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液界面的吸附

合集下载

胶体化学第7章-2 固液界面的吸附作用

胶体化学第7章-2 固液界面的吸附作用

对稀溶液,Gibbs等温式可写作
c n RT c S
S :固体的比表面
将(1)式代入求导
Sc ( 0 m ) dn n s RT n dc
s 2
s 2
作不定积分
n RT ln n ln c ln a ( 0 m )S
s 2
s
set
n s RT 1 ( 0 m )S n
n ac
s 2
1
n
加而直线降低的关系导出的 关系式,只适用于中等覆盖度的化学吸附或物理 吸附。
1 =n / n ln Ac a s n2 k1 k2 ln c
s 2 s m
四、自电解质溶液中的吸附
1. 固体表面与介质在液体介质中带电
a.表面基团解离 b.吸附带电 c.非水介质中的带电... 为了保持荷电固体和介质的电中性,介质中的 与固体表面电荷符号相反的离子必将靠近表面 形成双电层(double layer)。
四、自电解质溶液中的吸附
2 双电层
Stern面
滑动面
- - 溶剂分子 - 反离子 - -
表面电势
φ0
Stern电势
φδ
ζ
+- + +- + +- + +- + +- + +-

紧密层(Stern层)
扩散层
例:AgNO3+过量KCl →AgCl(晶体)+K++Cl-+NO3-
①Cl-可在AgCl晶体上吸附成牢固的化学结合
b 结构影响 : 碳自水溶液中吸附量 在水中的溶解度
(2)溶剂影响
溶剂/溶质作用强烈,溶解度上升,吸附量降低 溶剂/吸附剂作用强烈,竞争吸附,吸附量降低
(3)吸附剂影响

水质工程学——第8章 吸附

水质工程学——第8章 吸附

外部扩 散速度
与吸附剂的比表面积的大小成正比 吸附剂颗粒直径越小,速度越快 增加溶液与颗粒间的相对运动速度, 加强搅动
孔隙扩 散速度
吸附剂颗粒越小,速度越快
四、 吸附的影响因素
1.吸附剂
吸附剂的种类
颗粒大小 比表面积
颗粒的细孔构造与分布
吸附剂是否是极性分子
2.吸附质的性质
溶解度:越低越容易吸附,具有较大的影响 表面自由能:使液体表面自由能W降低得越多的吸附质 则越容易被吸附 极性 极性吸附剂易吸附极性的吸附质。 非极性吸附剂易吸附非极性的吸附质(物以类聚) 吸附质分子的大小和不饱和度 活性炭:易吸附分子直径较大的饱和化合物 合成沸石:易吸附分子直径小的不饱和化合物 吸附质的浓度较低时,提高C可增加吸附量 以后C↑,q增加很小,直至为一定值。
第八章 吸 附
吸附性能与吸附过程 吸附等温线 吸附速度 吸附的影响因素 吸附操作方式
一、吸附性能与吸附过程
吸附
固 液 界 面 上 的 吸 附 — 在相界面上,物质的浓度自动发生累积或浓 集的现象。
具有吸附能力的多孔性固体物质。 吸附剂 主要有活性炭、磺化煤、沸石、硅 藻土、焦炭、木炭等。
吸附质
水中被吸附的物质。
可以根据吸附容量的计算公式来求吸附质由浓度C0降到Ce
所需要投加吸附剂的量。
静态吸附试验只能提供初步的可行性数据,不能模拟动态
吸附柱系统,也不能反映竞争吸附。
三、吸附速度
1.概念
v q/t
单位:g /( g min)
吸附速度v决定了水和吸附剂的接触时间,v越大, 则接触时间越短,所需设备容积就越小,反之亦然。
V (C0 Ce ) q W
式中:V—水样容积,(L) W—吸附剂(活性炭)投量,g C0—水中吸附质浓度(g/L) Ce—吸附平衡时水中剩余的吸附质浓度 (g/L) —平衡浓度

3.5 固液界面(吸附作用)

3.5 固液界面(吸附作用)

1.固液吸附的本质和特点
1)本质 是由于固体表面分子对液体分子的作用力大于液体 分子间的作用力而引起的。液体分子在此力的作用 下,向固体表面富集,同时降低表面张力。 2)特点 a、分子间作用力比气相大; b、相互作用力较复杂; c、杂质将影响吸附结果;d、吸附平衡比气相慢; e、以物理吸附居多; f、实验方法简单。
双电层模型
• 图上画出被化学吸附的去水化负离子,它的中心连线形 成的平面称为内赫姆霍茨平面,以 IHP 表示。而由于 静电作用吸附在表面上的水化正离子的中心连线形成的 平面称为外赫姆霍茨平面,以 OHP 表示。在此以内至 电极表面称为紧密层,在此以外延伸至本体溶液,称为 扩散层,扩散双电层即由紧密层和扩散层共同构成。其 电势分布如上图右所示。其中 ψ 为热力学电势, ζ(Zeta) 称为扩散层电势,(ψ-ζ) 为紧密层电势。
1 1 2 2
若以 n , n 表示1g吸附剂在组分1和2的纯饱和蒸 汽中吸附的单层饱和吸附量。即
s 0 1 s 0 2
自浓溶液中的吸附
S1 n
s 1
S
n
s 1 0
0
,S 2
s 2
S
n
s 2 s 1
0
n
s 1

n
n
s 2
0
1, n n
s 1
0
n x n x2 n x x2 n x2
0
n x2 s s s s s n2 x1 n1 x2 n2 n1 n2 x2 m
自浓溶液中的吸附
n0 x2 x2 m 0 n x2 0 x2 x2 , 0 m 0 n x2 0 x2 x2 , 0 m 0 n x2 0 x2 x2 , 0 m

第四章--固液界面

第四章--固液界面

粗糙度的影响----荷叶效应与超疏水表面
荷叶表面蜡质层本征接触角只有74º,但是荷 叶接触角却超过了150º 。
荷叶表面上有许多微小的突起,平均大小约为 10微米,间距约12微米。而每个突起有许多直 径为200纳米左右的绒毛,这样就在紧贴叶面 上形成一层极薄,只有纳米级厚的空气层。这 就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 等降落在叶面上后,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只 能同叶面上“山包”的凸顶形成几个点接触。 植物叶面的这种复杂的超微纳米结构,不仅有 利于自洁,还有利于防止对大量漂浮在大气中 的各种有害的细菌和真菌对植物的侵害。更重 要的是,可以提高叶面吸收阳光的效率。
测定两种互不相溶液体之间的界面张 力和界面接触角
图4-9 界面张力和界面接触角的测试
若完全浸润(如采用铂丝)
Δ P=2π rσ
求得界面张力σL1L2
L1/L2
(4-18)
局限性
对仪器精密度要求高,操作难度大;
测试的是单根纤维,误差大。 以对水完全润湿的r=20微米的纤维为例:
用纤维束测接触角示意图
4.5.4 表面污染
无论是液体或是固体的表面,在污染后都会引起滞后现 象。 表面污染往往来自液体和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从而使 接触角发生显著变化。 影响接触角的因素十分复杂,所以在测定时,要尽可能 控制测定环境的温度、湿度、液体的蒸气压、固体表面的 清洁度和粗糙度等因素。
粗糙度的影响----荷叶效应与超疏水表面
gh sin =12 LG
2
4.4.3 电子天平法
如果液体完全润湿纤维,则:
P 2 r L
(5-16)
如果液体与纤维之间的接触角为θ,则有:
P 2 r L cos
(5-17)

第六章固液界面

第六章固液界面
co 1(s 2 S/r) S为直线斜率
此法与透过高度法比有快捷方便的优点。
2021/3/17
第六章固液界面
18
第六章 固液界面
6.4 固体表面的湿润性
用同一液体去润湿不同固体
如 : 水 ——> 金属 盐类 塑料 荷叶 等
表面能
————————> 降低
润湿性
————————> 减小
固体的表面能越高,越容易发生润湿作用。
2021/3/17
第六章固液界面
14
第六章 固液界面
2、插板法接触角测量仪:
也称倾板法接触角测量仪,其原理是固体板插入液体时,只有板面与液体的 夹角恰好为接触角时液面才直平伸至三相交界处,不出现弯曲。如下图B所示。 否则,液面将出现如图A或C所示的弯曲现象。因此,改变板的插入角度直至液 面三相交界处附近无弯曲,这时,板面与液面的夹角即为接触角。斜板法避免 了作切线的困难,提高了测量的精度,但突出的缺点是液体用量较多。这在许 多情况下妨碍了它的应用,且,他只能测试接触角小于90°的样品。 这就是这种 原理的接触角测量仪。
第六章 固液界面
2021/3/17
第六章固液界面
1
第在空气中的固体会吸附气体,此时再与液体接触,若所吸附 的气体被排开,则此时产生固液界面
• 润湿(wetting)现象:
水在清洁玻璃表面上铺展开——润湿 叶片上的水珠,玻璃上的水银——不润湿
• 润湿作用:
用液体取代空气,将固气表面接触代之以固液接触的过程。 • 液体在什么条件下可润湿固体? • 怎样改变液体和固体的润湿性质满足人们的需要?
2021/3/17
第六章固液界面
27
第六章 固液界面

界面化学:第七章 固液界面的吸附

界面化学:第七章 固液界面的吸附

பைடு நூலகம்??
吸附等温线
• 四种类型 • S型 • L型 • H型 • C型
影响稀溶液吸附的因素--Traube规则
Traube规则
温度和溶解度的影响
• 溶解度增加
吸附量下降
温度和溶解度的影响
• 温度升高,吸附量下降
温度和溶解度的影响
温度和溶解度的影响
微孔吸附剂 K-常数 S-溶解度 C-平衡浓度
• 吸附剂表面性质 • 孔的大小 • 溶液的性质
二元理想溶液,吸附剂表面均匀---U型 非理想溶液,不均匀固体表面—S型 微孔吸附剂—直线型
理想溶液:各组成物质在全部浓度范围内都服从拉乌尔定律的溶液
自浓溶液中的吸附
• 单个吸附等温线
n0x2 m
n2s
(n1s
n2s )x2
平衡混合蒸气法 纯蒸气法
n0x2 m
n2s
(n1s
n2s )x2
表面过剩量 表面过剩等温线
复合吸附等温线
• U型复合吸附等温线
n0x2 m
n2s x1 n1s x2
复合吸附等温线
• S型复合吸附等温线是最常见的
复合吸附等温线
• 直线型复合吸附等温线
微孔 与孔径的关系 理论公式 与U型的关系
复合吸附等温线形状的影响因素
稀溶液,表观吸附量与真实吸附量近似相等 浓溶液,溶剂吸附不可忽略,溶质的吸附量可能出现负值
• 考虑杂质(来自溶质、溶剂、吸附剂)的影 响
吸附量测定方法
• 浸泡法 • 循环法 • 色谱法 • ……
7.2自浓溶液中的吸附
• 复合吸附等温线
n0x2 m
n2s x1 n1s x2
表观吸附量 mmol/g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作用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作用

研究不足与展望
需要进一步研究多种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而实际应用中常常涉及到多种表面活性剂的共存和相互作 用。因此,未来研究需要深入探讨多种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竞争吸附、协同作用和相互影响。
表面活性剂吸附与界面流变学的关联
虽然我们已对表面活性剂吸附对界面性质的影响有了一定了解,但界面流变学行为与表面活性剂吸附之间的具体关系 仍不明确。未来研究应关注这一领域,以更好地理解界面流变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
选择了几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如阴离子 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
制备了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以便 观察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实验设备
实验步骤
采用了原子力显微镜(AFM)和表面张力仪 等设备,以测量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 吸附情况。
先对实验材料进行预处理,然后将表面活 性剂溶液与固体表面接触一定时间,最后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吸附热力学参数
通过热力学实验测定,包括表面张力、吸附量、吸附热等。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动力学
吸附速率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速度取决于扩散和反 应动力学过程。
动力学模型
描述吸附速率的数学模型,如扩散模型、反应模型等。
影响因素
包括表面活性剂的性质、溶液浓度、温度和界面结构 等。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模型
降低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后,可以 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有助于润湿、乳 化、发泡等过程。
增强分散稳定性
在固液分散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吸附 在固体颗粒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 颗粒聚集,提高分散稳定性。
提高固体表面的润湿性
通过固液界面吸附,表面活性剂能够 改变固体表面的润湿性,使其易于被 液体润湿。

第四章 固-液界面-北航-表面与界面化学教程

第四章 固-液界面-北航-表面与界面化学教程

A 2 r r , A( s l g l g s ) 2 r r ( s l g l g s )
Vg h
2
Vg h
2
V 0, Ahm Ah 2 r rhm r 2 h 2 r r
粗糙因子(粗糙度):是固体的 真实表面积与相同体积固体假想 的平滑表面积之比。显然,r大 于等于1. r越大,表面越粗糙。
Wenzel方程的重要性是说明了表面粗糙化对接触角的 影响: • < 90°, ’< ,表面粗糙化使接触角变小,润湿性 更好。 • > 90°, ’> , 表面粗糙化会使润湿的体系更不 润湿。 • 揭示了均相粗糙表面的表观接触角与本征接触角之间 的关系 • 注意:Wenzel方程只适用于热力学稳定的平衡状态, 但由于表面不均匀,液体在表面上展开时需要克服一 系列由于起伏不平而造成的势垒。当液滴振动能小于 这种势垒时,液滴不能达到Wenzel方程所要求的平 衡状态而可能处于某种亚稳平衡状态。
180 ,Wa 0
90 , A 0

沾湿自发进行 浸湿自发进行 铺展自发进行
0 ,S 0

实用时,以90°为界:
若接触角大于90°,说明液体不能润湿固体, 如汞在玻璃表面; 若接触角小于90°,液体能润湿固体,如水 在洁净的玻璃表面。 若接触角等于0°或不存在平衡接触角时,说 明液体能铺展 渗透过程???
当固体表面由不同种类的化学物质组成时,如污染或多晶?? (2)Cassie模型 Cassie和Baxter进一步拓展了Wenzel的处理,提出 可以将粗糙不均匀的固体表面设想为一个复合表面,即认 为液滴在粗糙表面上的接触是一种复合接触。 设固体表面有物质1和2组成,这两种不同成分的表面是 以极小块的形式均匀分布在表面上的(每一小块的面积远 小于液滴的尺寸)。它们的本征接触角分别用1和 2表示, 在单位面积上所占的表面积分数分别为f1和f2(f1+f2=1)。 又设当液滴在表面展开时两种表面所占的分数不变。这时 可得到:

第五节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

第五节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

第五节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第五节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一、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的机理在浓度不大的水溶液中,一般认为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是以单个表面活性剂的离子或分子进行的。

吸附可能以下述一些方式进行。

(一)离子交换吸附吸附于固体表面的反离子被同电性的表面活性剂的离子取代。

(二)离子对吸附表面活性剂离子吸附于具有相反电荷的、未被离子所占据的固体表面位置上。

(三)氢键形成吸附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与固体表面极性基团形成氢键而吸附。

(四)π电子极化吸附吸附质分子中含有富于电子的芳香核时,与吸附剂表面的强正电性位置相互吸引而发生吸附。

(五)London引力(色散力)吸附吸附作用随吸附质分子增大而增加,而且在任何场合皆发生。

所有吸附类型中皆存在,可作为其它吸附的补充。

此种吸附机理可以说明表面活性剂离子在离子交换吸附中取代同电性无机离子的原因。

(六)憎水作用吸附表面活性剂亲油基在水介质中易于相互联结形成“憎水链”,具有逃离水的趋势,当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有可能与吸附在表面的其它表面活性剂分子聚集而吸附,或以聚集状态吸附于表面。

二、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吸附等温线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等温线有以下三种:(一)Langmuir 型吸附等温线例如表面活性剂C16H33N(CH3)3Br在炭黑上的吸附,如图9-12。

平衡浓度/m mol/L图9-12 C16H33N(CH3)3Br在炭黑上的吸附可用Langmuir公式表示:(9-12)式中,n 2S ——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吸附量;n m S——表面单分子饱和吸附量;a ——常数;C ——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

将(9-12)式直线化得:(9-13)或将(9-12)式变为:(9-14)根据(9-13)式以1/n 2S 对1/C 作图,直线斜率=a/n m S ,截距=1/n m S ,可求得n m S 和a 值。

同理根据(9-14)式以C/n 2S 对C 作图可求出n m S 和a 值。

固液界面的吸附

固液界面的吸附

实验四 固液界面上的吸附一.实验目的1. 了解固体吸附剂在溶液中的吸附特点。

2. 做出在水溶液中用活性炭吸附醋酸的吸附等温线,求出Freundlich 等温式中的经历常数。

3. 通过测定活性炭在醋酸溶液中的吸附,验证弗伦特立希〔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对此体系的适用性。

二、实验原理(一)计算依据:当一溶液与不溶性固体接触时,固体外表上溶液的成分常与体相溶液部的不同,即在固-液界面发生了吸附作用。

由于溶液中各组分被固体吸附的程度不同,吸附前后溶液各组分的浓度将发生变化,根据这种变化可计算出吸附量。

Γ=V 〔C 0-C 〕/m (1) 式中:m ——吸附剂的质量〔g 〕C ——吸附平衡时被吸附物质留在溶液中的浓度〔1-⋅L mol 〕 C 0——被吸附物质的初始浓度〔1-⋅L mol 〕V ——所用溶液的总体积〔L 〕在 V 、C 0 、m 的情况下,Γ和C 的关系如何呢?活性炭是一种高分散的多孔性吸附剂,在一定温度下,它在中等浓度溶液中的吸附量与溶质平衡浓度的关系,可用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表示:Γ=n kC mx1=(2)式中:m ——吸附剂的质量〔g 〕x ——吸附平衡时吸附质被吸附的量〔mol 〕mx ——平衡吸附量〔1-⋅g mol 〕C ——吸附平衡时被吸附物质留在溶液中的浓度〔1-⋅L mol 〕k 、n ——经历常数〔与吸附剂、吸附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将式〔2〕取对数,得k C nm x lg lg 1lg+= (3) 以mxlg 对c lg 作图,可得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等于n 1,截距等于k lg ,由此可求得n 和k 。

〔二〕本实验操作原理:本次实验是在活性炭—醋酸体系中,验证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的适用性,并求出经历常数n 和k :NaOH+HAc==NaAc+H 2O根据这个中和反响,计量滴定所用的NaOH 的量,可知HAc 的浓度c ,再根据 (1)式计算Γ值,即可作图。

4第四章--固液界面解析

4第四章--固液界面解析

LG
r cos y
(5-22)
式中θy为Young接触角,上式叫做Wentzel方程。它表明粗糙表面的 cosθw的绝对值总比平滑表面的cosθy大。
(1)当θy<90°时,表面粗糙化将使接触角更小。 润湿性更好。 (2)当θy>90°时,表面粗糙化将使接触角变大。
润湿性更差。
(3)由式5-22可以估算实验的误差,例如:
图5-11 浸润曲线
充填率ξ =0.47~0.53
Wl l cos m 2 t H W f Ap l
3 2
以 m 2 ~t 作图,可得直线。该直线的斜率 即为(5-20)式中t的系数。由斜率即可 求出接触角θ。
接枝改性丙纶的接触角
1.7.5 接触角的滞后现象
1 前进角和后退角 前进角θa 最大前进角θa,max 后退角θr 最小后退角θr,min
2. Young方程
SG SL LG cos
(5-1)
dASL dASG dALG cos dASL
图5-2 Young方程的推导
从能量观点推导Young方程(如图5-2)
系统自由焓的变化
dG LG dALG SG dASG SL dASL
在理想光滑、组成均匀的表面上的平 衡接触角就是Young氏角。许多实际表 面都是粗糙的或是不均匀的,液滴可 以处在稳定平衡态(即最低能量态), 也可处于亚稳平衡态,即出现接触角 的滞后现象。
引起接触角滞后的原因 固体表面的粗糙度 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和多相性 固体表面的污染
2由于表面粗糙引起的滞后
当θ=10o时,若r=1.02,则θy-θw=5o;
(3-23)
n=∞,上式成为二常数式;

实验19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

实验19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

物理化学实验备课材料 实验19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当固体和溶液接触时,其表面总是被溶质和溶剂分子所占满,即溶液中的固相吸附是溶质和溶剂分子争夺表面的净结果。

溶质在固体表面或自然胶体表面上相对聚集的现象称为吸附。

另一方面,溶质在自然胶体或固体表面上浓度升高、在液相中浓度下降的现象也被称为吸附。

考虑到这种吸附是一种表观现象,所以又称为吸着或吸持。

吸持(或吸着)包括吸附、表面沉淀和聚合等。

吸附溶质的胶体或固体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溶质称为“吸附质”。

吸附的分类有多种。

归纳起来主要包括:(1)物理吸附(固体通过范德华引力的作用吸附周围分子)和化学吸附(固体通过化学键力的作用吸附周围分子);(2) 选择吸附(固体从溶液中选择吸附某种离子)、分子吸附(固体在溶液中等当量地吸附正离子和负离子)和交换吸附(固体从溶液中吸附了一种离子,同时又放出一种离子);(3)专性吸附(吸附剂和吸附质的结合力较强)和非专性吸附(吸附剂和吸附质的结合力较弱);(4)表面吸附(又称物理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固体对各种离子的吸附)和专属吸附(吸附过程中既有化学键的作用,也有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华力作用)。

在各种分类中,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因充分考虑了吸附分子与表面固体分子或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性质而相对有助于揭示吸附机制。

固相表面的吸附过程和特征可用非线性吸附等温式来描述 ,其中常用的有Langmuir 和Freundlic 吸附等温式。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是最常见的吸附现象之一,许多吸附剂、催化剂载体及粉状填料如硅胶、活性氧化铝、硅藻土以及各种吸附树脂等都是多孔性物质,具有高度发达的比表面,根据其组成和结构的差异,各有不同的吸附特性。

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是一种主要的吸附剂,用途广泛,气相吸附中可用于吸附各类有机蒸气、油品蒸气及许多有害气体,也可用于对溶液中某种物质的吸附。

活性炭在水溶液中对不同吸附质有着不同的吸附能力,根据这种吸附作用的选择性,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各种水溶液的脱色、除臭,水的净化,食品、药物的精制提纯以及废水处理等。

梳型聚合物在固液界面吸附形态的Monte Carlo模拟

梳型聚合物在固液界面吸附形态的Monte Carlo模拟

相 互作用 能均为假 设值 , 本文 中使用 的链段 间的作用 力是参 考分 子 问相互 作 用力 推测 出 的 , 考虑 相 仅 邻 链段 问的作用力 , 考虑远程 作用力 , 意 2个 相邻 单元 问 的作 用力 用 E 单 不 任 单 元表示 .依 据其 原 子
组 成及键 的构成设 定链段 或基 团间相互作 用力为 E = 5k/ o 静 电排 斥 ) E =一 5k/ o ( ¨ 7 J m l( , 8 J m l 静
可 以真实地反 映 自然规则 与属性 .将 Mot C r n al e o模拟 方法应用 于 聚合 物 吸附理论研 究 , 不仅 可 以了解
该种 梳型聚 合物分 子在 固体表 面的吸 附规 律 ( he ieai a)l ,同时也将对其 分 子设计提供 切实 T redm ns n1 O o ]

1 Jm l 中等极性 ) E =一1 Jmo ( 6k/ o ( , 叫. 7k/ l 中等极 性 ) E .= 一1 J m l 中等极 性 ) E. : 一1 ,D 5k/ o( , , 8
k/ o 中等极 性 ) E =一1 J t l( J m l( , 2k/ o 中等 极性 ) E = 一 J m l 色散 ) E = 一 Jt l 色 o , 。 4k/ o ( , 2k/ o ( o 散 ) E = 一 Jt l 色 散 与弱 极性 ) E = 一0 5k/ o 色 散 ) ¨ : 一0 5 k/ o 色 散 ) , ¨ 8k/ o ( o , . J m l( ,E . J m l( ,
前 的研究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 1 ( )由于所采用的物种问或链段问相互作用能是个假定值 , 对于现实存 在 的理论问题及其应用问题仍然缺乏其实用性 ; 2 ( )平板模型能够给出聚合物分子的吸附形态和特 点, 但在实际应用中, 作为助剂的梳型聚合物主要起分散 固体介质的作用 , 通常的固体介质大都 以颗 粒形式存在 , 利用平板模型已不能很好地模拟出梳型聚合物分子在固体颗粒表面上 的的吸附形态与结 构.( ) 3 梳型聚合物不是简单的聚合物助剂 , 其分子包含多种基 团, 各基团的作用 ( 作用能) 不尽相同, 利 用现有 的实验 设备很难 给 出适 合 的表征 .本文 在前 人 的工作 基 础上 , 循 实 际应用 需求 ,采用 近球 遵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解读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解读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方式
(1)离子交换吸附
固体表面的反离子被同电荷符号的表面活性剂离子取代而引起的吸附。
(2)离子配对吸附 固体表面未被反离子占据的部位与表面活性剂离子因电性作用而引 起的吸附。
(3)形成氢键引起的吸附 固体表面和表面活性剂的某些基团间形成氢键而引起的吸附。
(4)疏水作用引起的吸附 疏水作用引起的吸附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间相互作用以及逃离水 的趋势,使得表面活性剂达到一定浓度后会以相互缔合状态吸附。
a) 如果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浓度达不到疏水缔合的浓度范围, 即只发生单体吸附,则吸附等温线为L型。
b) 如果表面活性剂的疏水效应强,在低浓度时就可疏水缔合,则单 体吸附和疏水效应在同一浓度区发生,吸附等温线也将是L型。
c) 如果表面活性剂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较弱,或固体的表面吸附 位少,则第一阶段的单体吸附量少,吸附等温线第一平台几乎不出 现,则等温线呈S型。
(5)π电子极化引起的吸附 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富电子芳环与固体表面强正电子位之间的作用而引 起的吸附。 (6)色散力引起的吸附 固体与表面活性剂之间因范德华力引起的吸附。这类机制的吸附量 随表面活性剂分子量增加而增加。 (7)化学键力引起的吸附 如果被吸附物中含具有孤对电子的原子,例如N、O、P、S等, 它们可与某些金属原子形成共价键,即发生化学吸附。
(5)无机盐的影响
a ) 无机盐溶液中加入中性无机盐,会使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固 体上更易吸附,最大吸附量也会有所增加。这是因为:一方面 无机盐的存在压缩双电层,被吸附的表面活性剂离子间斥力减 小,可排列更紧密;另一方面是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剂的CMC, 利于吸附进行。
b ) 阴、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后,吸附量比单个表面活性剂 明显增加。

第5章 水环境中的界面过程(吸附)2PPT课件

第5章 水环境中的界面过程(吸附)2PPT课件

固液界面吸附的应用
液相物质的分离提纯 液相色谱 洗涤作用 矿物浮选 制备LB膜 ……
固-液吸附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1):活性碳用于水和废水的处理
活性碳的吸附机理 活性碳吸附对废水处理的方式
(2): 粘土矿物吸附的应用
主要内容
1.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的吸附作用类型(表 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专属吸附) 2.吸附等温线类型 3.吸附作用的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MnO2胶体吸附金属离子符合 Langmuir公式,对于二价金属离子,饱和吸附 量相当接近,为0.100mol/mol(Mg2+)至 0.180mol/mol(Ba2+)。但对于Mn2+,饱和吸附 量为0.284mol/mol。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吸附等温线和吸附/解吸平衡质量浓度
(3)专属吸附
指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作用外,尚有加强 的憎水键和范德化力或氢键作用。该作用不但可 以使表面电荷改变符号,还可以使离子化合物吸 附在同号电荷的表面上。
这种吸附作用发生在胶体双电层的stern层中,被 吸附的金属离子进入Stern层后,不能被通常提取 交换性阳离子的提取剂提取,只能被亲和力更强 的金属离子取代,或是在强酸性条件下解吸。
它在中性表面甚至在与吸附离子带相同电荷符号 的表面也能进行吸附作用。
氧化物表面吸附的配合模式
重金属离子在水合金属氧化物颗粒表面发生配位 化合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n≡AOH + Men+=== (≡AO)n → Me + n H+
式中≡代表微粒表面,A代表微粒表面 的铁、铝、硅或锰,Men+为重金属离子, 箭头代表配位键。
例:高岭石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的研究

第四章固液界面北航表面与界面化学教程

第四章固液界面北航表面与界面化学教程

数值相等。
A 2 rr,
A ( sl gl g s )
Vg h 2
2 r r ( sl
gl
gs)
Vg h 2
V 0, Ahm Ah 2 rrhm r 2h
2
rr
r 2 h hm
V h hm 2
,
( sl g l g s )
g
h
2 m
2
gl (cos
1)
等温、等压条件下,将具有单位表面积的固 体可逆地浸入液体中所作的最大功称为浸湿功, 它是液体在固体表面取代气体能力的一种量度。
Wi G (ls g-s)
Wi 0能浸湿。
只有浸湿功大于或等于零,液体才能自动浸 湿固体。浸湿功越大,则液体在固体表面上取代 气体的能力越强。浸湿功在润湿作用中又称为粘 附张力,用A表示。
与Young’s方程比较:
r cos' 1 cos
粗糙因子(粗糙度):是固体的 真实表面积与相同体积固体假想 的平滑表面积之比。显然,r大 于等于1. r越大,表面越粗糙。
Wenzel方程的重要性是说明了表面粗糙化对接触角的 影响:
• < 90°, ’< ,表面粗糙化使接触角变小,润湿性 更好。
实用时,以90°为界:
若接触角大于90°,说明液体不能润湿固体, 如汞在玻璃表面;
若接触角小于90°,液体能润湿固体,如水 在洁净的玻璃表面。
若接触角等于0°或不存在平衡接触角时,说 明液体能铺展
渗透过程???
3. 接触角的测定
1、角度测量法
是一类应用最广、较方便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其原 理是用量角器直接量出三相交界处流动界面与固体平 面的夹角。主要做法有投影法、摄影法、显微量角法、 斜板法和光点反射法。 (1)投影和摄影法 (2)显微量角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 固液界面上的吸附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固体吸附剂在溶液中的吸附特点。

2. 做出在水溶液中用活性炭吸附醋酸的吸附等温线,求出Freundlich 等温式中的经验常数。

3. 通过测定活性炭在醋酸溶液中的吸附,验证弗伦特立希(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对此体系的适用性。

二、实验原理
(一)计算依据:
当一溶液与不溶性固体接触时,固体表面上溶液的成分常与体相溶液内部的不同,即在固-液界面发生了吸附作用。

由于溶液中各组分被固体吸附的程度不同,吸附前后溶液各组分的浓度将发生变化,根据这种变化可计算出吸附量。

Γ=V (C 0-C )/m (1) 式中:m ——吸附剂的质量(g )
C ——吸附平衡时被吸附物质留在溶液中的浓度(1
-⋅L mol ) C 0——被吸附物质的初始浓度(1
-⋅L mol )
V ——所用溶液的总体积(L )
在 V 、C 0 、m 已知的情况下,Γ和C 的关系如何呢?
活性炭是一种高分散的多孔性吸附剂,在一定温度下,它在中等浓度溶液中的吸附量与
溶质平衡浓度的关系,可用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表示:Γ=n kC m
x
1
=
(2)
式中:m ——吸附剂的质量(g )
x ——吸附平衡时吸附质被吸附的量(mol )
m
x ——平衡吸附量(1
-⋅g mol ) C ——吸附平衡时被吸附物质留在溶液中的浓度(1
-⋅L mol )
k 、n ——经验常数(与吸附剂、吸附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将式(2)取对数,得
k C n
m x lg lg 1
lg += (3) 以m
x
lg 对c lg 作图,可得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等于n 1,截距等于k lg ,由此可求得n 和
k 。

(二)本实验操作原理:
本次实验是在活性炭—醋酸体系中,验证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的适用性,并求出经验常数n 和k :
NaOH+HAc==NaAc+H 2O
根据这个中和反应,计量滴定所用的NaOH 的量,可知HAc 的浓度c ,再根据 (1)式计算Γ值,即可作图。

三、仪器试剂
仪器:150ml 磨口具塞锥型瓶6个,150ml 锥型瓶6个,长颈漏斗6个,称量瓶1个,50ml 酸式、碱式滴定管各1支,5ml 移液管1支,10ml 移液管2支,25ml 移液管3支,电子天平1台,恒温振荡器1套,定性滤纸若干。

试剂:活性炭(20~40目,比表面300~400m 2/g ),0.41
-⋅L mol HAc 溶液,0.10001
-⋅L mol NaOH 标准溶液,酚酞指示剂。

四、实验步骤
1. 打开恒温振荡器的开关,预热10分钟,调节温度为25℃。

2. 将6个干净的磨口具塞锥型瓶编号,并各称入1.0克活性炭。

3. 用移液管按下表分别加入0.41
-⋅L mol HAc 和蒸馏水,并立即盖上塞子,置于25℃恒温振荡器中,调节好速度,摇荡一小时。

4. 从各号瓶中按下表所规定的平衡取样量V 取样,放入1~6标号的小锥形瓶中,各加入5滴酚酞指示剂,用NaOH 标准溶液各滴定两次(滴至粉红色刚好不褪去),碱量取平均值记入下表。

5. 用过的活性炭回收于托盘中,清洗仪器,关闭电源,整理实验台。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1. 将实验数据记入表,计算吸附前各瓶中醋酸的初浓度C 0和吸附平衡时的浓度C ,并按(1)式计算吸附量一同填入表.
表 活性炭对醋酸的吸附
温度 25 ℃ 大气压 1.01*10^5 pa NaOH 浓度 0.100 1
-⋅L mol 序号 1
2 3 4 5 6
0.4mol.·L
1
-HA
c (mL) 80.00
40.00 20.00 12.00 6.40 3.20
蒸馏水
(mL ) 0.00
40.00 60.00 68.00 73.60 76.80
HAc 初浓度C 0 (mol·L
1-)
0.4
0.2
0.1
0.0
60
0.0
32
0.0
16
加入活性炭量
m (g ) 1.0
平衡取样量V
(mL ) 5.00
10.00 10.00 25.00 25.00 25.00
Na0H 消耗量 (mL ) 19.30 18.86 9.17 12.78 6.62 1.3
HAc 平衡浓度
C (mol·L
1
-)
0.358 0.177 0.068 0.049 0.024 0.005
()
1
-⋅g mol m x 0.00192
0.000618 0.00018
0.000082 0.0000296 0.0000093 lg C
-0.434 -0.752
-0.98
-1.31
-1.61
-2.03
m
x
lg
-2.27 -3.21 -3.74 -4.10 -4.53 -4.86
2. 绘制
m
x
对C 的吸附等温线。

3. 以m
x
lg
对c lg 作图,从所得直线的斜率和截距,计算经验常数n 和k 。

直线的斜率等于
n
1
,截距等于k lg ,所以由此可求得n=2.8711和k=0.00207。

六、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加塞瓶盖,以防醋酸挥发。

2. 吸附量和活性炭的含水量、溶液的极性、溶质的溶解度以及温度有关,所以称量活性炭时要快速,称完放回干燥器中,尽量减少活性炭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
3. 活性炭吸附醋酸是可逆吸附,使用过的活性炭,用蒸馏水浸泡数次,烘干后可重复使用。

4. 实验准确度与活性炭的称量、平衡取样量的称量、温度、压强、醋酸和氢氧化钠的配制有关。

5. 取液用的移液管规格有50ml、25 ml、10 ml、5 ml,分别贴有醋酸和蒸馏水的标签,不要混用。

七、思考题
1. 固体吸附剂的吸附量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1)吸附过程的温度和被吸组分的分压力.
2)气体(或液体)的流速.流速越高,吸附效果越差.
3)吸附剂的再生完善程度.再生解吸越彻底,吸附容量就越大,反之越小.
4)吸附剂厚度.因为吸附过程是分层进行的,故与吸附剂层厚度(吸附区长度)有关.
2.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应该注意哪些操作?
答: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比气液界面吸附复杂得多。

1、气液界面吸附只涉及表面活性剂分子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固液界面吸附涉及表面活性剂分子、溶剂分子、固体表面分子三者的相互作用。

2、气液界面吸附等温线为Langmuir吸附等温线。

固液界面吸附等温线有L型、S型、L-S 型三类。

3、气液界面吸附一般为单层吸附,吸附等温式为Langmuir方程。

固液界面吸附模型一般使用两阶段吸附模型,吸附等温式得复杂(见图)。

4、固液界面吸附要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较气液界面吸附要长。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