强有力的动机来有效地使用这些资源的贬值意味着个人的损失。

当完全意义上的产权在市场经济中被交换的时候,这样的交换是有效率的。

因为出售者有权阻止没有付费的顾客消费产品,消费者必须付费才能得到产品。

给定一个市场价格,消费者自己决定购买多大数量来最大化他或她个人的效用。

三、产权与市场有效配置的特点答:消费者净收益是需求曲线一下的区域减去代表成本的区域,称之为消费者剩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