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合集下载

小度写范文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_先秦诸子散文特点模板

小度写范文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_先秦诸子散文特点模板

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_先秦诸子散文特点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

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

如孔子提倡仁义礼乐,墨子主张兼爱尚贤,庄子主张自然无为,韩非子则大倡法术势。

与之相应,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

如《论语》简括平易、迂徐含蓄,《墨子》质朴明快、善于类推,《孟子》气势恢宏、辞锋雄辩,《庄子》汪洋恣肆、文思奇幻,《荀子》浑厚缜密、比喻繁富,《韩非子》严峻峭拔、论辩透辟。

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

如《庄子》“寓言十九”,引物连类,取象之深厚,为诸子之最。

在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

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

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供了营养。

先秦诸子散文,在思想和创作上,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等都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有哪些先秦诸子散文发展三阶段:春秋末期:《论语》《墨子》语录体为主战国中期:《孟子》《庄子》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第一阶段:《论语》《墨子》语录体为主《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有孔子弟子所记.语言接近口语(师生谈话录),没有过多修饰. 《墨子》:此书也是墨子弟子所记.文章质朴,较少文采,但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是说理文的一大进步. 第二阶段:《孟子》《庄子》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孟子》:实则仍为语录体,但《孟子》是当场纪录,作者就是孟子.是一本集体著作,其中大量采取对话,双方都有所辩驳,大大促进了散文向论文体发展. 《庄子》:有的仍含有辩驳的影子,但有些篇章带有驳论,论辩,对答,正面阐明自己的观点.开始演变为专题论文,中国的论文真正地确立了. 第三阶段:《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荀子》:其文多长篇大论,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韩非子》:其散文特点锋芒锐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1,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 2,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注,而是一个学者的个人论文集. 3,不是以驳论文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述为主.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它们都善用比兴、比喻繁富,《韩非子》严峻峭拔、论辩透辟、辞锋雄辩,《庄子》汪洋恣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文思奇幻,《荀子》浑厚缜密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

了解儒家、道家思想,体会先秦说理散文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表达风格

了解儒家、道家思想,体会先秦说理散文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表达风格

了解儒家、道家思想,体会先秦说理散文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表达风格作者:陈艳辉来源:《作文周刊·高一版》2024年第01期入乎其内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古代两个相当重要的思想流派,是华夏文明的夜空中两颗闪耀的明星。

儒家主张实行“仁政”“王道”,追求入世。

而道家强调顺势而为、无为而治,追求出世,与儒家思想存在较大差异。

但儒道两家的终极目标都是追求人的幸福,只是实现的路径不同。

《论语》《孟子》《庄子》是先秦说理散文的代表作,其说理的技巧与表达风格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

一、说理技巧直言说理,指直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或感受,不加掩饰。

如《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采用直言说理的方式,表明自己对弟子言志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孔子在回答曾晳的疑问“夫子何哂由也”时,言“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由”,直接表明治國为人要谦逊有礼,表达了“礼治”的主张。

比喻说理,就是运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复杂为简明,表述形象生动,有较强的说服力。

如《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指出行霸道的危害时将其比喻成“缘木求鱼”。

当齐宣王不能明白行霸道之危害时,孟子继续譬喻,以“邹人与楚人战”来演示出行霸道将会与天下为敌的结果,贴切的比喻让齐桓公意识到了行霸道的严重性。

类比说理,就是将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得出有关结论。

如《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为说明“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时运用类比说理,以“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进行类比,推断出“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的结论,使齐宣王明白自己是不肯去施行仁政,而不是没有能力去施行仁政。

寓言说理,就是把深刻抽象的道理寄托在生动具体的故事中。

如《庖丁解牛》一文就将养生之道在于顺乎自然这一道理寓于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之中。

庖丁之所以能在牛的身体中游刃有余,是因为他掌握解牛的规律,顺乎天然的结构,避开错综复杂的经络。

【散文专题复习】先秦说理散文

【散文专题复习】先秦说理散文

【散文专题复习】——先秦说理散文《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尚书》中记言文字,已初具说理文的论说要素;《论语》语录体,在《墨子》中获得发展,从而形成《孟子》对话式论辩文;《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标记着我国古代说理文系统的成熟。

先秦说理文系统的逐渐成熟一、语录体—《论语》。

(一)系统。

1、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录成,成书在战国初年。

2、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两字,各篇无时间先后次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无共同主题。

语录体,短小简洁,未组成完好篇章,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

3、文学色彩在于表现孔子及其弟子形象、性格及深刻平实、委宛隽永的语言。

(二)文学性表此刻:1、记录孔子言论片断,在对人物只言片语的记录中,表现人物形象。

2、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

如“岁寒,而后知松柏以后凋也”(《子罕》)。

3 、充足的感情和丰富的语气词,使语言更加委宛。

二、以韵文为主,韵散联合体—《老子》。

(一)老子自撰。

(二)集中反应老子哲学思想,商讨形而上学识题,比《论语》更具抽象思想特质,其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的感情和拥有诗意的语言。

老子哲学理论基础是“道”,但并未忘怀现实人生,表现出作者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感情。

(三)艺术性。

采纳大批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差不齐,常用比喻来表现深刻的真理。

和《论语》相像都重感情和形象性,确定先秦说理文基本特色。

三、语录体—《孟子》。

(一)成书于战国中期,篇题撷取首章首句二三字,每篇非环绕着一个主题。

(二)记录孟子只言片语,一些章节就一个论点频频论述,形成对话体论辨文。

四、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特点—孟子以前的《墨子》、同时代的《庄子》。

(一)《墨子》。

1、反应主要思想和代表说理风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等 10 论。

2、标题归纳中心思想。

3、文章构造完好,层次清楚。

4、未完好挣脱语录体影响,大批“子墨子曰”,表示是后学对墨子讲学辞的记录; 5、段与段之间有亲密联系,环绕同一个论题论述,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

第四讲先秦诸子散文

第四讲先秦诸子散文

指出其“大欲”是“缘木求鱼” 进一 步指出行霸道“后必有灾” 引起齐王 的警觉,愿听 不从正面说危害,再 设置陷阱,以邹人和楚人战的比喻,引齐 王肯定楚人胜 迫使齐王接受“小不 可以敌大,寡不可以敌众,弱不可以敌强” 的道理 终于说服了齐王 最后才从正 面向齐王宣讲了他的王道的政治主张和具 体做法以及要达到的效果。
寓言
就是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三言”之中,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所谓“寓言十九(十分之九)”(《庄子 集释》卷九上成玄英疏)。 据统计,《庄子》一书中,含有寓言故事 200多则。
这些寓言中既有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 加工改造,如《逍遥游》中“藐姑射之神” 等;也不乏别出心裁的即兴创作,如《齐 物论》中“庄周梦蝶”的故事等。使《庄 子》呈现出有别于其它诸子散文的独特的 形象思维。《庄子》一书中绝少枯燥的说 教,他把深刻的哲理形象地寄寓于虚妄的 情节之中,在一种超现实的艺术氛围里巧 妙的表现自己的思想。
本文集中体现了孟文善辩的特点。孟子在 当时不仅以“好辩”著称,而且极为善辩。 他坚决维护本派的学说,积极宣扬自己的 政治主张,却又不合时宜,因而不得不游 说各国,滔滔雄辩。客观形势如此,逼使 他不得不这样。而就主观方面看来,孟子 具有丰厚的学养,刚健的气质,机智应变 的能力;再加上崇尚游说的时代风气的影 响,以及频繁辩论的实践的锻炼,成就了 他的辩才。
南怀瑾先生说:“曾皙所讲的这个境界, 就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 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 生,这也就是真正的自由民主——不是西 方的,也不是美国的,而是我们大同世界 的那个理想。”
“孔子与曾皙的一段话,可以说进入了最高 潮,师生之间,说出了完美人生的憧 憬。”“子路等人的政治抱负很了不起, 但总离不开自我英雄主义,我可以如何, 我要如何……而且都偏于从政治着手。但 曾皙就不同了,同样希求大同之世,但成 功不必在我,而着重于文教方面,真正说 中了孔子的心事,所以孔子感叹:‘吾与 点也。’”(南怀瑾《论语别裁》)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三、《孟子》其书 孟子》 (一)组成与文体 《孟子》主要记录了孟子(前372~前289) 的政治主张与人生理想,是孟子与弟子万章等人 所著。由七篇组成:分别是《梁惠王》、《公孙 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 子》、《尽心》。《孟子》是从短小的语录体通 往长篇论说文之间的桥梁。 《孟子》作为长篇语录,从逻辑到组织,从 方法到技巧,从论证到声势,都极大提高了说理 文的水平。兼之晓畅实用,典范性强,在中国古 代散文史上占有崇高地位。
第二节 《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孟子》
一、孟子其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省邹 城)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四代 弟子。《史记》所载受业于子思门人的说法比较 可信。 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北宋元丰六年 (1083年)宋神宗封他为邹国公;元至顺元年 (1330年)元文宗又封他为邹国亚圣公。
2、学者之文,严谨周详。荀子学识渊深而为 文构思周密,论述详赡。荀文尤长于正论反驳, 善立善破。驳论的出现,意味着我国论说文体的 新发展。 3、长者之文,老练淳厚。荀文虽有辩论,却 非《孟子》似的高谈阔论,滔滔雄辩;亦非《国 策》似的纵横捭阖,辩丽夸饰。而是不失长者风 度,呈现出一种老练淳厚、明晰条畅的艺术风格。 4、多用比喻而少用寓言故事。
(二)《孟子》散文的特征 1、长于论辩。富于雄辩性,善于层层推进、因势利导 地展开辩论,但有时亦不免强词夺理,流于浮夸诡辩。 2、灵活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 推理,往往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 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 3、“长于譬喻”(赵岐《孟子章句·题辞》)。在论 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 出来。 4、气势浩然。这种风格,既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 量——“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上》),也与 他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有关,所以他的文 章情感激越,辞锋犀利,气势磅礴。 5、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精练准确。

先秦说理散文

先秦说理散文


审美情趣: ①要求充实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高度 统一。 辞达而已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 子。 ②提倡中和之美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五)写作特点; 1,记言 ①或者是直陈己见,或者是人物对话。其特点是浅显生动, 言简意赅。 《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 而知来者。”



他极为向往西周的盛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①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 则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 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 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②反对各种越礼行为。鲁国季氏僭用天子之礼,“八佾舞 于庭”,他愤慨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③强调为政必先“正名”,维护君臣父子的等级名分: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

第一节
孔子与《语》
孔子(前 551 年——前 479 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 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后人尊为圣人。
一、孔子的生平 孔子祖上是宋国贵族,移民到鲁国。孔子出生 于鲁国,做过管理仓库和牧场的小吏,曾任中都 宰、司空和大司寇,短期代理鲁国国相。 聚众讲学。首开私学之风,冲击世袭制度,为文 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周游列国。传经布道,谋求施政,但违反历史发 展的趋势,故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整理古籍。暮年返鲁,整理《诗》《书》《礼》 《易》,根据鲁史修订《春秋》。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其他诸子著作:
1.《列子》
2.《管子》 3.《孙子》 4.《吕氏春秋》 5.《商君书》 6.《关尹子》 7.《慎子》 8.《申子》 9.《尹文子》 10.《鬼谷子》
第六节 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
(一)先秦散文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
(二)形象化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方式,对后代散文的发展产 生了重大影响。
(三)寓言由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独立成为一种 文学样式。
专题论文
战国后期
形成了结构完整的论说文体制。
《荀子》 《韩非子》
第一节 《论语》、《墨子》
孔子和《论语》
孔子的生平。
《论语》主要是孔子的言行录,内容广泛,涉及 政治、哲学、文艺、教育等各个方面,是研究孔于 思想和学说的重要文献,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此 书由孔子弟子及孔门后学辑录而成,成书约在春秋 战国之际。
(四)先秦说理散文风格各异,直接影响了后世 作家的创作风格。
(五)先秦说理散文在语言艺术上的高度成功, 为我国文学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墨子和《墨子》
墨子的生平。
《墨子》也是弟子所记,是墨家学说的一部丛 书,内容包括墨子讲学记录,“墨子及弟子的言行 以及墨家后学的一些专论。今存53篇,孙诒让 《墨子间诂》是今见最好的注本。
其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另外还主张尚贤、 尚同、节用等,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但 又主张天志、明鬼,带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
《庄子》的文学价值 :
1.寓言为主,“三言”并用的创作方法。 2.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 3.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 4.汪洋恣肆,诗意盎然的语言风格。 另外,有人说《庄子》是中国小说之祖。
第四节 荀卿与《荀子》
荀子的生平。荀子是集大成的思想家 。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一)、韵散结合的《老子》
道家的代表著作《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 散文的另一形态。与《论语》出于孔门弟子纂录不同,《老子》主要是 老子自撰,它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探讨的是玄妙的行而上学问 题。《老子》比《论语》更具抽象思维特质,它的文学性,主要源于哲 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道”, 在探索宇宙原始,追寻万物本源时,并未忘怀现实人生。《老子》一书 表现出了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愤世疾俗的情感。其文章犹如一组辞意 洗练的哲理诗,行文参差错落,犹如鱼龙曼衍,变化多端,像诗,也像 歌谣,常以比喻来表现深刻的哲理。《老子》还缺乏充分展开的论述, 还不是结构完整的说理文,但它和《论语》都以注重情感和形象性,奠 定了先秦说理文的基本特征。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一、孔孟
大成至圣“成仁”;亚圣“取义” “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史记》) 冯友兰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孟子比作柏拉图。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
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 养的力量。 “养气”是指按照人的天赋本心,对仁义道德经久不懈的自 我修养,久而久之,这种修养升华出一种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的 “浩然之气”。具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说大人,则藐之”,在 精神上首先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 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写起文章来,自然就情感激越,辞锋犀利, 气势磅礴。正如苏辙所说:“今观其文章,宽厚弘博,充乎天地之间, 称其气之小大。”气盛言宜,孟子内在精神修养上的浩然气概,是《孟 子》气势充沛的根本原因。同时,《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 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阶段

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阶段

第一节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阶段先秦说理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

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主要著作先有《论语》,后有《老子》、《墨子》。

《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它以简洁的笔触描述人们的一言一行,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其言论警辟精炼,大多富于哲理。

第二期:战国中期语录体仍旧通行,但它们已不像《论语》那样只是后学的追录,而是一个学派师徒们的集体著作;所记也不限于单人的语录,而普遍采用对话形式。

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

主要特点是词藻丰富,说理畅达,行文多有寓言和比喻。

第三期:战国后期在这一时期,诸子散文完全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

它们已经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述,而是学者个人的论文集;不是以驳论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说为主。

这是百家争鸣不断深入的结果。

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鞭辟入理。

第二节孔子与《论语》一、孔子其人: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字仲尼,名丘。

远祖孔父嘉是宋国的大夫,在内乱中被杀。

孔父嘉的儿子避难到鲁国,居于陬邑。

至孔子父亲叔梁纥时,家境已经衰落。

孔子年少时身处贫贱,20岁左右时曾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官和畜牧的小吏,他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鲁国在春秋时期仍保留了浓厚的周文化传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培养了孔子对周文化的浓厚兴趣,15岁便立志学习周文化。

约30岁左右,学成,收徒讲学,从事教育。

其间一度离开鲁国到齐游览,受到齐景公的礼遇。

回到鲁国之后,继续从事教育活动,51岁时,孔子被任命为鲁国的中都宰,从此进入政坛,后来位居司寇,掌管司法,诛少正卯,力图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可是孔子的思想比较保守,他主张尊王忠君,强化朝廷力量而抑制私门,因此与鲁国政权的实际掌管者“三家”孟孙、叔孙、季孙发生冲突,被迫于55岁时辞官。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 象表现出来。使孟子的论辩,富于形象性,具有极 大的艺术感染力。“犹缘木而求鱼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 酒肉而後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 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後反,问其 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 (jiàn ,窥视)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yí , 斜行)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 郭瞷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 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 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 泣於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 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 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 说理文的另一形态。它的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 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大量用韵 语、对比和排偶句式。 “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 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 象帝之先。 ”(深远的很哪,好象是万物的宗主。 挫灭锐气,解脱纠纷,涵蓄光亮,混同垢尘。幽 隐的很哪,似亡而实存。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 生的,有天帝之前就有它。 )
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 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 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 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 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 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 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 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 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浅析《孟子》与《庄子》说理方式的异同

浅析《孟子》与《庄子》说理方式的异同

浅析《孟子》与《庄子》说理方式的异同发布时间:2021-05-27T09:12:33.456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3期作者:李一多[导读] 孟子与庄子都生于战国中期,是当时有名的理论家,二人又都以说理见长,二人的著作有相同之处是极为正常的。

但二人毕竟分属儒家和道家,理念,行事风格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因而,在说理方式上,《孟子》与《庄子》也有着许多的不同之处。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湖南省常德市 415000摘要:战国时期,在需求能言善辩之士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诸多的说理散文。

其中《孟子》和《庄子》尤为出色,是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中最具典型性的著作之一,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

这二者在说理方式上有相同之处,但又各具特色且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说理方式的角度来比较、总结二者的异同。

关键词:《孟子》;《庄子》;说理方式孟子与庄子都生于战国中期,是当时有名的理论家,二人又都以说理见长,二人的著作有相同之处是极为正常的。

但二人毕竟分属儒家和道家,理念,行事风格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因而,在说理方式上,《孟子》与《庄子》也有着许多的不同之处。

一、不同之处(一)情感表现方式的不同《孟子》与《庄子》虽然都在说理时有着丰富的情感,但情感的表现方式却有所不同。

《孟子》是情寓于理,《庄子》是理隐于情。

二者的差别,与作者本身的性格分不开。

孟子善于养气,因而《孟子》有着充沛的感情,强劲的气势。

而庄子则追求精神的自由,崇尚“无为”,因而《庄子》如汪洋恣肆在说理中隐隐流露出情。

《孟子·公孙丑下》中有:“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

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这种宏大的理想为他的作品增添了豪迈的气概,奔放的激情。

除此以外,孟子蔑视权贵,鄙薄利禄,在统治者面前表现出高度的人格尊严,例如《孟子·尽心下》中所说“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一、关于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

《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

《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

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

《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

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

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墨子:名翟,鲁国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诸子散文代表作家。

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

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

墨子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三、《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

《汉书》记载,《墨子》原有71篇,而流传至今的仅15卷53篇,失18篇。

学术界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在不同时期记述编撰而成。

《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证,逻辑严密,说理清楚。

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趋势

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趋势

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趋势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趋势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以《论语》、《墨子》为代表。

此时,诸子散文尚处于早期阶段,语言简短、精炼,内容也较为简单,主要是对一些基本概念和思想的阐述。

第二个阶段可以看作是战国中期至末期,以《孟子》、《庄子》的产生为代表。

在这个阶段,诸子散文开始向专题论文发展,文章中大量使用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法,阐述更为深入、复杂的哲学思想。

各家的文章也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语言特点,如《孟子》的论辩式对话文、气势浩然,《庄子》的专题论文、哲理与诗意融合。

第三个阶段则是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

这个阶段的诸子散文已经发展得更为成熟,结构严谨、论说周详的专题性论文占据主导地位。

《荀子》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而《韩非子》则体现了法家文章的基本特色。

《吕氏春秋》作为一次大规模的学术思想总结,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趋势是从早期的简单、精炼,到中期的深入、复杂,再到后期的成熟和多样化。

这一发展趋势不仅反映了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活跃和百家争鸣的局面,也体现了中国散文的发展和进步。

1/ 1。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征资料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征资料
《国语》是战国时代出现的一种国别史,记载周王朝和诸侯各国的大事。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远不及《左传》,然而它有的叙事比《左传》更鲜明生动,如写“厉王弭谤”和“勾践复国”的文字,就是这样。
《战国策》记述的基本上是战国时期谋臣纵横捭阖的谋略和辞说,它的文风是剧谈雄辩,书中还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例如写唐且出使秦国,唐且与秦王谈起“布衣之怒”,秦王轻淡的说,布衣之怒不过“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且慷慨陈词:“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说完,拔剑而起,这一番慷慨豪壮的言辞,打掉了秦王不可一世的凌人盛气。
《韩非子》的文章注重论述,论事证理切中要害而又精辟深刻。在先秦诸子中,韩非子的分析力最强。有一篇写亡国的理由,竟写了47条之多。他的文章中也大量引用寓言故事和历史知识,我们今天还在运用的成语,如守株待兔、买椟还珠等,都出自《韩非子》。
先秦诸子散文风格多样,或气势磅礴,或雄辩锐利,或浪漫奇幻。诸子散文对我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诸子图
在先秦思想中,庄子的思想具有一种虚无主义色彩。在先秦散文中,《庄子》是最具风格的。大量的采用虚构的寓言故事,来说明思想论点,这是《庄子》的一大特色,《庄子》想象神奇,在古代散文中独树一帜。《庄子》寓言丰富,并且很多出自作者自创。这些寓言也不是简单的比喻,而是有着奇幻斑斓的色彩。像写河伯看到“秋水将至,百川灌河”的景象,便“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当他来到北海,看到大海的浩瀚天际,这才感到天外有天,自己的沾沾自喜是可笑的。接着通过与河伯的对话,又道出宇宙之大,大海在其中也是渺小的等的道理,既是寓言,又有壮阔的景物描写,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还有,写诸侯间的战争时说:有两个国家,一个建在蜗牛的左角,一个建在蜗牛的右角,“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可返”象这样的奇幻的想象,在《庄子》中还很多。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先秦文学—《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先秦文学—《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4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4.1 复习笔记一、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1.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1)《论语》①《论语》的成书《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记载了孔子(前551~前479)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先秦说理文的一些文体特征,在《论语》中已有萌芽。

②《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

③论语的主要文学价值a.人物形象的塑造《论语》在对孔子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记载中,表现了一个亲切感人的文化巨人形象。

此外,孔子弟子的形象在《论语》中也有反映,如耿直鲁莽的子路、安贫乐道的颜回、聪明机智的子贡等。

b.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论语》往往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

其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2)《老子》《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文的另一形态。

它主要是老子自撰,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更具抽象思维特质,它的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老子》和《论语》以注重情感和形象性为主,奠定了先秦说理文的基本特征。

2.对话体和寓言体(1)对话体论辩文的形成战国中期的《孟子》为语录体,有一些章节就一个中心论点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

在孟子之前的《墨子》,和《孟子》同时代的《庄子》,则显示出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迹象。

如《墨子》中的语录,段与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是在围绕同一个论题加以论述,而不再是语录的简单连缀,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了。

(2)寓言体《庄子》中的许多篇章以多则构思奇妙的寓言结构成文,并且在论述中形象情感与逻辑思辨结合在一起,就文体形式来说,别具一格,可算是抒情性说理文。

3.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

《中国古代文学史》07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五章《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07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五章《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

三、《庄子》的怪异浪漫
▪ 首先,《庄子》哲学物我合一,在以寓言表述哲理中也混同天人,于是常常运用丰 富想象,赋予万事万物以鲜活生命,从而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非现实世界。
▪ “埳井之蛙谓东海之鳖” “栎树语匠石” “髑髅语庄子” “罔两问景” “夔怜 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三、《庄子》的怪异浪漫
“仁政”和“性善”
▪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离娄上》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 ▪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梁惠王上》) ▪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滕文公上》)
二、《孟子》的对话论辩艺术
▪ “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滕文公下》) ▪ 《孟子》文章不似《论语》简炼含蓄,也不以严谨见长,但锋利流畅,富于激情,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二、孙武与《孙子》
▪ 孙武,春秋末年齐国人,与孔子同时而稍早。 ▪ 《孙子》后称《孙子兵法》,是一部专门探讨军事问题的兵书,涉及到作者的战争
观念、战略思想、具体作战指导原则以及治军理论,显示了其谨争慎战、崇谋尚智 和将善兵能的基本思想,形成了许多精到且传世久远、家喻户晓的格言警句和成语。
▪ 《论语》即孔子弟子及再传 弟子专门记述孔子言行的语 录体散文。凡二十篇,篇中 又分若干章节,不相连属。 篇章之间内容安排比较散乱, 尚未经过有机组篇和构思。
《论语》的文学特征
▪ 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以记言为主, 常常只以“子曰”形式单纯记录孔子言 论,成为展示孔子思想的一种方式
▪ 在记述说话人言谈话语的同时,还记下 了当时的对话过程和具体情景,从而形 成一些曲折有致、风趣幽默的记述片段。

论述先秦诸子文章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色

论述先秦诸子文章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色

论述先秦诸子文章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色先秦诸子散文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以议论、论说为主的散文作品,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

从先秦说理文发展的过程来看,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具有鲜明的文体特色:(1)第一阶段: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产生于春秋战国之交。

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

《论语》是纯语录体散文,记录的多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只言片语,往往有观点而无论据,但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散文主要的形态。

《老子》主要是老子自撰,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探讨的是玄妙的形而上学问题,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散文的另一形态。

《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

《墨子》始有论说文的基本规模,是在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

(2)第二阶段:对话式论辩文和寓言体,产生于战国中期。

以《孟子》、《庄子》为代表。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反映了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

《孟子》的散文体现着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

其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亦是道家的又一部经典。

其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之中,奇妙的构思、汪洋恣肆的语言、浪漫的风格,都体现了在诸子散文中的独特地位和辉煌的文学成就。

《庄子》对对话体有所突破,开始向专题论文过渡。

(3)第三阶段,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产生于战国末期。

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

《荀子》一书多为荀子自作,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是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其文章多为结构严谨、论说周详的专题性论文。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文章峭拔锋锐、质朴无华,体现着法家文章的基本特色。

荀、韩之文,往往是长篇大论,有一个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中心突出,论证精密,注意谋篇布局,结构复杂而严谨,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韩非与《韩非子》
韩非的生平。
韩非的学术思想:
韩非学术思想的核心,就是以法为主,法、术、 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韩非师承荀子,继承了荀子 的礼乐法术论学说,吸收了以商鞅为代表的“任 法”、以申不害为代表的“用术”、以慎到为代表 的“重势”等法家的理论,进一步发展成为刑名法 术之学。同时他也推崇老子,借鉴了老子的哲学思 想,舍弃了老子的柔弱无为,对“道”赋予法术的 内涵,主张刚强有为。
韩非的文学成就:
第一,先秦说理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 第二,寓言故事的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位。
《韩非子》寓言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
一是使寓言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在文学百花园 中开始出现;
二是创造了结构宏伟的“寓言群”这种新体制;
三是题材主要采用历史事迹和现实生活,很少 拟人化、虚幻化。只有“三虱相讼” ,“涸泽之蛇” 等极少数采用拟人化手法写动物故事。
汉代流传有三种本子,《古文论语》、《齐论 语》、《鲁论语》三种本子。何晏《论语集解》, 朱熹《论语集注》,刘宝楠《论语正义》比较著名。
《论语》的文学价值在于:
1.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了人物的 形象。
2.言近旨远、词约义丰,语言隽永,有 一种雍容和顺、迂徐含蓄的风格。
《论语》中有不少包含了丰富的生活经 验和富有哲理的语句,成为后世的成语、格 言。其风格是温文和顺,含蓄从容。
墨子学说的几个要点:
第一、兼爱、非攻。
第二、节用、节葬。
第三、尚贤、非命。
第四、尊天、明鬼。
由于墨子主张“非乐”,所以《墨子》一书, 质朴无华,但逻辑推理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 说明道理,开我国论辩散文的先河。
老子和《老子》
老子的生平。
《老子》主要由老子自撰,只有少数语句出于后 学增补。
王弼《老子注》是千百年来流传最广的注本。
墨子和《墨子》
墨子的生平。
《墨子》也是弟子所记,是墨家学说的一部丛 书,内容包括墨子讲学记录,“墨子及弟子的言行 以及墨家后学的一些专论。今存53篇,孙诒让 《墨子间诂》是今见最好的注本。
其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另外还主张尚贤、 尚同、节用等,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但 又主张天志、明鬼,带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
《韩非子》中寓言故事与《庄子》中的比较:
《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与《庄子》中的风格 明显不同。《庄子》的寓言奇幻玄虚,怪诞神奇; 《韩非子》的寓言庄重平实,奇而不怪。但和《庄 子》相似的是:构思精巧,情节跌宕,个性鲜明。 赵明《先秦大文学史》:“和庄子寓言的‘恢诡谲 怪’不同,韩非寓言新而不诡,奇而不怪,所谓新 而不诡,是理虽新而不失其正;所谓奇而不怪,是 说事虽奇而不流于虚。”
《庄子》的文学价值 :
1.寓言为主,“三言”并用的创作方法。 2.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 3.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 4.汪洋恣肆,诗意盎然的语言风格。 另外,有人说《庄子》是中国小说之祖。
第四节 荀卿与《荀子》
荀子的生平。荀子是集大成的思想家 。
荀子的学说范围很广,他与孟子虽都是孔子学说 的传人,但二人的学说颇不相同。
《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 说理文的另一形态。《老子》一书表现了作者强烈 的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的情感。其文采用大量的韵 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差错落,变化多端, 常以比喻句来表现深刻的哲理,犹如哲理诗。
第二节 孟轲和《孟子》
孟子的生平
孟子学说的要点:
第一、“仁政”说。 第二、“王道”说。 第三、重义非利说。 第四、劳心劳力说。 第五、性善说。
专题论文
战国后期
形成了结构完整的论说文体制。
《荀子》 《韩非子》
第一节 《论语》、《墨子》
孔子和《论语》
孔子的生平。
《论语》主要是孔子的言行录,内容广泛,涉及 政治、哲学、文艺、教育等各个方面,是研究孔于 思想和学说的重要文献,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此 书由孔子弟子及孔门后学辑录而成,成书约在春秋 战国之际。
1.它是通才之文,博大精深。 2.它是学者之文,严谨周详。 3.它是长者之文,浑厚老练。
箴赋
有物于此,生于山阜,处于室堂;无知无巧, 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窬而行;日夜合离,以 成文章;以能合纵,又善连衡;下覆百姓,上饰 帝王;功业甚博,不见贤良;时用则存,不用则 亡。臣愚不识,敢请之王!王曰:此夫始生钜、 其成功小者邪? ……
《孟子》文章颇具特色,它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长于论辩”。 第二、善用譬喻。 第三、语言简约浅近。 第四、文风气势浩然。
第三节 庄周与《庄子》
庄子生平。
《庄子》的思想特征:
1.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 2.“无所用天下为”的政治主张。 3.追求绝对自由与超 脱的人生态度。 4.朴素自然的美学观。
庄 周 梦 蝶
第四章 《孟子》、《庄 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先秦说理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体裁
时代
特点
代表著作
语录体
春秋至战 国初
பைடு நூலகம்
简单的言行记录,无完整篇章
《论语》 《老子》 《墨子》
论辩体
战国中期
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仍 以对话为主。但篇幅扩大,论 题集中,开始向长篇议论方向 发展,专题论文初步形成。
《孟子》 《庄子》
(四)先秦说理散文风格各异,直接影响了后世 作家的创作风格。
(五)先秦说理散文在语言艺术上的高度成功, 为我国文学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荀子说理散文是自成体系的专题论文,在文体发 展史上是一个新的飞跃。
郭沫若《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说:荀子“在 先秦诸子中与孟子、庄周可以鼎足而三,加上相传 是他的弟子的韩非,也可以称之为四大台柱了。孟 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 单拿文章来讲,实在是各有千秋”。
荀子文章的特色:
其他诸子著作:
1.《列子》
2.《管子》 3.《孙子》 4.《吕氏春秋》 5.《商君书》 6.《关尹子》 7.《慎子》 8.《申子》 9.《尹文子》 10.《鬼谷子》
第六节 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
(一)先秦散文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
(二)形象化的说理方式,对后代散文的发展产 生了重大影响。
(三)寓言由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独立成为一种 文学样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